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2024-01-07 10:50季碧薇
文理導航 2024年1期
關鍵詞:初中音樂美育滲透

季碧薇

【摘? 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知美、體驗美、領悟美是音樂學科的應有之義,故而,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的美育。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想實現對美育思想的有效滲透,便需要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不引起學生的抵觸與反感?;诖?,在本文中,筆者將圍繞立足感情投入、強化語言引導、重視技術運用、組織音樂鑒賞四個落點,分析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

【關鍵詞】初中音樂;美育;滲透;意義與策略

在以往的初中音樂課堂上,許多學生不喜歡學習音樂或是反感音樂,其原因在于教師所用教學手段有誤,使學生感受不到音樂課堂的樂趣、活躍的氛圍,久而久之,學生便不再想學習音樂知識。對此,教師需要轉變這種現狀,讓學生愿意學習音樂,甚至愛上學音樂。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將美育思想做到完美滲透,才能借助美育思想塑造學生人格、豐富學生情感、提高學生審美。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的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塑造人格

著名思想家柏拉圖曾言:節奏與曲調有強烈的力量沁入心靈深處,如果教育方式選擇得當,她就會以美來潤養心靈,對它本身而言,也發揮著美化作用?;诖?,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重視對美育思想的滲透,使學生的心靈進行美化。進一步講,初中階段正是塑造學生人格、引導學生培育正確思想觀的重要時期,而借助音樂學科則是因為學生都較為喜歡音樂,也是因為音樂本身能夠帶給人心靈上的洗滌。同時,學生對音樂內容的理解也是完善自身人格、提高自身見解的重要條件。故而,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借助滲透美育思想的契機,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助力學生人格的塑造 。

(二)有助于學生豐富情感

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情感理解力的提高?;诖?,教師需要重視美育思想的滲透。對學生而言,現階段的他們正處在情感豐富時期,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感表達,而通過音樂表達情感便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方面,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思想與情感通過音樂的旋律、起伏等進行傳達,表達自己情感中的快樂、悲傷、哀愁等;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從不同的音樂中獲得不同的情感認知,如《國家》《我是中國人》表達的是對祖國的熱愛與贊美,《彎彎的月亮》表達的是對家鄉的思念等。所以,教師應借助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逐漸滲透美育思想,讓初中學生在體會歌曲、認知美育的過程中實現自身情感的豐富。

(三)有助于學生提高審美

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培養,最直接的教育結果便是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對于現階段的初中學生而言,其對美的認知正處在形成的重要階段,對他們日后的審美認知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在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思想,一方面是引導學生認知音樂美,即什么是好的音樂、什么是人民喜聞樂見的音樂;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認知音樂的旋律美,即不同形式的音樂內容適合怎樣的音樂旋律,通過旋律又能傳達給學生怎樣的認知等。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重視美育思想的滲透,便是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而學生則需要在不斷地理解與認知中,實現審美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的策略

(一)立足感情投入,滲透美育思想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作為課堂中的兩大主體,其關系的融洽對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需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在維系師生關系時投入感情,并將教學注意力由學生是否掌握音樂知識,轉變為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而且,當教師付出一定真摯的感情后,學生會感受到,并給予教師適當的反饋。在此基礎上,教師逐漸滲透美育思想,便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蘇少版初中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希望與你同行”為例。首先,教師需要明確本次課程應完成的教學目標:學生能夠有情感地演唱歌曲;讓學生嘗試對歌曲進行二次開發。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思考如何將美育思想融入授課過程。具體來講,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歌曲中蘊含著溫暖的、激動的情感,以及讓學生熱愛生機勃勃的校園。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播放歌曲,讓學生進行合作分享,共同領悟歌曲的含義。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隊伍中,與學生分享自己對這首歌的理解,以此增進與學生的感情,從而完成美育思想的滲透。在滲透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自主表達對歌曲的理解,這樣才能讓學生做到對歌曲的真正理解,才能體會到歌曲背后的內涵,即美好的希望與我們同在,我們要時刻保持積極的狀態,讓音樂滋養我們。故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重視與學生的情感聯系,從而有效實現滲透美育思想的目的。

在教學實踐中,依附于教師情感的投入,而進行美育思想的滲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認識音樂、理解音樂,學生對音樂進行分析與感悟,從而實現對美育思想的有效落實。

(二)強化語言引導,滲透美育思想

在面對初中階段的學生時,教師需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且在教學中應多以引導性語言、鼓勵性語言為主。這是因為,現階段的學生處在心理發育的關鍵階段,本身便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如果教師再進行語言上的批評,會更添加學生的心理負擔,不利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對此,教師應以激勵語言為主,在此場景下融入美育思想,會取得較大的成功率,也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以蘇少版初中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演奏 豎笛練習 練習曲》為例。在本次課程學習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完成八孔中音豎笛演奏的基本方法,并可以準確吹奏出完整的曲目。首先,在引導學生認知八孔中音豎笛時,教師應注意自己對語言的使用,即要以引導為主,讓學生逐漸認識和掌握八孔中音豎笛的使用方法。其次,在練習中,學生要體會用豎笛吹奏出的音樂有怎樣的不同,可以是聲音上的,也可以是聽覺感受上的,還可以是演奏方法上的,這些都是學生對豎笛的美的認知。吹奏八孔豎笛,要用左手持笛,保持手腕的自然、放松;在吹奏時,學生要用胸腹式呼吸法,保證氣息的勻稱、舒緩,切忌急吹、猛吹,這樣才能保證音色的自然、輕松、圓潤、明亮,才會有美感。同時,在運指方面,學生應學會指腹平按,輕觸孔邊,即保持一個輕松自然的狀態。這樣,學生在完整理解與認知后,再進行歌曲練習時,便能夠嘗試做到有感情地吹奏歌曲,而最終吹奏出的歌曲是否流暢、圓潤、有情感,則是學生對美的認知的感悟,也是學生學習豎笛演奏的感受。

因此,音樂教師要準確運用語言,要做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專業詞匯,用學生能理解的語言引導學生,做到少批評、多鼓勵,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掌握演奏技巧,強化對音樂美的認知。

(三)重視技術運用,滲透美育思想

時代在發展,教育也在向信息化靠攏。在初中階段的音樂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已經被普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會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在運用新媒體信息技術時,我們會發現新媒體技術具備普通課堂不具備的優勢,如音視頻的展示、教學內容的生動呈現等,這些都是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條件。因此,在滲透美育思想時,教師可以將思想融合在教學內容中,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展示,以此達到滲透的目的。

以蘇少版初中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歌曲《國家》為例。在學習本首歌曲時,教師需要讓學生感受集體意識、體會團結思想,理解合作成功的喜悅,并且在演奏中,學生應感知到歌曲傳達的美,包括有歌詞的美、思想的美、旋律的美,讓學生認識到什么音樂能成為大家喜歡的音樂,進而提高自己的審美。首先,教師需要運用信息技術播放視頻《孫楠——紅旗飄飄》,引發學生對紅旗、國家的認識,激活學生的情感。而后,教師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繼續展示本次課程要學習的歌曲《國家》。在歌曲展示中,學生需要思考歌曲的創作背景,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達到進一步認知的目的。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跟隨視頻中的演唱,進行跟唱,逐漸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如“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句就表達出家與國、國與家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整體,有家才有國,有國才能有家,表達的正是家國之間的血脈聯系,這也是學生在認知美育思想中應掌握的基礎內容。

對此,教師應借助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有效展現歌曲內容,讓學生在觀看與學習中理解歌曲、感悟歌曲,體會歌曲中傳達出的美的思想,以此促進學生認知美的能力。

(四)組織音樂鑒賞,滲透美育思想

在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習音樂知識、學唱音樂歌曲,還要學會音樂鑒賞,這是學生深入理解音樂內涵、抓住音樂精髓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組織音樂鑒賞課,引導學生進行音樂作品的賞鑒。在賞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講授鑒賞的方法,讓學生能夠運用方法表達自己的鑒賞感受,從而做到對音樂內涵的深刻領悟。

以蘇少版初中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欣賞 茉莉花(弦樂合奏)”為例。對本首音樂曲目的學習,旨在強化學生認知民族音樂,體會民族音樂帶來的民族美、民族自豪感,以此增加學生的民族認同。首先,學生需要知曉何為民歌,才能更好地進行音樂鑒賞活動。民歌是反映人民日常生活、表達情感的產物,具有非常強大的民族色彩、民間色彩,其演唱生動形象、鮮活靚麗。而《茉莉花》作為民族音樂的產物,其經過改編,已經衍生出多種版本的《茉莉花》。其次,《茉莉花》具有特殊的色彩光環,該首歌曲曾在1997年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上演奏。以上內容為該首歌曲增加了許多深刻的意義。述內容都應在鑒賞范圍內,并且學生應在鑒賞中以此為背景理解歌曲內容,對歌曲的內涵進行升華。

對本首歌曲的鑒賞,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強化學生對民族美的認知;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鑒賞中逐漸樹立從不同角度看待音樂的意識,這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達成滲透美育思想的目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開展美育,不能采取直接灌輸的手段,而應采取逐步滲透、漸進認知的辦法,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形成美育思想。對此,教師應采取一定的教學手段,如借助感情投入滲透美育思想、借助語言引導滲透美育思想、借助技術運用滲透美育思想、借助音樂鑒賞滲透美育。這樣,教師便可以高效達成滲透美育思想的目的,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高洋,丁湲旖.初中音樂教學中美育的重要意義[J].當代音樂,2020(2):59-60.

[2]張靜.初中音樂教學中融入美育的實踐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2022(34):9-11.

[3]王蘭.初中音樂教學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實踐探討[J].學周刊,2022(13):164-166.

[4].周瑩.初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美育研究[J].新課程,2022(6):84-85.

猜你喜歡
初中音樂美育滲透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試論師生互動教學在初中音樂課堂的應用
美育教師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