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SCT腦血管成像和MRI檢查診斷腦血管疾病的價值①

2024-01-09 04:30高靜靜潘夢音李加男李曉燕楊六紅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腦血管病正確率腦血管

高靜靜,潘夢音,李加男,李曉燕,楊六紅

(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1.磁共振室;2.CT室;3.神經內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腦血管病變是臨床的常見病,該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已成為多數發達國家及我國的第一二位死亡原因[1]?,F目前我國已有高達2.3億腦血管病患者,每年約有300萬人死于該病,占我國居民死亡因素的四成[2]。盡早地診斷和干預以減少死亡率和殘疾率是臨床的工作重點。診斷腦血管病變的方法眾多,其中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作為診斷腦血管疾病的金標準,可直觀觀察血管狹窄程度、范圍和側支循環情況。但其為有創的檢查方法,具有一定的操作風險和并發癥,常見的有穿刺部位出血、血栓形成、血管痙攣等[3],其次DSA的檢查費用昂貴,不宜作為腦血管病變的初篩或首選檢查方法。近年來隨著CT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層螺旋CT(multi spiral CT,MSCT)用于診斷腦血管疾病也逐漸得到認可,其具有掃描時間快、時間和空間分辨率高、掃描覆蓋范圍廣等優勢,患者在一次屏氣下可完成全部掃描。盡管如此,MSCT診斷腦血管的準確性仍然受到顱骨對病變部位偽影產生的干擾[4]。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可從多方位、多角度對病變灶進行觀察與評估,用于腦血管疾病檢查中,可立體顯示顱內血管走形,并獲得血液流動情況等信息,以此判斷顱內血管是否存在堵塞或狹窄病變[5]。本研究將對比以上兩種檢查手段用于診斷腦血管疾病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診斷為腦血管疾病的8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

(1)納入標準:①診斷為腦血管疾病的患者;②病歷資料完整;③均做了MSCT、MRI兩種檢查,且間隔時間不超過7d;④機體無嚴重感染和穿刺局部感染。

(2)排除標準:①伴腦外傷;②有精神疾患;③具有明顯的出血傾向;④對造影劑過敏者。

1.2 檢查方法

DSA:采用GE公司的INNOVA 4100-IQ型血管造影機,行股動脈插管,然后分別在左右側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置管,注射對比劑,開展選擇性的腦動脈造影。

MSCT:采用GE公司的寶石CT機,行連續容積掃描。參數:管電壓、電流、層厚、層距、重建層厚、螺距依次為120kV、300mA、5mm、0.5mm、0.625mm。檢查方法:患者仰臥,先行常規平掃,再行增強掃描,以2.5mL/s的速率注射80mL造影劑。

MRI:采用飛利浦公司的1.5T磁共振儀,選頭頸聯合線圈。參數:SE序列T1WI參數:TR、TE、層厚依次為600ms、25ms、6mm。T2WI序列:TR、TE、層厚依次為4000ms、101ms、6mm。DWI序列:層數、TR、TE、層厚、FOV依次為3100ms、100ms、6mm、40cm×20cm。FLAIR參數:層數、TR、TE、層厚、FOV依次為:22層、5500ms、110ms、6mm、24cm×24cm。從顱骨大孔掃描到顱頂結束,然后采用3D TOF磁共振血管成像技術掃描,TR、TE為23ms、7ms。將獲取的圖像上傳至電腦端的工作站,行圖像后處理,到三維血管圖像。醫師可從多角度觀察感興趣區域,并對感興趣區進行局部處理。

1.3 圖像分析

分析方法:兩名醫師在電腦端工作站進行圖像分析,觀察異常區域,確認血管病變部位、范圍,各類腦血管病變的診斷要點參考《中國各類主要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019》[6]。

1.4 觀察指標

(1)收集患者的性別、年齡、DSA診斷等臨床資料。(2)對比不同檢查方式的診斷的準確性。

1.5 質量控制

所有影像學資料均由兩位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師評估診斷,如存在診斷不一致的情況,需討論得出一致的診斷,或請上一級醫師做出診斷。

1.6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基線資料與病理診斷結果

89例患者中,男52例(58.43%),女34例(41.57%),年齡49~62歲,平均(54.83±4.20)歲;其中最終臨床診斷為腦出血的有16例(17.98%),診斷為腦梗死的有54例(60.67%),診斷為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有12例(13.48%),診斷為顱內動脈瘤的有7例(7.86%)。

其中狹窄部位有:大腦前動脈狹窄15例(16.85%),大腦中動脈狹窄42例(47.19%),大腦后動脈狹窄27例(30.34%),頸內動脈狹窄5例(5.62%)。

2.2 不同檢查方式的診斷正確率

MRI、MSCT診斷腦血管疾病的正確率分別為96.63%、88.76%,MRI的診斷正確率高于MSCT(P<0.05),見表1。

表1 不同檢查方式的診斷正確率[n=89,n(%)]

3 討論

腦血管疾病是危害人類生命和健康的常見病,按病理劃分為腦動脈損傷、血栓等疾病,具有死亡率、殘疾率高的特點[7],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近年來我國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的趨勢,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與生活飲食習慣、經濟狀況等多種因素有關。及時、準確地診斷是指導臨床治療、改善患者生存與預后的關鍵。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方式包括MRI、MSCT血管造影、DSA等,其中DSA通過高壓注射對比劑到雙側椎-基底動脈使血管顯影,根據顯影部位、血流動力學改變,以動靜態結合的方式判斷腦血管病變的來源、數量、引流靜脈的去向,能直觀地顯示顱內血管病變,目前被臨床視為診斷腦血管病變的金標準。但其屬于有創操作,患者需接受局部麻醉,有一定風險,且診斷費用較高,一般不作為首選檢查項目。本研究將無創的兩種檢查手段診斷腦血管疾病的情況報告如下:

腦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出血性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腦病、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顱內靜脈系統血栓形成等多種疾病,其中以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最為常見。本研究發現:MRI、MSCT診斷腦血管疾病的正確率分別為96.63%、88.76%,MRI的診斷正確率高于MSCT(P<0.05),與楊瑞靜等[8]學者的研究報道一致,該報道中MSCT、MRI診斷腦血管病變的準確率分別為89.47%、100%,即MRI診斷的準確率顯著高于MSCT(χ2=10.556,P=0.001)。另有劉宏等[9]回顧性分析了101例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現,MSCT、MRI兩種方式檢出腦出血、腦梗死、動脈瘤診斷的總陽性率比較無明顯差別,但MRI診斷的靈敏度、準確率均較MSCT高,且具有統計學差異。均證實了MRI診斷腦血管疾病的價值相對更高。

MSCT血管造影也為臨床常用的無創檢查手段,其層厚更薄,空間分辨率和時間分辨率較常規CT明顯提高,排測器的排數增加也提高了薄層的采集速度,接受CT的檢查時間可控制在10min以內,便于臨床急診應用;在完成一次腦動靜脈雙期掃描的同時獲得腦動靜脈的影像,同時向靜脈注入碘對比劑行增強掃描,在血管內對比劑的量達峰值時行高速掃描,保證了造影劑團注的效果,增加血管與其他組織的密度差,有利于保證后處理的效果;MPR、MIP等技術能顯示大血管和細小血管的走行與分布,且后處理方法較多,多種方法聯合能確定腦動脈狹窄部位、范圍及大小,因此也有較好的臨床診斷價值。蔣惠宗[10]指出,MSCT的MPR、MIP處理技術能直觀顯示腦血管的病變情況,如血管內壁鈣化、附著的斑塊、血管狹窄程度,并評價病變血管與鄰近組織的關系,能提高診斷的準確性,然而也存在小病灶難以清晰顯示的不足,具有一定的漏診、誤診情況存在。另有蔡春柳等[11]表示,MSCT的主要不足在于急性期的梗死小病灶難以檢出,以及檢出腦干、小腦部位病灶的價值有限。

MRI最常用的是TOF技術,即時間飛躍法,通過抑制血管周圍的組織信號使其飽和不產生回波信號,而對于血管中的血液可通過激發射頻脈沖以后產生回波序列,從而清晰顯示枕骨至顱頂間的血流分布情況和流動速度(包括正常的腦血管和異常的腦血管變化),以判斷血管病變情況,同時能獲得清晰的三維立體頸內動脈圖像,便于醫師觀察病變的范圍和程度降低顱骨偽影對病變部位診斷產生的干擾,對于梗死小病灶、小腦、腦干部位梗死病灶檢出的精度高;且MRI基本無輻射損傷,還能多角度觀察,能避免血管重疊,顯著提高了臨床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MRI、MSCT兩種方法均可用于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其中MRI診斷的準確率相對更高。

猜你喜歡
腦血管病正確率腦血管
全腦血管造影術后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
腦血管造影中實施改良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的臨床意義
門診分診服務態度與正確率對護患關系的影響
生意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介入手術安全核查正確率中的應用
生意
腦血管病與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相關性分析
CT全腦灌注成像在腦血管病變中的臨床價值
超聲掃描心腦血管治療儀治療急性腦血管病50例
納洛酮治療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