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融入高校經管類專業課程教學芻論

2024-01-01 14:44王玲俠
成才之路 2023年34期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經管類專業思政課程

王玲俠

摘要:課程思政是高校落實思政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進行融合教學,以實現協同育人的一種課程教育理念?!昂暧^經濟學”是經管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其蘊含的經濟學思想和價值觀教育目標決定了其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文章以“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為依據,深入挖掘課程中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積極構建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體系,以期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

關鍵詞:高校;課程思政;“宏觀經濟學”;經管類專業;思政課程;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4-0109-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課程思政視角下《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編號:JSJYYB2320)、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2023年校級一流課程“宏觀經濟學(4學分)”(編號:2023YLKC06)研究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的重要性,并提出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協同育人為目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取國外研究之精華,依本國教育之需求,構建中國特色學科和特色體系[1]?!昂暧^經濟學”作為經管類專業的必修課程,雖然出現的時間較晚,但在經管類學科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財經類院校必須著重建設的課程之一,也是中國特色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對其思政元素的挖掘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進行相關研究。

“課程思政”是一種新型課程理念,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教學相結合,以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教育目標。例如,在專業課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案例分析、視頻引入、熱點討論等教學手段,從實際出發,充分挖掘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進行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從而實現知識傳授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最終形成思政承載于課程、思政寓于課程的多元化、立體化教學模式。

“課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是一種育人體系,其強調的“思政”是通過課堂教學的改革,將專業課程、基礎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將課程知識轉化為良好的品德、品行和品質。而“思政課程”是思想政治類課程的統稱,強調的“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該類課程是“立德樹人”和“鑄魂育人”的核心課程,也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罢n程思政”與“思政課程”雖然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兩者的最終目標和育人方向是一致的,都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因此了解二者的區別和性質,是推進二者協同育人效果發揮的前提和基礎。

1.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

大學生群體正處于價值觀發展的成熟期,基礎的專業課程和實訓課程已難以滿足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尤其是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其今后的工作崗位較多偏向于銀行、會計、審計、貿易、保險等與貨幣密切相關或與財務密切相關的崗位,這類崗位要求學生具備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剛正不阿,以及經世濟民的良好品質[2]。由此可見,經管類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很有必要。教師可通過課程思政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立體化的人格塑造,使學生始終保持高尚的職業道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2.課程發展的內在需要

經管類專業課程與現實聯系較緊密,時代感較明顯,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采取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又要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授課的指導思想,并通過引入課程思政的案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國家戰略、分析經濟形勢,了解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等,使學生在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深入社會實踐,學以致用,從而更真實地關注現實問題。

3.落實教學目標的需要

作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需要重點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七大學科之一,經管類專業更要將課程思政融入經管類學科、課程和專業建設中,并逐步落實到教學目標的制定、大綱的修訂、教學計劃的設置、教材的選用,以及教案課件的編寫等各個環節,進而實現教學目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果的一致性,有效培養出思想上和專業能力上均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

1.“宏觀經濟學”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目標

“宏觀經濟學”是經管類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以宏觀經濟的總體運行和發展為研究對象,主要講授“宏觀經濟理論”和“宏觀經濟政策”兩方面內容[3]?!昂暧^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結合中國國情,拓展傳統宏觀經濟學的知識框架,為學生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提供堅實的宏觀經濟理論基礎,使學生在知識層面既能理解和掌握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和政策主張,又能結合實際了解西方國家制定經濟決策的依據和原理。第二,提高學生分析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對國家及全球各項宏觀經濟政策的理解與預測能力,使學生既能擁有用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又能擁有用經濟學手段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4]。第三,重視價值引領,使學生能夠結合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實踐,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體系出發,正確運用宏觀經濟學的課程理論對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理解和解決,并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職業道德觀念,樹立正確的三觀,主動肩負起民族復興大任[5]。

2.“宏觀經濟學”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內容

“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大理論:一是以GDP定義、GDP核算方法、綠色GDP等為主要內容的國民收入核算理論,二是以總需求和總供給分析法為核心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三是包括需求端的管理政策、供給端的管理政策以及國際方面的經濟政策的宏觀經濟政策理論,四是以失業、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為研究重點的國民收入變動理論。這四大理論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具體如表1所示。

3.“宏觀經濟學”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教師在選擇“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的實施方法和手段時,既要考慮課程特點,又要關注授課對象的差異性。從課程特點來看,“宏觀經濟學”是一門經濟學課程,課程內容具有理論多樣性、問題復雜性等特點,教師在教授課程過程中,可借助圖形

分析的方法,對較難知識點進行拆解,也可通過知識遷移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框架構建,以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授課對象的差異性來看,“宏觀經濟學”的授課對象主要是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大一、大二學生,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特點,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教學。具體如下。

(1)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線上或線下授課時,為了加強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理解,有目的地引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具體場景。例如,在講授“GDP”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全球GDP近40年動態變化的視頻,并通過對比各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差異性,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進而引出本堂課的重點:GDP的基本含義及計算。

(2)案例分析法。在講授“失業問題”時,教師可利用真實的案例講解失業的幾種類型,并通過對比分析加強學生對四種失業類型的認識和理解,讓學生學會發現身邊的經濟學現象,引導學生在就業時,腳踏實地,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3)課堂討論法。當代大學生對于社會的認知,一方面來自社會經驗,另一方面來自互聯網及多種信息渠道,因此他們對于很多問題往往有著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通過課堂互動與小組討論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以此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授“經濟增長”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通過課堂派、慕課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思考:經濟增長的過程和結果哪個更重要?人們應該怎么看待這一問題?進而引出我國經濟政策的變化:高速發展—高質量發展,從而增強學生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促使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4.“宏觀經濟學”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評價

課程思政的建設效果如何,需要通過“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來進行檢驗[6]。因此,健全的課程考核體系對于檢測“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的效果至關重要。授課教師可通過制定合理化的量化指標來進行檢測,如課前演講的效果、線上聽課時間以及課程思政案例的完成情況等。具體考核方式如下。

(1)過程性考核。過程性考核主要考查學生的平時表現,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主要由學生的考勤和課堂表現構成,占比為10%,這是對學生最基本的評價指標,主要考查學生的上課出勤情況和課堂參與情況?!昂暧^經濟學”主要在大一和大二階段開設,這一階段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強化學生的紀律意識。第二部分主要由筆記和作業構成,占比為10%?!昂暧^經濟學”作為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在學生后續的考研、考公、專業考試中都會占有一定的比例,筆記和作業既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手段,又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促使學生養成良好復習、總結習慣的重要途徑。

(2)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評價占比為10%,是靈活度最高,也是評價課程思政實施情況的重要環節?!昂暧^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必須要植根于豐富的經濟實踐,中國的宏觀經濟實踐為宏觀經濟學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每組6人~9人,運用“經濟學理論知識”“經濟熱點”“典型案例”在課前十分鐘進行課程思政展示,以此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思維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種評價考核方式,可以促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主動關注生活中的經濟學,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知識應用能力。

(3)階段性考核。階段性考核評價占比為20%,主要以期中考試的形式進行。該考核方式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期末模擬考試使學生提前了解和熟悉期末考試的形式和內容,并根據考核結果及時調整課程難度和課程計劃,督促學生提前進行知識點的復習與鞏固,合理安排復習計劃,減輕期末復習的壓力。

(4)綜合性考核。綜合性考核評價占比為50%,是課程最后階段的考核,主要由學校統一組織的期末考試卷面成績構成。一般綜合性考核在課程結束后進行,采取閉卷形式考查?!昂暧^經濟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需要學生掌握和了解基礎的經濟學原理和經濟運行機制。期末考試除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掌握情況,還會對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進行考查,主要包括客觀題考查和主觀題考查??陀^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考查形式為單選、多選和判斷題目。主觀題的考查靈活性較高,以開放性題目和時事熱點考查為主,有利于學生跳出書本,進行知識的架構融合,實現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效協同。另外,“宏觀經濟學”也注重考查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圖形分析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等。

1.培養教師的課程思政實施能力

進行課程思政建設,首要任務是加強教師的德育知識學習,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教師作為傳道授業第一人,不僅要教書育人,還要做好示范作用,有效引導學生。因此,學??赏ㄟ^崗前培訓、組織教師參加課程思政講座、定期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分享及舉行優秀老教師課程思政公開課等活動,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和課程思政能力。

2.建立課程思政教師團隊和資源庫

教授同一門課程的專業課教師要定期交流課程思政經驗,以便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并快速找到解決對策。另外,學校還要利用互聯網資源和教授經驗建立課程思政案例集、課程思政論文集及課程思政習題集等線上線下資源,并根據授課和新熱點、新資源不斷進行更新。

3.不斷優化創新教學形式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及社會發展情況不斷完善、優化教學形式。例如,教師可組織讀書交流會,交流學生課下閱讀經濟學經典著作的心得,并通過展示優秀學生筆記,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不斷優化教學形式。這樣,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更高,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綜上所述,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為本,既傳道授業,又教書育人。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符合教育的本質要求,是實現“教書”和“育人”雙重目標的有效途徑。對“宏觀經濟學”課程而言,教師要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及評價方法等方面積極探索課程思政實施路徑,以加快完善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高寧,王喜忠.全面把握《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理論性、整體性和系統性[J].中國大學教學,2020(09):17-22.

[2]賀景霖.高校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核及建設路徑探究———以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38(01).

[3]李舟.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探析———以廣西科技大學的教學實踐為例[J].對外經貿,2021(01):147-151.

[4]劉元春.大時代下宏觀經濟學面臨的挑戰與變革[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22,24(04).

[5]蔣春艷,張錦,吳曉艷.基于應用場景的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探索[J].對外經貿,2022(02):129-132.

[6]寇鳳梅.基于課程思政下的“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J].甘肅高師學報,2022,27(01):91-94.

Discuss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Course of "Macroeconomics" as an Example

Wang Lingxia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Jinshen College, JiangsuProvince, Nanjing 210046,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a curriculum education concept that integrates various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to achiev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acroeconomics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for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 and the economic ideas and values education goals it contains determine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course.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macroeconomics" course, deeply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actively construc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macroeconomics cours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help students form correct three outlook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croeconomics"; major ofeconomics and management;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s;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歡
宏觀經濟學經管類專業思政課程
對高校思政課程創新的探索
宏觀經濟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思政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MBA宏觀經濟學[HT19.H]教學理念的多維視角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