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對貧困農戶生計資本優化研究①

2024-01-04 12:07
關鍵詞:金融資本生計家庭成員

王 磊 潘 敏

(1.遼寧社會科學院,遼寧沈陽 110031;2.遼寧大學,遼寧沈陽 110036)

2021年,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我國進入從消除絕對貧困轉向解決相對貧困的新發展階段。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核心是不斷推動相對貧困農戶生活改善,使其共享社會發展成果,關鍵則是實現相對貧困農戶生計可持續。而生計資本、生計能力和生計策略是相對貧困農戶實現生計可持續的三大關鍵要素,且生計資本是可持續生計的核心內容,生計資本既影響生計策略又影響生計能力。為此,本研究以生計可持續理論為依據,運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CFPS2018)對相對貧困農戶的五種生計資本進行測度,在此基礎上,揭示其特征,提出相對貧困農戶生計資本優化的建議,以期為我國制定脫貧農戶生活持續改善的多元化政策提供依據。

一、相對貧困農戶的生計資本測度

貧困既是復雜的、動態的、多面的客觀現象,也是人們的主觀建構[1]。相對貧困農戶的監測識別是解決貧困問題,構建反貧困長效機制的關鍵環節和首要任務。本研究使用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ISSS)開展的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CFPS2018),采用多維貧困的方法識別出2448戶相對貧困農戶,對其進行生計資本測度。

(一)構建相對貧困農戶可持續生計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DFID可持續性生計分析框架,生計資本分為自然資本、金融資本、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五個維度[2],本研究在參考Sharp和李小云等國內外學者對生計資本量化研究[3]的基礎上,選擇了如下指標體系測度相對貧困農戶可持續生計(見表1)。

表1 相對貧困農戶可持續生計評價指標體系

(二)生計資本量化

1.人力資本量化

在農戶生計資本中,人力資本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農戶能否運用其他資本。人力資本的缺乏是造成農戶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中對人力資本的測量采用三個指標。第一個指標是家庭整體勞動能力,即處于不同年齡層次和健康狀況的家庭成員所擁有的勞動能力總和。借鑒李小云人力資源的測定方法,首先將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勞動能力賦值,然后再將所有家庭成員的勞動能力求和。第二個指標是家庭中成年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這一指標的測量采用賦值法,首先對每一個成年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進行賦值,然后將所有成年勞動力的賦值求和,再除以勞動力人口數,得到平均受教育程度。第三個指標是健康狀況。該指標的測量方法是首先將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賦值,不健康賦值為0,一般和比較健康賦值為0.5,很健康和非常健康賦值為1,然后取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中位數作為家庭健康狀況指標值。

2.自然資本量化

在我國,土地資源是農戶最重要的自然資本。本研究中農戶的主要土地類型包括耕地、林地、牧場、水塘等幾種類型,在農村社區,農戶擁有土地的狀況直接影響其生計策略的選擇,擁有更多土地資產的農戶不僅可以通過土地帶來農業經營收益,而且還可以進行土地交易,從而獲得資產收益,與富裕農戶相比,相對貧困農戶的自然生計資本相對匱乏或單一。因此,本研究對自然資本的測量有三個指標。第一個指標為土地擁有情況,用家庭從集體分得的土地種類衡量。第二個指標為出租土地所得,在農村富裕農戶由于有更多的生計選擇,因此他們通常把自己的耕地轉讓給其他人耕種。第三個指標為農戶土地資產,土地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在明確產權界定下,農村土地資產也成為農戶重要自然生計資本。

3.物質資本量化

物質資本是指農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公共設施和物質設備[4]。在同一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對于所有的農戶是無差異的,而不同家庭之間消費性或生產性設備則是有差別的。在本研究中,物質資本被設定為四個指標。第一個指標是家庭住房情況,使用家庭凈房產(使用家庭總房產價值剔除家庭總房貸后的余額表示)來衡量。第二個指標是生產性固定資產價值,指家庭擁有的農用機械(如聯合收割機、拖拉機、脫粒機、機引農具、抽水機、加工機械等生產性工具)的總價值。第三個指標為家庭耐用消費品總值,該耐用消費品指家庭所擁有的單位價格在1000元以上、自然使用壽命在2年以上的產品,如汽車、電腦、家電、首飾、古董、高檔樂器等。

4.金融資本量化

金融資本主要是指農戶可支配、可籌措以及可保障的資金,包括三個來源:自身的現金收入、從正規渠道和非正規渠道獲得的貸款或借款以及農戶社會保險的參與情況[5]。自身的現金收入主要是農戶通過自己的創收獲得的,也是大多數農戶金融資本的主要來源。從正規渠道獲得的貸款是指從正規金融機構(農業銀行、信用社)獲得的現金。從非正規渠道獲得的貸款是指從親戚、朋友、鄰居或者高利貸獲得的現金。農戶參與社會保險的情況主要反映農戶在年老和發生意外時可獲得的保障資金狀況。本研究將農戶家庭純收入、現金和存款總和、貸款金額以及獲得社會保險保障的狀況作為衡量金融資本的四個指標。對農戶獲得貸款總額包括代償房貸本息、代償銀行、親友及民間貸款這三個方面。農戶獲得社會保險的狀況這一指標則主要關注家庭成員參加養老保險的狀況,包括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保)以及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等類型,首先將家庭成員參與的社會保險設定為二分變量,擁有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然后將家庭成員擁有的保險加總并除以家庭成員數,得到家庭成員平均擁有的養老保險數。

5.社會資本量化

社會資本是指農戶為了實施生計策略而利用的社會聲望、社會網絡、社會信任以及社會組織等信息、資源或優勢[6]。在本研究中,社會資本主要用五個指標來衡量。第一個指標是農戶在本地的社會地位,首先家庭成員對自己在本地的社會地位按照1~5分進行打分,分值越高表明社會地位越高,然后選擇家庭成員打分的中位數作為家庭在本地的社會地位的賦分。第二個指標是農戶獲得工作是否受到過他人幫助,家庭成員中只要有1人及以上獲得工作受到過他人幫助則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第三個指標是求職渠道的數量,用家庭成員全部求職渠道數量的總和表示。第四個指標為對他人的信任度,首先家庭成員對父母、鄰居、陌生人、本地政府官員和醫生五類人群的信任程度打分,分值為0~10分,0分代表非常不信任,10分代表非常信任,然后按照等權重法對打分進行加權平均,最后選擇家庭成員信任度的中位數作為農戶家庭對他人的信任度。第五個指標為農戶社會組織參與狀況,指農戶參與黨組織、團組織、宗教信仰組織、工會組織和個體勞動者協會組織的類別數量。

(三)數據處理及權重確定

本研究采用極差標準化法對各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對于相對貧困農戶生計資本測度的17項指標標準化公式如下:其中Xi j為標準化之前的指標數值,X′i j為標準化之后的指標數值,min(Xi j)為指標最小值,max(Xij)為指標最大值。根據各指標的權重及各指標標準化的數據,得出農戶各項生計指標的數值,進而求出農戶生計資本的總值。計算公式如下:其中HLCi為第i個農戶的生計資本總值,Mj為第j項生計資本指標的權重,Xi j為標準化后的第i個農戶的第項生計資本數值。

本研究中,生計指標的權重選擇因子分析這一客觀賦權方法,在因子分析模型中公因子包含了原始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而公因子所不能解釋的部分由特殊因子所解釋,本研究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則提取9個公共因子,公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93.62%,實現信息充分提取要求。進一步利用Thomson回歸的方法可以得到潛在公共因子的估計值,并根據因子的重要性程度,利用因子方差貢獻率為權重進行加權平均,從而可以得到農戶生計資本的綜合評價結果。具體的因子分析綜合評價模型為:

其中W為提取的公共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歸一化處理后向量,F^為因子得分估計值,因此利用因子得分綜合評價方法可以得到生計資本測度指標X在綜合評價的權重向量W′A′R-1,對其進行歸一化處理后就可以得到農戶生計資本評價指標體系三級指標的客觀權重(權重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農戶生計資本評價指標權重

二、相對貧困農戶生計資本特征分析

綜合相對貧困農戶各項生計資本的數值,可以得到2448戶相對貧困農戶的生計資本狀況。研究發現,在五種生計資本中相對貧困農戶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數值最高,分別為0.300和0.377,物質資本、金融資本和自然資本的數值相對較低,其數值分別為0.010、0.032和0.054。綜觀相對貧困農戶各項生計資本的得分以及生計資本構成指標數值,可以看出我國相對貧困農戶總體呈現出生計資本不足、生計策略選擇有限等特征,這些特征使其生計可持續及生活質量改善面臨嚴峻挑戰。

第一,物質資本不足,勞動生產率提升乏力。相對貧困農戶的生計資本不足體現在缺乏物質資本上,相對貧困農戶的物質資產均值僅有0.010,而且在數據存在物質資產水平在較低值處密集分布狀況,50%的相對貧困農戶物質資本得分值都低于0.005。從物質資本構成上看,50%的相對貧困農戶家庭凈房產都低于94500元,與之相比,非貧困農戶家庭凈房產的中位數為150000元,是前者的1.59倍;在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上,50%的相對貧困家庭的耐用消費品價值都低于4000元,而非貧困家庭的耐用消費品價值中位數為10000元;從生產性固定資產上看,僅有10%的相對貧困農戶家庭生產性固定資產價值在10000元以上,生產性固定資產價值超過10萬元的家庭也僅僅有52戶,占全部相對貧困家庭的2.12%,相對貧困農戶生產性固定資產短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業擴大化再生產,降低了農民收入可持續增長的動力。

第二,人力資本數量相對較高,但是人力資本質量不高。數據表明,相對貧困農戶的人力資本平均值為0.302,而非貧困農戶的人力資本水平為0.358,高出相對貧困農戶18.5個百分點。造成相對貧困農戶人力資本數值低的主要原因是相對貧困農戶的家庭成員人力資本質量不高,而非由家庭勞動力數量決定。通過貧困與非貧困農戶兩組數據的對比,可以發現相對貧困農戶的家庭勞動能力為3.20,稍高于非貧困農戶的3.0。相對貧困農戶的人力資本質量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相對貧困農戶的人力資本不足體現為教育貧困,相對貧困農戶的家庭成員平均受教育程度為0.323,遠低于非貧困農戶的0.428,相對貧困農戶中僅有10%左右的家庭其成員平均受教育水平為初中及以上,而非貧困農戶中該比例超過25%,因此教育貧困依然是相對貧困農民家庭跨越貧困陷阱的阻礙;另一方面,家庭勞動力的健康狀況較差也成為制約貧困農戶人力資本提升的重要因素。CFPS數據中相對貧困農戶的健康狀況平均值為0.485,比非貧困農戶的健康狀況平均值低22個百分點。

第三,金融資本在貧富農戶內部呈現明顯分層,加劇農戶內部收入差距。首先,相對貧困農戶的金融資本數量不足,僅有不足5%的相對貧困農戶金融資本得分在0.081以上,而非貧困農戶的該分位數為0.112,CFPS2018調查數據顯示,50%的相對貧困農戶金融總資產低于3000元,而非貧困農戶金融總資產的中位數為10000元,是非貧困農戶的三倍多。從金融資本構成上看,相對貧困農戶在金融資本獲得能力和儲蓄存款的積累水平上與非貧困農戶存在較大的差距,在2010年可比的家庭純收入指標上,非貧困家庭的50%分位數為42200元,而相對貧困家庭的僅為20000元;在金融資本的積累和增收能力上,非貧困農戶的自有金融資本也遠高于相對貧困農戶,這進一步壓縮了相對貧困農戶通過資本轉化為投資從而提升收入的通道;在貸款總和上,盡管相對貧困農戶的75%分位數高于非貧困農戶,但是具體分析該項指標的構成可以看到,相對貧困農戶的貸款主要是來源于親友間和民間的借款;養老保障是農村老年人口在年老后獲得基本生活保障的重要方面,一半的相對貧困農戶僅能實現三個家庭成員中有一個人擁有養老保險,這意味著金融資本積累較少的農村老年人口在面臨風險沖擊時將很容易陷入貧困。

第四,自然資本數量相對較高,但土地綜合利用效率不高。盡管從CFPS2018統計數據看,相對貧困農戶的自然資本相比于非貧困農戶高0.04,但是農村貧困地區普遍面臨著土地集約化程度低、農業土地資源稟賦不高、農村土地流轉困難、基礎設施薄弱等一系列鄉村衰退問題,成為制約相對貧困農戶生計可持續的主要瓶頸之一。具體來看,50%的相對貧困農戶土地資產的價值都在11718.75元以上,而非貧困農戶的土地資產中位數為10312.5元,比相對貧困農戶土地資產低1046.25元,但是主要依附于土地的相對貧困農戶產出效率并不高。數據表明57.27%的非貧困農戶會選擇外出打工增加收入來源,僅有45.71%的相對貧困農戶選擇外出打工,相對貧困農戶的生計策略更為單一。而且,依賴于農業的相對貧困農戶農副產品總值的平均值為6221.07元,遠低于非貧困農戶的8544.92元,這說明在農村土地綜合利用效率不高的條件下,僅依賴土地生存的相對貧困農戶難以實現土地生產效率的提高,直接制約其生計資本水平的提升。

盡管數據分析顯示相對貧困農戶的社會資本得分值相對較高,但是,現實生活中弱勢群體的社會關系網絡同質性極強,相對貧困農戶的社會關系往往在社會空間分布上存在集聚性,這一特征導致要實現對相對貧困農戶的社會幫扶,就要超越其現有的社會資本所依托的社會關系,追尋社會資本增量產生的溢出效應。

三、相對貧困農戶生計資本優化建議

生計可持續視角下的生計資本優化注重人力資本投資和相對貧困農戶的可行能力建設,強調反貧困政策的“上游干預”,其核心是通過將社會干預的重點提前到風險的形成環節,切斷貧困產生鏈條,使相對貧困群體自立自強,突破“貧困陷阱”?;谏衔牡膶嵶C分析,本研究認為生計可持續視角下的生計資本優化應著重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相對貧困農戶家庭資產建設。缺乏必要的家庭資產是造成持續貧困的重要原因。要協助相對貧困農戶增加收入,加強家庭資產積累,努力為其家庭生活和發展生產積累必要的資產,要引導相對貧困農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使其樹立追求美好生活的強大信心。同時,要動員慈善組織、NGO以及企業等各種社會力量為相對貧困農戶實現生計可持續提供各種資金和服務,夯實其發展的基礎。

二是加大相對貧困農戶人力資本投入。一方面要加強相對貧困農戶中有勞動能力者的就業技能培訓,根據不同的家庭類型制定差異化的培訓計劃,增強其就業創業能力。不僅如此,還要加大相對貧困農戶子女的教育支持力度,不斷提高其受教育水平和發展能力,進而切斷貧困代際傳遞鏈條。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障制度,通過傾斜性醫療保障與救助政策最大程度減輕相對貧困家庭醫療負擔,提高相對貧困農戶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水平。

三是加強相對貧困農戶金融資本積累。采取多種措施鼓勵相對貧困農戶積極發展生產和高質量就業,增加家庭收入,積累家庭生活和生產所需資金。研究發現,發展資金不足是制約相對貧困農戶發展生產的重要因素。目前,相對貧困農戶發展生產所需資金往往只能通過民間借貸方式獲得,通過小額信貸方式獲得發展生產資金受到諸多限制。為此,要通過創新小額信貸方式,開展供應鏈金融等新模式加強對相對貧困農戶發展資金的支持,破解其發展生產中面臨的籌資難題。

四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通過對土地賦權、活權,讓農民分享到更加充分的財產收益,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要加快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通過騰退宅基地、盤活用好宅基地,有效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要加大對農村土地流轉的政策支持,鼓勵有條件的相對貧困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農地集中連片,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對于土地貧瘠,自然資本稟賦較差的相對貧困農戶,要通過創造發展條件和提高發展能力等途徑,實現其生計的非農業化轉型。

猜你喜歡
金融資本生計家庭成員
BY THE SEA
家庭成員的排序 決定孩子的格局
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指導意見公布
以石為業四十年:一個端硯工匠村的生計之路
安徽:打造創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資本支撐體系
論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員赴法勤工儉學之原因
金融資本挑戰產業資本時代
金融資本與文化產業融合障礙何在
2月2日世界濕地日 濕地與未來——可持續生計
農戶生計資本與生計策略的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