?

“雙減”政策助推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學科邏輯、現存問題與優化策略

2023-12-19 15:53韓貝寧魯長芬
體育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雙減高質量政策

韓貝寧 魯長芬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邏輯演繹等方法,對“雙減”政策助推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學科邏輯、現存問題與優化策略進行探究。研究認為:“雙減”政策筑牢學校體育“全面育人”的學科歸旨、深化學校體育“具身實踐”的學科特質、確定學校體育“健康促進”的學科功能;在“雙減”政策助推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依然受到應試化教育體制、制式化教學方式、單一化課程內容的影響,同時面臨學科歸旨偏移、學科特質畸化、學科功能受限的問題。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需借助“雙減”政策契機,在加強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的基礎上,通過體育引領諸育融合、落實“教會勤練常賽”、推進健康教育改革方式,助推學校體育實踐回歸學科歸旨、闡揚學科特質、彰顯學科功能,以充分發揮學校體育的全面育人價值、具身實踐成效、健康促進作用。

關? 鍵? 詞:學校體育;“雙減”政策;高質量發展;學科邏輯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23)06-0110-08

The disciplinary logic, existing 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AN Beining,LU Changfe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deduction, the study explores the disciplinary logic, existing 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double-reducing" policy in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double-reducing" policy has strengthened the disciplinary purpose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deepened the disciplinary quality of "physical practice", and also built up the "health promo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by the double-reducing policy, it has been as usual affected by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 the systematic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unitary curriculum content, and is also facing the problems such as deviation of the subject's purpose, deformity of the subject's characteristics, and restriction of the subject's functions. In view of thi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needs to tak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nd on the basis of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construction,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o return to the purpose of the discipline, develop the qualities of the discipline, and show the functions of the discipline through the means of integration of sports leading the various spor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hurch's hard work and regular practice,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reform with healthy education,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cal practice, and the health-promoting role of school sports.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double reduction" policy;high-quality development;disciplinary logic

學校體育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部分和體育事業的核心領域,是落實全民健身戰略、助力體育強國與健康中國建設的根基所在。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校與家庭場域內的教育主體為延長、提升學生的學習時間與文化成績,選擇犧牲他們的體育活動時間,致使學校體育在教育系統中的存在感持續降低。在此背景下,很多本應關注學校體育發展建設的一線體育教師逐漸表現出淡漠的職業情感,從而采用機械化、重復化、制式化的教學方式批量生產出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這極大消磨了學生的體育情懷,讓原本愛玩愛動的學生最終遠離或排斥體育課??梢?,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教師、學生,在面對學校體育時表現出的心態與行為均指向一個問題:教育生態畸化下學校體育本質內涵的持續模糊。

針對教育生態畸化系列問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將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為直接目標,并著眼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其中,“雙減”政策中的“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開展適宜體育鍛煉”等具體要求,為發揮學校體育學科價值、推動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契機。在此契機下,明晰、審視和探尋“雙減”政策助推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學科邏輯、現存問題與優化策略,不僅可以從學科本質內涵視角為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也可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補足體育力量,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相應支撐。

1? “雙減”政策與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

1.1? “雙減”政策的提出及指向

政策本質上是政府為了適時調節、緩解或解決不同利益主體間矛盾沖突的工具,也就是說,不同利益主體間的矛盾會加速相關政策的出臺。就“雙減”政策而言,其提出可能是教育公益性與資本逐利性矛盾、教育質量下降與教育負擔上升矛盾持續激化的結果。一方面,教育公益性與資本逐利性之間的矛盾持續升級,最終危及教育公平。在資本過度涌入以迎合應試教育的過程中,市場資本搭建了一個需要長期支付大量金錢以獲得相對專屬或獨有資源的教育體系。這不僅會對一些公共教育制度與基本教育規范產生強烈沖擊,也會不斷拉大城鄉、區域之間的教育鴻溝,極大地破壞教育生態,嚴重違背教育的公益性與公平性。另一方面,教育質量下降與教育負擔上升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阻礙教育高質量發展。在畸化的教育生態與教育觀導向下,教育法律法規不被遵守、基本學制得不到保障、非學科類課程方案被忽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幾乎淪為空談,教育質量持續下降。與此同時,家長、教師等教育主體的資金、精力投入并未帶來更高質量的教育效果,反而加快畸化教育生態與教育觀的蔓延速度,造成教育“內卷”現象。據數據顯示,中國家庭在教育上的支出超過50%且有29%的家長愿意支付超出消費能力的學費,家庭的整體教育負擔極重。

綜上可見,“雙減”政策是在多重矛盾持續激化下產生的,而“雙減”政策的實施推進也是為了解決這些矛盾。質言之,“雙減”政策的提出不僅在于通過壓減作業時長、規制校外培訓、開展多樣活動等措施來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更指向教育生態優化、教育公平促進與教育高質量發展,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1.2? 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所謂高質量發展是從速度型向質量型轉換的發展,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生產要素投入少、資源配置效率高、資源環境成本低、經濟社會效益好的發展。目前,關于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內涵的研究較少且不全面,但結合高質量發展領域被普遍認可的研究成果,可以對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進行系統解析。從發展目的層面看,高質量發展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學校體育作為教育系統中主要承擔健康促進重任的載體,其用以回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容主要體現在育人、健康促進方面,這意味著須始終將青少年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需要作為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從發展形式層面看,高質量發展是投入少、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的發展。在應試教育環境下,學校體育本就面臨著資源少或投入少的現實境況,而學校體育在育人、健康促進方面的價值又極具不可替代性,因此學校體育需要依靠既有資源,高效地保障育人質量與健康促進質量,這表明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必須是兼顧質量與效益的發展。

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是學校體育基于學科特點、發揮學科優勢,在兼顧發展質量與發展效益的基礎上,持續提升自身在育人與健康促進等方面的質量,繼而不斷滿足青少年學生日益增長的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需要的過程。

2? “雙減”政策助推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學科邏輯

“雙減”政策是審視教育內涵、回歸教育本質的政策。在“雙減”政策構筑的新教育生態下,從學科邏輯出發審視、回歸學校體育的內涵及本質,彰顯學校體育的核心價值,有助于推動其高質量發展。學科邏輯意指一門學科之所以成為某個特定學科的一整套獨有特征或規律,一般包含學科目標、性質、功能、內容與范疇等。對于學校體育而言,應至少存在3條學科邏輯主線:(1)“全面育人”是學校體育的目標邏輯。學校體育的內核屬性是身體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其作為教育學科的歸旨所在。(2)“具身實踐”是學校體育的本體邏輯。學校體育的參與性、實踐性、生成性等具身特點,是其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主要特質。(3)“健康促進”是學校體育的功能邏輯?!敖】档谝弧敝笇枷朦c明了學校體育的核心功能,即學校體育的首要任務就是促使學生形成正確體育行為與健康促進方式。

2.1? 教育層:“雙減”政策筑牢學校體育“全面育人”的學科歸旨

學校體育具有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價值已基本成為學界共識?!半p減”及配套政策的落地,為進一步提升學校體育的全面育人價值、推進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思想基礎與制度保障。一方面,“雙減”政策作為一項統領教育全局的減負政策,相較于一般的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類政策能更全面、更徹底地改善家長、教師、學校領導等各類教育主體對學校體育的偏見,也更能調動起他們支持學校體育建設的執行力,這為高效發揮學校體育的全面育人價值提供思想基礎。另一方面,政策中關于“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拓寬課后服務渠道”等系列減負措施的推進,能夠有效緩解學生“體育鍛煉”與“文化學習”之間的矛盾。矛盾的緩解能夠切實提升學校體育在教育系統中的學科地位,為學生基于體育實踐培育道德品質、促進智力發育、完善人際關系、提升審美認知、強化勞動能力提供制度保障。另外,學校體育地位的提升還可以高效率、高效益、高質量地推進體育課程思政、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體育課程一體化等系列改革措施,加快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的融合速度,牢固學校體育全面育人的學科歸旨。

2.2? 體育層:“雙減”政策深化學校體育“具身實踐”的學科特質

學校體育是以身體為基礎的學科,具身實踐是其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主要特質,這意味著學校體育必須依托此特質來實現高質量發展。聚焦于“雙減”政策,其中“開展體育鍛煉、限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科學利用課余時間”等系列措施,本質上是在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體育、文藝、勞動等活動的條件。而相較于文藝和勞動,體育活動強烈的具身性、樂趣性與孩子愛動、愛玩的自然天性完美契合。因此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之后,體育運動是最應該也是最容易走進學生課余時間、填充學生課余生活的形式和內容。

誠然,也不可單從天性契合的角度去片面強化體育在學生課余時間中的地位。具身認知理論認為,個體可以通過身體實踐與外部環境接觸直接激發自身認知,包括身體行為、身體感覺、身體結構、運動系統均會對個體的認知水平產生重要影響。該理論揭示個體認知過程形成的身體生成性特征,強化體育運動實踐與個體認知過程、學校體育建設與學生培育過程之間的邏輯關系。這意味著學生可以通過跑、跳等基本運動技能強化自身肢體的表現能力,也可以通過專項身體練習提升空間知覺、空間預測等更深層次的認知能力,還可以通過體育比賽、身體對抗等形式增強自身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抗干擾能力等??偠灾?,在“雙減”政策的加持下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條件與空間條件逐步優化,學校體育的具身實踐特質與具身育人優勢持續顯現,這對于學生通過體育實踐獲取知識技能以促進自身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2.3? 健康層:“雙減”政策確定學校體育“健康促進”的學科功能

“健康第一”之所以成為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不僅因為體育可以有效緩解抑郁、壓力、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也可以增進身體、情緒、社會適應和道德健康,具有極為全面的健康促進功能。在“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下,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就是在學校及相關場域中最大限度發揮體育的健康促進功能,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聚焦于“雙減”政策,其同樣將“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政策指導思想的最終落點,并協同提出“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堅決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等各類措施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值得一提的是,在面臨青少年學生視力健康、網絡沉迷、心理情緒等極具時代特點的健康問題時,“雙減”及配套政策還特別提出開展體育鍛煉與文體活動、增加體育等非學科類培訓、提高課后服務水平等與學校體育密切相關的措施,這也充分肯定學校體育在預防、緩解或解決青少年學生健康問題,以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中的重要作用。綜合而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是“雙減”政策與學校體育的共同思想遵循,且“雙減”政策中鼓勵基于學校體育實踐應對青少年學生面臨的健康問題,是該政策筑牢學校體育學科功能、助推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集中體現。

3? “雙減”政策助推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現存問題

3.1? 學科歸旨偏移:應試化教育體制暴露出單向度的育人趨向

在應試教育和功利思想的窠臼之下,體育課及課外體育鍛煉時間被文化科目侵占,學校體育的本體價值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遭到漠視,這將學校體育推向“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窘境,其高質量發展面臨極大阻力。調查研究顯示,每周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次數3次及以上的中小學生低至23.6%,能夠達到每天參與體育鍛煉1小時的中小學生僅為14.1%。還有研究發現,“雙減”政策下參與到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學生也只有24%,且一旦學生進入升學期學校還會“一刀切”關閉課后延時體育服務。

雖然學校體育被冠以“有力回應極端教育生態的重要手段”之名,但由于在課后延時服務、校內外資源整合、縮減校內過重負擔等政策實施過程中,依然面臨責任權限不明、評價標準模糊、監管監察不嚴等治理制度尚不健全等問題,致使學校體育仍舊無法在以分數為主導的單向度教育中高效發揮自身價值,也并無可能成為撬起應試教育石頭的有力手段,反而會被應試教育營造的極端氛圍所反噬,逐步淪為為“考試”鋪路、為“分數”讓路、為“升學”開路的應試工具,導致學校體育教育暴露出以應試為目的而忽視學生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的單向度育人趨向,迫使學校體育全面育人的學科歸旨產生偏移,極大阻礙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

3.2? 學科特質畸化:制式化教學方式阻遏具身過程的愉悅性

從本質上來講,以“體”育人、具身育人的核心就是讓學生在積極愉悅的身心體驗中不斷提升自身認知水平,也就是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然而,現實卻并非如此?!半p減”政策的頒布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爭取更多時間條件,但未能改變技術動作繁雜、缺少情境創設、缺乏興趣引導等教學枯燥的問題。具體而言,除應試教育環境造成的單向度教育觀念等固化的外部因素之外,部分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教學激情與主動創新意識,固守“教師講解示范”與“學生重復練習”的傳統方法,對體育課堂教學敷衍了事。在此過程中,學生很難感受到體育知識的多樣性、技術動作的多變性、競技運動的對抗性,而只是作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個體一直重復練習某一個或一套動作,導致學生對體育寓教于樂、快樂育人的特性產生認知偏差。

與此同時,“雙減”政策頒布后部分體育教師對課后延時服務等減負措施理解不夠到位,將課后體育延時服務等同于體育課堂,對指導課后延時體育活動的準備不充分、積極性不足,嘗試照搬死板枯燥的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進行體育教學。顯然,這不僅不能達到豐富和延展學生課余生活的目的,反而延長學生接受制式化、程式化、機械化教育的過程,嚴重壓抑學生作為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統一體的完整性、自然性、靈動性與獨特性,導致他們無法基于積極愉悅的身體體驗促進自我發展,嚴重畸化學校體育具身于樂、寓教于樂的學科特質。

3.3? 學科功能受限:單一化課程內容局限全方位的健康價值

“健康教育”一直是推進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重點改革內容。然而,受限于部分一線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與體育中考的考核內容,“雙減”政策頒布后的學校體育課程內容仍主要停留在技能練習層面,存在單一化、片面化問題,而這也是當前學校體育健康教育改革推進乏力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部分一線體育教師的職業使命感、信念感、責任感并不強,對待課堂教學的態度也較為消極。調查研究指出,部分教師缺乏基本的體育科學知識和健康教育理念,不能全面認識到體育的健康功能,甚至不能理解教學對象的生理機制、身體形態、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特征與規律;也有部分體育教師會因為害怕在體育課堂上出現安全事故,主動將體育課堂內容簡化為單一的跑步、做操、自由活動等形式。

另一方面,雖然此次“雙減”政策的頒布涉及中考改革意見,但是并未針對體育這一中考體系中相對特殊學科做出詳細的改革指引。那么,在維持原有體育中考方案的基礎上,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課程內容基本不會隨著“雙減”政策改變,而是依然追隨“體育中考”這根指揮棒。這也意味學校依然會為了分數和升學舍棄體育與健康指導教材的內容,繼而將“基本身體素質”與“機械化的項目素質”作為學校體育課程的主要內容。顯而易見,這樣的課程內容既缺乏健康知識的傳授、健康理念的塑造、健康行為的培育,而且也忽略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需求,嚴重局限學校體育的全方位健康價值。

4? “雙減”政策助推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優化策略

立足學科邏輯,可以窺見“雙減”政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推動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過程,同時也明晰該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對此,需要在“雙減”政策引領的新教育生態下,重點從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體育引領諸育融合、教會勤練常賽、健康教育方面出發推進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

4.1? 強化制度保障:加強學校體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

1)構建學校體育整體性治理模式。

在“雙減”政策引領的教育事業新發展格局下,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需求更為豐富,其涉及的權責主體也相對增多,治理內容已然不能僅局限于教育與體育領域,因此可以嘗試構建政府為主導、市場為輔助、學校為主體的整體性治理模式。具體而言,政府作為主導者要加強對各教育領域貫徹“雙減”政策的行為及成果的監督檢驗,并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明確學校體育課后服務單位資質、體育活動開展的時間保障、校外體育活動場地的協調開放等相關細則。校外教育市場培訓組織要認真落實“雙減”政策,做到真正退場;同時要嚴防資本過度涌入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秉持“做教育而非做生意”的初心,為青少年在校內外開展體育健身等文化活動提供更廣闊、更純凈的空間。學校要在政策與市場利好的環境下加強對體育教學工作、課后體育服務質量、體育賽事組織、課余體育訓練與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等工作,同時要保障體育教師、場地器材等資源充足,為提升學生體育參與度提供必要保障。此外,還要充分重視體育社團、社會企業等主體在落實“雙減”政策推動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中的綜合作用。

2)完善課后延時體育服務治理體系。

課后延時服務是“雙減”政策出臺后表現直接、效果顯著的一種減負措施,為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延長時間、延展空間,因此完善課后延時體育服務治理體系能夠更有效地貫徹“雙減”政策,推進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一是明確課后延時體育服務性質,厘清各主體責任。通過發布相關政策健全課后延時服務制度,明確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普惠性、公共性與公益性,并明晰家庭、學校、社會、政府等主體在課后延時服務中所承擔的具體責任。二是保障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內容與質量。課后服務內容并非僅包含體育,因此要建立課后服務內容須包含體育的保障機制,通過明確課后延時體育服務在整個課后延時服務內容中的時間、比例、形式等,使體育始終在學校課后延時服務內容中存有一席之地;同時,可以從體育運動學校、高等體育院校、社會企業與公益組織等單位引進體育教師、網絡體育課程、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等資源來保障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質量。三是構建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監督機制。嘗試構建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相互協調的監督機制,重點監督課后延時體育培訓服務單位資質、教師資質、服務內容、服務形式、服務質量,以及未成年人的教育權利與福利等,避免出現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學科培訓等弄虛作假行為。四是搭建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整體化發展體系。建議充分結合地域特點、特色學校等構建集群化、集團化、網絡化、城鄉一體化的課后體育服務體系,統一特定區域內中小學校課后延時體育服務的內容與標準,并將其作為教育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以此為實施監管、統一評價提供便利。

4.2? 回歸學科歸旨:體育引領諸育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明確體育引領諸育融合的價值。

體育引領諸育融合是基于體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從學校體育視角貫徹“雙減”政策、助推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從這個層面來講,需要從不同角度挖掘和利用好體育促進德育、智育、美育與勞動教育的綜合價值,為體育引領諸育融合提供可行性支撐。例如,在體育與德育的融合發展方面,可以帶領學生在體育比賽中強化為國爭光的愛國主義精神、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在體育與智育的融合發展方面,可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穿插與體育相關的文史哲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能力;在體育與美育的融合發展方面,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開展親近自然與人文藝術的運動項目釋放天性、突出個性和提升審美能力;在體育與勞動教育的融合發展方面,可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融入勞動技術與相關知識,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與能力。

2)協調引領與融合之間的關系。

體育引領諸育融合不僅要重視體育促進德智美勞的作用,還應該提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對體育引領諸育融合的支持度。一方面,需要重點強化體育教師基于體育實踐促進諸育融合的教學能力,鼓勵體育教師樹立體育引領諸育融合的教學理念,開發體育引領諸育融合的教學方案,繼而通過“體育”引領學生認識“五育”、發現“五育”,并在學校體育實踐中踐行“五育”、融合“五育”。另一方面,需要持續突出學校體育在整個教育改革系統中的地位,推動其他諸育的教育工作者和社會群體重視體育的全面育人價值,并鼓勵他們在教學活動與家庭生活中穿插與體育相關內容,繼而引領青少年學生在“五育”中關注體育、重審體育、發展體育,實現體育與其他諸育共同推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最終目的。

3)做好體育引領諸育融合的教學設計。

體育教學設計是學校體育教學實踐的核心,也是踐行體育引領諸育融合的核心,而做好體育引領諸育融合設計的重點在于目標、內容、方法與評價。教學目標方面,需要樹立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體育教學目標,即在重視強健體魄、強化技能、促進健康等學科本位價值的同時,還要注重體育滲透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等教育元素共同發展的融合作用。教學內容方面,可構建以德育、智育、美育與勞動教育為專題的“體育+X育”課堂,通過將德智美勞融入到體育課堂,深化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在教學內容層面的融合度。教學方法方面,可以依托智能設備或基于戶外實踐活動創建多元化的教學情境,打破體育與勞動教育、美育等社會生活之間的界限,達到增進身心體質、強化精神認知、獲取勞動知識、促進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教學評價方面,要嘗試構建體育引領諸育融合的整體性評價標準,以體育對其他諸育的融合促進程度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方向,例如可以通過量化方式統計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主題課堂的次數。

4.3? 闡揚學科特質:落實“教會勤練常賽”,強化具身育人成效

1)聚焦“教會”,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雙減”政策指出要“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對于體育課堂而言,教會學生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正是強化具身育人價值、提高教學質量、推進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集中體現,而注重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內容設置、學習方法引導則是“教會”“學會”的關鍵。其一,需要把握“雙減”政策下學校體育教育“玩”(也稱游戲)的主要意涵,立足身體游戲視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弱化指標導向、達標導向、形式導向的課堂要求,防止死板的評價方式扼殺學生的學練興趣。其二,著力推進體育課程內容一體化與走班制體育教學模式,強化不同階段學生在體育學習內容與運動技能練習層面的邏輯性、連貫性、銜接性與系統性,破除“繁、淺、偏、斷”的“教”“學”困局。其三,可以嘗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引入新器材、新設備、新情境,創新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身體實踐形式,提高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身心投入度,進而引導學生養成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的獨特方法與自我經驗,使學生有自我意識和能力基于身體實踐主動、自覺、有效地建構體育認知。

2)聚焦“勤練”,保障學校體育實踐常態化、系統化、專項化。

學校體育常態化、系統化和專項化是聚焦“勤練”、推動學生熟練掌握運動技能的保障,也是持續發揮學校體育具身育人價值,貫徹“雙減”政策、助推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在常態化方面,要充分利用政策優勢進一步落實大課間、課余體育鍛煉、體育課堂等基礎體育鍛煉要求,保障每天至少一小時的體育活動,守好學生“勤練”的時間底線;同時,需要加強對違背“雙減”政策初衷的行為進行監督審查,為體育鍛煉常態化提供制度保障。在系統化方面,需要立足系統化視角,做好單一動作與運動技術、專項訓練與體能訓練、課堂練習與課余練習之間的統籌,以及每天、每周、每月、每學期與每年練習計劃之間的統籌,避免長期無效、重復、機械地練習。在專項化方面,可以利用體育走班制模式優勢,依據學生興趣組建并形成具有品牌特色的“專項班”,推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體育教育特色,進而帶動學生進行集中化、專項化的運動技能練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1~2項運動技能,強化學生基于身體運動提升認知、收獲快樂的能力。

3)聚焦“常賽”,打造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校園體育競賽體系。

普及是“常賽”的前提,提高是“常賽”的目的。體育競賽作為日常體育鍛煉的進階版,對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效益強于日常體育鍛煉。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校園體育競賽體系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競賽體系,能夠進一步挖掘學校體育具身育人價值的廣度和深度。就普及而言,要把著力點放在體育課堂中,保證每節體育課安排一定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教學比賽,可以充分利用課后延時服務時間組織班級對抗賽、年級對抗賽,并鼓勵將其打造成為校內系列賽來豐富校園體育文化,進而引導學生為了參與比賽主動進行“學”和“練”;還可以通過豐富校園體育競賽項目、完善校內體育競賽體系等方式讓更多學生參與體育競賽。就提高而言,需要立足學校體育各實踐環節,從課堂競賽、班際競賽、校際競賽中挖掘運動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參與更高水平的體育競賽。同時,建立不同運動水平相互銜接的學校體育競賽體系,推進校園競賽體系與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職業聯賽間的有序融合,最終形成豐富校園文化、增強學生運動技能、完善體育后備人才渠道、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校園體育競賽體系。

4.4? 彰顯學科功能:推進健康教育改革,深化健康促進作用

1)明晰學校體育健康教育政策細則。

學校體育作為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載體,應該在“雙減”引領的新教育發展格局下承擔更多的健康教育責任。通過明晰學校體育健康教育的政策細則,可以更好地發揮學校體育的健康教育價值功能,助推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對此,各級各類部門及相關教育主體需要在健康中國戰略與“雙減”政策的宏觀指導下,堅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高質量體育健康教育體系建設為核心目標,從部門權責關系、健康教育內容、健康教育目標、健康教育課時、健康教育實施主體等視角完善學校體育健康教育政策,有效避免學校體育健康教育及相關健康教育政策執行過程中責任不明確、內容不清晰、目標不一致、反饋不及時等問題。

2)完善學校體育健康教育內容體系。

體育的健康價值并非單純意義上的體質健康,這意味著筑牢和彰顯學校體育健康促進的學科功能,其核心在于完備的內容體系。因此,可以嘗試構建運動醫學與健康醫學、體育保健與衛生保健、運動處方與健康促進、專項訓練與身體發育、身體素質與健康評估等相互協調的體育健康教育理論知識體系、健身鍛煉體系、跟蹤評估體系,以此為青少年學生形成正確體育行為與健康促進方式提供全方位支撐。與此同時,還可以有針對性地開發與用眼衛生、心理情緒等方面相關的專項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以應對近視、肥胖、抑郁、焦慮等極具時代性特點的健康問題,為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相應助力??偠灾?,需要以完善的體育健康教育內容體系支撐學校體育的健康促進功能。

3)提升體育教師的體育健康教育素養。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健康教育過程中與學生接觸最為直接且密切的個體,將當前青少年學生面臨的健康問題與體育教師的健康教育素養合理對接,有助于更高效地發揮學校體育的健康教育功能。在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健康教育素養培育方面,可以通過體醫融合、體衛融合的形式延展和豐富體育教育專業的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并嘗試在體育教師資格考試和體育師范專業認證中增加健康教育知識內容考核的比例,引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主動掌握健康教育知識,以提升其進入工作崗位后開展健康教育的專業能力。對于部分在職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價值宣傳、理念傳遞、思想引導等方式,使其深刻認識到學校體育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可以通過專項培訓計劃、集中研學、降低高校訪學的準入等形式,拓寬在職教師進行健康教育能力培育的渠道,以此提升他們在體育與健康教育實踐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能力。

4)改革體育中考考核內容與方式。

“雙減”政策指出要“深化高中招生改革”。體育中考對學校體育發展具有引領作用,因此從健康教育的視角改革體育中考考核內容與方式有助于強化學校體育的健康教育價值。在考核內容層面,可以添加運動康復、體育保健、視力保護、飲食安全、青春期衛生保健等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考核,以此強化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的深層次認知。在考核方式層面,可以改變當前“繞桿運球速度、發球是否到位、上籃是否進球”等機械化的評價方式,轉變為對學生整體運動能力、技術動作以及鍛煉堅持性等方面的綜合評價。這可以有效引導學校與體育教師注重運動技能教學,有助于學生在此過程中提升體育認知并擁有強烈的健康意識,使其有信念、有動機、有能力通過體育促進自身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

“雙減”政策引領的新發展教育格局提升學校體育的學科地位,為推動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契機。同時,也應當正視學校體育發展建設過程中,因應試化教育體制、制式化教學方式、單一化課程內容而產生的學科歸旨偏移、學科特質畸化、學科功能受限等問題,繼而有針對性地從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體育引領諸育融合、教會勤練常賽、健康教育方面尋找解決方法或規避措施。這不僅是對畸化教育生態的有力回擊,也是對“雙減”政策引領新教育發展格局的自覺回應,更是學校體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自我需要。

參考文獻:

[1] 王健,崔耀民,劉玉財. 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的戰略選擇:優先發展學校體育[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1):1-8+16

[2] 徐偉,姚蕾,藺新茂,等. 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制約因素——來自基層的調查[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8):74-80.

[3] 李彥龍,常鳳.“雙減”背景下學校體育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的價值轉向、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向[J].體育學刊,2023,30(1):99-104.

[4]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 (2021-07-24)

[2023-03-16]. 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

5627132.htm

[5] 陳慶云. 公共政策分析[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5.

[6] 張志勇.“雙減”格局下公共教育體系的重構與治理[J]. 中國教育學刊,2021,42(9):20-26+49.

[7] 鞏閱瑄,陳濤,薛海平. 愛的邊界:家庭教育焦慮是否會增加課外補習投入?[J]. 教育發展研究,2021,41(Z2):82-92.

[8] 習近平. 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533.

[9] 顏景毅. 中國廣告學的學科邏輯與原創進路[J]. 新聞大學,2016,36(3):125-132+152.

[10] 王茜,王雪峰. 體育實踐課程的屬性[J]. 體育學刊,2008,15(9):61-64.

[11] 馬德浩. 具身德育:學校體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個理論視角[J]. 體育學刊,2020,27(4):1-6.

[12] 周生旺,程傳銀. 新時代學校體育教育的具身認知轉向及其行動邏輯研究[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1,55(12):85-92.

[13] 何躍春,鄺悅權,張秀麗. Flexi-bar振動桿功能性練習對體育舞蹈教學效果的影響[J]. 體育學刊,2015,22(4):71-75.

[14] 李闖,徐朋,潘妍妍,等. 功能性體育游戲對6~8歲兒童空間感的影響[J]. 中國學校衛生,2022,43(8):1161-1165.

[15] 熊志超. 業余乒乓球運動員直板橫打技術賽練脫節分析及解決對策[J]. 體育學刊,2012,19(6):118-122.

[16] 劉朝輝. 體育鍛煉對大學生負性情緒的影響——自我效能感與心理韌性的中介和調節作用[J]. 體育學刊,2020,27(5):102-108.

[17] 楊樺. 體育的概念、特征及功能——新時代體育學基本理論元問題新探[J]. 體育科學,2021,41(12):3-9.

[18] 周洪宇,齊彥磊.“雙減”政策落地:焦點、難點與建議[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1):69-78.

[19] 李斌,程衛波. 學校體育生命教育的現實消解及其價值主張[J]. 中國教育學刊,2017(2):67-72.

[20] 丁小燕,馬喆,洪平,等. 蘇北農村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學校衛生,2020,41(12):1811-1814.

[21] 李艷茹,黨許諾.“雙減”背景下課后體育服務的現狀、問題及優化研究[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48(6):51-56.

[22] 張麗峰,章碧玉,張學兵.“雙減”政策下課后延時體育服務高質量發展問題與對策[J]. 體育文化導刊,2022,39(5):104-110.

[23] 彭沛.“雙減”背景下贛州市城區小學校內課后體育服務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3.

[24] 劉波,邰峰,韓勇,等. 新時代修訂《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背景、依據和路徑研究[J]. 體育科學,2022,42(6):11-18.

[25] 李鳳梅.“有效體育教學”的邏輯缺陷與研究低效——基于有效體育教學研究現狀的思考[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11):91-95.

[26] 于素梅.《<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十大政策要點落實策略探析[J]. 體育學刊,2021,28(5):1-13.

[27] 專家組.“雙減”政策與學校體育發展[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11):1-15.

收稿日期:2023-04-26

基金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種子基金重大項目培育(CCNU23ZZ006);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創新資助項目(2022CXZZ091)。

作者簡介:韓貝寧(1997-),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少年體育與體育原理。E-mail:lcfccnu@126.com? 通信作者:魯長芬

猜你喜歡
雙減高質量政策
政策
政策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助企政策
政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