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研究現狀、趨勢和建議

2023-12-26 11:29肉孜·吾斯曼孟飛
廣西民族研究 2023年5期
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肉孜·吾斯曼 孟飛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大歷史觀”的概念,它是研究歷史趨勢、認識歷史規律的新思維,為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研究提供邏輯支撐。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是大歷史觀和中華民族歷史觀相互碰撞、相互作用而進入學術視野的新概念。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研究趨勢主要有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概念如何普及、以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探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大歷史觀闡釋中國式現代化與民族復興邏輯關系等。為此,學術界要以宏觀視野塑造中華民族大發展史觀,以整體思維解讀中華民族大歷史,以系統觀念建構大統戰工作格局等方面入手研究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作用、內涵、功能等。

【關鍵詞】中華民族大歷史觀;大歷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作?者】肉孜·吾斯曼,伊犁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法學碩士。新疆伊寧,835000。孟飛,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系主任。湖北武漢,430079。

【中圖分類號】K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4X(2023)05-0029-0007

毛澤東曾深刻指出:“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于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sup>[1]533~534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以“射線”的形式不斷延續,有始但未終,形成一種“大歷史”。習近平認為:“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sup>[2]57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打牢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因此,如何認識中華民族歷史以及對其持有什么樣的態度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華民族的歷史不但是縱向推進中形成的久遠的歷史,也是橫向發展中拓展的廣闊的歷史。這種歷史之久和歷史之廣形成了一種“大歷史”,即中華民族大歷史。中華民族大歷史被人腦所反映,并形成中華民族大歷史觀??v向地看,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是指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及態度;橫向地看,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是指對我國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及態度。中華民族大歷史觀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引導人們科學認識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未來。加強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研究對我們科學深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規律,準確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大勢,主動抓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機遇等方面具有深刻意義。

一、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研究的前沿動態

大歷史觀是學術界的熱門話題,大歷史觀強調以宏大視野考察歷史,并以此答好世界之問、歷史之問。中華民族大歷史觀也是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進入學術視野。中華民族大歷史觀不管在邏輯關聯還是詞匯流變上,都與大歷史觀、中華民族歷史觀具有高度相關性。因此,為全面掌握中華民族大歷史觀這一學術概念的研究現狀,就要從“大歷史觀”和“中華民族歷史觀”這兩個學術概念入手,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概念出現的背景。

(一)大歷史觀的研究現狀

“歷史是人創造的,歷史不過是人的本質的對象化”[3]“它是無數單個意志交互作用而生成的合力的產物?!?sup>[3]人類歷史是一個合歷史,它的演進超越某個族群或共同體自身的發展,總是聯系著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生存與發展。人類歷史,在實踐上看是一個繁雜而龐大的運動萬象,是由無數個人的無數個實踐構成的集合;在時間上看是一個連續而長遠的運動歷程,是由無數個歷史片段的無數個時間階段構成的集合。因此,人類歷史是全部人類共同創造的全部歷史實踐和歷史時間的集合體,“大”和“長”是人類歷史的顯著特征。大歷史觀思維,是客觀運動著的大歷史被人腦所意識的結果。英國學者大衛·克里斯蒂安試圖把人類歷史放在世界歷史乃至宇宙歷史進行考察。值得注意的是,他所考察的的歷史是自然界自發發展而形成的歷史,人類只不過是這種“西方大歷史”的“配角”。但這種大歷史觀缺乏發展動力和發展方向方面的敘述,“充斥著冰冷的事實、數據和自然科學詞匯,全無傳統歷史中生動鮮活的人文內容”[4]。

國內以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立場堅決反對“西方大歷史”的觀念,揭露西方歷史虛無主義和歷史終結論的本質,進而探討“大歷史觀”出場的理論淵源和現實背景,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大歷史觀是以唯物史觀指導的“大邏輯”。歷史觀是學術界的經典概念,而“大歷史觀”則是一個新概念,一字之差帶來的效果就是“大”字表達的深層含義,“其內蘊了歷史視野、科學方法、價值取向三個層面的立體框架下的‘大邏輯”[5]。第二,大歷史觀是一種新歷史觀。學術界在對于“大歷史觀”的考察中看到了“歷史整體”,把已發生的歷史、正發生的歷史以及將發生的歷史相連接,整體來看人類社會歷史,既要認識歷史的“歷史”,又要深究歷史的“現狀”,更要把握歷史的“未來”,進而揭露歷史真相、把握歷史大勢?!按髿v史觀”是一種新的歷史觀,“是連續地、整體地、發展地看歷史的大視角”[6]。第三,大歷史觀是史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大歷史觀作為認識歷史、解釋歷史、把握歷史的重要方法,促使人們以大的歷史格局總結歷史規律、揭示歷史趨勢,幫助人們“從更為廣闊的尺度、從長遠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觀察歷史的運動,從古今中外的比較中評價歷史并預判未來”[7]。第四,習近平“大歷史觀”是新的歷史認識論。學術界系統研究習近平“大歷史觀”,并提出習近平大歷史觀“基于不同時間跨度的歷史層累來進行多維審視”[7],把人類文明歷史和世界發展歷史看做自己的認識對象進行歷史本體論思考,是“帶有鮮明政治立場和明確政治目標的歷史認識論”。[7]

(二)中華民族歷史觀的研究現狀

中華民族歷史觀的概念因理論與現實需要進入學術界。二十一世紀初,面臨因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等大動蕩引起的民族分裂勢力的肆意蔓延,我國學界開始號召“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我們必須在各民族中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8]。至今,學界對中華民族歷史觀的研究已取得較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主要圍繞什么是中華民族歷史觀、怎樣樹立科學的中華民族歷史觀來展開。

第一,“中華民族歷史觀”的內涵。學術界對中華民族歷史觀最樸素的認識是,中華民族歷史觀“確立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9],“確保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9],它是“人們對中華民族的起源、歷史發展過程、歷史發展動力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總的根本看法”[10]。這種認識相對直接和簡單。當下,學界參考系統論對中華民族歷史觀進行解釋,即中華民族歷史觀是指人們科學評價和判斷中華民族發展歷史、地理環境的歷史意識,它以中華民族的起源、生存、特征為內容,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理論系統和中華民族歷史發展規律的理論概括。[11]

第二,“中華民族歷史觀”的主要內容。當前普遍認為,中華民族歷史觀主要內容包含“中華民族整體史觀”“中華民族發展史觀”“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辯證史觀”[12]等三方面的內容。中華民族歷史觀的內容并非由觀念上的主觀追求所規定,而是由中華民族大歷史的客觀歷史發展所決定,這些內容既符合中華民族歷史事實,又符合中華民族歷史意識,因此中華民族歷史觀內容具有客觀性和認同性,認同性是客觀性的必然表現。據此,對中華民族歷史觀內容的確立“起決定作用的是各民族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sup>[13]

第三,“中華民族歷史觀”培育的方法論。中華民族歷史觀的重要性引導我們探究如何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的研究。學術界在指導方法上提出,“堅特民族平等原則,正確認識民族與國家的關系”[14]“要始終保持整體史觀”和“民族關系不可忽略的一面”[15]等。在實施方法上提出,開展以中華民族歷史認知教育、中華民族歷史情感教育和中華民族歷史自信教育為主要內容的中華民族歷史觀教育,“培育受教育者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實踐自覺”[16]。在思想方法上提出,明確培育中華民族歷史觀是“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應有貢獻”[17]。這些方法具有可行性、科學性,助益于豐富群眾中華民族歷史認知和集體記憶,提升群眾中華民族歷史高度自信的思想底蘊。

(三)關于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研究

學界對于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研究處于萌芽階段。經過梳理和整理我國學術界有關“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研究發現,幾乎沒有直接提及“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研究成果。近幾年,有學者嘗試將“中華民族歷史觀”與“大歷史觀”相融合。比如,有學者指出,“中華民族歷史觀視域下的中華民族的歷史全方位折射出‘大歷史觀的思想”,并更能引導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中華民族歷史觀折射出‘大歷史觀”,前者為后者提供了理解和把握上的新視角、新思路,后者有效解說前者的內容。[18]此觀點鮮明指出,中華民族歷史觀和大歷史觀的辯證關系以及二者相融合的理論耦合與現實效應。

大歷史決定大歷史觀,大歷史觀是大歷史在人腦中的反映。大歷史是人類的乃至世界的整體歷史,理應包含著中華民族的大歷史。因此,在人腦中作為大歷史反映的觀念也理應包含著作為中華民族大歷史在人腦中反映的觀念,即大歷史觀包含著中華民族大歷史觀。大歷史不是抽象的歷史,是由作為歷史主體的個體以及各個群體所推動的歷史整體。那么,大歷史也是相對的“大”,而不是絕對的“大”,這個“大”的程度是由歷史的空間和時間范圍所決定。在科學研究中,我們一般把人類的發展歷史作為一個整體看作大歷史。人類作為一個大群體,也是由多個不同“類”的小群體構成,如不同國家成員構成一個“類”、不同民族構成一個“類”等。這些不同“類”構成的群體在空間和時間上也可以構成相對的“大歷史”。以此可推,中華民族大歷史是人類大歷史的真子集,屬于但不等于人類大歷史,它是在人類歷史內部的大歷史,也是相對的大歷史,不是絕對的大歷史??偟膩砜?,中華民族大歷史觀屬于“大歷史觀”之范疇,后者是前者的理論淵源和方法論指導。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正是在人類大歷史觀的母體中孕育而生的。

二、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研究的主要趨勢

加強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研究,要以問題為導向,對癥下藥,才能取得良好學術成果和時代效應。當下學術界關于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研究仍需要進一步加強。

(一)普及中華民族大歷史觀回應時代的呼聲

英國學者戴維·米勒論證民族性特征時指出,民族性是一個體現歷史延續性的認同,即民族既向過去延伸,也向未來延伸,因為祖先為了建立和保衛民族而嘔心瀝血,這不僅為了同時代人也是為了民族后代,這種行為來自于由歷史延伸的民族性而激發的義務動機,以此,歷史性民族共同體是一個義務共同體。[19]23~24中華民族作為歷史性共同體,對民族整體的前途命運具有高度的歷史責任,在長遠的歷史實踐中形成了義務性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由此,中華民族大歷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統一需要以中華民族大歷史的觀念來闡述,即中華民族大歷史觀。如前所述,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本身作為一種新概念,對其研究尚需廣大學者集思廣益?!爸腥A民族歷史觀”研究經歷較長的時間,學界對其進行了相對深刻的內涵闡釋和意義挖掘。而大歷史觀是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新的歷史思維,新時代是形成大歷史觀的現實背景,換言之,大歷史觀根植于新時代??梢?,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是一個新舊相結合而成的新概念,如何科學定義并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是學術界進一步探討的方向。

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概念需要普及。在“中華民族歷史觀”與“大歷史觀”如荼如火的研究中,需要正式提出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概念并深化認識。這不僅是觀念發展的邏輯需要,“中華民族歷史觀”或“大歷史觀”的學術話語構建的需要,而且更多的是中華民族大歷史這一客觀存在要被反映到頭腦的現實需要。實際上,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學術話語早已經隱約出現在學術研究中,只不過仍沒有正式提出并深化對此概念的認識。比如,有學者想用中華民族的大歷史背景來表述中華民族整體性時,盡管中華民族大歷史觀這一專業名詞缺席,但隱約地表達出了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概念,即“四個與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是“以大歷史觀為視角出發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進行系統考察,凝練出了能涵蓋中華民族歷史形成全過程的話語表達”[20]。

(二)中華民族大歷史觀對探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新視角

習近平強調“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21]。以此,“中華民族歷史觀”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邏輯關聯進入研究視野,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有學者指出,“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是正確認識和把握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邏輯?!?sup>[22]而遺憾的是,在探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仍未能以大歷史觀深刻剖析“大共同體史”。因此,要以中華民族形成“共同體”的“大歷史邏輯”來論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認同、發展以及鞏固的歷程,加強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樹立中華民族大歷史觀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一是以中華民族大歷史觀考察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下稱“三交”)的大歷史有待加強?!叭弧笔侵腥A民族之所以形成中華民族的具體實踐,它的發生已具有幾千年的歷史,這需要以中華民族大歷史觀進一步闡釋。二是以中華民族大歷史觀闡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大邏輯”有待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大邏輯”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持續、發展并鞏固的邏輯關聯,宏觀上闡釋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成因、發展的趨勢、鞏固的方法等。據此,學術界加強以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系統闡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大邏輯”是十分有必要的。三是以中華民族大歷史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待加強。以大歷史觀鑄牢“大意識”,以中華民族的大歷史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大意識”。研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能忽視或輕視這種的意識之“大”,如中華民族的“大歷史”“大共同體史”等,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恰恰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三)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有效銜接中國式現代化與民族復興

現代化對一個國家、民族都具有深刻意義。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離不開這個國家主體民族的現代化,而中華民族作為我國的民族實體,它對實現現代化的愿望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巨大動力?!耙灾袊浆F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揭示了國家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本質聯系,即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的現代化,中華民族的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充分條件。以此邏輯可推理: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中華民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那么,如何完成這一“大過程”是一個龐大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以中華民族大歷史觀審視中華民族的大聯合、大團結、大發展,這些過程實質上是中華民族實現整體性現代化需求的內在歸因。中華民族過去的大歷史是一部中華民族實現自我現代化的歷程。如今,中華民族比過去任何歷史階段都最接近并最有能力實現現代化,因此,以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思維統籌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在理論和實踐問題上深刻回答中華民族代化之路是如何開啟的,現階段以什么樣的手段推進中華民族現代化,未來要實現什么樣的中華民族現代化等問題。

三、加強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研究的對策建議

習近平指出:“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23]511筆者認為,中華民族大歷史觀這一概念由兩個“大”概念組成,即“中華民族”之“大”,“大歷史觀”之“大”。它是一個龐大而開放的系統,應抓住這一概念的“大”這一特征,用整體思維、宏觀視野、系統觀念來思考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涉及的關鍵問題,把握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本質和現象、形式和內容、原因和結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現實、內因和外因、共性和個性、整體和局部的關系”[24]??傊?,要研究中華民族大歷史觀就要“將歷史、現在與將來貫通,將本國與世界打通”[25]。

(一)以宏觀視野,建構中華民族大發展史觀

以宏觀視野審視中華民族的大發展史,要從中華民族歷史的最長時間和最大規模中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做整體、連貫研究,在長時間、大環節的規模下認識中華民族自力更生、繁榮富強、民族復興的歷史大進程,中華民族大發展史貫通古近現代歷史、中華民族正發生著的現實歷史以及無窮長的未來歷史。以宏觀視野勾勒中華民族發展的大歷史,旨在糾正各民族之間在過去發生的臨時性、零散性的沖突的錯誤認知。宏觀視野強調宏觀趨勢,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大勢。這種對大勢的理解,幫助我們科學認識過去歷史上發生的小摩擦和小沖突,擴大人們“身臨其境”的感受,領會中華民族大歷史發展的歷史動因,而不是僅僅突出展現“摩擦”、“沖突”、“戰爭”等因素。恩格斯把“廣大群眾、使整個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間又是使整個階級行動起來的動機,而且也不是短暫的爆發和轉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重大歷史變遷的行動”[26]304。由此看出,中華民族作為“整個的民族”,以宏觀視野看,它的大歷史是從民族整體強盛到民族整體的衰落,再踏上當今民族整體復興之路的大發展史。

一方面,以中華民族過去和現在的宏觀思維,建構中華民族古近現代發展史觀。中華民族的古代史、近代史以及現代史是我們建構中華民族古近現代發展史觀的歷史資料。中華民族曾經的輝煌,到衰落,再到走向復興是中華民族古近現代發展史的宏觀趨勢和大勢。各民族之間存在的小規模的沖突和摩擦是各民族走向中華民族復興大發展史中發生的小矛盾,這些矛盾是中華民族古近現代發展史向中華民族大一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方向演進的動力。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有了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心骨,共產黨的主張不謀而合地成了各民族群眾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普遍向往。從中華民族的古代史、近代史到現代史,各民族的向往從實現中華民族大一統轉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此,要以宏觀視野科學認識中華民族在古代、近代以及現代的發展歷史,并以此建構中華民族古近現代發展史觀。另一方面,以中華民族未來大勢的宏觀視野,勾勒中華民族未來發展史觀?!按髿v史”學派創始人、美國歷史學者大衛·克里斯蒂安在《起源:萬物大歷史》這一著作的中文版序中寫出:在人類已變得異常強大的今天,人類的下一步動作將形塑整個地球未來數千年乃至數百萬年前景。[27]5從中可以看出,我們人類已有能力形塑未來歷史,能夠預見、計劃、部署未來,這段未來史就是我們的行進方向。對于中華民族而言,未來可期、大有前途,中華民族以大歷史觀看,正處于青壯年階段,未來史中更加成熟、更加美好。據此,中華民族大歷史觀不僅有中華民族過去的大發展史觀,更具備中華民族未來的大發展史觀。中華民族走向復興是歷史必然,實現民族復興是中華民族大歷史的大趨勢,正是這樣的中華民族未來發展要求勾勒中華民族未來發展史觀,突出中華民族未來發展的美好憧憬和可塑性。

(二)以整體思維,完整解讀中華民族獨特的大歷史

根據斯大林對民族的定義,中華民族實體的構成具備五個共同特征,即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素質等。在這五個方面實現“共同”是一個大歷史的過程,更是一個整體運動的過程。這樣一個紛繁復雜的過程無不體現其艱巨及長久。對此,堅持整體性是我們研究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基本原則。整體性表現在中華民族之整體和中華民族歷史之整體,向內看是一個整體的內在歷史,向外看是一個整體的外在歷史。整體歷史是中華民族各成員共同書寫的歷史,它表現在56個成員共同書寫的內在整體性和世界各民族共同書寫的外在整體性。無論內在歷史還是外在歷史,都以整體思維解讀中華民族及中華民族歷史,建構中華民族大歷史觀。

一方面,以56個民族的整體思維,構建中華民族內在大歷史觀。中華民族內在歷史即我國各民族有史以來交往交流交融而共同書寫的大歷史,中華民族的內在世界,是由中華民族集體記憶(共享的黃金時代記憶)和共同的起源故事以及共同的價值觀、祖先、象征等構成的內在歷史敘事。若“沒有對民族內在歷史的足夠理解,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自己無法估量和判斷在全球時代民族的未來發展?!?sup>[28]129實質上,中華民族大歷史是為實現整體利益而踐行的實踐集合,是以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為重而展開的宏觀歷史,因此它必定蘊含著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歷史邏輯,能克服狹隘的民族歷史觀,有效促使中華民族各成員以整體思維認識中華民族整體,引導其成員從自發的交往交流交融上升到自覺的交往交流交融。因此,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研究,要眼中既有“單個民族”發展歷程,也有“整體中華民族”發展歷程,既有貫穿中華民族歷史起源和發展的“大事件”,又有潤滑中華民族歷史起源和發展的“小故事”。

另一方面,以世界民族的整體思維,構建中華民族外在大歷史觀。中華民族的大歷史必定包含著在外在世界作用下自我發展、自我調適的世界性歷史。外在歷史是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民族交鋒交錯交流而書寫的共同歷史,是一部站穩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史??偟膩碚f,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學術探討,既要堅持我國56個民族在自身歷史發展中與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歷史整體形態,又要堅持中華民族歷史在世界民族歷史整體形態,鮮明地指出中華民族獨特的大歷史,由此闡釋中華民族獨特的歷史觀。

(三)以系統觀念,建構大統戰工作格局

系統觀念的直接目的是為服務大局而合理處理各項子系統之間的矛盾。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干”[29]39。而大統戰工作格局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黨的統一戰線工作、民族工作以及外交工作等。研究中華民族大歷史觀要堅持系統觀念,以完善黨的大統戰工作格局為落腳點,深刻闡述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深層內涵。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為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以系統觀念闡釋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深層內涵需要以具體載體為依托。筆者認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五個認同”、愛國主義是大統戰工作系統中闡釋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重要載體。一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以歷史為依據,本身是一種“歷史意識”,即中華民族歷史意識共同體。大歷史觀顧名思義是由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歷史行進中逐步走向統一體的流變過程在人腦中的集中反映,此過程必然是各民族歷史匯聚的大趨勢。以大歷史觀考察此過程,唯有歷史才是真正反映“歷史意識共同體”的證明材料。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中華民族大歷史觀關系中,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條件,后者則是前者的充分條件。二是“五個認同”是立體式鑲嵌在一起構成的統一體,是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內核。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在本質上規定“五個認同”,而“五個認同”是闡釋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五個維度,在具體內容上把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整體形塑為五維空間,也是中華民族大歷史觀自我敘述的五個向度,與其說“認同是中華民族歷史觀的內核”[30],不如說“五個認同”是中華民族大歷史觀的內核。三是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大歷史觀成型并發展的內在動力。沒有愛國主義,中華民族大歷史觀將失去動力源泉??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五個認同”,“五個認同”轉化為愛國主義,以此完成從意識到認同,再到主義的升華,三者統一構成了黨的大統戰工作格局。研究中華民族大歷史觀,就要以完善黨的大統戰工作格局為落腳點,系統研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五個認同”、愛國主義的內在關系。

(本文系伊犁師范大學一般項目“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愛國主義教育的關系研究”(2023YSYB055)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3]左亞文,李棟.論恩格斯晚年歷史合力論的根本問題[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2(4).

[4]朱孟光,周良書.“大歷史觀”的概念由來與思想源流考辨:兼論習近平總書記“大歷史觀”概念的思想淵源[J].理論導刊,2022(12).

[5]賈麗民,趙聰.大歷史觀:新時代對唯物史觀的運用與發展[J].學習與實踐,2022(1).

[6]金夢,周良書.習近平大歷史觀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創新性發展[J].理論視野,2020(6).

[7]張瑞,曲曉范.習近平“大歷史觀”對唯物史觀的繼承與發展[J].學術探索,2022(11).

[8]盧高彬.應在各民族中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J].內蒙古統戰理論研究,2003(6).

[9]田忠福.新形勢下樹立中華民族歷史觀應堅持的觀點[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報,2004(4).

[10]趙健君.論中華民族歷史發展觀體系的構建[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

[11]王文光,胡明,馬宜果.中華民族歷史觀與“四個共同”研究論綱[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3).

[12]趙天曉,彭豐文.新時代黨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及其重大意義[J].民族研究,2022(2).

[13]陳育寧.中華民族歷史觀與中華民族共同體[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6).

[14]趙健君.論中華民族歷史發展觀體系的構建[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

[15]廖靖靖.交融·認同·傳承:論何茲全先生的中華民族歷史觀[J].史學史研究,2022(1).

[16]海路,楊柄.中華民族歷史觀教育:內涵、價值與實踐路徑[J].民族研究,2022(4).

[17]高文俠.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N].中國民族報,2021-11-23(06).

[18]張曉校,張媛媛.中華民族歷史觀的“大歷史觀”視角”[J].黑龍江民族叢刊,2022(2).

[19][英]米勒.論民族性[M].劉曙輝,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

[20]宋春霞,陳智.“四個與共”: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話語深化[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1).

[21]習近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N].人民日報,2021-08-29(01).

[22]本報評論員.必須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N].民族教育報,2021-11-05(01).

[2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4]許先春.馬克思主義大歷史觀初探[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1(2).

[25]李捷.中共黨史黨建學視野下的大歷史觀與正確黨史觀[J].教學與研究,2023(1).

[26][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7][美]大衛·克里斯蒂安.起源:萬物大歷史[M].孫岳,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28][英]安東尼·史密斯.民族主義:理論、意識形態、歷史[M].葉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29]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0]徐杰舜,徐桂蘭.加強中華民族歷史觀教育的現狀考察與對策[J].西北民族研究,2004(3).

RESEARCH STATUS OF,TREND OF,AND SUGGESTION ON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

Rouzi·Wusiman,Meng Fei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emphasized several times the concept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and it is a new thought to study historical trends and recognize historical rules,providing logical support for researching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 new concept that has entered the academia due to the collis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and the Chinese nation's historical view. The research trend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 mainly includes how to popularize the concept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exploration of a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with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Therefore,the academia should study the effect,connotation,and fun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great historical view from such aspects as shaping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Chinese nation with a macro perspective,interpreting the great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a holistic thinking,and constructing the great united front work pattern with a systematic idea.

Keywords: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grand history;a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責任編輯:奉?媛〕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到二〇三五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總體邏輯與戰略路徑研究”(21ZDA072)。

猜你喜歡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族團結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
淺析民族地區德育資源的開發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中的當代價值
精準扶貧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關系分析
深化“五個認同”教育 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探索
從郭嵩燾的資本主義觀看待中華民族共同體自在到自覺的轉變
正確認識“多元一體”是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鍵
1912至1949年期間中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化
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形塑與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