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鄄城堯陵榖林云日坊探源

2023-12-25 12:41路維民··
炎黃地理 2023年11期
關鍵詞:鄄城縣牌坊文物

路維民· ·

堯陵位于鄄城縣富春鎮榖林苗圃內,2006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F介紹堯陵陵區內的文物遺存,重點敘述榖林云日牌坊的發現、發掘和修復工作,并通過文獻資料探究榖林云日牌坊出現的歷史背景,以及牌坊在堯陵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價值。榖林云日牌坊既是堯葬榖林的重要實物證據,也為中國文明的起源和堯陵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真實可信的實物資料。

堯陵簡況

堯陵位于鄄城縣富春鎮榖林苗圃內,北距趙仟莊村300米,南距障東堤1000米,四周地勢平坦,唯有堯冢巍然聳立。該地榖樹茂密,遮天蔽日,如華蓋般護佑著墓冢。榖林堯陵于1979年被鄄城縣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堯陵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新石器時代的古墓葬。

墓冢前有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濮州知州繆潤紱書丹的“帝堯陶唐氏墓”碑。墓碑前有青磚鋪就的神道,向南延伸,神道中段東側石亭內立有明代祭文碑。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八月初六,隸屬于東昌府的濮州知州薛孟帶領手下的官員在榖林堯陵隆重祭祀堯帝。為了紀念此次祭祀大典,薛孟親自撰文并書丹,立碑以記之。歷經近500年的滄桑風雨,碑體保存基本完整,僅碑首上出現數道風化裂紋。碑陽行草寫就的碑文結體穩健,用筆淋漓灑脫,全文共161字,均清晰可辨。碑文表達了對堯帝的恭敬和禮贊,也透露出對堯陵從湮失到復現的驚喜。尤其是碑文,披露了祭祀時間、祭祀人物、祭品、祭祀地點、祭祀用具等眾多信息,對研究堯陵祭祀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從堯陵神道繼續南行,快到神道盡頭的時候,一棟巍峨的石坊映入眼簾。牌坊為四柱三間門式結構,青石質地,正間寬3.05米,次間寬1.36米,總寬度約8.45米,通高約5.75米。坊柱為長方體抹角柱,正間石柱寬厚均為0.6米,高4.9米,次間石柱寬厚均0.5米,高3.95米。坊柱素面磨光,柱頭蹲有神獸。左邊兩根坊柱上蹲雄獸,右側兩根坊柱上蹲雌獸,該獸名吼,俗稱望天吼、朝天吼。吼是傳說中一種極富靈性的神獸,主要負責蹲在華表上密切關注皇帝的行為舉止。吼有守望的習性,被人們認為能夠上述天意,下通民情。四根坊柱頭兩側均飾有云板,這是從上古堯帝所創立的誹謗之木演化而來,坊柱下前后有抱鼓石加固。牌坊正間額坊上題有“榖林云日”四個筆力遒勁的大字,下款刻有“乾隆四年蒲月谷旦”八個楷書小字。次間額坊正面一周刻有卷草紋飾,沒有題記內容。

“榖林云日”四字是牌坊的核心內容,“榖林”是地名,即牌坊所在地的名稱?!霸迫铡痹谶@里指代帝堯。史料中載:“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币馑际堑蹐蛎艅?,他的仁德如天般浩大,他的智慧如神般奧妙,貼近他如太陽般溫暖,遠望他像久旱見到云霓?!霸迫铡笔菆虻鄣拇~,也是百姓對圣賢尊崇、渴望、期盼意愿的表達。

榖林云日坊出現的歷史背景

體量如此巨大的石質建筑存在于堯陵,顯然不是偶然的。近年來,隨著堯舜文化研究的興盛,鄄城縣于2008年成立了堯舜文化研究會。熱心于堯舜文化研究的學者和史學愛好者在研究會的指導下,或執筆撰文深入探求,或搜尋摘錄相關史籍,一時間學術成果豐碩,成就斐然。在歷史文獻資料的篩選編輯中,清乾隆元年(1736),山東巡撫岳浚的《改祀濮州堯陵議》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

“堯陵實在濮州城東南六十里,古雷澤之東榖林莊前。陵前有享殿三間在焉?!薄白鬄闃b林寺,舊設祀田一百二十畝,濠地四十畝。州官春秋祭享?!?/p>

這篇歷史資料提到了堯陵、濮州、榖林、雷澤、東榖林莊等地名,圍繞這些關鍵詞匯,可以從歷史文獻中梳理出眾多與堯陵相關的信息。

首先,關于堯葬榖林。先秦時期的史學巨著《呂氏春秋》曾有過清晰的表述:“堯葬于榖林,通樹之?!蔽簳x時的皇甫謐著有《帝王世紀》一書,其在書中首次確定了堯葬的具體方位。書載:“堯葬濟陰成陽西北四十里,是為榖林?!北蔽簳r期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首次將堯埋葬的地方稱為堯陵?!敖癯申枺ㄐ〕申?,鄄城縣富春鎮榖林)西二里有堯陵?!?/p>

北宋時期,濮州知州韓鐸上書朝廷,確切指出了堯陵的位置,還提到了堯陵致祭、為堯陵設置守陵戶等具體事宜,也征得了朝廷的同意?!拔鯇幵?,從知濮州韓鐸請,堯陵在雷澤縣東榖林山,陵南有堯母慶都靈臺廟,請敕本州春秋致祭,置守陵五戶,免其租,以奉灑掃?!?/p>

元至元十四年(1277),濮州尹徐世雄在濮州堯陵立“帝堯墓”碑。阮元所著的《山左金石志》中記載:“碑高四尺一寸,廣二尺一寸。在濮州堯陵,石碑刻‘帝堯墓三字,徑一尺三寸二分?!边@是在元人統治下地方官為保護先代帝王陵墓,弘揚傳統文化的義舉。明嘉靖初年(1522),都御史陳鳳梧委濮州知州張寰建堯陵,舊設祀田一百二十畝,壕地四十畝,州官春秋祭享。明國子監祭酒王道《濮州帝堯陵祠碑記》載曰:“竹林本榖林遺址,其為堯陵也,蓋無疑也!”

從史籍記載中可以看出,榖林堯陵位置明確,歷代修葺傳承有續。清代乾隆皇帝再次從國家層面倡導實施堯陵修葺工程。乾隆元年(1736),諭:“各省前代帝王陵廟,均宜嚴肅整齊,以展誠恪。聞湖廣地方,炎帝神農氏陵廟,殿宇墻垣,丹艘合度。而帝舜有虞氏陵廟,規模窄狹,丹青剝落,不足以肅觀瞻。著該督撫轉飭有司,動用公項,即行修葺。其別處陵廟如有類此者,悉令該督撫委官察勘,動用存公銀酌量修理,務令完整。再,各陵廟向來未設陵戶無人看守者,可酌設幾戶,專司灑掃,永著為例。欽此?!?/p>

為了表現清廷對歷代帝王的忠誠恭敬,乾隆命令各地修葺整肅圣賢陵廟,這也是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為保障該政策的實施,乾隆提出可以“動用公項”,為其提供了強有力的財政支持;還允許設置守陵戶,以維護周邊的環境。

后續山東巡撫岳浚還寫了《改祀濮州堯陵議》。岳浚在議文中稱:“臣奉旨修葺堯陵廟宇,因備稽史傳,俱稱堯陵在濮州境內。東平一陵,實屬沿誤,隨委員查視,堯陵實在濮州城東南六十里,古雷澤之東榖林莊前。左為榖林寺,舊設祀田一百二十畝,濠地四十畝,州官春秋祭享?!瓐蛄暝诓苠еg無疑,所謂榖林,界在曹、濮,今隸濮州?!?/p>

禮部收到山東省巡撫岳浚的奏議后,經朝臣集議上奏給乾隆皇帝,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此次商議考證了堯陵的確切位置,總結出了之前誤祀東平的原因,并使乾隆做出了遵從史實,于濮州榖林修葺堯陵的重要決定。

在隨后的《清史稿》中,我們找到了后續的記載:“濮州東南榖林,古雷澤也。乾隆元年,修葺厘正,定榖林(堯陵)為舊址?!薄盎耪?,萬世可守。嗣后祭告,率由舊章。其平陽一陵,有司祀之,如東平例?!边@段記載就是對禮部將關于濮州榖林堯陵的考證結果上奏皇帝的回應。正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首肯,禮部才“令該地方官確勘濮州東南六十里榖林舊址,詳加料估,動項興修。仍于靈前設堯母靈臺祠一座,配以中山夫人,悉如舊制。嗣后逢祭告大典,遣官前往行禮。其東平州一陵,仍令有司以時展祭,于祀典實為允當”?!懊轮?,行復該撫遵照辦理。其修陵工程經費,須報明戶、工二部查核。其守陵陵戶,春秋祭享之處,照例奉行可也?!睆摹肚迨犯濉返挠涊d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確定榖林堯陵的態度是明確的、堅定的?!盎耪?,萬世可守”,人們依據嚴謹的史學研究訂正了以往關于堯陵位置的錯誤認識,確定濮州榖林為堯陵,榖林堯陵是官方唯一認可的堯帝陵寢,至于山西平陽和山東東平的堯陵,都已退居堯帝儀墓。

修葺堯陵的浩大工程自乾隆元年(1736)開始籌備,直到乾隆四年(1739)才竣工。此次修建堯陵“用工料銀6000余兩,賜祭田120畝,濠地40畝。建有帝堯陵一座、大殿三間、東西朝房各三間、東西更衣亭各三間、大門一、圍墻四合、石碑坊一、圣母殿三間、井一口、井前平房八間、植樹千株”。這段記載中的“石碑坊一”四字,首次披露了堯陵的牌坊建筑信息。但榖林云日牌坊是不是因此而來,還需要通過考古勘探和發掘繼續研究考證。

榖林云日牌坊的發現、發掘和保護修復

鄄城縣的地理環境較為特殊,自明代景泰五年(1454)黃河改道以來,鄄城縣境西北兩面被黃河包圍,境內決口現象尤為頻繁。黃河屢次泛濫造成的水流沖刷和泥沙淤積,將地面上的古建筑損毀殆盡,并埋于厚厚的黃土之下,堯陵也不例外。但是石牌坊不同于其他古建筑,其用料厚重,即使淤積于地下多年,質地依然堅實,不易朽腐,牌坊形體雖然會因水沖而扭曲,但牌坊構件不會流失。因此,人們一直致力于找到榖林石牌坊。

清光緒三十二年(1897),濮州學正伊若珩撰文曰:“國有大慶,欽差至祭,祭田120畝為春秋少牢之需。自黃河北徙,堯陵前后受沖,一切規模變為荒田……補種柏楊柳樹四百株,切實看管,陵戶原種六十畝,僧人原種六十畝,仍舊管理?!笨芍?,到了光緒年間,堯陵的建筑和石門牌坊均已不見蹤跡。

2011年冬季,在鄄城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堯陵文物保護委員會的潘振起、郭金平等人自發組織周邊村莊的熱心群眾,開始了榖林石牌坊的釬探工程。以堯陵神道為中軸線,從祭文碑向南延伸布線,按照神道東西兩側各15米的范圍劃出勘測區域。為此,文物管理所專門制作了6米長的鋼釬,以5人為一組,合力向地下釬探。碰到石質或者木質遺存后,則縮小釬探距離以確定遺存分布范圍,并在地面上用石灰粉繪出形狀。為早日發掘出地下埋藏的石質牌坊建筑,鄄城縣文物管理所向山東省文物局呈報搶救發掘請示,經省局批復后開始了堯陵牌坊的發掘工作。

由前期的考古勘探可以得知,牌坊總體埋藏深度大約在7.5米。因為堯陵陵區地勢較低,地下水位較高,給發掘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保障堯陵地下牌坊發掘工程順利進行,相關人員首先進行了發掘范圍內的地層降水工作;然后采用人力和機械相結合的方式,將石牌坊構件逐件從泥土中挖掘出來,吊裝到地面進行編號記錄。整個發掘工作從2011年12月開始,到2012年1月結束,歷時30余日,共出土石牌坊構件105件,梁柱等主要構件均無遺漏。

為做好榖林云日牌坊的保護工作,鄄城縣文物管理所委托山東省文物科技保護中心編制了《鄄城堯陵“榖林云日”石牌坊修復方案》。山東省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多次派專業技術人員到現場展開對石牌坊構件及其周邊環境的勘察工作,進一步明確了石牌坊的形制特征、用材用料、病害類型、保存情況等,形成了客觀科學的現狀勘察報告。報告認為,榖林云日石坊是堯陵陵區的標志性建筑物,是《濮州志·堯陵古圖》中對堯陵陵區建筑組成記載的實物例證,為堯陵陵區布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該石坊信息留存相對完整,具備作為單體建筑維修的條件。石坊在堯陵陵區的位置及布局是石坊文物價值和科學價值的重要體現,對于提升堯陵整體文物氛圍和提高其社會價值及利用價值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對石坊進行修復保護并結合原址環境進行開發,繼而展示利用,發揮其作為重要文物遺存的社會價值。

本次修復設計嚴格遵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關于文物修復“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的原則,以對文物本體進行翔實勘察,對殘損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等所得出的勘察報告為依據,具有客觀性和科學性。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使文物保護工程具備文物修復的可識別性、可逆性和兼容性,充分發揮其保護、傳承的利用價值。

2019年11月,鄄城縣文化和旅游局開始開展榖林云日石牌坊修復吊裝工程,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施工,對牌坊構件進行清洗、拼對、加固、粘接、修補后,經吊裝組合,沉睡于地下280年的牌坊建筑恢復了其原有風貌。

“榖林云日”坊的歷史研究價值綜述

“榖林云日”石牌坊位于堯陵神道的最南端,是堯陵陵區的標志性建筑?!皹b林云日”坊用料沉穩厚重,造型簡潔大方,給人以莊重肅穆、雄偉渾厚的不凡氣勢,是古代牌坊建筑中的精品,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它既是堯葬榖林的重要實證,也為中國文明起源和堯陵文化研究提供了真實可信的物質資料。

2015年鄄城縣委、縣政府實施了堯陵陵區的考古勘探工程,在堯陵地下8—14米深處發現了面積達14萬平方米的漢代、周代至龍山文化遺址。鄄城地處魯東海岱文化區與魯西中原文化區的交界地帶,大型龍山文化,周代、漢代人類居住遺址的發現對當地古代聚落分布、地方文化類型的建立,海岱龍山文化與中原龍山文化的相互影響以及社會發展脈絡和發展水平的研究都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

“榖林云日”如今已經吊裝修復立于鄄城富春榖林堯陵神道南端,該石坊是目前國內關于榖林地名唯一的考古發現??脊虐l掘的文物的可信度超越任何史籍,即使歷經滄海桑田,榖林堯陵至今仍散發著燦爛的人文光芒。

(作者單位:鄄城縣文物保護中心)

猜你喜歡
鄄城縣牌坊文物
探索與實踐
文物的棲息之地
鄄城縣社區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設現狀分析研究
豐碑與牌坊祥云縣王家莊
文物的逝去
1927—1937年山東省鄄城縣新式學堂研究
文物超有料
關于鄄城縣水資源開發管理的對策探討
4300噸擠壓機牌坊安裝
白家牌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