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方現代化比較與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

2024-01-09 05:50趙永春
北方論叢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理論

趙永春

比較中西方現代化理論的目的,在于發現中西方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和根本區別,在于吸收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歷史經驗教訓,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和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提供歷史參照。這件事情做得好,對于在新時代新征程搞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十分有意義的。

一、西方現代化歷史演進的根本動因及人的主體地位的缺失

西方國家現代化是資本催生的結果,走的是資本侵略擴張的道路。早在14—15世紀初,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現資本主義萌芽。資本的力量催生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生長。到了15世紀末、16世紀初,伴隨著新大陸和新航道的發現,為資本掠奪找到了新生地。葡萄牙、西班牙、英國相繼走上殖民資本掠奪的道路。印第安人國王阿塔瓦爾帕和他的族人之死,為其西方資本掠奪的殘酷與血腥留下歷史鐵證。馬克思在總結資本侵略掠奪歷史時指出:“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盵1]871

17—18世紀,資本魔鬼般地對增殖的渴望,促進了資產階級本身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17世紀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18世紀70年代,英國發生了以蒸汽機為標志的產業革命。這是西方真正現代化的歷史開端。英國產業革命后的50年,到了19世紀20年代,德國產生了化工革命,美國發生了電力技術革命,人類迎來了化學合成時代和電器化時代。馬克思總結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生產發展史時說:“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2]36資本主義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社會生產方式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

20世紀中后期,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開始了新一輪的科學技術革命。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伴隨著電子技術、空間技術,特別是以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高科技的出現,人類開始由工業社會向智能化社會過渡。進入21世紀,智能化社會已初見端倪,并以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向社會各個領域拓展。人類迎來了生產方式、生產關系形態、生活方式、消費方式、交往方式、教育方式、社會管理方式、人的思維方式等各個領域的革命性變革,這是西方現代化發展水平的時代性標志。

總結反思西方國家不同歷史階段現代化水平的實現與發展,不難發現:對資本增殖的無止境追求,是西方現代化生成與發展的根本動因和目的。資產階級的這個追求,在帶來社會科學技術進步、社會財富增殖、社會樣態變化的同時,彰顯出來的根本缺陷是人的主體地位缺失。他們雖然也講人權、民主、自由、平等,但是,在本質上,這些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理論,都服務于資產階級奪取政權,服務于資本增殖的需要。當人民真正需要的民主、自由、平等威脅到資產階級統治的時候,資產階級就會撕去民主、自由、平等的偽裝,向人民揮舞屠刀。巴黎公社的資產階級是這樣,十月革命時期俄國的資產階級是這樣,中國的大資產階級統治集團也是這樣。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深刻揭露了自由資本主義競爭時期勞動異化的本質,物成為支配勞動者的“異己力量”。這“就是說,工人的勞動產品越來越多地從他手中被拿走,工人自己的勞動越來越作為別人的財產同他相對立,而他的生存資料和活動資料越來越多地積聚在資本家手中”[3]120,工人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異化勞動的情景下,其主體地位缺失了,工人淪為機器,淪為資本的奴隸。恩格斯在《英國狀況——十八世紀》一文,同樣以工人在“賺不到錢的地獄”[3]90般的生活寫照下批判和控訴了資本主義制度造成人的主體地位缺失的罪惡。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人的主體地位的踐踏,更是表現在他們先后發動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惜犧牲千百萬人的生命,只為爭奪資本利益和霸權。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美國,1949年以來發動了近200次戰爭,這哪里有什么人權、民主可言。在當代美國這樣的現代化國家,還存在駭人聽聞的“現代奴隸制”[4]。2023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2022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以大量的事實證明:美國“公民權利保護制度嚴重失能,美式選舉民主日益空心化,種族歧視與不平等愈演愈烈,底層民眾基本生存危機加重,婦女兒童權利歷史性倒退,恣意侵犯他國人權踐踏正義”[5]。

誠然,資本主義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資本主義教育的發展,并相應帶來了勞動者與資本主義科學技術發展及生產方式變革的適應性。有關資料表明,科學技術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改變了生產力的結構。在機械化初級階段,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比例為9∶1;在中等機械化條件下為6∶4;全自動條件下為1∶9。目前,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有同一化的趨勢。這只能說明,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者勞動技能的提升,是服從于資本榨取相對剩余價值的需要,并不表明資本主義現代化生產方式下勞動者的主體地位的社會提升。事實上,無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如何變化,產業結構如何調整,生產要素如何更新,新經濟形態怎樣彰顯,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和經濟發展并不是由工人說了算,而是服從于資產階級國家霸權霸道霸凌,服從于少數大資產階級及其代言人,服從于極少數最高層國際金融壟斷寡頭的需要。至于生產什么,是生產毒藥還是生產炸彈,這些東西是自用還是出賣給哪一個國家,更是勞動者無權決定的。不僅如此,在資本主義國家聯盟中,以美國老大為主,其他跟班的小兄弟國家甚至不能體現國家的整體獨立性,必須看美國的臉色行事,國家的獨立性尚且殘缺不全,怎么能有人的獨立自主性呢?結論只能是: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發展至今,始終遵循資本增殖的邏輯,走的是侵略掠奪擴張打壓其他國家發展,只許自己好,不允許別人好,維護自身霸權的道路。西方的現代化是資本至上與價值觀念扭曲、文化沒落、道德淪喪與現代化并存的現代化,其根本缺陷是人的主體地位缺失。這恰恰是中西方現代化的本質區別,也是西方現代化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及本質特征

中國人民對現代化建設的追求與實施,早在洋務運動時期就起步了。那時,洋務派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以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上У氖?,中國早期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被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甲午戰爭”打斷了,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犯下的又一滔天歷史罪行。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先進中國人,對國家的富強和現代化建設懷有美好的夢想。早在1894年,孫中山在《興中會宣言》中發出“振興中華”的那個時代最強音。他認為,富國之本在于“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力,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盵6]7為此,他制定了宏偉的三大“建國方略”[6]104。但是,由于諸多的歷史原因,孫中山的“振興中華”的偉大夢并沒有實現。這一偉大夢想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肩上。

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的真正起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之后。早在1956年初,毛澤東就提出“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后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盵7]2按照毛澤東的要求,中國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我們黨在汲取1958年“大躍進”和國民經濟調整取得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基礎上,1964年12月,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建議,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的目標。那時,中國共產黨人對現代化的理解還停留在生產方式變革的技術層面,認為現代化建設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歷經艱難探索,中國共產黨人對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的認識日趨深化。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并不以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四個方面為限,而是覆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各個方面。這個理性認識,在20世紀70年代末,葉劍英在慶祝建國3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已經形成。葉劍英在講話中指出,四個現代化只是實現現代化的四個方面,并不是現代化事業的全部內容。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些都是我們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也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在這同一時期,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概念,并用“小康”來表述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他指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概念,不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的現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后來,鄧小平在多篇文本中進一步指出,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需要綜合平衡,不能單打一。他明確指出:實現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的偉大目標,“這是一場根本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落后面貌,進一步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革命。這場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變目前落后的生產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變生產關系,改變上層建筑,改變工農業企業的管理方式和國家對工農業企業的管理方式,使之適應于現代化大經濟的需要?!盵8]135-136鄧小平還在198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把四個現代化改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他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極其艱巨復雜的任務擺在我們的面前。很多舊問題需要繼續解決,新問題更是層出不窮?!盵8]342這表明共產黨人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蘊義和基本內容的認識日益深化和成熟。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二十大,在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改革開放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所理解的中國式現代化內涵著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理論、中國優秀傳文化的統一,內涵著國家硬實力上的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統一,內涵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統一,內涵著“高度民主”與和諧社會的統一,內涵著人與自然和諧的統一,內涵著和平與發展的統一,內涵著改變我國社會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重組我國社會經濟結構、城鄉結構、社會階層結構,確立新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統一。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科學總結黨的十八大到黨的二十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式現代化科學認識成果的基礎上,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把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凝練成:“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盵9]23-24至此,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從“四個現代化”的局部層面,上升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的層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體布局,從“三位一體”“四位一體”發展為“五位一體”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式現代化最壯麗的外觀??梢?,中國式現代化既遵循現代化建設的一般規律,又有中國特色。

比較中西方現代化建設,不難發現:中西方現代化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現在,在生產力發展方面,都以當代最新科學技為載體,在生產工具、勞動者、勞動對象上實現高技術含量的最佳組合,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的直接統一。在社會產業方面,都構建現代化的新型工業化體系,現代化的農業經濟體系,現代化的國防工業體系,現代化的國家科學技術創新體系;都以構建適應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業發展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現代化社會服務產業體系,現代化國民經濟金融體系,社會產業合理布局作為現代化國家的社會物質支撐。在社會管理方面,都以構建現代化國家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國家安全保障體系,現代化市場經濟管理體系,作為現代化社會實施管理的基本體制。在教育衛生體育方面,都以構建現代化國家人才教育培養體系,現代化國民健康醫療保障體系,現代化全民體育保健基礎設施體系作為奮斗目標。

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區別是多方面的,有現代化建設的背景不同、目的不同、動力不同、道路不同、理念不同。但是,最根本的區別在于,中國式現代化不僅解決的是科學技術發展的時代性、先進性和搶占科學技術制高點的問題,也不僅是經濟目標質的提升和量的擴張問題;不僅是完善生產關系的問題,也不僅是完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方面的問題,其中重要的是使中國式現代化“有基于自己的國情的中國特色?!盵9]22這個特色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盵9]22-23中國式現代化呈現了鮮明的以人為本的特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是“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9]24。這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重大時代課題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載體,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在進一步發展完善創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同時,如何構建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推進人的現代化建設,進而實現人的現代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理論與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的內在統一性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理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創新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理論內容十分豐富,從中國社會全面發展的層面說,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理論科學地回答了中國社會生產力如何發展,中國社會生產關系如何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如何發展完善,中國社會經濟如何發展,如何進行中國社會產業化建設,如何實現中國治理體系和治力能力現代化,如何在意識形態領域進行新時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文化建設,如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如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新時代新征程中的一系列現實問題的理論體系;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格局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理論包括“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高水平開放”[10]23-27理論;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人才支撐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理論包括“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10]28理論;從中國式現代化的民主政治建設方面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理論,包括“發展全過程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10]30的社會主義民主理論和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從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建設方面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理論包括“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10]35理論;從堅持黨對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層面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理論內涵著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理論,治黨、治國、治軍的理論??梢哉f,在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中,哪一個方面都不可缺少,哪一個方面都必須建設好。這其中,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現代化建設作為實現人的現代化的一個較長的過程,必須放在首位,全面搞好人的現代化建設,才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

“人的現代化”概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當時,我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邀請我國著名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實際工作者30多人,座談國民經濟現代化含義、標志,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以及如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等問題。座談會上提出“現代化的概念應該是整個社會的現代化。單純地提出國民經濟現代化很不夠,還要提出社會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盵11]這樣“人的現代化”問題就提出來了。至此,“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成為學術界的理論工作者久久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進入21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在全面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主題的,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這一理論強調現代化的人要“堅持新發展理念”[12]17,要“堅持人民當家作主”[12]17,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12]18,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12]18,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人民有信仰”[12]33,要“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12]37,堅持男女平等,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12]38,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

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初步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征程如何進行人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基本訴求;初步回答了社會經濟發展主題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人的現代化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問題;初步回答了人民健康與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關系;初步回答了世界之變、歷史之變、時代之變對人本身之變的要求問題。

進一步地說,人的現化建設理論,就是要系統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征程的現實對人的發問:人應該是什么樣的,人能夠干什么,人會怎么樣?這些問題就是人的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性問題。

人的現代化建設的基本方向和目標是什么?人的現代化建設就是在總體上,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推進人的全面發展,提升人的綜合素質,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勞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把中國14億人口建設成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人。即他們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新發展格局中,基本適應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適應國家治力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人的現代化建設說到底,是解決人的全面發展問題,或者說,是由傳統的人向現代人的轉變,是由“舊我”向“新我”的脫胎,是人的現代性重塑。實現人的現代化的完美理論愿景是:在人的自我方面,人的本質與人性、人的存在與行為、人的理念與追求具有完美的現代性;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呈現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壯美圖畫;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呈現的是人的主體地位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人人愛社會,社會為人人,人人心情舒暢,社會穩定和諧的場景。在人與世界的關系上,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共享人類發展成果。

從學術理論的視角審視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這一理論內容體系的構建,應當包括三個有機組成部分:一是人的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理論。主要包括:人的本質現代化建設、人的自然存在現代化建設、人的社會存在現代化建設、人的觀念的現代化建設、人的精神文明的現代化建設、人的技能的現代化建設、人的主體決策能力的現代化建設、人的管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人正確對待社會問題的思想建設、人應對世界之變歷史之變時代之變的行為能力建設、人的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探索。二是人的現代化建設的實現途徑、保障條件。主要包括: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大力發展現代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0]28,實施國家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實施。三是人的現代化建設的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國民人口與接受各級各類教育、特別是中高等教育人數相比指數,以此反映人的現代化建設數量發展和質量提升狀況;國家產業化體系中體力勞動者與體力和腦力一體化勞動者相比指數,以此反映高新技術產業中現代化素質的人在國家產業體系中所占的比重;同類傳統產品中的傳統產品與現代產品相比消費指數,如算盤與電子計算機相比消費指數等,以此反映人的現代化建設與現代科學技術及相應產品使用的吻合度;社會總人口與社會總犯罪相比較,以此反映人的社會本質與社會發展變化相適應的程度;自然生態破壞度與自然生態建設恢復度相比指數,以此反映人與自然關系狀況;社會公眾對社會評價指數,以此反映人與社會和諧關系狀況。這些指數的綜合評價,基本反映出人的現代化建設成果。

總之,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要充分體現中國式現代化以人為本的特征,充分體現人的全面發展,充分體現人的現代化建設的保障條件,充分體現人的現代化建設的評價。

四、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的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是習近平關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關鍵是實現人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內涵著人的現代化建設,人的現代化建設和人的全面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終極目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理論的本質規定是以人為本。在其現實性上表現為,中國式現代化是14億人口整體實現四個現代化,是14億人口實現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人民過上“物質富足,精神富有”生活,五個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理論的內在展開,其理論展開的目的是引領人的全面發展。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理論一樣,都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這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是推進人的“自我革命”,完成由“舊我”向“新我”轉變,成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新時代人的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現人的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這需要我們深度的挖掘和理論整合,才能更好地回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對人的現代化建設提出的時代之問。如人應該有怎樣的思想文化素質、科技素質,有什么樣的社會發展理念,人應該怎樣對待社會上的兩極分化問題,人應該怎樣對待自然環境的保護問題,人應該怎樣對待和認識西方推行的“普適價值”等問題。我們的人民正確回應了這些現實提出的問題,實際上就是由“舊我”向新時代的“新我”的轉變,這恰恰是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需要完成的任務之一。

其次,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在推進人的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其重大理論作用在于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服務。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體本質要求、也有發展戰略、目標、中心任務、發展道路、發展趨勢和特征的要求,全面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國家、社會、家庭、人民的美好存在方式、行為要求和基本生活準則,全面反映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推動中華民族復興取得的各項事業成果,全面反映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社會經濟、政治、精神、社會、生態建設“五位一體”相統一的文明形態。其中,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人的文明始終是人類文明的載體,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的文明的靚麗外觀。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就是推進實現人的現代化,保證人的現代化建設與社會其他各方面的社會現代化建設同步進行。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一方面是推進人的現代化建設,另一方面是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服務。

最后,在推進人的現代化建設現實性上,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但是,這又是必須進行的一項偉大的育人工程。無數歷史事實證明,人的現代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前提,又是實現現代化的目的,沒有人的現代化,不可能有社會發展的現代化。人類的發展史有過科技精英引領現代化發展的先例。沒有瓦特發明蒸汽機,就沒有工業革命和工業化;沒有愛迪生2000多項的發明,就沒有電力革命時代??梢?,人的現代化建設既涉及培育科學家,又涉及整個人類的現代化建設。人的現代化建設理論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人的現代化建設的全體性、全面性、協調性、長期性、有效性問題。各級黨的宣傳部門、高校和理論研究院所,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的理論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進行人的現代化建設,盡快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時代新人。這就是人的現代化建設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所在。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