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人事爭議預防與化解

2024-01-08 08:32馬立民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資本論爭議社會保障

馬立民 趙 紅

(1.河北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律學院,天津 300401;2.河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401)

勞動關系是基本的社會關系,和諧的勞動關系是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必須妥善處理勞動爭議,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ヂ摼W平臺催生了新就業形態,同時也給勞動關系治理和勞動權益保障等帶來了挑戰,勞動關系日益復雜,勞動人事爭議呈現逐年上升和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深耕經典是我們解決現實問題和現有矛盾的基礎?;隈R克思勞資關系理論,適時分析勞動爭議現狀,厘清勞動人事爭議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分析勞動保護和教育的重要價值和意義,積極探尋勞動人事爭議解決的機理,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奠定理論基礎。

一、問題提出:T市勞動人事爭議實況分析

根據《2019年T市勞動人事爭議形勢分析報告》,“十一五”以來,T 市勞動人事爭議立案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且增長明顯。如圖1 所示,2019年,在經濟結構優化轉型、國企事業單位改革、新業態經濟融資困難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全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立案受理27772 件,同比增長17.6%。結合現實,本次研究采取問卷調研方式,隨機選取T市在職員工作為調研對象,收回有效問卷580 份,從勞動人事爭議申請者教育文化程度、爭議內容、用人單位性質和勞動者對政府部門的訴求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綜合判斷T市勞動人事爭議的實情。

(一)勞動人事爭議申請者教育文化程度視角

文化水平不一樣的勞動者在選擇化解勞動爭議的途徑上也會有所差別。收集統計數據時發現,高中及高中以上的人數共有570 人,占比高達98.28%,其中本科人數312人,占總調研人數的53.79%,是這次調研參與的主體。在對單位存在不滿時,個人直接向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反映的人數最多,這說明企業在建立健全爭議預防機制上還需要下些功夫,同時勞動者在面對爭議時要選擇合理合法的維權路徑。根據調研實證,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勞動者,雖然參與調研人數不多,但是在對單位存在不滿時,也存在直接離職和默默忍受的事實。文化程度高的勞動者,維權意識較強,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時能夠選擇合理的方式方法來捍衛自身權益,那么文化程度低的勞動者該如何選擇?不管其是一直隱忍還是選擇離開,這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現實問題。

(二)勞動人事爭議內容視角

據調研數據統計分析,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和勞動報酬這些因素引發的勞動爭議人數最多。即使國家對勞動者加班情況有明確規定,部分企業還是存在違規現象。在圖2 加班結果分析中,有71 名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之外工作時,其所在企業采取“不支付加班費也不調休”的做法,占有效回收問卷的12.3%,這是嚴重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國家規定法定日工作時長不超過8小時,如圖3所示,在日工作時長8—11 小時的勞動者有179 人,占據了樣本總數的31.1%,超過11小時的勞動者有14人,占據樣本總數的2.4%。家是小國,國是大家,勞動時間過長是當今社會中實實在在存在的一種現象,不僅對勞動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關系產生危害,而且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不和諧因素。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是爭議爆發的直接原因,嚴厲打擊企業違法違規行為是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主要途徑之一。

圖2 加班結果分析

(三)勞動人事爭議中用工單位性質視角

根據圖4 數據以及調研實證分析所知,機關事業單位內部爭議預防措施完善;在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主要以設立意見箱和設置調查問卷為主,勞動爭議預防措施較完善;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主要設置調查問卷來預防勞動爭議;個體和其他性質的單位占比最大的是“不知道”,這說明個體和其他性質的單位在勞動預防知識方面的欠缺;總體來說,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相對于其他單位而言,在法律法規的執行上更加嚴格規范,內部預防機制也比較完善。其他單位在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方面還存在不足,內部預防機制還需要加強。

圖4 單位內部做的勞動爭議預防措施

(四)勞動者對政府部門的訴求

根據調查問卷多項選擇數據統計分析,從圖5 中能夠清晰地看出勞動者的需求是什么,希望政府部門做些什么。勞動者對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提高最低工資水平的呼聲最高,說明社會保障制度和薪酬水平還未達到老百姓心中所想。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和提高薪酬水平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至關重要。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夠保證社會的安定,工資水平的提高能夠保證勞動者美好生活的實現,這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作用。

圖5 勞動者對政府部門的訴求

綜上所述,T 市當前所面臨的勞動人事爭議方面的問題是:第一,“十一五”以來,T市勞動人事爭議案件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第二,盡管近年國家高度重視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但許多勞動者的法律觀念仍比較淡薄,文化程度低者更甚,這使得勞動者不能更精準地選擇維權方式,對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造成一定的影響。第三,國家對企業違法和不道德的行為一直持零容忍的態度,但許多企業為追逐利潤,仍存在用工不合規的現象,勞動者勞動報酬權和休息權得不到基本的保障;第四,部分勞動者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一些公司或是社區調解機構的存在,對于選擇用調解方式化解爭議的意識淡薄。第五,勞動者在期待更加健全的制度規定及相應監管舉措,目的是有效地防范和應對社會風險。從T 市2006 年至2020年勞動人事爭議立案的走勢及根據調研T市實際情況來看,目前雖然有很多企業建立了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但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往往未發揮或未充分發揮其事前預防調解功能,因此如何預防勞動人事爭議的發生,如何引導民眾和企業將勞動糾紛的處理依法合規,成為目前應關注的問題所在。

二、實踐探源:勞動人事爭議發生的現實影響因素

當前,我國基層面臨產業結構調整、改革創新突破、增長方式優化等任務,勞動關系領域的各種社會矛盾糾紛發生了新的變化。此外,在互聯網經濟的高速發展下,很多新興產業開始涌向市場,其催生的勞動爭議也逐漸增多。據圖1所示,“十一五”以來T市勞動人事爭議立案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社會保障不足、企業違規、勞動人事爭議相關化解機制未形成合力以及受勞動者受教育程度的影響等,導致勞動關系矛盾的發生率不斷上升,這不僅對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產生了影響,而且對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提出了挑戰。

(一)勞動者受教育程度

勞動者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影響著勞動者的個人利益。根據調研數據發現,受教育程度低的勞動者在面對爭議時,大多數都不能合理合法地維護自己的基本權益。其中一些勞動者缺乏相關的法律常識,無法判斷用人單位是否有違法行為。即使知道,也不敢質疑,選擇忍耐,這就增加了以后維權過程的難度;還有一些勞動者有相關的法律意識,但沒有依法維權的意愿。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選擇極端方式解決,這也增加了社會不穩定因素;在仲裁案件時,感情用事,不配合,這也增加了案件處理難度;在取證方面,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部分從業人員的證據保護意識較弱。因此,他們在訴訟過程中無法拿出有力的證據,陷入被動的境地。綜上所述,勞動者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是影響爭議產生及解決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重視勞動者的受教育權,加強勞動教育,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二)企業用工管理規范化程度

勞動報酬是勞動者的核心利益和權益底線,體現了勞動者創造的社會價值。切實保障勞動者勞動報酬權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基礎,是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正義的根本途徑。眾所周知,企業用工管理是否規范直接影響企業長遠穩健的發展,對此我國有關法律法規也有明確規定企業要規范用工。但受利潤的影響,部分企業未能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只看重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利潤,卻忽視了勞動關系的構建,導致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的產生。爭議產生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部分用人單位為降低用工成本,在聘用勞動者時,不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也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一旦發生工傷、工亡事故時,開始逃避法律責任,從而因企業支付工傷保險待遇不到位而引發的糾紛隨之而來。另一方面,部分用人單位在管理過程中不嚴謹,沒有規章可循,隨意性大,安全意識淡薄。譬如要求休息日和法定節假日加班,但是拒絕支付加班費、工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以及對于高危崗位的保護措施做得不到位等原因,都會使勞動關系緊張,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勞動關系矛盾。如圖2、3 所示,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權和休息權不能得到基本保障,長時間的工作對勞動者身心健康都產生威脅。很多用人單位未能積極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處理,進一步導致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的持續增加。

(三)勞動人事爭議化解機制作用

人事爭議仲裁制度作為一種準司法行為,能夠將企事業單位人事改革中的問題第一時間顯現出來的同時,還是監督糾錯的重要環節,對于分析、總結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具有積極的預警作用。勞動人事爭議涉及方方面面,對此單一部門不能單獨解決爭議,需要多部門協作。當前我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法院、工會等基層多元處理機制已經構建。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分屬領域和業務范圍的不同,導致彼此溝通銜接較少,各基層機制在開展和推動爭議工作時,沒有形成化解勞動人事爭議糾紛的合力,缺乏“一盤棋”思想。此外,單位內部勞動人事糾紛協調和化解機制不健全,如圖4 所示,不管單位性質如何,都有不知道單位內部存在爭議調解機構的,所以單單只靠有關政府部門去化解勞動人事爭議是不夠的,企業須要完善內部爭議預警機制,勞動者須要加強學習人事爭議解決的相關知識。只有在政府、企業、勞動者三方共同努力下,已發生的爭議才能得到迅速地解決,各主體的利益才能得到及時的維護。

(四)最低工資標準等社會保障制度

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民生的保障和改善離不開社會保障制度這一重要制度安排。社會保障制度通過為公民提供各種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務,使公民過上理想的生活,穩定生活預期,減少或消除對未來風險的擔憂。這有利于公民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道德水平,對提高消費意愿和水平,更好地滿足各方面的需求也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社會保障體系所體現的系列相關精神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和滋養路徑,譬如互助、尊老愛幼、扶助弱者以及公平正義等。但是,由于城鄉發展不平衡,一些社會保障項目對不同群體實行不同的制度和規則,導致不同群體待遇差距較大。一些社會保險項目統籌水平過低,難以充分發揮社會保險的互濟作用,這就說明社會保障制度推動共同富裕的規則還有待完善。根據調研實證圖5 所示,勞動者對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呼聲最高,其次是提高最低工資水平,二者都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是決定社會保障水平程度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增長速度減緩??傮w來說,要在維持社會保障水平適度的同時,使社會保障水平的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這對新時代有關政策的完善與落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理論解析:勞動人事爭議預防的理論基礎

勞動創造人和人類社會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勞動者立場更是社會主義區別于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以往占統治地位的英雄史觀的過程中找到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創立了全新的唯物史觀。黨的二十大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前進道路上,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顿Y本論》這一科學巨著被譽為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其中有豐富的關于勞動工作、勞動保護、勞動維權、勞動教育等方面的論述,始終將勞動者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對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具有現實的理論意義。

(一)《資本論》中的勞動保護思想

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對人類社會關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決定作用,并且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還創造了社會生活本身,對此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活動應該予以保護。我們黨和國家重視勞動保護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政策,不僅僅因為勞動保護是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更是因為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我國根深蒂固?!皠趧颖Wo”一詞是恩格斯最先提出的,主要是針對保護勞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馬克思在論述“機器與大工業”時,承認科技的進步帶來生產力的極大提高,也帶來勞動生產過程中管理職能的加強,但是也毫不客氣地指出勞動安全衛生的惡劣情況,①參見《資本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490頁。原因是資本家一味考慮生產資料的節約,意圖依靠減少必要勞動來提高生產力,擴大剩余勞動。在勞動過程中完全忽視對勞工的保護。馬克思在《資本論(1863—1865 年手稿)》的《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一文中揭露了“英國工廠主對工廠法中有關保護‘人手’的肢體不受有致命危險的機器損害的條款所發動的進攻”。②《資本論》第1卷,第491頁。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勞動保護進行了深入的闡釋,引用當時英國衛生局官員的話:“工人要堅持他們在理論上的首要的健康權利?!雹邸顿Y本論》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11頁。這個權利關乎勞工生命健康,是實現勞工其他權益的基本前提。這種要求已經明確說明了馬克思對勞動保護基本精神的透徹把握及對勞工權益的根本維護。我國在法律法規上嚴格維護勞動者的身心健康,《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由此明確了延長工時的程序以及數量限制,這對勞動者生命健康權這一基本權利有了制度性的保障。

(二)《資本論》中的勞動教育思想

馬克思在勞動教育思想方面的歷史性貢獻在于對社會生產的實際情況、社會經濟發展內在規律的把握來探尋現代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根源及其實現途徑,①成有信:《論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實質》,《中國社會科學》1982年第1期。將勞動與教育相結合這一理論變成現實。馬克思用他敏銳的目光,在考察了資產階級生產方式、英國工廠法的施行以及現代科學革命性的發展之后,看到了現代教育和現代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必然性。伴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隨著時代發展要求而不斷更新,“綜合技術學校和農業學校是這種變革過程在大工業基礎上自然發展起來的一個要素;職業學校是另一個要素……將使理論的和實踐的工藝教育在工人學校中占據應有的位置?!雹凇顿Y本論》第1卷,第561—562頁。同時這也就對人的各方面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馬克思承認工人盡可能多方面的發展是社會生產的普遍規律,并且使各種關系適應于這個規律的正常實現,③參見《資本論》第1卷,第561頁。這一規律就是將勞動與教育相結合,其目標致力于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同時這也是整個馬克思主義所不懈追求的目標。馬克思對于勞動法中的其他一些條款也做了很多評論、分析,其中有一條就是針對未成年工的教育條款,即把初等教育規定為勞動的強制性條件,這是“工廠立法作為從資本那里爭取來的最初的微小讓步”。④《資本論》第1卷,第561頁。馬克思還進一步闡述到,“從工廠制度中萌發出了未來教育的幼芽……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資本論》第1卷,第556—557頁。馬克思勞動和教育相結合的思想是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誕生的,是在科學技術的學習、研究、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目的是促進勞動者學習和職業培訓,進而培養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勞動者。馬克思的這一思想反映了人類社會對生產力認識的不斷深化,也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下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人的本質問題的科學內涵。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勞動與生產相結合既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方法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必然途徑。新時代,社會的發展對人的勞動能力尤其是體力勞動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勞動精神不僅成為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必要手段,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三)《資本論》中的工資理論

勞動者的貢獻是勞動價值的基礎。勞動是創造社會財富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素。一般來說,勞動者勞動創造的價值除了維持自己的勞動力之外,都有一定的剩余。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馬克思認為工資是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生地決定的。在雇傭勞動與資本的實際交換中,工人到手的工資與他進行生產勞動創造出來的勞動力價值不對等,這個差額就是資本家所竭力追求的剩余價值。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明確指出,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一種轉化形式,“我們總是假定工資至少和勞動力的價值相等。但是,把工資強行壓低到這一價值以下,在實際運動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雹佟顿Y本論》第1卷,第692頁。強行壓低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不合理、不正常的行為表現。為保障勞工基本權益,最低工資理論成為馬克思主義法學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馬克思早在1844 年就論及了最低工資理論,為最低工資理論建立了一個基礎性的框架。他在《資本論》中論述勞動力價值如何確定時,進一步討論了工人最低工資標準的不可或缺,并且還論述了最低工資標準不能太低,馬克思將最低工資標準的確定看作是國家對弱勢工人的重要保障,始終維護勞動者基本權益。我國繼承并發展了《資本論》中馬克思有關工資的理論思想。在2018年12 月29 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進行第二次修正,確定了我國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并明確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時應綜合參考的因素,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版)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三)勞動生產率;(四)就業狀況;(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為提高勞動者生活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資本論》中社會保障思想權利蘊涵

《資本論》中所蘊含的社會保障權是指當社會成員在面臨和遭受社會風險時,國家和社會提供的最基本保障以確保其生存和發展的權利。社會保障權的目標不僅包括基本的生存保障,還涵蓋促進發展,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在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勞動受制并依附于資本,馬克思批判的炮火對準資本主義法權的片面性和虛假性,呼吁勞工權益,促使社會保障權成為勞工基本權益。勞工“不能再求助于歷史的權利,而只能求助于人的權利”,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頁。去努力擺脫受資本家欺凌、受整個資產階級壓迫的困境,“自由和平等也很自然地宣布為人權……平等應當不僅是表面的,不僅在國家的領域中實行,它還應當是實際的,還應當在社會的、經濟的領域中實行”。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頁??梢钥闯?,馬克思主義經典深刻洞察到資本主義法律制度并沒有真正地認可和保障勞工權益,而勞工能夠體面而有尊嚴的工作與生活,是人權應有之義,勞工天然成為社會權利主體,勞動主體必要的生活保障構成法律上的權利要求。社會保障基金源自社會總產品的部分扣除,唯一源頭是勞工所創造的剩余價值。根據《資本論》勞工權益思想中的勞動力權理論,勞工對這部分基金的處理享有平等分配權。馬克思認為社會保障所蘊含的平等分配權表現在勞動者各盡其能、按勞分配,同時注重差別正義,社會公共產品和社會福利的分配向弱勢群體傾斜,建立必要的風險保障機制。我國高度重視勞工薪酬的轉變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同時勞工薪酬的轉變是社會保障最為直觀的感受?!笆奈濉币巹澲赋鲆∪鄬哟蔚纳鐣U象w系,并且在2021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要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這不僅是我國在民生方面做出的努力,更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勞工權益保障思想在我國具體化的表現。

四、建議對策:勞動人事爭議預防的路徑

馬克思勞動思想的主題是肯定勞動和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強調勞動與人的生命的統一,主張勞動是人的自由才能或主體力量的展示,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實的所有制基礎、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影響、數字經濟發展所引起的勞動關系的急劇變化等等,使得當下勞動關系的調整更應該從馬克思巨著《資本論》中尋找理論支撐。同時,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資本論》所批判的現實和對未來的期待,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實現《資本論》中對社會主義和諧勞動關系的期待。因此根據《資本論》的啟示,當下勞動人事爭議的預防應著力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一步健全規范勞動力市場

勞動力市場具有商品市場一般特征,但因為勞動力屬于特殊商品,載體是人,具有人權屬性,所以勞動力在其使用過程中,應當體現人類的價值與尊嚴。從整個社會來看,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由人民來創造。在市場里,由于企業和勞動者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樣,主要體現在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上,資本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就導致二者在經濟地位上的不平等。如果勞動力市場不夠健全,勞工權益就難以得到維護,在工作中發生爭議以及化解不到位,會發展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同時,在我國勞動力市場尚不健全的情況下,勞動者為了生存而相互競爭排擠,這種現實也會導致部分企業在同勞動者簽訂合同時出現違規操作的現象。勞動者的弱勢地位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改善和維護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至關重要。這就需要加強完善法定解雇機制,健全規范勞動力市場,在雇工機制上維護勞動者權益。在達到法定解雇條件的前提下,嚴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的法定解雇程序,實行法定解雇賠償。針對新用工形式的不斷出現,要細化勞動認定標準,探索“第三類勞動者”,增強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對勞動力市場中不同勞動群體進行分析,總結概括出不同勞動群體的特點,規范和健全勞動力市場。

(二)進一步加強勞動教育

加強教育,尤其是加強勞動教育。教育是提高勞動者維權能力的重要途徑,職業地位的獲得所涉及的影響因素是復雜的,受教育程度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馬克思從對現代生產和現代科學的革命性以及英國工廠法實施的實踐中看出將現代教育與現代生產勞動結合起來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現代生產具有開放的特點,科技需要不斷地進行更新,馬克思認為勞動者通過勞動和教育相結合從而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社會生產的普遍規律。①參見《資本論》第1卷,第561頁。對此,馬克思有相關論述,“從工廠制度中萌發出了未來教育的幼芽……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②《資本論》第1卷,第556—557頁。邁入新的發展階段,國家重視將勞動和教育相結合,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當下可以從這兩方面加強勞動教育,提升勞動者自身能力。一是讓勞動者掌控技術。在現行的勞動者培訓體系中,加強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普及。同時,還注重培養不易被機器所取代的思維能力和復雜的感知和溝通能力,進而讓勞動者掌控技術,而不是技術控制工人。另一方面,除了在外力的引導下學習科學技術知識,還提倡進行自主學習。國家教育部門通過網絡平臺共享部分優質教育資源,調動勞動者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勞動者利用現代網絡通信技術進行自主學習,也進一步推進教育公平的實現。今天的科學技術正在飛速發展,在這種瞬息萬變的技術變革環境中,勞動者不想被社會發展的大潮所吞噬,只有不斷進行自主學習,牢牢掌控技術,才能成為時代變遷中的強者。③何愛平、徐艷:《〈資本論〉視角下中國勞動關系的現實反思與建設路徑》,《教學與研究》2018年第10期。

(三)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機制

在勞資關系解決層面,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一般是“一調一裁兩審”,其中調解貫穿在整個勞動爭議處理程序全過程。爭議剛開始時是勞資雙方敵對情緒最弱的時候,在這個階段,爭議最容易疏導和得到解決,在整個過程中調解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全國調解成功率高達95%以上,進一步避免了爭議的惡化,這也是勞資雙方共同努力和期盼的目標。優化企業內部規章制度、健全企業內部爭議調解機制,就算企業真的發生了爭議事件,企業內部完善的爭議調解制度也可以避免使爭議向更惡劣的方向延展。為了防止勞動爭議向群體性勞動沖突轉化,企業應當樹立主人翁意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提出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45頁。建立勞動爭議預警機制,定期對可能引起群體性勞動沖突的因素進行排查。認真分析、主動出擊、協調解決,將隱患扼殺在搖籃里,持續推進每一項具體制度的建設、創新和實施,真正實現勞動爭議的源頭治理。

(四)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機制

為了更好地保護工人的利益,在新的發展時期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的工人權益保護體系就十分必要。對此,要立足于我國的實際情況,增強協商民主,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協商民主是現代勞動保護制度構建和運行的意識形態基礎,只有引進協商民主機制,以勞動者和資方之間的平等對話為現實依據,才能使企業承擔起相應的企業責任。政府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組織、協調、監督和服務的角色。企業擁有產業資本和對勞工的管理權利,在勞動關系上擁有絕對的優勢。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我國政府和現代企業更加重視并加強對勞動關系的調節工作,逐漸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體系以維護勞動者利益,推動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相關內容指出勞動者可以通過加入企業董事會或管理層進行企業管理,同時也可以開展勞工持股計劃分享企業經營利潤,這對于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機制起到了推動作用。

(五)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關于勞工權益保障這方面的思想,意義不僅僅在于對資本權力的法律規范,更深層次在于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有了系統的方向指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共同富裕,把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公平作為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②郝萍:《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人民日報》2021年2月28日,第1版。這是對《資本論》中馬克思高揚人民主體地位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體現。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提高,我國對勞動者的權益保障更加重視。當前適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社會保障制度已基本建立,繼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要調動勞動者積極參與社會生產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就要合理制定失業保險金水平、最低工資標準和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以此來保證低收入人群和失業者的基本生活,使每個勞動者都有機會公平、公正地參與社會競爭,都能通過勤勞守法而實現個人發展、創造美好生活、共享發展成果。

五、結語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根本在于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都由人民來實現。這也充分表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繼承和發揚了馬克思《資本論》中高揚勞動和勞動者的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具體體現。結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對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進行優化,將如何有效預防、化解勞動糾紛放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位置,以“提供優質仲裁服務、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目標,不斷提升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處理效能。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為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穩定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資本論爭議社會保障
我與《資本論》的故事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資本論的雙重誤讀
堅持就業優先 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
爭議光伏扶貧
媒體募捐永遠成不了社會保障
爭議一路相伴
“瘋狂老師”的新資本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