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林區森工企業土地利用動態變化研究*

2024-01-11 14:36任月曹玉昆李敬燁張少鵬
林業經濟問題 2023年4期
關鍵詞:森工龍江林地

任月,曹玉昆,李敬燁,張少鵬

(東北林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40)

土地利用轉型最早被定義為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轉型相對應的土地利用形態在時序上的變化[1-2]。1960—2019年全球土地利用變化影響了近1/3(32%)的土地面積[3],農業、林業和其他類型的土地利用占人類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3%,農業用地的增加往往來源于草地和少量的林地面積[4-5],量化和了解全球土地利用變化時空動態對于應對糧食安全和氣候變化挑戰至關重要[6]。進入21世紀,中國生態保護修復的核心理念從“針對國土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實施保護措施”轉變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修復”;生態保護修復戰略也從“兩屏三帶”轉變為“三區四帶”的重大工程總體布局,既從格局優化推進到了功能優化,也體現了自然與社會的進一步協調與融合[7-9]。地處東北森林帶的黑龍江國有林區,在生態保護與修復政策導向和國有林區體制機制改革的影響下,其社會經濟發展方向典型地反映了生態保護與社會、自然的進一步融合耦合發展需求[10]。2019年出臺的《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方案》標志著天然林保護工程從周期性、區域性的工程措施逐步轉向長期性、全面性的公益性事業[11];2021年國有林區全面完成推進政企、政事、事企、管辦“四分開”、創新森林資源管護機制和森林資源監管體制、妥善安置富余職工等重點改革任務,使綠色資源得到了有效恢復[12],并建立了國有森工企業運行新體制和森林資源管理新體系[13]。豐富多樣的生態資源作為黑龍江省國有森工林業產業的內生優勢,在“兩山”轉化方面有巨大潛力尚待挖掘,但由于部分歷史遺留問題尚未完全消除,天然林保護仍存在空間壓力大、缺乏整體統籌規劃等問題[14-15]。明晰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系統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制定各類生態系統修復與保護針對性策略的前提條件[16-17],只有把天然林保護和修復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中,才能從整體上阻控和修復土地退化[18]。此外,重點國有林區經濟與民生發展明顯落后于地方發展速度、森工企業的經濟增長明顯滯后于其他行業[19],如何在立足國有林區生態和資源優勢基礎上合理調整生態用地布局,做好國有林區改革后半篇文章,確保生態經濟社會可持續、有韌性發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已有研究表明,由于政府開發或保護的意愿往往與現行政策和發展目標一致并直接影響土地利用進而影響經濟發展,因此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變化也體現在土地利用演替格局中[20-21]。由此可見,在政策推進下,土地利用變化往往掩蓋了許多區域對政策響應的不同軌跡。國有林區森工企業轉變為兼具公益類和商業類屬性的資源型公益類國有企業[22]。因此,通過高分辨率遙感數據對更高精度條件下的國有森工企業區域土地利用空間細節進行分析,量化和了解土地利用變化的時空動態對于政策變化的響應;對黑龍江省國有森工企業2006—2020年土地利用變化進行動態評估,理解土地利用動態與國有森工企業經濟社會政策發展之間的邏輯規律;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析區域土地利用的動態變化速度和轉移方向,對不同政策實施節點下多種土地利用類型的擴張或縮減規律進行解析,剖析不同時期政策導向下的土地利用變化。

1 數據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1.2 研究方法

首先,在進行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空間處理和識別時,在ArcGIS軟件上進行監督分類和目視解譯,依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土地分類標準進行重分類和提取,劃分出6類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林地、水域、耕地、草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和濕地,并對不同國有森工企業水域面積、林地面積、耕地面積、草地面積、建設用地面積、未利用地面積和濕地面積等數據進行提取。其次,由于土地利用轉移矩陣可以對前一年份某一土地利用類型轉化為后一年度另一土地類型的面積進行計算,清晰表達不同時期土地利用類型之間的轉化關系[26-27],因此采用土地利用轉移矩陣對國有森工企業2006—2020年土地利用類型轉換面積進行計算,包括轉移量及其所占比例。以每種土地利用類型轉移變化面積與2006年土地利用總面積的比值作為該土地利用類型的動態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多種土地利用類型間存在明顯用地競爭

在剝離了政府、社會、資源行政管理職能后,原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總公司(黑龍江省森工總局)于2018年改制重組為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江森工),其所轄國有森工企業由40個變為23個,另外17個成為黑龍江伊春森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伊春森工)下的分公司。從土地利用類型結構來看,龍江森工與伊春森工的主要土地用途仍然是與林業和農業相關用地,而對于林地的嚴格管控以及耕地的保護則意味著在推進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除未利用地之外,幾乎所有土地利用類型之間皆存在著競爭關系[28]。

2006—2020年不同土地利用面積變化如表1所示。結果表明:

⑴在生態發展優先的情況下,林地與耕地得到了有效保護,近15年間原龍江森工40個國有森工企業面積減少的地類是草地和未利用地,其中草地面積減少幅度最大,近15年共減少232.92 hm2,平均每年減少15.53 hm2。未利用地占研究區總面積的比例較小,且下降幅度相對不高。

⑵研究期間面積增加的地類主要是林地、耕地、建設用地、水域和濕地,其中林地不僅在全部土地利用類型中所占比例最大,增長量也最多,累計增加33 791.85 hm2,國有林區的天然林保護修復成效顯著;其次是面積增加最多的地類為耕地,新增面積為6 872.94 hm2。此外,建設用地面積增加也較多,為311.94 hm2。

⑶2006—2020年增長最快的是林地,其次是耕地,未利用地稍有減少但動態度較低基本維持不變。水域和濕地的面積較為穩定,變化幅度較小。按增長速度從高至低依次為林地、耕地、建設用地、水域、濕地,動態度依次為29.48%、6.00%、0.27%、0.19%和0.11%。

表 1 2006—2020年黑龍江國有林區山水林田湖草土地利用面積變化

2.2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試點實施后土地利用轉移變化劇烈

各土地利用類型在不同時期轉移量的變化如圖1所示。土地利用變化頻繁代表生態系統自身的穩定性受到潛在威脅;建設用地占土地總面積的比重代表土地開發強度,指標越大表明居民對生態系統服務的需求越高。從不同時期來看,2014—2018年土地用不穩定狀況加劇,多種土地利用類型間轉移頻繁。從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新增和減少的變化量來看,其中2006—2010年草地流失最多,建設用地增加最多;2010—2014年濕地大量減少,而在2014年以后,幾乎所有地類間的轉移皆為交替變化,轉出量和轉入量基本維持均衡,但2018—2020年建設用地相對轉出較多。

圖 1 不同時期黑龍江國有林區土地利用面積轉移比例Figure 1 The transfer proportion of land use area of the state-owned forest area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different periods

從不同時期來看,2014—2018年土地利用變化最為劇烈,其次為2018—2020年。土地利用變化高動態度主要出現在2014—2018年,這與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試點時間相吻合。由于2014年天然林全面禁伐試點實施,社會經濟發展重心在向其他土地利用類型轉移,其中建設用地占用面積增加,被占用較多的是耕地,而林地和耕地之間互相轉移。由于2014—2018年土地利用轉移最為劇烈,故對不同類型土地利用類別轉移方向進行分析。其中轉出面積最多的是林地、其次為耕地,其中林地主要向耕地(1 719.27 hm2)、草地(183.15 hm2)和建設用地(40.32 hm2)轉出,耕地主要向林地(1 608.93 hm2)和建設用地(133.47 hm2)轉移。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濕地轉出的較大一部分轉移給了耕地。

由于對語言的認知經驗不同,源域與目標域語言間的認知空間映射可能存在部分缺失。從目的語認知理論出發,在保留源認知域概念的同時,還要對源認知域中的某些價元進行置換,即采用換價映射法——歸化譯法,求得兩種語言在目的認知域上的最大契合(王子穎,2015)。 如:

2006—2020年,生態用地向建設用地累計轉出面積約為建設用地向生態用地轉出面積的2.10倍。林地、耕地、草地、水域、濕地等能發揮生態功能和農業功能的生態用地向建設用地轉出215.64 hm2,而建設用地向生態用地轉出面積為102.60 hm2??梢?,生態用地轉出量遠遠高出轉入量,但建設用地的轉入面積卻在明顯增加。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于以建設用地為主的土地利用類型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更快響應,產生了對其他類型用地的擠占[29]。

2.3 伊春森工集團的土地利用變化動態度比龍江森工集團低

2006—2020年,龍江森工的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均有所流失。在龍江森工的凈流出面積中,耕地凈流出面積的6.88%轉向林地,0.72%轉向建設用地,0.27%轉向濕地,0.24%轉向草地。草地凈流出面積的53.76流向林地,9.62%流向耕地,0.65%流向建設用地。龍江森工15年間林地流入面積最多,其次為耕地。伊春森工的林地面積增加較多,其次為耕地。其中草地凈流出面積中,有52.16%流向林地,7.67%流向耕地,0.55%流向建設用地。計算龍江森工和伊春森工下轄所有國有森工企業的土地動態度均值,通過土地利用類型轉移動態度對土地利用穩定程度進行測度的結果表明,龍江森工的土地利用動態度為4.56%,伊春森工的土地利用動態度2.92%。

龍江森工相對較高的土地動態度意味著不同土地利用類型間的轉換正在以相對較高的速度發生,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土地利用結構的頻繁變動說明土地利用開發頻率較高,有利于促進生產經營和創新[30];另一方面,如果不進行干預,這種持續轉換現象很可能會長期持續。某一種土地利用類型的長期擴張會導致對其他土地利用類型的擠壓,乃至于對更多土地利用類型的轉換和侵占,這將加劇景觀的破碎化程度,不利于同一類型資源的集約化管理[31]。為了避免以上問題的進一步加重,需要通過加強對土地變動的監測和政策限制,并通過技術提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從而避免因無法滿足人們對資源的需求而導致土地利用類型的頻繁轉換[32-35]。

2.4 國有森工企業中土地利用變化動態度較高的企業人均產值也較高

伊春森工與龍江森工雖然整體土地覆被變化軌跡相似,但伊春森工在脫離龍江森工管理后的土地利用變化狀況比龍江森工更穩定,說明二者的社會經濟趨勢也逐漸體現出差異。通過對典型森工企業間土地利用動態度和人均產值相比發現,生態用地增加較多的地區企業總產值相對更高。2006—2020年龍江森工和伊春森工土地轉移動態度較高的國有森工企業的土地利用變化動態及國有森工企業人均總產值(人均總產值=企業總產值÷企業單位從業人員數量)如表2所示。朗鄉林業局有限公司與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土地利用結構最穩定,通北林業局有限公司與樺南林業局有限公司變動最劇烈。從分區域來看,龍江森工草地轉林地最多,其次為草地轉耕地。草地向其他土地利用面積轉移最多的是沾河(301.86 hm2),其次為通北(87.48 hm2),第三為鶴北(23.31 hm2),第四為東方紅(21.6 hm2),第五為興隆11.52 hm2。其中,興隆和東方紅的草地轉移相對均衡,向多種土地利用類型轉移。而其他區域大多為草地轉林地,其次為草地轉耕地。從所有土地利用轉移動態度來看,龍江森工土地利用最穩定的是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伊春森工土地利用最穩定的是朗鄉林業局有限公司,兩個國有森工企業的土地利用動態度皆低于1%。

表 2 土地利用動態度較高國有森工企業土地轉移狀況

相對而言,伊春森工所轄區域土地利用轉移程度相對穩定,轉移動態度高于5%的國有森工企業有3個,分別為鐵力林業局有限公司(6.70%)、雙豐林業局有限公司(5.78%)和上甘嶺林業局有限公司(5.51%)。以上3個國有森工企業中,轉移動態度越高,其企業人均產值越高,分別為22.76萬元、11.03萬元和5.71萬元。龍江森工下轄的國有森工企業中轉移動態度較高的企業數量接近一半,轉移動態度高于5%的國有森工企業有10個,而其中動態度最高為通北林業局有限公司,轉移動態度達10.80%,其次為樺南林業局有限公司(8.21%),雙鴨山林業局有限公司(8.05%),八面通林業局有限公司(7.01%)等。以上4個國有森工企業人均產值分別為30.50萬元、15.35萬元、45.88萬元和23.88萬元。

分別從2006—2020年土地利用轉移新增和減少兩個角度列舉了國有森工企業(40個林業局)的主要土地利用類型轉換信息(表3)。在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林地和耕地之間的轉換貫穿于多種地類中,但總量并未出現明顯減少,主要呈現出“林地→水域→耕地”、“林地→耕地”、“耕地→林地”的轉移態勢,而林地和耕地之間的直接轉移更為頻繁,此外,耕地與建設用地和濕地頻繁互動,建設用地的增加面積很大一部分來源于耕地,但由于同時也向耕地流出,因此建設用地的增加對于占用耕地不具備較強優勢。值得一提的是,草地的流出面積在生態用地的流動中占比最高,其中大量草地被轉換為林地。整體來看,區域土地利用轉型反映了不同部門利益在森工林區空間上的沖突,而這種沖突的強弱則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乃至政策的變化借由區域土地利用形態格局而體現出沖突增強、沖突減弱乃至權衡或協同等多種階段,最終在土地利用格局上呈現一個新的平衡,進而實現該時段土地利用系統向質的轉變??梢?,國有森工林區似乎還停留在相對較強的沖突階段。

表 3 由2006—2020年土地利用轉換矩陣新增用地分析得出的轉換規則

3 結論與啟示

3.1 結論

基于遙感數據對2006—2020年國有公益性森工企業的土地利用動態轉換情況進行測度,對其在不同時期隨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變化產生的響應進行分析得到結論如下:

第一,在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國有林區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2006—2019年黑龍江國有林區天然林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林地面積增加33 791.85hm2,林地面積新增動態度達到29.48%。

第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的政策對于國有林區土地利用結構的變化有著直接影響。15年間生態用地向建設用地轉出面積約為建設用地向生態用地轉出面積的2.10倍,但在2014—2018年,多種土地利用類型間轉移最為頻繁,除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外,所有土地都存在用地競爭。

第三,不同區域土地利用競爭和權衡存在顯著差異。伊春森工所轄國有森工企業的土地利用轉移變化程度相對更為穩定,而龍江森工土地利用類型轉移變化則較為頻繁。

第四,不同區域土地利用轉移的方向和數量存在差距較大。朗鄉林業局有限公司與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土地利用結構最穩定,通北林業局有限公司與樺南林業局有限公司變動最劇烈。

3.2 啟示

土地利用轉型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息息相關,經濟社會建設與政策導向對土地利用變化方向的影響具有明顯的時空差異性。作為中國生態保護重點區域,國有森工林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但政策制度的調整方向對于國有林區土地利用變化起重要方向性調控作用。國有林區山水林田湖草土地利用動態變化格局及穩定性是保障森工林區社會經濟穩定的重要基礎,盡管從政策角度已采取諸多措施維護林地、農業用地等,但從整體生態系統視角?!傲俊痹觥百|”,使區域綜合生態效益得到總體提升將是今后亟需考量的問題。

第一,應協調不同部門利益,從時空布局規劃上明晰土地利用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過政策引導使土地利用系統由形態向質態轉變。決策部門應根據土地利用形態的變化適時調整土地資源管理政策,充分考慮目標區域所處的土地利用轉型階段,分區、分類、分級施策,通過推動土地利用隱性形態的變化來創新土地資源管理政策法規及制度,提升土地資源管理水平。

第二,政府開發或保護的意愿直接影響土地利用格局,應充分考慮森工企業所處區域的土地利用轉型階段,對土地利用產生強沖突的區域進行識別,科學調控區域土地利用形態格局。建設用地的單一增加和對其他土地利用類型的占用背后,無不滲透著各治理主體的身份失衡,對于未能有效兼顧跨區域生態用地產生的強沖突,可通過強化和突出區域主要土地利用類型與生態系統的一體化關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第三,對于短期內顯著減少的土地利用類型高度重視,采取合理的保護恢復措施。對于草地面積的減少需要高度重視。2006—2020年在所有土地使用類型中,草地面積顯著減少。如果沒有政策干預,草地的退化或將轉化為其他土地利用類型,可能會導致草地碳儲量的大量減少。因此,在綜合土地利用規劃中必須仔細權衡,遏制單一性土地利用類型的退化。

第四,國有森工林區在面對經濟增長迫切需求和生態保護公益性任務的權衡過程中不應過度侵占生態用地。建設用地規模的擴大體現了國有林區城市發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造就豐富的物質資料與社會關系,卻也孵化了新的負面效應與社會問題,使空間問題不斷被激化。在生態保護修復大環境下,系統治理理念優先體現在對天然林的修復與保護上,由此促使林地面積在治理過程中增加。但另一方面,黑龍江省作為糧食大省具有巨大的穩定的糧食需求,在占補平衡的耕地保護制度約束下,不足的耕地區域可能會從荒草地或其他類型用地等進行補充。因此,應統籌考慮所有土地利用要素的治理與分配效率,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整體利益與長遠利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歡
森工龍江林地
龍江少年愛冰
龍江劇《弘治私勘》
勇于擔當 主動作為 積極打造龍江人民調解工作升級版
沙巴大會魅力分享 森工健維盛裝起航
家人相約年度慶典 2018與森工同行
森工健維年終慶典盛大召開 全國各地新老家人激情綻放——暨感恩一路有你,森工健維年終盛典表彰大會
森工健維招商會 不怕新人考察和提問
丹東市林地分類研究
圖讀龍江經濟
淺談林地保護及恢復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