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綠色金融制度推動農地資源資本化

2024-01-05 16:19樊圍國張玉恒陳楠聶萬慶
當代縣域經濟 2024年1期
關鍵詞:綠色金融鄉村振興

樊圍國 張玉恒 陳楠 聶萬慶

[摘要]?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高質量發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土地要素的支撐。土地資源資本化能夠助推農村經濟發展,對于如何實現農村土地高質量發展,創新綠色金融制度給出了答案。綠色金融體系能夠為土地資源資本化提供資金支持,推動土地要素從實體資本轉化為金融資本,實現生態系統服務與人類福祉的權衡。同時,通過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擴展綠色金融范圍、建立信任試點區域、健全綠色金融體系等手段,能夠有效發揮綠色金融制度在農村土地資源資本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綠色金融;鄉村振興;土地資源資本化

[基金項目]?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河北山區土地資源-資產-資本化研究”(HB20GL031)

[作者單位]?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系,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守底線、促振興、強保障”,對當前中國農村發展提出新要求。土地是農民權益的集中體現,是農村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資源,也是提高人民福祉水平的重要依托。在堅持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以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為導向,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的綠色金融制度成為實現土地資源資本化的有效途徑,進而推動農村土地高質量發展。將環境保護、環境影響等相關因素考慮在內,是符合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內在要求的重要手段。截至2022年末,我國綠色貸款余額為22.03萬億元,同比增長38.5%;綠色債券存量1.5萬億元,同比增長32.7%。通過創新性金融制度,發揮綠色金融的引導作用,倡導社會資本注入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推動了土地資源資本化高質量發展。

綠色金融制度的價值體現

當前,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符合現階段社會矛盾發生變化的新要求。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高效、公平、綠色可持續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土地要素的支撐,農村土地實現資源資本化可以有效加速土地產權流動與土地資產增值,對促進農村農業發展,提升農民財產性收入具有重要戰略作用。農村土地在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亟待尋求土地發展的新路徑。對此,創新綠色金融制度成為推動城鄉土地一體化發展、城鄉土地財產權顯化、土地市場化流轉高效、增值收益分配合理以及提升土地資本價值的有效手段,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隨著高質量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化,農村經濟發展與土地資源資本化過程離不開綠色金融制度的支撐。

綠色金融制度為農村土地資源資本化提供資金支持。影響農村土地資源資本化的各項因素中,融資問題是較為活躍的非產權制度因素。金融機構通過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方式,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做好資金準備。在農村地區開展信貸業務時,對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及其相關衍生產業給予最大限度的優先支持,目的在于引導企業和農民更加注重綠色產業發展,推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綠色金融制度推動土地要素從實體資本轉化為金融資本。就資本演化視角而言,土地資源資本化的全過程也是土地要素從實體資本轉化為金融資本的全過程,其中伴隨著土地財產化、土地資產化、土地金融化、土地貨幣化等具體過程。隨著基礎設施和公共建設不斷完善,政府積極開展土地流轉,主導土地資源資本化,將土地出讓給房地產開發等相關產業,使得土地迅速升值。農村土地從實體資本借助綠色金融轉化為金融資本表現的潛力更大,受區位等因素影響,農村與城市的距離越近,綠色金融資本進入的機會越大,意味著土地功能性與發展潛力也就越大。

綠色金融制度有助于實現土地資源資本化在生態系統服務與人類福祉間的權衡。土地在實現資源資本化的過程當中,會面臨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的權衡問題。一方面,人類尋求發展空間,以改善自身福祉;另一方面,人類出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保護環境,壓縮發展空間。綠色金融制度是優先對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生態產業和企業進行金融資本進入。金融機構在對企業融資決策過程中,著重考慮土地利用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在金融服務開展之時要考慮環境、社會以及人類福祉相應的成本、風險和收益,以期實現生態系統服務和與人類福祉間的權衡。

綠色金融制度發展面臨的挑戰

綠色金融在土地資本化過程中投入廣泛應用的產品單一。農村土地資源資本化在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進入新階段,以綠色信貸和債券為代表的綠色金融產品成為主角。一方面,盡管綠色金融通過鄉村集體用地資本化,給予鄉村土地持續性的政策支持,但是由于綠色信貸已經占據綠色金融產品的最大比重,導致綠色金融發展動力不足。隨著土地資源資本化的蓬勃發展,已不能完全滿足經濟發展和土地流轉的需求,不斷拓寬綠色金融融資渠道,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勢在必行。另一方面,綠色產品單一導致不能滿足個性化需求,綠色信貸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發展、垃圾處理等行業,應用于農村經濟發展和綠色產業的信貸有待擴展。農村金融機構較少,產品結構單一直接影響融資問題。

綠色金融制度對于土地針對性不強。我國綠色金融制度所確定的范圍對于綠色產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產業關注度較低。綠色金融制度主要圍繞金融機構向農村經濟主體進行展開,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更加關注環境保護和低碳轉型層面。宏觀上針對土地政策的綠色金融制度更多集中在土地治理層面,對于體現土地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針對性不足,對于林地、生態農業、漁業等第一產業的支持還很模糊,對于農村土地發展潛力的認知尚不清晰。微觀上更多地聚焦在城市污染轉移、廢物資源再利用等環節,而對于土地流轉具體相應的金融產品則需要進一步擴展。

金融機構與農村經濟主體之間存在信任擔憂。農村土地流轉更多體現為依靠農村經濟主體自主經營,通過自主規?;洜I相應產業。這種經營方式存在著固有風險,農業環境不穩定即自然災害及次生災害破壞力度較強、農產品易受市場波動、供求關系影響等,致使綠色金融機構對于土地發展信心不足,不愿投入過多資金發展,使得金融機構難以維系長期投資需求。此外,金融擔保機制和政府補貼補償機制缺失不能使經濟主體和金融機構安心,信息披露制度不對稱,使得農村經濟主體和金融機構不能完全掌握市場動態,加上農村經濟主體受到文化教育和市場環境等多方因素的影響,不能夠主動尋求金融機構的融資幫助,對綠色金融制度持有懷疑態度。

綠色金融體系與政策支持體系尚不完善。當前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存在信息壁壘、政策缺失以及不完善等問題。綠色信貸體系、綠色債券發行標準體系、綠色基金擔保體系等綠色金融體系存在信息錯位,這些都將阻礙綠色金融市場進一步發展。不合理定價的綠色金融產品也暴露出相關監管的缺位,投資者對于綠色金融產品了解程度不深,對于收益和風險很難正確評估,進而對綠色金融體系產生不利影響。信息不透明和不對稱同樣存在于綠色金融市場,相關政府層面的監管機構缺乏相對應的評級機構以及金融產品的服務機構缺乏自發的監管組織,都使得綠色金融支持體系亟待完善。

綠色金融發展突破方向

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提升創新發展理念。農村土地資源資本化離不開綠色金融制度的支撐。盡管綠色金融產品種類較多,但在實際當中,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以絕對優勢比重占據主導,而其他綠色金融產品推廣和發展顯現緩慢增長的態勢。因此,金融機構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上,要將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作為落腳點,創新出低成本、高性價比的金融產品,積極拓寬綠色金融融資渠道,以滿足廣大農村地區對于土地融資的需求。此外,綠色信貸已經不能完全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和土地資源資本化的需求,要充分發揮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金融工具作用,多元化拓寬融資渠道,對于綠色項目、綠色產業提供風險補償,釋放農村土地活力。最后,推動綠色金融數字化轉型。把握當下互聯網經濟、大數據經濟和數字經濟發展動向,構建新型綠色金融體系,搭建智能化、生態化的農村綠色金融信息平臺,實現信息整合、資源共享,助力農村土地資源資本化。

擴展綠色金融范圍,推進綠色協同產業快速發展。綠色金融制度要融入土地資源要素合理流轉及市場化配置,給予碳匯經濟、綠色金融、土地債券等新業態產業大力扶持,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金融產品要積極找到將土地等優勢自然資源轉化為資本的實現方式,承認農村土地發展的優秀潛質。因地制宜加大綠色信貸支持力度,推動多產業協同發展,給予林業、草地、漁業等生態農業針對性的金融政策扶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不同農村經營方式積極進行創新設計,研發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擴大綠色金融體系的作用范圍,提升綠色金融資金的使用效率,改進綠色金融投資渠道。同時,要注重協同生態產業、綠色產業的關聯性,創新出綠色協同發展的金融產品,不僅局限于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關注社會效益的實現。

建立信任試點區域,完善相關土地制度。一是考慮到金融機構對農村土地發展普遍持有信任擔憂,建議進行城市試點,推行易于推廣實行的土地規章制度。待金融機構對投資農村土地的信任值上升后,通過試點實際反饋進行條令修改,避免差序信任,回升金融機構信任值。二是逐步完善建立關于農村土地信貸方面的法律制度,增設關于農村土地信貸的抵押形式,解決土地承包權、集體土地使用權等權益無法設立抵押權等問題。進一步促進金融機構的需求與農業貸款期限的協調一致,促進金融機構長期投資。三是加快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完善農村集體合作形式。組合鄉村集體農業,將原本分散的土地轉化為集體組織形式,增加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使金融機構對其投資需求和信任值增加。四是調整已有金融擔保機制和政府補貼補償機制,建立農村土地投資風險分擔機制。政府對農村土地投資進行一定的補助,以及對投資失敗后的風險進行分擔,吸引金融機構對農村土地進行投資。

健全綠色金融體系,提供政策支持保障。實現信息資源有效共享,引導更多的農村土地以綠色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明確綠色金融服務的范圍,探求一條適合當地發展特色的綠色金融路徑,制定相應的綠色金融政策,以期更好地滿足農村土地資源資本化的需求。同時,充分發揮政府的調控職能,積極引導財政資金落實到對農村產業和綠色產業的支持上,提供充分的經濟補償,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有效分散綠色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所帶來的風險和失誤。加強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包括確權制度和金融市場管理制度等,在解決農村產業和綠色產業融資問題的基礎上,注重地區差異化發展,加強對資金來源的確認和對資金使用的監管。積極引導政府、金融機構和農村經濟主體三方參與,調動農村經濟主體的參與度,搭建良好的服務平臺,發揮三方參與的協同效應,為綠色金融介入農村土地資源資本化保駕護航。

綠色金融制度的貫徹實施推動土地資源資本化成為協調經濟與生態發展的主旋律。要充分發揮政府政策性引導作用與金融市場決定性作用,不斷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拓寬綠色金融渠道,協同發展相關綠色鄉村產業,為中國農村發展助力。

猜你喜歡
綠色金融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銀行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現狀與問題研究
新常態下發展綠色金融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
國際綠色債券的發展趨勢及我國應對之策
我國綠色金融在發展中如何面對當前的機遇和挑戰
綠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業的運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