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倡議”與新時期中國的中亞外交

2024-01-11 04:10曾向紅王子寒
國際展望 2024年1期

曾向紅 王子寒

【內容摘要】??自2021年以來,習近平主席相繼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三大全球性倡議?!叭蟪h”不僅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提供了重要方案,而且為中國的中亞外交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戰略引領。中國同中亞五國是命運與共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三十多年來,中國的中亞外交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當前,中國應以全球發展倡議為引領,推動中國與中亞國家實現共同發展;以全球安全倡議為引領,助力中國與中亞國家實現共同安全;以全球文明倡議為引領,促進中國與中亞國家實現民心相通與文明互鑒,進而促進中國與中亞國家走上更加穩定和友好的發展軌道,并保障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取得更多切實成效。

【關鍵詞】??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中國中亞外交

【作者簡介】??曾向紅,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蘭州??郵編:73000);王子寒,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碩士研究生(蘭州??郵編:73000)

【中圖分類號】?D822.3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68-(2024)01-0075-22

【DOI編號】?10.13851/j.cnki.gjzw.202401005

當今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日益嚴峻復雜的全球性挑戰,習近平主席從人類的前途命運出發先后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這“三大倡議”分別聚焦發展、安全和文明三大議題,強調共同發展、普遍安全和文明互鑒,是中國新時代全球治理觀的體現,更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中亞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是“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與重要組成部分。自中亞國家獨立以來,中國積極發展與中亞國家的關系,雙邊關系不斷加強。中亞國家也是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與全球文明倡議的堅定支持者,曾多次在不同官方文件中表示歡迎并認同“三大倡議”。2022年1月,中亞國家表示“支持并積極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同年6月,中亞國家表示“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2023年5月,在《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中,“中亞國家高度評價并愿積極踐行中方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事實上,“三大倡議”不僅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重要方案,更能為中國的中亞外交提供理論支持和戰略引領?;诖?,本文將分析“三大倡議”與新時期中國中亞外交之間的關聯及其啟示。

一、中國中亞外交的巨大成就

中國同中亞五國是命運與共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三十多年來,中國中亞外交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經歷了從睦鄰友好到戰略伙伴,再到共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性跨越。在雙方均具有強烈合作意愿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中國與中亞國家開展務實合作,迄今已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標志性、突破性的合作成果,這突出表現在政治互信、經濟合作、安全互動和人文交流四個方面。

第一,政治互信。在中亞五國獨立后不久,中國便于1992年與這些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自此雙邊關系穩步提升。截至目前,中國與中亞五國已全部建立戰略伙伴關系:與哈薩克斯坦建立了永久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與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兩國均建立了新時代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與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兩國均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從2012年11月到2023年12月,習近平共訪問中亞國家12次,其中哈薩克斯坦4次、吉爾吉斯斯坦2次、塔吉克斯坦2次、土庫曼斯坦1次、烏茲別克斯坦3次。中國重視與中亞國家之間的合作,中亞國家同樣珍視發展與中國之間的友好關系。自2019年6月托卡耶夫擔任哈薩克斯坦總統以來,已訪問中國3次;自2016年12月米爾濟約耶夫擔任烏茲別克斯坦總統以來,已訪問中國6次。元首外交作為重要的外交形式,使中國與中亞國家建立了牢固的政治互信基礎。高層交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領域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確保了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的高水平運行。

第二,經濟合作。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中亞五國獨立,中國與中亞國家進入了經貿合作的新時期,雙邊貿易逐漸開展,但這一時期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經濟合作處于較低水平。199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總額為4.64億美元,貿易規模不大;其中,中哈貿易額為3.68億美元,中烏貿易額為0.53億美元,中土貿易額為0.04億美元,中吉貿易額為0.36億美元,中塔貿易額為0.03億美元。?進入21世紀后,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貿易合作進入快速增長時期,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在中亞國家貿易伙伴中的地位不斷提升。2013年,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總額首次超過500億美元,達到502.74億美元,202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額達到702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近40%,而相較于1992年的貿易額增長近152倍。?由此可見,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經貿合作更加緊密,并逐漸成為中亞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此外,中國還是中亞國家重要的投資國,雙方投資合作持續深化,領域不斷拓展。截至2020年底,中國對中亞地區投資累計約400億美元;其中,對哈薩克斯坦投資214億美元,對吉爾吉斯斯坦投資46億美元,對烏茲別克斯坦投資100多億美元,對塔吉克斯坦投資30多億美元。

第三,安全互動。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中亞地區趨于活躍的“三股勢力”嚴重危害區域內各國的安全與穩定,促使中國與中亞國家加大安全合作的力度。中國與中亞國家簽署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并與相關國家的內務、安全、邊防和國防等部門保持經常性聯系,實施了多項打擊“三股勢力”的聯合行動,通過雙邊和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安全合作,有效應對了各種非傳統安全威脅。中國還與中亞國家共同采取措施,打擊販毒、武器走私、非法移民等跨國犯罪活動。同時,中國與中亞國家多次開展雙邊和多邊聯合軍事演習,2002年10月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舉行聯合反恐軍事演習,2003年8月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俄羅斯在上合組織框架下舉行首次多邊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其后,聯合軍演逐漸成為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機制化、常態化的軍事安全交流活動。此外,中國還與中亞國家積極開展軍事技術交流與合作。

第四,人文交流。自中國與中亞國家建交以來,雙方在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領域的合作關系日益緊密,民心相通的基礎相較以往更為堅實。自2004年以來,中國在中亞陸續開設了13所孔子學院;其中,哈薩克斯坦5所、吉爾吉斯斯坦4所、塔吉克斯坦2所、烏茲別克斯坦2所,并下設24個孔子課堂,目前在院學員數量超過1.8萬人。?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深受中亞國家民眾歡迎,中亞國家內部逐漸興起“中文熱”“中國熱”。中國在土庫曼斯坦雖未開設孔子學院,但土庫曼斯坦國際關系學院、國立馬赫圖姆庫里大學等多所高校均開設了漢語課程。此外,2022年11月,中國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開設中亞首家魯班工坊,旨在幫助中亞國家培養更多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魯班工坊也在其他中亞四國加快建設。與此同時,中亞國家學生來華留學的人數也日益增長,從2010年的11?930人增加至2018年的29?885人,年均增長率12.33%。?此外,中國還邀請中亞五國參與實施“文化絲路”計劃,進一步加強雙方的人文交流。

總體而言,中國與中亞國家建交三十多年來,雙方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外交關系,主要集中在政治互信、經濟合作、安全互動和人文交流四個方面。中國與中亞五國外交關系的顯著進展不僅在地區范圍內樹立了友好典范,也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堅實基礎。這段合作歷程充分反映了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原則在國際合作中的可行性和實效。

二、全球發展倡議:推動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同發展

全球發展倡議聚焦發展議題,強調共同發展。全球發展倡議與中國中亞外交具有一定的內在關聯。一方面,全球發展倡議與中國中亞政策的目標一致;另一方面,全球發展倡議與中亞國家的發展關切高度契合。中國與中亞國家促進共同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基礎,即發展理念具有相通性,且地理上的鄰近也便利了雙方的合作。結合雙方的現實基礎與優勢,中國與中亞國家可重點選擇以下領域開展務實合作:一是以產能合作為核心,二是以民生項目為基礎,三是以綠色經濟為重點。

(一)全球發展倡議與中國中亞外交的內在關聯

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首次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發展倡議與中國中亞外交具有非常緊密的內在關聯,前者對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各方面合作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而后者也充分彰顯了全球發展倡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方面,全球發展倡議與中國中亞政策的目標一致。全球發展倡議著眼于為緩解甚至解決全球發展不平衡問題提供方案,致力于實現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從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全球發展倡議的框架下,發展不再是個別國家或地區的事務,而是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議題。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的中亞政策強調建設“繁榮的中亞”和“聯通的中亞”,強調通過與中亞國家的經貿合作和互聯互通實現共同發展。?全球發展倡議強調加強全球發展合作、實現各國共同發展,從而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中國中亞政策對中亞國家發展的關注,完全契合全球發展倡議中的共同發展理念。同時,全球發展倡議將互聯互通視為重點領域之一,強調加強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中國中亞政策對互聯互通的強調,呼應了全球發展倡議對互聯互通的重視。

另一方面,全球發展倡議與中亞國家的關切高度契合。全球發展倡議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將提升民生福祉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努力目標。這一以人民為中心的全球發展思想與中亞國家關切的發展問題高度契合。自中亞五國獨立以來,中亞國家的GDP總量均實現了穩步發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中亞國家的人均GDP仍相對較低,2022年為4?691.4美元,相較于世界其他地區仍較為落后。同時,中亞五國的經濟發展差距較大。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2022年哈、土、烏、吉、塔五國的人均GDP分別為11?243.7美元、7?297.2美元、2?255.2美元、1?606.7美元、1?054.2美元。?其中,哈、土兩國的人均GDP相對較高,而塔吉克斯坦的人均GDP最低,不到土庫曼斯坦的十分之一。此外,中亞國家的失業率也較高。2022年,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失業率均為5%,烏茲別克斯坦的失業率為6%,吉爾吉斯斯坦的失業率為4.6%,塔吉克斯坦的失業率為7.8%。?由此可見,中亞國家在發展問題上仍面臨很多挑戰。而全球發展倡議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通過全力破解發展難題、創造更多發展機遇,該倡議將助力中亞地區實現“不讓任何一國、任何一人掉隊”?的目標,進一步推動整個中亞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二)中國與中亞國家實現共同發展的現實基礎

中國與中亞國家在實現共同發展方面存在現實基礎,這為雙方加強進一步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一,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發展理念具有相通性。中國始終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致力于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中亞國家與中國的發展理念較為相近,并對中國的新發展理念表示認可和支持。2021年3月,哈薩克斯坦通過《2025年前國家發展規劃》和《2025年前國家優先事項》,將“公民福祉、體制質量和建設強有力的經濟”確定為國家發展的三大優先事項。?2019年10月,烏茲別克斯坦提出綠色經濟發展戰略,將綠色經濟原則納入經濟結構性改革目標之中,力圖實現經濟綠色發展。?2022年7月,該國又通過《烏茲別克斯坦2022—2026年創新發展戰略》,將創新視為引領和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提出要不斷提高該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力爭在2030年前進入前50名。?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近年來也相繼通過國家發展戰略,將創新、綠色、共享等發展理念納入國家發展目標。

第二,地理上的鄰近便利了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共同發展。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國與中國接壤,中國與這三國的邊界線合計有3?000多公里。這種地理上的鄰近是中國與中亞國家加強經濟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的天然優勢。此外,中亞地區作為連接歐洲和亞洲的重要樞紐,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節點與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以來,中國與中亞國家積極共建“一帶一路”,這為中國提供了重要的市場機遇,同時也使中亞國家能夠依托中國市場,增加出口,從而有力促進共同發展與繁榮。同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中亞國家的發展戰略也積極對接。2023年5月,中國與中亞國家發表了《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強調要加強“一帶一路”同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土庫曼斯坦的“復興絲綢之路”戰略以及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國的國家發展綱要或國家發展戰略的對接。

(三)中國—中亞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重點領域與舉措

全球發展倡議聚焦八大領域,內涵豐富。2023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中國—中亞峰會上特別強調,要促進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共同發展,需要著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更多實效,一方面要加強在能源等傳統領域的合作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速推進在減貧和綠色低碳等新領域的合作步伐,為雙方“攜手建設一個合作共贏、相互成就的共同體”賦予新動力。?結合中國和中亞國家合作的現實基礎與優勢,中國與中亞國家可重點選擇以下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第一,以產能合作為核心。中亞國家自然資源豐富,但經濟結構單一、經濟對外依存度高。從進出口結構來看,中亞五國出口的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和農副產品,進口的主要是工業制成品。工業化水平是制約中亞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目前,中亞國家仍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加快推進國家工業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是中亞各國面臨的共同任務。為此,哈薩克斯坦于2010年、2015年和2018年先后制定了工業化計劃;其他中亞四國也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強調要加快工業化發展,積極制定國家工業化發展綱要,以逐步增加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從而優化經濟結構,最終實現由傳統農業國家向工農并重國家的轉變。2021年9月,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在國情咨文中表示,哈薩克斯坦的中期目標是在2025年前將工業商品的出口規模提升50%,達到240億美元,勞動生產率提高30%。?中亞國家在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工業化進程方面急需資金、技術支持,而中國的產業門類齊全、產業鏈條完備,可以滿足中亞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因此,中國與中亞國家開展產能合作完全契合中亞國家的發展需求,可以有效應對中亞國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緊迫難題,推動中亞國家加快工業化進程和產業轉型升級。

第二,以民生項目為基礎。脫貧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自中亞國家獨立以來,盡管經濟不斷發展,但由于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社會分配不均等問題,這些國家的貧困問題仍較為突出。2022年,哈薩克斯坦的貧困率為5.2%,約有10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烏茲別克斯坦的貧困率為14.1%,超過493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塔吉克斯坦的貧困率為25.9%,約有26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2021年吉爾吉斯斯坦的貧困率為33.3%,超過224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中極端貧困率為6%,超過40萬人處于極端貧困狀態。?解決貧困問題不僅是中亞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而且是其長治久安的基礎。中亞各國高度重視對貧困問題的治理,頒布了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與減少貧困的計劃文件,將經濟發展和消除貧困視為國家長期發展戰略和優先任務。然而,由于中亞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各國的減貧進程也逐漸減緩甚至出現停滯。中國是世界上脫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人民生活實現了從基本解決溫飽到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飛躍。中國豐富的減貧經驗有助于中亞國家的減貧事業,中國可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與中亞國家開展減貧合作,使發展成果惠及中亞民眾。

第三,以綠色經濟為重點。2022年,中亞五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排放總量的近1.7%,排放主要來自化石能源的生產和消費,其中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地區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2022年,哈薩克斯坦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2.87億噸,土庫曼斯坦約為1.84億噸,烏茲別克斯坦約為1.51億噸。?近年來,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導致中亞地區炎熱干旱、土壤退化、冰川融化等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咸海水位下降,生物多樣性受到影響。此外,世界各國積極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對主要依靠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的中亞國家的經濟造成了一定沖擊。根據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發布的《世界經濟綠色轉型對哈薩克斯坦財政狀況影響》的報告,在2040年之前,世界范圍內的綠色經濟轉型將導致哈薩克斯坦的財政收入下降40%。?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以及擺脫對傳統能源的依賴,中亞國家正加緊轉型,發展綠色經濟。中亞五國政府為發展綠色經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向綠色經濟轉型構想》《2019—2023年吉爾吉斯斯坦綠色經濟發展計劃》《2019—2030年烏茲別克斯坦向綠色經濟過渡戰略》,土庫曼斯坦制定了《2030年前發展可再生能源國家戰略》等。向綠色經濟轉型、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中國和中亞國家的共識,中國與中亞國家開展綠色經濟合作也契合中亞國家的發展需要。

三、全球安全倡議:助力中國與中亞國家實現共同安全

全球安全倡議聚焦安全議題,強調共同安全。全球安全倡議與中國中亞外交同樣具有重要的內在關聯。一方面,全球安全倡議與中國中亞政策的目標一致;另一方面,中亞地區是中國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的重要區域。中國與中亞國家推動實現共同安全具有一定的現實基礎,即安全觀具有互通性,且上合組織為中國與中亞國家開展安全合作提供了重要平臺。結合這些合作的現實基礎與優勢,中國與中亞國家可重點選擇以下領域開展務實合作:一是關注中亞地區國家間的沖突,二是防止阿富汗問題的外溢,三是警惕域外大國在中亞地區的博弈。

(一)全球安全倡議與中國中亞外交的內在關聯

2022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議。2023年2月,中國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對全球安全倡議的核心理念與原則進行了闡述、明確了全球安全倡議的重點合作方向,并就倡議的合作平臺和機制提出建議和設想。?全球安全倡議與中國中亞外交同樣具有內在關聯。

一方面,全球安全倡議與中國中亞政策的目標一致。全球安全倡議強調共同安全,主張尊重和保障各國的安全,在謀求自身安全時兼顧其他國家的合理安全關切,呼吁以團結精神和共贏思維應對復雜交織的安全挑戰。與此同時,中國的中亞政策強調建設“穩定的中亞”,通過與中亞國家的安全合作實現共同安全。?中國中亞政策對中亞國家安全的關注契合全球安全倡議中的共同安全理念。全球安全倡議將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作為核心理念和原則,且倡導不干涉他國內政、尊重各國選擇的發展道路等。?全球安全倡議堅持的規范和規則,非常契合中亞國家渴望得到國際社會尤其是域外大國切實尊重其國家主權、承認其自主選擇國家發展道路的心理。這也是中國能夠贏得中亞國家的尊重,并在三十多年的互動過程中國家形象持續改善的深層次原因。

另一方面,中亞地區是中國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的重要區域。作為全球安全倡議的提出者,中國同時也是落實這一重大倡議的重要行動者。作為連接歐亞大陸的關鍵區域,中亞地區的穩定與安全直接關系到整個歐亞地區的和平以及全球安全格局的穩定。此外,中亞地區的政治穩定和安全局勢直接影響到中國西部地區的安全環境。部分中亞國家與中國西部接壤,該地區的動蕩與沖突可能影響到中國邊境地區,甚至對中國國內安全產生直接威脅??植乐髁x、極端主義、分裂主義等在中亞地區的存在與發展可能會蔓延到中國境內,進而對中國邊境地區甚至整個國家的穩定和安全構成潛在威脅與挑戰。因此,中亞地區是中國實施全球安全倡議的重要區域,中國積極推動安全合作,努力促進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既符合中國自身的安全利益,也有助于維護地區安全秩序的穩定。

(二)中國與中亞國家推進共同安全的現實基礎

中國與中亞國家在推動實現共同安全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礎。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安全觀相通,而上合組織作為一個重要的合作平臺,為雙方開展安全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同的安全意識和合作框架,為加強區域穩定與安全提供了堅實基礎和廣闊空間。

第一,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安全觀具有互通性。一國的安全觀是其對國家安全問題的根本態度和觀點,是對客觀的安全利益、安全關系和安全活動的反映,主要包括安全利益、安全威脅、安全空間、安全戰略和安全效益等要素。?中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和經濟安全等多個領域。而中亞國家均將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國際合作、睦鄰關系、不干涉內政、不使用武力以及政治和經濟的穩定視為重要的國家利益。中亞國家認為其可能面臨的內部威脅包括:武裝準軍事組織,分離主義、極端主義、恐怖主義,非法販賣武器和毒品等;可能面臨的外部威脅則包括:地區武裝沖突(特別是與阿富汗有關的沖突),中亞地區國家之間在邊界問題、水資源、能源、民族和宗教方面的沖突等。?例如,哈薩克斯坦頒布的《國家安全法》指出,其國家安全主要包括政治、經濟、軍事、信息、環境以及公共安全六個方面。?可見,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國家安全觀均強調外部安全與內部安全的相互聯系,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的相互影響,以及安全與發展的相互轉換。

第二,上合組織為中國與中亞國家開展安全合作提供有益平臺。安全合作一直是上合組織合作的重中之重,同時中亞地區是上合組織關注的核心地區。上合組織起源于中國與中亞國家在加強邊境地區信任和裁軍的談判進程中形成的“上海五國”機制。中國與除土庫曼斯坦以外的中亞四國同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土庫曼斯坦盡管不是上合組織成員國,但是始終與上合組織保持著密切聯系。自2001年上合組織成立以來,就始終將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視為優先方向,嚴厲打擊“三股勢力”,不斷深化防務、執法等領域的安全合作,為維護地區安全、穩定與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此外,中國支持中亞國家旨在促進地區安全的各種倡議,包括哈薩克斯坦積極倡導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簡稱“亞信會議”)、烏茲別克斯坦籌辦的“中亞安全與合作問題塔什干論壇”及中亞無核區對話、吉爾吉斯斯坦倡議的“伊塞克湖論壇”等。

(三)中國—中亞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的重點領域與舉措

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中亞峰會上指出,中國與中亞國家要共同踐行全球安全倡議。?一方面,要改善中亞地區安全環境;另一方面,也要抵御外部勢力破壞地區穩定的企圖,其目的在于保障地區安全與穩定。結合中國和中亞國家合作的現實基礎與優勢,中國與中亞國家可重點選擇以下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第一,關注中亞地區國家之間的沖突。目前,中亞國家之間的沖突主要集中在領土、水資源和民族三個領域。就邊界問題而言,中亞地區烏、吉、塔三國的邊界呈犬牙交錯的態勢,曾多次爆發邊界沖突。近年來,吉、烏兩國和烏、塔兩國都在邊界問題談判上取得了較大進展,吉、塔兩國也于2023年年底在邊界問題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就水資源問題而言,中亞國家的水資源主要依靠阿姆河和錫爾河,而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分別控制著阿姆河和錫爾河的大部分水流量。中亞水資源分布不均勻導致河流下游國家的水資源短缺,烏、土兩國處于“極度水壓力”狀態,塔吉克斯坦處于“高度水壓力”狀態,吉、哈兩國均處于“中度水壓力”狀態,因此各國因水資源問題常常爆發沖突。?中亞地區的水資源風險和水危機呈現持續加劇的態勢,烏、吉、塔三國之間因水資源問題矛盾不斷。就民族沖突而言,中亞地區的民族沖突主要包括中亞國家主體民族與俄羅斯族之間的沖突和跨界民族的沖突,前者主要集中在哈薩克斯坦,后者主要出現在費爾干納盆地。費爾干納盆地分屬于烏、吉、塔三國,三國邊界線曲折、飛地遍布,因此導致民族問題錯綜復雜。此外,圍繞中亞地區一體化與爭奪地區領導權,哈、烏之間也存在一些利益分歧與矛盾。不過,得益于中亞國家間信任的增強,這些問題近年來都得到明顯緩解,這對于中亞地區的穩定無疑是有益的。

第二,防止阿富汗問題的外溢。自2021年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以來,阿富汗局勢并未實現穩定,其帶來的負外部性對中亞國家而言不容忽視。阿富汗與中亞國家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其中塔吉克斯坦是與阿富汗邊界線最長的中亞國家,塔阿邊界是中亞安全的南部門戶。因此,在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塔利班重新掌握政權后,阿富汗問題成為中亞國家的主要安全擔憂。中亞五國鄰近阿富汗,面臨著多方面安全挑戰,包括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毒品與武器走私等問題。阿富汗局勢的不穩定可能導致這些問題向中亞地區蔓延,對中亞國家的安全穩定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在阿富汗的再度興起,可能對整個中亞地區造成嚴重的安全挑戰,影響地區和平與穩定。

第三,警惕域外大國在中亞地區的博弈。近年來,大國紛紛調整中亞政策,導致該地區的戰略競爭愈發激烈。俄羅斯于2011年提出了建立“歐亞經濟聯盟”的設想,2015年該聯盟正式成立并開始運行;2019年6月,歐盟更新了其中亞戰略,發布了《歐盟與中亞:更堅實伙伴關系的新機遇》的文件;不久之后,美國也調整了其中亞政策,于2020年2月發布了《美國的中亞戰略(2019—2025):加強主權和促進經濟繁榮》的戰略文件;此外,印度、韓國、日本、土耳其、伊朗等國也提出了各自的中亞合作倡議。其中,美國中亞政策的對抗性與競爭性比較突出。長期以來,美國在中亞地區追求遏制、整合與塑造的三重戰略目標,在其新的中亞戰略中將俄羅斯等在中亞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稱之為“邪惡勢力”(malign?actors),明確提出要在中亞地區加大對這些勢力的遏制力度。?2023年9月,美國總統拜登與中亞五國元首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會晤,在此次會晤期間,美國提出與中亞國家加強安全合作與經濟聯通倡議,試圖擴大自身在中亞安全和經濟領域的影響力,與俄羅斯爭奪安全主導權,與中國爭奪經濟優勢地位。?大國在中亞地區的競爭勢必對該地區的秩序產生深遠影響。隨著域外大國政策的調整和角力加劇,中亞地區現有的地緣政治秩序將進一步受到沖擊,從而對其穩定與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四、全球文明倡議:促進中國與中亞國家的民心相通

全球文明倡議聚焦文明議題,強調文明互鑒。全球文明倡議與中國中亞外交具有一定的內在關聯。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議與中國中亞政策的目標一致;另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議為中國與中亞國家加強民心相通提供了理念支持。中國與中亞國家在文化與價值觀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且中國和中亞國家的交往歷史悠久。結合這些合作的現實基礎與優勢,未來雙方可以重點在教育、媒體、旅游等領域加強合作。

(一)全球文明倡議與中國中亞外交的內在關聯

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并將推動全球文明倡議的實踐原則概括為四個“共同倡導”,即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這四個“共同倡導”既各有側重,又相互支撐,?使得全球文明倡議具有高度建設性和可操作性。鑒于中亞地區歷來是世界各大文明的交流和融通之地,全球文明倡議對于中國中亞外交的指引和啟示意義不言而喻。

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議與中國中亞政策的目標一致。全球文明倡議強調民心相通,著眼于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致力于實現各種文明、文化之間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中亞國家由于獨立的時間并不長,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和強調其他國家對其發展道路和文明傳承的尊重。全球文明倡議推崇的文明互鑒理念,自然能夠得到中亞國家的認同和支持。與此同時,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將中亞地區視為重要的合作伙伴,而民心相通是推進雙方共建“一帶一路”的社會根基。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與中亞國家致力于共建“文化絲路”,以加強雙方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這一努力契合了全球文明倡議中“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的要求。此外,中國中亞政策強調建設“和諧的中亞”。習近平主席指出,“民族沖突、宗教紛爭、文化隔閡不是中亞的主調,團結、包容、和睦才是中亞人民的追求。任何人都無權在中亞制造不和、對立,更不應該從中謀取政治私利?!?全球文明倡議中蘊含的中國文明觀與價值理念,與中國推動和中亞國家實現“團結、包容、和睦”狀態的期望若合符節。

另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議為中國與中亞國家加強民心相通提供理念支持。中國與中亞國家的文明盡管有相通之處,但它們也承載著各自獨特的文化特質和歷史傳統。正是這種文明差異性,為中國與中亞國家的文明交流與互鑒提供了可能。事實上,全球文明倡議為處理中國與中亞文明關系提供了指導,因其倡導文明交流、反對文明隔閡,支持文明互鑒、否定文明沖突,呼吁文明包容、拒絕文明優越,?;向往的是“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境界。對于高度反感域外大國動輒進行文明說教的中亞國家來說,全球文明倡議契合了中亞國家期望獲得各方面承認的需求,自然得到各國的歡迎。此外,全球文明倡議強調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性,鼓勵各國之間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展開對話與合作。在這一框架下,中國與中亞國家能夠通過共同的文明紐帶,加強雙方人民之間的情感聯系,從而促進民心相通,而民心相通有助于減少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誤解和偏見,進而為雙方的政治、經濟及社會交流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中國與中亞國家加強民心相通的現實基礎

中國與中亞國家促進民心相通有著堅實的基礎,雙方在文明和價值觀方面總體相通,而且在歷史上有很多聯系與交往。這為中國與中亞各國人民之間加強聯系和增進了解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未來的人文交流與合作的深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第一,中國與中亞國家的文明和價值觀具有互通性。習近平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中國與中亞國家在價值觀交流、文明互鑒、建立情感認同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且雙方將文明的和諧共存作為發展目標,在堅持文明多元化和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下,積極推動人類各大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文明優越論”和“文明沖突論”,反對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形成開放、包容、平等、共贏的文明交流氛圍,支持各國自主追求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此外,作為亞洲文明的一部分,中國和中亞國家也受到相似的歷史與文化傳統的影響,這種文明相通為彼此之間的相知相親提供了重要基礎。

第二,中國和中亞國家的交往歷史悠久、友誼深厚。在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形成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中亞地區的聯系。絲綢之路作為連接東西方之間的重要商路,不僅促進了經貿往來,而且是中國與中亞地區在語言、宗教、文化和藝術等領域交流的橋梁,對雙方文明的發展與繁榮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中國與中亞地區經歷了長期的民族融合過程,形成了諸多跨界民族。中亞國家的主體民族如哈薩克族、吉爾吉斯族、烏茲別克族、土庫曼族和塔吉克族等在中國的新疆、甘肅、陜西和青海等地均有分布,只是在民族名稱和習俗上有所區別。中國與中亞地區文明之間的深度聯系,客觀上有助于推動雙方的相互理解與友好往來。

(三)中國與中亞地區國家落實全球文明倡議的重點領域與舉措

2023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中亞峰會上指出,要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深化文明互鑒,筑牢中國同中亞國家人民世代友好的基石,攜手建設一個相知相親、同心同德的共同體。?結合中國和中亞國家合作的現實基礎與優勢,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重點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第一,積極推動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教育領域的合作是中國與中亞國家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中國與中亞國家人民相知相親的有效途徑。大學是產生文明、交流文明、互鑒文明、傳承和傳播文明的關鍵場所,也是文明深度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俄羅斯、美國等均將教育作為其中亞政策的重要內容,也將教育視為其實現中亞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截至2020年,俄羅斯在中亞地區共開辦海外分校25所,美國在中亞地區共開辦海外分校9所,歐洲國家在中亞地區共開辦海外分校5所。?其中,美國還在中亞地區發起“中亞大學伙伴關系”項目,以促進美國和中亞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可持續發展。通過該項目,美國國際教育委員會創建了一個由100多所中亞大學組成的網絡。?在中亞國家民眾對教育的需求不斷增長、俄羅斯和美西方國家紛紛在中亞國家教育領域爭奪影響力的背景下,中國加強與中亞國家的教育合作,不僅是擴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中國與中亞國家加強民心相通、構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需要。目前,中國在中亞地區已開設多所孔子學院。2016年9月,中國與一些中亞國家以及個別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共7個國家的51所高校發表宣言,宣布將加強中國與中亞國家的教育合作,并成立“中國—中亞國家大學聯盟”。中國可在中亞地區增設海外分校,通過提供獎學金或其他方式促進中亞學生來華交流,從而在教育領域與中亞國家開展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交流與合作。

第二,加強媒體領域的溝通與交流。西方國家通過傳統的軟實力手段,特別是非政府組織和媒體,積極影響中亞國家的輿論。例如,美國國際開發署推出了“中亞媒體計劃”(Media?CAMP),該計劃的預算為1?500萬美元,實施時間從2018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目前已用哈薩克語、塔吉克語、烏茲別克語和俄語發表了4?185條媒體內容,并已在哈、烏、塔三國培訓了2?830名媒體專業人員。?西方國家希望通過中亞國家的媒體等,塑造一種對中國不利的輿論環境,進而引導中亞國家的民眾對中國產生不客觀甚至負面的看法,這可能會對中國在該地區的形象、聲譽和利益造成負面影響,增加中國在該地區與中亞國家開展合作的障礙。因此,中國應積極加強與中亞國家在媒體領域的合作,從而塑造更真實、客觀的中國形象,也使中亞國家對中國形成正面的認知,實現中國與中亞國家的民心相通。2023年5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宣布與中亞五國主流媒體在新聞內容共享、人員互動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同月,新華社主辦了中國—中亞通訊社論壇,其間哈、塔、土、烏四國媒體機構加入“一帶一路”經濟信息共享網絡,并宣布將加強各方在新聞采集和傳播方面的交流合作力度。

第三,促進旅游領域的合作。旅游不僅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之一,更是不同國家和文明之間交流互鑒的重要橋梁。?旅游作為文化傳播和交流的渠道,在促進文明互鑒、增進文化交流與友好關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旅游合作是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增進中國與中亞國家雙方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更有助于推動雙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中國與中亞國家均擁有豐富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等旅游資源。目前中國有57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中亞國家也有不少項目被列入,其中哈薩克斯坦有6項、烏茲別克斯坦有7項、吉爾吉斯斯坦有3項、塔吉克斯坦有4項、土庫曼斯坦有5項。?同時,中國與中亞地區地理上鄰近,因此中國與中亞國家開展旅游合作具有天然的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2022年1月,習近平主席宣布要加強中國與中亞國家的旅游合作,表示中方將為中亞國家推介旅游資源搭建平臺,愿把五國全部列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國。?;2022年,中國與中亞國家簽署《“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聯合聲明》,強調旅游是“經濟發展、友誼、相互理解、創新和繁榮的傳播者”,再次提出雙方要加強旅游合作。?2023年,中哈互免簽證正式實施,中國與中亞國家增開多條空中直達航線,這些舉措使雙方互動進一步增加,這對于促進雙方的民心相通大有裨益,有望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新的動力。

結?束?語

近年來,中亞地區成為多個域外大國競相爭奪影響力的焦點,吸引了美國、俄羅斯、土耳其等國的廣泛關注和介入。這些國家相繼提出新的倡議和戰略,試圖在中亞地區確立自身的地緣政治優勢。例如,美國在2020年2月發布《美國的中亞戰略(2019—2025):加強主權和促進經濟繁榮》報告,并于2023年9月將美國和中亞五國“C5+1”外長會議提升至元首級。俄羅斯、日本、印度、德國等國也相繼構建“C5+1”機制,試圖加強與中亞國家在政治、經濟、能源、安全以及人文等領域的合作。

長期以來,俄羅斯在中亞地區保持著一種“準單極”的權力結構。俄羅斯一直將中亞地區視為“特權利益區”(sphere?of?privileged?interests)與神圣不可侵犯的“勢力范圍”。?在其他域外大國參與中亞事務的過程中,這些國家普遍“尊重”俄羅斯在該地區的特殊地位或利益,由此,各國在中亞地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互動關系模式。?與此同時,由于主要域外大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目標、外交投入以及影響領域等方面存在差異,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主要在政治與安全,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主要在社會與外交,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主要在經濟,這使得中亞地區秩序大體維持了相對穩定的狀態,并未發生激烈的沖突。而近年來,大國在中亞的戰略投入領域日漸趨同,競爭壓力逐漸增大。例如,美國在其新中亞戰略中明確將中亞地區視為“至關重要的地緣戰略地區”,強調該地區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性,并稱“無論美國在阿富汗的參與程度如何,中亞都具有重要戰略價值”。?在2023年9月舉行的美國與中亞五國“C5+1”峰會上,美國也意圖加強與中亞國家在經濟和安全層面的合作,試圖與中國和俄羅斯爭奪影響力。與此同時,2022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俄羅斯陷入沖突泥潭,導致中亞國家紛紛與俄羅斯保持一定距離,其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有所下降。中亞地區長期以來維持的俄羅斯“準單極”權力結構和“尊俄”互動關系模式受到了一定沖擊??梢哉f,中亞地區乃至整個歐亞地區處于急劇變動的時局之中,各國在中亞地區的互動關系模式,以及中亞地區相對穩定的地區秩序能否繼續保持,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中國是參與中亞地區合作的重要行為體之一,地區局勢的變化對中國與中亞國家構建命運共同體構成了多重挑戰。2021年以來,習近平主席相繼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這“三大倡議”不僅是應對全球性挑戰的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而且在地區外交層面為中國與中亞國家進一步緊密聯系與深度合作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戰略引領。當前,中國應以全球發展倡議為引領,促進中國與中亞國家實現共同發展;以全球安全倡議為引領,推進中國與中亞國家實現共同安全;以全球文明倡議為引領,加強中國與中亞國家實現民心相通、文明互鑒。另外,中亞地區是落實“三大倡議”的重要地區,也是中國周邊外交的重要方向,因此加強與這一地區國家的友好合作是中國外交的題中之義。未來,雙方要在既有合作基礎上,積極推動“建設守望相助、共同發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

[責任編輯:樊文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