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民族地區區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及推進策略

2024-01-04 08:29瑚,王
海南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市縣全域海南

謝 瑚,王 玨

(海南開放大學科研管理處,海南 ???570208)

2017年2月海南省根據本省的省情,提出了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1],成為全國首個以全省作為一個大區域來進行整體規劃的“全域旅游示范省”?!逗D献杂少Q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海南要“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2023年1月,《海南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正式印發,這標志著海南省旅游業即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海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黎族、苗族、回族為世居民族,其中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本文所謂的海南民族地區是指少數民族聚居的海南島中、南部6縣3市(即樂東、陵水、昌江、保亭、瓊中、白沙6個民族自治縣以及東方市、五指山市和三亞市)連片地區。它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水源涵養區和生態保護核心區于一體。雖然擁有優越的生態環境資源,但產業單一、基礎條件薄弱,經濟發展比較緩慢,至今還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成為制約海南省鄉村振興的主要短板。旅游產業還比較落后,不僅無法滿足游客多目的地旅游的需求,也不能適應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和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的要求。為此,探究海南民族地區區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以及推進區域旅游整合發展的策略是一個亟須解決的命題。

一、海南民族地區區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區域旅游合作是指區域內不同地區之間的旅游經濟主體,將資源在地區間進行重新配置和組合,以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2]。要實現區域旅游合作必須具備四個基礎條件:一是旅游資源具有豐富性和互補性,以便發揮旅游資源的整體效應與互補效應;二是區域之間的交通聯系要具有便利性與通達性,以方便游客在區域間流動;三是旅游形象具有差異化與互補性,能滿足游客多目的地旅游的需求; 四是區域內不同地區客源市場具有異質性,以降低內部競爭的風險[3]。

(一)旅游資源空間分布

海南民族地區所擁有的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是區域旅游合作異常珍貴的本底資源。林丹等[4]參考鄉村旅游資源分類標準(GB/T 18972-2003)將海南省1284個3-5級鄉村旅游資源點劃分為生物景觀、地文景觀、建筑與設施、水域風光和遺址遺跡5個主類和19個亞類。在民族地區(9市縣)主要分布有地文景觀類(五指山市)、水域風光類(陵水、瓊中)。

通過整理海南民族地區旅游單體數據,得出區域內(9市縣)共計有A級景區36處,其中3A級以上31處,全省僅有的6個5A級景區均在該區域內;椰級鄉村旅游點107個,其中3椰級以上71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7個片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3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3項,國家級濕地公園3個。黎族紡染織繡制作技藝于2009年10月申遺成功,并被聯合國列入“急需保護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迄今,該區域擁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2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2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9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7個(見表1和表2)。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月國家批準設立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覆蓋了該地區8個市縣的大部分區域。

表1 海南民族地區9市縣旅游景區(點)及飯店(民宿)數量分布

表2 海南民族地區9市縣旅游資源數量分布

從整體上看,海南民族地區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且集中,特別是自然旅游資源,不僅類型全、數量多,而且品質高。除了三亞市在A級景區、星級飯店和鄉村民宿上擁有絕對優勢外,其他8市縣的旅游資源分布比較均衡。各地間的旅游資源雖然具有相似性,例如熱帶雨林森林資源、黎苗族文化資源等,但在旅游資源的類型上各市縣間還是有一定的差異性,比如雨林中的自然生態景觀具有多樣性,黎族的五個支系以及苗族的地域文化不同,民俗風情也有一定的差異[6]??傊?,海南民族地區的旅游資源雖然在內部具有一定的競爭性,但也有較強的互補性,可以通過區域資源的整合開發,發揮其整體規模效應。

(二)客源市場空間結構及分布

從往年官方公布的信息來看,海南的外國游客來自世界五大洲、30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5]。攜程數據顯示,2023年3-4月,海南入境游訂單量環比增長87%,海南境外客源地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地[7]。

網絡關注度空間分布與旅游實際客源市場空間分布大體一致[8],因此,可選取百度指數這一網絡關注度指標對旅游客源市場的時空分布進行研究[9]。本研究采集并整理2023年1月1日至6月27日間“海南旅游” “三亞旅游” “保亭旅游” “五指山旅游” “陵水旅游” “樂東旅游” “白沙旅游”(僅能采集到這6個民族市縣)的網絡關注度數據,并按照省份維度分析空間分布狀況,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到,海南省區域內部的客源只流向5個市縣,而沒有流向三亞市, 說明海南本地游客更鐘情于生態旅游和民族文化風情游,而不是濱海游。6市縣在島外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廣東、江蘇、河南、河北、山東是6市縣的共同客源市場;但6市縣的島外市場又有一定的差異性,例如三亞旅游業對湖南、湖北、安徽市場具有優勢,保亭縣和陵水縣則在北京、上海、廣東市場優勢明顯,而五指山則在遼寧、黑龍江和山西市場具有較高的關注度。值得注意的是,海南旅游市場對我國西北地區還缺乏吸引力,但也是一大潛在市場,需要加強旅游合作,共拓這些區域的客源市場。

表3 2023年1月1日至6月27日海南民族地區主要旅游目的地網絡關注度省域排名

(三)游客感知形象

通過收集并整理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游客在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旅游平臺小紅書網、攜程網上發布的海南民族地區9市縣旅游游記各50篇,然后應用文本挖掘軟件(ROST CM6)分析9市縣的旅游形象,結果發現:海南民族地區中的三亞、陵水以濱海旅游景觀的游覽和海上娛樂體驗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五指山、保亭、瓊中、白沙、樂東則由于擁有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生態資源,因此它們的旅游形象有較強的相似性。另外,五指山的森林旅游和漂流探險,保亭的森林康養、溫泉休閑度假以及白沙、瓊中、樂東的徒步、爬山生態旅游又各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在發揮整體效應的同時,還可以減少地區內部的競爭性。在民族文化旅游形象方面,瓊中、保亭的苗族文化、區域內五個支系的黎族民俗文化,特別是東方、昌江的原始黎族村落對游客均有較強的吸引力,可以聯合打造區域整體的文化旅游形象。

(四)區域旅游交通狀況

海南建省以來,特別是近二十年來,基礎設施得到不斷改善,全省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而便捷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為游客到海南旅游提供了交通保障。島內現已形成了環島高鐵、三縱三橫高速公路網,實現了環島高鐵化、“縣縣通高速”。其中,海三高速、萬洋高速、山海高速、儋白高速已經深入到了中部民族地區核心區,并與環島高速接通。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2月28日開工的瓊中縣什運至白沙縣元門高速公路及其連接線項目,更是把白沙縣、瓊中縣、五指山市3個市縣連接起來,并與儋白高速、萬洋高速連通。工程建成后將大大改善中部民族地區的交通條件,增強???、三亞、儋州等中心城區對中部民族地區的經濟帶動和輻射作用,促進山海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和互動發展,帶動沿線鄉鎮區域一體化發展,為海南民族地區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提供重要支撐。另外,2023年底即將開通的環島旅游觀光公路,也將為濱海的民族市縣(陵水、樂東、東方、昌江)的旅游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2023年7月啟動前期調研工作的自貿港重大項目(國家發改委公布)———海南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及入口社區項目,全長463公里,將儋州、陵水、保亭、瓊中、三亞、樂東、東方、昌江、白沙等9個市縣串聯起來,對完善海南路網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民族地區全域生態旅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0]。

總之,隨著民族地區旅游交通不斷得到優化和完善,時空距離不斷縮短, 大大方便了旅客出行和開展旅游活動,從而為民族地區區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條件。

(五)良好的政策支持

良好的政策支持是推進民族地區區域旅游合作的內生動力和基本保障。202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把旅游業確定為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重點發展的三大現代產業體系之一?!斗桨浮分赋?,要大力發展特色旅游產業,培育新的旅游業態和新的模式,重點推動產業集聚和結構調整升級、增強金融對產業方面的服務和支持力度;強化土地、投資環境、人才建設方面的保障措施等。同時,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省。隨著《海南省入境旅游市場開拓扶持辦法》的出臺,以及入境旅游免簽政策擴大到59國,境外游客入境將更加便利。就全省來看,當前海南的旅游經濟正呈現出政策機遇與市場需求雙重驅動的發展態勢,既有國家層面的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又有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政策支持,更有國內外游客對生態旅游和多目的地組合式區域旅游的強烈需求,有力地推動海南旅游業的發展。政策和市場環境形成了有利于海南旅游業發展的外部條件。就民族地區來看,按照《海南省鄉村旅游總體規劃》中的“百鎮千村”總體思路,2016年投入895.46億元開發的一批風情旅游小鎮和一系列鄉村旅游項目,就有不少黎村苗寨,從而擴大了民族地區鄉村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在招商引資方面,省政府引導并鼓勵社會資本向民族地區聚集。例如,2023年5月4日,海南旅投同康泰旅游、東方俄賢嶺景區簽署股權收購協議,共同開發東方俄賢嶺景區及周邊自然資源,發展多業態旅游,為海南西部民族旅游開創新局面[11]。

綜上所述,海南民族地區9市縣空間距離鄰近、旅游資源互補、旅游形象相似,再加上旅游交通不斷完善以及政策的強力支持,具備了實施區域旅游合作的基礎條件。因此,從區域的整體利益出發,通過資源共同開發和市場共享,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 可望促進區域旅游一體化發展。

二、海南民族地區區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海南民族地區雖然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由于行政區劃的約束和限制,各市縣間缺乏深度合作,導致資源的低水平重復開發建設時有發生,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旅游業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海南民族地區有必要借助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和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大好時機,積極推動區域旅游合作,把區域內各市縣作為一個整體,通過統一規劃、共同開發,實現功能互補、互相促進、共同受益,提高區域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增強區域旅游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一)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必然要求

2016年12月出臺的《海南省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導則》(簡稱《導則》)提出到2018年年底,實現全域景觀化、景區內外環境一體化、市場秩序規范化、旅游服務精細化,構建起富有海南特色的旅游產品體系,基本形成“點、線、面”全面發展的全域旅游格局,全省18個市縣都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區,并通過驗收。但實際上,直至2022年11月,才先后有兩批共6市縣、4區獲評“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其中,民族地區只有五指山市獲評。2021年7月頒布的《海南省“十四五”旅游文化廣電體育發展規劃》把目標調整為:到2025年“力爭全省除三沙市外18個市縣中的70%(即13個市縣)成功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這說明“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創建工作面臨著很多預想不到的困難。今年1月,《海南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正式印發,這標志著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啟動。

全域旅游需要對區域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資源進行有機整合與統籌配置,打造全景化的系統旅游空間,為游客提供全時空和全過程的體驗產品,滿足游客的全方位體驗需求,實現旅游業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因此,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是一項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的系統工程。然而,從總體來看,海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相對較低,各市縣單打獨斗很難實現“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既定目標,只有走大旅游、大交通、大文化的路子,打破條塊分割的封閉格局,通過區域旅游合作,聯合投資、聯合建設、共同受益,民族地區的全域旅游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二)實現民族地區旅游業優先發展的客觀要求

海南民族地區正好位于生態保護的核心區,是海南省生態建設的重點區域。作為旅游資源富集的限制開發與禁止開發的貧困山區,決定了海南民族地區不可能搞大工業以及規?;拇筠r業。同時,由于專業人才匱乏,不足以發展高科技產業。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充分發揮民族地區自身的比較優勢,只能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選擇生態旅游經濟發展模式。因此,優先發展旅游業是海南民族地區的較優選擇?!秶鴦赵宏P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把海南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使海南成為全國人民的四季花園。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必須要保護好海南的生態環境,因為海南民族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直接影響到全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海南民族地區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旅游資源的低水平重復開發、過度開發,造成資源的破壞和浪費,必須打破行政區域的界限,開展區域旅游合作。

(三)滿足海南民族地區旅游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

旅游業具有較強的關聯帶動作用和乘數效應。近十年來,海南民族地區都將旅游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的主導產業,在脫貧攻堅戰中實施的“旅游扶貧工程”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總體來看,除了三亞市外,其他8市縣的旅游產業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旅游接待總量偏低(見表4),規模效益還沒有真正發揮出來。近三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旅游業受到了重創。今年1至5月,海南的旅游業實現了“開門紅”,接待旅游人數和旅游總收入都得到了恢復性的增長,甚至大大超過了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水平(見表5)。但值得注意的是,與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5月的入境過夜人數和國際旅游收入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分別出現了-79.9%和-88.1%的增長[5]。這說明我們的復工復產還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海南旅游業的發展現狀跟國際旅游島和自由貿易港對旅游產業的要求還相距甚遠。在目前國內外宏觀經濟背景下,在我國啟動“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海南民族地區通過區域旅游合作,把潛在的民族文化資源優勢和生態資源優勢轉變為現實的經濟競爭優勢,促進旅游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就顯得非常必要,也非常迫切[12]。

表4 2023年1~5月海南各民族市縣接待過夜游客統計表

表5 2018年以來海南接待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情況

三、海南民族地區區域旅游合作的推進策略

在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的背景下,海南民族地區區域旅游合作空間大,合作領域廣,包括規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服務設施建設、資源保護與開發、精品旅游路線的串聯、差異化旅游產品開發、區域品牌共建、對外宣傳、人才培養和人員培訓等。要實現這些領域的合作,光靠民間和企業的自發行動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內外部因素的強力推動。市場需求是最重要的外因,游客多目的地旅行需求是促使區域旅游合作的直接動力,而各級政府則是推動區域旅游合作的內因。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政府部門應順勢而為,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區域旅游合作向縱深發展。

(一)搭建合作平臺,構建合作機制

區域內各市縣相關部門以及各市場主體開展旅游合作活動、謀劃和商討具體合作事項、互通信息,都需要有一個常設的合作平臺,包括組織機構、行業論壇、區域門戶網站、聯席會議、旅游聯盟等。合作平臺的搭建需要突破行政區劃和體制上障礙,可嘗試在大旅游區域(旅游圈)的框架下,組建旅游集團聯盟。合作機制包括區域旅游合作動力機制、協調機制、旅游資源整合機制、執法聯動機制和利益機制。后者還包括利益共享機制(涉及信息共享、交通共享、市場共享、人才共享)、利益約束機制、利益分配補償機制。高效運行的合作平臺、健全且有效的合作機制是區域旅游合作的基礎和保障,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二)政府牽頭,積極引導

區域旅游合作是一項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多個利益主體,需要協調好它們的利益關系。除三亞市外,目前海南民族地區8市縣均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市場組織發育嚴重不足。在發展旅游產業的過程中,地方保護傾向比較明顯,各自為政和惡性競爭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地方利益至上的政策導向使得雷同的旅游項目在區域內盲目重復建設而導致建設資金和旅游資源浪費的現象還不能完全杜絕。因此,必須要有政府牽頭,把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企業組織、高校組織起來,成立民族地區區域旅游合作組織,全面負責民族地區區域旅游的整體規劃、建設、管理與協調工作,營造一個不同利益主體共享的政策環境。通過政策激勵機制促進旅游企業間合作,實現旅游業務在地區間無縫對接,擴大旅游企業規模,壯大區域旅游合作的市場主體。通過多種形式引導社會組織、科研機構為民族地區提供人力、智力支持,擴大影響力。

(三)科學規劃,均衡發展

科學規劃是區域旅游合作的基本前提,必須堅持“目的地主導、全域旅游”的發展思路?!澳康牡刂鲗А笔窍鄬τ凇熬包c(區)主導”而提出的一種發展方式,它指的是將一個區域作為滿足游客全方位需求的開放性旅游景區,而構成區域的各個部分通力合作,共同成為旅游吸引物。這種旅游發展模式強調了合作與差異化競爭,要求在區域內形成以游客為導向的、完善的、無障礙的供應網絡[13]。為此,民族地區各市縣要提高站位,突破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障礙,以“大旅游”和“全域旅游”的發展目標來統籌規劃,打造一個互聯互動的區域旅游綜合體。

區域旅游產業均衡化發展既是區域旅游合作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目前海南民族地區9市縣的旅游發展不僅在橫向上聯動不足,在縱向上存在旅游要素開發不協調,而且旅游產業鏈不完備,地區發展不平衡。因此,需要在區域橫向合作上下功夫,要對旅游線路進行科學布局,以主要旅游資源為據點、以旅游交通聯線為軸,設置覆蓋民族地區的旅游線路;同時,要突出地方特色,開發具有民族性、稀缺性和地域性的旅游產品。通過提升區域整體旅游產品的豐富度,并實現旅游空間布局的合理性及均衡度,最終促進區域旅游的協調發展。在區域旅游合作框架下,還可通過熱點區的溢出效應來帶動冷點區的旅游發展,例如將三亞市的旅游資源輻射、擴展到中部地區,帶動中部冷點區旅游的發展,實現區域旅游業的均衡化發展。在縱向上,9市縣應進一步提高旅游開發層次,充分利用民族地區各種獨特的旅游資源,著力打造游客吃、住、行、游、娛、購全要素的完整產業鏈,并與其它產業融合,發揮區域旅游的規模效應。

(四)提升形象,共建品牌、共享市場

目前來看,除了三亞市和五指山市外,海南民族地區其它7市縣在整體旅游形象上表現得不夠突出,各市縣的旅游形象還存在較強的重疊性和競爭性。因此,在區域旅游綜合體規劃時,要注重打造區域整體形象??梢劳袩釒в炅謬夜珗@的生態資源優勢,突出民族地區生態、文化、民俗的整體旅游形象[14]。重點打好黎苗民族文化牌,在“海南黎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民族文化資源普查與分類、有競爭力和差異性民族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民族文化傳承方式與解說方式創新等方面,區域內各市縣要展開廣泛的合作。

要聯手打造區域旅游品牌,特別是熱帶雨林品牌。通過各種渠道準確、快捷地將海南民族地區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旅游信息傳送到旅游客源地和游客,提升區域旅游品牌意識和知名度。通過線路串聯、旅游護照、景區聯票等形式促進區域內游客的流動,促進客源共享。例如,2022年12月,三亞旅文集團聯手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海南富力海洋歡樂世界度假區、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及南灣猴島生態旅游區共同推出“三亞經濟圈景區互惠聯動”活動,不僅打破了地域功能分區的固有界限,也進一步促進了三亞經濟圈景區融合發展,提升了圈內共享綠色生態空間。未來應繼續探索區域發展的新道路,進一步促進形成以三亞為核心,陵水、樂東、保亭、五指山為補充的“山?;印?、“藍綠互補”旅游新格局,助推海南民族地區區域旅游合作,實現區域旅游的高質量發展[15]。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游服務質量

近年來,盡管海南民族地區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城際快速通道、公路客運專線和環島高鐵相互融通的旅游交通網絡,但還不能滿足區域旅游合作的需要,特別是西南部山地區域的交通和通信設施還比較落后,斷頭路、回頭路還比較多,從而難以實現區域內“此進彼出”。因此,還需加強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一體化的旅游交通網絡。一是建立以三亞、瓊中為核心的中軸線交通板塊,提高鄉村旅游點的空間可達性;二是優化交通路網,尤其是連接民族地區市縣之間的公路網,彌補地區橫向聯通不足的短板;三是抓緊推進海南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及入口社區項目落地。在旅游服務方面,要建立區域旅游智慧平臺,為旅游企業提供數據信息共享,為游客提供旅游咨詢、信息咨詢、旅游產品預訂等服務。聯合委托省內高校開設旅游相關專業的民族班,定期或不定期委托專業機構對區域內的旅游從業人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以提升旅游服務整體水平。

結 語

海南民族地區不僅具有開展區域旅游合作的基礎條件,而且在生態旅游、文化旅游、鄉村旅游向縱深發展和游客多目的地旅游需求的潮流下,在建設自由貿易港和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的背景下,海南民族地區根據自身的現實經濟社會條件,依托優勢民族文化與生態資源實施區域旅游合作顯得非常必要和迫切。當然,區域旅游合作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工程,既需要掃除長期存在的體制性障礙,又需要克服操作上的技術性難題。除了本文探討的問題外,還有許多課題需要探討與研究,特別是合作機制的構建和合作模式的選擇,這些問題對區域旅游合作的實質性成效會產生重要影響,應予以廣泛關注。

猜你喜歡
市縣全域海南
用一粒米撬動全域旅游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國免簽游海南
為海南停留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寧
謀全域 圖四時 大連金普新區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廣更深發展
市縣傳真
市縣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