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式設計視角下晉寧石寨村公共空間設計策略

2024-01-12 02:34王宇陽李衛兵王招鑫
湖南包裝 2023年6期
關鍵詞:場所村民空間

王宇陽 李衛兵 王招鑫

(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參與式設計方法的核心強調使用者應在設計過程中被賦予相應的權利,可以使其在設計過程中擁有主導設計內容的決策權,以便在設計完成后,使用者可以更好地接受設計的成果,也可以使設計成果更好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鄉村公共空間作為村民可以自由出入進行各種社交活動的公共場所,隨著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新媒體對于傳統鄉村的日常生活起到沖擊和改變的作用,傳統公共空間的作用也隨之減弱。通過參與式設計的方法,調動村民參與其中,進而重塑鄉村公共空間的文化形態。

1 參與式設計

1.1 參與式設計研究概況

參與式起源于斯堪的納維亞的工會運動,為解決新技術導致工人工作權利被剝奪的問題[1]。參與式設計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定義,更多的是指使用者主動參與設計,其本質強調突出使用者個體在設計中的重點地位[2]。參與式設計從廣義上講,作為一種社會性行為可以是主動的,也可以是被動的[3]。當下設計的最大特點是使用者從過去的“被動接受”轉向“主動參與”,同時大量的用戶體驗反饋也突出了使用者在設計過程中的重要性。對于設計本體而言,設計師通過設計手法將設計本體通過何種形態、何種空間表達,而使用者則是在不同的時間感受和使用這個設計作品,通過時間的審視來挖掘設計背后的價值[4]。參與式設計主要是基于這一原則:如果公民積極參與創造和管理,而不是被視為被動的消費者,那么建筑和自然環境就會更好地發揮作用,原有的設計方法都是讓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達到情感共鳴,而參與式設計的方式則是使用者帶著這份情感參與到設計中,過去是從設計中尋求情感共鳴,現在設計則是用來延續情感,進而延續設計的壽命[5]。

1.2 參與式設計方法

對于參與的主要方法可以歸納總結為3種:感官參與、精神參與以及行為參與[6]。感官參與更多地指用戶感知體驗,主要側重于視覺參與;精神參與則更多地側重于對設計背后文化了解后所產生的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行為參與則是側重用戶參與設計、參與施工和最終使用設計,對于設計本身,最關鍵的也是行為參與。

對于專業人士而言,參與式設計的方法更多是側重于如何融入當地,在進行鄉村設計的過程中,如何做到與村民位于同等的平臺對話,如何通過溝通了解村民真實的愿望,如何通過溝通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通過數據整合、專業化的加工后再重新展示給村民并獲得其認可。

2 鄉村公共空間

2.1 鄉村公共空間概述

公共空間指一般社會成員均可自由進入并不受約束地進行正?;顒拥牡胤綀鏊?,是具有開放、公開特質的、由公眾自由參與的公共性空間[7]。鄉村公共空間指鄉村中可供村民自由進出的場地空間,如集市、廟會、宗祠等,具有平等、開放、自由、共享的特征[8]。鄉村公共空間的公共性是指基于公共需求產生的文化廣場、鄉村書屋、祠堂、寺廟等鄉村公共空間在所處的空間場域中以其自身所擁有的資源為基礎、以集體參與的公共活動為載體、以平等、多元、自由、包容等為核心理念、以實現公共利益為價值追求的過程中所體現出的一種社會屬性[9]。

2.2 鄉村公共空間存在的問題

2.2.1 鄉村公共空間功能弱化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城鄉差距顯著拉大,大量產業資源和勞動力都從鄉村流到城市,導致鄉村空心化嚴重。機械化的生產方式進入農村,對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有所沖擊,導致許多公共空間的功能弱化甚至消失。鄉村公共空間的社會性逐漸消失,隨著鄉村振興政策的推動,鄉村建設以大量新式民居和公共空間的物質建設為主,鄉村自身的社會建設忽略村民參與性,不能很好地解決村民的訴求[10];鄉村的各類資源逐漸向城市流動和聚集,大量有文化的鄉村精英人才外流,導致鄉村留守的無文化老人居多,宗族、祭祀等傳統民間活動也因為現代化的沖擊而逐漸瓦解。

2.2.2 鄉村公共空間使用率下降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手機、媒體以及互聯網絡進入鄉村,自來水入戶等現代化舉措導致原本作為溝通交流的空間使用率也大大降低。如原本鄉村水井或較大的鄉村水池是為村民提供水源或者作為洗衣服、洗菜之處,在這些活動之余還會有些交流,但現在很少看見村民去外面挑水或洗衣服。集市作為鄉村公共空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村民在商品交易中除獲取生產生活的必需品外還有信息的交流,隨著村中很多綜合性商鋪、快遞的介入,對鄉村集市也有所影響。

2.2.3 鄉村公共空間功能單一化

復合性功能是鄉村公共空間較為突出的特點,如村落中的家族宗祠除祭祀功能外,還是家族聚集開會的場所;鄉村集市除作為村民商品交換的場所,也是村民之間社交互動的場所;村落中較大樹下的空地除了作為村民休憩的場所外,也同樣會作為會議場所,討論公共事務。城市化的推動導致具有專職功能的場所在村中出現,例如:村委會不再作為各類事宜均可以處理的場所,更多地作為鄉村中協助更高一級政府開展鄉村工作的場所;鄉村中的綜合超市成為承擔村中市場交易的重要場所;新型的鄉村書屋、鄉村體育場成為文體活動的主要舉辦場所。

2.3 鄉村公共空間的意義與價值

2.3.1 鄉村公共空間的意義

鄉村公共空間的意義存在于兩個層面: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從歷史的層面來看,鄉村公共空間是村民長期生活和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一種歸屬感和認同感的公共場所[11],其自身不僅承載了村民的集體記憶,也是鄉村發展的見證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從現實層面來看,鄉村公共空間的興盛衰落與鄉村記憶和鄉村社會有著密切的關聯[12]。近些年鄉村公共空間的作用雖然有所降低,但鄉村公共空間仍是維系人際關系和鄉村生活的重要場所,通過對鄉村公共空間的營造,結合村子原本的文化內涵,通過重塑鄉村公共空間進而凝聚村民情感,重塑社會關系,進而重塑鄉村社會秩序。

2.3.2 鄉村公共空間的價值

鄉村公共空間的價值主要表現為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文化價值體現在鄉村公共空間是歷經數百年沉淀下來的反映鄉村變遷的歷史,也是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產,村中的眾多空間如洗衣碼頭、宗祠、大樹下的空地都是由于長時間的傳統習俗和生活習慣所形成的。鄉村公共空間留存了經過長時間流傳下來的故事,凝聚了整個村子的記憶和歷史,成為舉辦文化教育和傳統習俗的主要場所。這些歷史和故事也是通過村中老人口述給年輕晚輩,故事的背后更多是村民對于村子的情感認同,同時也是老一輩人記憶的延續[13]。

社會價值體現在這些鄉村公共空間是作為鄉村社會性空間的存在,村民在耕作之余聚在一起休憩、閑談,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彼此間的關系;同時慶典、祭祀等一系列村中的活動都是在相關的公共空間舉行,村民通過公共空間來參與村中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集體意識,對村子產生集體認同感的同時增強其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責任感[14]。同時,社會價值還體現在公共空間也是鄉村禮治秩序的場所,無論是村中的管理制度還是需要抉擇各類大事的時候,都通過村中具有一定地位、威嚴的長者主導,這一類行為發生的場所多數存在于公共空間中。也正是因為鄉村公共空間為村落治理提供了一個固定的場所,并為其賦予象征性的權力保障,進而保證了鄉村社會的穩定發展。

3 鄉村公共空間參與式設計方法

鄉村是村民的鄉村,參與式鄉村公共空間更多是村民參與的概念,這種方式是使村民在村子設計過程中起到主導設計的作用,核心目的是公眾共同參與村子的整體設計[10]。在前期的方案設計中,讓村民從被動接受設計結果轉變成為主要參與全村的建設,通過村民自己提出自身的訴求和相對應的策略,設計師和政府則是作為輔助和引導的角色共同參與其中[15]。通過讓村民參與鄉村的建設,發揮村民自己的創作力,可以使村民更好地感受到歸屬感,提升村民的滿意度,增強其自身對于村莊建設的積極性,同時由于鄉村建設過程是村民自己自主參與到其中,也可以使村民產生自發的維護行為和自主管理鄉村的行為,也可以讓設計成果擁有更好的可持續性。

4 石寨村公共空間參與式設計方法策略研究

4.1 石寨村現狀分析

晉寧石寨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晉寧縣上蒜鎮,西側臨近環湖南路,北臨滇池,南面為石寨山遺址,村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種植花卉、蔬菜、水稻等。村中重要的文化歷史是戰國時期至東漢初西南地區的滇族墓群,也曾在此處出土滇王金印。

村中主干道為水泥道路,道路相對較窄且臨近農田,建筑間的道路相比于主干道更為狹窄,部分小巷也僅修到住戶門口,并非連通道路。村子入口處的涼亭為村民提供了一個閑聊休憩的場所,公共設施如垃圾處理中心、公共衛生間都僅在部分較大的路口存在,數量較少?,F在村中建筑形式主要為多樓層西式房屋,村中存留的部分老建筑都是“一顆印”建筑(圖1),在“一顆印”建筑外立面上發現較多螺殼,證實了曾經的石寨村是臨近滇池且存有漁業,由于建筑年久失修,部分老建筑已經破損甚至坍塌,保存相對完好的目前作為保護建筑。村中保留了過去作為村中辦事處的學校,但是多年不用且年久失修,內外部的結構都早已破敗無法使用。

圖1 村中現存“一顆印”建筑 。

4.2 石寨村公共空間參與式設計方法策略研究

對于鄉村而言,一大關鍵內容是“熟人社會”的概念,這一概念是指人與人、人與鄉村之間的“熟悉”,村民對于自己的生活環境是熟悉的,對于生活在自己身邊的人是熟悉的[16]。也因此村民間的相互協作和彼此信任為后面村民主動參與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鄉村設計而言,整體提升需要緩慢且循序漸進的發展,由點及面,從村中一處建筑逐步發展為多處建筑、多處景觀,進而實現全村的整體提升。

在石寨村調研過程中,選定3個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節點作為開端。3個主要節點構成的范圍位于村中心位置,從中心開始進而輻射周邊位置,以點及面的方式逐步影響整個村子。

首先選定的是村中年久失修的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學校的位置距離村子次要入口較近,學校本身的文化屬性也與當地的考古文化、農耕文化契合,可以選擇保留其原始地塊形狀、原始建筑結構,通過將傳統的夯土材質、當地的材料與現代材料相結合,將原來的學校以文化館的形式再設計。通過現場探勘選擇如何保留建筑原始結構,結合在村子中的實際走訪并根據村民對于學校的記憶進行再設計[17]。

其次是選擇村中相對較為中心的幾處保存相對完好的“一顆印”建筑,經過實地走訪和現場踏勘后發現這些保存相對完好的建筑屬于重點保護建筑,由于建筑自身的結構和建筑本身年久失修導致不再適宜居住。針對這類村中不能過度改造的建筑,則通過“以舊修舊”的方式,參考昆明市烏龍村的萱草書屋,將其作為一個供游客參觀的公共空間,在原建筑基礎上增加部分開窗以達到增加采光的作用,提供一定的休憩功能,使得游客更多感受原始建筑的魅力。

最后的選點則是村子一戶已經破敗的房屋舊址空地,在實地調研的過程中了解到該建筑與其左側相鄰建筑呈對稱狀,結構也幾乎相同,但原始建筑基本損壞,房屋舊址空地右側的“半顆印”建筑相對保留完整(圖2)。整體地塊相對較大,結合其在村中的位置,可以通過增設廊架或屋頂步道的方式(圖3)將地塊的宅前屋后進行聯系,同時廊架可以與建筑屋頂、地塊的地形特點相結合,將原本的民居改造為一個公共休息場所,不僅可以作為村中的聚集地,也可以成為游客參觀時的一個休息區,廊架的設立也可以作為村中次要道路來使用,使得建筑空間不僅作為一棟建筑存在,更是村中的交通節點。

圖2 保留較好的“半顆印”建筑。

圖3 鄉村建筑改造概念設計方案效果圖。

在村中調研過程中還發現在一些小巷子的建筑外墻上有年輕孩子的粉筆涂鴉,這些涂鴉均分布在灰色水泥墻上且很有趣,但對于水泥墻面而言很難清理。也因為這些涂鴉存在,決定參考一些黑板涂鴉墻的設計(圖4),不僅可以滿足孩子們涂鴉的需求,還可以在特定的節日或活動作為宣傳欄存在,保證美觀的同時增加一定的趣味性,不僅孩子可以涂涂畫畫,村民也可以把自己日常的想法畫在上面,起到一定的參與性作用。

圖4 黑板墻設計意向。

5 結語

鄉村公共空間是鄉村社會中開展一系列公共活動、共享一系列公共資源的主要載體?,F代鄉村公共空間的設計方式與過去截然不同,傳統意義上的公共空間相對較少,而將這些空間再設計的目的也是為了重塑其自身并為鄉村重新帶來活力[18]。同時這些公共空間都與村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訪談、調研以及村民自主參與后期設計過程,在這些相對固定的空間中通過設計使得這些空間再次與村民的日常生活發生關聯,并從各個角度尋求村民的情感記憶,也希望通過這些記憶串聯整個村子,為鄉村重新帶來活力的同時提升鄉村的文化識別度。

猜你喜歡
場所村民空間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空間是什么?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聽的場所
2020年5月全市場發行情況(按托管場所)
創享空間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遠離不良場所
戀愛場所的變化
蔣虛村村民為何沒有獲益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