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背景下歷史大單元教學研究

2024-01-07 10:50姜櫻梅
文理導航 2024年1期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初中歷史新課標

姜櫻梅

【摘? 要】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歷史大單元教學這種創新方法,能更好地實現學生的自主性。大單元教學在設計目標、課型設計、具體教學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設計目標上要聚焦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等歷史核心素養。在課型設計上可以安排人物拓展課、活動實踐課等具有立體性的創新課程。在具體教學形式上,可以采用資源重組、項目探究等教學方法,能提升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符合他們的認知特點。

【關鍵詞】新課標;大單元教學;初中歷史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版)》提出,歷史教學要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充分發揮歷史課程的育人功能。在課程設計上要精選、優化、整合教學內容,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基于新課標的要求,設計歷史大單元教學活動,高效設計、組織、實施教學過程,提升學生歷史核心素養。

一、聚焦核心素養,談大單元教學的設計目標

(一)對比關聯,培養時空觀念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版)》提出歷史課程要培養歷史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了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這五個方面。在設計大單元教學目標時,教師也要考慮歷史核心素養。如可以讓學生對比分析不同歷史時期的事件,從而培養其時空觀念。

為了提升學生的時空觀念,在組織“百家爭鳴局面”大單元探索活動時,教師提出問題:“你知道在春秋時期,我國思想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嗎?戰國時期有哪些不同的哲學流派,它們的觀點是什么?你知道百家爭鳴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嗎?”要解決這幾個問題,學生就要基于特定的歷史時空分析。教師結合語文、政治等其他學科,為學生介紹孔子、墨子、老子、莊子等各個學者的觀點,讓他們分析百家爭鳴時期的歷史環境。學生發現,春秋戰國時期屬于社會大變革、大動蕩時期,各諸侯為了讓國家更富強而招賢納士。隨著鐵器的發明和農耕技術的普及,社會生產力提高了,經濟發展了,人們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各種哲學問題。此后,教師讓學生整合其他歷史資料,分析:“在其他國家是否也出現過類似百家爭鳴的局面呢?當時的社會背景是什么樣子的?能否總結對比其異同點?!边@讓學生基于不同的時間、空間探究。如有學生認為:“文藝復興時期,也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觀點,我認為它們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睂W生發現百家爭鳴和文藝復興都發生在社會轉型時期,都是生產力和社會變革的重要時期。但是它們也有不同之處,如文藝復興打擊的是天主教會,新思想的代表者是新興的資產階級。百家爭鳴針對的是奴隸制殘余,新思想代表階級是封建地主階級和小生產者。

歷史時空觀念指將所認知的歷史事件放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觀察、分析的觀念。在古今對比的過程中,學生逐步建構歷史事件、人物、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提升時空觀念。

(二)論從史出,指導史料實證

史料實證也是歷史核心素養之一,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懸疑性問題,讓學生在大單元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深入分析。

在學習“秦統一中國”時,教師設計大單元學習項目“為何秦始皇能統一六國”。學生可以整合各種資料進行科學論證。教師從“收集不同史料、分析辨析史料、利用史料解決問題”這三個角度入手,提出問題。在“收集不同史料”方面,教師展現《史記·秦始皇本紀》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找出和秦統一中國有關的內容,說說這些史料是否具有客觀性。此外還可以展示《六國論》《過秦論》等文學著作,讓學生對照歷史資料,看看作者對秦統一中國的觀點是什么,思考文學資料能否充作史料。學生還可以收集各種歷史地圖,看看秦統一中國前后的地圖有什么不同。在“分析辯證史料”時,學生要圍繞真偽性、客觀性等角度分析史料?!妒酚洝冯m然是歷史資料,相對來說客觀,但是作者生活的年代距離秦始皇較為久遠。所以,最好收集一些秦朝史料,這樣更客觀?!读鶉摗返任膶W著作中雖然也有歷史內容,但是作者常常會將自己個人的喜好和觀點寫進文章,因此要謹慎使用。最后在“解決問題”環節,學生試著基于史料實證的觀點分析問題,他們按照“繼承祖業掃六合,設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開拓疆土、穩固統一成果”等角度分析,評價秦始皇的行為,分析他為何能統一六國。

學生可以自主搜索各種形式的史料,除文字資料以外,他們還可以搜索圖片、實物、歷史遺址等其他形式的史料。在活動過程中,他們能夠深刻體會以史為鑒的意義。

二、建構立體課堂,談大單元教學的創新課型

(一)人物拓展課,發展學科思維

新課標提出,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設計一些新課型,構筑多元立體的課堂。人物拓展課指的是圍繞某個歷史人物,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探究其生活的歷史時期,了解其歷史抉擇,客觀辯證評價該人物。這種課程有助于提升歷史解釋能力。

在“三國鼎立”一課中學生讀到了不少優秀的歷史人物。他們整合文學、藝術等其他的學科,發現人們對于某些人物的看法存在差異。如曹操,有的人認為他是一代梟雄,也有的人認為他是奸臣。教師可以結合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構筑人物拓展課,讓學生參與“曹操人物評價”活動。學生要整合不同學科的資料,整理分析曹操在歷史上的表現,并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對他的評價。在學生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基于大單元思想,讓他們回顧在評價秦始皇時,用了哪些方法,思考在評價曹操時,是否也能借鑒利用。學生受到啟發,收集了不同的各種資料,從文學藝術、政治思想、社會影響力等角度入手評價。他們還用角色扮演、撰寫人物小傳、填寫人物表格等各種方式,展示學習成果。如有的小組成員表演了智激袁紹、望梅止渴、割發代首、迎回文姬等歷史小故事,認為曹操具有一定的政治謀略,在待人接物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還有學生整理了歷朝歷代對曹操的評價,并用表格的形式將其整理出來,分析世人對其的態度經歷了哪些變化。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學生感興趣的人物形象,用有趣的故事吸引學生,加深他們對人物的了解,進而促使其深入探究某個特定的歷史時代。

(二)活動實踐課,拉近生活距離

活動實踐課能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拉近歷史學習和生活的距離。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參觀博物館、歷史遺跡,對比古今變化等。這些活動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期待,培養其整體探究意識。

教師安排學生參與主題為“社會生活的變遷”的活動實踐課。學生要自主探究改革開放前后人們衣食住行的變化,還要正確理解交通、通信的進步對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首先,學生采訪自己的家人,又或者上網搜索資料,以“四大件的變遷”為切入點,看看社會生活有哪些變化。學生發現,不同的年代,“四大件”各不相同。改革開放前是指縫紉機、自行車、手表、收音機。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四大件”變成了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F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更高,“四大件”也變成了手機、電腦、住房、汽車。其次,學生要順著這個思路探索下去,調查一下,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面還出現了什么變化,并探究其原因是什么。他們發現,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有營養;不僅要注重物質消費,還要追求精神食糧。最后,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探究交通、通信的發展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例如有學生發現:“在修建地鐵后,上學時不用擔心堵車?;ㄔ诼飞系臅r間少了,我就有更多時間學習了?!痹诨顒又?,他們切實感受到了社會生活變化給自己帶來的影響。

由于活動實踐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小組合作活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和展示,學生求同存異,對各種歷史問題的理解也更深刻。

三、基于認知特點,談大單元教學的具體方式

(一)重組資源,形成認知體系

初中學生思維具有一定的發散性,而且對未知事物充滿了好奇。教學者可以運用這一點,采用跨學科整合的方式,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點重組,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自主建構,形成認知體系。

基于大單元視域,教師在組織學生探索“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主題。教學者讓他們先回顧一下此前學習唐朝、宋朝等其他朝代時,如何整合各種資源,圍繞資源提出了什么問題,如何解決問題。這有溫故知新的作用,幫助學生形成認知體系,總結探索方法。他們認為,首先要圍繞文學、藝術、科學、建筑等各種不同的角度入手,從歷史資料、文學作品、實物史料中收集各種信息。其次,要結合這些信息提出和特定朝代有關的問題。最后則要解決問題。他們沿用這種資源重組的方法,學習“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學生先收集了《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的相關信息,還通過照片、歷史地圖等了解了北京紫禁城、明長城的基本情況。學生還閱讀了《西游記》等明朝古典小說。在此基礎上,他們提出問題:“和其他的朝代相比,明朝似乎有不少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那么,為何明朝的科技會如此發達呢?”他們試著搜索其他歷史資料,解決問題。

在重組資源的過程中,除挖掘跨學科信息以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又或者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這樣也能整合多種資源,有助于他們完善認知體系。

(二)項目學習,引導深度探究

初中階段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要結合其認知特點,設計項目學習活動。通過創設真實或者擬真的學習環境,學生調動形象思維沉浸其中。

結合“明朝的滅亡”這個單元主題,教師設計了項目學習活動。項目一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史料,分析明朝滅亡的原因是什么。項目二要求學生撰寫劇本,合作演繹明朝末年的社會現狀,呈現明朝滅亡的原因。項目三要求他們在史料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探究活動創設了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親身演繹的方式,體驗了明朝的滅亡,有助于他們總結觀點。如有學生提出明朝滅亡的原因是李自成的農民起義,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導致李自成最終推翻明朝呢?在歷史上有很多次農民起義,其中有不少起義很快就被朝廷鎮壓,為何李自成能推翻朝廷呢?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參與到項目三的自主探究中。他們發現明朝末年社會黑暗,土地兼并現象嚴重,吏治腐敗。這樣就導致社會矛盾被激發,不少農民都響應李自成的號召。

項目式學習能讓學生明確大單元學習活動的核心問題是什么。這樣在自主學習時就會更有針對性,探究也更有深度。

大單元整合教學能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讓他們認識知識間的聯系,提升其歷史學習能力,發展歷史核心素養。大單元教學符合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能更好地體現各個教學板塊的內在聯系,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麗麗,潘春花.基于大概念的初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路徑[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2(20):73-76.

猜你喜歡
大單元教學初中歷史新課標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初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淺談以“類化”思維改進中職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單元教學的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有效策略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初探新課標下高中英語聽力
研究性學習大單元教學中的思考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