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2023-12-29 04:50熊晶翠
校園英語·中旬 2023年6期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摘 要:小學英語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以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為基點,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從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來進行教學設計?;诖?,本文先對當前小學英語教學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接著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現狀提出改進策略,希望可以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熊晶翠(1989.10-),女,山東濱州人,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勝坨鎮實驗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

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新時代背景下,學生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還要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養成理性認知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敢于質疑和批判。而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側重于講解詞匯知識,而且留給學生發言和思考的機會不是很多,這就導致學生不愛動腦,容易被教師牽著走,不能自主發現問題,學習效果不佳。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要加快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提升和思維的發展,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型人才。

一、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一)符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就是堅持德育為先與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蛾P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學生應具備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發展核心素養,這正是立德樹人任務要求的基本體現。英語是一門語言課程,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不單單是傳授學生英語語言知識,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還是學生認識不同文化差異、形成包容態度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實現德育的全面滲透,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質,逐步完善人格,成長為兼具學識與修養的高質量人才,并為社會所用。

(二)提升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一項重要的學習技能,要想真正學好英語,就必須善于動腦思考,活躍思維。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初期,教師肩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使命。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以教為主,學生以聽為主,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并不能充分體現出來,學生往往呈現被動學習狀態,慢慢變得不愛思考。英語是一門語言課程,注重學生對語言的實踐運用,學生不僅要聽懂別人說什么,還要開口說。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充分體現出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間和實踐的機會,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培養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重要的英語學科技能。要想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就要促進學生進行語言的建構和實踐應用。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教學設計以課程內容為重要依據,以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為主要目標,教學目標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制定都與學生實際情況相吻合,例如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來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核心素養視域下,傳統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在英語課堂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有更多交流和互動的機會,語言能力自然而然就會有所提升。

二、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做好課前預習,培養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在實際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預習不僅能讓學生提前了解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大致確定學習的主題,還能發現自己知識的盲點,知道哪里需要下功夫,在課上學習時有所側重。但是實際了解發現,很多學生并不具備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堂上經常跟不上教師講課的進度,在課上無法有效吸收知識。對此,教師必須發揮引導作用,調動學生自主預習的積極性。以魯科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1“Greetings”教學為例,這個單元的主題是問候,教材分成了幾個板塊,在Lesson1中,學生主要的學習任務是聽和說,根據聽力材料學生能夠初步認識打招呼相關的單詞和基本句型,學生需要一邊聽一邊跟讀,掌握準確發音,之后運用上述單詞和句型與同學展開對話;在Lesson2中,學生需要進一步了解“-Good morning/-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等常見問候用語。學生可以在聽完聽力之后,說一說,唱一唱,熟悉這些單詞的發音和具體用法。預習也是有一定技巧的,高效的預習方法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學到更多知識,享受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傳授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首先,快速瀏覽一遍教材內容,這樣做的目的是大致了解哪些地方看得懂,哪些地方看不懂,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學生再仔細研讀一遍教材,如果說第一遍閱讀是對教材的簡單梳理,幫助學生發現問題,那么第二遍就是帶著問題進行思考,試著解決問題,可以借助英語詞典等學習工具,將不認識的單詞和短語的意思弄清楚,這樣就能提前做好功課,以便在課上學得更加輕松;最后,將還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將疑點帶到英語課堂上,尋求教師的解答。預習之后,學生就能理清思路,在正式課堂學習時做到游刃有余。

(二)創設具體情境,提高閱讀能力

情境教學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一定的必要性,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積累更多詞匯知識,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積累口語和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學生認識的英語單詞還比較少,因此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就要創設閱讀情境,將文章中的主要情節用另外一種直觀的形式加以呈現,這樣學生便能在情境的作用下沉浸在閱讀活動當中,充分調動其閱讀熱情和學習興趣,在實踐體驗中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和互動。以魯科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3“Try yourself”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弄懂文章的意思,可以讓學生結合畫面情境進行理解,針對文章中出現的生詞和短語,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進行合理猜測。例如“The elephant family are fat. One day, Mum says, ‘We should lose weight. So we can be healthy.’”,再結合畫面就能看出文章介紹的是肥胖的小象一家,他們為了健康不得已要減肥,這樣學生就能知道文章想要表達的含義。

(三)了解文化背景,滲透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是英語核心素養的一個維度。要想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促使學生利用空閑時間主動學習英語,逐步提高英語知識水平,就要帶領他們了解西方文化。學生在學習西方文化之后,可以比較不同國家和地區文化的異同,并且汲取其中的精華,充分尊重各國文化的差異,形成開放、包容的態度。教師平時要挖掘教材中與文化相關的內容,滲透西方文化,開闊學生的視野。語言往往與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文化時時刻刻影響著語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與西方文化之間也是如此,并且西方文化體現在英語的方方面面。比如打招呼的方式,如果見到陌生人,初次見面會用“Nice to meet you.”,而如果對方是身邊熟悉的人,那么通常會用“How are you?”向對方問好,如果是相識已久的老朋友在很長時間之后再次碰到,則會說“How are you making out? ”進行問候。在“Greetings”這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以此引出不同的問候方式,讓學生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再比如文化也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影響節日風俗習慣。因此教師可以以西方文化節日作為切入點,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中西方節日不同的慶祝方式。例如,在圣誕節Christmas這一天人們會裝扮圣誕樹,打扮成圣誕老人的樣子,為家家戶戶送去祝福;在萬圣節Halloween這一天人們會制作南瓜燈,交換彼此的糖果;比如愚人節April Fool's Day這一天人們會跟親近的人開玩笑等。人們會在不同的節日吃不同的食物,參加不同的活動。教師通過介紹這些西方節日,一方面可以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讓學生對英語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增長他們的見識,學習更多英語知識。

(四)開展實踐活動,增加交流機會

語言能力是最基本的英語技能,也是英語核心素養的要素之一。學生通過閱讀可以積累大量的詞匯知識,包括單詞、短語和常用句型,也掌握了一些英語語法。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就要給他們提供更多口語訓練的機會,鼓勵學生開口說,大膽進行自我展示,在實踐中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以魯科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1“School life”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學生通過課上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介紹學校生活的基本句型,為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在閱讀完課文之后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師通過提出“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at school?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等問題,檢驗學生是否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準確作答,幫助學生將課上所學的基本句型熟記于心。在與學生互動之后,可以再讓他們使用這些句型與同桌進行對話,為他們提供主動探究的空間。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活動,積極合作,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豐富的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為了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就要發展他們的語言思維。聽、說、讀、看、寫都是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不光要在實踐中開口說,還要學會用英語分享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態度。以魯科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3“Days of the week”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自己最喜歡的一天”為主題,借助教師提供的語言支架,進行英語繪本創作。通過課上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從Monday到Sunday的描述星期的單詞,因此可以圍繞自己在這一天經歷的事情展開詳細敘述,解釋自己之所以喜歡這一天的原因,以此豐富繪本的結構和內容。完成之后,可以讓學生大聲朗讀,向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作品。學生在一起交流學習,能夠激發出創作的靈感,獲得更多的素材。新課改倡導合作、探究形式的學習方式,因此不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任務探究,根據教材內容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上進行有效交流、合作學習、自我反思,與小組成員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查缺補漏。

(五)增加課堂提問,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十分重要,如果思維能力能夠提高,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會增加,對知識的運用就會更加嫻熟。思維品質是指思考辨析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引導學生動腦思考,調動能動性,在英語課上活躍思維,開展多元思維活動。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促使他們深入分析并解決各種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問題的設計有一定技巧,既要帶有趣味性,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又要具有啟發性,讓學生在思考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以魯科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3“Restaurant”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借助聲音動作表達“I'm hungry.”這個英語句型,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當別人表達餓了之后,應該怎么接話呢?學生不禁陷入沉思,結合生活經驗了解“What do you want to eat?”的具體含義,在文章中加強情感感受,將自己融入英語語境當中,這有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以及英語語感的形成。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也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一方面提高閱讀效率,另一方面使學生不斷摸索科學的閱讀方法,形成批判性思維。以魯科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5“Try yourself”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下列問題“What do Mrs Green and Mr Green buy? ”,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快速梳理文章,理清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提取關鍵信息,很快便能找到答案,并用自己的話進行敘述。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將之前學過的知識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知識體系,這對今后的英語學習有很大幫助。

三、結語

小學英語教學應當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將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滲透到教學實踐當中,有助于在強化學生英語知識的基礎上發展他們的思維品質,提升文化意識,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廣大教師要通過創設生動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開展各項教學活動,促使他們主動參與,發揮主體作用,促進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璐.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2(19):169-170.

[2]陳妍池.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60):104-105.

[3]胡盼盼.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與研究[J].讀寫算,2021(18):135-136.

猜你喜歡
小學英語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