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中幼兒安全感培養策略探究

2024-01-01 16:36孫輝鑫
成才之路 2023年34期
關鍵詞:安全感身心健康心理問題

孫輝鑫

摘要:充足的安全感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兒獲得安全感的重要途徑。家長應與時俱進,為幼兒創設適宜的家庭教育環境,采用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幼兒進行教養,以提升幼兒安全感。文章運用個案分析法對家庭教育的案例進行分析,發現安全感缺失可能會導致幼兒出現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影響幼兒社會化發展。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進行多方面培養教育、加強家園合作等幼兒安全感培養策略,以助力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安全感;家庭教育;幼兒教育;身心健康;心理問題;行為問題

中圖分類號:G7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4-0133-04

當前部分家庭并未采取恰當的家庭教育方式教養幼兒,導致一些幼兒缺乏安全感,這極大地影響了幼兒的社會化發展,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安全感是個體對客觀世界的一種主觀體驗,是安全、有保障的感覺,是個體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和內在精神需求[1]。家庭,作為幼兒出生后接觸的第一個社會環境,對幼兒安全感形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教育通常被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對幼兒實施的教育,也就是說家庭教育是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行對幼兒產生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2]。家庭教育是一種終身形式的教育,貫穿于人的一生,對人的影響是長久、深遠的[3]。目前,很多家庭存在幼兒安全感缺失的問題,對此,筆者采用個案分析法,從收集到的案例中選取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1.安全感缺失會導致幼兒出現心理問題

如果幼兒缺乏安全感,那么其在陌生的環境中很容易出現消極心理,如依賴心理、自卑心理等,其可能會害羞、膽怯,甚至會表現為無法與人正常交流,難以融入集體等情況。

(1)安全感缺失會導致幼兒出現依賴心理。當前,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較高,大部分家庭孩子數量較少,這使得部分家庭把孩子寵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具有較強的依賴心理,自立能力較差。相關案例如下。小A是某幼兒園中班的幼兒,每天早上去幼兒園上學的時候都會哭鬧,不肯讓家人離開。幼兒園的各種活動他從來不主動參加,幼兒教師要求他參加活動時,他就會說:“老師,我不會?!泵刻煳缢褋砗?,他都會坐在床上一動不動,要求老師幫他穿衣服,并說:“在家都是爺爺奶奶給我穿衣服的?!惫P者經過和小A家長溝通后,了解到:小A爸爸媽媽的工作比較忙,在家都是爺爺奶奶照顧他,而爺爺奶奶對他又比較溺愛,會為他做好一切,他什么都不需要做,因此他從來沒有獨立處理過個人事務,更沒有做過任何家務。由以上案例可知,部分家長習慣于幫助幼兒安排好一切事情,會導致幼兒逐漸形成依賴心理,養成做任何事都要向家長尋找幫助的習慣。因此,在沒有家長幫助的情況下,幼兒會感到無助,缺乏安全感。長此以往,會陷入惡性循環,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2)安全感缺失會導致幼兒出現自卑心理。部分家長會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強制要求,如要求幼兒嚴格按自己的安排進行活動,但對幼兒行為的過分干涉會使幼兒缺乏決策能力和溝通能力,變得羞怯,甚至產生自卑心理。相關案例如下。小B是大班的幼兒,十分乖巧,一直很聽家長的話,在家里和家長相處得十分和諧,所有人都夸他乖巧懂事。在幼兒園,小B很害羞,從不主動和其他幼兒玩耍,遇到需要合作的活動他也不太敢與人合作,遇到滿心期待、想要參與的活動也不敢主動參與。老師提問時,他也很少舉手,就算舉手也只是小心翼翼地把手舉在胸前。老師請他回答問題或參與活動時,他總是滿臉通紅,甚至會躲在其他同學后面。被老師夸獎時,他也是低著頭不敢看大家。但是,當他自己獨處或沒人關注他時,他總能很好地完成活動。由以上案例可知,有些家長習慣于為幼兒安排好所有事情,幼兒只需要按照其安排行事即可,完全不需要自己思考。久而久之,幼兒便會習慣于聽從家長安排,遇到事情會希望得到家長建議。但是,在幼兒步入幼兒園后,家長將不會每時每刻都陪伴在他們身邊,這時如果他們遇到問題,就會缺失安全感,產生自卑心理,出現退縮行為,進而出現交往能力、溝通能力降低的情況。

2.安全感缺失會導致幼兒出現行為問題

在安全感缺失的情況下,幼兒常常會出現各種行為問題,比如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出現攻擊行為、安全感缺失出現退縮行為等。

(1)安全感缺失會導致幼兒出現攻擊行為。攻擊性行為是指有意的、以直接或間接的行為或語言傷害他人身心的行為[4]。一些家長會出現溺愛幼兒的行為,家長的溺愛使幼兒習慣于被滿足,當自己的想法得不到滿足時很容易出現攻擊行為。相關案例如下。小C今年6歲了,是個標準的“獨二代”,父母都是獨生子女,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很寵愛他,這使得他養成了蠻橫無理的性格,常常對長輩們發號施令,時不時還會說臟話,稍有不如意就對他人拳打腳踢。小C的好勝心很強,喜歡與人爭高下。有一次,他拿著一個風車在公園里面玩,后來來了一個和他年齡相仿的幼兒,也拿著風車,兩人很快就玩在了一起。突然,那個幼兒說了一句:“我的風車上面有花花,你的沒有,我的風車比你的好看?!毙聽了這話,一下子就站了起來,大喊道:“我的風車好看,我的風車是最好看的?!闭f完,他一把抓住那個幼兒的風車扔到地上,還用腳使勁地踩那個風車。爺爺趕忙上前阻止,小C則邊哭邊喊:“我的風車好看,我的風車最好看,爺爺打他?!碑敃r,小C年齡尚小,家人們也并沒有太在意此事??墒?,隨著小C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在幼兒園里,小C欺負其他同學的事情幾乎天天上演。排隊時,因為不讓他插隊而推搡他人。玩玩具時,因為沒有拿到想玩的玩具就把那個玩具從其他小朋友手里搶來毀掉。在課堂上,不想聽課就大喊大叫。由上述案例可知,一個幼兒經常出現攻擊行為,無疑會影響其正常生活,不利于其健康成長。案例中的幼兒小C之所以產生攻擊行為,主要是因為家長無原則的溺愛。在家長的溺愛下,幼兒很容易形成唯我獨尊的心理。當幼兒在家庭中習慣于被滿足時,如果其在與其他幼兒交往時,一旦出現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就很可能產生失落感與無助感,進而缺乏安全感。而為了使自己的安全感得到滿足,部分幼兒就可能采取錯誤的方式,如攻擊他人獲得安全感。長此以往,會產生惡性循環,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2)安全感缺失會導致幼兒出現退縮行為。社會退縮行為是指幼兒在陌生環境下或者面對陌生人時所產生的一種交流、回避、恐懼等行為,也是幼兒對陌生環境或者陌生人的一種心理抵觸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的退縮行為主要表現為:孤僻、膽小,不愿與其他同學交往,更不愿到陌生的環境中去等。有退縮行為的幼兒沉默寡言,害怕見到陌生人,但在熟悉的環境中或與熟悉的人在一起時可以高興地玩耍、交流。相關案例如下。小D今年4歲,是個女孩,家人十分寵愛她。在家里,他活潑開朗、精力旺盛,喜歡說話、玩游戲,有時候活潑得家里人都會覺得他吵鬧。但在幼兒園里,他總是一個人默默地坐著,不主動和其他小朋友聊天或玩游戲。由以上案例可知,幼兒出現退縮行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一種是家長過分溺愛,導致幼兒過于依賴家長,離開家長或自己熟悉的環境就會產生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會使幼兒在陌生環境下表現出膽怯而產生退縮行為。另一種是家長對幼兒關心不夠,導致幼兒缺乏安全感,產生自卑心理,因此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感到不安。為了增強自己的安全感,部分幼兒可能會采取錯誤的方式將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絕與他人溝通。小D屬于第一種。由于擔心孩子受到外界環境的傷害,部分家長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盡量減少孩子與外界溝通,這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孩子受到外界環境的傷害,但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孩子與他人交往的機會,使孩子過度依賴家長,因此在陌生的環境中容易因缺乏安全感,而產生退縮行為。長此以往,幼兒可能會失去交往能力,這對幼兒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3.安全感缺失會影響幼兒社會化

安全感缺失對幼兒社會化發展十分不利,會使幼兒主動或被動地減少與外界的接觸。這樣,幼兒就會缺少與他人,尤其是同齡人玩耍和溝通的機會,幼兒的溝通能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會遜于其他同齡人,進而逐漸缺乏社會性。相關案例如下。小E現在是一年級的學生,在班級中很少與他人溝通。老師提問時,他很少主動回答問題。班上同學找他一起學習或游戲時,他也不愛搭理,幾乎沒有人聽過他說話,甚至還有同學在私下叫他“小啞巴”。在幼兒園時,小E也很少與其他同學說話,老師也因此找過小E的家長了解情況。原來,自從小E 2歲時出去玩受了傷后,家長便很少允許小E出去玩,慢慢地,小E越來越沉默。幼兒園老師建議小E的家長多帶小E去小朋友多的地方玩,增加小E與其他人溝通交流的機會。小E的家長卻認為出去玩不安全,不接受老師的建議,并告誡小E不能隨便出去。久而久之,小E越發沉默。由上述案例可知,家長的過度保護會使幼兒產生依賴家長的心理,在沒有家長陪伴的情況下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的缺失不利于幼兒與外界社會接觸,由此導致幼兒與他人尤其是同齡人的交往機會減少,不利于幼兒社會化發展。

1.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

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是幼兒安全感建立的重要途徑,家長應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并通過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多通過親子溝通等途徑增加幼兒的安全感。

(1)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一些家長希望能全面掌控幼兒,讓幼兒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幼兒的人格沒有被充分尊重,這對幼兒全面發展極為不利。為了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家長應樹立民主意識,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首先,要在家庭教育中尊重理解幼兒。幼兒是獨立的人,并非誰的附屬。在家庭中,家長要積極聽取幼兒的意見,尊重幼兒的選擇,多鼓勵幼兒,做幼兒的好朋友,平等地與幼兒交流,從而使家庭形成民主的氛圍。在民主的家庭氛圍中,幼兒得到了家長的尊重,會感受到家長的支持,從而充滿自信,肯定自我價值,對家庭充滿歸屬感,并逐漸形成安全感。其次,家長要正確引導幼兒。幼兒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幼兒的生理和心理都尚未成熟,需要家長正確引導。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不代表要滿足幼兒的所有需求,而是要給予幼兒合理的自由與管束。例如,在幼兒一帆風順時,家長要給予幼兒足夠的自由,而在幼兒遭遇挫折或思想出現偏差時,家長要耐心引導,以幫助幼兒成長,使幼兒的安全感逐漸建立起來。最后,家長應學會鼓勵幼兒。盡管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成為人中龍鳳,但家長必須明白,每個孩子都不同,所以不能用統一的標準進行評判,以免給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帶來不利影響。家長要多鼓勵孩子,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例如,在孩子獲得進步時,家長要毫不吝嗇地夸獎孩子。而在孩子的表現不符合期望時,家長也不要大肆指責,更不要打擊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幫助孩子重拾信心,進而能夠在下次取得理想成績。用鼓勵的方式糾正孩子錯誤,會增強孩子的自尊心,使其獲得前進的動力,形成安全感。在民主平等的家庭環境中,幼兒既不會恃寵而驕,也不會懼于表達,這有利于幼兒健康發展,也有利于幼兒安全感的形成。

(2)加強親子溝通,開展親子活動。溝通是拉近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重要途徑,良好的親子溝通能使幼兒感受到家長的愛,增強幼兒對家長的信任感和依戀感,提升幼兒的安全感。家長要增加與幼兒的溝通,學會傾聽幼兒的想法,以促進幼兒安全感的形成[5]。親子游戲有利于增強親子溝通,增進親子感情。在游戲中,家長不僅是幼兒的家人,還是幼兒游戲的參與者、指導者,是幼兒的好朋友、合作者。家長的多重身份轉換,可以使幼兒充分感受到家長全方位的愛。家長可以帶領幼兒出去游玩,在游戲中增進與幼兒之間的感情,培養幼兒安全感。

2.進行多方面培養教育

(1)家長應注重幼兒道德品質的發展。當前,部分家長只重視幼兒的智育,忽視幼兒的品德教育,這并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家長要配合好學校的教育工作,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三觀”[6]。具體來說,家長不僅要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還要幫助幼兒將正確的道德認知轉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如愛護環境、尊重他人、樂于助人等。俗話說“上行下效”,家長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做到知行合一,要在言談舉止等方面為幼兒做好表率,以便在潛移默化中給幼兒以正向影響。

(2)家長要培養幼兒正確的勞動觀。一方面,在很多家庭中,部分家長擔心幼兒無法做好,甚至會給自己添亂,因此不讓幼兒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另一方面,部分家長過分寵愛幼兒,不舍得讓其勞動。這兩種想法都不利于幼兒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容易使幼兒形成依賴心理,養成好逸惡勞的習慣。上述案例中的小A就是如此。家長應該給幼兒分配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家務,并在他們很好地完成任務之后夸獎他們。這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提升幼兒對家庭的歸屬感,有利于幼兒安全感的形成。

(3)家長要培養幼兒獨立自主能力。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家長應該允許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發展。例如,家長可以通過鼓勵,讓幼兒自己整理房間,自己穿衣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等,從而讓幼兒懂得獨立自主的重要性,有效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3.加強家園合作

對于幼兒來說,家庭和幼兒園是他們生活的兩大場所,家庭和幼兒園對幼兒的影響都非常大。若家庭與幼兒園溝通不暢,幼兒家長將無法有效配合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導致幼兒產生疑惑心理,在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徘徊不定[7]。這不利于幼兒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幼兒安全感的形成?;诖?,家庭和幼兒園應聯合起來,共同幫助幼兒形成安全感。家園合作是一種很好的家庭和幼兒園聯合對幼兒實施安全感引導教育的手段,其不僅可以提升幼兒的學習效率,還能使家長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從而改進對幼兒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升幼兒安全感,使幼兒得到全面健康發展[8]。具體來說,家長和幼兒教師都應積極與對方進行溝通,這樣家長能及時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幼兒教師能及時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實際情況,兩者共同制訂合理的教育培養計劃,共同幫助幼兒形成安全感,能為幼兒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當前大部分家庭對孩子的重視程度都很高,對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因此對家庭教育較為重視。然而,部分家庭并沒有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對孩子實施的家庭教育存在偏差,這對孩子安全感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發展都極為不利。對此,家長應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并采用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對幼兒進行教育引導,以有效幫助幼兒形成安全感,促使幼兒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肖曉娟.幼兒安全感缺失的家庭教育歸因與對策[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

[2]楊麗.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的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3]馬麗敏.中美家庭教育比較研究及其對我國家庭教育的啟示[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13.

[4]楊慧慧,吳海龍.幼兒社會退縮行為及其干預的個案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1,37(03):48-53.

[5]李艷超.淺談城市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14):113-115.

[6]黃菁.“獨二代”幼兒早期家庭道德教育研究[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18.

[7]賀慧.家園合作共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20,35(02):57-61+98.

[8]孔露,張斌.改革開放四十年家園合作共育政策的回顧與反思[J].教師教育學報,2019,6(03):76-82.

Exploration of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Children’s Sense of Safety in Family Education

Sun Huixin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yang 712082, China)

Abstract: Adequate sense of security is beneficial for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and good famil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young children to gain a sense of security. Parents should keep up with the times, create a suitable family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their children, and adopt correct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 to raise their childre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sense of security. The article uses case analysis to analyze cases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finds that a lack of sense of security may lead to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in young children, affecting their social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children’s sense of security in family education, such as creating a warm and harmonious family environment, conducting multifaceted training and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home cooperation, are proposed to assist children in their comprehensive and healthy growth.

Key words: sense of security;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psychological issues; behavioralissues

猜你喜歡
安全感身心健康心理問題
讓產權“安全感”來得更實在
悠悠自然情——論幼兒戶外教育活動
淺談民族地區中小學德育教育
個案工作方法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
關注學生的心靈花園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