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思政課”理念下高校實踐育人路徑研究

2024-01-04 04:03劉立亞
成才之路 2023年36期
關鍵詞:大思政課實踐育人改革創新

劉立亞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的重要批示,為新時代思政課守正創新指明了方向。實踐育人是“大思政課”的重要維度,探索“大思政課”理念下高校實踐育人路徑,能夠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目前,部分高校還存在潛能挖掘不足導致“大思政課”實踐育人課堂不完善、培儲滯緩導致“大思政課”實踐育人隊伍不齊、供需矛盾導致“大思政課”實踐育人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這就要求高校要通過聚焦協同聯動、融匯實踐育人的“大師資”,推動改革創新、融通實踐育人的“大課堂”,堅持統籌推進、融合實踐育人的“大保障”等路徑加以推進。

關鍵詞:高校;大思政課;實踐育人;協同聯動;改革創新;統籌推進

中圖分類號:C961;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6-0001-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西藏大學高水平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大思政課’理念下高校實踐育人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1-GSP-S131)階段性研究成果

2021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強調,“‘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同時指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1]“大思政課”指出了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為新時代加強思政課建設、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提供了重要遵循?!按笏颊n”理念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實踐育人是“大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大思政課”理念為指引,適應時代發展和學生成長的現實需要,多維推進思政課實踐育人的創新發展,充分發揮思政課實踐育人的功能與作用是辦好思政課的應有之義,深入探索“大思政課”理念下高校實踐育人路徑,對于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養新時代好青年的時代要求具有戰略價值和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盵2]習近平總書記一貫重視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倡導學思踐悟。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思政課實踐育人的功能和作用,既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現實訴求,也是培養新時代好青年的時代要求。

1.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現實訴求

高校肩負著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崇高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自新時代實踐,順應實踐需求,指導實踐工作,內蘊著創新思維和科學方法論,如求真務實、問題導向、調查研究可操作的實踐方法,為大學生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堅定理想、淬煉思想和實現夢想提供理論指導與行動指南?!按笏颊n”理念是推動思政課守正創新的有益探索,要充分發揮思政課實踐育人的功能和價值,必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于實踐育人體系,即講深其理論內容,講透其戰略布局,講活其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勤學、深悟、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及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這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擔當新使命,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因此,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和全面貫穿于“大思政課”,以宏大時代講清使命擔當,以具體實踐講好人民偉力,以鮮活現實講透科學理論的精髓要義,讓思政課與時代同頻,與實踐同步,與現實同向,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入耳入心,見行見效。

2.培養新時代好青年的時代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寄語廣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這飽含了黨的領袖對廣大青年的深切厚望,明確了新時代好青年應具有的精神風貌、意志品格和人生態度,為新時代青年教育工作提供了鮮明的導向。當前,我們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任務的關鍵時期,廣大青年擔負著振興中華的重要使命。為了保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后繼有人、薪火相傳,高校要讓青年將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緊密聯系起來,自覺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高校要善用“大思政課”培育新時代好青年,挖掘各類育人資源,調動各方育人力量,加強各種育人保障,最大程度地彰顯“大思政課”實踐育人實效,使當代青年保持應有的活力、銳氣和闖勁,挺膺擔當,砥礪奮進,成為堪大任、挑重擔的有用之才。

當前,高校實踐育人存在一系列有待破解的瓶頸性問題,這些問題及成因主要表現在,潛能挖掘不足導致“大思政課”實踐育人課堂不完善,培儲滯緩導致“大思政課”實踐育人隊伍不齊,供需矛盾導致“大思政課”實踐育人機制不健全等。

1.潛能挖掘不足導致“大思政課”實踐育人課堂不完善

構建符合社會需求、與專業特點相適應的實踐育人課堂,是實踐教學迫在眉睫的問題。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理論課堂吸引力不足。思政課的基本屬性就是理論性,思政小課堂主要向學生系統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及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引導大學生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誠擁護者、忠實踐行者。但思政小課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自身的短板,主要表現為理論講授的抽象性,理論聯系實際不夠緊密。部分思政教師受傳統灌輸思維慣性的影響,采取平鋪直敘、照本宣科的授課方式,形成注入式教學局面,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也無法使學生將知識體系有效轉化為價值體系。其次,實踐課堂管控力不足。當前,很多高校與一些社會實踐基地簽訂了合作協議,但入選的社會實踐基地與高校對接意識不足。由于革命紀念館、藝術博物館、鄉村振興專題教育基地等校外實踐基地與學校的組織屬性、社會職能、管理方式、運行安排等方面的不同,高校與“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在資源共享、平臺共建、品牌共創開發方面存在問題。這樣,就導致高校與“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實踐育人聯動效能不足。再次,網絡課堂創新力不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嵌入“大思政課”建設,必將帶來高校實踐育人的范式轉變。但是部分高校利用互聯網平臺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適應性、共生性、融合性不足,對潛在的思政教學資源的開發工作不足,使很多優質教學資源被埋沒,導致網絡實踐教學滯后于現實生活,使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2.培儲滯緩導致“大思政課”實踐育人隊伍不齊

思政課教師是“大思政課”實踐育人的責任主體,高校只有不斷探尋“大思政課”實踐育人隊伍建設困境,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策略。目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兩方面。首先,專職師資配比存在淺層化的問題?!按笏颊n”實踐育人師資配比結構有待優化,部分高?,F有思政課教師學科背景、學歷層次、年齡結構、職稱級別尚不能完全滿足實踐育人需求,客觀上存在實踐教學理念陳舊、實踐教學經驗不足、實踐教學能力欠缺等問題,導致無法通過實踐教學給學生提供規范性指導,并導致實踐育人效果大打折扣,現有思政課師資隊伍實踐教學水平與學生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期望之間還存在供給不平衡的問題。其次,兼職師資結構存在斷層化問題。部分專業課教師、輔導員、思政教師等實踐育人主體意識薄弱,在實踐教學中缺乏協作互聯的思想共識,沒有形成系統聯動的實踐育人格局,出現“孤軍獨戰”的窘境。部分高校未建立智囊團,沒有打造人才庫,對兼職思政教師隊伍的未來發展沒有做出長遠規劃,對跨地域、跨領域、跨部門的專兼職教師引入不足。這樣,會出現實踐教學資源共享不足、實踐教學方式差異明顯、實踐教學行為連貫性不強等問題,導致實踐育人實效甚微。

3.供需矛盾導致“大思政課”實踐育人機制不健全

沒有一套持續穩定、健全有效的保障制度,高校開展“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工作,確保實踐育人實效就成了一句空話。目前,“大思政課”實踐育人機制還有待健全。首先,從管理制度來看是“淺”的問題。部分高校雖然明確了實踐育人制度化分工,但尚未建立實踐育人責任清單,使得各管理部門關于實踐教學工作的相互配合、深度融合的行為相對匱乏,不利于形成實踐育人合力,使實踐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從物質保障制度來看是“亂”的問題。雖然高校普遍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經費制度,并涵蓋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經費,但一些部門還是出現了隨意削減、挪用、擠占專項經費的現象,將專項經費切塊投入到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在實踐活動經費整體不足的情況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工作缺乏足夠資金保障,會導致實踐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偏離預期。再次,從評價考核制度來看是“散”的問題。評價考核制度顧此失彼,評價主體單一化,僅靠實踐教學教師的單向度評價,容易受評價主體價值判斷偏差的影響,使評價結果絕對化和片面化,并與實踐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原則背道而馳。而且評價方法機械化,以唯分數為表征對學生的實踐學習進行以偏概全的評價,易造成理論高知與實踐低能現象,極大地降低“大思政課”實踐育人效果,將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束之高閣。

1.協同聯動,融匯實踐育人的“大師資”

辦好“大思政課”,關鍵在于構建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3]的思政教師隊伍。第一,建齊配強專職思政課教師。高校要進一步提升碩博學位、中高級職稱等特定教師群體的占比,杜絕輕質量重數量的情況?!敖處熞蔀榇笙壬?,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盵4]要把好政治關。思政課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高校應把旗幟鮮明地講政治放在實踐育人的第一位,將思政教師是否具備堅定的政治信仰、正確的政治立場和崇高的政治擔當作為政治素質考核的核心指標。要把好素質觀。思政課教師肩負著培根鑄魂的使命,高校要明晰思政教師應具備崇高信念、高尚品格和職業操守的職責定位,這樣選出來的思政課教師才能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把好業務關。高校要將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工作量納入職稱考核中,并將實踐教學成果作為思政課教師評定職稱的加分項,不斷提升實踐育人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第二,建立健全兼職思政課教師制度。高校要成立輔導員、專業課教師、行政人員共同指導的實踐教學隊伍,選聘各高校黨政干部、杰出企事業管理者、社科院理論專家等社會思想政治工作者,聘請時代楷模、大國工匠、勞動模范等先進人物代表,邀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基地、革命紀念館紅色基地講解員等參與“大思政課”兼職教師隊伍的長效機制建設,建立健全兼職思政課教師經費保障、考核評價、補貼激勵等體制機制,匯聚實踐育人合力。

2.改革創新,融通實踐育人的“大課堂”

上好新時代“大思政課”,是高校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細落實的關鍵所在。首先,夯實理論根基,讓“小課堂”活起來。高校要以“大思政課”理念為引領,在強化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的同時,深入挖掘和使用思政元素。思政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將剛性說理與柔性表達結合起來,用黨的科學理論教育青年,用黨的奮斗歷程感召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凝聚青年,讓思政理論之“鹽”融入實踐育人之“水”。在“大思政課”理念的引領下,高校要把思政小課堂做優做強做精。其次,突出實踐導向,讓“大課堂”新起來?!榜R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形成并不斷發展的,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教育引導學生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中來,把學習奮斗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立鴻鵠志,做奮斗者?!盵5]實踐基地是“大思政課”建設的關鍵場域和重要場所,高校要主動對接實踐基地,實踐基地也要強化服務意識,增強責任擔當,為實踐教學提供場地、人員等教學支撐,著力打造服務“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優質服務平臺。校企雙方要在開發特色課程、設計教學方案、制定實踐教學學分等方面明確各自的責任,避免實踐教學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校企雙方要堅持育人為本,系統設計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周期、實踐教學學分和實踐教學環節,讓課程教學與專業見習、志愿服務、社會調研等實踐教學有機融合,以社會大課堂反哺思政小課堂,避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進而實現二者的緊密銜接、同向同行。再次,順應改革創新,讓“云課堂”立起來。高校要“探索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6],推動大數據、VR、人工智能與“大思政課”深度融合,跨時空跨地域實時同上一堂思政大課,以實現場景沉浸、情境重現、虛擬互動,打造一個“互聯網+思政”的新路徑。高校要推出“同上一堂思政大課”“網絡安全大講堂”等兼具政治性、思想性、傳播力的系列網絡思政精品課,為大學生構建一個直觀性、質感性、便捷性的網絡育人課堂。

3.統籌推進,融合實踐育人的“大保障”

高校要實現實踐育人目標,就要建立嚴密的組織管理制度、嚴明的物質保障制度和嚴格的評價考核制度,來保障實踐育人工作的規范性、穩定性和實效性。首先,建立嚴密的組織管理制度。高校應在“大思政課”理念的指導下,完善和優化教學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重視各項管理制度的有機銜接和協同配合,從制度層面明確各管理部門的職責和職能,使各項管理制度內容都在“大思政課”理念的框架內,確保實踐育人工作的持續開展。其次,建立嚴明的物質保障制度。高校要將“大思政課”建設經費納入經費預算中,并保證專項資金在財政預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份額。高校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校友捐贈、社會贊助等方式籌集“大思政課”建設經費,為各部門開展實踐活動、拓展實踐項目、建設實踐基地等提供充足的財力支持。再次,建立嚴格的評價考核制度。評價是檢驗、反饋、調控“大思政課”實踐育人建設成效的重要保證。一方面,從單一主體評價轉向多元主體評價,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是解構單一主體評價偏差的關鍵,能避免“唯教師”單一評價主體的絕對化和片面化。高校構建實踐教學教師、實踐基地相關工作人員、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等多元主體一體化評價機制,既能有效延伸評價視角,又能使評價結果更加全面客觀。另一方面,從知識性評價轉向價值性評價。高校要破除“唯分數論”的固化評價藩籬,充分發揮“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價值導向作用,進而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 2020(17):1-3.

[3]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4]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N].人民日報,2021-04-20(1).

[5]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78.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50.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Prac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Liu Liya

(School of Marxism, Tibet University, Lhasa 850000, 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 important instructions on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have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he new era.Prac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Exploring the path of prac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an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t present, some universities still fac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potential exploration, incomplete practical education classrooms for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delayed training and storage, and incomplete practical education teams for"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s well as supply-demand contradictions, resulting in incomplete practical education mechanisms for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is requires universities to focus on collaborative collaboration, integrate the "master talents" of practical education, promot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tegrate the "big classroom" of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adhere to the "big guarantee" of coordinated promotion and integrated practical education to promote.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eat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linkage; reform and innovation;coordinated promotion

猜你喜歡
大思政課實踐育人改革創新
走進社會大課堂,善用“大思政課”
高?!按笏颊n”格局下舞蹈課堂與思政內容融合的思考與探究
基于實踐育人理念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究
共青團在地方高校第二課堂建設中的作用分析
淺論對環境監察執法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