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類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為例

2024-01-03 14:21李遠麗韋媛陳莉萍邱淼連付玉春
廣西農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三農職業院校育人

李遠麗 韋媛* 陳莉萍 邱淼連 付玉春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廣西 南寧,530007)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也是學校教育教學內容中的重要部分。

2019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中強調,“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大有可為。希望你們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2]。習總書記的回信對涉農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當前,“涉農高校引導知農愛農新型人才扎根基層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舉措不準不細不實[3]”因此,農類高校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立足服務“三農”的使命,圍繞“三農”問題,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三觀、揚正氣,以社會實踐服務為根本點,以人文素養課程教學為出發點,以第二課堂活動為切入點,構建具有“農”字底色的思政育人體系,打造多維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循環系統生態圈,引領更多的“一懂兩愛”青年扎根基層,助推鄉村振興。

1 農類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1.1 農類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耕讀教育聯系不夠緊密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2021 年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要求,“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全面加強涉農高校耕讀教育,將耕讀教育相關課程作為涉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4]”。文件的出臺,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耕讀教育的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及發展的重視,將“耕”“讀”并舉,為農類高校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思政育人體系指明了方向。職業院校目前盡管開設了勞動教育課程,也要求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相融合,但效果不理想。部分勞動教育課變成“掃地”課,部分專業課程難以挖掘到較合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因此難以取得良好的成效。

1.2 農類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服務“三農”對接不夠精準

農類職業院校在培養服務“三農”事業人才的建設上對接不夠精準,“知農愛農新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帶動不強,國情省情農情教育與時代變化、社會需求、‘三農’發展和區域共生的聯系不緊,圍繞解決‘三農’領域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難題舉措不多,知農愛農信念轉化為服務‘三農'行動路徑不暢通[5]”。同時,農類、涉農類專業就業環境相對艱苦,畢業生從事“三農”工作、服務鄉村振興的決心和毅力不夠,無法真正扎根農業。

1.3 農類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不夠匹配

目前,農類職業院校未完全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創新創業課程中,在創新創業實踐和田間生產勞動中體現的刻苦專研精神不夠,課程思政創新的硬招實招不多[3]。此外,學校開展的“雙創”課程、創新創業比賽、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在彰顯農業特色,激發學生創新能力、激勵學生通過創新研究推動農業產業的發展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

2 農類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案例: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為例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著力培養有思想、有道德、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該校將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理念融入到課程思政中,突出“農”字底色,擦亮“農”字招牌,大力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及綜合性大學生創業基地,并引入優質合作企業開設創業型學歷班,組建校企合作創業社團,引導在校大學生注冊小微型企業,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在校學生深度參與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創新創業實踐,積極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西部地區就業,在縣、鄉、村的廣闊天地中干事創業,讓學生真正扎根農業,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2.1 “耕”“讀”并舉,注重人才培養的有效性

深入挖掘耕讀教育內涵,探索具有農類職業院校自身特色的育人模式,對于培養“一懂兩愛”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具有深遠意義。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通過體制機制、課程建設、實踐平臺、文化建設上精準施策,下足功夫。

2.1.1 做好頂層設計

為凝聚全校全員參與耕讀教育,學校成立大學生耕讀教育教學研究部,出臺耕讀教育實施方案,開設耕讀教育相關課程。發布《關于進一步將“姓農為農”、服務“三農”、農耕文化等耕讀教育元素融入課堂教學工作的通知》,要求教師根據課程內容,按專業大類完善融入中華農耕文明、鄉土民俗文化、鄉村治理等具有耕讀教育元素的專業課、專業綜合實訓課和專業生產勞動課等課程教學,加強學生傳統農業文化的教育。

2.1.2 做好課程建設

課堂教學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課程體系的完善可以更好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把耕讀教育內化成“立德樹人”重要組成部分,用實際行動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一是堅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求教師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耕讀教育、強農興農等元素融入各學科課程,切實培養學生的“大國三農”情懷。二是將人文素養課程與校園育人活動結合起來,不斷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相融、相交、相匯。三是開設專業生產勞動、勞動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等課程。其中,要求農林牧漁藥類等涉農專業結合專業特點開設不少于3 個學期的專業生產勞動,共64 課時;勞動教育共18 課時;社會實踐活動共28 課時。

2.1.3 搭好實踐平臺

充分發揮“農”字優勢,做實、做細、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托農科教基地,搭好實踐平臺,充分利用校園、田野、社會三大資源,堅定學生投身鄉村振興的信心,切實引導青年在社會課堂中長見識、增才干,在基層一線中了解國情民情。目前,該校與行業企業共建實訓基地166 個、培訓基地68 個,與企業共建57 個校企協同育人班。八桂田園基地在2022 年入選國家首批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專題“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名單。此外,與廣西云鄉村振興電商直播服務中心、騰訊短視頻直播南寧東盟運營中心校企合作,建立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2.1.4 “盤活”文化資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來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如果說課堂教學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陣地,那么第二課堂活動則是主戰場。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切實利用好第二課堂活動這個實踐教學的好平臺,發揮好這個“舞臺”的實踐育人作用。通過組織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學生干部培訓、社團骨干培訓等專題講座活動,組織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主題活動,組織創新創業大賽技能活動等,引導學生深化對強農興農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愛黨、愛國、知農、愛農的意識,最終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近年來將《文學鑒賞》《國學經典》《大學語文》等人文素養課程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深化活動內涵,提升活動層次;以課程實踐和耕讀傳家為切入點,緊密結合現代農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實際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走進農村農民,在活動中了解民情鄉情,切實提升學生的知農愛農素養,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同時,落實第二課堂學分管理制度,2019 年出臺《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學分管理實施辦法(試行)》(2022年重新修訂),并通過團中央的“到夢空間”APP網絡系統平臺學分管理系統,做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學分管理。

2.2 服務“三農”,提升人才培養的實效性

農類職業院校辦學的初心和使命是扎根中國大地,推動“三農”事業建設。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將“農”字嵌入實踐育人各環節,積極引導學生向基層流動,增強學生對“三農”事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該校建立“送教下鄉”的培養模式,在教育中強化“三農”情感和“三農”價值導向,讓學生切實認識到農業農村大有可為。每年組織“三下鄉”實踐活動,近年來該校的“三下鄉”團隊獲建全國優秀團隊1 支、全國重點團隊3 支、自治區優秀團隊1 支、自治區重點團隊2 支。該校獲建全國2020—2021 學年“活力團支部”1 個,獲廣西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榮譽稱號2 次。

2.3 完善體系,提高創新創業的軟實力

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是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抓手。當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在開設相應的創新創業課程基礎上,依托大學生創客園、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農產品營銷中心、食品DIY 等創新創業實訓基地,開展立地式研發、創新創業、志愿服務等活動。其次,在開展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講座的基礎上加強產教融合,邀請企業專家為學生授課、組織學生到企業跟崗實習等形式,提高學生工作能力與崗位的需求契合度。三是開展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工作,與西鄉塘區團委、興寧區團委簽訂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共建協議,指導班級團支部與南寧市社區形成結對,進一步加深校社合作,拓展創新實踐渠道,全面推動實踐育人工作發展。目前,該校獲得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區級金獎7 項,銀獎30 余項。

3 農類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啟示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相繼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等綱領性文件,明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總體要求。同時出臺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等系列文件,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全方位部署與安排,有力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地、落細和落實。其中,《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對農類專業課程的要求是,“要在課程教學中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大國三農’情懷,引導學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樹立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意識和信念,增強學生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知農愛農創新人才”[6]。據此,農類職業院校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緊緊聯系、環環相扣,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耕讀教育、專業課程、人文素養課程、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社會實踐服務活動相結合,做到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融會貫通,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構建的具有“農”字底色的思政育人體系,對農類職業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3.1 堅持“三全育人”

國務院在2017 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7]。農類職業院校堅持“三全育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態文明建設、強農興農、知農愛農等理念全面貫穿到課程思政中。一是抓實思想引領,打造黨建+課程+工作結合的思政模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二是抓實協同育人,全面統籌各行業、各領域的資源和力量,引導行業企業、新媒體等社會力量參與人才培養環節,打造線上線下多元化的育人格局。三是抓實問題導向,根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抓牢人才培養質量,依托產教融合基地,通過“互聯網+創新創業”模式,精準施策,解決學生專業知識不熟悉、實踐操作不熟練等難題,打通人才培養的“最后一公里”。

3.2 扎根“三農”事業

農類職業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擦亮“農”字招牌,聚焦“三農”使命,堅持德育潤心,筑基培根,培養學生的“大國三農”情懷,激發學生的知農愛農意識,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懂兩愛”新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入學之初,利用開學典禮、入學教育的機會,邀請知名涉農企業的優秀校友返校做報告,引導學生知農愛農,強化強農興農使命。入學后注重耕讀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將涉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做到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融會貫通,不斷豐富農業教育的內容,提升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水平和能力。實習前拓寬學生的農業教育思路,將農業+互聯網、農業+現代化、“一帶一路”建設等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強化學生振興鄉村的使命感。

3.3 推進耕讀教育

教育部印發的《加強和改進涉農高校耕讀教育工作方案》(2021 年)中指出,涉農高校在人才培養中“存在著耕讀教育不系統、與“三農”實際聯系不夠緊密、實踐育人環節有待加強、畢業生面向農業農村就業創業人數較少等問題”[8]。因此,農類職業院校必須要加強和改進耕讀教育,讓學生“走進農村、走近農民、走向農業,了解鄉情民情,學習鄉土文化”[8]。具體舉措在于:

3.3.1 以人文素養課程教學為出發點,構建課程體系

農類職業院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渠道,深度挖掘提煉課程體系中所蘊含的耕讀教育元素,將“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融合,實現整全性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一是突出課程思政建設中的“農”字底色,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落實課程標準,重構教學內容體系,把“耕讀教育”元素科學合理融入各類課程中,在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案中體現“姓農為農”、服務“三農”等耕讀教育元素。二是在課程思政中深度挖掘中華優秀農耕文化元素,把職業教育的勞模精神、大國工匠精神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始終。

3.3.2 以社會實踐服務為根本點,開拓實踐教學場所

農類職業院校要加強耕讀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依托農科教基地,依托農事體驗節、農民豐收節、農產品展銷、美麗鄉村建設等活動,建設耕讀教育實踐基地,增設更多實訓基地和培訓基地,打造勞動教育品牌項目。利用寒暑假安排學生到農村、林區、實踐基地、生產一線等地方,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服務“三農”的責任感,增強學生強農興農的使命感,增強學生知農愛農的意識,增強學生在基層一線創新創業的能力。

3.3.3 以第二課堂活動為切入點,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農類職業院校要發揮好第二課堂的作用,在活動育人上下功夫,建設好校園文化,有利于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一是在各類第二課堂活動中融入農耕文化,講好耕讀傳家故事?!耙浴麕熤v堂’‘博讀經典’等活動形式,推進耕讀文明進校園、進課堂,讓學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8]。二是在活動中打造“農”字元素,讓學生參與農耕文化墻、農耕文化長廊的設計,組織涉農專業學生打造校園內的梯田景觀,組織學生參觀農業發展史展示館。三是開展具有“農”字特色的品牌活動,讓學生參與打油茶、插花、制作非遺產品等活動。四是在各類活動中展出具有“農”字特色的藝術工藝品,將藝術作品與學科文化相結合,把裝置藝術用于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如用稻草、麻繩材料編制、制作的稻草人為切入點,融入農耕文化、農耕場景、農業機械元素,配以聲音、燈光等輔助表現形式元素,彰顯農類院校的學科特色[9]。

4 結語

農業農村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農業人才是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引領者和踐行者。農類職業院校擔負著培育有“大國三農”情懷、有助力鄉村本領、有責任擔當、“一懂兩愛”的復合型人才的使命,要通過聚焦生態文明建設,聚焦社會發展需要,把強農興農作為主要任務,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厚植學生的知農愛農主義情懷,培養學生“姓農為農”意識,提高學生服務“三農”的本領。因此,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堅持“三全育人”理念,扎根“三農”事業,大力推進耕讀教育,把握耕讀教育中的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等內涵,努力實現農類職業院校知農愛農人才的內涵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為我國“三農”事業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三農職業院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商務部:多措并舉惠“三農”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40年,時光軸下的“三農”演進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職業院校不能僅培養一線普通工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