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化型課程思政教學理論、模式與實踐

2024-01-04 14:22秦炳濤郭援國
關鍵詞:內化經濟學育人

秦炳濤,郭援國

(1.上海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上海 200093;2.復旦大學 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遠年近歲,鑄魂育人,在立德樹人的教育體系中,思政課程發揮著“壓艙石”的作用。但是,傳統純粹型思政課程教學面臨著內容相對陳舊,形式過于單一,授課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不高等困境。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 年12 月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思政課程教學的弊端需要有效實施綜合全面的內化型課程思政來加以矯正。

作為經管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宏觀經濟學”課程有助于學生理解宏觀經濟現象和經濟發展規律并指導其解決經濟問題。然而,宏觀經濟學是西方發達國家理論經驗的產物,受西方主流經濟學派思想影響,很多觀點受到價值取向的限制,難以揭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存在許多難以克服的缺陷。因此,需要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對宏觀經濟現象進行辯證分析,幫助學生通過課程理論學習來內化思政知識。這不僅有助于宏觀經濟學與我國國情相結合,還能彌補思政課程的不足,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雙輪”推動,為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教育體系做出貢獻。

一、研究綜述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道,在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上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新時代對思政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化高校各項課程的育人作用意蘊悠長。上海市高校率先垂范地進行全課程育人理念的探索,拉開了“課程思政”的帷幕,之后,學者們對課程思政展開了豐富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明涵義,辨關系。課程思政的實質并不是增課、增活動,而是高校教育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都有思想政治課程的體現,充分發揮出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作用[1-2]。高校教師不僅要傳授課程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思政知識轉化為內在的品德與性格、自身精神系統的有機構成、自身的素質或能力,成為自身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與能力[3]。課程思政是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它以隱性思政的功用,與顯性思政一道,共同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4-5]。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最終目標都是育人,二者具有共同的任務和目標、一致的方向和功能、契合的內容和要求,二者在思政內容、課程地位、特點與優勢等方面各有千秋,在功能上相互補充、相互促進[6]。

重結合,探實踐。課程思政的實施需要細化,也需要與專業課程深度融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需要明確自身定位、拓寬育人途徑、提煉核心課程、加強制度創新、多學科謀劃,為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根本保障,借助數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助力專業課程思政改革[7]。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教學方面探索專業課程思政的路徑。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全過程中貫穿師生互動,強化學生深度參與,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8]。經管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需要轉換思維,突破認知局限,提升教師德育能力,轉換方式,提升課程育人的價值[9]?!昂暧^經濟學”建設課程思政意義重大,它強調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協同發揮作用,提升教師的思想和素質,通過學生反饋了解并提升教學效果,教學實施應盡可能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10]。經濟學融入課程思政面授課程應注重三觀塑造、中西融匯、溝通歷史、放眼全球。如果輔以慕課的形式,則應注意慕課不可顛覆面授,通過交流互動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11]?!昂暧^經濟學”課程思政應以教學質量為核心,以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為重點[12]。

上述研究對課程思政內涵和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具體實施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但鮮有文獻關注到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以及外在思政知識內化為心理品質的過程。較少注意到課程思政科學基礎對課程思政實施與改革的重要作用。拓寬課程思政的內涵,把握課程思政的科學基礎,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新模式,摸清如何將思政知識更好地融入到專業課程中,特別是讓思政知識入腦入心對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顯得尤為重要。

二、內化型課程思政的內涵、科學基礎與教學模式

(一)內化:課程思政育人實現的邏輯起點

結合上述文獻研究,筆者認為,課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元素與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通過顯隱結合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塑造及能力培養三位一體,共同構筑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內化型課程思政在強調課程思政的基礎上注重思政知識的內化。

“內化”一詞早先常用于精神分析理論,指的是將客體表象的特質轉化為自體內部特質的過程,并形成與客體表象相對應的自體表象。內化范疇包括吸納、內射、認同過程,是簡單到復雜、幼稚到成熟的過程。多拉德和米勒創新性地將其引入到學習理論。皮亞杰和維果斯基從不同維度闡述了個體認識知結構改變的決定性因素,皮亞杰強調個體心理的自我建構,維果斯基則強調社會學習的作用,認為人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推動個體認知結構的改變。英格利希定義“內化”為把某些東西與自己的心理或身體相結合,將抽象化的內涵準則納入到個人意識之中,成為個體世界的組成成分[13]。筆者認為,內化是教育過程與內部化過程的產物,內化是貫穿圖式認知、分段吸收、系統組織、性格形成的過程。一個人在外在和內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將價值觀、認知態度和逸致興趣與自身有機結合,使其無論在何種情形下,總能受這些價值觀、態度、興趣的指導。具體而言,圖式認知階段是教育工作者對學生主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闡釋與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甄別與判斷,形成初步的認識態度;分段吸收階段是這種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的吸收,是分點、分塊進行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對那些復雜的、難以建構的知識,應該“漸進式”地逐步吸收;系統組織階段是把思政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與自身的價值體系進行整合,進行自身價值體系的重構;性格形成是通過圖式認知階段、分段吸收階段和系統組織階段使這些理念與知識形成個體內在的性格與品質。

內化型課程思政通過課程思政這一綜合教育方式使外在思想觀念、政治觀念、道德規范整合吸收、組織到學生自身的系統中,逐步深入使其性格化,即轉化為自身的品質與信念。內化型課程思政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學生的持續學習而真正觸動其心靈的深處,從而被學生認識和吸收消化。內化型課程思政的主要內容是社會主流的思想觀念、政治觀念和道德規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其核心是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內化型課程思政的結果是把思想觀念、政治觀念以及道德規范轉化為自身的性格、品質和信念,其目標是全方位育人。內化型課程思政是一個過程,是社會思政向個體思政轉變的過程,只有完成這一過程,思政才能發揮出全方位育人和立德樹人的作用。

(二)科學基礎:課程思政調整、變通、創造的“墊腳石”

科學基礎是對原理的整體把握和清晰認識,“內化型”課程思政的調整、變通、創造需要科學基礎的支撐。

首先,內化型課程思政的主要途徑是學習、吸收、組織,這離不開腦和神經系統的協調,即需要腦科學及神經科學提供科學基礎。了解腦和神經的活動方式有助于了解人如何更好地學習吸收和組織思政知識,提高課堂思政內化效率。教學的本質是改變大腦。沃普特認為運動可以使動物通過變換環境的方式來提高生存能力,而環境變化時需要通過學習來適應環境。思政教育需要改變原有學生學習思政知識的枯燥說教的環境,通過多方位挑戰大腦的方式不斷改變其學習環境,環境改變與學習改變的幅度越大,其對大腦的促進作用越大,學習、吸收組織的能力也越強。同時多感官參與,形成完備穩定的神經環路,提高個體的記憶能力。課程思政改變以往思政知識的視聽環境,可以提高對思政知識的記憶度。大腦發展的“用進廢退”原理也揭示了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多種課程與思政課程協同進行,刺激大腦構建與思想觀念、政治觀念以及道德觀念相應的神經環路,并通過髓鞘化來強化,神經環路的形成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14]?!坝眠M廢退”原理強調重復與興奮,不斷重復才能形成穩定的神經網絡。但同樣的信息過多重復會導致大腦疲倦,不利于觀念內化。課程思政可以通過協同進行的方式寓教于樂,通過多種課程與思政相結合,深化思想觀念、政治觀念以及道德規范,實現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兼顧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多種知識的有機結合可以使大腦保持持續興奮的轉態,避免大腦因知識重復而帶來的疲倦感,從而使思政知識更加高效地內化為學生自身的品格。

其次,大學生發展研究可以幫助更好地了解學生。對于高校而言,學生是思政知識內化的主要群體,大學則扮演著“代身父母”的作用,要對學生的價值塑造和品質培養負責。大學生發展研究的核心問題是自我認同,它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的。簡言之,自我認同是知道自己的定位,并對定位的自己抱有一種持續而穩定的認同感,具有通過內在參考系形成的反思性。認同具有很多分支,其中包括種族、民族、社會性別、社會階級認同等[15]。筆者認為,政治、思想以及道德認同對學生的影響呈現出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大學期間要基本完成對這些問題的體驗、認知及吸收,形成性格化,為未來生活提供參考。內化型課程思政就是自我認同的助推器,幫助學生形成政治、思想以及道德認同,驅動大學生的學習和社會活動,對學生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美國大學教育強調全面育人,從活動中成長,設置挑戰,激發學生潛力,培養學生的能力與技能,幫助學生克服危機。幫助學生發展應具有階段性,過于跳躍可能不利于學生發展,應該循序漸進,以局部發展促整體全面發展。思政知識的內化也應循序漸進,逐步設置挑戰,通過局部思政知識的整合吸收來促進主體的全面發展。

最后,認知科學和學習科學有益于科學改進與設計思政教學。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論認為,人腦可以對認識圖式進行創造,并以此對外部信息和經驗進行組織與表征,個體應對外部環境的能力取決于個體的認知圖式。所謂圖式是指已有的知識經驗網絡,認知圖式與外部環境之間是不斷同化和順應的過程。同化是吸收符合認知圖式,過濾不符合認知圖式的信息,最終強化符合認知圖式;順應則是改變已有認知圖式并適應新認知圖式[16]。在連續不斷的同化和順應過程中,人的認知與認知能力得以發展。思政知識需要不斷同化和吸收優秀的思想觀念、政治觀念、道德規范,通過順應不斷革新,并循環往復,最后成為學生成長進步的不懈動力。認知模型論認為,大腦本身并不能直接接觸外部世界,它只能通過構建認知模型來想象、認知和表征外部世界,并用其來推理、分析和預測外部世界。思政知識需要多渠道、多方位地幫助大腦構建認知模型,并用該認知模型指導其分析、推理及預測外部世界,在此基礎上做出決定以及與外界環境進行互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幫助者”,因為這種認知模型是依靠學生自身來構建的。學習科學同樣認為,學習是學習者的自我構建,是與學習環境的互動,是適應性學習的過程,因此,社會文化與學習情景對學習者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學習設計需要遵循“問題——設計——實施——評估——再循環”的路徑,“為學習而設計”成為學習科學的基本原則。美國學者布魯姆的課程設計模型至今運用在美國眾多院校,布魯姆將學習認知分為六大層次,分別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鑒[17]。其中,知識與理解為低階學習,這一階段主要是學會知道,這是思政知識吸收階段的目標。應用、分析、綜合、評鑒是高階學習,這一階段注重的是踐行與發展,這是思政知識組織化和性格化的目標。低階學習是高階學習的基礎,高階學習是低階學習的發展。

(三)教學模式:課程思政鑄魂育人的橋梁

根據內化型課程思政的內涵及科學基礎,內化型課程思政在強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的同時,還強調學生主體對思政知識的內化。筆者認為,內化型課程思政應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以及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關注其他因素對學生的發展,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學習效果為核心,要以學生當前的發展狀況為基礎,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學生“學”為目的,而不是以教師“教”為目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習效果為核心,學而不得等于沒學。關注效果反饋有益于教師“教”的有效性和學生“學”的有效性。

基于內化型課程思政的內涵與科學基礎以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筆者認為,內化型課程思政必須對目標課程進行重新設計[18],應該包括準備階段和實施階段。在內化型課程思政的準備階段,首先需要結合不同課程的特點和思維方式,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將思政知識與課程有機結合。其次,需要悉心選擇教材和案例,通過符合時政熱點的案例激發學生興趣與討論,引發學生的共鳴與思考。最后,需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直接與教學結果掛鉤。因此,教師需要具備選擇和設計教學方法的能力。筆者認為,實施階段應包括以下五個主要環節,即:情景導入、自主探究、講授交流、鞏固拓展和效果反饋。其中,情景導入(scenario import)主要是問題的提出,使思政聯系實際生活并進行適當的問題發散。此階段的主要目的是為激發學生興趣,并了解學生的認知現狀。自主探究(independent inquiry)主要是明確目標、設計探究過程和選擇典型材料。這一階段是學生對思政的初步吸收階段,其目的是通過情景引入引導學生明確目標,通過設計探究過程及選擇材料使其達到對思政知識的初步認知與吸收。講授交流(teaching exchange)是學生進行整合吸收的階段。教師通過進行答疑解惑來彌補學生自我學習吸收的不足。鞏固拓展(consolidate and expand)主要是通過基本練習、綜合分析來拓展實踐,通過針對性的練習進行知識內化,綜合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檢驗思政知識內化的效果,并通過拓展實踐實現知識的運用與延伸。在此過程中,通過逐步深化的方式使思想道德觀念內化于學生自身,達到持續影響其自身的效果。效果反饋(effect feedback)是通過課堂檢測、知識測驗、教學效果反饋方式,了解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是一種學生與教師雙向反饋的過程。教師通過測驗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向學生反饋其自身問題。同時,學生向教師反饋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從而使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與改進,并重新設置下一堂課的情景導入。至此形成一個閉環,在此過程中不斷加強對思政知識的內化。

隨著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慕課、雨課堂、超新星和混合式教育模式的“互聯網+教育”改革勃興,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也催生了線上教學的實施。線上模式可以改變原來的教學環境,增加學生學習的挑戰度,提高學生發展高階目標的能力。因此,內化型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也需要依托線上優勢。例如,在自主探究階段,學生可以以線上教學資源為輔,進行知識早期習得,提前明確學習目標。在鞏固拓展階段,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發布作業和題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強化學習知識的內化效果。在效果反饋階段,學生可以利用網上教學平臺進行課程評價,發表課程教學建議。線上與線下的教學步驟具有一致性,二者有機融合有助于共同促進學生發展。內化型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整體架構如圖1 所示。

圖1 SITCE 內化型課程思政教學模式Fig.1 Mode of SITCE internalize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三、內化型課程思政教育在“宏觀經濟學”課程中的實踐

(一)基于經典教育學理論的課程思政總體設計

根據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教學開展應分為三個層次六部分?!昂暧^經濟學”課程思政應基于此來構建教學整體架構。第一層次為知識和理解,包括基本概念、內容及計算方法等。例如:在國民收入與GDP 章節教學中,通過展示中國經濟數據看中國發展成就。第二層次為應用和分析,包括搜集經濟數據、分析原因及其影響因素。例如:在宏觀經濟政策內容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改革開放及中國經濟政策的正確性。第三層次為綜合與評鑒,包括資料信息綜合處理、對事物本質挖掘與判斷等。例如:在經濟增長理論章節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國際對比來增強制度自信。

(二)教學設計

“宏觀經濟學”實施內化型課程思政的目的是在保證學生學到宏觀經濟知識的基礎上強化育人的能力。這不是思政元素的“硬性”加入,而是通過二者“有機”融合,實現“教書育人”,切實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準備階段挖掘“宏觀經濟學”的思政元素對于內化型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至關重要。宏觀經濟學主要由一個總量指標、兩大政策、三大模型和四大問題構成。一個總量指標指的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國GDP的圖表展示,通過數據對比的方式展現經濟增長的大國速度,激發學生對我國經濟體制的認同感與自豪感;通過引入國家領導人的“既要GDP,也要綠色GDP”“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等重要論斷,使學生辯證地看待GDP,了解黨和國家與時俱進的發展戰略。兩大政策指的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我國在2008 年金融危機前后所采取的宏觀經濟政策、新冠疫情的政策舉措等。通過中外經濟政策的對比,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政策理論進行檢驗,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叭竽P汀笔菄袷杖霙Q定模型、IS-LM 模型和AD-AS 模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供給側改革政策、西部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等一系列發展戰略,使學生深入了解國民收入增長機制,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四大問題指的是通脹問題、失業問題、經濟增長問題和國際收支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我國的物價政策、就業政策、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經濟增長奇跡,以及最近突出強調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高質量發展理念,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實際聯系理論,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自信心,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觀和價值觀。

(三)實現路徑

教學理念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內化型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準備階段和實施階段的每個過程中都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思政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品質,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將課程思政從知識層面嵌入到“宏觀經濟學”課程中。思政與“宏觀經濟學”課程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在實施效果上具有互補性?!昂暧^經濟學”具有強理論性與邏輯性,同時還具有應用性和實踐性。因此,應充分挖掘“宏觀經濟學”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政與“宏觀經濟學”合力幫助學生內化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問卷調查進行教學效果反饋,形成教學反思并最終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內化型課程思政強調思政內化的效果。課程教學效果反饋可以分別在學期初、學期中與學期末展開。教師應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反饋,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與“宏觀經濟學”的融合效果,思政知識的內化結果),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積極吸納學生在教學方法和模式方面的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與時俱進地優化教學設計。

將“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融入社會實踐活動。構建“認知國情+中西融匯+親身實踐+職業認同”的“宏觀經濟學”實踐課程思政體系。高校學生對社會、經濟的認知大多來自于課堂,對國情、民生沒有真實的體驗?!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應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認識到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與正確性。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批判地學習西方經濟學,揚長避短地融匯貫通中西方經濟學的能力,使學生理解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理解經濟學知識的現實意義,將自己的思想知識在實踐活動中得以內化?!昂暧^經濟學”課程思政與社會實踐的結合能使大學生切身感受宏觀經濟學知識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激發大學生的職業自豪感與積極性,培育其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四、結語

當前,我國實施課程思政教育需要加強對其內涵、科學基礎及教學模式的研究。研究者在課程思政的內涵界定上進行了廣泛研究,在其與思政課程及專業課程的關系與融合方面,提出了諸多建議。然而,少有文獻關注課程思政的知識內化效果,在實現路徑上也存在普適性與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因此,本文在梳理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內化型課程思政的內涵和科學基礎,強調學生主體內化的作用,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內化型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最后,以“宏觀經濟學”課程為例,探討“宏觀經濟學”實施內化型課程思政的課程設計與實現路徑,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分析以期為課程思政的發展探究新路徑和新方向。

猜你喜歡
內化經濟學育人
移民與健康經濟學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簡明經濟學
激活中隊活力,內化少先隊員組織歸屬感
激活中隊活力,內化少先隊員組織歸屬感
德魯大叔內化營銷勝過廣告
經濟學
海外華語教材的文化“內化”
經濟學的優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