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

2023-12-26 18:38福建省德化縣第三中學顏建冰
天津教育 2023年32期
關鍵詞:初中生法治道德

■福建省德化縣第三中學 顏建冰

法治建設是社會發展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法治教育更是國民教育的重要一環。初中生正處于思想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對其進行法治教育,培養其法治意識對其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本文聚焦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對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必要性進行探討,分析了當前教學中學生法治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學生法治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一)新時代推進法治建設的時代需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法治社會建設作出了重要指示,強調了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對社會發展而言,必須對公民進行法治教育。近年來,社會中關于青少年犯罪的問題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穩定發展。培養初中生的法治意識,可以增強學生作為社會公民的道德感和責任感,使其自覺維護社會穩定。同時,初中生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需要得到更多關注,通過培養其法治意識,可以鍛煉其自我保護能力,避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從而維護社會穩定。此外,培養初中生的法治意識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法律是維護社會公平的重要手段,通過培養初中生的法治意識,可以讓其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從而促進社會公平的實現。

(二)培養初中生核心素養的客觀需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不斷提高,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當前強調素質教育,發展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主要趨勢。核心素養是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培養核心素養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在社會生活中生存與發展,也是為了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質的人才。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指明了方向,法治意識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學生的法治觀念、法律意識、法治素養等方面。新課標明確指出法治觀念是學生的必備素養之一,培養初中生的法治意識,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提升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幫助他們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公共意識。

(三)促進初中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如今,世界間的交流日益密切,多樣化的文化在社會生活中廣泛傳播,互聯網的發展更是為學生了解信息提供了便捷,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搜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但是繁雜的信息中難免夾雜一些不良文化,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若不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很容易走入歧途。初中生身心發展尚不成熟,對于是非對錯的判斷過于主觀,存在盲目性,而且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心理較為敏感,容易沖動,自控能力較差。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使其面對不良文化或一些不好的誘惑時做出正確選擇。同時,法治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使其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冷靜分析,避免采用過激的方法解決問題。由此可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有助于促進初中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其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學生法治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法治意識培養認識不足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對法治意識培養的認識不足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專業的法律知識。許多道德與法治教師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法律知識培訓,對法律知識了解不夠深入,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二是教材內容處理不當。一些教師對教材中關于法治意識的內容處理不當,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導致學生無法真正理解法律知識和法治意識的重要性;三是教師缺乏開展法治教育的意識。有的教師認為法治意識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這一階段學生作為公民知道自己應該遵紀守法就夠了。至于培養學生應用法律解決問題,需要耗費太多精力,而且自己又不是專業的,所以沒有必要花費較多時間在法治意識培養方面??梢?,教師對法治意識培養的認識有待加深。

(二)教學過程采用的教學方法單一

雖然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法治意識培養的效果不理想,但是大部分教師還是認可法治意識培養的價值,只是教學方法的應用上存在不足。以課堂觀察“夯實法治基礎”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從標題入手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為何要夯實法治基礎”。學生結合課前預習以及自身社會經驗,能夠意識到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性,但是無法通過語言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教師也沒有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討論,只是簡單地進行總結。還有的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但是選用的都是多年前的案例,忽視了案例的時效性,難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此外,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講授為主,學生大部分時間在聽講,缺少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的機會。

(三)法治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脫節

在以往的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更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忽視了學生法治意識的形成與發展。通過觀察發現,法治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脫節是當前教學中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首先,一些教師在教學中照本宣科,只關注教材內容的講解,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和情境,導致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其次,教材內容存在滯后性。當今社會發展快速,法律法規不斷更新和完善,而教材內容往往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編寫和審核,導致教材內容相對滯后,無法反映最新的法律變化和社會需求。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較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法治意識培養需要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而教師考慮到教學安全、學生安全等諸多因素,選擇不開展或較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導致學生無法通過實踐來加深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從而影響了法治意識的發展。

(四)教學評價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關鍵一環,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有著指導作用。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關于法治意識培養的教學評價存在忽視學生全面發展的問題。首先,評價方式單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更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在教學評價方面,部分教師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表現,導致評價結果不夠全面和客觀。其次,缺乏多元化評價。除了考試成績,教師還應考慮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參與度、日常行為習慣等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全面了解學生的發展情況。再次,缺乏針對性評價。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法治意識存在差異,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針對性評價,提供個性化的指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后,缺乏反饋機制。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注重評價結果,而忽略了評價過程中的反饋,導致學生無法及時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改進方向。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學生法治意識培養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增強法治教學意識

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實施者,其教學觀念對教學活動設計有著直接影響。

首先,教師應轉變“唯知識”的教學觀念,提升對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度,以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開展法治教育。例如:教學“夯實法治基礎”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聚焦核心素養設置法治意識培養相關目標:認識法律,理解法治的重要意義;知道如何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了解我國改革開放后的法治進程,理清法治進程的脈絡,自覺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其次,教師應有針對性地設計利于法治意識培養的教學活動。如帶領學生探索法治發展的歷史,列舉詳細的《民法典》修訂數據,要求學生結合具體數據探索法治建設道路。

再次,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前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分析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相關性,而后從學生角度出發搜集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活動。

最后,教師還應注重教學的靈活性,結合學生的表現調整教學節奏或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深入學習法治相關內容,在思考與探究中形成法治意識。

(二)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法治教學過程

法治意識的培養僅靠教師講授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促使法治意識培養落地。以“參與民主生活”教學為例,教師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中選舉國家主席這一時事熱點進行導入,通過人大代表產生篇、工作篇、模擬篇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地解構本節課。課堂中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主討論,教師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在學習中加強政治認同、責任意識和法治意識。學生更深地理解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懂得了依法參與國家事務,增強了社會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再如,在“生活在民主國家”教學中,教師選取“班干部競選”“其他學科中關于民主的內容”“全國兩會”三大素材,以時政化、生活化的情境為載體,對整節知識進行重新構建,開展情境教學,教學素材簡約而豐富,活動設計干練而靈動,主要表現在案例分析與視頻啟思相結合,不斷點燃學生的思維,讓課堂有料有趣。結合實踐來看,法治意識培養必須讓學生將知識內化為素養,而促進知識內化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教師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真實的生活情境,使其在真實的體驗和深入的探究中理解法治,樹立法治意識。

(三)理論與實踐相統一,豐富法治教學內容

法治是社會建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更不可能脫離社會生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本就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注重理論與實踐統一。一方面,教師應利用當下社會生活熱點提取素材,以確保法治意識培養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例如:教師在一次“法律維權”活動中展示網購案例,要求學生討論網絡購物如何維權。學生對網購十分熟悉,而且不少學生表示自己在網購中遇到過物不對版的情況,還有的學生有過維權成功的經驗。教師選用的網購案例能夠引發學生共鳴,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普遍較高。另一方面,教師應組織社會實踐活動,以社會生活為課堂,強化價值引導。結合教學經驗來看法治意識培養應注重價值引導與知識教學相結合。學生在課堂中學習了法治知識,如果不深入社會實踐,則難以內化為素養,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社會資源組織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社區進行法律知識宣傳;組織學生以“法治社會建設”為主題編演故事,并錄制視頻,在各網絡平臺播放。由教學實踐可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促進法治意識培養落地的有效舉措,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由課堂走進生活,使學生基于實踐理解何為法治,為何要樹立法治意識,并自覺遵紀守法。

(四)完善教學評價,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課程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教學評價,也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教學評價的有效實施關乎教學目標的達成以及學生的日后發展,因此,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態發展,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朝著教學目標前進。以大單元教學中“建設法治中國”一課為例,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制定評價標準,不僅能夠規范教師教學,還可以幫助教師了解法治教學過程。在整個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法治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評價表,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評價表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學生自評,二是教師評價,具體評價內容包括“我認為自己學習本課可以識別網絡詐騙”“我懂得了依法治國的重要性”等。為了確保評單元學習評價的科學性和客觀性,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完善評價主體,如邀請道德與法治教研組其他教師參與教學評價、邀請家長參與學生居家學習評價等,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同伴互評,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在他人評價中更全面地認識自己在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其合理制定學習目標,不斷優化學習方法??傊?,教學評價不是終點,對學生而言,評價是學習的另一個開端,對教師而言,評價是教學反思與優化的有效手段。

四、結語

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法治教育實施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是教學需要,是學生發展需要,更是社會發展需要。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意識不足、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脫離社會實踐、教學評價不完善等問題,教師必須進行針對性研究,總結出有效策略,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法治教育落地,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

猜你喜歡
初中生法治道德
《發明與創新》(初中生)征稿啦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發明與創新·初中生》征稿啦!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男才女貌:大學老師娶個初中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