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理及對策
——基于福建省的實證分析

2024-01-02 05:43黃晗萱陳晗丹
關鍵詞:高質量金融經濟

陳 灝 黃晗萱 陳晗丹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1]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體系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構成部分。[2]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持續注入,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實體又為“金融活水”提供了源頭并夯實了發展根基,以此倒逼金融不斷創新,以流動活水的形式適應多樣化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金融創新可以優化、變更甚至重新構建新的金融體制以及研究、開發新的金融工具,以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這是一個以市場為導向,以政策為依托,以技術為支撐,持續穩步推進的發展過程。為了適應多元化、多層次經濟發展的新要求,金融機構通過加強科技賦能、技術應用等手段,基于市場開發、組織創新、制度安排等層面,在管理模式、人員安排、業務流程以及產品工具等諸多方面開展的各項新活動、新舉措和新布局?;诖?,在進一步厘清金融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機理的同時,嘗試構建區域金融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以近十年來福建省金融創新和經濟發展實情為基礎進行實證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優化對策。

一、金融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理

金融與經濟“共生共榮”,已成為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名副其實的“核心資源”。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要求持續不斷的金融創新與之相適應,金融創新則通過優化金融結構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而調整產業結構,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同時,金融創新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與影響是多方面的,縱觀金融對象、金融機構、金融方式、金融制度和金融場所等的5 大構成要素,金融機構為核心的綜合要素。[3]因此,基于金融機構的媒介角色,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可歸結為主觀直接影響與客觀間接影響。

(一)基于主觀直接影響層面的機理分析

主觀直接影響是指金融業作為主要從事資金融通的特殊行業,從自身發展需要出發,通過內源創新驅動改變其自身原有的發展方式和業績增長模式,以盈利渠道多樣化、利潤最大化為主要內驅力激發其主觀意愿,使其充分運用強管理、塑流程、創新品等方法提升金融市場效率與服務水平,保持良好、平穩、安全、可持續的發展態勢。[4]金融業的主業即資金融通,就是基于對機構或個人可暫時退出流動領域的閑散資金進行的匯集、聚合。同時,將其有條件地配置給資金短缺而又高效率的機構或個人,一方面增強了投資者手中閑置資產與資本的流動性,實現了財富的保值與增值;[5]另一方面又解決了資金需求者的流動性緊缺問題,在實現資金快速流轉的情況下,又合理、科學地規劃并配置了資金流向,最終形成了資金供給與需求的“動態平衡”。[6]以金融扶持產業發展為例,其有效地緩解并解決了當前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優化了產業結構,加速了產業升級。產業結構變遷能有效地帶動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金融機構應結合自身優勢,迎合產業發展需求,推行創新活動進而提升金融資源的流通效率與配置效果:一方面使經營處于低效的企業因無法獲取資金支持而面臨破產困境,這將倒逼此類企業轉型升級,這正是金融創新直接影響產業結構動態存量的轉換;[7]另一方面通過金融機構自身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為一些優質產業在發展初期提供有效并優惠的金融資源,助推企業成長,這正是金融創新直接影響產業結構動態增量的發展。[8]因此,金融創新就是為了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基于金融體系各構成要素的內部出發進行優化,如:加強科技賦能、創新產品工具;貼近市場需求,提增服務品質;改組管理方式、精簡業務流程等,以創新金融服務功能,提高金融市場運維效率,提升金融綜合服務水平,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客觀間接影響層面的機理分析

客觀間接影響是指金融機構從市場競爭需要出發,其創新活動主要圍繞技術供給、消費服務、融資需求、政策支持等多個層面著手,以期提升市場競爭力,幫扶、促進企業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進而助推實體經濟發展。首先,從技術供給層面看,金融創新與技術創新共同促進并互相依存,技術創新離不開金融資金支持,而先進技術的應用又反哺助推金融創新,提升金融服務功能和流轉效率。[9]通過金融技術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充分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外在新興技術助推金融創新,不斷推行并持續優化基礎信息數據的智能化搜集、整理、篩選、分析與共享,有效降低了長尾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成本,提高了對具備創新實力但又無法獲取融資支持企業的識別能力。因此,科技是金融創新的重要手段亦是必要前提,可以充分運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市場的有效供給。其次,從消費服務層面看,當前隨著消費服務種類的不斷增加及其規模的不斷擴大,特別是普惠金融的興起與不斷深化。同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多元化的特征趨勢越發明顯,伴隨著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以及投資人的投資方向均有所改變,作為產品供給的生產方必須迎合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并蓄力待發。[10]因此,消費市場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倒逼并驅動創新活動。再者,從融資需求層面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一直以來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亦是難點問題,金融創新可以嘗試從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約束角度出發,[11]不斷健全并細分多層次資本市場,緩解并解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中小微企業與銀行業間的結構矛盾,推進融資便利化,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此外,基于債權融資產品的創新,可增加股權融資渠道和權重,為創新型、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金幫扶。最后,從政策支持層面看,金融監管方式方法要不斷創新,努力實現審慎監管,有助于全面推進風險管理與合規管理、前瞻預判與持續監督、定量監測與定性研判相結合,提升金融監管效能,有效維護金融系統的穩健運行。[12]同時,還要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努力推進普惠金融縱深發展,大力扶持綠色金融和科技創新。因此,科學、合理并有力的政策導向在為金融創新指引方向的同時起到了“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

綜上,從主觀直接影響機理來看,側重于從金融機構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出發,是一個自內向外、由里及表的主動創新與影響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其增強市場競爭力,尋求持續發展的主觀內源動因,強調的是本源驅動即內驅力作用;從客觀間接影響機理來看,則側重于從影響金融機構發展的外部環境出發,是一個從外到內、由表及里的適應性被動創新與影響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強調更多的是外在影響因素的“倒逼效應”,即外源驅動,是順應經濟發展趨勢,迎合市場發展需求,響應金融體制改革的客觀必然。[13]因此,金融創新的實質就是通過創新驅動提升金融服務于實體的能力、效率以及效果,為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超越注入持續動能。

二、近年來福建省金融創新的主要成效

(一)普惠金融創新走深走實

出臺《福建省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的實施意見》,有效延展普惠金融服務創新的廣度及深度。一是普惠金融示范性顯著增強。取得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打造了寧德、龍巖兩個具有影響力的發展樣本,大力實施“壟上行·背包銀行”“三農”綜合保險、扶貧再貸款整村推進等普惠金融服務,三明沙縣村級融資擔?;?、寧德屏南小額信貸促進會及古田民富中心等試點工作卓有成效,成為全省農村普惠金融的案例樣本。二是普惠金融可得性持續改善。全省范圍內基本實現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銀行網點鄉鎮全覆蓋,穩步提增首貸小微企業戶數與授信額度?!敖鸱啤逼脚_功能進一步完善,截至2023年4月末,已累計投放8 期紓困增產增效貸以及技改項目貸、外貿企業融資貼息專項、鄉村振興貸等11 個政策性融資產品,撬動銀行信貸規模超1500 億元,惠企資金精準直達超3 萬戶中小微企業,幫助企業有效緩解資金需求。

(二)綠色金融創新落實落細

出臺《福建省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推進三明、南平創建省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推動金融機構在綠色信貸投放、環境權益交易、環保企業上市等方面開展金融實踐。一是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全面加強。福建銀保監局建立了綠色金融發展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出臺支持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行動計劃,構建區域綠色金融監測指標體系,指導金融機構加快綠色發展轉型。二是綠色金融業務發展如火如荼。推動金融機構在綠色產品創新、林權交易及融資、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等方面開展創新實踐。至2022 年末,福建省綠色貸款余額6097.14 億元,同比增長48.34%,全年新增綠色貸款近2000 億元,創歷史新高。通過舉辦綠色經濟重點項目融資對接會等活動,實現產融項目簽約總金額逾800 億元,有力推動綠色經濟領域一大批重大項目提速建設。

(三)自貿區改革創新見行見效

福建自貿區立足海峽區域優勢,落實3 個片區發展定位,已形成一批獨具特色的創新成果。一是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成效顯著?!吨袊ǜ=ǎ┳杂少Q易試驗區總體方案》186 項重點實驗任務,絕大部分已經落地實施,近170 項涉及金融服務創新?!哆M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136 項重點任務已實施85%,在全部的378 項創新舉措中全國首創141項,118 項涉及金融相關領域創新。二是閩臺金融合作日益深化。自貿區持續拓展臺資企業資本項目便利化服務,不斷推進對臺跨境人民幣業務,促進兩岸征信交流?!芭_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試點,目前已實現全省全覆蓋,為持證臺商臺胞提供提高授信額度、降低貸款利率、簡化業務手續等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截至2023 年1 月末已為373 位臺胞、233 家臺企頒發證書,累計提供授信139.69 億元人民幣。

(四)人民幣跨境結算創新有序有力

福建始終堅持探索結算方式多樣化、融資渠道新式化,鼓勵與支持人民幣在周邊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使用。一是試點跨境資本項目便利化改革。僅自貿區成立前3 年,共辦理人民幣跨境結算4000 多億元,累計開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超過100 億元。實施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和外債資金意愿結匯,優化跨境擔保外匯管理流程,便利“走出去”企業實現境外融資,打通區內與境外雙向融資通道,區內金融機構比掛牌前增長44%。二是試點跨境貿易結算便利化改革?;阢y行的“展業三原則”,充分簡化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流程,持續拓寬海外貸款業務范疇,為企業“走出去”、整體價值鏈的提升以及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扶持。2023 年一季度,全省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2076.9 億元,同比增長52.1%。其中,貿易項下收付金額828.9億元,同比增長1.0倍??傮w來看,跨境人民幣業務支持經濟發展的能力正在不斷提升。

(五)金融移動支付創新提質提效

圍繞“便民生、促發展”宗旨,福建省不斷深耕金融移動支付便民場景建設,支付服務創新取得長足進展。一是穩步推進移動支付受理功能改造。指導福建銀聯率先實現云閃付線下商戶導入省商務廳“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線上平臺,推動云閃付APP 上線福建省非稅繳費服務,在全國首創非稅票據實時查詢配套服務,確保非稅繳交業務全流程不出戶辦理,實現云閃付小程序接入數量全國第一。二是加快拓展移動支付應用場景。當前,福建支付體系建設成效凸顯,全省云閃付注冊用戶已超2000 萬,用戶滲透率約55%,長期位居全國第一,已全面消除村級行政區支付服務空白?!癳 福州”等地方數字綜合服務平臺載體接入數字人民幣支付服務,探索前沿數字人民幣技術創新應用。2022 年,福建全省開通數字人民幣支付商戶門店16.03 萬個,開立錢包486.18 萬個,數字人民幣交易額突破1500 億元,發放數字人民幣紅包、消費券超6000萬元,拉動消費超1億元。

三、基于福建省的實證分析

本次實證分析以近5 年來福建省金融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情作為研究對象。首先,在前述研究基礎上,對金融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構建指標體系,由于二者各個指標的單位和量綱不同,基于標準化量綱處理后對原始數據進行了測度分析;其次,在所構建的兩大指標體系中,每個指標對總目標的影響程度有所有差異,基于熵值法的運用,對相關指標進行賦權,確定其在指標體系中的權重,以實現較為科學的測度結果來分析金融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水平。

(一)數據來源與指標選取

結合所查閱的金融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相關參考文獻,綜合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連續性以及真實性等因素,擬定金融創新為解釋變量,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為被解釋變量,選擇城鎮就業率為控制變量。借鑒來倩的做法,本文從金融創新效率、金融創新環境兩個維度構建一級指標,從金融產品供給種類及數量、金融業資本存量、股票市值總額等十三個維度構建二級指標(見表1),最后通過熵值法得到福建省金融創新的綜合得分,以評價創新水平。原始數據來源于Wind數據庫,2017—2021 年《福建統計年鑒》《福建省金融運行報告》。

表1 金融創新指標測度體系

借鑒魏敏和李書昊的做法,本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五個一級指標,以創新投入與產出、產業結構、城鄉結構、金融結構等11 個維度構建二級別指標,形成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2)。最后通過熵值法得到福建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綜合得分,以評價經濟發展水平。原始數據來源于2017—2021年《福建統計年鑒》。

表2 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測度體系

(二)模型設定

本文使用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探究金融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為消除異方差的影響(保留正值)采取對數方式,具體模型構建如下:

其中,t為時間;EcoQoet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FinInnot為金融創新;controIt為控制變量(年度教育經費投入);α為常數項;β為自變量的回歸系數;λ為控制變量的回歸系數;εt為擾動項。

(三)綜合水平測度結果

通過對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金融創新的各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以及熵值法計算,最終得到二者的綜合水平測度結果,由表3 可以看出,福建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和金融創新指數皆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由2017 年的0.0216增至2021 年的0.3387,增長了十幾倍,說明了近幾年福建省經濟呈現高質量發展的態勢明顯;而金融創新指數由2017 年的0.0651 增長至2021 年的0.2949,增長近5 倍,說明在近年來福建省的金融創新活動如火如荼。

表3 2017-2021年福建省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金融創新指數表

(四)描述性統計分析

通過對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由表4 可以看出,金融創新指數的均值為0.180,其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0.295和0.065;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均值為0.215,最大值為0.339,而這期間最小值為0.021。由數據可以看出,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表4 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

(五)平穩性檢驗

由于本文選取的數據為時間序列,所以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穩定可靠性,進一步使用stata16.0軟件,首先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EcoQoe)和金融創新指數(FinInno)分別取對數,然后進行單位根檢驗,詳見表5,ln EcoQoe 和ln FinInno 的p值均小于0.001,因此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單位根存在的假設,兩個序列都是平穩的。

表5 平穩性檢驗

(六)耦合協調分析結果

通過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協調度模型,計算得到福建省2017—2021年福建省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金融創新之間的動態變化,如圖1可以看出前述兩者的耦合度與耦合協調度皆逐年上升,其中耦合協調度從2017年的0.19增至2021年的0.61,耦合協調類型從瀕臨失調到中度協調,而耦合度從2017年的0.86增至2021年的0.99。表明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入對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有強大的驅動作用。

圖1 2017-2021年福建金融創新與經濟高質量反戰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變化

(七)回歸分析結果

基于stata16.0 軟件的運用,建立關于福建省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金融創新的回歸模型,詳見表6。首先,模型(1)為不考慮控制變量情況下的回歸模型,其解釋變量(In FinInno)的回歸系數值為0.496,回歸模型的的R2為0.932,說明金融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擬合優度很高,且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值為正數,即兩者在1%的顯著水平上呈現正相關,表示金融創新水平的提升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的驅動作用;在模型(2)中加入控制變量(ln EduFun),模型通過0.1 的顯著性水平,且R2為0.946,該模型擬合優度比模型(1)還好,說明控制變量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有促進作用。

表6 回歸模型

對回歸系數進行t 檢驗,由表7 可以看出,模型(1)變量的t 值均通過0.5 的顯著性水平,模型(2)的變量t值均通過0.1的顯著性水平。

表7 t檢驗

對模型(1)和模型(2)的回歸結果,進行德賓-沃森(D-W)殘差相關性檢驗和夏皮羅-威爾克(S-W)檢驗,詳見表8。模型(1)的D-W 檢驗值為1.544,該值大于1.5 小于2.5,滿足無自相關條件;模型(2)的D-W 檢驗值為3.032,該值大于2.5,不能判斷是否有自相關;模型(1)和模型(2)的D-W 檢驗p 值分別為0.826 和0.246,均大于0.05,所以沒有理由拒絕原假設,則認為模型(1)和模型(2)樣本所來自的總體分布服從正態分布。

表8 殘差分析

(八)實證小結

福建省地處東南沿海,是金融創新的前沿省份。本次研究選取了2017—2021 年福建省金融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數據,采用熵值法對金融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進行測度。隨后,通過對兩者的耦合協調關系進行評價,運用回歸模型進一步分析金融創新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結果表明,金融創新的深入發展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金融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一步對策建議

(一)聚焦推進創新人才興業,持續注能金融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支持

“以人為本”是金融創新的重要源泉,“人才興業”是金融創新的重要手段,“事在人為”則憧憬著金融創新的無限前景。人才是發展、創新的第一要素,第一資本;因此,我們要基于內培和外引相結合的方式有序構建人才接濟梯隊,為金融創新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第一,持續完善人才引進機制。特別是對高端人才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經費研發投入,并依托市場實情結合創新發展需求持續優化考核激勵機制,調動金融創新積極性,在注重具有先進市場經驗和淵博技術知識的業內“高人”引進時,還要選拔并重用市場適應能力強且具發展潛質的青年骨干,凝練創新團隊。第二,重塑優化崗位配置機制??茖W增設并合理選配人員,致力于所擅長領域的精耕細作,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同時,加強扁平化、集約化管理,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率為優先,打造高效、實用的崗位組合體系,形成具有特色的服務模式、決策機制和運維保障,從內部管理上提升金融創新動能。第三,穩步推進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加強對新政策、新理念、新思維以及新技能、新產品、新科技的認知與培訓,引他山之石有效借鑒國內外同業成型經驗。強化競爭意識,主動適應新市場與新環境;培養創新意識,主動迎合新需求與新常態;樹立學習意識,主動響應新政策與新形勢;堅持憂患意識,主動增強使命感與責任感;建設適應新時代、新經濟和新發展的人才隊伍,為金融創新活動注入持續動能。

(二)聚焦推進數字科技應用,有效提升金融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支持

從數據應用到數字技術推廣再到數字化轉型升級,數字金融發展呈現出智能化、渠道化、系統化、人性化等顯著特征。當前,隨著數字科技在金融領域應用的日趨深入,金融創新不斷加快,“數字科技+金融場景”的跨界融合得到了進一步推廣、積累并升華。[14]基于數字科技賦能金融創新,我們可嘗試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持續提升信息采集的數據應用頻度。信息是數據的重要載體,由于數據能被讀寫,被記錄,被存儲和處理,能夠總結并挖掘出更深層次的關聯價值信息;因此,要持續加強并提升對市場前沿價值信息的收集、整理、歸納、分析與共享,增進信息的敏銳性反應,增強信息的可獲得性,同時提升信息傳送的時效性與準確性,為金融創新“點燈展目”。第二,扎實推進數字金融的基礎配套建設。數字金融是以網絡平臺為紐帶,以智能存儲與識別、多媒體技術推廣與運用、電子技術迭代更新等硬、軟件為條件,基于原有的運行機制、管理模式以及產品介質并結合金融市場的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以及合理化需求所進行的創新探索;因此,必須要加強數字化的基礎配套建設,為金融創新提供良好的技術運行保障。第三,抓實落細聯營互通的金融平臺建設。提升“金服云”平臺服務效能,推進數字金融服務專項平臺落地?;诖髷祿c人工智能,搭建金融機構合作聯營平臺,加強橫向聯系與縱向互通,有效促進資源共享與經驗互鑒?;跀祿门c多方合作聯營,加快推進現代信用體系建設,實現客戶信息共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共享經濟發展平臺,打造包容創新、安全有序的發展環境,為金融創新持續注入活力。

(三)聚焦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全面拓寬金融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渠道支持

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繁榮強盛的根基,是人民生活富足的源泉,是社會美好和諧的保障,亦是構筑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福建省小微和民營中小企業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因此,持續提升民營實體經濟有效金融供給的服務質量與效率至關重要。第一,努力構建多層次金融供給與交易平臺。充分結合福建區位特色搭建銀行融資、區域性股權交易、期貨交易、票據交換中心等多層次金融供給與交易服務平臺,嘗試構建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專屬中心,探索“私人訂制”“專項輔導”,地方政府要積極探索多形式場外市場并引導市場化資金進入,增強中小企業交易流動性,充分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協同發展與聯動效應。第二,全力提升企業直接融資規模。有序引導資金加大對創新、科技、低碳、環保等重點領域的扶持,助力“小巨人”爆發“大能量”,不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充分利用當前我國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適配性大幅提升的契機,對標創新型中小企業,扶持潛力型科技企業,跟進成長型創新企業,做好上市后備企業挖掘、培育、跟進工作,推動本土企業境內外上市融資。第三,蓄力激發公開市場業務潛能。積極推進債券產品多樣化創新,有序探索緩解企業流動性壓力支持工具與回購便利融資機制等。適度降低債券融資準入門檻,發揮市場化增信功能,通過創設信用擔保工具等方式為中小企業債券融資提供增信支持,助力企業發行集合票據、企業債、私募債、短期融資券等有價證券產品,爭取定向可轉債福建適用試點以及創新創業債福建試點,激發公開市場潛能。

(四)聚焦服務普惠金融推廣,不斷完善金融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市場支持

深耕普惠金融既是經濟高發展實現的助推器,又是金融行業可持續均衡發展的穩定器,更是增進社會和諧與公平的催化劑。因此,必須要充分調動并合理發揮大型與小型,傳統與新型,線上與線下等不同組織機構的敏銳性與創新性,思辨性與能動性,結合自身優勢,瞄準市場定位,構筑多層次、合理化、全覆蓋的現代普惠金融服務體系。第一,充分發揮改革試驗區樣板作用。重點推進寧德、龍巖兩地建設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積極推廣兩地發展實踐經驗,并科學遵循業務難點創新試點原則,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經驗做法,發揮改革試驗區樣板的“乘數效益”。同時,積極引導銀行機構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單列普惠金融服務指標,推動產業扶貧保險、農業保障擴大覆蓋面。第二,持續加大普惠金融科技賦能。金融資源向“三農”、小微企業、貧困地區等重點領域傾斜,充分利用科技賦能突破普惠金融服務的時間、空間和區域限制,實現跨區域遠程服務,解決鄉鎮偏遠地區金融服務缺失問題,通過升級并持續完善金融服務云平臺,收集客戶訴求,跟進業務辦理,反饋服務評價。持續推進鄉鎮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并向村一級有效延伸,提升金融服務“三農”能力。第三,積極推進普惠金融產品創新。積極創新供應鏈、產業鏈金融產品,對標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藍?!笔袌?,有效激活“三農”內驅發展要素,釋放林農產業活力。借助互聯網持續推進“口袋”金融服務創新,簡化普惠金融流程、減免普惠業務收費,拓展普惠服務范圍,推進普惠產品創新,增強中小企業及百姓金融服務體驗感與滿足感。

(五)聚焦服務國內外雙循環,著力增強金融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開放支持

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亦是國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核心區”。因此,要充分立足地域優勢,發揮區位發展便利,以RCEP 順利簽訂為契機,努力做好對外金融交流,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超越。第一,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加快跨境金融創新。通過發揮閩籍華僑優勢,促進并加強跨境金融機構間的溝通交流、學習借鑒、增進互信,優化金融對外開放與合作生態環境;加快跨境金融創新力度,特別是加大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各領域產品與服務創新力度,推進貨幣互換與人民幣國際化創新合作發展;建構海絲產業金融中心,深化與東盟等國家的金融合作,支持互設金融機構,支持雙向投融資,探索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融合發展,推動金融合作領域的制度創新、產品創新、監管創新與服務創新,培育新型對外金融市場,打造金融開放示范區。第二,提升閩臺金融合作,推進兩岸金融融合??茖W借鑒臺灣地區票券市場經驗,構建區域性票證交易市場。構筑海峽兩岸金融合作交易中心,加大金融市場各領域產品與服務創新力度,加強金融機構間的溝通交流,優化金融合作生態環境;積極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推動臺企金融服務便利化,支持臺胞金融服務同等化。充分運用自貿區金融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臺灣地區金融機構或企業在閩落地或開展股權合作。支持海峽股權交易中心與臺灣柜買中心開展合作,打造兩岸共同資本市場。鼓勵閩臺征信機構加強信息資源交流合作,逐步實現金融信息互通互換,金融資源互通有無,進而構建兩岸金融互補競合、共同發展的金融生態圈。

(六)聚焦數字金融發展趨勢,有序推進金融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監管支持

當前隨著數字金融的不斷發展,金融創新的態勢也日臻迅猛,這對金融監管前瞻性思維的培養與預見性策略的擬定提出了更高要求。[15]通過科技賦能、監管創新主動探索新的監管模式,有利于適時監測并發現金融市場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與新思維。持續推進金融監管創新是順應數字金融發展大勢的客觀需要,特別是在監管方式和手段上的科技創新尤為重要。第一,堅持問題導向,立足風險防范。通過監管創新加強對金融運行底層數據的規律性分析,可穿透表層業務發現風險線索;同時,要加強對中小銀行信息科技風險頻發領域的監測,確保網絡安全和客戶信息保護。因此,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豐富并創新風險識別功能以靈活應對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現存或潛在的風險事項,做好風險識別、風險管理和風險防范等一系列工作。第二,加強政策研讀,確保精準發力?;诩夹g變遷、場景融入及市場需求等諸多因素,有效監管必須以全面了解、及時掌握法律法規、行業準則和監管規定為基礎,以期厘清并總結金融活動的一般軌跡和運行規律。此外,由于不同市場主體間的活動偏差,監管創新必須基于差異化與動態化并結合全局化與全景化,才能發力精準。[16]第三,提升思辨能力,重識金融創新?;诮鹑诨顒佑绊懙膹碗s多變性,對其運行規律的把握和活動行為的監管就必須要有全局、思辨且動態的思維,防風險與促發展應相輔相成,并不相悖,促發展是目標,防風險是前提,監管創新應進一步保護真創新,抑制偽創新,要防范和化解潛在風險,構筑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態,促進金融與經濟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六、結語

當前,金融創新是國家不斷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路徑。福建省在金融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首先,要立足于重大戰略保障工程,全面深化政金企三方聯動合作,持續推動金融創新活動及金融資源向數字經濟、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傾斜;[17]優先民營企業服務工程,為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扶持。其次,要借助于資本市場提升工程,全面謀劃推進企業上市,整合省內券商優秀資源和優勢力量,打造“上市輔導團”,為潛力企業提供“立體式”上市服務;落實金融資源集聚工程,有效促進資源共享、經驗互通,優化金融要素和市場資源配置。再者,要致力于金融服務創新工程,完善百姓金融服務云平臺,持續推進口袋金融服務創新,深化閩臺金融融合工程,融合閩臺經濟特點,構筑兩岸金融中心,凸顯海峽區位優勢。此外,要堅守于金融風險防范工程,大力推進數字科技金融賦能,持續完善全面信用體系建設,加強金融風險預警監測,“控新化舊”化解信貸風險;完善地方金融監管工程,加強地方政府與監管機構聯動互動,提增有效引導與適度監管,為防范金融風險構筑防火墻。

總的來說,推進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我國經濟突破結構性矛盾與環境資源瓶頸,實現更高效率、更加科學、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福建省原有依靠規模擴張與金融資源持續投入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轉型過程中,應當加快金融創新步伐,為經濟發展方式的平穩過渡,創新型省份的扎實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與支持,為省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超越注入新動能。

猜你喜歡
高質量金融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P2P金融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