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農高校課程思政三維立體教育體系的構建

2023-12-20 01:04王華殷旭輝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11期
關鍵詞:教育體系課程思政

王華 殷旭輝

摘? 要:通過構建以“三農情懷教育”為中心,以理論教學“第一課堂”、實踐教學“第二課堂”、學生自組織研習“第三課堂”為支點,整合“學”“思”“用”三維教學環節的立體化課程思政教育體系,解決課程思政理論與實踐脫節、課內與課外脫節、學校與社會脫節的難題,體現涉農高校人才培養的農林特色,提升課程思政建設的整體實效性。

關鍵詞:涉農高校;課程思政;教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33-0109-04

基金項目:2021年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課題“課程思政視域下涉農高校管理類專業‘三維八元教育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XGH21048);2023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改課題“高校教師課程思政素養提升的內涵與路徑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JY2304013)。

作者簡介:王華(1977—),女,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理論與高等教育改革;殷旭輝(1978—),通訊作者,男,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課程思政建設已經進入全面提質增效階段,如何在文科類專業培養中建立有效的、常態化的、進階性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成為當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難點和焦點。通過文獻梳理發現,高校課程思政的研究近年來出現兩大轉向:一是從課程思政發展邏輯、理論基礎、核心要義等理念建構,逐漸轉向對課程思政的內容、技術與手段、師資培養等建設思路的探討[1-2];二是從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邏輯關系闡述[3],轉向關注大思政格局下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的研究[4-6]。三是課程思政建設開始關注教學成效,從教師“教”維度,轉向學生“學”維度的研究。但從總體上看,學術界側重于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等應然層面分析,實然層面的教學案例關注較少;重視學校課程思政研究與教學的微觀環境建設,缺乏對于校內外課程思政整體資源的互動與合作的探討;對于課程、教法等課堂教學維度的經驗闡釋較多,對于全方位立體化的教學模式考察尚顯不足。由于缺乏對于培養過程的總體性規劃,難以形成課程思政資源整合優勢[7],因此,建構一套實用、系統、可復制的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對于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建設的思路與目標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公共管理系近年來積極改革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將三農研究最新成果融入教育教學過程,將人才培養目標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融合,圍繞“三農情懷教育”建構了以理論教學“第一課堂”、實踐教學“第二課堂”、學生自組織研習“第三課堂”為支點,整合“學”“思”“用”三維教學環節的立體化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在該教育體系中,“三農情懷教育”既是中心,也是凸顯該校課程思政教學的特色和優勢所在。針對部分學生學農而不知農、不愛農的現狀,公共管理系緊密圍繞“三農情懷教育”這一中心,以培養學生興農報國使命擔當為宗旨,通過明晰培養目標、完善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整合實踐環節、發展學生自組織等方式,著力解決目前存在的教學內容與農林特色結合欠缺、教學方式與農林特色偏離、教學資源整合利用不足等問題。

該教育體系貫通三大課堂,第一課堂“學”之維,以理論教學強基礎。注重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將三農研究最新成果通過課程、講座等方式傳授給學生,以解決“知”的問題。第二課堂“用”之維,以實踐教學練內功。通過建立校政社聯合培養機制,利用校外優質資源開展三農調研,以解決“行”的問題。第三課堂“思”之維,以學生自組織研習促提升。引導學生發揮能動作用,通過搭建自組織研習平臺,將相關研究成果梳理并凝練,以解決“信”的問題。通過“學”“思”“用”三維緊密結合,相輔相成,打造課程思政教學閉環,全面提升學校立德樹人成效。

二、三維立體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

為實現課程思政日常、系統、深入的浸潤式教育,公共管理系在貫徹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基礎上,特制訂了如下基本原則:

(一)堅持問題導向,凸顯“三農情懷”主題式教育

以現實問題為導向,挖掘學校在服務三農方面的特色資源,發揮在課程開設、實踐教學、學生活動等方面的三農研究優勢,將“專業課程、通識課程、三農講壇、科創訓練、學科競賽、綜合實習、耕讀交流”等多項教學環節相融通。

(二)貫通“學、思、用”,統一“知、信、行”

“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是學習理論的真諦,也是改造主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相統一的實踐過程。通過統合“學、思、用”三大教學環節,構建一體化的思政教育體系,使課程思政入腦、入心、入行。

(三)注重實踐性、創新性與實效性結合,凸顯教學成果的社會價值

改變以往社會科學領域中思政教育存在的碎片化、形式化現象,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充分利用社會大課堂,全面提升課程思政的實踐性、創新性和實效性,突出課程思政成果的社會實用價值,使教學成果能經得起實踐檢驗。

三、三維立體課程思政教育體系的建構

(一)用好第一課堂,構建“三農情懷”主題式理論教學系統

為夯實課程思政理論基礎,公共管理系從課程設置、教學設計、教學空間等三個層面打造三農特色教育。

1. 優化課程設置,推進三農特色課程群建設

不斷優化課程設置,著力打造三農特色課程群。其一,逐步增設“農村教育管理”“鄉村振興與公共治理專題”“農村社會政策分析”等專題課程,將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理論、制度、實踐成果有機融入專業教學中。其二,圍繞中華農耕歷史與文明、農業生產與生活、鄉村振興等主題,引導學生選修“中華農業文明史”“綠色發展與生態經濟”“鄉村振興與公共治理”等“大國三農”系列通識課程,豐富學生對于中華農耕文明、“三農”政策以及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的認知。其三,開設“三農講壇”,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校外兼職導師開展學術交流,拓展學生對于鄉村振興工作成果的認知。通過上述三類課程相結合,實現“專、通、研”一體推進的三農特色課程群建設。

2. 持續完善教學設計,實行“三融入”思政重構

在教學內容建設方面,將思政元素納入課程質量標準,注重課程教學設計的不斷更新與完善。其一,思政目標融入。專業核心課程確定思政目標,滲透在認知、能力、情感等具體教學目標上。其二,思政元素融入。實現思政元素與核心知識點有機融合,以典型案例的方式體現在課程設計中并貫穿教學過程。其三,思政評價指標融入。秉持考核要求與思政目標相統一的原則,設計并逐步完善課程思政育人成效指標體系??傊?,各門課程通過“三融入”思政重構,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三者緊密聯結。

3. 開發思政資源,打造“三結合”網絡課堂

積極應對網絡化時代給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通過創新“互聯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打造“三結合”網絡空間。其一,結合學生志趣。對于學生瀏覽度高的平臺、網站跟蹤關注,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并將具有價值引領作用的政策要聞、社會時事、熱點評議等加以甄選,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慕課、翻轉課堂等載體,以親切共情的方式開展教學,做到網絡思政有溫度、有熱度。其二,結合教師研究。要求專業教師不僅要加強自身政治素養,還要做到有效傳播,將國家在鄉村振興方面取得的進展、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中央一號文件的研習心得等借助網課等渠道開展主題研討。其三,結合辦學特色。圍繞學校辦學特色、專業特色,優選校史中的生動案例和典型人物,以新鮮話語制作視頻,通過學校官媒推送,不僅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更增強了課程思政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二)深挖第二課堂,系統設計“學以致用”的實踐育人系統

為了更好地將理論教學成果轉化成學生的實踐能力,公共管理系通過分階推進、任務整合、機制創新等工作,實現課程思政“學以致用”的目的。

1. 設計實踐模塊,分階推進課程思政

在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科學規劃課程思政實踐進階系統,將綜合實踐整合為三大模塊。第一模塊是“專業素質與能力拓展實踐”,在大一年級開設。通過開展以三農研究為重點內容,以經典“悅讀”、學術報告為主要形式的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專業認知水平。第二模塊是“城鄉公共管理調研”,在大二年級開設。大二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社會調查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以“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進一步拓展學生學術視野?!白叱鋈ァ奔唇M織學生進入農村開展調研,“請進來”即邀請縣鄉政府負責人、涉農企業家、農業實驗示范站專家開設“三農講壇”。這種田野調查與一線工作者的經驗分享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深入理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具有顯著效果。第三模塊是“創新創業訓練”,在大三年級開設。大三年級學生進入畢業準備期,通過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入涉農行業和單位實習實踐,并輔以專業培訓,切實增強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三大模塊采用研究型教學模式,彼此緊密聯系、相互支撐,逐級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深度。

2. 優化三類活動,實現任務整合

在實踐教學的組織上,堅持目標導向式學習,創新以任務整合教學環節的工作思路。其一,打通綜合實習、科創訓練、學科競賽三大教學環節,根據學生研究志趣來凝聚團隊,以“踐”強基礎,以“練”求創新,以“賽”促提升,系統指導學生在涉農政策評估、民生保障等方面開展研究性訓練,做到實踐教學系統化。其二,改變各教學環節零散布置任務的模式,指導學生基于真實的農業農村問題,在調研的基礎上完成“綜合實習、科創訓練、學科競賽”三結合大作業,提升學生作業的真實性、社會回應性,將教學成果做實、做深。其三,健全學生實踐成果獎勵機制,通過推薦“挑戰杯”“公共管理案例大賽”“優秀論文獎學金”等評獎評優平臺,對優秀學生作品予以獎勵,激發學生的實踐創新活力。課程思政融入三大實踐環節,不僅能改變實踐教學碎片化、形式化的狀況,而且具有現實價值,一些政策建議可為相關部門所采納。

3. 完善培養機制,提升育人效果

不斷健全與實踐基地,校外行業專家、實踐導師的合作培養機制,提升育人效果。其一,重合作。結合學校場站創新實踐教學功能提升工程和“雙百”實踐項目,建立和加強與農業示范站、村帶頭人的合作,將“公共政策學”“社區管理”等實踐課程開設在場站實訓基地,以雙師協同教學提高學生對助農服務的認知。其二,促共享,建立課程思政優質資源共享機制,結合教師學科背景組建實踐課程組,建設課程組共建共享的實踐平臺,在資源上網、邀請國內外行業專家開展經驗交流、學術報告等方面形成共享機制。其三,強團隊。在實踐活動安排上注重項目團隊的培養,結合科創訓練、綜合實習等,支持學生長期的團隊合作,以增強實踐教學的生生交流。其四,深研究。將研學項目聚焦到現實問題上,在真實、鮮活的項目實踐中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在多年的探索中,已經形成課程、平臺、團隊、研究“四融入”的三農實踐教育新格局,學生服務三農的意識和實踐能力持續增強。

(三)開發第三課堂,創設“以思促學”的學生自組織研習系統

將課程思政融入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是難點。公共管理系為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參與,創設了以“耕讀會”和《耕讀匯》為載體的第三課堂,實現課程思政“以思促學”的目標。

1. 搭建雙交流平臺,升華理論認知

為營造良好的人文素養氛圍,進一步增強課程思政的厚度,2010年12月創立學生自組織“耕讀會”和《耕讀匯》?!陡x匯》是學生管理的校內學術刊物,堅持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撰稿和編輯,定期刊登經典書評、讀書筆記、實踐總結等學生作品。近年來,重點關注三農研究成果,彰顯專業辦學特色。經過10余年發展,《耕讀匯》已累計出刊一百多輯?!案x會”是師生間面對面研學和交流的平臺。每學期由教師公布研討主題,學生進入不同的研討組,在老師的指導下,研討組對于所讀經典書目和近期三農問題及鄉村振興研究成果充分交流?!案x會”和《耕讀匯》雙平臺,促使學生主動了解和跟蹤學科前沿,把握國家政策導向,有效激發學生對于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成果及實踐的關注和研習,不斷增強學生理論思維能力。

2. 創新管理機制,激勵長效學習

在管理機制上,“耕讀會”和《耕讀匯》雙平臺注重學生全員、全過程參與。其一,將經典“悅讀”的專業書籍發放給學生,由學生管理并自行定期輪換閱讀。其二,要求一至三年級學生每月撰寫讀書筆記和實踐心得,由學生從提交的作品中甄選優秀稿件組編《耕讀匯》,并將該項工作納入實習培養計劃。其三,放手由學生管理“耕讀會”,學生承擔對時間安排、活動形式、參與群體的具體運行管理。其四,為調動學生參與平臺活動及組織服務工作的熱情,通過評選年度“耕讀之星”“優秀編輯”“組織能手”等榮譽稱號對優秀作品及優秀工作者進行獎勵。

雙平臺的構建,為師生學術交流提供了一個長效機制,一方面改變了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模式,激勵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另一方面改革傳統以教師為主的評價方式,由學生自組織篩選、評閱并組編文章,提升了學生對文獻的研讀能力,在潛移默化的專業學習中深刻領會科學研究在助農興農中的價值。

四、結語

三維立體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建設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公共管理系著力解決課程思政理論與實踐脫節、課內與課外脫節、學校與社會脫節的重要改革舉措,它以“三農情懷教育”為中心,整合三大課堂系統,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的有機統一。該體系的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打通“學、思、用”三大教育環節,構建了全方位、一體化的教育體系,強化實踐、內省式學習在課程思政中的重要作用,符合課程思政教育的內在規律,使課程思政入腦、入心、入行。二是該體系能夠充分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地方資源優勢,注重本土思政元素的開發。從教學內容聚焦三農問題,通過“大作業”全面考查學生學習內化程度,走出了培養知農、愛農人才的新路徑,對于農林類相關學科課程思政建設具有參考價值。三是參與者的范圍大大拓展,不僅包括任課教師、學生,而且加入了實踐教師、社區工作者、涉農專家等,從孤立的、封閉式學習轉化為整合的、開放式學習。學習成果能夠獲得更廣泛的審閱和評議,極大地提升了課程思政的整體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劉建軍. 深度教學理念下的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探索[J]. 教育學術月刊,2022(11):99-105.

[2] 王華,殷旭輝. 高校課程思政的核心思想、實踐誤區與教學策略[J]. 中國農業教育,2020,21(04):48-53.

[3] 石書臣. 正確把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關系[J]. 思想理論教育,2018(11):57-61.

[4] 沈煒. 大思政課: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質量提升的戰略選擇與有效路徑[J]. 中國高等教育,2022(05):7-9.

[5] 楊曉慧. 以“大思政”理念創新思政育人格局[J]. 思想教育研究,2020(09):6-8.

[6] 石巖,王學儉. 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問題及實現路徑[J]. 教學與研究,2021(09):91-99.

[7] 鄭敬斌,李鑫. 科學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谫論[J]. 思想理論教育,2020(07):65-69.

(責任編輯:向志莉)

猜你喜歡
教育體系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視角下的高校教育體系構建研究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
烏克蘭高等音樂院校專業設置與學位授予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