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四重邏輯及其樣態

2024-01-02 19:53黃佳攀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教育

戴 妍,黃佳攀

(陜西師范大學 民族教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現代化是一幅五彩斑斕、波瀾壯闊的畫卷,描繪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廣闊領域的現代性轉向。放眼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不同的國家由于政治制度、經濟條件、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社會形態等因素的差異而生發出不同的現代化模式。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它是中國共產黨百年現代化歷史征程的理論結晶和實踐寫照。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內生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逐漸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和核心保障。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立足于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著眼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歷程、理論創新、實踐行動、價值取向等方面整體性、全方位揭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四重邏輯,從紛繁復雜的歷史和現實中把握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樣態,旨在全面推進具有時代鮮明特色的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并展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無限魅力。

一、歷史邏輯:以與時俱進為內在要求的中國式教育現代化

從唯物史觀的視角看,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有其特定的歷史生成條件,符合中國教育發展的歷史規律,具有內在的歷史必然性。中國共產黨建黨之始,便將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圖景內蘊于初心使命與理想目標之中。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目標融入中國現代化探索歷程,領導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歷經了孕育滋養、曲折探索、形成發展與成熟完善等階段,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點。

(一)以開辟新民主主義教育道路為核心的中國式教育現代化(1921—1949年)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起就把創立和發展新民主主義教育作為革命斗爭的重要內容和必要手段,為中國共產黨贏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戰爭和革命政權培養了大批的革命骨干。此階段屬于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孕育滋養階段,開展“大眾的、科學的、民族的”教育是這一階段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鮮明主題。

一是開展“大眾的”教育,彰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根本立場。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后就相繼在全國各地創辦工農補習學校,強調要在一切產業部門成立工人學校,喚醒勞工覺悟。1934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下文簡稱“蘇區政府”)提出“以保證工農勞苦民眾有受教育的權利為目的”[1],強調在革命戰爭許可范圍內應施行免費的普及教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蘇區政府因地制宜,舉辦了多種形式的學校,建成了初步的工農教育體系[2]。以廣大工農大眾為教育對象,開展“大眾的”的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教育理念的近代溯源,也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進程中人民立場的強力彰顯。

二是堅持“科學的”教育,呈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的”教育方法。李大釗早在1918年就強調馬克思主義立場,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教育問題[3]。1920年,毛澤東在組織工人運動和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的雙重影響下蛻變為堅毅的馬克思主義者,將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國教育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堅持“科學的”教育方針。1934年,毛澤東縱觀全局,精準闡述了革命戰爭時期文化教育總方針,強調教育在革命戰爭與人民幸福生活獲得方面的建設性作用[4],并在辦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堅持“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方針,昭彰了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科學化取向與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重要特征。

三是踐行“民族的”教育,肩負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應然使命。新民主主義教育是民族的教育,“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的”[5]。這體現了教育與中華民族斗爭精神相融合以培育擁有卓越斗爭本領的民族脊梁的必然要求,也凸顯了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扎根中華民族、浸潤紅色基因的應然使命??傊?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教育事業上付出的所有努力均服務于革命戰爭的最終勝利,秉持“一切為著戰爭”的原則,使教育成為獲取政權的武器之一。

(二)以開拓社會主義教育新局面為核心的中國式教育現代化(1949—1978年)

新中國的成立揭開了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歷史新篇章。如何建設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事業,是中國共產黨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首要問題。從新中國成立開始,中國教育進入改造舊教育、開拓社會主義教育的新時期,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由此進入曲折探索階段。

一是創立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1949年,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基于各地教育的基本情況,圍繞“改造舊教育、創辦新教育”這一要旨對新中國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安排。1950年,時任教育部副部長錢俊瑞提出“教育為工農服務,為生產建設服務”[6]的教育建設方針。在此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分類施策,相繼接管改造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和外資津貼學校,1951年頒發的《關于學制改革的決定》為我國架構了較為完整的學校教育制度。至1956年,舊教育殘余基本根除,新的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在中國大地扎根,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自此有了切實的制度保障。

二是確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標定價值遵循。黨的八大決議明確指出:“文化教育事業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盵7]1957年,毛澤東將現代科學文化增加為社會主義建設任務和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重要內容。同年,毛澤東闡明了“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的社會主義教育方針[8]。此時,我國雖然沒有明確提出教育現代化,但上述對教育地位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論述已經成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價值理念和必然遵循。

三是探索社會主義教育道路,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積累發展經驗。黨的八大確立了社會主義教育道路的正確方向。1957年,周恩來中肯地指出:“在學習蘇聯經驗的時候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夠?!盵9]1958年到1960年,歷時三年的“教育大革命”脫離實際,急躁冒進,偏離了現代化方向,造成了嚴重失誤[10]。在吸取教訓后,196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吸收“八字”方針的基礎上,重點強調要在辦學規模、布局和質量上對教育事業進行調整,推動教育事業重新走上有計劃地穩定發展的軌道。這一時期的教育事業發展雖多生波折,但不可忽視的是,它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順利推進積聚了豐富的本土經驗。

(三)以開啟中國特色教育新征程為核心的中國式教育現代化(1978—2012年)

1978年,偉大的改革開放掀開了中國現代化事業的新篇章,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歷史性轉折,而中國特色教育新征程也由此開啟。

一是打破徘徊困境,指明中國教育發展戰略方向。改革開放初期,嚴重滯后的教育事業成為制約現代化建設的最大因素,重啟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已是大勢所趨。鄧小平著眼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強調“四化建設的實現要靠知識、靠人才”[11],而人才培養的根本在于教育,這不啻為處于迷茫徘徊的中國教育注入一針清醒劑,極大地加快了改革開放向教育領域邁進的步伐。特別是“三個面向”的提出,不僅豐富了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理論,而且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克服體制障礙,作出教育體制改革的戰略抉擇。1985年,匯聚全黨智慧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出臺,對當時我國教育管理權限劃分不清、教育結構活力不足、教育內容脫離時代等問題進行了回應[12]。以教育體制改革為支點的教育改革由此開啟并逐漸向縱深發展。

三是突破思想局限,確定教育優先發展戰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掀起了現代化建設的思想解放大潮,也促進了教育思想解放。同年,黨的十四大集思廣益、總攬全局,首提“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地位”[13],提升了教育的戰略地位,在頂層設計上保障了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快速推進。此后,黨和國家多次重申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并通過實現“兩基”目標、教育立法、加大教育經費投入等舉措逐步落實。世紀之交,人才強國和科教興國戰略作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實踐路徑被提上議事日程。2010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進一步強調了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建設對國家整體現代化實現的重要作用。

(四)以開創教育強國建設新境界為核心的中國式教育現代化(2012年至今)

新時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家發展步入新歷史方位的全新政治判斷,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時代坐標,昭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進入成熟完善的新階段。加快教育現代化已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鞏固教育大國地位、邁進教育強國、推動中國教育闊步前進以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石的共識。

首先,鞏固教育大國地位是新時代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重點任務之一。鞏固教育大國地位是實現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內在要求和基本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規模穩步增長,各級各類教育結構趨于完善,教育普及程度顯著提升。各級各類教育均取得較大成就,其中2020年學前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學(園)率相比較于2015年漲幅均超過10%,高等教育已達到普及化水平[14]。教育規模的持續擴大為促進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轉變作出的貢獻不容忽視,凸顯出鞏固教育大國地位對持續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性。

其次,助力建成教育強國是新時代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進階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為建成教育強國指明了方向,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15]。加快教育現代化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闊步前行、不斷開創教育強國建設新境界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點。2019年,黨和國家準確把握國內外教育形勢,相繼發布兩份重磅教育文件:一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瞄準教育關鍵環節,謀求短期重點突破;二是《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對標2035奮斗目標,規劃未來教育方向。二者共同勾勒出中國教育強國發展藍圖。

最后,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是新時代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最終目的。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教育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定性意義,強調教育要恪守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使命[16]。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再次明確了科教興國戰略的科學內涵和使命任務?!皩嵤┛平膛d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17],既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達成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時代向前發展,知識與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踐行這一使命的根本在于培養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也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二、理論邏輯:以引領實踐為現實吁求的中國式教育現代化

理論邏輯是基于歷史邏輯之上對歷史邏輯的反映與理解[18]。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理論邏輯是基于中國共產黨教育現代化歷史探索基礎之上對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發展規律的反映,它是自覺遵循馬克思主義、始終緊扣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內在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匯聚熔煉世界文明智慧的結晶。

(一)馬克思主義教育觀:指引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偉大旗幟

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科學教育觀,其在中國化歷程中展示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智慧,指引中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中關于教育性質、教育原則、教育目的的真知灼見永不過時,其中的“社會主義”“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人的全面發展”等論斷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理論構建提供了根本遵循。

首先,闡明教育性質,指明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培養目標。馬克思主義教育觀揭示了教育的階級性,即階級社會的教育必然具有階級性。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始終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因此,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必然要高舉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教育利益需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一批又一批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其次,闡釋教育原則,揭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規律。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應用于教育實踐、促進教育發展的經典教育原則。它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9],也是“改造舊社會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20]。早在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就在創辦的學校中踐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原則;新中國成立后,探索了“半工半讀”“開門辦學”等勞教結合辦學形式;改革開放后,更加重視教育與社會大生產相適應;進入新時代,注重產教融合,豐富勞動教育形式??傊?歷經百余年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實踐探索,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漸進實現了從經驗到規律的凝結和升華。

最后,闡述教育目的,凸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人本內涵?!笆股鐣拿恳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21],這是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理想社會人才培養目的的界定。在此最高目的指引下,我國人才培養規格在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不同時期經歷了從培養民族民主革命人才、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到“四有”公民再到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歷史流變。在此過程中,我國對“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教育目的越來越重視,強調以人為本,鞏固了人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而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人本內涵也由此日益凸顯。

(二)百年大黨初心使命:引領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閃亮航標

中國共產黨是誕生于人民群眾的偉大政黨,其初心使命始終與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相依相隨,不斷彰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和價值理想。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貫穿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歷史、現實與未來,是中國共產黨堅定執著地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底氣和定力,是引領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征程的閃亮航標。

百年大黨初心使命是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歷史征程的價值指向。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歷史征程是黨在行動中自覺落實初心使命的真實記錄。初心所系,使命所向,明確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就明確了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價值指向,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事業就不會迷失前進方向。中國教育能夠于衰敗中新生、于迷茫中覺醒、于困境中突圍,從腐朽落后走向今天的繁榮興盛,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了贏得人民解放和民族獨立而艱苦斗爭、為了實現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而努力拼搏。無論多么艱難困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事業讓人民獲得好教育的初心沒有改變,為中華民族復興培育人才的使命不會動搖。

百年大黨初心使命是解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當前問題的精神動力。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要有憂患意識,越要清醒地認識到加快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一方面,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改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不能滿足人民優質公平教育需求的問題凸顯;另一方面,如何蹄疾步穩地把我國建設為教育強國,以在新一輪產業革命和科技革命中實現中國競爭力躍升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是中國教育在新時代新形勢下的重大課題。初心凝聚民心,使命振奮精神?!爸灰冀K守初心、擔使命,那就無堅不摧?!盵22]越是困難,越要矢志不渝地踐行初心,孜孜不倦地擔當使命,激勵黨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斗志與責任,匯聚戰勝艱難險阻的無窮力量。

百年大黨初心使命是擘畫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未來圖景的題中應有之義。歷史不會停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必須與時代同行,但即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23],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方能善作善成、一往無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未來發展圖景的擘畫也是對其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藍圖的描繪。初心如磐,使命不移。過去的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呈上了一份滿意的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答卷。踏上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趕考之路,繼續推進無愧歷史、贏得民心、不負民族的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是實現中國教育事業行穩致遠的可靠保障。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豐富土壤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24]在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協力共進中,正確處理好文化精華和糟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等關系,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注入了強勁的文化動力、筑牢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一是處理好文化精華和文化糟粕的關系,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中華傳統文化蘊含無窮的哲學思想、教育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觀念等,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文化寶庫。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分析中華傳統文化,以不同時期的教育主流價值觀為基本坐標,對中華傳統文化“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25],真正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我國不同時期的教育形態相結合,以豐厚的文化資源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添薪助力。

二是處理好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關系,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注入強勁的文化動力。在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的碰撞在一定程度上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博弈。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并非截然割裂,二者處于同一時空,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文化沖突。因此,由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轉變的過程并不是自然平穩的,而是在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碰撞融合過程中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以助力傳統教育的現代性轉變。長期以來,黨和國家通過完善政治制度、經濟體制和文化體制等方式,宏觀調和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之間的沖突,切實推動了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為傳統教育的現代性轉變注入了強勁的文化動力。

三是處理好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關系,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筑牢深厚的文化根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均是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發展要求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同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同向共進,前者更多體現為教育本土化,后者更多體現為教育國際化。教育本土化是我國教育的深厚根基,是教育國際化的源與本;教育國際化是教育發展的時代趨勢,是我國教育本土化的豐厚養料,二者相輔相成。因此,要借鑒世界先進文化,并把中華優秀民族文化推向全球視野,在教育本土化和國際化相融合的進程中使中華民族文化愈來愈繁榮。

(四)世界優秀文明成果:涵養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源泉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盵26]在學習借鑒世界文明成果以服務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國堅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認真鑒別、擇善而從”的方法、“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立場,始終站穩中國立場,從世界文明中汲取推動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堅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積極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以服務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敖逃俏拿鱾鞒泻蛣撔碌暮诵耐ǖ?現代化的本質是文明之間的互動、交流與共同發展”[27],秉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積極學習、大膽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是我國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以實現其跨越式發展的有力武器。一方面,從借鑒對象來看,我國拒絕文明偏見,不設置文明障礙,而是汲取世界上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以服務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另一方面,從借鑒主體來看,我國文明交流以國家為主導,鼓勵民間團體和個人發揮文明交流獨特作用,形成了多元主體、多樣方式的文明互鑒以豐富和完善中國式教育現代化。

二是堅持“認真鑒別、擇善而從”的方法,理性借鑒世界有益文明成果以助力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我國在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過程中積極借鑒世界文明成果和利用他者文明資源,堅持“認真鑒別、擇善而從”的方法,認真鑒別他者文明成果和資源與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是否匹配,既堅持去蕪存菁,剔除不適宜的,保留適宜的,又堅持與時俱進,避免選擇落后于時代、與我國發展實際不符的文明成果,努力實現以世界有益文明成果助力中國式教育現代化。

三是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立場,合理借鑒符合國情文明成果以支撐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教育現代化是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中由非現代文明向現代文明轉變之必然趨勢在教育領域的突出表現。在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國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立場,把握好中華文明和他者文明之間的內在張力,立足中國國情,扎根中國土壤,汲取世界文明智慧融入中國教育發展實踐,以符合國情的世界文明成果支撐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使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正所謂“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28]。

三、實踐邏輯:以教育強國為不懈追求的中國式教育現代化

實踐邏輯是對反映客觀關系和社會制度系統實踐規律性和必然性的概括。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是教育現代性增長的過程,其實踐邏輯聚焦于科學解答如何使教育思想、教育技術、教育內容和教育體制等具有內在關聯的教育現代化諸要素成為系統的實踐整體的規律性和必然性問題。

(一)教育思想: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實踐先導

教育思想的現代性變革是現代教育技術、制度、內容發展的源頭。在教育現代化過程中教育思想的變革最為深刻和關鍵,而思想的變革又以思維、理念和觀念的革新為前提。教育思想現代化體現為教育思維、理念和觀念的現代性增長。

一是以“人的本質”為教育思維起點,激發教育思想革新動力以推動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教育思維是教育者“進行教育創造的文化心理基礎”[29],其作為抽象的存在物內隱于教育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我國從人的本質出發,將人視為教育的目的而非工具,完成了教育思維的革命性突破,打破傳統教育思維壁壘,激發了教育思想的革新動力,從根本上明確了人是跨越技術設備等教育外在表象的教育本源,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哲學本體,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返璞歸真。

二是以“育人為本”為教育理念旗幟,指引教育思想生發方向以引領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教育理念是基于經驗性教育實踐話語的認知升華和理性闡發,也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反映了黨和國家對美好教育圖景的希冀。任何教育思想的生發,必然圍繞一定的教育理念且聚焦國家的主流教育理念和人民的現實教育期待。我國始終高揚“育人為本”的鮮明旗幟,指引著教育思想的生發方向,通過教育思想的除舊布新,堅持以人為本,引領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建設導向。

三是以“五個維度”為教育觀念內涵,提升教育思想發展水平以促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教育觀念是人們對教育思想意識的形象性認識集合,其現代化進程反映了現代教育思維和教育理念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潛移默化程度。教育觀念現代化既是教育思想現代化的先決因素,也是教育思想現代化水平的直接證明。我國堅持從“立德樹人”的教育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全面發展”的人才觀、“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和“多元包容”的質量觀等維度,不斷豐富教育觀念內涵,提升教育思想的現代化水平,聚集起最廣泛的思想精神力量,形成促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合力。

(二)教育技術: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實踐動力

人類社會形態的演進證明了技術擁有改變世界和人類進程的強大變革偉力。其中,技術以其強大的物質力量參與了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全面有力地推動了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工具等各方面的現代性增長,為構筑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激發了實踐動力。

一是優化數字教育資源供給,為教育技術現代化搭建“骨骼”,穩步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數字教育資源是運行于信息化環境、服務于教育教學活動的數字化資源集合。教育信息化是推動教育技術現代化的驅動引擎,數字教育資源是制約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關鍵因素。唯有彌合數字教育資源供給上的缺口與提升資源應用及服務能力,搭建教育技術現代化的健壯“骨骼”,才能進一步支撐和驅動教育技術現代化,為穩步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提供技術支持。目前,我國已實現了數字教育資源從無到有、從注重數量到關注質量的革新性進展。在新發展階段,建設完善的數字教育資源供給體系更是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任務之一。

二是創建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為教育技術現代化充盈“血肉”,持續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實現中國教育技術現代化彎道超車需要先進、科學的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武器。數以萬計的教育技術領域研究者以教育技術學為依托,立足我國教育技術發展實際,借鑒國外教育技術理論成果,以敏銳的學理思維提出新概念、新問題、新理念和新方法,經過長期的鍥而不舍的理論創新,共同創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技術理論,為教育技術現代化充盈“血肉”,醞釀出連綿不絕的生機活力,為持續不斷地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奠定理論基礎。

三是重視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為教育技術現代化賦予“靈魂”,切實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教育技術現代化水平的高低受教育技術投入與價值產出雙重影響。高水平的教育技術現代化既要有理論創建、技術研發、設備購置等方面的必要投入,更要有高效率和高質量育人的價值產出,而價值取向維度的技術育人是教育技術現代化的“靈魂”,教育技術現代化終究要回歸學校育人主陣地。我國歷來重視教育技術應用過程中師生發展的雙向形塑,培養師生的技術勝任力,使工具理性服從價值理性,把技術動能轉化為育人效能,為切實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融入“有靈魂”的教育技術。

(三)教育內容: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實踐支撐

教育內容主要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者為培養學習者所選擇的文化集合。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需要教育內容的更新迭代,這要求教育者因時而變、靈活選擇教育內容。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在革新和選擇教育內容過程中,更為關注教育內容本身的豐富性、順應社會變化的時代性與融入世界潮流的國際性等教育內容的現代性增長。

提升教育內容發展性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聚焦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教育內容涵蓋基礎性教育內容和發展性教育內容兩個部分。如若把教育內容看作一棵樹,基礎性教育內容是樹根,是教育內容的主體部分,奠定學習者的學習基礎;發展性教育內容則是樹身枝芽,是教育內容的延伸部分,拓展學習者的學習深度和廣度。經過長期的發展,我國各級各類教育已經形成穩定扎實的基礎性教育內容體系?;诖?關注學科發展前沿、提升教育內容的發展性,是我國教育內容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堅持聚焦全面型創新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

把握教育內容時代性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因應社會變化的重要舉措。時代是對人類社會進程的歷史定位,任何人類社會活動均帶有時代的印記。教育是一種集中承載人類社會精神文化需求、與人類社會同向共進的育人實踐活動,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教育內容作為教育活動的主要文化載體,見證并反映著時代的變遷。堅持建立完善的教育內容開發供給與審核監督體系,推動教育內容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始終把準不同時代正確的價值方向和政治方向,主動響應人民享有優質文化的教育呼喚,是我國教育內容永葆生機活力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因應社會變化的重要舉措。

增強教育內容國際性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順應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向。歷史車輪滾動,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封閉的世界,自此世界各國聯系不斷增強,地球日益成為一個“村落”,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成為一座“孤島”。上至國家政府、下至普羅大眾,加強與世界的聯系、融入世界發展潮流已成為不可避免的時代趨勢。在此情形下,增強教育內容的國際性已成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順應歷史潮流的必然趨勢。自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發出“三個面向”時代最強音,到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揚帆起航,無不要求教育增強其內容國際性。

(四)教育體制: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實踐保障

教育體制是教育機構與教育制度的統一體,各級各類學校教育體制和各級各類教育管理體制是其兩大基本體制[30]。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系統結合形式的教育結構體系與教育體制息息相關。建立公正、合理、高效、法治的現代性教育管理體制、學校教育體制和教育結構體系是我國教育體制現代化的實踐目標和價值訴求,也是保障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系統推進的關鍵環節。

一是推動教育管理體制現代化,提升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建設效率。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過程實質上就是教育管理體制現代化的過程,回答的是怎么辦教育的問題。在我國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實踐中,宏觀層面注重協調國家教育管理部門與地方教育管理部門、國家和地方教育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國家和地方管理部門與辦學實體之間的關系,調動管理主體和辦學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微觀上重視解決學校組織內部管理問題,明確學校各層級、各部門的職責與分工,激發學校整體辦學活力,為提高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水平清除障礙。

二是推動學校教育體制現代化,釋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建設活力?,F代學校教育體制的核心是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多樣化的現代學校制度是我國推進學校教育體制現代化的核心要旨。要以公平公正為價值理念,持續推進高考改革,建設新型考試招生制度;要以政府為主導、學校為主體,實施三級課程管理制度,著力推進課程管理制度現代化;要以全面發展為價值向度構建現代師生評價制度。在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我國通過推動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學校制度,極大地調動了學校這一辦學主體的積極性,為釋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建設活力打開了更大的空間。

三是推動教育結構體系現代化,增強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建設效能。教育結構體系是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堅持完善教育結構體系與增強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建設效能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我國教育結構體系現代化主要表現為以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為標尺,對各級各類教育在層次、類別和專業等方面進行相應調整。在教育層次結構上,逐漸呈現出由基礎教育向兩端延伸的趨勢,注重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學前教育專業化;在教育類別結構上,逐漸呈現出從普職分流向普職融合轉變的趨勢,強調暢通職業教育上升通道;在教育專業結構上,加強專業設置國家宏觀調控、地方自主調整與高校創新改進,確保專業結構與國家經濟結構相適應。

四、價值邏輯:以人類關懷為終極訴求的中國式教育現代化

價值邏輯是價值思維指導下的意旨性行為規范,包含價值判斷和行為指向的雙重意蘊。超越時空的普遍性、恒定性的價值公理與因主體而異的價值規范是價值邏輯命題系統的邏輯架構,其中規范命題是區別不同主體價值邏輯命題系統的核心[31]。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作為教育現代化的中國模式,闡釋其價值邏輯應聚焦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現代化價值規范命題,彰顯百年大黨執政本質、體現中國教育事業發展中心環節和根本任務、凸顯社會主義國家精神意志、昭彰中華民族人類關懷及推動世界文明共同繁榮的宏偉愿景。

(一)人民中心: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價值立場

價值立場問題是關乎為什么人、與誰站在一邊的價值取向和情感立場的原則性問題。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扎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執政為人民的馬克思主義先進政黨,人民性是其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鮮明特征:

人民始終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依靠和目標。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中國共產黨成功蹚出一條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道路的根本在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堅持依靠人民和為了人民的辯證統一。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充分展示出馬克思主義政黨為民價值取向和深沉強烈的人民情感關切,彰顯出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執政本質。

人民始終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主體與動力。人民是歷史的書寫者和創造者,是國家的主人,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乘歷史大勢而上,不斷創造偉大成就、開創偉大新時代的真正動力。就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而言,影響教育現代化的各種因素必須與人民互動,由人民轉化為推動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合力。

人民始終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尺度與標準?!叭嗣袷俏覀凕h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32],這從根本上明確了“人民標準”是衡量黨執政成效的依據。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同他國教育現代化分殊的關鍵在于是否將“人民標準”作為檢驗其發展成果的根本標準與最終尺度。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好不好根本在于人民是否滿意,在于是否實現了人民“有學上”的教育需求、滿足了人民“上好學”的教育期待、保障了人民“好上學”的教育獲得。

(二)立德樹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價值旨歸

立德樹人是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任務和中心環節,是對中華民族傳統德育思想的傳承創新、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繼承發揚與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教育的現實需求的三維邏輯統一[33]。在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扎實推進立德樹人鑄魂工程的實踐指向蘊含著鮮明的立德樹人價值旨歸。

立德樹人是衡量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的核心要素。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34],這也是衡量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的核心要素。這是對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過程中關注數量指標的工具價值與關懷“現代人”培育的本體價值相協調的彰顯,也是教育發展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及實現政治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與個體價值多元取向融合統一的必然要求。

立德樹人是理解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中國特色的關鍵所在?!敖逃秊槿嗣穹?、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盵35]這為理解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提供了價值指引。扎實推進“四個服務”和“立德樹人”一脈相承。唯有把立德樹人落實到教育工作鏈條的每個環節,形成身心俱佳、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才能真正筑牢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和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人才之基。

立德樹人是助力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加速發展的重要抓手?!傲⒌聵淙?關系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關系國家前途命運、關系民族復興進程?!盵36]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現代化經濟轉型升級、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持續推進,必須“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長遠看教育”[37],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重要抓手,加速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推動育人模式變革,對標進行教育強國建設,以適應國內外環境變化,穩固人民幸福、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

(三)公平正義: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價值追求

價值追求是主體基于現實情境和價值目標之間的落差而產生的積極的行動態度與實現傾向。公平正義是馬克思主義站在“人類社會”的立腳點上描繪的共產主義理想價值根基,是廣大無產階級利益、愿望和追求的價值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教育公平正義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強勁引擎,也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價值訴求和實踐追求:

公平正義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初心如磐的經驗總結。公平正義是一個動態的歷史演進過程,在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崢嶸歲月中,其目標指引作用逐漸凸顯,成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歷史經驗。教育公平正義是推動中國教育從特權走向人權、從權利平等走向機會均等、從有學上走向上好學、從重規模轉向重質量的價值驅動力;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現代化道義性之關鍵所在;是向國際社會宣示何謂教育現代化的中國模式的中心環節。

公平正義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奮楫篤行的迫切需求。教育公平正義既是社會問題,也是教育問題,當今人民群眾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和教育活動中的不公平現象凸顯出在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新征程中實現教育公平正義的迫切性。

公平正義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行穩致遠的基本任務。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未來建設要以教育公平正義為價值目標和基本任務。要營造教育公平正義文化氛圍,在觀念上破除唯效率、唯速度等不公正的功利化教育思想;要筑牢教育公平正義經濟基礎,以健康的經濟發展保障教育公正和提升教育質量;要落實教育公平正義制度安排,以制度安排保證教育公正長遠發展。

(四)世界大同: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價值愿景

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是中國共產黨初心使命的題中應有之義,體現出立足自身、胸懷天下的人類關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全人類共同福祉出發,旨在謀求人類文明共同繁榮,是新時代新形勢下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最新寫照。教育是人類文明傳播、延續的基本活動,天然承載著構建大同世界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任。

培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踐行者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要旨。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的存在和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人們樹立互利互惠的利益觀、國際權力觀、開放包容的價值觀、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和責任擔當意識[38]。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關涉全人類共同的核心利益,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必須回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才要求,通過開展人類命運共同體教育,培育使之具有人類命運共同體所需要的意識、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人,培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踐行者。

以教育為支點撬動文明交流互鑒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謀求人類文明共同繁榮,教育承擔著文明傳承和創造服務的重任,是各民族文明價值與多樣性的集中體現。因此,教育自然要成為各民族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與撬動文明交流互鑒的支點,成為促進人類多元文明繁榮和世界文明融通的關鍵節點,跨文明的教育也必然成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始終堅守的理念。

強化講好“中國教育故事”責任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孕育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蓬勃生長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凸顯中國智慧與中國追求?;谥袊浇逃F代化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使命和時代擔當,淬煉傳統與現代的中國教育有責任以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創造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仁者愛人”等思想觀念與當代中國堅持愛好和平、合作共贏等實踐為素材,通過國際人才培養、教育話語創新、擴大教育國際公共產品供給等方式發揮其強大的感召力與影響力,講清楚人類命運共同體所承載的人類共同理想,講明白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展現的中國立場和人類關懷。

五、結語

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成功探索出的符合中國教育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現代化新道路,是世界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方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教育現代化突破了西方教育現代化模式的藩籬,順應了從單一走向多元、從排他走向包容、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歷史潮流,以一種教育開源精神在世界的東方締造了教育現代化的中國模式,創造了獨特的教育現代化理論形態,摸索出新型的教育現代化實踐道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將人民群眾的美好教育理想照進現實,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教育價值訴求,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堅定的人民立場和百年不渝的初心使命,并昭示中國共產黨將帶著人民更殷切的期盼,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更美好的愿景踔厲奮發、砥礪前行。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從外部環境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國際形勢波詭云譎,世界發展的不確定性激增,給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穩步推進帶來多重風險。從內部環境看,距離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宏偉目標尚有一段艱辛路程,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可謂道阻且長。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堅持以史為鑒,汲取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經驗教訓;以黨為舵,撐起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遠航之帆;以人為本,凝聚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奮進力量。以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先進性應對挑戰性,不斷開啟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建設新境界;以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逐漸走近世界教育舞臺中央,展示中國教育的風采魅力,為世界教育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