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刑法學教學指南

2024-01-12 14:29李主峰
理論觀察 2023年9期
關鍵詞:中國特色新時代馬克思主義

李主峰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因應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不動搖,國家及時規劃編寫馬工程教材,為培養社會主義法治人才提供支撐。作為法學重點學科的馬工程教材《刑法學》的出版和使用,及時統一了刑法學核心理論教學存在的重大爭議。穩固堅持并完善犯罪構成四要件理論,創新拓展刑法的基本原則內涵,辯證思考、完善刑法的因果關系,充實豐富國家安全客體內涵,強化新時代教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政治底色。教材注重構建中國刑法學話語體系,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刑法學教材的指導意義;在編寫手段上,充分利用“互聯網+”融媒技術,擴展學生刑法學理論與實務案例學習內容,促進學生高效便捷的學習刑法學基本原理與司法實務經驗;在編寫語言風格上,教材語言風格樸素平易,強化實踐導向,便于初學法學學生的理解與思考。

關鍵詞:黨的二十大;新時代;馬工程重點教材;刑法學;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

中圖分類號:G642;D9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3)09 — 0132 — 04

一、時代呼喚:馬工程重點教材《刑法學》編寫的時代背景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以下簡稱“馬工程”)是黨的十六大確定的在我國高等教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偉大工程與戰略工程,是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高等教育的具體體現。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重視人才資源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高等教育涉及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培養什么樣人的根本問題,涉及塑造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接班人問題,涉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遠景規劃問題。馬工程教材就是在新時代,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最新研究成果既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依據建設高等教育人文社會科學教材體系,體現出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馬工程教材體系涵蓋高等教育的哲學、政治學、社會學以及法學等在內的一系列哲學社會科學。雖然早在2004年黨中央明確提出啟動馬工程教材建設,但法律類的馬工程教材建設全面快速啟動則是在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之際,明確“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方位占領高校、科研機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陣地,加強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組織編寫和全面采用國家統一的法律類專業核心教材,納入司法考試必考范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備力量”。于是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和底線意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統一使用使用馬工程教材。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要抓好教材體系建設。此后,馬工程法律類教材建設進入了快車道。法學核心課程的馬工程教材陸續編寫完成,進入院校學生課堂。馬工程法律類教材出版最早的是2011年的憲法學,但是馬工程刑法學教材則比較晚進入學生課堂,在2019年7月剛剛出版第一版,分為上下冊,上冊為刑法總論,下冊為刑法各論。自從中國刑法學學會會長賈宇教授主編的馬工程刑法學教材出版,進大學進課堂,對統一刑法學課程高等教育教學產生深遠影響。教材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刑法學理論,對刑法學理論敏感爭議問題進行了介紹與評價,既注重社會主義刑事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又適當介紹外國刑法學理論,既注重具體國情,又避免閉關自守,既注重腳下,又兼顧外國刑法理論發展,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立場、觀點、方法科學合理評價世界其他國家刑法理論,指出我國刑法理論的發展方向,加強了中國特色的刑法學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在表面“市場繁榮或紛繁復雜”的刑法學教材市場中,獨樹一幟,具有明確性、前瞻性、本土性,體現了中國刑法學的特色與風格。

二、在教材的體系內容編寫上,體現刑法學核心理論問題的時代回應

教材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存在爭議的刑法學核心理論教學內容進行了必要回應,在明確中國刑法學的理論根基和總結豐富的實踐經驗立場之上,堅持構建中國刑法學話語體系,歷史辯證的闡述中國刑法學的體系和內容,堅持走中國特色的刑法學教材路線。

(一)關于犯罪構成理論:四要件理論的時代回應

犯罪構成理論是刑法學體系的核心和基石,是刑法學教學的風向標?!胺缸飿嫵衫碚摽芍^是刑法學教材選型的骨架,是決定教材不同定位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學生對刑法學知識的掌握”[1]。通過對犯罪構成理論比較得出的不同結論,或者說犯罪構成理論的立場、觀點、方法必然反應在編寫的刑法學教材體系?!胺▽W教材的選擇,應當有利于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2]。我國刑法學界對犯罪構成理論一直爭議不斷,不同學者通過刑法學學術期刊發表展現了不同的理論陣營。一直以來存在堅持原來從蘇聯引進犯罪構成四要件理論,經過我國近半個多世紀司法實踐檢驗,結論是適合我國國情,沒有也不需要推翻傳統四要件理論,重置犯罪構成;相反的觀點認為傳統四要件理論存在缺陷,入罪容易出罪難,認為德、日的犯罪三階層理論通過構成要件的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性層層遞進過濾篩選,體現了審慎定罪的思維,因而提出移植德日三階層理論(類似有的提出兩階層犯罪構成理論:不法階層和責任階層[3]),強烈要求重置我國的犯罪構成。當然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的犯罪構成理論需要堅持但需要改良、改進,無需廢止四要件理論。三階層理論集中體現在2009年全國統一司法考試教學大綱及配套的輔導用書中[4],全面擯棄四要件理論,轉而采用三階層理論體系制定司法統一考試大綱和配套輔導用書,確定統一司法考試方向,引起了實務界、理論界不同觀點的激烈交鋒。因此,對犯罪構成理論不同選擇會對刑法學教材產生重大影響,繼而深刻影響刑法學課程教學。正如有的學者所言,“在刑法的本科教學過程中,筆者真切地感受到刑法理論研究中的一些爭議已經對刑法的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種對教學的影響如何處理,可以說一定程度上關系到在不遠的將來刑法實務界的理論偏向或者說是實務立場問題?!保?]中國刑法學學會會長賈宇教授擔綱主編的馬工程刑法學教材對包括英美法系的雙層次犯罪構成理論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三種典型犯罪構成理論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思維方式對不同理論優勢和不足進行了適當點評,指出了四要件理論具有歷史合理性,符合中國國情,契合中國的訴訟模式。[6]但同時編者也注意到運用發展的觀點,意識到傳統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存在不足,需要適當適度借鑒外國理論模式的有益經驗對傳統四要件進行完善。無論如何,馬工程刑法學教材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精確的評價了不同犯罪構成理論存在的問題,指出我國應當堅持四要件的犯罪構成理論模式。有了科學規范的馬工程刑法學教材,對于刑法學關于犯罪構成教學方向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對新中國刑事司法實踐以及法學本科教育乃至選拔法律實務人才的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起到了穩定秩序的作用。有了馬工程刑法學教材對敏感爭點的權威回應,法學本科刑法學教學主講教師不再迷茫,法學本科學生學習不再疑惑。

(二)關于刑法的基本原則:理論創新與拓展

刑法的基本原則涉及刑法立法和司法的根本性、全局性問題。一直以來,刑法學教材都是根據1997年頒布的刑法規范體例編寫刑法學教材。我國1997刑法規范只規定了三大原則,既罪刑法定、人人平等、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但是馬工程重點教材刑法學則完全運用辯證的觀點清理刑法與刑法學的關系,刑法學在研究實體法規范時,也有自己的獨立品格。刑法在刑法學之內,但不是刑法學的全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我國多年的刑事司法實踐具有全面指導意義的經驗予以總結,結合憲法,在堅持原三大原則基礎之上,增加了“保障人權、罪責自負、主客觀相統一”三大原則,進一步豐富了我國刑法基本原則的內涵。馬工程教材刑法學開宗明義的提出刑法的第一大基本原則既人權保障原則,2004年我國憲法修正案將人權保障納入憲法體系,必然反應在我國刑法立法及司法實踐中來,針對我國憲法的修改,保障被審判人員基本權利必然反應在我國刑事訴訟活動中,刑事訴訟各個環節均應當貫徹執行,應當上升為刑法的一般原則。在堅持傳統的三大原則之外補充了罪責自負原則以及主客觀相統一原則。馬工程教材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辯證觀,深刻結合了我國歷史和國情,豐富了我國刑法基本原則的內涵,體現了刑事立法和司法理論的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

(三)關于刑法因果關系: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哲學回歸與域外借鑒

教材重申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因果關系對刑法學因果關系的指導原則,根據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原理,討論了因果關系的客觀性、相對性、順序性、條件性、具體性、復雜性、必然性和偶然性;介紹了因果關系中斷論,并對影響因果關系中斷性的介入因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增加了因果關系的實務操作性。近些年一部分教材因果關系的話語體系屬于德日色彩比較濃厚,弱化甚至擯棄了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對刑法因果關系的指導意義。馬工程教材因果關系的編寫,重申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重新強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對刑法因果關系的認識與判斷,不再拘泥于市面出版流行教材介紹的大陸法系的客觀歸責論和英美法系的雙層次因果關系論(事實原因和法律原因)主導的話語體系。馬工程教材進一步明確了刑法學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重新濃厚對刑法因果關系認識判斷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色彩,并開放吸納其他犯罪論體系介入因素對因果關系中斷的影響,完善刑法因果關系的理論基礎,增強實務判斷的實踐品格。

(四)關于教材的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理論根基的堅守

馬工程教材刑法學在緒論的第二節“關于刑法學的沿革與發展”介紹了西方古代、近代及現代刑法思想以及中國古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刑法發展歷史,接著詳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刑法思想指引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學的演進,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刑法學思想內涵,促進教材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刑法觀,充分展開了馬克思主義刑法的主要內容,如關于罪刑法定、關于平等、關于罪刑相適應、關于犯罪論和刑罰論的思想,并運用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分析了中國刑法學的發展方向,指出“必須破除那種唯西方刑法理論‘馬首是瞻’,用西方理論‘剪裁’中國刑法實踐的不良傾向,努力從中國本土刑法實踐中吸取養分,善于用中國話語表達中國刑法實踐,推動中國特色刑法理論的形成,以

更好的服務中國犯罪治理實踐”。[7]其次,馬工程教材在介紹刑法學的研究方法時,區分根本方法和具體方法,提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刑法學研究的根本方法,提出了“理論聯系實際、善于運用辯證思維、注重歷史、發展的觀點觀察刑法現象”的研究方法[8],馬工程刑法學教材進一步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學說在高等教育院校法學教育的陣地,使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原則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課堂、進頭腦、進教材,擺脫了那種刑法學教材幾乎滿書言必稱德日等西方發達國家刑法理論話語導致中國刑法理論、實踐或話語缺失的教材風氣,擺脫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9]現象的發生,體現了刑法學教材的中國特色和本土特色。

(五)關于刑法各論犯罪客體內涵的展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深度融合

在刑法各論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客體中,教材深入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總體國家安全觀”及《國家安全法》,深化國家安全的內涵和時代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提出“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進一步豐富了國家安全的豐富內涵,更深刻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深化濃厚學生愛國情懷,樹立國家安全觀意識。以前一般教師在講授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時通常做法是不講甚至只“行云流水或云淡風輕”地講少數幾個罪名,對打擊國家安全犯罪的意義和重要性認識不足,以往教材對國家安全的概念及內涵剖析不足,對安全觀內容研究缺失系統性、缺少對比性、缺乏時代性。但馬工程刑法學教材出版后,則在教材編寫上豐富了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拓展了國家安全的時空領域、意識到了內外歷史因素的復雜性。[10]馬工程刑法學教材對于引導教師教育學生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具有積極鮮明的時代意義,同時進一步提升和強化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國家安全觀的思想和觀念。刑法各論中類似的還有結合國家反恐政策以及掃黑除惡刑事政策以及立法、司法解釋,反應人民至上理念,增強民眾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充盈豐富了刑法學教材關于刑法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客體內涵的新時代意義。

三、在教材編寫手段上,充分運用現代流行融媒技術

馬工程刑法學充分運用普及流行的微信“二維碼”現代融媒技術手段,“掃描鏈接知識點、……、典型案例視頻等,實現數字化學習和移動學習”[1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國內外學者對相關刑法學問題的觀點、立場,了解國內外不同學者對上述存在理論爭議的教學內容的觀點、看法,拓展學生刑法學理論的國際視野。同時,理論拓展對接二維碼“典型案例思考”,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強化學生對刑法學的實踐品格的認知,錘煉提升學生的刑法學的法律思維能力。教材在拓展學習環節之后,設計了典型的思考題,促進學生形成相對應章節內容的深度理解與思考。在教材編寫體例上充分體現了“法治思維、教育思維、互聯網思維”三維互動的新的法學教材開發邏輯?!保?2]

四、在教材語言風格上,彰顯語言樸素平實之風,強化“實踐導向”

教材編寫較少使用抽象晦澀的學術話語,并且較多在刑法總論行文中嵌入了許多“例如”的內容,通過舉例方式進一步闡釋解析總論理論要旨,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馬工程刑法學教材面向學習主體主要為法學本科生,一般高校的刑法學課程設置在大學二年級開設,由于我國的法學本科生剛剛脫離高中學習階段,為了便于剛剛入學開始學習刑法學的法學本科學生的閱讀和理解,在語言風格上彰顯樸實、平易的特點,盡可能避免繞嘴晦澀乃至生僻的法學話語,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深刻全面闡明了刑法學基本理論與實務經驗。同時,馬工程刑法學教材充分體現了中國刑法適用中理論與實踐的問題意識,清晰簡明指出實務中面臨司法適用問題或者有密切關聯的刑法理論如何對接司法實務,語言總結邏輯清晰,理論爭點回應鮮明,便于學生總結和思考。馬工程刑法學教材的刑法各論在區分此罪與彼罪或者與之相關的罪名之間的區別時簡潔明晰,具有較強的回應實務的問題意識,便于法學本科學生的學習領會和掌握。

總之,在面臨“刑法學教材種類繁多,遍地開花”、“從統計結果看,共有50部刑法學教材”[13]的嚴峻形勢下,馬工程重點教材《刑法學》的及時出版,擴大和強化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刑法學教學內容與研究方法的指導意義,對高等法學教育的刑法學教學內容具有“定紛止爭”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清理吹散了刑法學教材市場形成的觀點紛爭導致的初學刑法學本科生學習的困惑陰霾,承載了刑法學的歷史厚重,洋溢著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新鮮氣息,占據了高等教育刑法學學科的意識形態陣地,對培養社會主義刑法理論研究及踐行刑事司法法治的接班人具有積極的現實與長遠意義。

〔參 考 文 獻〕

[1]李春珍.犯罪構成理論視角下的刑法學教材選型[J].法學論壇,2018(03):80.

[2]李春珍.犯罪構成理論視角下的刑法學教材選型[J].法學論壇,2018(03):82.

[3]參見于阜民.刑法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年[C//]張明楷.刑法學,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年8月第六版。

[4]賈宇,等.刑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49.

[5]賴早興,等.關于刑法教學中的三個問題[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5):46.

[6]賈宇,等.刑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92.

[7]賈宇,等.刑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8.

[8]賈宇,等.刑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9-32.

[9]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J].人民日報,2016-05-18.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143.

[11]李玲.“互聯網+”背景下法學教材出版創新[J].出版廣角,2015(16):79.

[12]李玲.“互聯網+”背景下法學教材出版創新[J].出版廣角,2015(16):78.

[13]高永明.刑法學本科教材量化研究[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6(02):95.

〔責任編輯:侯慶?!?/p>

猜你喜歡
中國特色新時代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賈康:“中國特色”的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中國特色”的低速電動車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