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鄉村文化振興探析

2024-01-03 14:21郭悅李波于波
廣西農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鄉民中國式現代化

郭悅 李波 于波

(1.山東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泰安 271018;2.山東現代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4)

鄉村振興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成色與質量??梢哉f,“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保?]如何促進鄉村振興,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面對這一時代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回答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保?]這段話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點明了鄉村振興的任務重點,要充分發揮鄉村文化的引領作用、支撐作用,通過鄉村文化振興,促進鄉村整體振興,進而提升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質量。黨的二十大,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要任務,從頂層設計上對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作出了規劃部署,并明確提出鄉村文化振興這一戰略定位。新時代以來,鄉村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豐富和完善,然而伴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推進,鄉村文化如何避免由現代化引發的“后遺癥”,從而實現文化振興,成為鄉村振興過程中的精神支撐和不竭動力,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魅力,依舊是當下鄉村文化振興所面臨的重大困境與現實挑戰。因此,深入探析我國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價值、存在問題和推進路徑,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價值

鄉村文化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精神動力,是展示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底色的“蓄水池”。鄉村文化蘊含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和精華,是鄉村歷史發展變遷的見證,承載著最原始最淳樸的鄉村情懷。切實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能夠涵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塑建鄉風文明、傳承鄉村習俗和鄉土風情,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進而跳脫出西方現代化進程中對鄉村文化破壞的發展模式,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的民族傳統和文化底蘊。

1.1 涵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基底

鄉村文化是傳統文化在鄉村社會的根系延伸,為傳統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豐富和本真的原料供給,是涵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域基地。梁漱溟就曾指出,“原來中國社會是以鄉村為基礎,并以鄉村為主體的;所有文化,多半是從鄉村而來,又為鄉村而設——法制、禮俗、工商業等莫不如是?!保?]不難看出,鄉村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鄉村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諸如天人合一、民為邦本、厚德載物等,核心內涵都是在鄉土中孕育并深植于鄉土社會中?!多l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通過振興鄉村文化,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優秀品質意蘊,體悟以鄉村農民勞動為中心而生成的自強不息、吃苦耐勞、勤勞勇敢的精神特質,增強鄉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為農業現代化生產注入精神動力。

中國式現代化是符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本質要求就是要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班l土文化是特定區域內長時間積淀發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民間形式和地方特色?!保?]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涵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為中國式文化現代化提供了實踐場所,同時又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中國式現代化之路任重而道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5]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有利于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特別是重視實際、勤勞節儉、重義輕利等中華優秀傳統精神,能夠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基底,是復興路上的重要精神力量。

1.2 推動塑建鄉風文明,筑牢中國式現代化文明基石

鄉村振興不僅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提升鄉村發展水平的現實選擇,還具有承載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深層文化價值,這是由中華文明的特性決定的。[6]換言之,鄉村文明是中國農耕社會時期物質生產生活方式的真實寫照,古代先民的生活實踐影響著他們的思維邏輯和行動方式,進一步影響和塑造了整個中華文明。中國社會進入現代化轉型期,塑建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整體提升中國社會文明程度的必要條件,鄉村文化振興情況影響和制約著整個中華文化的現代化轉型狀況。因而,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強調:“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7]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塑建鄉風文明、實現鄉村文化振興不僅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內容和基本手段,而且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及先導。[8]塑建鄉風文明,充分發揮其價值功能,能夠激發鄉村振興的整體活力,進而反哺鄉村文化,提升鄉村文明程度,為中國式現代化筑牢文明基石。產業興旺助推鄉風文明。構建具有現代化發展新風尚、體現中國鄉村特色的經濟發展新路。通過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由增量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培育鄉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以經濟基礎支撐鄉風文明。人才振興助推鄉風文明。人是鄉村社會發展進步的“第一資源”,現代農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人才,助力數字化農業、農村電商、休閑農業等鄉村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形成“既富口袋又富腦袋”的發展新路徑,以此在鄉村形成重視人才、注重提高知識儲備和生產技能意識的鄉村文明風尚。生態宜居助推鄉風文明。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宜居”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化鄉民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守護綠水青山,堅定不移走好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治理有效助推鄉風文明。組織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根基,任何戰略與政策的具體實施和有效運用都離不開基層組織的治理工作,鄉村治理體系和基層組織的有序運轉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保障,對于農業農村現代化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1.3 傳承鄉村習俗風情,維系中國式現代化情感紐帶

鄉村文明孕育發祥于傳統農耕社會的土壤,形成了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中華傳統美德,以無形的文化力量滲透在鄉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牢固附著在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動方式中,并以勞動生產實踐、日常生活習慣、為人處世原則、區域特色習俗等方式有所映現,這些鄉村文化所蘊含的多元文化理念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能夠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縱深發展提供民族文化支撐。

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是現代化道路的全新模式,深層次原因之一是摒棄了西方現代化進程中城鄉二元對立的發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條城鄉融合發展的全新路徑,有效避免了城鎮化對鄉村文明的大肆破壞,維系了中華民族的情感紐帶。隨著現代化的推進,一些鄉村的傳統習俗及其形式依舊趨于沒落,但鄉村文化深深扎根于鄉村大地,是中華民族靈魂深處的精神家園,凝結著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傳承鄉村習俗,可以增強鄉村社會中的鄉土文化氣息,留存鄉村社會中鄉民獨特的生存樣態,喚醒積淀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記憶,讓鄉愁有所寄托,給中國式現代化增添一抹溫度。

鄉村文化振興要保護和修復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利于凸顯地域特色,展現獨特的鄉土風情。受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沖擊,民間曲藝、民間文學、地域方言等極具特色的文化標識正在悄無聲息地退出大眾視野,有些甚至銷聲匿跡。這些地方特色文化承載著人們對一方水土的情感,承載著地方發展的歷史脈絡,更承載著中國社會發展的鄉土氣息,是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必須一以貫之的文化傳統。鄉村文化的振興發展能夠促使鄉村傳統文化實現“雙創”,以全新的姿態重新悅動在鄉村社會中,讓區域內社會成員能夠受到鄉土風情的熏陶,從中體悟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在形成廣泛認同的基礎上弘揚利用,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自覺擔負起承繼人的責任,延續地方特色傳統,厚植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底蘊。

2 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鄉村文化振興面臨的現實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5]隨著現代化的深入推進,城鄉之間深層次矛盾逐漸展開,與城鎮文化建設成就相比,鄉村文化發展狀況明顯滯后,無論是在文化先進程度、多樣化程度上,還是教育資源方面,均表現為“城優鄉劣”的特點。鄉村文化現狀不能滿足鄉村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文化生活需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鄉村居民生活質量與水平的提升。隨著鄉村產業化的蓬勃發展,鄉村的經濟水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呈現錯位現象,鄉村的文化建設和精神面貌未能跟上物質發展的步伐,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鄉村社會的整體發展,造成2035 年“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這一愿景難以達成,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大阻礙。

2.1 鄉村文化認同出現價值混亂

鄉村社會個體化是農民從傳統時代到集體時代再到市場經濟時代不斷脫嵌、祛魅和再次嵌入的過程,這一過程中農民的信仰世界容易出現迷茫與混亂。[9]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現代化的布局開展,城鎮成為經濟發展的中心,城鄉之間的差距隨著經濟水平的差異而越拉越大。在這一過程中鄉村的經濟體制、文化體制發生深刻變革,鄉民“離鄉”“離土”成為時代趨勢,鄉村被逐漸邊緣化,鄉村文化的內容、形式和社會功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退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味地認為鄉民追捧城鎮文化、淡化鄉村文化價值過于片面,其更大程度上“追捧城鎮文化、淡化鄉村文化”是一被動過程。在現代化過程中鄉民首先“被個體化”,進而又成為了“被社會化”的受體,原有的價值理念被快速推進的現代化社會“沖散”,進而又被符合當前現代化需要的價值觀念填補了空白,這也就造成了農民對鄉村文化價值的認同混亂。

與此同時,農業工業化水平提高,生產機械化普及程度提升,生產效率提高、收入的增加促使農民前所未有的從繁重的農忙勞動中解放出來,鄉村產業結構迎來了大變革時期。鄉村經濟構成由單一的農業生產向手工業、制造業、旅游業等多元化方向發展,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日益非農化。這也就導致了村民的價值觀念、思維邏輯、行為方式等方面發生變化,鄉村文化在與現代文化、城市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交流碰撞下逐漸暴露出自身轉化創新不足的缺陷,鄉民的文化價值觀產生了城鎮化傾向,折射出對鄉村文化的不認同和不自信。在城市中心主義的影響下,部分人以城市發展的需要作為衡量鄉村文化價值的標準,甚至提出了拋棄鄉村文化等荒謬觀點,這些都是脫離以鄉村文化為本色的中國現實國情的錯誤認識?!扒竽局L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要走好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之路,就必須破除人們對于鄉村文化的偏見,引導鄉村文化有序發展,增強鄉村文化的凝聚力。

2.2 鄉村文化的傳承主體缺位、載體衰減

文化傳承、傳播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后繼有人,但是,鄉村文化存在傳承主體缺位、載體衰減的問題。改革開放40 多年來,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發展以及大規模撤并村莊,傳統村落的村域范圍不斷擴大且邊界日益模糊[10]。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 多年來,我國鄉村人口數從2003 年的76851萬人銳減至2022 年的49104 萬人。大量鄉村人口由農村流向城鎮,造成了鄉村人才流失、村莊衰落、器物閑置等問題,鄉村文化所依附的載體正在逐漸消失,鄉村文化正面臨著無處附著的困境。

鄉民是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中堅力量。鄉民的流動性和鄉村共同體的衰落導致鄉村文化建設主體缺位,引致鄉民組合力弱化[11],鄉村文化喪失了重要的傳承主體。首先是青壯年人才的外流?,F代化的快速發展使二三產業發展日趨興盛,為有知識、有技能的青壯年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好的就業環境,吸引其不斷涌入城鎮工作甚至是定居,致使鄉村文化振興主體缺位,鄉村文化的代際傳承缺少基石。其次,鄉村中老年群體對鄉村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有心無力。鄉村中老年人是鄉村文化的重要創造者,鄉村傳統文化是這一群體的重要精神依托。目前,鄉村中部分老年人仍身體力行地踐行和傳播鄉村文化,他們是鄉村傳統的傳承主體,但由于自身感召力有限,受眾缺乏興趣,現代城市文化沖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一群體在鄉村文化的傳承弘揚面前表現得力不從心。

村莊作為鄉村文化的空間載體正在加劇衰落。村莊是在長期的耕作勞動和聚落生活的基本邏輯下形成的鄉民賴以生存和生產生活的有機生活單位,具有獨特的生活習性和民俗活動等,是鄉村精神文化生活的空間載體?,F代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使村莊在與城鎮化的博弈中成為落魄者,村莊空間結構、價值理念、文化認同等方面遭受不同程度的解構,一度呈現衰敗趨勢。據相關數據統計,在2000-2010 年,十年間我國自然村落總數由363 萬個銳減到271 萬個,十年間消失了九十萬個,而這個消失的速度還在加快。[12]鄉村傳統器物的棄置是鄉村文化又一重要載體的湮沒,原有鄉村中常用的傳統器具,例如日常生活用具石磨、蓑衣、糧斗、石槽等,鄉村常見樂器二胡、口琴、風琴等逐漸退出鄉村大眾生活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電器用具和電子娛樂產品。這些鄉村文化原始載體的流失,使鄉村文化缺失了生機與張力,嚴重削弱了鄉村文化特質。

2.3 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利用缺位

城鄉之間存在的差異使得城鄉文化建設的同質化不適應于農村居民的需要,文化設施建設與鄉村發展水平不匹配,與農民群眾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適應。主要問題在于文化基礎設施老舊,公共資源的重要價值難以變現;文化產品、文化服務供應不足;鄉村文化工作體制機制不完善,文化活動匱乏且類型單一,農民的文化權益不能得到切實保障等。

鄉村圖書室、文化廣場、運動中心、電影放映、戲劇演出等鄉村公共文化場所和娛樂方式,是鄉村居民獲得文化信息來源和改善鄉村精神面貌的主渠道。然而,鄉村文化建設不對路、服務不到位、利用不充分等問題凸顯,鄉村文化公共設施流于形式,同時,娛樂方式在缺乏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而趨向庸俗化,未能發揮優秀文化價值引領的正向作用。例如,不少鄉村圖書室藏書內容陳舊,鮮有村民前去閱讀而近乎荒廢;運動器材類型單一,設備老化;電影放映題材遠離鄉村群眾,缺乏面向農村受眾特征的內容等。此外,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大多由政府以社區為單位自上而下統一配備,產品種類單一且類型雷同,具有同質化的發展傾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彰顯鄉村本土性和多元性的文化產品。

3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鄉村文化振興的實踐路徑

精神富有是貫穿整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是打造現代化新農村、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鑄魂工程。在鄉村社會實踐中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扎實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促進鄉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因此,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兼顧、科學謀劃,有條理、有步驟地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3.1 自塑鄉村文化價值,厚植鄉村文化自信

鄉村文化是由鄉民在歷史集體活動中創造、發展和豐富的,凝聚著鄉村社會最深層的集體記憶,維系著鄉民文化共識。在劇烈的現代化變革之中,鄉村社會在現代性沖擊下支離破碎。要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就必須進行鄉村文化的現代化重構,進而才能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實現自身的振興。這就要求鄉村文化發展必須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價值導向,凸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即實現人的現代化,在實現歷史解構的基礎上進行價值自塑,以現代文化內生活力帶動鄉村文化振興,實現鄉村文化的“輸血”振興到“造血”振興的轉變,提振鄉村居民文化素養,提高其對鄉村文化認同感,增強發展自信心,為中國式現代化厚植鄉村底色。在向現代化轉變的過渡社會之中,對新舊文化的交替機制往往存在諸多爭論,爭執的各方都想以自身文化自居于整個社會之中。正如文化唯物主義創始人雷蒙德·威廉斯在描述英國城市化進程時認為,在城市化進程中,鄉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變遷致使兩種文化發生了激烈碰撞與沖突。但究竟應該如何評判和選擇文化,他卻給了別樣的回答,“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都不是裁判;我們都是局中人,不是站在這一邊就是站在另一邊?!保?3]也即是說,鄉村文化價值的重新選擇、塑造構建最終的決定性力量在于鄉民本身,而非外在的批判,不是參照他者文化全盤否定鄉村文化,而是在保留鄉村傳統文化內核精髓的基礎上,以人的現代化的生產生活需求為價值導向,盤活鄉村文化,展現當代價值。鄉村文化自塑要以農業農村現代化背景下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鄉村文化所蘊含的科學內涵和正確的價值導向,創新文化表現形式,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大宣傳。鄉村文化自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保留鄉村文化淳樸風情、德治倫理、鄉土情結,剔除封建迷信、天價彩禮等庸俗文化,深入挖掘鄉村文化中蘊含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思想理念,形成道德教化的價值體系。此外,將鄉村文化通過編排戲劇、制作民歌民謠、開展廣播宣傳等鄉村居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傳播,不斷擴大傳播范圍。簡而言之,要以適度的外部幫扶為“引”,激發鄉民的文化創造創新熱情。

自塑鄉村文化價值、實現鄉村文化自信自強要以鄉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前提。實現鄉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解決鄉村各類問題的關鍵,同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保?4]可以說,沒有鄉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自塑鄉村文化價值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鄉村文化自信自強也就無從談起。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現代化轉型,鄉村文化的經濟屬性日益凸顯,更有利于提升鄉村文化的凝聚力、自信心。因此,要大力挖掘鄉村文化的內在價值,以文化賦能產業發展,增加鄉民創收,提振鄉村精氣神。 通過“文化+”產業、旅游、生態、教育、服務等,充分挖掘鄉村文化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育人價值等多重價值,實現多種效益的有機統一,促進鄉村產業全面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吸引人才返鄉。

強化鄉民主體意識,厚植鄉村文化自信。中國式現代化歸根到底是人的現代化。城鎮化、網絡化的時代背景下,部分鄉民受現代化思想觀念的沖擊,對城市文化和外來文化趨之若鶩,對鄉村文化卻淡然置之,鄉民的主體意識淡化,對鄉村文化缺乏自覺自信?,F階段,鄉村要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提高待遇水平、完善基礎設施等途徑吸引人才回流就業,在與鄉村的共生共進中增強主人翁意識,從而保證鄉村文化振興的人力資源,恢復鄉村勃勃生機。受人員流動和社會變遷等多種因素的沖擊,人們對于鄉村文化大多局限于概括化、表面化、零碎化的認識,鄉村文化振興是久久為功的事,需要鄉民的共同參與。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文化建設實踐活動,調動鄉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文化育人和服務人民的社會功能,健全鄉民對鄉村文化的系統性、全面性和發展性認識,從中提升鄉村居民的精氣神和文化自信心。

3.2 加強人才隊伍培養,講好鄉村文化故事

農業農村現代化實質上是經濟類型的升級換代即農業知識經濟,以農業知識和農業信息的生產、分配及其使用為條件,以創造性人才資源為重要依托,以高科技農業技術產業為支柱。[15]因而,提升農村人口規模和素質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本要求?,F代農民作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動力主體,打造一支素質優良的農業人才隊伍,不僅能夠優化農業經濟結構,打造農業發展新高地,同時也是弘揚鄉村文化價值、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方式。鄉村文化價值的充分彰顯以及準確理解,離不開其自身所包含的正確的價值理念以及外部對其客觀、平視的審視態度。除此之外,文化自身特色化、專業化的表達方式,更易于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大眾對鄉村文化的關注度和認同感。因此,著力培養農村農業人才,尤其是本土優秀人才,真正使鄉民成為頌揚鄉村故事的代言人,為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培養發展動力。

用心用情講好鄉村文化故事。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晚發外生型現代化,具有自身發展的新思路和新目標。鄉村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底蘊,能夠為中國式現代化增強民族底色和注入發展動力。振興鄉村文化,講好鄉村文化故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需要積極對待。首先,貫徹鄉民共建原則必不可少。鄉村居民要對鄉村文化具備豐厚的文化功底并具有文化自覺能力。文化自覺是激活鄉村文化內生活力的基礎,擁有文化自覺才能讓鄉民參與文化、享受文化、創造文化。[16]這種文化主體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培育:一是對鄉村現有文化承載主體進行專業化培訓,使其接受系統規范的文化教育,在原有知識架構的基礎上進行填補完善。二是在鄉村文化教育方面,發揮學校在教育方面的主導地位,建立長效化、穩固化的教育機制,是實現鄉村穩固發展的永續動力。在課程設置上,適當嵌入當地特色文化內容,注重挖掘鄉村文化的內在價值,強化青少年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三是發揮基層村委會的號召作用,鄉村文化的發展振興是靠鄉村居民的共同努力,鼓勵村民自發成立文化社團、舉辦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實現好鄉民的文化參與感和話語權,彰顯鄉民的主體地位。其次,保護擴展文化的承載客體和傳播方式。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形成的鄉村文化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經驗性等特征,其在鄉村社會中往往以“口頭相傳”的方式進行傳播,這種傳播方式在內容完整度、真實性、穩定性等方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隱患,因此要加快文化內容表現形式轉化,將口語化、經驗性的文化內容以文字、音頻、視頻等載體記錄下來,保護鄉村農業生產文化、家風家教、鄉風鄉俗等精神文化遺產。鄉村文化故事的講述要注意方式方法,應緊跟現代化發展步伐,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傳播鄉村文化,這也正是鄉村社會發展的短板。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來講述鄉村文化故事不失為很好的選擇,以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提高鄉村文化故事傳播的廣泛性、時效性和高效性。此外,政府應當在政策、資金和技術上加大支持,吸引更多的人致力于講好鄉村文化故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深入推進,對鄉村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在現代化的指引下鄉村文化發展力度呈現出更加強勁的趨勢。

3.3 發展鄉村公共文化,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求鄉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根本,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公共文化,以此不斷提高鄉村居民文化認同、凝聚鄉村共識。鄉村思想道德建設與社會物質生活水平是合規律性的辯證統一,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推進正在呼喚符合物質基礎的思想道德建設。

有效供給鄉村文化資源,扶植鄉村公共文化事業開展,積極建設和美鄉村。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和基礎是以人為本,鄉村文化事業發展要本著文化為民、文化樂民、文化惠民的原則,系統分析區域內鄉民的文化需求,提供優質多樣的文化產品,改善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可及性。首先,基層政府要關注鄉民的文化需求,保障鄉民文化活動和學習交流的專門場所,并做好相應的服務與維護工作,為鄉民提供良好的文化環境。其次,為保證公共文化的時效性,發揮好文化的教化與娛樂雙重屬性,鄉鎮文化管理部門要積極動員,鼓勵鄉村知識分子從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優化鄉村人才隊伍配置,彌補人才斷層問題[17]。以此組建能夠及時準確領會時代精神的文藝隊伍,打造眾多黨的精神與地域特色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產品到鄉村進行公益展播,同時號召鄉民踴躍參與學習,不斷提高鄉民的認可度和參與度。此外,在新媒體發展如火如荼的現代化大背景下,要加強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因地制宜創建鄉村數字文化廣場,鼓勵鄉民借助自媒體平臺記錄、傳播鄉村文化,從而助推文化事業發展。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保?8]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以辯證、全面、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以物質基礎支撐鄉村思想道德體系建設。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任務的圓滿完成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鄉村社會生活質量明顯提升,農民在物質生活方面得到極大滿足,而后亟待解決的是加強鄉村思想道德建設。黨的二十大對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作出重大部署,在人民思想、道德和文明等方面有所要求,強調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這為新時代推進鄉村思想道德建設指明了目標方向,需要基層黨組織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首先,社區要認真組織學習黨中央精神,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評選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婆婆、最美兒媳等榮譽稱號,大力宣傳先進典型人物,著力加強鄉村思想道德建設。其次,要大力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深入推進誠信制度建設,不斷提高鄉民素質和鄉村文明程度,使鄉村良好思想道德蔚然成風。最后,引入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鄉民思想道德培養的重要內容,構建符合新時代的道德體系。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自身特色和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立足當前我國主要矛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視域下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所作出的戰略規劃。鄉村文化作為凝魂聚氣的關鍵元素,事關鄉村全面振興戰略大局,事關農業強國建設,因此,需要正視鄉村文化的重要價值。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內部與社會整體協調作用的結果,需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鄉民共同參與協力推動鄉村文化的現代性轉化和發展,更要處理好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經濟發展和道德建設之間的關系,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鄉村實際的文化振興道路,在現代化新征程上展現鄉村文化魅力,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猜你喜歡
鄉民中國式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路遇鄉親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中國式性感
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