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遂寧張氏家風探本溯源

2023-12-25 10:23張欣
炎黃地理 2023年11期
關鍵詞:氏族譜孝悌遂寧

張欣

中國古代社會是由一個個家族凝聚而成的宗法社會。古人向來有著濃重的家族觀念,因此對家教、家訓、家風的傳承十分看重。遂寧黑柏溝張氏家族是一支在清代興盛時間長達兩百年左右,以及在政治、文化上都有著重要影響的蜀中望族。遂寧張氏家族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與其嚴謹的族訓家規分不開。遂寧張氏家族形成了勤儉建業、養志崇學、清正廉潔、孝悌傳家、和睦鄉里的優良家風,并使其通過詩文家書、家規、族譜、匾額等方式世代傳承,構成了巴蜀文化極具特色的一部分。

遂寧黑柏溝張氏家族,原籍湖廣省麻城縣孝感鄉,明洪武二年(1369),遷入四川省遂寧縣黑柏溝,入川始祖為張萬,至今已繁衍23代,廣泛分布于四川遂寧、蓬溪、安居等地。至康乾時期,張氏家族重新崛起,達到鼎盛,出現了千古賢相張鵬翮、一代詩豪張問陶等,人稱“清代蜀中第一家”。本文總結了對張氏家族發展有重大影響的五條家風,選取了張氏族人的事跡、著作、匾額、家規等來描繪其家風脈絡,探究家風對家族發展的作用。

勤儉建業

勤儉即工作勤勞、生活節儉;建業指的是建功立業?!端鞂帍埵献遄V》中的《家規輯要·勤儉第七》云:“老氏三寶,儉居二焉。然則勤儉者,起家之本,不信然乎?士農工商,各習其業,當各勵以勤。至于儉者,人生福分,各有限制,若飲食衣服,日用起居,須存一有余不盡之心,乃可養福?!彼鞂帍埵霞易宓牡谝淮鷱埲f與其子張永成都為白衣,勤于耕作,到第三代張贊時,家境才逐漸好轉。勤儉乃是張氏家族的起家之本?!端鞂帍埵献遄V》中的《家規輯要·本業第六》開篇便寫了“仁廟圣諭十六條內載,務本業以定民志”?!吧w以士農工商皆有恒業以贍其生。失業則俯仰無資,勤力則衣食自裕,故士者則須先德行,次文章?!辈还苁悄膫€職業都要有固定的產業收入,正如孟子所言:“有恒產者有恒心?!焙惝a有助于守住自己的道德和行為規范。對于不建業者,家規中也指出了其危害:“在國為游民,在家為浪子,最終還可能淪為匪徒,鋃鐺入獄?!?/p>

張烺在《燼余錄》中記載了其祖父張惠對子孫的告誡:“人家子孫,要從艱難困苦中出來,方肯勤儉成家,立志上進。若有先業可守,衣食豐足,享用慣了,不知稼穡艱難,必至奢費;費盡無繼,必至流落?!睆埢萏幖覈蓝卸?,家中不聞有嬉笑喧雜聲,重視對后輩的培養。張烺的兒子張鵬翮也曾如此告誡子孫:“凡我子孫,務須屏除惡習,力于勤儉,然后家道可興?!弊袷丶乙?,不犯禁戒,恪守勤儉的家風,這樣家族才能興旺。在張氏先人的躬親實踐下,張氏家族形成了耕讀傳家、勤勞節儉的優良家風。張氏族人平日里生活簡樸、克勤克儉,把家中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端鞂幙h志》中載:“遂寧張氏,子孫皆積行深厚,理家勤儉,日課耕織?!?/p>

養志崇學

養志,即保攝志氣、涵養心志;崇學,即尊重知識、崇尚學習。讀書治學對張氏家族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張烺,字沖寰,號松齡,生于明天啟七年(1627),卒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著有《燼余錄》《松齡老人筆記》等書。張烺是張氏家族在明末清初大戰亂后家族復興的關鍵人物。其作《燼余錄》中載:“劫運后,逃散死亡,靡有孑遺,獨余從萬死一生中,得延余生?!庇州d:“嘗聞祖父言:‘讀書要學為圣賢,未聞其學舉業也。先生笑而頷之?!睆垷R的祖父是張惠。從中可以看出張氏家族長輩想讓族中子弟樹立“學為圣賢”的志向。讀書治學不是為了舉業成為達官顯宦,而是修身養性,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所以張氏家族家風中的“養志”應是讀書治學以追慕圣賢之志??滴跛氖辏?703)春,上(康熙)南巡,周視河工,賜御制《淮黃告成詩》,并賜鵬翮父張烺“鮐背神清”“養志松齡”匾額??滴醯塾H灑宸翰,表明了對張鵬翮治河的認可和對其父張烺志氣的褒獎,并以頒賜御制匾額的形式光耀家族,影響著后世子弟。

遂寧張氏家族長輩鼓勵族中子弟讀書治學。張烺在《燼余錄》中寫道:“(大父)時復怡顏問:所讀何書?所習何業?”可見家族長輩十分關心族中子弟的學業。張顧鑒在給其子張問安、張問陶的家書中曾這樣寫道:“吾家之子弟,尤以讀書為第一件救急而修福遠害之切身要事也?!睆堫欒b點明了讀書的重要性,接著又指出讀書的作用?!白拥茏x書,氣質自雅馴而恭敬和平,知禮知義,事上處眾,取友親賢,即與泛泛人接,亦知愛眾也?!睆闹锌煽闯黾易彘L輩對晚輩的諄諄教導。

在養志崇學家風的影響下,張氏族中子弟兢兢業業,耕讀不輟。從明初入川到之后清代的400余年中,家族中有考中進士者7人、舉人19人、貢生18人,為官者70余人,可謂是科第聯綿。同時,張氏家族也是文學家族,名家輩出。據清代及民國《遂寧縣志》《遂寧張氏族譜》等書籍統計,張氏家族有詩文著述流傳至今者50余人,撰有詩文集40余部,現存詩作6000余首。除了詩歌,張氏族人還創作了許多優美的散文。在張氏家族文學發展的過程中,張氏族人展現出了蓬勃充沛的藝術創作力,其在藝術審美上也有自己的追求。張問陶是“性靈派”的代表人物。張氏家族成員在詩歌理論和文學創作觀念方面的成就使得張氏家族呈現出顯著的文學家族特色,在蜀北獨領風騷。

清正廉潔

清正廉潔,指為人清白正直、廉潔無私?!端鞂帍埵献遄V》中《家規輯要·禁戒第八》:“凡為家務須整齊約束,督率家人子弟習于正道,毋令即于邪僻,惑于異端?!笔紫妊悦骷抑惺聞找兄刃?、條理,有一定的限制和管束,長輩要監督率領族中子弟學習走上正道,不與品行不端的人結交,不迷信異端邪說。接著提出“六不許”“四禁”“五戒”“八規”共23條規定,從日常行為的各個方面對族中子弟進行管束,體現了家規的嚴格和細微。提出這些規定為的就是讓張氏家族子弟能夠走上正道,做一個正直的人。

張氏家族中“清正廉潔”的代表人物就是張鵬翮。張鵬翮,字運青,號寬宇??滴蹙拍辏?670)進士,累官至光祿大夫、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張鵬翮以清節聞名天下,以“賢相”享譽當世,康熙帝曾稱贊他“一介不取,天下廉吏,無出其右”,中國思想啟蒙之父、清代大學者黃宗羲譽其為“當代正人”。張鵬翮為官五十載,恪盡職守,保持清廉本色。張鵬翮曾任兗州太守,一介不取,平反冤民多達30余人。當時,江南科場考試學生舞弊、考官徇私的現象十分嚴重??滴醯壅J為必須“擇第一清官以司學政”,才能肅清考場的不正之風,于是命以廉潔著稱的張鵬翮就任江南學政。他上任后剛正不阿,執法如山,“終其任無一幸進者”??滴醯圪澋溃骸扒浞浅G宀?,朕甚敬重?!?/p>

康熙十四年(1675)張鵬翮將“懋勤顧問,知遇崇隆,清正仁厚,進德立功”十六字作為子孫字派。從中不僅可以看出他的人生追求,也能看出他對子孫后代寄予的厚望。張鵬翮晚年回老家作《大樟祖居》,詩云:“三派辛勤躬稼穡,百年清白事詩書。宅心忠厚貽謀在,傳世醇良積慶余?!睆闹锌煽闯鰪堸i翮除了自身因素,還受到忠厚勤勞、清白正直家風的影響。

雍正三年(1725),張鵬翮在口述的《遂寧張氏家乘·序》中明確要求后代子孫:“存孝悌之心,行仁義之事,出為忠臣,處為端人,為士者詩書,為農者勤儉,使稱為清白吏,子孫不亦美乎?”一月后,張鵬翮溘然長逝,他一生廉潔勤儉,為國為民?!端鞂幙h志》載:“張鵬翮孝友持躬,遵循禮法。終身一繭衾,食無兼味,亦無田廬。僅御書樓數間,荒田數畝而已?!薄端鞂帍埵献遄V》載:“二月十九,張鵬翮病逝于京邸……張鵬翮性恬淡,不事產業,歿之日,家無余資?!遍L子張懋誠在得到雍正帝賞賜的千兩白銀之后,才得以將靈柩運回遂寧治喪。雍正帝被張鵬翮的兩袖清風所打動,亦稱贊其“秉性貞介,持身廉潔,卓然一代完人”。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張問萊和張問陶前往慶元山拜祭張鵬翮祠墓,作詩云:“五世承馀澤,瞻依倍凜然。家風貧尚守,相業史重編?!薄坝械铝酎S沁,無財累子孫?!辈幌伯a業的張鵬翮留給后代子孫的更多的是精神財富,融于家風之中并不斷延續。

張懋誠,字孟一,張鵬翮長子、張問陶曾祖,賢良方正,讀書時即不趨奉豪貴??滴醵辏?687)中舉人,出任安徽懷寧知縣十年,抑豪強,處衙蠹,救窮民,……稱鐵面御史。后升通政司通政使,不避宰相私人,必行參奏。署工部侍郎,一清積案,官吏肅然,有古良吏風。子張勤望作《通奉公行述》贊揚了其父高潔的品行:“府君自幼讀書,即以立品為先,尚氣節,絕奔兢,勇于從義,清白自堅,一塵不染,唯知上報主恩,下體民隱,孤蹤勁節,落落寡合?!?/p>

張氏家族為官者眾多,且累世以清節著稱。如張鵬翮、張懋誠、張懋中、張勤望、張顧鑒、張問萊、張問陶等人都是以廉潔立身、為國為民、勤勤懇懇為吏民稱頌的官員。雖然張氏族人世代為官,但卻“貴而不富”,守得清貧,這與清正廉潔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孝悌傳家

孝悌即善于孝敬父母長輩、尊重愛護兄弟姐妹。張氏家族歷來十分重視孝悌?!端鞂帍埵献遄V》中《家規輯要·祠墓第一》:“祠為祖宗神靈之所依,墓則祖宗體魄之所藏,蓋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是人之有身,固無一不自祖宗來也?!敝赋隽酥匾曥裟沟脑?。重視先人的祠墓既體現了尊宗敬祖的原則,也體現出了對孝道的堅守?!端鞂帍埵献遄V》中《家規輯要·孝弟第二》:“孝順父母,弟于兄長,為百行之首,萬善之原,凡有父母兄弟者,不可不及時勉力?!敝苯又v明了孝悌是百行之首、萬善之原,不能不勉力而行?!端鞂帍埵献遄V》中《家規輯要·職分第五》:“族中子孫需恂恂孝友,毋僭毋踰。父母有命,宜速行無怠?!碑敻改赣辛诉^錯時,應從容諫止,避免父母犯錯才是孝。要是父母“有過而不諫,或諫而言語相激,皆為不孝”。對于悌,家規中也有明確規定?!胺仓T弟見兄長,坐必起,行必以序,應對必以名,毋或競爾我相稱?!蹦呐麻L一日也為尊長?!氨坝鬃?,而尊長過之則必起。遇尊長于途,則拱手下面俟立道左;有問則敬對,必俟其過而后徐行?!弊逯凶拥軇傞_始學習時就要教之以恭敬尊長。不敬尊長者要施以懲戒,“如有不知禮法,欺侮尊長者,則嚴詞禁之。其父母故縱而不禁者家長罰之”。遂寧張氏家族就是“以功德顯,以文章著,以孝友稱”的典型代表。

張氏祠堂,又名張公祠,位于金簪子坡下祠堂灣??滴跷迨拍辏?720),張鵬翮撰《家書》云:“我年老矣,屢次陳情,國有師命,未蒙放歸,夙夜所關心者,先人之祠墓耳。途長紙短,書不盡言,統惟心照?!笨梢姀堸i翮對張氏祠墓的重視程度。

張顧鑒給子問安、問陶的家書中寫道:“學孝悌忠厚之人。上承祖訓,自淑其身?!毕M麆e人能夠稱贊自己的兒子為某人家好子孫,張顧鑒就覺得這是顯親揚名之實了。張問安聽聞船山離世噩耗后,作詩云:“怪底近來消息斷,可知魂早返鄉閭?!薄暗剿辣秱x別久,關懷總是弟兄真。最憐旅殯留元墓,何以高堂慰老親?猶有春前音問在,一回展看一沾巾?!逼湓姲l自肺腑,可見兄弟真情。

族譜是中國古代主要記載宗族事跡的書,是以特殊形式記載的宗族發展史。張問安在嘉慶本《張氏族譜·序》的末尾這樣寫道:“觀吾譜者,孝悌之心,亦可油然而生矣?!北砻骷易V不僅具有凝聚族人的重要作用,還能將孝悌的家風傳承下去。明代張氏家族從入川至今,先后修譜8次之多,其通過家譜傳遞優良家風,讓后輩通過閱讀家譜學習先輩的光輝事跡,領悟先輩的不朽精神。

和睦鄉里

和睦鄉里指鄰里之間能夠友好相處,和睦團結。張氏家族素來樂善好施、賑濟鄉里,與鄉鄰保持著友好和睦的關系,秉承先輩“積陰德于冥冥之中,方為子孫悠久之計”的思想,后來福報深厚、子孫綿延,可稱得上是積善之家。

張惠雖有才志,但晚明社會動亂,故隱居不仕。其樂善好施,賑困濟貧,扶傷送棺,名著遠近,鄉民愛戴敬仰。張應禮,官懷遠將軍,不惜罄家資財,募士勇,修守備,以抗賊,保一城鄉民之平安。張烺也是敬宗睦族、仗義疏財之人??滴醵四辏?689),遂寧學宮在戰火中被損毀,張烺捐資重修大成殿,作《重修大成殿碑記》,云:“余家叨沐詩書之澤,膺科甲者代不乏人,及余身而長子謬列補袞,茲之重新殿宇,分所宜也?!边@不僅體現了張烺本人的仁德好施,也體現了張氏家族的責任與擔當??滴跄┠?,張鵬翮多次給家人寫信:“聞黑柏溝世產,被楚人侵占。十里周圍之田地,雖難以盡復,然祖塋之山前后及大灣,祖基兩河口交匯處,兩地田土關系風水,斯不可輕失?!睍r任戶部尚書的張鵬翮,老家祖塋還被湖廣來的移民侵占,無計可施??梢娖鋵Υl鄰不以勢壓人,以和為貴,后來其通過正當合法的途徑收回土地。張顧鑒給子問安、問陶的家書中這樣寫道:“待人宜真;御下宜愛;要做一個真誠仁愛之人?!逼饺绽镄猩剖路e德行,個人的所作所為也會影響家風和子孫。張氏族人皆積德行善,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贏得了鄉鄰稱贊,形成一片和睦之景。

明清時期,遂寧張氏家族中共有10人受到崇祀,他們是張贊、張惠、張應禮、張烺、張燈、張鵬翮、張懋誠、張問安、張問陶、張知迪,多為鄉賢祠和忠孝祠。鄉賢祠用來祭祀供奉當地有崇高德行的賢達之士。張氏家族多人得入鄉賢祠,這與他們恪守和睦鄉里的家風,平日里積德行善、大行義舉是分不開的。

遂寧張氏家族繁衍至今已有600余年,其家風對家族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些家風都是經過歷史和現實反復驗證的優良家風,對當下構建和諧社會,形成高尚的道德文明風貌都有著極大的借鑒意義。家風相連成民風,民風融匯成國風,整個民族的優秀風貌才得以形成,中華民族才能在新時代書寫壯麗篇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氏族譜孝悌遂寧
孝悌思想探源及對當代啟示
蘇州大學藏《吳中葉氏族譜》考述
30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走進遂寧“扶智”
揮槳逐浪觀音湖 龍舟競渡展雄風
遂寧地區健康成人外周靜脈血PLR參考區間的建立
病榻侍母
遂寧高新區
唐代制舉孝悌類科目考論
>> 聊城市東昌府區檔案館舉行清代李氏族譜捐贈儀式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體意識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