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院?!?+N”教師發展中心模式的創新研究

2024-01-10 06:35文愛民郭兆松朱素陽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雙師校企中心

文愛民,郭兆松,朱素陽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88)

一、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現狀

教師發展不僅關乎教師的個人成長和發展,還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影響深遠。1962 年美國密歇根大學成立學習與教學研究中心,成為第一個關注教師發展的高校教師發展中心。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歐美國家的高?;径荚O有教師發展中心。為提高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教育部會同財政部于2011年7月頒布《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提出要“引導高等學校建立適合本校特色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并重點建設一批高等學校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2012年3月教育部頒布《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高校要普遍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提升中青年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2012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了30個國家級教師發展中心名單。之后,國內高校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如雨后春筍,數量大幅增加[1],活動日益豐富,教師發展中心逐漸成為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平臺,承載著教師發展需求個性化服務、教學交流咨詢與評價反饋、科研活動服務以及產學研用平臺構建等功能。2014年江蘇省教育廳出臺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江蘇高職院校陸續開展教師發展中心建設。

教師發展中心是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應設的專門組織機構。通過瀏覽197所“雙高”建設的高職院校校園網頁,調研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情況(見圖1所示)。截至2023年8月,“雙高”建設的高職院校中設立教師發展中心的學校只有63所,其中42所院校的教師發展中心掛靠在黨委教師工作部(組織部)、人事處(人力資源處);6所院校掛靠在教務處,僅有15所院校獨立設置為二級單位(部門)。設立名稱有教師發展中心、教師能力發展中心、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等[2]。以上數據表明:作為服務和管理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專門組織機構,目前在機構設置方面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68% 的“雙高計劃”建設高職院校對教師發展中心相關工作還未足夠重視。在完善基本機構配置、獲得經費保障、做好中心頂層設計、明確建設目標等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未來教師發展中心需要根據高職教育的屬性和特點,針對全校教師制訂分層分類的教師培訓計劃,真正發揮培訓功能。

圖1 “雙高”院校教師發展中心設置情況

二、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教師發展中心建設,不斷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制定培訓計劃,出臺培訓文件指導培訓工作的開展,不斷豐富培訓的形式和內容,逐年增加培訓經費,有效保障了教師發展中心工作的開展。但從實施的情況和效果來看,高職院校的教師發展中心建設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教師培訓體系層次不健全

一是教師培訓管理體系不合理。高職院校培訓對教師層級劃分不清晰,難以對不同類型、層級的教師提供針對性培訓,不利于師資隊伍可持續發展。二是教師培訓實施不精準。高職院校未建立師資培訓體系,沒有根據教師不同成長階段的需要進行持續性服務,使高職教師不能根據自身職業發展需求選擇相應培訓[3],不利于不同層級高職教師職業發展。

(二)教師培訓實施方式不靈活

一是對高職教育的實際情況、高職教師的實踐需求調研挖掘不充分,教師培訓內容仍以理論為主,授課專家沒有與參訓教師一起實踐和檢驗培訓內容。二是教師培訓方式的固化,教學方法單一,理論培訓仍是傳統授課模式,不能夠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很好地融合到培訓課堂上,不利于高職教師提升專業實踐教學水平。

(三)教師培訓理實銜接不緊密

一是高職院校組織教學、專業能力方面的培訓較多,但對教師實踐技能的培訓較少。二是校企合作的“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數量不足,難以滿足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的培訓需求。三是校企在師資培訓方面合作不深[3],“雙師型”教師培訓難以為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企業參與師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擔心核心技術泄露。

三、校企共建教師發展中心模式改革的依據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已經從規模發展轉型為內涵發展,而職業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在于建設一支高水平教師隊伍。

近年來,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有關職業教育的重磅文件,指導著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旨在為當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保障。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全面提高職業院校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支持高水平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立校企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機制[4]。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明確提出要求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落實教師5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5]。2019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了《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教師〔2019〕6號),鼓勵校企共建教師發展中心,在教師和員工培訓、課程開發、實踐教學、技術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推動教師立足行業企業,開展科學研究,服務企業技術升級和產品研發[6]。2020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教師〔2020〕10號),要求高校加強教師發展工作和人員專業化建設,加大資源投入,推動建設各級示范性教師發展中心,鼓勵高校與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共建教師培養培訓基地[7]。2022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依托龍頭企業和高水平高等學校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開發職業教育師資培養課程體系,開展定制化、個性化培養培訓[8]。

這些文件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重點任務是一脈相承的,當前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最終目標是成為“雙師型”教師。在“雙師型”教師培養中,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學校的主體地位、行業深度指導、企業主動參與,群策群力、協同創新、深度融合,健全政校行企協同培養機制,共同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新格局。校企共建教師發展中心是新時代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需要。

四、高職院?!?+N”教師發展中心模式的探索

教師發展中心具有提供教師發展需求個性化服務、教學交流咨詢與評價反饋、服務科研活動以及構建產學研用社會服務平臺等功能。在校企共建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和運行中,高職院校、企業(行業)、教師等分別承擔不同的角色與任務,共同協作促進教師發展中心的可持續性發展[9]。高職院校是校企共建教師發展中心的主導者,企業(行業)是校企共建教師發展中心的密切合作方,教師是校企共建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參與者、過程使用者、最終受益者。

高職院校校企共建教師發展中心可采用“1+N”模式,“1”是指高職院校建設校內教師發展中心基礎平臺,“N”是指結合高職院校主要開設的專業(群),選擇相關企業(行業)分行業類別建設職業類(大類)教師專業發展實踐基地[9],形成一個以校內教師發展中心基礎平臺為核心、相關企業分類別建設專業(群)教師發展實踐基地為支撐的教師發展中心共同體。

(一)構建“1+N”教師發展中心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是江蘇唯一一所覆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高職院校,按照專業群結構邏輯性和對接產業吻合度的要求,重組建設了汽車服務、交通土建、物流管理、軌道交通、智能交通、建筑工程等6個省高水平專業群,初步建成緊密對接江蘇綜合交通運輸產業體系、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大交通人才培養體系。按照校企共建“1+N”教師發展中心思路,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構建了“1+N”教師發展中心,如圖2所示。

圖2 “1+N”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模式

“1+N”教師發展中心掛靠學校人事處(黨委教師工作部),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劃撥運行經費,建立教師發展檔案,學校人事處統籌管理校企共建教師發展中心,學校人事處和二級院系分別負責教師發展中心基礎平臺和分專業(群)教師發展實踐基地建設。

(二)建立高職教師職業全周期的培訓菜單

通過整合學院現有培訓資源,從高職教師培訓需求調研出發,建立高職教師培訓體系,針對教師所處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實施不同的培訓內容,進一步提升教師崗位勝任力以滿足崗位能力要求。通過對現有的培訓體系進行改進和完善,建立覆蓋高職教師職業全周期的培訓菜單,如表1所示[3]。

表1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分類分層培訓菜單

高職院校校內教師發展中心基礎平臺應主要面對全體教職工常態化培訓、新進教師崗前培訓,做好全校教師成長檔案記錄整理與反饋,同時對接好各專業(群)教師發展實踐基地。

高職院校與企業共建的分專業(群)教師發展實踐基地應主要面向專業課、技能課、實踐課教師的操作技能和崗位實踐能力培養提升,同時跟進行業企業的最新技術創新、產品升級。

(三)建立“1+N”教師發展中心運行機制

高職院校依托優勢專業(群),組建由政、行、企、校等代表共同組成的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委員會,由學校主要領導任主任,分管校領導、專業(群)教師發展實踐基地主要參與建設的企業領導任副主任,學校相關職能部門、二級學院負責人、行業企業代表任委員,宏觀調控和指導教師發展中心建設規劃、資金預算、設施建設、師資培養、對外服務、考核評價管理和改革等重大事項決策。

高職院校專業(群)教師發展實踐基地組織架構見圖3所示,組建由政、行、企、校等代表組成的理事會,制定專業(群)教師發展實踐基地理事會章程,明確理事會的職能、成員組成和責權利以及工作內容等,確定各方主體溝通協調方式和議事規則,開展專業(群)教師發展實踐基地建設工作。專業(群)教師發展實踐基地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共同組建專業(群)教師發展實踐基地管理運行機構,并配備固定的管理團隊和教學團隊負責實踐基地具體工作,明確職責分工,開展設施建設、師資培養、社會服務等工作,形成常態化管理、服務等工作機制。

圖3 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實踐基地組織架構

分專業(群)教師發展實踐基地設主任一名,執行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原則上由參與的雙方或多方,經友好協商推選擔任,也可由最大出資方擔任。執行主任原則上由分專業(群)教師發展實踐基地建設承擔主體二級學院的主要領導擔任,副主任由參與實踐基地建設的雙方或多方單位各指定一人擔任。主任與執行主任的職責主要包括有:主持基地會議,討論決定培訓、服務和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有關事項;組織擬訂和實施實踐基地建設規劃、基本管理制度、重大培訓項目。組織制定和實施具體規章制度、年度工作計劃;組織擬訂和實施實踐基地年度經費預算等方案,配合學校財務管理和審計監督;組織開展實踐基地對外交流與社會服務合作。

五、成效與反思

學校自2004年起與知名汽車品牌共建了8個企業中心(見圖4所示),共同開展人才培養、師資培訓、員工培訓、實訓基地和教學資源建設等。

圖4 校企共建汽車專業教師發展實踐基地(培訓中心)歷程

校企雙方以共建企業培訓中心為載體,實現人員、課程資源、實訓資源、文化資源共享共用。

如圖5所示,學校汽車工程學院新進教師和青年教師基于教師發展中心基礎平臺參加培訓進修,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對接一個合作企業,進行脫產頂崗和掛職實踐,夯實專業實踐能力;骨干教師基于汽車專業教師發展實踐基地(上海大眾、一汽豐田、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長安福特、一汽大眾、一汽奧迪、小鵬汽車等8個校企合作培訓中心),接受企業培訓講師認證,提升技術技能水平,承擔8個汽車品牌主機廠家華東地區經銷商員工培訓、機動車檢測與維修工程師認證、汽車維修工職業技能鑒定等,實現專業教師和企業培訓師的融合。

圖5 汽車專業教師分層分類培訓途徑

(一)實踐成效

1.教師團隊素質明顯提升

學校汽車工程學院“雙師”教師比例由2004年的54%提高到目前的100%,培育省部級教學名師3人,省交通技術能手4人,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2人,省青藍骨干教師5人,41名專業課教師獲得企業培訓師認證,25名教師獲省級以上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稱號。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江蘇省職業教育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雙師型”名師工作室1個,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江蘇省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3項。

2.專業建設水平顯著增強

校企共建汽車專業教師發展實踐基地以來,打造了“平臺、基地、學院、中心、聯盟”校企合作命運共同體,促進了專業建設高質量發展。汽車運用與技術專業群2012年被確定為江蘇省高?!笆濉敝攸c專業群,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2020年通過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期末驗收,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教融合集成平臺2023年通過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集成平臺建設項目驗收。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2021年入選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高水平專業群立項建設名單,2022年入選江蘇省“十四五”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品牌專業。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2022年入選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信息化支撐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專業共建項目”。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等2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獲批省級優質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牽頭建設江蘇汽車職業教育聯盟等省級示范性職教集團(聯盟)。

3.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有力推進

汽車工程學院以“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抓手,推進工學結合課程的建設和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近年來,共立項建設項目化教改課程30門、企業培訓課程28門,2門課程被認定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門課程被立項為省級在線開放課程,2門課程為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課程。編寫“賽教融合”一體化教材30部,其中國家規劃教材15部。

4.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

汽車工程學院教師“雙師素質”提升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學生獲獎數、企業認證證書、職業技能鑒定率、專業對口就業率均有較大提升。近年來,在校生中近60%以上學生獲得一汽豐田等企業認證證書。學生在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累計獲國家級獎項26項,其中一等獎13項;省賽獲獎56項,連續多年蟬聯省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營銷賽項第一名。學生獲全國“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江蘇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2項。50余名畢業生還被職業院校破格錄用為專任教師,形成了“汽車職教南京交院現象”。

(二)反思與建議

“1+N”校企共建教師發展中心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需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拓寬產教協同的廣度、深度、力度,從而形成更成熟的合作模式,服務更多行業企業,持續提升服務產業的能力。

1.堅持以機制建設為重點,強化資源整合

在校企共建教師發展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政、行、企、校四方聯動,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實踐基地理事會實體化運行,完善理事會章程、工作規劃、管理辦法等相關工作制度,推動理事成員單位形成緊密型合作關系,充分發揮不同主體在理事會中的作用,緊緊圍繞骨干教師培訓、員工培訓提升、實踐基地建設、企業技術升級、專業設置規劃、課程體系設置等工作,推動合作成果沉淀與轉化共享,拓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

2.堅持以產教融合為根本,服務行業企業

一要培養高素質“雙師型”骨干教師。師資數量不足、質量不高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而培育優良師資是教師發展中心的重要職責。要建立起校企師資共育共享機制,教師下企業在一線鍛煉,技師進學校到課堂教學,校企雙方互兼互聘,搭建師資成長平臺,教師與師傅身份切換自如,從而破解“雙師型”師資短缺的困境。二要推進成果轉化。在培養“雙師型”骨干教師的同時,教師發展中心要回應行業發展、企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科研服務、專業培訓能力,推進科研成果轉化,打造核心競爭力,用人才支撐行業發展,用技術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3.堅持以師資培養為主線,完善評價機制

“1+N”模式有助于完善師資培訓體系,提升教師的能力培養,但教師的適崗性、發展潛力仍有待檢驗,系統的質量評價機制仍未完全建立。

一要形成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在學校、企業參與評價的同時,學生及受訓學員的反饋同樣重要;還要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質量分析,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二要形成過程化的評價內容。既重結果,也要重過程評價;既重視教師在學習過程的評價,也要建立起跟蹤機制,進行成長過程評價。

猜你喜歡
雙師校企中心
剪掉和中心無關的
在打造“兩個中心”中彰顯統戰擔當作為
建筑室內設計專業雙師培養授課實踐探討
林秀娟 茶業“雙師”
小學科學“雙師課堂”中雙師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別讓托養中心成“死亡中心”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北上廣操心“副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