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乳術聯合術后放療對乳腺導管內癌患者療效及VEGF-C、TGF-β1水平的影響①

2024-01-09 04:31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內癌保乳術乳房

段 鋒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放療科,河南 洛陽 471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中70%左右的乳腺癌為乳腺導管內癌,該類腫瘤源于乳腺導管上皮細胞,主要因中小導管病變所致[1]。乳腺導管內癌發生后,若出現轉移或進展的情況,會導致患者病情急劇惡化,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近年來該疾病發生率逐年上升,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2]。手術切除、放療、化療都是臨床治療該疾病的常用方法,保乳術能夠保持乳房生理結構完整,相對較容易被患者所接受[3]。有研究[4]報道,患者在實施保乳術治療后實施放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局部復發風險。目前臨床對于保乳術后放療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尚無定論,基于此,本研究選取了80例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間在本院接受保乳術治療的乳腺導管內癌患者,對其實施術后輔助放療的效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乳腺導管內癌患者80例,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間在本院實施保乳術治療。(1)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5];②符合手術指征,自愿采取保乳術治療;③預計生存時間在1年以上;④不存在臟器損傷或遠處轉移的情況。(2)排除標準:①術前已發生遠處轉移;②入組前已接受過放化療或激素治療者;③不能耐受放療藥物者;④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研究組年齡45~71歲,平均(60.33±5.46)歲。病程2~10個月,平均(5.46±2.37)個月。腫瘤直徑2.1~5.8cm,平均(4.25±0.56)cm。病理分期:I期17例,II期23例。對照組年齡43~70歲,平均(59.85±5.52)歲。病程1~11個月,平均(5.51±2.43)個月。腫瘤直徑2.0~6.0cm,平均(4.09±0.76)歲。其中I期、II期分別為18例和2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兩組均實施影像學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制定相應的手術方案。對照組予以保乳術治療,做好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后,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結合病理診斷,確定患者的腫瘤邊緣所在位置,然后對其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手術切口取決于患者腫瘤所在位置,若位于中上象限,可平行于乳暈行手術切口;對于處于中下象限的腫瘤,可采用放射狀的切口。選擇在腫瘤邊緣外約2cm的位置,將腫瘤切除干凈,必要時可進行乳腺葉切除,以確保無病灶殘留。操作完成后,予以常規切口縫合、加壓包扎和抗感染等處理。

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予以放療治療。于術后2~6周進行放射治療,患者取仰臥位,放療時平臥在乳房托架上,將頭部偏向一側,對患側乳房進行照射,在其內外兩側分別放入鉛線,并打開數字模擬定位機進行定位,以免損傷患者肺部。照射劑量為50~60 Gy,每周5次,連續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①乳房美學效果:治療后患者雙乳外觀正常,大小及質地差異微小,兩乳頭水平差距在2cm以內為優;患者治療后雙側乳房輕度不對稱,患側與健側乳房外形稍不同,兩乳頭水平距離在2~3cm為良;患側乳房嚴重回縮,變形明顯,兩乳頭水平距離在3cm以上為差。統計兩組總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②采集兩組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其內皮生長因子C(VEGF-C)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進行測定,所有試劑盒均購自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③血清腫瘤標志物:收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測定并比較其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5-3(CA15-3)、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④并發癥及預后情況:統計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隨訪1年,統計其局部腫瘤復發和轉移情況。⑤生存質量:使用乳腺癌生命質量評估表(FACT-B)評估,包括生理狀況、社會狀況、情感狀況、功能狀況4維度,共36條目,各條目評分0~4分,總分144分,分值越高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后乳房美學效果比較

美學效果比較,兩組間總優良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美學效果對比[n=40,n(%)]

2.2 兩組VEGF-C及TGF-β1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EGF-C及TGF-β1水平均較明顯下降,且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各指標水平均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VEGF-C及TGF-β1水平比較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CA153、CA125及CEA水平比較(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指標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2.4 兩組并發癥及預后比較

在并發癥方面,兩組間發生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局部復發率以及轉移率均更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并發癥及預后情況比較[n=40,n(%)]

2.5 兩組生存質量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治療后生理、社會、情感、功能狀況維度評分均明顯更高(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術后生存質量比較分)

3 討論

乳腺導管內癌屬于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可嚴重影響患者健康。隨著現代檢查手段的不斷進步,乳腺導管內癌檢出率也明顯提升。對于乳腺導管內癌的發病機制目前仍存在較大爭議,當前普遍認為,遺傳因素、基因突變、免疫功能下降都是引發該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6]。據有關資料顯示,長時間過度飲酒、乳腺癌家族史、胸部高劑量放射線照射、乳腺腺體致密都有可能導致乳腺癌發生與發展[7]。對于該疾病當前以手術治療為主,通過手術將病灶徹底清除,能夠有效減少疾病復發。全乳切除和保乳術是兩種比較常用的手術類型,但臨床實踐表明,保乳術能夠獲得較全乳切除相當的療效,且能夠保留乳腺,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故而在臨床的應用日益廣泛[8]。

保乳手術是一種臨床常用的乳腺癌治療方法,與傳統術式相比,其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在有效切除病灶的同時,保留乳房的完整性,可更好地滿足患者需求。保乳術后予以放射治療,能夠有效殺滅患者殘存的腫瘤細胞,減少局部復發,降低患者的遠處轉移風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為鞏固患者療效,術后輔助放療在臨床較為常用。有學者認為,患者實施保乳術為了獲得較好的美學效果,對手術殘腔采用的是填充處理,但是在接受放療后,容易造成術區皮膚塌陷[9]。本研究發現,兩組美學優良率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說明輔助放療并不會給患者乳房美學效果造成較大影響,分析其原因可能為:保乳手術可切除全部腫瘤與清除腋下淋巴,保留完整乳房,保障了乳房的美觀性,可極大地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殘腔采用周圍腺體組織進行填充,能夠讓乳房維持良好美學效果。據有關資料顯示,乳腺癌即便處在發病早期,也可能存在遠處隱匿性轉移的風險,所以在實施手術治療后還需通過放療或化療來控制原發性病灶,以免其發生轉移[10]。輔助放療可消除全身微轉移灶,提高患者生存率和保乳術治療成功率。CEA、CA15-3和CA125屬于臨床常用腫瘤標志物,VEGF-C可促進淋巴管上皮的增生,促進淋巴管的生成。TGF-β1可通過自分泌和旁分泌機制,調節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功能,其表達水平均越低越好。本研究結果中,經治療后研究組VEGF-C、TGF-β1、CA15-3、CA125及CEA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保乳術基礎上,實施放療治療可促進患者的腫瘤細胞因子水平下降。兩組術后并發癥差異不明顯,但研究組術后局部復發率、轉移率均低于對照組,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術后放療的實施并不會增加患者并發癥,且患者預后良好,能夠有效避免疾病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本研究所選樣本量有限,隨訪時間短,未來還有待進一步增加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展開更深入的研究探討。

綜上所述,在乳腺導管內癌患者中實施保乳術與術后放療治療,能夠獲得較單純保乳術治療更佳的療效,可顯著降低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水平,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猜你喜歡
內癌保乳術乳房
關愛乳房健康 從認識乳痛做起
母乳喂養需要清潔乳房嗎
如何防治母豬乳房炎
乳腺導管內癌30例臨床病理分析
33例導管內癌組織形態觀察及發病年齡分析
觸診陰性乳腺癌的影像與病理
保乳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臨床對比研究
整形保乳術與常規保乳術在早期乳腺癌治療中的比較分析
保乳術在早期乳腺癌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乳腺癌保乳術結合新輔助化療法治療乳腺癌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