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投入對中職學生非認知能力發展的影響

2023-12-28 13:04倩,
湖北工業大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親子子女維度

朱 倩, 汪 曦

(湖北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8)

1 問題的提出

長期以來,職業院校注重培養職校生的硬技能,對軟技能等非認知能力培養相對不足。然而一項研究表明,職業生涯的成功僅25%依賴于硬技能,75%依賴于非認知能力[1]。類似結論也出現在美國杰出科學家協會的聯合聲明中,非認知能力對人們在工作場所、學校、家庭和社區的生活都是必須的,也可以在后天培養[2]。與學校教育資源等因素相比,家庭作為青少年的成長環境以及人力資本獲得的主要途徑,尤其是家庭教育投入,對青少年非認知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3]。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女性就業水平提高以及人口和家庭結構變化,現代父母工作壓力和家庭責任雙雙加重,“工作—家庭”沖突日益激烈[4]。在生存壓力與發展訴求約束下,許多中職學生家長不得不將大量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家庭教育投入相對不足。

家庭教育投入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家庭教育投入立足于人力資本理論,指家庭為孩子花費的教育開支[5]。廣義的家庭教育投入是一個多元的概念,指父母為子女提供一系列教育資源、學習活動、受教育機會的行為[6],它既包括物質性投入、教育支出等貨幣性投入(也稱經濟性投入),以及教育觀念、撫養時間與精力等非貨幣性投入[7]。近年來,家庭教育投入中的非貨幣因素逐漸引起學者們的重視與討論。李佳麗與張平平在已有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將非貨幣性投入劃分為情感投入和時間投入,情感投入主要指非直接的、環境氛圍下內在和心理上的投入;時間投入主要指父母直接參與子女教育行為和活動,其中情感投入包括教育期望、養育氛圍等;時間投入包括親子交流、親子陪伴、家?;拥萚8]。

回顧與梳理文獻發現,大多數研究或關注家庭教育投入對子女認知能力(如學業成績)的影響[9],或關注家庭背景[10-12],家庭勞動[13],分離與隨遷[14],父母教育水平、婚姻教育匹配[15]、家長教養方式[16]對青少年非認知能力的影響。鮮有研究聚焦家庭教育投入對中職學生非認知能力的影響,也較少將家庭教育經濟投入、時間投入和情感投入放在同一框架下開展。

基于此,本研究試圖以家庭教育投入為切入點,借鑒李佳麗的家庭教育投入劃分維度:即親子溝通、教育監督、教育期望三大維度。將家庭教育投入與中職學生非認知能力結合起來進行探討,重點回答以下問題:1)家庭教育投入對中職學生非認知能力的發展是否具有顯著影響;2)不同群體之間是否存在差異性;3)如果家庭教育投入對中職學生非認知能力發展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和異質性,那么中職學生家長該如何配置家庭資源去促進子女非認知能力發展。以增進對教育領域中職學生非認知能力發展的認識,助力中職學生發展和深化父母對自身角色的認識。本文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框架

2 研究設計

2.1 數據來源

采用隨機抽樣的策略選取了湖北省武漢市、宜昌市和恩施市3座城市9所中職學校的學生進行調查,實際發放問卷1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128份,其中有效問卷率為94%。

2.2 研究方法

為了全面分析家庭教育不同投入形式對中職學生非認知能力不同維度的影響,本文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本文使用的計量模型結構如下:

Ycog=β0+β1Xin+β2Xcon+β3XS+ε

其中Ycog為被解釋變量,即中職學生的非認知能力五大維度。XinV為解釋變量,即家庭教育投入指標。其中非擴展性家庭教育投入在回歸分析中以常用對數處理值作為模型輸入。Xcon為控制變量,XS為學??刂菩?β為回歸系數,衡量了各項指標對非認知能力的影響程度,ε為誤差項。

2.3 變量界定

2.3.1被解釋變量本研究在OECD的“社會與情感能力”測評維度上,結合中職教育的特點,調整了五項指標[17]。包括協作能力、情緒調節能力、任務能力、開放能力、交往能力。每項指標包含若干個相關問題,采用5點計分法統計(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再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將以上問題重新構造為一個新的因子作為非認知能力的量化指標之一,并使用標準化方法將其轉換為1-100的連續變量。為了從整體角度量化非認知能力水平,參考已有研究的方法[18],將上述五個維度的因子進行重新構造(α=0.846),并將其轉化為1-100的連續變量,得到非認知能力整體水平(后簡稱為非認知能力)。

2.3.2解釋變量本研究的解釋變量分為經濟投入、時間投入和情感投入三個維度?;窘逃С鐾凰鶎W校不同家庭的投入相差無幾,而拓展性教育支出更能反映家庭對學生發展投入的高低。因此本文選取擴展性教育支出衡量中職學生家庭的經濟投入。時間投入包括親子間陪伴時間、親子間交流頻次,采用4點計數法統計結果(1=幾乎沒有,2=有但很少,3=有且較多,4=幾乎每天)。情感投入包括家庭養育氛圍、教育期望。家庭養育氛圍根據不同程度劃分(1=十分對立,2=比較冷漠,3=關系一般,4=比較親密,5=十分親密),教育期望依據學歷劃分為不同級別(1=職高或中職畢業,2=大專畢業,3=本科畢業,4=研究生及以上)。

2.3.3控制變量本研究進一步納入了對中職學生非認知能力產生影響的控制變量,具體包括性別(男生=0,女生=1)、家庭經濟狀況、父母教育背景。家庭經濟狀況采用5點計分法(1=非常困難,2=比較困難,3=一般,4=比較富裕,5=非常富裕),經濟狀況在一般及以上的分類為中高收入家庭,一般以下的分類為低收入家庭;父母教育背景取父母受教育水平較高一方的學歷。學歷在普通高中及以上分類為中高教育背景家庭,高中以下的分類為低教育背景家庭(表1)。對于學校層面變量,本文將通過固定效應模型控制學校層面未觀測變量的影響。

表1 主要變量描述統計

3 研究結果

3.1 中職學生家庭教育投入差異

表2報告了在不同性別、父母教育背景和家庭經濟狀況下中職學生家庭教育投入的差異情況。研究表明,在經濟投入維度,男生和女生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父母教育背景和收入均處于中高水平的家庭,經濟投入顯著高于低水平家庭。換言之,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擁有的資金越多,越愿意為子女投資,這一發現與周雪涵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19]??傮w而言:家庭教育投入在性別維度差異性較小;父母教育背景主要影響父母在固定支出之外的教育支出投入;中高收入家庭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顯著高于低收入水平家庭。

表2 中職學生家庭教育投入描述

3.2 家庭教育投入對中職學生非認知能力的影響

為了全面探究家庭教育投入對中職學生非認知能力的影響及其差異,本節對家庭教育投入各項因素和非認知能力做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在控制了性別、父母教育背景、家庭經濟狀況指標和學校固定效應后,回歸結果見表3。

表3 家庭教育投入對中職學生五項非認知能力發展的影響

對于非認知能力總體水平而言,除了親子陪伴因素之外,家庭教育投入各項指標均對其發展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協作能力方面,親子交流越密切的學生家庭,其協作能力顯著更強。對于情緒調節能力而言,養育氛圍因素對其具有顯著正向影響,且時間投入越多、家庭養育氛圍越和諧的家庭,其子女的該項能力越強。在中職學生任務能力方面,中職學生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與子女交流次數越多,交流效果越好,對子女任務能力的提升與發展更有效。在開放能力方面,經濟投入、時間投入中的親子交流因素對其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中職學生家長加大對子女的經濟投入,花費更多時間進行更有效的親子交流,有助于促進子女開放能力的發展。在交往能力方面,親子交流因素和情感投入均對其有顯著正向影響。

3.3 異質性分析

異質性分析結果見表4。從性別角度看,相較于女生,教育期望因素更能促進其非認知能力的發展;相較于男生而言,家庭養育氛圍因素更能影響女生的非認知能力發展。

表4 家庭教育投入對中職學生非認知能力影響的異質性分析

從父母教育背景角度看,父母教育水平低的學生家庭,經濟投入、時間投入中的親子交流因素和情感投入中的養育氛圍因素均對學生的非認知能力發展有顯著正向影響。父母教育水平低的學生更需要提高對子女教育的經濟投入;父母處于中高教育水平的學生,更需要父母提高教育期望。

從家庭經濟情況角度分析,家庭經濟狀況處于中高水平的家庭,經濟投入、時間投入中的親子交流因素和情感投入都對學生非認知能力發展有顯著正向影響。對于家庭經濟狀況差的學生群體,需要提高親子交流因素,而對于家庭經濟狀況處于中高水平的學生除了親子陪伴因素外,其他家庭教育指標都能顯著促進其非認知能力發展。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中職學生家庭教育投入有顯著群體差異。中職學生家長在經濟投入維度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男生家庭更加期望子代獲得較高學歷而女生家庭更加注重與子代的陪伴和家庭氛圍;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經濟狀況越好的家庭越注重子女的家庭教育。這說明,多數中職學生家長依然存在保守觀念,忽視了對男生的家庭關懷。經濟狀況對學生非認知能力發展至關重要。

2)家庭教育投入對中職學生非認知能力及其子維度均有顯著正向影響。提高學生各項非認知能力需要從不同因素入手。從整體性而言,家庭教育投入的各項指標均對非認知能力的整體水平影響顯著,在同時考慮五項因素的情況下時間投入中的親子交流因素對中職學生的非認知能力影響最大,說明親子交流因素在家庭教育投入中的重要性最為突出,需要尤為重視。

3)家庭教育投入對中職學生非認知能力發展的影響具有群體差異。經濟投入和情感投入中的教育期望因素對男生非認知能力發展的影響效應顯著高于女生。而家庭氛圍和親子交流因素對女生的非認知能力的影響要高于男生。經濟投入對于父母背景處于低水平的中職學生而言,促進非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性更高。而家庭教育投入各維度對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的非認知能力發展的影響都要顯著由于低收入家庭子女。

4.2 建議

1)家長要重視親子交流,提升自身教育素養。父母以及家庭環境對孩子非認知能力的獲得與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參與意愿強、教育方法得當的父母對孩子的能力培養具有的積極作用;相反,如果孩子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父母長期缺席,常常會導致青少年非認知能力在某些方面欠缺。本研究發現,不管是在教育背景、經濟狀況如何親子交流都能顯著促進子女非認知能力發展。因此,中職學生家長要意識到親子交流的必要性,在與子女溝通交流時,不僅要“會溝通”,還要“多溝通”。父母也要不斷的學習和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主動參與學校、社區開展的家庭教育講座或親子交流會,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素養,做出理性家庭教育投入決策,促進孩子非認知能力的發展。對于子女非認知能力的短板,應注意家庭教育投入的側重點,以便最大限度促進其非認知能力發展。

2)學校凸顯和強化學校教育在家庭教育投入中的指導性作用。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沒有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20]。中職學校應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學校教育,逐步增強對中職學生家長的正面影響。首先,學??梢酝ㄟ^家長學校開設相關家庭教育課程,對其進行家庭教育培訓,教給父母科學的家庭教育投入方式和恰當的家庭溝通方式,鼓勵其關注子女的心理健康,促使孩子能力得到充分和均衡發展。其次,中職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非認知能力發展,還要跟家長保持有效交流,引導家長發現其在家庭教育投入中的誤區和不足,拓展家校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3)政府應加大對弱勢中職學生家庭的支持,為其提供教育補償。對于低收入和教育程度低的中職學生家庭,一般而言,在經濟投入、時間投入上處于劣勢,孩子的非認知能力也處于劣勢。因而需要政府加大對其支持,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中職學生家庭教育工作。首先,專門制定和提出有關中職學生家庭教育的政策與制度規范,強化家長的父母意識與責任,督促弱勢中職學生父母積極參與到子女的教育與生活中。其次,借鑒美國華盛頓州社區學院的“整合基礎教育與技能培訓(I-Best)項目的經驗”,向弱勢中職學生家庭提供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支持和服務體系[21]。通過專業人員服務、家長子女培養與發展咨詢等方式,促進弱勢中職學生父母的教育發展來消除子女未來發展的不利因素,增加對中職學生的教育補償。

猜你喜歡
親子子女維度
為子女無限付出,為何還受累不討好?
與子女同住如何相處?
農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遠?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光的維度
“五個維度”解有機化學推斷題
人生三維度
她為“破爛王”子女辦幼兒園
親子臉
親子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