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結合”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策略

2024-01-03 00:59吳笑韜劉梓儀
高教探索 2023年6期
關鍵詞:兩個結合開發策略

吳笑韜 劉梓儀

摘 要:“兩個結合”是對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實現黨的理論創新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提供了理論指導、方法論指引和實踐路徑指南。在“兩個結合”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應立足于外鑒、解釋和構建的生成路徑,遵循導向性與兼容性相結合、充分性與可持續性相結合、批判性與建設性相結合以及與時俱進與積淀傳承相結合等原則,通過創生、轉化、盤活、整合、積承等多種方式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科學開發和有效供給。

關鍵詞:“兩個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下簡稱“兩個結合”)。其后,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兩個結合”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得到了進一步闡明。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1]。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時代化成果構成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既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理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資源?!皟蓚€結合”是對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實現黨的理論創新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獲取核心資源的根本途徑,為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策略提供了根本遵循,對切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 一、“兩個結合”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提供理論指導

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開展的前提條件和根本保障。所謂“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指在一定的階級社會中,能夠被統治階級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進行開發、利用和管理,從而有利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種構成要素的總和。[2]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則是指一定的社會、階級和政黨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對潛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行挖掘,使之成為現實資源,或對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未知功能進行挖掘,充分發揮其潛能,從而有效地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動態過程。[3]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建構、維護與發展的特殊政治實踐活動”[4],其本質是“進行主流意識形態的灌輸”[5],以實現“思想掌握群眾”[6]。在中國的語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教育的方式來建構、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功能主要體現在有利于這個目標的達成。由此而論,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其核心意蘊則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生產。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的理論指導?!皟蓚€結合”推動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飛躍,分別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強調,要“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構成了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線和主軸。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對群眾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創新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群眾頭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兩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也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提供了與時俱進的理論指導。

? 二、“兩個結合”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提供方法論指引

“兩個結合”深刻總結和凝練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經驗,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經驗升華的方法論,揭示了實現意識形態生產、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內在邏輯,明晰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導向性與兼容性相結合的原則

鮮明的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屬性,這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必然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來源多元、構成繁雜,要求開發本身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以保證資源開發取得良好的效益。

導向性與兼容性相結合,體現在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時代化成果為核心資源與資源來源多元化拓展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意識形態建設的主線和主軸,其所取得的理論創新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資源。圍繞這個主線和主軸,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過程中,還需要積極借鑒和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其他優秀文明成果等,把各種優秀的資源納入和融合到資源庫中,將“人類知識的總和”作為資源的廣闊來源,充分借鑒汲取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以充實“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

導向性與兼容性相結合,還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實質主體地位與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創造力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者和供應者,可以分為個人主體和組織主體兩個層面。從組織層面來看,中國共產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質主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實質主體。堅持中國共產黨的資源開發主體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得以順利開展的根本保障。與此同時,作為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文明的創造者,也是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需要廣泛吸納人民群眾在物質和精神文明創新過程中所積累的創造性成果。

(二)充分性與可持續性相結合的原則

充分性與可持續性相結合的原則,要求一方面要保持對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力度,以保證資源供給的充足性;另一方面,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要保證長遠可持續性,既要滿足當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要保證未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資源不會出現枯竭。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堅持充分性原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盡可能地保證資源開發的數量和質量,以此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供給的充足。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可持續性原則,則要求在盡量保證資源開發的數量和質量的同時控制開發成本,包括財物成本、政治成本、文化成本和生態成本,不斷提升資源開發效益。

(三)批判性與建設性相結合的原則

“兩個結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現實和傳統文化的改造,則“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化”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內在地蘊含著批判性與建設性相結合的方法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需堅持“破”“立”結合?!捌啤焙汀傲ⅰ笔情_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的時候,指出“思政課的任務是傳導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性是其根本。同時,徹底的批判精神是馬克思主義本質特征,馬克思主義就是在同各種錯誤思潮的不斷斗爭中開辟前進道路的。思政課要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基礎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旗幟鮮明進行剖析和批判”。[8]

就“破”的方面而言,圍繞不同時期的思想斗爭主要任務開展思想的交鋒,在斗爭中獲取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仡欀袊伯a黨成立以來多年的發展歷程,是一個在實踐中不斷與各種錯誤思想作斗爭、克服各種錯誤思想的過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主要是同各種“左”、右傾錯誤思想作斗爭。新中國成立后,與之作斗爭的思想對象隨即轉換為封建主義、資產階級的思想殘余,通過思想交鋒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流地位。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多元文化背景的凸顯,給意識形態領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自由化思潮、“歷史終結論”、“意識形態終結論”、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社會思潮都曾盛行,在與這些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思潮的交鋒中,彰顯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批判性功能,并在斗爭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

就“立”的方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需要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產生理論創新成果,從而不斷地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切實體現意識形態的凝聚時代共識、增進社會認同和增強社會向心力的功能,發揮其作為凝聚社會共識的“社會水泥”的作用,充分彰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促進政治認同和思想整合的功能。

(四)與時俱進與積淀傳承相結合的原則

“兩個結合”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體現了在實踐中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俱進地用于分析不斷變化發展的“具體實際”,同時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用于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意識形態要保持其解釋力,就必須不間斷地進行自我更新,即需要不斷地推進意識形態的生產和再生產,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與時俱進。同時,意識形態的生產不是憑空實現的,而是在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的,創新是在傳承基礎上進行的創新,傳承則是通過創新來實現的傳承。

? 三、“兩個結合”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提供實踐路徑指南

“兩個結合”明晰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來源空間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實踐空間,從而明晰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生成的主要路徑。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大致有外取生成、內在生成和系統生成三個生成路徑,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三個實踐路徑。

(一)外鑒: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外取生成路徑

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外鑒是指通過外取和借鑒而實現資源開發的路徑。這里的“外取”的“外”,既包括地域之“外”,也包括他者階級之“外”,還包括異質文明之“外”。一是取自其他國家。這種生成路徑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來自國外,但經過開發后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皟蓚€結合”首先揭示的是誕生自西方國家的馬克思主義是如何在中國與中國的具體實際和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和雙向轉化的內在依據和規律。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首先用于指導實踐,都不是發生在中國。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被外取拿來為我所用,其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經過中國化和時代化,產生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資源。二是取自其他階級。比如,對于無產階級而言,通過外鑒資產階級的精神生產成果和封建階級的精神生產成果使之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外取。三是取自其他文明。這是從文明交流的層面來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外取。外鑒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重要生成路徑之一,有其深刻的文化和歷史根源。中華傳統文化幾千年傳承所形成的兼容并包的文化特性支持通過外鑒的方式而生成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文化自信。在中國近代以來的現代化進程中,伴隨著深刻的“現代轉變”和文化重構。這種“現代轉變”和文化重構,是在西方及其文化強勢沖擊的歷史背景下推動的,其中存在著大量的“文化借取”的現象。這種獨特的歷史和文化現象也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設定了歷史背景和文化環境,深刻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歷史進程走向、發展脈絡和生成路徑。

(二)解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內在生成路徑

從某種意義上說,意識形態即特定社會秩序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解釋體系。馬克思指出,“每一個企圖取代舊統治階級的新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就是說,這在觀念上的表達就是: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們描繪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9]。這就是說,意識形態本身的生產,就是特定階級“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并使其成為“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這主要是以理論為核心,包括反映特定觀念、習俗的一整套思想體系。對于社會秩序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解釋,是意識形態的主要功能,也是其生成的主要路徑,正如有的學者所說,“意識形態是關于一定社會經濟、政治、社會存在的一整套完整自洽的解釋體系”[10]。意識形態是解釋性的思想體系,也是在解釋中生成的。概括而論,經由解釋而生成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主要通過對現實、歷史和意識形態本身的解釋三個層面來體現。

首先,通過對現實的解釋而進行的意識形態生產,可以生成思想政治教育現實資源。意識形態本質上是一種意義解釋體系,首先是對現實(尤其是社會現實)的解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首先意味著用馬克思主義來解釋中國現實。對現實的不同解釋,反映了意識形態生產者的特定階級立場,其所生產的意識形態,即是為特定的社會秩序進行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辯護,從而維護特定的階級利益。構建某種解釋現實的模式和方案是意識形態生產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實施意識形態教化的主要途徑,其首要的功能就是對這種解釋現實的模式和方案進行傳播,為教育對象提供特定的現實解釋模式和方案。

其次,通過對歷史的解釋而進行的意識形態生產,可以生成思想政治教育歷史資源,意識形態對歷史的解釋,是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重要來源?,F實是歷史的延伸,是對歷史的解釋,也是認識現實、解釋現實的重要方式。對現實的解釋必然要求對歷史進行解釋,對歷史的解釋是對現實進行解釋的重要維度之一,因此,意識形態往往也是對歷史進行解釋的方案。不過,對歷史的解釋和對現實的解釋,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無法使其截然分開。這是因為,現實是歷史的延續,而對現實的解釋需要通過對歷史的解釋而得以實現,對歷史的解釋則往往服務于對現實的解釋,兩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

最后,對意識形態本身的解釋,是意識形態的繼承和創新以及意識形態的再生產的重要形式,也可以生成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意識形態解釋的重要方式,也是解釋意識形態的重要方式。在意識形態的解釋中必然生成解釋的意識形態,而解釋的意識形態又是在不斷的解釋中得以生成和構建的。

(三)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系統生成路徑

構建之所以是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生成的主要路徑,主要基于意識形態是一種思想體系,系統性是意識形態的鮮明特征。這就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需要系統性開展,也意味著構建是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生成的重要路徑。通過構建的方式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

一是意義構建。英國學者湯普森認為,意識形態解釋實質上是意義構建的過程,正是有賴于這種意義的構建,意識形態發揮了其對一定的社會關系的支持作用。他認為,解釋意識形態就是闡明象征形式推動的意義與該意義建立和支撐的統治關系之間的關系,意識形態的解釋涉及積極構建意義,創造性地闡明代表什么或說什么,意義通過正在進行的解釋過程被確定和再確定。[11]就實踐的要求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作用是對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建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就其功能而言,是建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積極影響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要發揮這種作用,有賴于其自身的意義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也可以看作是對意識形態進行意義的重構或者賦新,換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將會賦予意識形態新的意義。

二是話語構建。語言是思想的外殼,話語是語言的系統化應用方式,也是意義表達的最重要方式。意義的構建一般需要話語構建來實現和表達。話語構建必然帶來意義的構建,而意義的構建需要話語構建來實現和體現。事實上,意識形態生產成果的重要表現方式即是構建一套表達特定的政治意義的話語體系,這個話語體系,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話語構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生成的重要途徑,對獲得和維護意識形態領導權具有重要意義,要獲取和維護意識形態領導權,取得和保持意識形態話語權是重要的途徑和方式。

三是知識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過程中所進行的意義構建、話語構建,主要是以知識生產的形式來進行和實現并以此與群眾發生聯系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也通常以“知識”的面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被使用,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供給往往表現為知識的供給;就思想政治教育客體而言,對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享用,往往表現為對知識的享用。

四是文化構建。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重要形式。文化由于其反映了特定人群的普遍價值取向和共同社會心理而成為凝聚社會共識的凝聚劑,是承載和表達社會利益公約數的良好載體。從某種意義上說,意識形態生產即是某個階級的利益被表達為社會的普遍利益,而文化由于其對不同階級的利益具有良好的通約性而成為意識形態生產成果的理想表達形式。相對于知識對利益的實用可通約性,文化更多體現在共同價值觀的可通約性上。文化構建是意識形態的意義構建、話語構建以及知識構建的綜合體現,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結果往往最終體現在文化的變革與積淀上。

? 四、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主要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創生、轉化、盤活、整合、積承等。

(一)創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原創性開發

創生,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資源需要而開發形成創新性資源。經由創生而開發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性資源,核心是理論資源。

中國共產黨推動“兩個結合”而進行的一系列理論創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重要形式。這種理論創新,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不斷地吸取正反兩面的經驗教訓而凝練而成的,其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創生的另一個重要形式。人類文明新形態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也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種文明新形態既有別于其他文明的形態,又有別于中華文明的傳統形態,集中反映了近現代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解決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問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文明的現代轉型而形成的一系列文明創新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創性資源的重要來源。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形成一系列精神譜系,也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創生的一個重要形式。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痹谛旅裰髦髁x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開天辟地的奮戰中凝練了紅船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的時代精神;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改天換地的奮斗中凝練了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的時代精神;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在奮發有為中凝練了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偉大改革開放精神等,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的時代精神;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驚天動地的奮進中凝練了偉大抗疫精神、探月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時代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百年奮斗中,基于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所凝結的彰顯黨的本質屬性和價值理念的一系列精神結晶,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的、鮮活的原創性資源。

(二)轉化: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轉型性開發

轉化,即通過對文化、話語和經驗進行性質和意義層面的轉型或切換,從而使轉化對象具備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性質和功能。

文化轉化。主要指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表達方式,使其成為支撐思想政治教育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比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內容。這些價值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內涵是不一樣的。例如民主,有資產階級的民主,也有無產階級的民主。愛國,在封建社會往往包含了忠君的內涵;而在當代,愛國內在地包含了愛黨、愛社會主義、愛人民的意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煉,就是通過內涵轉化,使這些價值觀具有了時代性,從而具有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屬性。又比如外國優秀文化作為異質文化,經過開發,改變其文化意蘊和文化形態,從而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也是文化轉化的典型例子。

話語轉化。意識形態作為一種觀念系統,話語是其外殼和傳達的主要形式,意識形態的意義建構和表達需要通過話語才能得以實現。意識形態在傳播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時代背景、受教育者的接受條件等因素有針對性地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這就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話語轉化。進行話語轉化,實際上也是在進行意識形態的生產和再生產,形成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負面性經驗轉化。負面性經驗轉化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資源開發方式,它把黨在逾百年的奮斗歷程中的歷史教訓經驗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從而獲得正反兩方面的實踐經驗。

(三)盤活: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修復性開發

盤活,是指一些資源由于種種原因而喪失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功能和屬性,經過修復性開發,重新激活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其開發方式廣泛應用于將歷史遺址、新發現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開發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這種開發當然不是簡單的“復古”或者“修復”,而是促成文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功能的重新激活,往往體現為文化復興。近年來,隨著各地城鎮化不斷推進,通過盤活的方式開發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是舊城區的改造。這種改造,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歷史遺產的一種挖掘和盤活,從而成為產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重要途徑。比如在對城市中的舊城區進行改造的過程中,把原來已經廢棄的廠房、民居進行改造,使舊城區所蘊含的獨特歷史文化韻味得以活化,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民俗文化普及和傳播基地或者文創產業基地,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四)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協作性開發

整合,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主體對不同來源、不同性質、不同形態、不同功能的資源進行系統性有機融合,使各類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彼此銜接,充分發揮各類資源的協同功能,從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一種方式。通過整合來實現資源開發,首先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系統性構成。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一個由根基性資源、護航性資源和保障性資源構成的復雜系統。各個板塊的資源內部又有復雜的構成,而且資源的形態各異。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過程中,要根據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系統的內在結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系統性綜合開發,以發揮各種資源的整體作用。

整合實質上也可以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優化和再開發的重要方式,對這種方式的需要,與中國傳統文化多元融合的特點有關。一般認為,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由儒、道、佛三家經過長時間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發展而成。正如陳寅恪先生所說,“自晉至今,言中國之思想,可以儒釋道三教代表之”。[12]這種由多元文化融合而形成的文化形態,天然地帶有系統融合和系統構成的特點。這就意味著,將中華傳統文化開發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需要整合傳統文化的各個組成部分。

整合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方式,還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新階段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面向未來的創新性發展,需要在植根本來、吸收外來的整合過程中得以實現,這也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整合的當代文化語境,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體現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三種文化資源的整合。

(五)積承: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傳承性開發

積承,是指基于資源的長時間積淀傳承而發生質變,從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或者使原來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生發出新的功能。積承強調的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價值的堅守和傳承。比如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積累形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實踐的發展和精神譜系內容的不斷豐富,整體性的精神譜系在不斷地更新和發展,其構成要素、意義內涵、表現形態等都隨著新的精神接續而發生變化。每一次內容的擴容,都是對精神譜系的核心價值的傳承、堅守和再強化。積承還集中體現在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所體現的文化傳統的傳承上?!拔幕瘋鹘y”與“傳統文化”是既密切聯系又不能混淆的兩個概念。有的學者指出,“所謂傳統文化,從廣義的范圍講,是指歷史上形成的一切,包括物質、制度和思想等層面。從狹義的范圍講,是指歷史上形成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倫理規范、理想人格、審美情趣的總和”“所謂文化傳統,是指中華民族歷史上創造的文化中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傳承性的某種價值觀念、行為方式、風俗習慣”。[13]換言之,傳統文化是一種基于長時間的歷史傳承而形成的核心文化,由各種有形有質、可見可觸的文化現象所表現。文化傳統則是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的一系列無形無質的規則與體系,反映了傳統文化的內在特質,也反映了一個民族最深層的文化心理,具有很強的穩定性。之所以強調在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需要實現對文化傳統的守正和創新,主要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不是對傳統文化的機械傳送,也不是對文化傳統的被動接受,而是通過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實現在新的歷史時期賦予文化傳統新的時代內涵,從而使文化傳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以實現傳承性發展,使文化傳統在“接著傳”“接著講”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從而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傳統的新資源”。

?五、結語

從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建構、維護與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特殊政治實踐活動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生產具有高度的相融性。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發展,也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化”。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之結合的“中國因素”和“中國資源”。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就具有了意識形態生產的意蘊,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資源開發的主線和主軸,對整體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兩個結合”極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現實深度、廣度和歷史厚度、縱深度,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提供了與時俱進的理論指導、方法論指引和實踐路徑指南,因而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提供了根本遵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提出了建立“大思政”工作格局、善用“大思政課”等明確要求,客觀上也為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大資源格局提出了要求。本文試圖在“兩個結合”的視域下,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目標維度,闡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與意識形態生產之間的內在關聯,希望能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高效高質開發和供給提出可行的策略和新的思路,進一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實效。

參考文獻:

[1][7]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4,35-36.

[2]王剛.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研究[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29.

[3]陳華洲.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157.

[4]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211.

[5]胡紅梅.試論“兩個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創新價值[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4):6-10.

[6]駱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在于思想掌握群眾[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9):128-137.

[8]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89.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2.

[10]徐志堅.中國共產黨建黨籌備期意識形態理論構建的特質分析:以《共產黨》月刊為視角[J].學習論壇,2021(6):101-107.

[11][英]湯普森.意識形態與現代文化[M].高铦,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317-318.

[12]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283.

[13]李宗桂.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J].學術研究,2013(11):35-39.

(責任編輯 黃銘釗)

收稿日期:2023-07-03

作者簡介:吳笑韜,華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廣東醫科大學團委講師;劉梓儀(通訊作者),華南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碩士研究生。(廣州/510631)

猜你喜歡
兩個結合開發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新時期重談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兩個結合”
基于“兩個結合”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關于做好兩個結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水平
河南方言文化資源的保護及其開發利用的研究
遵義紅色旅游開發對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學習APP設計與開發
單片機在電子技術中的應用和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