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齡期婦女子宮肌瘤患病影響因素及手術治療方式的衛生經濟學調查分析

2023-12-28 13:46曾令雪王秋霞廖莉蘋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患病肌瘤婦女

曾令雪, 王秋霞, 廖莉蘋

子宮肌瘤也稱為平滑肌瘤或纖維瘤,是育齡婦女的常見疾病,影響全球70%以上的女性,可導致不孕、流產以及妊娠并發癥[1]。隨著近年來女性健康體檢意識的增強以及各種輔助檢查手段的普及,子宮肌瘤患病率不斷上升[2]。既往研究認為,子宮肌瘤是臨床子宮切除術的主要原因,而這會對女性生殖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還可造成社會和醫療資源的消耗[3]。故深入探究育齡期婦女子宮肌瘤患病的影響因素,以指導臨床制定相應的干預策略具有重要意義。子宮肌瘤通常采用手術治療,例如子宮肌瘤切除術、子宮切除術、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等,但不同的手術方法具有不同的治療效果和不同預后[4]。如何選擇合理的治療方式成為目前拭待解決的問題,國內相關研究仍以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等圍術期指標作為主要的判斷依據[5]。而衛生經濟學指標可在一定程度上評估不同手術治療方式的優劣與合理性[6]。為深入探究育齡期婦女子宮肌瘤患病影響因素及指導其手術治療方式選擇和衛生決策制定,本研究以育齡期婦女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病例對照的方法初步探究子宮肌瘤患病影響因素,并從衛生經濟學角度對不同手術治療方式進行調查分析,旨在為育齡期婦女子宮肌瘤的防治提供根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本研究對象來源于四川省某三級甲等醫院2018年11月-2023年5月期間收治的1 008例育齡期子宮肌瘤患者,以此作為子宮肌瘤組。納入標準:①符合子宮肌瘤有關診斷標準[7],且經腹部B超明確診斷;②育齡期婦女;③認知、溝通正常者。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肺功能障礙者;②精神疾病史者。另外,選取同期于該醫院進行健康體檢的育齡期婦女1 300例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經腹部B超診斷不符合子宮肌瘤診斷標準;②與子宮肌瘤組無血緣關系。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肺功能障礙者;②精神疾病史者。

1.2 研究方法

根據研究自行設計一般資料調查問卷,對符合條件的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包括年齡、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地、痛經、平均睡眠時間、體育鍛煉情況、初潮年齡、月經紊亂、孕次、流產史、生殖道炎癥、家族遺傳史、口服避孕藥史。另外,采用統一編制的調查問卷對子宮肌瘤手術情況進行調查,包括手術方式、住院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總費用、西藥費、檢查費、麻醉費、床位費、治療費、化驗費、手術費、護理費、彩超費及其他費。為了保證數據錄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在資料收集整理過程中,采用雙人核對錄入的形式進行。

1.3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育齡期婦女子宮肌瘤患病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子宮肌瘤組和對照組的年齡、BMI、初潮年齡、月經紊亂、孕次、流產史、生殖道炎癥、家族遺傳史、口服避孕藥史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育齡期婦女子宮肌瘤患病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單位:例(構成比/%)

2.2 育齡期婦女子宮肌瘤患病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子宮肌瘤為因變量(是=1,否=0),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為40~49歲、BMI≥24 kg/m2、初潮年齡<16歲、月經紊亂、孕次<3次、流產史、生殖道炎癥、家族遺傳史、口服避孕藥史是影響育齡期婦女患子宮肌瘤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育齡期婦女子宮肌瘤患病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3 子宮肌瘤患者手術治療情況分析

1 008例子宮肌瘤患者中,接受腹腔鏡治療962例(95.44%),其中采用全子宮切除術204例,子宮次全切除術369例,子宮肌瘤切除術389例;接受宮腔鏡治療46例(4.56%)。本研究選擇接受腹腔鏡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2.4 接受腹腔鏡不同術式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衛生經濟學指標比較

全子宮切除術組和子宮次全切除術組住院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長于子宮肌瘤切除術組(P<0.05),總費用、西藥費、檢查費、手術費及其他費高于子宮肌瘤切除術組(P<0.05),全子宮切除術組和子宮次全切除術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接受腹腔鏡不同術式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衛生經濟學指標比較 單位:

3 討論

3.1 育齡期婦女患子宮肌瘤的影響因素

子宮肌瘤患者初期一般無明顯癥狀,但隨著年齡增長,可造成子宮異常出血、盆腔壓迫癥狀及疼痛,并影響患者生育能力[8]。目前,子宮肌瘤的具體致病機制尚不清楚,但普遍認為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飲食、年齡、高血壓、糖尿病、性激素水平和家族遺傳學[9]。深入探究育齡期婦女子宮肌瘤患病影響因素,對于子宮肌瘤的預防和治療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為40~49歲、BMI≥24 kg/m2、初潮年齡<16歲、月經紊亂、孕次<3次、流產史、生殖道炎癥、家族遺傳史、口服避孕藥史是影響育齡期婦女患子宮肌瘤的危險因素。具體考慮:①在年齡方面,賴曉英等[10]報道表明,隨著年齡增長,子宮肌瘤發病率逐漸升高,并在40歲左右到達峰值,而在絕經期后,發病率逐漸降低。女性在40歲時進入圍絕經期,體內雌激素水平上升并刺激雌二醇釋放,從而增加子宮肌瘤患病風險。②在BMI方面,研究認為,BMI指數是影響子宮肌瘤患病的相關因素,通過合理控制BMI,有利于降低子宮肌瘤患病風險[11]。BMI越高,患者越肥胖,從而導致患者雌激素水平失衡,繼而誘發子宮肌瘤。提示在臨床上需要指導育齡期婦女適當控制體質量。③在初潮年齡方面,初潮年齡過早,致使子宮過早受到較高水平性激素的刺激,性激素的累積作用可能增加子宮肌瘤患病風險[12]。④月經紊亂可導致育齡期婦女內分泌失調,進而導致體內代謝廢物積累,誘發子宮肌瘤;在分娩時,子宮肌層相對缺血,子宮肌瘤因缺血而無法繼續存活;具有流產史的婦女子宮內膜存在創傷,從而可能導致生殖道炎癥,生殖道炎癥能夠刺激宮頸內膜增生,影響機體正常的內分泌機制,使得激素水平發生紊亂,進而誘發子宮肌瘤[13]。提示育齡期婦女需要重視自身生殖健康,避免流產,在家庭經濟可承受范圍內應積極響應國家二孩政策,增加孕次。⑤在家族遺傳史方面,子宮肌瘤具有家族遺傳傾向[14]。⑥在口服避孕藥史方面,長期攝入避孕藥可影響機體正常的內分泌機制,引起激素水平失衡,從而導致子宮肌瘤發生[15]。故育齡期婦女應盡量減少避孕藥的使用,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避孕方式。

3.2 腹腔鏡不同術式的衛生經濟學指標

不同子宮肌瘤類型及癥狀體征的患者所采用的治療方式各不相同,但仍以手術治療為主。本研究中有95.44%的子宮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鏡治療,由此可見微創手術治療方式替代了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本研究通過進一步比較接受腹腔鏡不同術式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衛生經濟學指標,結果顯示,全子宮切除術組和子宮次全切除術組住院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長于子宮肌瘤切除術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臨床狀況不同所致,接受子宮切除術患者的臨床狀況相較于接受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更加嚴重,術后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故術后住院時間更長。李紅和王莉[16]研究認為,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住院時間短于行子宮切除術患者。另有報道顯示,子宮肌瘤切除術和全子宮切除術在子宮肌瘤治療中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前者可降低對患者卵巢功能的影響[17]。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全子宮切除術組和子宮次全切除術組總費用、西藥費、檢查費、手術費及其他費用均高于子宮肌瘤切除術組??紤]原因,相比于子宮肌瘤切除術,子宮切除術所使用的手術設備以及耗材更加精密和復雜,以至各項費用明顯提高。Thao等[6]研究表明,在40歲年齡段女性中,子宮切除術后冠狀動脈疾病風險以及相關費用較子宮肌瘤切除術明顯增加。另外,本研究發現,全子宮切除術組和子宮次全切除術組上述費用無明顯差異,可能是由于全子宮切除術與子宮次全切除術所使用的手術設備以及耗材相同。盡管全子宮切除術組和子宮次全切除術組住院時間、醫療費用無明顯差異,但相比于全子宮切除術,子宮次全切除術可保留患者宮頸,從而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并減少對患者卵巢功能的影響[18]。與子宮次全切除術比較,子宮肌瘤切除術住院時間更短、所需費用更低,但該術式無法從根本上避免術后肌瘤復發。故如若患者有生育要求,同時從衛生經濟學角度考慮,可選擇子宮肌瘤切除術;如若考慮術后復發風險,可選擇子宮次全切除術。

綜上所述,年齡為40~49歲、BMI≥24 kg/m2、初潮年齡<16歲、月經紊亂、孕次<3次以及具有流產史、生殖道炎癥、家族遺傳史、口服避孕藥史的育齡期婦女是子宮肌瘤發生的高危人群,需引起臨床重視。另外,相比于全子宮切除術和子宮次全切除術,子宮肌瘤切除術的住院時間和醫療費用更低,可作為臨床術式選擇的參考根據。

猜你喜歡
患病肌瘤婦女
子宮肌瘤和懷孕可以共存嗎
你了解子宮肌瘤嗎
為照顧患病家父請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動物與人獸共患病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內及肺外CT表現
你了解子宮肌瘤嗎
當代婦女的工作
“glifo”幫助患病兒童圓提筆之夢
《婦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則
強奸罪立法和執法中對婦女的性別歧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