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研究

2024-01-07 10:50莫芳玉
文理導航 2024年1期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課改課堂教學

莫芳玉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科技實力不斷增強,教育事業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然而傳統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新課程改革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高中地理是高中階段的重難點學科,如何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目標任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當前教育領域重點關注的內容。本文重點分析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進舉措,旨在為廣大教育從業者提供幾點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地理;課堂教學

高中地理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地理科學知識,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進一步掌握地理學習和地理研究方法,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基礎課程。許多學生在學習高中地理的過程中都會面臨一系列的困難與挫折,而傳統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及教學手段單一,缺乏創新意識,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喪失學習興趣。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高中地理教師摒棄了以往的教學模式,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手段,打造充滿樂趣的高效的地理課堂,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翁地位,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究能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發展。

一、提升高中生群體的學習積極性

(一)拓寬教材教學的深度與廣度

新課改背景下,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突破了傳統教材的限制,減少了理論性概念的篇幅,加入了更多的案例教學內容,尤其是更加關注人文系統與自然環境系統的動態關系,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為教學根本目標。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拓寬高中地理教材的深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逐步養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準備階段,高中地理教師應對教材中出現的案例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剖析出其中蘊含的地理知識內容,并進行分類歸納總結。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首先應當預留課堂時間帶領學生閱讀教材案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其對教材內容的拓展分析能力,幫助學生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從中獲得樂趣。同時,教師應當適當延伸拓展教材當中的案例,要注意的一點是在拓展案例時應做到與實際相結合,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調整,補充時下大家普遍關注的地理領域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完善自身的地理知識架構,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

(二)采用情境教學法

與高中階段其他課程相比,地理具有更強的實踐性,如果想讓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采取創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情境中去感知,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對于高中生群體而言,情境教學法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能在情境體驗過程中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倘若在課堂教學中沒有采取情境教學法,而是單純地向學生講解教材上的知識并講解試題,難免會造成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學生往往難以融入課堂學習。例如,在學習熱力環流相關知識時,高中地理教師首先應將海洋與陸地之間存在的熱力差異概念認真講解,然后再向學生引申出海陸風形成的原因,而地勢的高低導致了山谷與附近地區之間存在的熱力差異則形成了山谷風,以上概念在現實生活當中較為少見,僅通過語言講解此類知識無法將其形象化。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沒有接觸過此類現象,因此難以理解這兩種類型風的成因及對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視頻,生成教學情境,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自主進行交流,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而在講解涉及人口相關內容時,由于此類知識與實際生活較為接近,可以從孩子出生導致人口增加作為切入點,并引申出當地人口增長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中出現的知識點引導高中生群體主動思考人口增長的成因及特點,進而分析總結得出人口增長的具體概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獲取知識。利用情境教學法能夠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情境以地理教學的形式加以講解,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狀態下地理教學課堂枯燥乏味的氛圍,轉而創設出充滿趣味的地理教學課堂,激發了高中生群體的想象力,有助于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方法不再單純地依靠死記硬背,學習方法更加靈活。

(三)改變學生群體固有的學習模式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弱化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權,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摒棄傳統的學習方式,不斷嘗試新的學習方法。高中地理是一門涉及自然環境與現象的學科,然而由于繁重的學業壓力,高中生長期被束縛在課堂學習中,很少有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對課本中出現的自然地理現象難以有切身的體會,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室外,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過程中探索各種自然現象的形成原因及特點和規律。例如,在學習影響不同地區溫度因素的相關知識時,地理教師首先可以提出“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城市地帶的溫度高于郊區地區?”然后安排課外實踐活動,將全體學生劃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分別記錄城市地帶和郊區地帶在同個時間段的溫度,了解城市地帶與郊區地帶之間存在的各方面差異,由各組成員進行討論后得出答案并在課堂上按順序進行展示。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高中生涯,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與此同時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合作意識,提升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將地理教學與日常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高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轉變,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限制,對于一些地理概念不再是依靠單純地反復閱讀與背誦加深理解,而是在實踐過程中尋找答案,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維持高中生的學習興趣。

二、打造全新的教學模式

(一)打造互助性學習模式

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通過組織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突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的感悟,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加深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是重點,教師需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布置不同類型、內容的作業任務,并以學習小組的方式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培養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例如,高中地理教師在教授地球運動相關知識時,首先可以提出問題“晝夜交替與四季變化的成因是什么”,學生可以自發組成學習小組自主進行討論,最終分別得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答案,同時學生可以通過觀察自然現象提出問題疑惑,并通過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溝通的方式找到問題的答案,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習動力。除此之外,學生的集體意識與合作意識也能通過這種方式得到進一步提升。這種分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增添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觀能動性,推動形成更深層次的教學研究模式,在這種健康積極的課堂氛圍能夠緩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壓力和厭倦的情緒。

(二)營造積極向上的課堂教學氛圍

高中階段課業繁重,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教師應營造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模式更加側重于日常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課堂的主導權還給學生,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當前一段時間內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地理知識競賽活動,將學生分成兩組參與競賽,并安排一名學生擔當出題者的角色,兩組成員按照搶答賽的規則回答問題,最終得分最高的一組獲勝,在比賽進行期間學生可以自由發揮,踴躍參與競賽,高中地理教師在這其中的作用僅是擔當引導的角色,將課堂主導權交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作答內容,對于錯誤答案要及時糾正,防止學生有錯誤的認知。這種競賽方式有助于拓展高中地理教學的知識面,改變傳統狀態下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參與感,使得教學氛圍變得輕松愉悅,有助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整體效率,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更好地開展后期教學活動提供基礎保障。

(三)聯系實際生活開展教學

在以往的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自主獲取知識的途徑以及深入理解相關概念的生活情境,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無法理解透徹相關的地理知識內涵,更無法將其靈活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以上情況是現階段影響高中地理教學的主要原因。新課改更加注重知識的生活化,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教學的模式是解決當前地理教學過程當中存在問題的有效舉措,教師應引導學生放下書本、走進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例如,在講解影響交通規劃布局的因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當中常見的出行方式,統籌考慮運輸條件、交通工具及時間速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對日常生活當中常用的水路、公路、鐵路等交通方式存在的優勢和缺點進行詳細的記錄,從而分析出影響交通規劃布局的主要因素。僅憑教師語言上的講解和教材上文字的解析難以建立直觀的形象概念,對于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學生難以建立其清晰的概念模型,通過聯系實際生活的方式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專業化的地理知識內涵,并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除此之外,教師借助多媒體及時幫助學生了解當下的社會熱點中涉及地理的相關知識,例如西氣東輸工程在社會上擁有極高的關注度,新聞媒體也多次進行相關報道,借助互聯網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高中地理知識的涉及面廣,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同樣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應用性也極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存在十分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現象,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主動走出課堂、走進生活中,細心觀察、體驗日常生活當中蘊含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索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應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以此為基礎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本文所闡述的教學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這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原則和最終教學目的,以期能夠為廣大高中地理教師提供可行性操作意見,不斷提升教學活動的最終效果。

【參考文獻】

[1]宋志芬.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2018(3):49.

[2]劉朝暉.新課改下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形象化和趣味性的探索[J].課堂內外(高中教研),2022(2):125-126.

[3]文福賢.淺析新課改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創新[J].考試周刊,2017(20):170-172.

猜你喜歡
高中地理新課改課堂教學
新課改下關于學生減負的幾點思考
新課改下的幼兒教育策略初探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