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鼠毛乳頭細胞體外分離培養方法的優化和評價*

2024-01-02 06:53林享玉祝佳銘王哲寧
解剖學雜志 2023年5期
關鍵詞:傳代貼壁毛囊

林享玉 祝佳銘 朱 亮 王哲寧 何 晶

(同濟大學醫學院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系,上海 200092)

脫發是臨床常見疾病,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給患者及社會造成經濟負擔。而毛乳頭細胞 (dermal papilla cells,DPCs) 是毛囊形態學發生的關鍵,被認為是促進毛發再生的重要種子細胞來源之一[1]。小鼠是毛發疾病及再生研究的重要模型和工具[2],但傳統的小鼠DPCs分離培養方法效率低、來源有限且極易老化,嚴重限制了毛囊再生及毛發相關疾病研究的發展[3]。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更快速、高效的新方法。本研究在傳統方法的基礎上,結合精細解剖、酶消化及細胞培養體系優化,建立了分離培養小鼠DPCs的改良新方法,可獲取更多數量、更好功能的DPCs,為將來毛囊發育、再生及毛發相關疾病研究提供可靠的保障。

1 材料和方法

1.1 動物與試劑

6周大雌性C57BL/6小鼠,購于上海斯萊克實驗動物有限責任公司。主要試劑有:磷酸鹽緩沖液(PBS)(Corning公司);Ⅰ型膠原酶(Sigma公司);膠原酶NB4(Nordmark公司);高糖DMEM培養液、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Corning公司);胎牛血清(FBS)、青鏈霉素溶液和0.05% 胰酶-EDTA(Gibco公司);全培養基用10 mL血清、1 mL青-鏈霉素溶液、89 mL DMEM高糖培養基配制;堿性磷酸酶(ALP)染色試劑盒(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TRIzol(Invitrogen公司);Prime Script RT reagent Kit和SYBR Premix Ex TaqTM試劑盒(TaKaRa公司)。

1.2 DPCs體外分離培養的傳統方法

DPCs分離和體外培養的傳統方法參照文獻報道進行[2,4]。頸椎脫臼法處死C57BL/6小鼠,75%乙醇浸泡消毒5 min。眼科剪剪下兩側觸須墊,置于無菌磷酸鹽緩沖液(PBS)中。將觸須墊真皮面朝上,在體視顯微鏡下用顯微外科鑷、剪獲取完整的單根毛囊毛球部。簡單剝離去除毛球周圍的脂肪及結締組織后,將收集的毛囊置于0.2%Ⅰ型膠原酶中進行消化,37℃消化2 h后,加入等體積的全培養基終止消化,800 r/min,離心3 min。棄上清液后,在體視顯微鏡下輕輕挑出已松散暴露的毛乳頭,分散接種于培養板表面,加入少量培養液,液面稍高于皿底,于37℃,5% CO2的細胞培養箱中培養。12 h后首次觀察DPCs貼壁及遷出情況,此后每12 h觀察1次,待所有的毛乳頭開始遷出后,每2~3 d以完全培養基換液。

1.3 DPCs體外分離培養的改良方法

C57BL/6小鼠觸須墊獲取同1.2。將觸須墊真皮面朝上,在體視鏡下用顯微剪去除毛囊毛球部位的脂肪組織,將毛球部分完全暴露,盡量沿根部剪下毛球部分,隨后以顯微外科鑷盡最大可能剝離毛乳頭周圍的結締組織及真皮鞘,采用顯微彎剪將收集在培養皿中含毛乳頭的毛球組織充分剪碎,置于含0.1% 膠原酶NB4的DMEM液中37℃水浴振蕩消化30 min,加入等體積全培養基終止消化,2 000 r/min離心10 min,棄上清液。收集離心管底部的組織塊,用含10 ng/mL bFGF的完全培養基吹打混勻后,種植于培養板,于37℃,5% CO2的細胞培養箱中培養。待細胞及組織塊貼壁遷出后,每2~3 d以完全培養基換液,注意動作輕緩,避免脫落。

1.4 DPCs的傳代擴增及細胞獲得數量

待2種方法獲取的原代DPCs逐漸遷出,增殖并融合至90%時及時傳代,加入0.05% 胰酶-EDTA 2 mL,37℃消化2 min,鏡下觀察細胞變圓后,去除胰酶,加入1 mL全培養基終止消化,吹打細胞至完全脫落形成單細胞懸液,補齊液體后,按1∶3的比例進行傳代,繼續于37℃,5% CO2的細胞培養箱中進行培養,鏡下觀察2種方法培養的第1至5代DPCs的生長狀態。分別在原代和第1、2及5代增殖融合至90%時,用0.05%胰酶-EDTA對2種培養方法所獲得細胞進行消化傳代,并用血球計數板進行細胞計數。

1.5 DPCs的ALP活性鑒定

ALP是DPCs特異性標志物,可反映其毛囊誘導功能[5]。將2種方法傳代獲得的第2、5代DPCs分別接種于24孔板,待細胞生長至80%匯合時,棄去原培養液,PBS漂洗,按照ALP染色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染色。將24孔板中的細胞用試劑1固定3 min;將試劑2和試劑3以20∶1的比例混合,滴加基質液數滴,覆蓋已處理好的樣本上,37℃避光孵育15 min左右,甩掉多余的染液;立即滴加試劑4染液染色5 min,水洗30 s,再滴加試劑5染色30 s,最后滴加試劑六復染30 s,水洗30 s,甩干,以奧林巴斯倒置顯微鏡進行觀察。

1.6 實時熒光定量PCR(qRT-PCR)檢測DPCs中ALP mRNA表達

采用TRIzol法提取2種方法獲取的第2、5代DPCs中總RNA,測定濃度與純度后,按照Prime Script RT reagent Kit說明書方法,將各組細胞中的總RNA逆轉錄為cDNA,再按照SYBR Premix Ex TaqTM試劑盒說明書建議的反應時間與溫度進行RT-PCR反應。ALP上游引物序列為5'-CAGGTCCCACAAGCCCGCAA-3',下游引物序列為5'-CCCGGTGGTGGGCCACAAAA-3';GAPDH上游引物序列為5'-TGCCCAGAACAT CATCCCT-3',下游引物序列為5'-GGTCCTCAGTG TAGCCCAAG-3'。反應條件為:變性95℃,15 s;退火60℃,30 s;延伸70℃,10 s;共執行40個循環。應用公式2-ΔΔCt計算ALP基因的相對表達量。實驗重復3次。

1.7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7.0進行統計結果圖的繪制,計量資料以±s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種方法分離培養的原代DPCs的形態學比較

次日在鏡下觀察,傳統方法分離培養的毛乳頭周圍殘留毛球中的其他結構,包括周圍的部分真皮鞘結構(圖1A),并且只有約40%的毛乳頭組織貼附于培養板底部,其余的大部分均懸浮于液體中,即使后續重新調整組織塊位置也很難再次貼附于培養板底部;待種植4~5 d后可見短梭形DPCs遷出,圍繞在毛乳頭組織周圍,至7 d左右,有大量細胞明顯遷出,細胞質豐富,呈長梭形,但是殘存真皮鞘也有大量細胞遷出(圖1B);而細胞遷出到完全融合需要13~14 d,并且早期遷出的細胞出現明顯堆積,而組織塊之間則較為稀疏。

圖1 2種方法分離的原代DPCs的形態學比較,標尺=500 μm

改良方法獲得的原代DPCs,次日可見經剪碎消化的毛乳頭組織更松散、細碎,幾乎所有的毛乳頭都可以牢固并均勻的鋪散于培養板底部,經換液也不會出現脫落現象,而組織塊之間則貼附大量分散為單細胞的DPCs(圖1C);2~3 d時細胞可從組織塊中遷出,細胞呈現長梭形,折光強,細胞質豐富,6~7 d時細胞大量遷出、增殖,原代細胞達到融合,靠近毛乳頭中心位置遷出的細胞可呈現多層聚集性生長現象(圖1D)。

2.2 2種方法DPCs的傳代培養及形態學比較

待原代DPCs生長融合至90%時進行傳代培養,2種方法的第1代DPCs均在12 h左右貼壁生長,24 h后呈現聚集性生長趨勢,而48 h后聚集性生長更加明顯;并且2種方法獲得的DPCs形態未見明顯差異,均呈現梭形或者多角形的成纖維細胞樣形態(圖2A,D);在1∶3比例傳代的條件下,傳統方法的第1代細胞約在4 d融合至90%,改良方法則為3 d左右。

圖2 2種方法傳代培養的DPCs的形態學比較,標尺=100 μm

隨著傳代次數的增加,傳統方法的第2代細胞的胞體較第1代有所增大,并以多角形為主,而聚集性生長的趨勢也不明顯,3 d左右可達到90%融合(圖2B);繼續傳代至第5代時,傳統方法的DPCs細胞面積明顯增大,細胞質不均勻,細胞呈現明顯老化、肥大的特征,細胞活力顯著下降,生長緩慢,6~7 d才可達到90%融合,且完全喪失聚集性生長的特征(圖2C)。而改良方法的第2代細胞的大小、形態與第1代細胞比較變化不大,還保持著聚集性生長的趨勢,細胞增殖迅速,2~3 d即可融合(圖2E);并且隨著傳代次數增加,到第5代細胞還能保持較好的形態,聚集性生長趨勢尚未完全消失,3 d左右細胞融合(圖2F)。

2.3 2種方法的DPCs細胞獲得量比較

2種方法分別自4個觸須墊分離并培養DPCs,經細胞計數顯示,雖然傳統方法的原代細胞生長時間更長,但是獲得的細胞數量僅為(0.14±0.01)×106,改良方法卻可獲得(0.82±0.01) ×106,約是傳統方法的5.85倍;另外傳代后,傳統方法的第1、2和5代細胞分別可獲得(0.27±0.01)×106、(1.21±0.18) ×106和(14.67±0.47) ×106數量的細胞,而改良方法則為(1.74±0.02) ×106、(9.94±0.31) ×106、(203.33±20.54) ×106,分別是傳統方法的6.44、8.21和13.86倍,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果說明改良方法可獲得更多的DPCs,尤其是高代次更具優勢(表1)。

表1 不同方法分離培養的DPCs細胞獲得量比較(n=3,±s,×106)

表1 不同方法分離培養的DPCs細胞獲得量比較(n=3,±s,×106)

**P<0.01 vs傳統方法

方法0代第1代第2代第5代傳統方法0.14±0.010.27±0.011.21±0.1814.67±0.47改良方法0.82±0.01**1.74±0.02**9.94±0.31**203.33±20.54**

2.4 2種方法培養的DPCs的ALP活性的比較

ALP是DPCs特有的功能標志蛋白,其活性強度也間接反應了DPCs誘導毛發形成的能力[5]。ALP試劑盒染色,陽性反應為胞質中呈現灰黑色顆?;驂K狀、條狀沉淀。傳統方法和改良方法的2代細胞經染色后顯示,改良方法的細胞ALP活性稍高于傳統方法(圖3A、B;E、F);5代細胞中傳統方法的DPCs基本沒有ALP顯色,而改良方法則仍顯示明顯ALP活性(圖3C、D;G、H)。提示改良方法培養的DPCs的 ALP活性明顯高于傳統方法,尤其是在高代次細胞中。

圖3 不同方法分離培養的DPCs的ALP活性鑒定,標尺=50 μm

qRT-PCR測定結果顯示,與傳統方法比較,改良方法培養的第2代 DPCs的ALP mRNA表達水平明顯升高(P<0.01);隨著細胞培養代次的提高,雖然2種方法的第5代DPCs中ALP mRNA表達水平均明顯降低,但與傳統方法相比,改良方法具有更高的ALP mRNA表達水平,與傳統方法的第2代細胞持平(P<0.01)(圖4)。

圖4 不同方法培養第2、5代DPCs中ALP mRNA的表達水平

3 討論

毛囊是由表皮和真皮相互作用形成的最小器官,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是唯一呈終身周期性生長的皮膚器官[6]。而DPCs是位于毛囊基底的特化的真皮成纖維樣細胞,具有誘導毛囊再生的能力,是毛囊重建、傳導毛發生長信號的重要結構[1~3]。因此,成功體外分離培養DPCs是開展毛囊研究的首要前提。

小鼠是研究毛發疾病最佳的模型及工具,但小鼠DPCs的分離培養其實更為困難。這是由于毛乳頭解剖位置的特殊性,獲取高純度DPCs異常困難,以往多采用顯微切割法從毛囊中獲取完整的毛乳頭,分離出 DPCs進行培養[7]。體外培養的小鼠DPCs具有特有的聚集性生長特征,可表達特異性標志ALP,移植體內可誘導毛囊形成[8];雖然細胞具有較高純度,但是生長周期長,獲得量少,易污染,不能滿足科研的需求[7]。并且隨著體外培養傳代次數的增加,逐漸喪失聚集性生長特征,ALP的表達也逐漸降低,同時逐漸喪失體內誘導毛發形成的能力。因此,如何獲得大量并且具有良好功能的DPCs是制約毛囊研究領域發展的難題[5]。也有學者以5周齡 C57BL/6小鼠背部皮膚,在0.2%Ⅰ型膠原酶中37℃消化2 h,經過 2 次 Ficoll 密度梯度離心以獲得大量DPCs,但是細胞純度及功能仍差強人意[9]。近年來發展的解剖聯合酶消化法可提高貼壁遷出率,這也是目前比較通用的傳統方法,但是所獲得細胞的數量及功能仍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2,4]。

筆者前期也參照傳統方法,通過顯微解剖和酶消化法獲得完整的單根毛囊,但這種方法獲得的DPCs貼壁率差、損失率高、細胞生長速度慢,并且混雜有大量的真皮鞘細胞遷出,嚴重影響了DPCs純度。因此,改良和優化分離培養DPCs方法非常必要。

在此基礎上,本研究聯合精細顯微解剖和酶消化法進行改良。另外研究顯示bFGF可促進多種細胞增殖,例如對脂肪干細胞等多種干細胞,因此被添加入多種重要細胞的培養體系中;而bFGF對DPCs的生長及功能也同樣具有明顯促進作用[10-11]?;谖墨I報道,本實驗添加bFGF(10 ng/mL)以優化培養體系,從而建立了更具優勢的分離培養小鼠DPCs的新方法。其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以顯微彎剪充分剪碎毛乳頭組織后用膠原酶消化,組織分解更充分,不但提高了貼壁率,而且接種密度實際上遠高于傳統方法,從而可顯著提高DPCs獲得量,縮短擴增時間;②傳統方法也可以實現精準的顯微解剖,但是該方法毛乳頭貼壁率欠佳,反而犧牲了組織利用率和DPCs的獲取數量,而加大毛乳頭組織獲取量勢必以犧牲其純度作為代價;與此相較,改良法具有較高的細胞及組織貼壁率,可充分體現精細解剖的優勢,同時滿足提高DPCs的獲取數量及細胞純度的要求;③基于文獻支持,培養基中添加bFGF(10 ng/mL)顯著縮短了DPCs的遷移和生長融合時間,也有利于維持DPCs的生物學功能。實驗結果顯示,改良方法的毛乳頭幾乎全部貼壁,具有更高的分離效率及細胞數量,尤其是高代次(第5代)更為顯著,可維持良好的細胞形態,細胞獲得量接近傳統方法的14倍。另外代表DPCs毛囊誘導能力的特異性標志物ALP的表達也明顯提高,尤其是高代次(第5代)的ALP的表達水平也與傳統方法的低代次(第2代)的水平相當,說明改良方法有助于維持DPCs的功能。

綜上所述,該改良方法提高了DPCs的獲取效率和保證其特定的生物學功能,是一種更快速、高效的DPCs分離培養方法,為后續進行毛囊相關的研究提供可靠保障。

猜你喜歡
傳代貼壁毛囊
首個人工毛囊問世
嗜酸乳桿菌和雙歧桿菌遺傳性對其益生特性及貨架期菌數的影響
高硫煤四角切圓鍋爐貼壁風傾角對水冷壁 高溫腐蝕影響研究
具有一般反應函數與貼壁生長現象的隨機恒化器模型的全局動力學行為
塞尼卡病毒A在BHK-21細胞中培養條件探索
中西醫結合治療毛囊閉鎖三聯征2例
660MW超超臨界鍋爐高速貼壁風改造技術研究
微生物實驗室菌種復蘇傳代保存流程分析
治療脫發趕在毛囊萎縮前
體外全骨髓貼壁法培養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實驗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