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通過高等教育實現了“劣勢而上”嗎?

2024-01-03 00:59殷舒周君佐咸春龍
高教探索 2023年6期
關鍵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體質健康教育公平

殷舒 周君佐 咸春龍

摘 要: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通過對某“雙一流”高校2018級學生的體質健康和學業表現情況進行為期4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進入大學站在同一起跑線后,貧困生的發展“后勁”十足,無論是學業表現還是體質健康水平都明顯優于非貧困生,且這一優勢一直延續到畢業。貧困生通過自身努力,在學業表現和體質健康方面都實現了全面“超越”,高等教育仍是經濟弱勢家庭子女超越經濟優勢家庭子女的重要機會。因此,促進教育公平不僅要加大對經濟困難家庭大學生的資助力度,激發他們強烈的改變命運的內驅動力、自我奮斗的意識、吃苦耐勞的精神等具有明顯寒門特征的文化資本,還應通過促進基礎教育公平來提高他們進入大學學習的機會。

關鍵詞:大學生發展;學業表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公平;體質健康

一、引言

長期以來,人們就有著“寒門出貴子”的良好期盼。在古代社會,讀書是寒門子弟進入上層社會的唯一橋梁。在現代社會,教育同樣被認為是促進階層流動和社會地位獲得的最重要的自致性因素。[1]對于經濟困難家庭子女,考上大學意味著階層跨越,意味著命運得到了改變。對于經濟困難家庭,只要有一個孩子考上大學,畢業后就有可能帶動整個家庭改善經濟境況。黨和政府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貧困生的資助工作,“絕不讓一名大學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早已成為社會共識。根據《2021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當年國家助學金共資助學生1155.07萬人,資助金額460.63億元,秋季學期通過“綠色通道”入學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達到144.08萬人。

然而,與教育機會平等同樣重要的是受教育過程的平等。[2]對于貧困生而言,他們不僅需要獲得同樣多的高等教育機會,同時還需要獲得與非貧困生相當的學業表現和學習體驗。那么,進入大學后,這些“寒門貴子”能否充分利用來之不易的高等教育機會,在激烈的教育競爭環境中獲得優異的表現,實現人生的“逆襲”?

學術界對此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子女在學習習慣、家庭背景、基礎教育等方面具有全面的優勢,這種優勢將在大學延續。國外相關研究也表明,低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的大學生在入學后的表現、職業選擇等方面落后于高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的大學生。[3]例如,布迪厄的文化再生產理論認為,優勢階層子女的慣習與學校文化更“自然親近”,因而受到教師更多的支持并獲得更多機會,因此更容易在學校獲得突出的學業表現。[4]國內學者熊靜等通過對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兩所研究型大學的調查發現,貧困生的學業參與程度、入學初學業能力水平等顯著低于非貧困生。[5]張曉京等基于某“雙一流”建設高校大一新生的調查發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大學入學適應方面遜色于非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6]盧曉東等對某部屬重點高校6屆本科生的入學機會和大學學業表現的實證研究發現,城鎮學生群體學業表現從大一開始就大幅度領先農村學生群體,且這一差異一直延續到本科畢業也未能消除。[7]另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弱勢家庭子女進入大學后將獲得“后發優勢”。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與經濟優勢家庭子女群體相比,經濟弱勢家庭子女沒有通過購買“影子”教育、補習、學區房等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卻能夠通過差不多同一分數段進入大學學習,意味著他們的潛力在基礎教育階段沒有充分激發出來,進入大學后將具有明顯的“后發優勢”。另一方面,弱勢階層子女具有強烈的改變命運的先賦性動力、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進入大學與其他學子站在同一起跑線后將后勁更足。例如,余秀蘭等通過對A大學17名貧困生和7名非貧困生的訪談發現,寒門情境激發了他們改變命運的內動力、自我奮斗的意識和報答父母的孝心等具有明顯寒門特征的文化資本,極大地促進了寒門學子的學業成功。[8]吳秋翔等基于首都大學生成長跟蹤調查數據研究發現,農村大學生入學時確實存在明顯的劣勢,但經過大學的學習最終能獲得與城市大學生相差無幾的就業結果,實現“鯉魚跳農門”。[9]花艷通過對某高水平大學3058名在校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總體上經濟困難生發展水平弱于普通生,但在學期間一直呈追趕態勢,并在畢業前獲得與普通生相當的發展水平。[10]然而,農村大學生與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并不能等同。高校貧困大學生四年的表現究竟是具有“后發優勢”還是“先天劣勢”?已有研究對此并沒有給予充分回答。一方面,已有研究大多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采集數據,基于學生自我報告的數據過于主觀,導致結論的客觀性仍有待進一步商榷。另一方面,已有研究缺乏對高校貧困生這一群體四年發展的動態追蹤觀察和與非貧困生的對比分析,且大都僅關注學業表現等單一發展維度,對貧困生體質健康情況未曾有涉及。健康的體魄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衡量學生發展的重要依據,在健康中國的戰略背景下,體質健康水平與學習成績一樣非常重要。有鑒于此,本文基于某“雙一流”高校2018級學生四年的學業表現和體質健康數據,通過動態分析“雙一流”高校大學生四年的學業表現和體質健康變化趨勢,以及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在學業表現和體質健康兩個方面的發展差異,試圖對上述問題進行回答。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對象為某“雙一流”高校2018級學生,該大學是一所國內排名比較靠前的農業特色“雙一流”高校。國外已有研究表明,大學生在四年間所獲得的各方面發展在院校內的差異大于院校間的差異,針對同一院校的學生開展調查,可以深入了解組內差異。[11]在剔除外國留學生以及休學、退學、成績缺失等不完整數據后共獲得8611個樣本,樣本數據有效性96.5%。樣本數據中包含學生的成績、學號、專業、院系、性別、生源地、戶籍類型等信息。其中,男生3622人,占比42.06%,女生4989人,占比57.94%;農村戶口的有3133人,占比36.38%,城鎮戶口的有5478人,占比63.62%;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249人,占比14.50%;樣本來源涵蓋經、管、法、文、藝、工、理、農等不同的學科專業,分別占比3.73%、15.12%、5.28%、7.76%、7.17%、30.18%、14.68%、16.07%。在8611個有完整學業表現的研究樣本中,由于每年都有學生降級、休學復學、參軍入伍、因病或殘疾暫緩或免予測試以及部分項目缺測,最后得到全校四年完整的有效體測數據6268個。

在判斷家庭經濟情況方面,該校根據《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等相關規定制定了《X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貧困生的認定有一套嚴格的程序,需要經過個人申請、班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小組審查、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組審核及公示、學校審批等環節,評選結果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貧困生的認定標準綜合考慮了家庭經濟因素、特殊群體因素、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素、突發狀況因素等多種情況,能夠客觀真實反映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

(二)變量說明

學業表現:GPA=所學課程學分績點之和÷所學課程學分之和,由于學生每學年所修課程數量不同、課程難度不一,大學普遍采用平均學分績點GPA來衡量學生的學業表現,故本文采用平均學分績點GPA來衡量學生群體學業表現情況。由于該校近80%的學生群體來源于同一省份,所有這些學生都是高考后通過差不多相同的分數段進入該校學習,因此可以粗略假定進入該校學生的初始稟賦基本趨同。

體質健康:體質健康是大學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的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一直以來,高等教育就肩負著培養大學生健康體魄、健康身心、健全人格的重要職責,并要求各高校通過積極開展勞動教育、體育等途徑來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塑造學生健康的體魄。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實現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為此,本文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作為衡量大學生發展的重要維度,考察大學四年間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動態變化特征以及貧困生與非貧困生的趨勢差異。根據《2018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本文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三個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其中,身體形態包括學生的身高、體重,身體機能包括學生的肺活量,身體素質包括5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1分鐘仰臥起坐(女)以及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總分由各單項指標得分與權重乘積之和組成,各單項指標滿分為100分。體測總分由標準分與附加分之和構成,滿分為120分。

(三)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貧困生和非貧困生在大一至大四四年間的學業表現成績GPA和體質健康測試得分進行差異分析,以考察貧困生和非貧困生在不同時間段的表現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同時,本文借鑒盧曉東等研究高校城鄉學生學業表現差異的方法[12],基于平均學分績點GPA和體測得分,采用優異指數EI(Excellence Index)探討貧困生和非貧困生學業表現和體質健康水平的發展差異。貧困生的學業表現優異指數EI是指平均學分績點GPA排名在所有學生中前30%的貧困生人數與后30%的貧困生人數的比值,貧困生的體質健康表現優異指數EI是指體測得分排名在所有學生中前30%的貧困生人數與后30%的貧困生人數的比值。非貧困生的學業表現優異指數EI和體質健康優異指數EI內涵與貧困生相同。如果EI<1,則表明該群體學生大部分分布于后30%,整體表現水平相對較低;如果EI=1,則表明該群體學生處于前30%的學生與處于后30%學生所占比例相等,整體表現處于平均水平;如果EI>1,則表明該群體大部分分布于前30%,整體表現水平相對較高。

三、結果分析

(一)學業表現均值及其差異分析

表1報告了貧困生和非貧困生兩個群體從大一到大四四個學年的學業表現GPA均值及其差異分析結果。從表1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學業成績一直呈上升趨勢,這表明與國內外其他精英大學一樣,存在分數膨脹的問題。[13]但是,貧困生的平均學分績點GPA均值一直高于非貧困生,在大四的時候差距達到最大且呈現顯著的差異。從圖1也可以清楚看出,進入大學以來,貧困生的學業表現始終優于非貧困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擁有優勢經濟資本家庭通過搶占學區房、參與補習班、入讀高價民辦私立學校等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讓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學上擁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大學具有相同的學習環境后,非貧困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獲得的優勢在高等教育階段卻沒有得到延續。在基礎教育處于劣勢的情況下,貧困生能夠通過高考和非貧困生進入同一大學,站在同一起跑線,本身意味著他們的潛力沒有充分激發出來,進入大學后將具有明顯的“后勁”。

為了進一步驗證不同時期貧困生和非貧困生的學業表現差異及其變動趨勢,本文對貧困生和非貧困生的學業表現優異指數EI進行比較分析。表2報告了貧困生和非貧困生大學四年間學業表現的變化趨勢與差異。從表2可以看出,貧困生的EI指數從大一開始一直到大四始終大于1,意味著平均學分績點GPA居于前30%的人數始終多于平均學分績點GPA居于后30%的人數。相比之下,非貧困生的EI指數則從大一開始一直到大四始終小于1,意味著GPA居于前30%的人數始終少于GPA居于后30%的人數。大學四個年級的EI數據說明,整體而言貧困生的學業表現優于非貧困生。在高等教育階段,家庭經濟資本優勢并沒有轉化為學生的學業表現優勢。

(二)體質健康均值及其差異分析

體質健康是大學生發展的重要維度,增強學生體質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本文繼續對996名貧困生和5272名非貧困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得分進行差異分析。表3報告了貧困生和非貧困生兩個群體從大一到大四四個學年間的體質健康均值及其差異分析結果。結果顯示,大學四年貧困生的體測得分均值始終高于非貧困生。從表3中可以看出,大學生體質健康得分均值經歷了一個先升后降的過程,在大二的時候達到最高,在大四的時候降到最低,且最高點和最低點之間的波動幅度較大。貧困生的體測得分均值從大二的80.32分降到大四的69.09分,非貧困生的體測得分均值從大二的79.05分降到大四的67.80分,降低幅度均超過10分。從圖2也可以清楚看出,進入大學以來,貧困生的體測得分始終高于非貧困生,意味著貧困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整體優于非貧困生。

本文對貧困生和非貧困生的體質健康優異指數EI進行比較分析,以進一步驗證不同時期貧困生和非貧困生的體質健康差異及其變動趨勢。表4報告了貧困生和非貧困生大學四年體質健康的變化趨勢與差異,貧困生的體質健康EI指數從大一開始一直到大四始終大于1,意味著體質健康居于前30%的人數始終多于體質健康居于后30%的人數,但是波動幅度較大。相比之下,非貧困生的體質健康EI指數則從大一開始一直到大四始終小于1,意味著體質健康居于前30%的人數始終少于體質健康居于后30%的人數。大學四個年級的體測得分EI數據說明,整體而言貧困生的體質健康優于非貧困生。

為什么貧困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也會優于非貧困生?從該校每年獎學金獲獎情況或許可以略窺一二。根據該?!侗究粕C合測評及評優實施辦法》,體育測評成績是綜合測評的指標之一?!?018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明確規定,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評定達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參加評優與評獎。貧困生往往具有強烈的上進心,進入大學以后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為了獲得獎學金,他們不僅僅在學習上刻苦,在體育鍛煉上也可能更加重視,從而使他們擁有更加健康的體質。從表3可以看出,大學生體質健康得分在大四的時候降到最低點,遠低于大二、大三的時候。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畢業季學生面臨就業、畢業等多重壓力疏于鍛煉,從而導致體質狀況整體下降。

從表5可以看出,貧困生整個大學期間在各個等級獲得獎學金的比例都顯著高于非貧困生,整體獲獎率在大一、大二、大三三個學年都高出非貧困生近10個百分點,顯示貧困生在校綜合表現明顯好于非貧困生。盡管非貧困家庭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通過家庭經濟資本享有較好的教育資源,但是貧困生學習更加努力。進入大學具有同樣的學習環境,站在同一起跑線后,貧困生的潛力得到了充分激發,顯得“后勁十足”。此外,貧困家庭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改變命運的先賦性動力,通過激發改變命運的內動力、自我奮斗的意識和報答父母的孝心等具有明顯寒門特征的文化資本,貧困生在大學獲得了顯著的“后發優勢”。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利用某“雙一流” 高校2018級學生大學四年的學業表現數據和體測數據探討了大學生學業表現和體質健康的變化趨勢,以及這種趨勢在貧困生和非貧困生間的差異。研究發現:進入大學站在同一起跑線后,貧困生的發展“后勁”十足,無論是學業表現還是體質健康都明顯優于于非貧困生,且這一優勢一直延續到畢業。具有經濟優勢的家庭子女在基礎教育獲得的優勢并沒有在大學得到延續。貧困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在學業表現和體質健康方面都實現了“超越”,高等教育仍是經濟弱勢家庭子女超越經濟強勢家庭子女的重要機會?;谝陨习l現,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第一,加大對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力度,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權。高等教育在現階段仍然肩負著縮小階層差距、促進階層流動和社會公平的艱巨任務。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而言,考上大學是他們改變命運的一次難得的機會。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對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力度,通過獎、助、勤、貸、減免等多種形式加大對經濟困難大學生的經濟扶助,絕不讓一名大學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同時,在保證他們有學上的前提下還要保障他們基本的生活水平,讓他們無后顧之憂,專心學習、努力拼搏,最終通過大學實現人生命運的改變,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在促進階層流動和社會公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促進基礎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子女平等的進入大學的機會。家庭經濟弱勢子女在大學期間的表現“后勁”十足,與家庭經濟優勢子女在大學期間同臺競技絲毫不落下風,這是一個讓人鼓舞的結論,但這似乎同時隱含著一個讓人不安的擔憂,那就是基礎教育的不平等在高等教育入學機會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體現。在基礎教育階段,經濟優勢家庭子女通過占據優質教育資源、購買“影子教育”等得以將個人天賦聰明發揮到極致,以致在大學入學機會方面占據優勢。在基礎教育階段,優勢階層更容易將經濟資本轉化為子女的優質教育機會,將競爭者排斥在外甚至實現教育機會的壟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基礎教育落后的情況下能夠有機會和經濟優勢家庭子女進入同一大學學習,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意味著他們的潛能在基礎教育階段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因此,促進教育公平應該將政策視角延伸到基礎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子女平等的進入大學的機會,讓家庭經濟困難子女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到更高層次的大學,去跟家庭經濟優勢子女同臺競技。

第三,加大對貧困生的社會支持,充分發揮家庭經濟弱勢大學生的“先賦優勢”。作為“寒門貴子”,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往往具有較高的稟賦聰明、強烈的改變命運的動力和自我奮斗意識等“先賦優勢”。他們吃苦耐勞,渴望通過大學期間優異的表現以獲得一定的優越感,但同時由于家庭背景原因,他們的發展也確實存在一定的短板,例如,缺乏家庭父母經驗指導、家庭資本匱乏、能力單一等。如果過于強調個人努力而忽視外界的幫助,可能會嚴重制約他們的發展。為此,一方面,高校要積極作為加大對貧困生的社會支持力度,通過建立貧困學生教育支持和幫扶體系給予這個群體更多的關注和指導。例如,鼓勵他們參加社團、擔任班干部、給予他們課后學業輔導、給予他們職業發展規劃指導、給他們提供單獨的社會實踐機會等,以促進貧困生能力全面發展。另一方面,高校要給予這個群體更多的激勵措施,充分激發他們強烈的改變命運的內動力、自我奮斗的意識、吃苦耐勞的精神等具有明顯寒門特征的文化資本的正向功能,讓他們通過高等教育實現社會經濟地位的代際上升,同樣享受人生出彩的機會。

參考文獻:

[1][8]余秀蘭,韓燕.寒門如何出“貴子”:基于文化資本視角的階層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2):8-16.

[2]謝愛磊,洪巖璧,匡歡,白杰瑞.“寒門貴子”:文化資本匱乏與精英場域適應:基于“985”高校農村籍大學生的追蹤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8,16(4):45-64.

[3]HEARN J C.“The Relative Roles of Academic,Ascribed,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in College Destinations,”So-ciology of Education 28(1984): 22-30.

[4]童星.家庭背景會影響大學生的學業表現嗎:基于國內外41項定量研究的元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49-59.

[5]熊靜,余秀蘭.研究型大學貧困生與非貧困生的學習經歷差異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2):46-55.

[6]張曉京,張作賓,劉廣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大學入學適應研究:基于某“雙一流”建設高校大一新生的調查[J].中國高教研究,2020(8):72-77.

[7][12]盧曉東,于曉磊,陳虎,黃曉婷.基礎教育中的城鄉差異是否在大學延續:高校城鄉學生學業表現差異的實證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1):56-60.

[9]吳秋翔,崔盛.鯉魚躍龍門:農村學生的大學“逆襲”之路:基于首都大學生成長跟蹤調查的實證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37(1):124-136.

[10]花艷.高水平大學經濟困難生的發展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22(5):65-71.

[11]李湘萍.大學生科研參與與學生發展:來自中國案例高校的實證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5,13(1):129-147.

[13]何山,丁小浩.從對分數膨脹現象的分析看高等院校應對勞動力市場的壓力[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6):35-42.

(責任編輯 劉第紅)

收稿日期:2022-12-04

作者簡介:殷舒,華南農業大學素質教育中心講師;周君佐,廣東財經大學教務處助理研究員;咸春龍(通

訊作者),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教授。(廣州/510642)

*本文系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課題“農林院校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研究”(22GYB035)、廣東省2020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課程思政建設質量評價體系研究——以新聞傳播學科理論必修課為例”(2020-251)階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體質健康教育公平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職業價值觀特征與職業指導研究
淺析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基于實證分析的數據挖掘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識別過程中的應用探索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公益服務意識培養研究
影響西安市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對特殊學生的全納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視角的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發展
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問題研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