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音段音系學視角下攸縣皇圖嶺話變調分析

2024-01-02 02:50偉,荊
關鍵詞:字組音系陰平

胡 偉,荊 爽

(湖南工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攸縣為湖南省株洲市轄縣,位于湘贛邊界。該縣下轄13 鎮4 個街道辦事處。攸縣方言歸屬贛語吉茶片[1-2]??h城中心與周圍各鄉的方言存在顯著性差異,例如,陳立中[3]認為,攸縣方言可分為兩片:東鄉和北鄉為一片,有平翹舌、邊鼻音及陰陽去聲等特點;中部、西鄉和南鄉為另一片,無翹舌音、陰陽去聲之分等。

關于攸縣方言的語音研究不多,大多為各鄉方言的聲韻調、語音特點、連讀變調及方言詞匯的記錄和描寫性材料[3-7]。既有研究限于對攸縣方言單字調調值的確認以及對連讀變調性質、類型的討論,缺少對變調現象的理論思考及音系理據考察,也未涉及深層次的音系規則排序問題。因此,本文從自主音段音系學視角出發,對攸縣北鄉皇圖嶺話兩字組的變調現象及其音系規則進行探討。

一、攸縣皇圖嶺話的連讀變調

本文研究對象為攸縣北鄉皇圖嶺話的連讀變調現象,所使用的材料主要參考劉斌[6]的研究調查,部分細節有所調整。除輕聲外,皇圖嶺話共有五個單字調,去聲分陰陽,即:

陰平35 陽平313 上聲42 陰去11 陽去24

依據后字是否弱讀,皇圖嶺話的兩字組分為輕聲兩字組和非輕聲兩字組。這里所說的輕聲指的是“重輕式”雙音節的右音節失去原先的調類和調值,變為輕聲音節,發音短促,主要表現在疊字型、詞綴型和復合型三種形態的詞組上,詳見后文論述?;蕡D嶺話的輕聲有三個調值:低調2、中調3 和高調5。以上兩類兩字組均同時存在前字變調和后字變調,其連讀變調產生的新調值有中平調33、低降調31 和低升調13。

(一)非輕聲兩字組變調

非輕聲兩字組的連讀變調形式有前字變調和后字變調兩種類型,見表1。

表1 皇圖嶺話非輕聲兩字組連讀變調

前字變調類型又分為位置變調和語境變調。包智明等[8]將漢語變調分為四類,變調結果僅僅取決于音節位置的一類稱為位置變調,而受相鄰聲調影響的變調形式可看作是語境變調,這種同化過程可能發生在調域層面,也可能發生在調型層面,甚至可能涉及所有聲調特征。陰平和陽平的變調形式屬于位置變調型。無論后字聲調如何,位于詞首位置的陰平調35 均變為中平調33,陽平調313 變為低降調31。陽去的變調則屬于語境變調型,在后接升調或降調時變為低平調11。

后字變調類型存在兩種性質不同的變調形式。一類為語音環境引起的連讀變調,表現在“陰去+陽平”組合;另一類為語法層面的連讀變調,主要集中在陰平為前字或后字的組合。具體而言,后字位置是否變調取決于詞組語法結構。對于相同的聲調組合,若兩字組的結構為動賓關系,前字變調,后字不變;若兩字組的結構為偏正關系,前字變調,后字變為升調。一般來說,偏正型短語可分為定中和狀中關系兩種類型[9]259?;蕡D嶺話后字變調的偏正型兩字組多為名詞性偏正復合詞,即結構為定中關系的名詞,如“青菜”“酒糟”“床單”等。經觀察,這一類型主要表現為11 調、24 調與35 調之間的變換,變調后調型均為升調。

(二)輕聲兩字組變調

皇圖嶺話輕聲兩字組均為雙音節合成詞,從構詞角度可分為三種類型:疊字型、詞綴型和復合型。

疊字型兩字組主要指AA 式重疊詞,由兩個相同的詞根相疊構成?;蕡D嶺話存在四種不同詞性的疊字型兩字組:第一類為親屬稱謂名詞及乳名,如“媽媽”“弟弟”“琳琳”等;第二類為普通名詞,如“覺覺”“門門”等;最后兩類為用于逗兒童的動詞和量詞,如“咬咬”“吃吃”“個個”“年年”。詞綴型兩字組主要指帶有“子”“崽”“腦”“頭”等后綴的詞,如“桌子”“燈崽”等[6]。

疊字型和詞綴型輕聲兩字組的變調是一種絕對中和現象,原先屬于不同調類的后字發生調類中和,失去原調類和調值。二者變調后的調值組合大體一致,見表2。顯然,大多后字輕聲的表層調值同前字原調尾,就像是前字音高的短暫延續,這說明后字輕聲變調受前字本調的影響較大。

表2 皇圖嶺話疊字型、詞綴型輕聲兩字組調值組合

復合型輕聲兩字組的變調形式、成因不同于以上兩類字組,本文暫不討論其變調規律及成因。

二、理論框架

本文對攸縣北鄉皇圖嶺話變調的分析主要依據自主音段音系學理論和Bao[10]的聲調特征架構模式。

(一)自主音段音系學理論

自主音段音系學是美國語言學家Goldsmith[11]于20 世紀70 年代在研究非洲聲調時提出的音系學理論,這一理論否認聲調屬于音段層面,把聲調看作獨立于音段層的另外一個層面的成分。這些成分構成聲調層級,音段層與聲調層相互獨立又緊密相聯。普遍聯結規約(association convention,AC)是處理音段與聲調關系的核心原則。位于音段層級的聲調載調單位(tone-bearing unit,TBU)與聲調特征之間須采用一對一的方式從左至右用連接線相連,連接線禁止交錯。連接之后所剩的載調單位稱作無調音節(toneless syllable),與最后一個聲調特征相連;連接之后所剩的聲調特征稱作浮游調(floating tone),它沒有固定連接的載調單位,要么被刪除,要么與最后一個載調單位相連。

(二)聲調表征模式

皇圖嶺話存在兩個不同調域的升調,用L、H 兩個聲調特征,不足以對五個單字調進行區別性表征。用L、M、H 三個特征表征聲調特征的變化可能會更加清晰明了,但無法準確判定五度調值與這三個特征之間的對應關系。不同學者就平調和曲折調的形式表征提出了不同的非線性模式[10,12-14]。本文采用Bao[10]的聲調特征架構模式來進行音系規則的表征以及非輕聲兩字組的變調分析。輕聲的調值涉及單個聲調特征的變化,因而輕聲兩字組的變調將直接采用調值進行分析。

在Bao[10]的特征架構模式(見圖1)中,聲調層(tone,簡寫為t)下轄調域(register,簡寫為r)和調形(contour,簡寫為c)兩個分節點。調域節點包含高(H)、低(L)兩級,分別用來表示[-緊]([-stiff])和[+緊]([+stiff])兩個喉特征。調形節點表示音高曲線,由h 和l 兩個特征構成,二者分別表示[-松]([-slack])和[+松]([+slack])兩個喉特征。調形節點分叉時表降調或升調,不分叉時表平調。例如,煙臺方言有三個單字調:31 調、214 調和55 調。31 調為降調,214 調可看作升調,二者均處于低調域;55 調為高平調。三個單字調可分別表征為:[L, hl]、[L, lh]、[H, h]。

圖1 Bao[10]的特征架構模式

三、攸縣皇圖嶺話變調的非線性分析

Yip[12-13]和Bao[10]的聲調模式都認為,35 調的音高為高(H),24 調的音高為低(L),二者相互對立。由此,皇圖嶺話的24 調和35 調的調域可分別處理為低(L)和高(H)。陽平調313 屬于凹調,調域為低,可音系表征為[L, hlh]。如此,皇圖嶺話五個單字調的底層形式可依據其調域和調形特征表征為:陰平[H, lh]、陽平[L, hlh]、上聲[H,hl]、陰去[L, l]、陽去[L, lh]。

前文提及,中平調33 為非輕聲兩字組前字連讀變調后產生的新調值。據Bao[10]的觀點,33 調既可看作高調域中的低平調,即[H, l],也可看作低調域中的高平調,即[L, h]。鑒于陰平調變調前為高調域,本文將其處理為[H, l]。陽平調變調后產生的兩個新調值可分別表征為:低降調[L, hl]和低升調[L, lh]。

Gussenhoven 等[15]指出,聲調載調單位要么是莫拉(mora,用符號μ 表示),要么是音節(用符號σ 表示)。莫拉是用來衡量音節重量和時長的單位[16],也是一個韻律層級單位。本文認為皇圖嶺話的聲調載調單位為莫拉,依據有二:第一,皇圖嶺話存在輕聲現象。輕聲的特點在于短和輕?!皬目傮w趨勢看,輕聲音節的時長約為重讀音節的時長一半左右?!盵17]一個自主音段與其他表征的時間借助于連接線被表達出來,這是AC 原則的核心思想。如前所述,音節時長可用莫拉表示?;蕡D嶺話的載調單位處理為莫拉,既能簡明地體現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之別,也可清晰地展現音節的時長。一個莫拉只與一個聲調特征連接,輕音節只有一個莫拉,漢語正常音節一般包含兩個莫拉。第二,皇圖嶺話的單字調存在曲折調?!皳灾饕舳我粝祵W理論,曲折調有三個不同的聲調特征?!盵18]遵循AC 原則,從左至右將聲調特征與載調單位一一連接之后,剩下的第三個聲調特征,因無法與任何載調單位固定相連而成為浮游調。陽平313 調的變調現象可借助于莫拉和浮游調的概念解釋。

(一)非輕聲兩字組的變調分析

非輕聲兩字組的變調形式可歸納如下(X 表示任一單字調):

A.313 →31/#___X

B.313 →13/11___#

C.35 →33/#___X

D.24 →11/#___[35,42,24]

E.11、24 →35/35___#

F.35 →24/[313,42,11]___#

這些變調現象的成因主要為浮游調的脫落與顯現、調型簡化和重讀音節的同化。

圖10為電壓補償后各變流器輸出電壓的仿真結果。由圖10可以看出,小擾動發生后,各變流器輸出電壓動態響應過程中超調量較小,響應較快,上下波動范圍不超過5 V,且輸出電壓穩定在額定電壓,滿足了負荷可靠供電的要求,保證了系統的穩定性,驗證了本文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第一,313 調的兩種變調形式是因漂浮聲調特征被刪除或與后字莫拉相連接而引發(見圖2~3)。據前文所述,曲折調有三個聲調特征,右側邊緣特征為浮游調。它能與載調單位相連并因此浮現的情況有兩種:所在的音節單獨使用,居于音節末尾[19]。根據AC 原則,陽平作為單字調或處于后字位置時,右側浮游調特征與最后一個莫拉相連。陽平位于前字位置時,無論后字聲調如何,其變讀調均為31 調。這是因為前一音節僅有兩個莫拉,只能與兩個聲調特征相連,浮游調由此脫落,整個字調保持低降調31,不再變為凹調313。這并非孤例,中部新市話也存在類似的變調現象。鄧莉[4]指出,新市話的陽平調213 在后接陰平、上聲、去聲(去聲不分陰陽)時變為低降調21。本文認為新市話213 調的浮游調特征的脫落過程同上述分析過程一致。

圖2 陽平調313 作為單字調或后字

圖3 陽平調313 作為前字

第二,“陰去+陽平”組合(11+313)中,后字調首與前字調尾音高差值略大,聲調曲線為低—高—低—高,太過復雜。本文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前字調尾同化的影響,在快速語流中,后字聲調起點被省略,音系層面上反映為第一個聲調特征被刪除,右側浮游調特征展露,陽平調呈現為低升調13(見圖4)。為便于清晰呈現變化的過程,這里直接用調值表示。根據韻律單位大小制約條件(size constraints),韻律結構單位須是雙分支。因此,每個正常音節至少包含兩個莫拉。

圖4 陽平調313 變調推導過程

第三,從兩個升調的變調情況來看,整個方言系統不允許升調在前字位置上,尤其是高調域的升調。首先,高升調調尾為最高點5,而后字調首很少為高調。前一音節末的高音很難一直維持到音節末尾,調型大多變為平調。但為何陽去后接陽平和陰去時保持不變?自主音段音系學規定,同一聲調不允許出現在前后相鄰的位置,這稱為強制性非等值原則(obligatory contour principle,OCP)[11]。它可能表現在調域層面、調型層面或聲調特征上。若陽去后接陰去變為低平調11,兩個相同的11 調相鄰就會違反OCP 原則,因而“陽去+陰去”組合的前字保持本調。對于“陽去+陽平”組合,若前字陽去變為低平調11 ,該兩字組調式變為11+313,與“陰去+陽平”組合的原調式相同。如前文所述,“陰去+陽平”組合的后字存在變調,這說明該方言系統中不允許11+313 調值組合的存在。本文假設“陽去+陽平”組合更遵守忠實性原則,以保持兩個兩字組組合聲調形式的對立性?!瓣柸?陽去”組合、“陰平+陰平”組合以及“陽去+陰平”組合同樣違反了OCP 原則,即兩個升調不能相鄰。

綜上,陰平調后接任一調類時變為平調,陽去調后接降調、升調變為平調。Bao[10]在分析閩方言的循環變調時提出了調型簡化(contour simplification,CS)規則,本文沿用這一叫法,并根據皇圖嶺話陰平、陽去調的變調條件,對陰平、陽去的調型簡化規則進行表征,見圖5~6(x、y 指代h 或l 特征)。

圖5 陰平調調型簡化圖示

圖6 陽去調調型簡化圖示

第四,后字變調受重音的影響,而這實際來自詞匯形態條件的制約。動賓型兩字組中,動詞為中心語,賓語為輔助成分,重音落在后字上,如“磨刀”是動賓結構,“刀”字重讀。相反,偏正型兩字組的重音通常落在輔助成分上,如“茶杯”是偏正結構,“茶”字重讀。重音不僅決定變調位置,也決定變調結果[20]。Hyman[21]曾提出一條重 音 吸 引 原 則(principle of accentual attraction,PAA),即非重音音節的聲調特征受到重音音節的同化作用。就陰平作為后字的情況而言,前字為除陰平之外的其他調類時,重讀音節為低調域或調尾為低調,限制非重讀音節上的高調域特征,因而非重讀音節調域降低,調型保留;就陰去和陽去作為后字的情況而言,二者受前字影響,升高調域,同時陰去調調型變為升調。

綜合以上討論,不含輕聲的動賓型兩字組僅前字變調,它們的變調推導過程不再展示。不含輕聲的偏正型兩字組中,前后字均變調的組合有四個:“陰平+陰去”“陰平+陽去”“陽平+陰平”“陽去+陰平”。它們的變調涉及陰平、陽去的調型簡化規則、陽平調的浮游調特征刪除規則及PAA原則。音系規則的應用是有序的。鑒于調型簡化和浮游調刪除規則各自有不同的應用環境,二者之間無先后順序。因此,以上三條規則的運用排序問題實質是前字變調和后字變調孰先孰后的問題。那么排序情況無外乎兩種:第一,前字先變調,接著后字變調;第二,后字先變調,接著前字變調。這里有個問題,“陰平+陰平”偏正型組合變調后調值組合為33+35。前文提到,非重讀音節會受到重讀音節的影響,兩字組為左重右輕的重音模式。后字先變調的假設無法解釋陰平后字為何不變調為24 調。但若前字先變調,前字35 調首先受詞首位置的影響已變為33 調,后字調首同前字調尾一致從而保持不變?!瓣幤?陽平”“陰平+上聲”組合的情況同樣如此。因此,本文認為偏正型非輕聲兩字組的變調很可能是前字先變調,后字因不符合整個方言系統對于整個字組音高曲線的要求而繼續變調。三條音系規則的排序如下:

調型簡化>浮游調刪除> PAA。

(二)輕聲兩字組的變調分析

不含輕聲的兩字組與輕聲兩字組的區別在于后字是否經歷了輕聲規則。輕聲規則實際包含兩個變化過程:后字的聲調特征全部脫落,隨后由特定的音系規則賦予其表層調值。根據巴維爾[22]的觀點,輕聲現象就是“重音向左移動而造成的聲調特征永久性的失落”。前人也通過實驗證明,居于聲調層面上的輕聲是來自重音層面上的輕音通過映射規則構成的,所以輕聲底層并無調值,主要依靠協同發音和音系作用而獲得調值[23]。所有輕聲兩字組的后字為弱讀音節,無論底層形式是否有調值,應用輕聲規則之后其均無調值。

輕聲規則的運用與否受重音影響,而重音的分布由詞匯形態決定,所以輕聲規則的觸發條件來源于兩字組的構詞方式。重疊和加綴構詞是引發輕聲規則的形態條件。具體而言,重疊語素和詞綴與前面的語素結合在一起后,發生了重音指派的現象。就詞綴型輕聲兩字組而言,加綴之后,詞根重讀,詞綴輕讀,如“帽子”“鳥崽”的重音分別落在“帽”“鳥”上?!白印薄搬獭钡群缶Y的意義已虛化,在聲調層面上本身無調,運用輕聲規則之后仍無調值。就疊字型輕聲兩字組而言,由于名詞重疊式、動詞重疊式等大多僅用來表示親切的語氣,并不表復數或加重程度,重疊語素的意義同樣已虛化,因而前字重讀、疊字輕讀,如“媽媽”“吃吃”的重音落在前字上。

節律音系學將一個強音節和一個弱音節構成的單位稱為節律音步(foot),該單位主要表示一段輕重交替的音流。強音節即承載重音的音節,而弱音節為輕音節。如此,兩類兩字組的前一音節重讀,后一音節輕讀,一重一輕構成一個音步。以重疊式“媽媽mA33mA5”為例,前一音節重讀,后一音節輕讀,一重一輕構成一個音步,后一音節的所有聲調特征脫落,表現為聲調根節點變為?,見圖7,其中,σ(s)表示重音節,σ(w)表示輕音節。

圖7 重疊式“媽媽”后字失調過程

根據AC 原則,一個載調單位只承載一個聲調特征。若聲調特征數量少于載調單位數量,最后一個聲調特征須與剩下的載調單位相連,這種操作稱為擴散(spreading)。前字為陰平、陽平和上聲的輕聲兩字組有固定的變調調式,分別為33+5、31+3/2 和42+2。經觀察,這些組合表現出調值擴散特征,即后字表層調值由前字向右擴散而來。聲調擴散規則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第一,后一音節失去自身原有聲調特征后,延續前一音節的音高趨勢;第二,將前一音節末調值延續至后一音節,從而使整個兩字組分用了前字原調型。

“上聲+輕聲”組合中,在輕聲規則的影響下,后一音節的聲調特征全部脫落,其調值直接由前一音節末調值向右擴散所得,見圖8。

圖8 “上聲+輕聲”變調過程

“陽平+輕聲”組合的變調調式為31+2/3。2和3的調值差異在此處無音系學意義,故忽略不計。前字有三個聲調特征,但該音節處于前字位置時僅有兩個莫拉,聲調特征從左至右與載調單位相連之后,最后一個聲調特征脫落,成為浮游調特征。后字由于輕聲,失去調值,前字位置上的浮游調調值3 直接與其相連,見圖9。

圖9 “陽平+輕聲”變調過程

“陰平+輕聲”組合的調值均通過擴散規則獲得,但擴散規則的二次運用存在一定的順序。前字調尾5 先向右擴散,調首繼續向右擴散,按照這樣的規則變化,“陰平+輕聲”的組合最終變調為33+5 調式,見圖10。

圖10 “陰平+輕聲”變調過程

“陽去+輕聲”組合的變調調式為31+5。該組合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前一音節末調值先向右擴散至后一音節,隨后前一音節上的低升調24 在詞首的位置變為降調31。為何24 調在前字位置繼續變調?結合“陰平+輕聲”的變調情況,這是該方言系統不允許兩個高調相鄰的表現,也是OCP 原則作用的結果。連讀變調后,兩字組的調型仍為升調,同前字原調型一致?!瓣柸?輕聲”組合的變調推導過程見圖11。同樣,4 和5 的調值差異在此處無音系學意義,故忽略不計。

圖11 “陽去+輕聲”變調過程

“陰去+輕聲”的組合變調模式為11+3。輕聲的表層調值顯然并非通過前字調值擴散賦予。為何該組合不適用于擴散規則?這是因為前字為低平調11,前字調尾1 向右擴散后,輕聲音節調值仍為1,如此,整個組合的調值為11+1。這樣的結果不僅違反OCP 原則,也無法凸顯該組合的音高曲線。自主音段音系學中有一條缺省調值插入規則(default rule),指用沒有標記性的聲調特征填補無聲調特征相連的載調單位上的空缺[24]。Pulleyblank[25]提出,若一門語言存在H、L 兩級音高對立,則默認調為L;若這門語言存在H、M、L 三級音高對立,則默認調為M?;蕡D嶺話存在1、3、5 的音高,基于缺省調值插入規則,其缺省調為中調,在輕音節位置填入缺省調值3,整個兩字組變調為11+3,見圖12。

圖12 “陰去+輕聲”變調過程

綜上,輕聲表層調值的獲得有兩種途徑:缺省調值插入和前一音節末的調值向右擴散。缺省調值插入規則應用的音系環境為前接低調域的平調,故兩條規則的次序并不影響表層推導結果。

四、結語

攸縣北鄉皇圖嶺話的變調現象可總結如下:

(1)五個單字調中,上聲調不發生變調,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因而是該方言聲調系統中的強勢聲調。相反,陰去和陽去調變調類型多樣,二者作為前后字均發生變調,且陽去作為前字在非輕聲兩字組和輕聲兩字組中變調的音系環境截然不同,因而可看作該方言聲調系統中的弱勢聲調。

(2)就調型而言,變調后的調型以平調和降調為主,升調往往會變為平調,后者往往表現在前字上。陽平調的浮游調特征脫落也發生在前字上。根據自主音段音系學的觀點,所有升調和降調都可被拆分為兩個高低不同的平調,因而有理由將前字變調看作語音層面上省力原則的體現。

(3)偏正型非輕聲兩字組及輕聲兩字組中,后字位置的變調受詞內重音模式的影響,左重右輕的模式是后字變調的觸發機制。

(4)Wright 等[26]認為,重音對聲調的影響表現在三方面:重讀音節聲調不變,非重讀音節改變聲調特征,輕讀音節失去聲調特征?;蕡D嶺話的非重讀音節受到重讀音節的同化而變調;重讀音節擴散自身的調尾至右邊的輕讀音節。

(5)皇圖嶺話連讀變調的復雜性在于多樣的類型和復雜的成因。首先,皇圖嶺話存在不同層級的變調類型。李小凡[27]將漢語方言的變調類型分為語音變調和音義變調。前者涉及語音層面,后者跨越語音、語義雙層面,作用于構詞因素或語法功能?;蕡D嶺話的兩字組,尤其是非輕聲兩字組,包含了以上兩種層級的變調類型。其次,不同類型的變調成因不同。發音經濟原則是皇圖嶺話前字變調現象的直接成因,它影響了變調位置及調型?;蕡D嶺話后字變調的根本因素在于詞重音的影響,而詞重音受詞匯形態結構的制約。從上述分析可看出,皇圖嶺話復雜的變調現象是形態影響音系的一個典例。根據Kenstowicz 等[28]的觀點,兩個語素組合在一起會對音系產生三種影響,即不發生任何音系變化、某一音系過程受到阻礙或是為某一音系過程的發生提供條件?;蕡D嶺話的變調屬于第三種情況。無論是復合構詞、疊字構詞或是加綴構詞,前后兩個語素組合在一起后,音系層面上都發生了重音指派的過程。重疊構詞和加綴構詞層面的變調模式相同,都是聲調擴散規則和缺省調值插入規則的作用域,因而重疊也可視為一種加綴構詞過程。輕聲規則實為詞匯規則,在構詞層面與兩種構詞規則交互作用,輸出表層形式。而復合詞內部存在不同的變調類型,其類型不同,遵循的變調規則也不同。一般認為,復合詞主要有主謂式、動賓式、偏正式、中補式和聯合式五種類型[9]258-263。其中一部分對輕聲規則敏感,發生上述類似的音系過程,但此類詞匯與疊字型、詞綴型遵循的變調規則并不完全一致,且成因不同,擬另文討論。還有部分復合詞匯對輕聲規則并不敏感。在這一構詞界面上,復合詞的變調類型的差異主要集中在以陰平為后字或前字的字組中。

綜上,本文將自主音段音系學理論和聲調特征架構模式結合起來,對已有攸縣皇圖嶺話變調數據進行了描寫和解釋,豐富了漢語方言變調分析的研究,為自主音段音系學理論用于解釋連讀變調現象提供了新的個案,同時也為形態影響音系提供新的證據。

猜你喜歡
字組音系陰平
找字組名言
“青”字組字歌
論東巴文對稱型字組的結構特征及音義功能
偷渡陰平
太谷方言陰平陽平教學初探
拜拜
調域和時長對韓國學生感知陰平和去聲的影響
英語元音/e/的語音特征及其音系功能
奇臺方言音系及其演變規律
再談梵漢對音與“借詞音系學”的幾個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