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共同富裕視域下保持中等收入群體的穩定性
——基于住房狀況的研究

2023-12-22 01:06郝秋晨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住房面積購房財富

郝秋晨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 102488)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使中等收入群體的崛起和壯大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中國正在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實現共同富裕成為第二個百年新的奮斗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了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其中包括“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臺階,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 年10 月16 日,https: //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378.htm。中等收入群體的壯大有助于縮小貧富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不僅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重要途徑。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意味著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更是確保更多人能夠分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創造幸福美滿的生活。在這一進程中,住有所居將發揮著關鍵作用,它不僅是一種物質需求的滿足,更是社會公平和人民幸福的象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 世紀90 年代以來,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城鎮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使得房地產在推動中國國民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房地產業及其相關行業的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持續穩步上升,貢獻率不斷增加。近年來,房地產開發投資形成的固定資本總額在GDP 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對GDP 增長的貢獻率也在不斷增長。同時,作為居民消費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消費在GDP 中的比重和GDP 的貢獻率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水平。①許憲春、賈海、李皎:《房地產經濟對中國國民經濟增長的作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15 年第1 期。無論是從房地產的生產活動,還是房地產的使用活動來看,房地產經濟對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產生了顯著的積極影響。房地產經濟在生產、投資和消費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國家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房產作為中等收入群體重要的家庭財富,對于中等收入群體的生活穩定和財務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購買房產,中等收入群體不僅獲得了穩定的居住場所,享受相對較高品質的生活,還獲得了未來可能的財富升值機會。房產通過升值的方式為中等收入家庭提供了穩定的財富增值途徑,有助于家庭積累財富、提高生活質量,乃至實現財務安全。因此,房產對于穩定中等收入群體的作用不可忽視。

但是,當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也面臨一系列住房問題。中等收入群體容易受到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實體經濟的衰退、金融市場的波動以及住房市場的不穩定等都會對中等收入群體的經濟狀況和發展產生影響。同時,中等收入群體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焦慮現象。害怕生病、擔憂失業、無法實現向上流動等問題反映了他們內心真實的憂慮。其中,住房問題也是中等收入群體焦慮的核心問題。②楊宜勇、吳香雪:《中等收入群體:功能定位、現實困境與培育路徑》,《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 年第6 期。不斷攀升的商品房價格不僅使低收入者無法承受,甚至中等收入群體也感到難以負擔。高房價會削弱人們的經濟利益和儲蓄能力,阻止了一部分人加入中等收入群體,同時也侵蝕了一部分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購買住房給中等收入家庭造成了巨大壓力,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消費和投資能力,也可能妨礙他們規劃未來和實現共同富裕的愿景。共同富裕的實現,不僅需要更多人邁入中等收入群體,更體現在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提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雹邸吨泄仓醒腙P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2021 年11 月11 日,https: //www.gov.cn/xinwen/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了解并緩解中等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為中等收入群體提供更多的住房選擇,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一、中等收入群體的住房基本狀況

我國的中等收入群體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經濟增長和社會變革加速了中等收入群體的成長。這種成長不僅體現在他們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的提升,也表現在他們對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之中。這一群體已不僅僅滿足于基本的物質需求,而是關注更廣闊和更有深度的生活目標。其中,一套舒適宜人的住房是中等收入群體的夢想,這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體現,也是家庭幸福、品質生活的象征。

(一)住房自有率較高

中等收入群體擁有較高的住房自有率,同全國平均水平相差不大。隨著福利分房時代的結束以及住房市場的發展,購買商品房逐漸成為居民獲得住房的主要途徑,我國家庭住房自有率也呈現不斷上升的態勢。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數據,2014 年中國家庭的住房自有率為84.4%,到了2017 年家庭住房擁有率達到92.8%。根據2021 年中國社會狀況調查數據,中等收入群體的家庭住房自有率為95.3%。具體來看,有4.7%的中等收入家庭沒有房產,65.2%的家庭擁有一套房產,24.5%的家庭擁有兩套房產,也有5.6%的家庭擁有三套及以上的房產。

圖1 中等收入群體的住房自有率

高住房自有率意味著幾乎每個中等收入家庭都擁有自己的住房。擁有住房產權對于中等收入群體來說,是實現穩定生活的重要基石。首先,擁有住房產權提供了穩定性和安全感。對于擁有自有住房的中等收入家庭來說,他們較少擔心租金上漲和住房的流動性,這對于家庭的生活品質和日常經濟管理至關重要。其次,住房產權與中等收入群體社會地位認可緊密相連。大多數關于住房與階層認同的研究都得出了較為一致的結論,即擁有自有住房的群體更傾向于認同自身屬于較高的社會階層。①張海東、楊城晨:《住房與城市居民的階層認同——基于北京、上海、廣州的研究》,《社會學研究》2017 年第5 期。自身傾向于認同屬于社會中層的群體更容易對社會和政府產生積極和支持的態度,因此這一群體具有一定程度的社會穩定性特征。②李升:《主客觀階層位置與社會政治態度研究——兼論中國中產階層的“穩定器”功能》,《社會發展研究》2017 年第4 期。第三,住房產權對于中等收入群體的財富積累和后代教育也具有重要意義。住房資產作為家庭財富的主要組成部分,通常隨著時間增值,因此擁有住房產權的中等收入家庭可以通過住房資產實現財務安全和穩定,有助于抵抗疾病風險和減少晚年的養老支出。同時,擁有住房產權的家庭能夠為子女提供穩定的生活環境和更好的教育資源,從而有助于子女的成長和發展??傮w來講,擁有住房不僅是中等收入群體個人和家庭生活的物質前提和基礎保障,滿足其基本的居住需求,也對其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等產生有利影響。

(二)住房資產出現分化

隨著住房市場化的推進,住房也成為中等收入群體家庭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國家庭財富調查顯示,2018 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房產凈值在家庭財富中的占比為71.35%。①數據來源:《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9》,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編制。本文根據2021 年中國社會狀況調查數據對中等收入群體所有自有住房的住房資產擁有量即市值進行了描述性統計。統計發現,中等收入群體家庭住房資產最小值是0 萬元,最大值是1900 萬元,其均值為91.03 萬元,標準差為146.61。具體分布上,有4.7%的中等收入家庭報告其本人即家庭自有住房市值為0,即沒有自有住房;有75.1%的報告其自有住房市值為100 萬元以下,有22.3%受訪者家庭住房市值為100—500 萬元之間,也有2.7%的家庭住房市值在500 萬元以上。數據分析顯示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的住房資產分布差異較為顯著,其中大多數家庭的住房資產相對較低,而一小部分家庭擁有高額的住房資產。高額住房資產者與無房者、住房資產較少者之間的差距已經十分明顯。

圖2 中等收入群體的住房資產分布

隨著住房剛性需求的增長以及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房價不斷攀升,房價上漲幅度超過居民收入的增長幅度,甚至房價上漲所帶來的收益超過了工資性收入的收益。②張傳勇:《住房差異是否影響了家庭收入不平等?機制、假說與檢驗》,《南開經濟研究》2018 年第1 期。住房已不僅是滿足居住需求的必需品和“家”的物質載體,其逐漸演變成一種投資品。住房被賦予了特殊的財富屬性,成為一項重要的投資和金融工具。財富不平等和住房資產的分化可能導致財富擁有者更容易從房地產市場中獲益,但也可能使得一部分中等收入群體被邊緣化。共同富裕的核心理念是確保每個社會成員都能夠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但是財富不平等和住房資產分化可能會阻礙這一目標的實現。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等收入家庭將房產視為實現財富增值的手段。人們通過購買住房積累財富,但這也拉大了中等收入群體內部擁有房產和沒有房產、擁有一套住房和擁有多套住房的家庭之間的財富差距。住房成為了收入、財富和社會分化的又一助推器,導致中等收入群體內部產生財富分化。那些擁有高價值住房的家庭可能在社會地位上占據更高的位置,而無法獲得住房財富的家庭可能逐漸被邊緣化,導致中等收入群體產生內部分化與不和諧,進而影響中等收入群體的幸福感和社會認同。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住房資產屬性以及背后的生活機會結構獨立于勞動力市場之外。住房資產差距的擴大不僅加劇了住房富有者與住房貧困者之間的財富差距,還影響子女升學率等社會再生產領域。

二、中等收入群體的住房支出壓力

(一)購房首付需要多方支持

購買住房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一環,而住房支出的決策長期影響著中等收入群體家庭的財務狀況和未來規劃。近年來,房價的急劇上漲和高昂的住房成本,使得中等收入群體的購房壓力和房貸壓力異常沉重,幾乎成為家庭經濟的常態。特別是在大城市,房價的持續攀升使中等收入群體經常陷入“留在北上廣”還是“逃離北上廣”的糾結之中。中等收入群體渴望能夠為家庭提供高品質的居住環境,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機會。但實現這一愿望需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這使得中等收入家庭不得不在提高生活質量、提供良好教育以及承受財務壓力之間作出艱難的抉擇。中等收入群體逐漸感受到實現理想生活的難度逐步增大,這成為他們的一大煩惱。他們渴望創造更為舒適和穩定的家庭環境,但在經濟上的艱辛使得實現這一目標變得越發艱難。

家庭購房的門檻是首付款。住房作為價格高昂的商品,對于中等收入群體家庭而言,首付款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數額,通常需要家庭多方面的儲蓄和幫助,這給中等收入家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壓力。根據2021 年中國社會狀況調查數據,在167 個有購房經歷的樣本中,2020 年其首付平均為36.94 萬元,中位數為28 萬元,眾數為30 萬元。在購房資金來源方面,有85.5%的人表示首付款來自自己或夫妻存款,有59.7%的人獲得了父母的資助,也有20.3%的人獲得了配偶父母的資助。

在大城市中,中等收入群體家庭購房更加困難,高昂的房價使得首付支出更為巨大,購房不僅需要家庭各方傾囊相助甚至需要采用各種融資方式,包括貸款和借款。根據2019 年新時代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狀況數據,北京市、上海市306 個有購房經歷的樣本中,平均首付支出為92.57萬元,中位數為50 萬元,眾數為80 萬元。在購房資金來源方面,有77.1%的人都用了自己和夫妻存款來進行購房,有45.6%的人獲得了自己父母的資助,有30.2%的人獲得了配偶父母的資助,有36.3%的人采用了銀行商貸,有26.6%的人采用了公積金貸款,有14.5%的人向親友借款,還有10.4%的人通過住房置換來購房。

中等收入群體購買住房伴隨著巨大的經濟挑戰。數據表明,中等收入群體在購房過程中的首付款數額龐大,不僅對家庭的儲蓄能力提出嚴峻挑戰,而且可能導致家庭背負沉重的貸款負擔。尤其是在大城市,購房成本數額更加巨大。這不僅對中等收入群體的經濟狀況構成了挑戰,還使他們的購房決策更加復雜,需要謹慎考慮各種融資方式和家庭支持。首付款不僅承載著家庭積蓄的重要部分,還需要來自多方面的支持。父母資助在家庭購房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些購房挑戰不僅增加了家庭債務,還可能導致財富分化的加劇。父代資助在財富分化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得到父代資助的購房家庭將通過房產升值獲得更多的財富,這會加劇有房者與無房者之間的財富差距。這一現象凸顯了購房問題不僅是個體家庭的經濟挑戰,也關乎整個社會財富分配的公平性。

(二)房貸和房租支出壓力較大

當中等收入群體考慮購房時,不僅需要面對數額巨大的首付款,還需要應對房貸壓力。這對他們的財務狀況產生了雙重挑戰。首付款是家庭購房的重要門檻,而房貸支出則成為購房后的重要經濟負擔。不同于住房首付支出所具有的積累性,房貸支出與家庭每月的收支直接相關,對家庭生活財富產生了重要影響。

根據2021 年中國社會狀況調查數據,中等收入群體有房貸支出家庭中,平均房貸支出為46675.98 元,中位數為30000 元,眾數為24000 元,標準差為95162.22 元。從還房貸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來看,平均值為27.76%,中位數為23.93%,眾數為30%,標準差為19.35%。房貸在家庭總支出中所占比重較高。在大城市中,房貸支出壓力更為顯著。根據2019 年新時代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狀況數據,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群體家庭房貸支出占總支出比重的平均值為37.28%,中位數為32.43%,眾數為30%,標準差為35.52%。這說明大城市中的中等收入家庭在房貸支出方面面臨更大的挑戰。這些數據凸顯了購房對中等收入群體的財務影響,房貸支出不僅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還需要家庭在每月的收支管理中進行精細平衡。這也意味著在購房決策中,中等收入家庭需要更加謹慎考慮如何應對房貸壓力,以保障家庭的經濟穩定。

此外,除了購房的中等收入群體,還有一部分中等收入家庭以租房作為主要的居住方式。租房在中等收入群體中也占據著一定的比例,特別是在大城市。租房支出在租房群體家庭總支出中的占比較大。根據2021 年中國社會狀況調查數據,全國中等收入群體中的租房群體,房租支出平均值為18059.24 元,中位數為11000 元,眾數為10000 元,標準差為23929.266 元。從租房支出比重來看,租房支出比重平均值為16.26%,中位數為12.10%,眾數為15%,標準差為15.37%。大城市中租房也常常是中等收入群體的主要居住形式,北京市、上海市的平均租房支出為33052.20 元,中位數為30000 元,眾數為30000 元,標準差為31661.30 元;平均租房支出比重為33.89%,中位數為30%,眾數為50%,標準差為28.57%。

總體來看,有住房貸款和租房支出家庭的住房消費支出都比較高,大城市中的住房支出壓力更大。分期付款和房貸支出對于中等收入家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問題,房貸支出關系到家庭的財務狀況、生活質量以及消費能力。分期付款是中等收入家庭購房的重要方式,同樣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壓力。購房分期付款需要家庭每個月支付一定金額的房貸,這對于已經面臨生活成本壓力的中等收入群體來說是一項重大的支出。根據數據顯示,房貸支出在中等收入家庭的總支出中占據相當大的比重,這對家庭的財務狀況有著重要的影響。并且,大城市中的房貸支出壓力更大,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這說明在大城市中,房貸支出對于中等收入家庭來說壓力更加沉重,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經濟代價來實現住房夢想。

三、中等收入群體的居住分層情況

隨著中等收入群體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他們對于住房的需求也在逐漸上升。他們所追求的不僅是“有住房”,更是希望在自身經濟承受范圍內,擁有更為寬敞和舒適的住宅環境。因此,住房的面積大小成為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它不僅僅反映了中等收入群體的實際生活需求,也彰顯了家庭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隨著居住面積的增加,住房水平也逐漸提升。

(一)總體居住水平一般

住房水平包括住房面積大小、質量如何。關于住房水平的評估并沒有統一的標準。本文參考政府文件中對于廉租房、經濟適用房①《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24 號)》中,對于我國廉租房及經濟適用房的住房面積標準進行了劃定,規定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積控制在50m2 以內,經濟適用住房套型的建筑面積控制在60m2 左右。、限價商品房②北京市人民政府在《關于印發北京市限價商品住房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京政發〔2008〕8 號)》中,將限價商品住房套型建筑面積劃定為90m2 以下。的相關規定,同時結合北京市住房享受稅收優惠面積標準③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在《關于公布本市享受優惠政策普通住房平均交易價格的通知》中,將享受稅收優惠的普通住房面積劃定為140m2 以下。,以家庭住房面積50m2、60m2、90m2、140m2為分界點,將家庭住房面積分為五個不同層次,以便更好地劃分實際住房居住水平。這五個層次包括保障型(小于50m2)、經濟型(50m2—60m2)、小康型(60m2—90m2)、富裕型(90m2—140m2)、豪華型(140m2及以上)。

大多數中等收入群體住房面積屬于小康型水平。根據2021 年中國社會狀況調查數據,中等收入群體家庭住房面積均值為124.95m2,中位數為100m2,眾數為100m2,標準差為67.74m2,從全國水平來看,有5.6%的家庭住房面積小于50m2,5.7%的家庭住房面積處于50m2—60m2,大多數家庭住房面積在60m2—90m2之間,占40.6%,有28.6%的家庭住房面積在90m2—140m2之間,也有19.5%的居民住房面積在140m2以上。

然而,在大城市中,中等收入群體的住房面積水平相對較低。以北京市和上海市為例,這兩座大城市中,中等收入群體家庭住房面積均值為79.55m2,中位數為72m2,眾數為60m2,標準差為32.68m2,從居住面積水平來看,有25.8%的家庭住房面積小于50m2,16.2%的家庭住房面積處于50m2—60m2,這意味著超過40%的中等收入家庭在大城市中的住房面積在60m2以下,處于經濟型住房水平。盡管如此,也仍然有41.5%的家庭住房面積在60m2—90m2之間,13.4%的家庭住房面積在90m2—140m2之間,也有3.1%的居民住房面積在140m2以上。

綜上,從全國范圍來看,大多數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面積處于小康型水平,能夠擁有相對寬敞的住房。中等收入群體的住房面積問題主要體現在大城市中,在北京和上海,中等收入群體的住房面積相對較小,大多數家庭的住房面積不足60m2,這意味著中等收入群體在大城市中面臨相對狹小的居住空間,可能需要在有限的面積內滿足家庭的生活需求。這一現象是由大城市的高房價和供需關系所導致的,迫使中等收入家庭在有限的預算內購買面積較小的住房。這也反映了在大城市中,中等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仍然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中等收入家庭需要在住房面積和質量之間作出妥協。

圖3 中等收入群體住房面積分布

(二)人均居住水平分層

考慮到家庭人口規模對居住需求的差異,人均住房面積能更好反映實際居住水平。為了劃定不同居住水平,本文參考了相關政策文件的有關規定。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推出的《2020 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居住目標》中,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35m2,城鎮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大于20m2。同時結合一些地方性政策,如上海市相關政策文件中規定,居民家庭在上海市新購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如果合計計算的所有住房面積人均不超過60m2,則可以免征房產稅。①《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延長〈上海市開展對部分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試點的暫行辦法〉有效期的通知》,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687646155520543324&wfr=spider&for=pc。這些政策和規定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評估居住水平的差異。因此,本文以人均居住面積20m2、35m2、60m2為分界點,將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劃分為4 個層次,分別稱為經濟型(20m2以下)、小康型(20m2—35m2)、富裕型(35m2—60m2)、豪華型(60m2以上)。

根據2021 年中國社會狀況調查數據,中等收入群體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均值為33.10m2,中位數為28.33m2,眾數為20m2,從全國水平來看,有26.3%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小于20m2,43.6%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積處于20m2—35m2,22.6%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在35m2—60m2,也有7.5%的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在60m2以上。

大城市的中等收入群體居住面積偏低,內部分化明顯。本次調查顯示,2019 年大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30.67m2,中值為25.5m2,眾數為20m2。調查顯示,有30.4%的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小于20m2,住房水平較差;47.9%的居民居住水平屬于小康型,14.4%的居民居住水平屬于富裕型,還有7.3%的居民居住水平較高,屬于豪華型??傮w而言,大城市城鎮居民居住水平多處于小康型水平,居住分化明顯。

圖4 中等收入群體人均住房面積分布

從人均住房面積的角度來看,大多數中等收入群體的人均居住水平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在大城市中,人均居住面積呈現出明顯的分層現象。有限的居住空間可能對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也可能對中等收入群體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心態產生影響。對于中等收入群體來說,改善型住房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可能會成為他們穩定發展的一道障礙。因為隨著家庭成員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對更寬敞和舒適住房的需求會增加,如果這種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可能會導致一些中等收入群體不得不在有限的空間內生活,這對他們的生活質量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此外,居住分層現象也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在大城市中,住房資源分配不均,導致一些中等收入家庭只能選擇經濟型住房,而其他一些家庭則可以享受更大和更高質量的居住空間。這種差距可能會加劇社會的不公平感,影響中等收入群體的社會心態和對未來的期望。

四、中等收入群體的社會態度

傳統的有關中產階層的研究普遍認為,社會的中間階層對政治民眾有著重要影響,是民主化和推動社會變革的主要力量。中等收入群體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社會態度以及他們對各類社會問題的關心程度反映了這些問題的社會普遍性和緊迫性。他們的觀點和態度不僅反映了中等收入群體自身的利益和訴求,也與整個社會的健康和穩定息息相關。

(一)普遍關心住房和貧富差距問題

中等收入群體對我國一系列社會問題表現出高度的關注和重視。其中,住房價格過高、物價上漲以及貧富差距過大等問題,受到了相當多的關注。中等收入群體對與個人經濟生活狀況相關的社會問題十分重視,這些擔憂反映了中等收入群體對于基本生活需求、住房問題、通貨膨脹以及社會不平等等經濟和社會問題的高度敏感性,也反映了中等收入群體的經濟狀況和生活質量受到高房價、不平等分配等問題的影響。對住房價格過高以及貧富差距過大問題的關注表明過高住房成本對這一群體經濟安全和生活質量的威脅,以及他們對社會公平、經濟機會公平的渴望。

表1 中等收入群體對我國社會問題的看法

(二)對財富及收入分配評價一般

住房資產是中等收入群體最主要的財富形式,前面的分析已經表明,中等收入群體的住房狀況存在較大差異,從擁有住房的數量、質量到居住面積的大小,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整體財富。這種住房財富分化不僅影響著家庭的經濟狀況,還會影響他們對財富分配的公平感。擁有更多或更高價值住房的家庭更容易獲得財富,并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投資,從而獲得財富增值的機會。相反,財富較低的家庭可能會感受到財富不均等,尤其是當他們面臨購房難題時。這會影響中等收入群體對社會公平性以及政府政策的看法,可能引發他們對社會的不滿以及對財富分配問題的持續討論。

圖5 中等收入群體財富及收入分配評價

圖6 特大城市中等收入群體財富及收入分配評價

就全國范圍內中等收入群體對財富及收入分配的評價而言,僅有3.6%的人認為分配是“非常公平”,而49%的人傾向于認為它相對“比較公平”。令人關注的是,中等收入群體中仍有39.6%的人對財富及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表示擔憂,認為它“非常不公平”或“不太公平”。在大城市中,中等收入群體對財富及收入分配的評價相對較低。以北京市和上海市為例,其中僅有3.5%的人認為分配“非常公平”,33.7%的人認為“比較公平”,然而,相對較高比例的人(37.2%)選擇了“一般”的態度,而25.7%的人則認為財富及收入分配“非常不公平”或“不太公平”。當財富在社會中分布不均時,中等收入群體的形成和穩定往往會受到威脅。財富分化通常伴隨著資源和機會的不均等分配,這對中等收入群體的經濟和社會機會產生負面影響。

五、總結

中等收入群體在住房領域呈現出多樣性。他們擁有相對較高的住房自有率,但同時也面臨較大的住房壓力,內部出現了住房資產分化的風險。購房是中等收入群體獲得住房的主要方式,但購房首付支出和房貸支出相對較高,尤其在大城市,這給中等收入家庭的經濟狀況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此外,中等收入群體也有一部分租房的家庭,租房支出在他們的生活總支出中占有一定比例。至于居住水平,大多數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面積處于小康型水平,但在大城市,中等收入群體的住房面積普遍較小,且改善型住房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

這些住房問題對中等收入群體的家庭經濟構成一定挑戰。購房首付和房貸支出可能導致中等收入群體的家庭財務負擔增加,進而影響他們的儲蓄能力和生活品質。住房資產的分化可能導致中等收入群體的財富分化,進而影響他們對于收入和財富分配的看法。中等收入群體高度關注與經濟生活狀況相關的社會問題,對基本生活需求、住房問題以及社會不平等等社會和經濟問題具有高度敏感性。

綜合而言,中等收入群體在住房方面面臨多重挑戰,包括購房壓力、房貸支出壓力以及改善型住房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對他們的家庭經濟和生活產生影響,同時也可能對財富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產生一定的影響。為確保中等收入群體保持穩定規模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壯大,政府和社會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財政以及稅收政策,規劃和建設不同層次的住房,滿足不同家庭的居住需求。首先,政府可以提供中等收入家庭購房的財政支持,如低息貸款、購房補貼或首付援助等形式,降低中等收入群體的購房成本。其次,制定稅收政策來鼓勵住房長期居住和房產持有,如對長期自住房產實施征稅優惠或減免房產交易稅等,鼓勵中等收入家庭擁有和持有住房。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保持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同時促進中等收入群體的財富和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從而為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提供支持。

猜你喜歡
住房面積購房財富
互聯網背景下房地產網絡營銷模式分析——以HD“線上購房”為例
購房合同中的“霸王條款”不得不防
住房消費對流動人口健康的影響研究
好奇心是一生的財富
付款不及時賣家將房賣出,能否解除購房合同?
如何應對第三輪財富洗牌?
德國戶均租房面積96.8平方米
青島市房地產市場住房結構分析
青島市房地產市場住房結構分析
政府“團購房”何以變身非法建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