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

2024-01-14 13:38谷慧敏宋博
科技風 2024年1期
關鍵詞:初中生物翻轉課堂改革

谷慧敏 宋博

摘?要:以翻轉課堂為理念的教學模式已在國際教學實踐中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然而如何將此模式運用到初中生物的教學中還需要進行深入探討和實踐。本文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論述了翻轉課堂的研究進展,進一步梳理翻轉課堂的教學意義,總結當下翻轉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最后對初中生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路徑進行了闡述。研究發現當前為尺度彈性把握不當、資源要素匹配缺失、翻轉形式傳統單一,針對上述問題提出明確學生主體、教師配合的教學理念,構建學習情境、物盡其用的教學工具,拓展新媒體橋梁、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初中生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伴隨著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演進,教學模式在此背景下迎來了新的發展思路。翻轉課堂是指實體課堂由傳統的師講生聽式課堂向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為目的的多種形式的課堂轉變[1],它將傳統課堂上教師要講解的內容安排在課下進行,將課下的作業及要完成的內容翻轉到課上實現,即將課上與課下的教學行為進行翻轉。以翻轉課堂為理念的教學模式已在國際教學實踐中逐漸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然而如何將此模式更好地運用到初中生物的教學中還需要進行深入探討和實踐?;诖?,本文探討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應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期為初中生物教學改革試驗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理論支持,并進一步討論分析初中生物課堂現行翻轉模式下的推進障礙與實施困境,尋找對應的解決方法,為翻轉課堂的持續發展奠定現實基礎。

一、翻轉課堂的研究進展

翻轉課堂最早由美國人薩爾曼·可汗(Salman?Khan)進行實踐[2],在隨后的一段時間內逐漸引起了各個學者和教育一線人員的廣泛關注。隨后的幾年中多位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翻轉課堂進行了理論充實和實踐探索,如羅伯特·陶伯特在2011年時提出翻轉課堂應該由“課堂前和課堂中”兩個教學模式構成,此形式被他稱之為線性教學模式(Linear?teaching?model);拉姆齊在羅比特的基礎上對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了豐富并提出了三段式教學,即在課堂中還應加入應用的教學形式;杰姬·格斯丁則認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該由“體驗參與—概念探索—意義建構—展示應用”的四段形式構成,并且各個階段應該呈現螺旋上升關系互相影響并共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3]。

翻轉課堂自2012年被引入我國以來,在教師、學生及研究員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和共同關注。截至2023年3月,從知網搜索主題詞“翻轉課堂”共有42395條結果,其中博碩士論文有3421條結果。通過數據直觀顯示可反映出翻轉課堂在我國教育教學研究領域關注度較高。對文獻進一步梳理發現,已有研究更多關注點聚焦于大學教學中的翻轉課堂實踐,對初中教學的關注較少,具體到初中生物學科中的翻轉課堂文獻研究數量更顯不足。如何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改進初中生物教學,進一步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從教學實踐推動教育各環節的深層改革并豐富翻轉課堂的理論實踐研究,是本文關注的焦點和擬解決的問題。

二、初中生物教學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促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在理論意義上,是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的豐富和充實,并對未來課程設計具有指導意義。在實踐意義上,以翻轉課堂的形式促進了課程改革的實施。一方面形成了本學科特色的培養模式,有助于克服同質化教學趨勢,促進特色教學風格和理念的形成;另一方面,通過翻轉課堂的方式提高教師和學生對本課程的重視程度,促進學生對自身教育歷程整體規劃的養成。初中生物教學翻轉課堂的應用,完善和充實了生物教學的基礎理論,在推動學科教育模式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學科課程改革的科學實踐內涵。此外,還對化解家長的教育焦慮和平衡學生的教育內卷提供了可能。課前只需對基礎知識有一定了解,對新知識有簡單認知,明確個人對新內容的疑惑不解點,而將學科構建的邏輯養成和提升訓練轉換至課堂進行實現,不僅提升了習題作業的價值性,而且促進了作業完成的有效性,更有助于課堂改革的落實與實現。

(二)推進課程教學的現代化進程

首先,翻轉課堂可以使學生更具主體性,轉變傳統以教師為指導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和實際受益者;其次,在初中生物教學的課堂中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將當代教學理念與方式引入初中生物的教學實踐中,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方式,對推進課程教學的現代化進程具有積極作用。另外,學生在翻轉課堂的課前或稱為課下的學習催生了“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和成熟。由于初中生的能力差異現實存在,故部分學生在課前需要明確學習內容或簡單梳理重點知識是有必要且必需的。5G時代的到來,標志著互聯網技術發展態勢蓬勃向前,將其與教育相結合不僅開拓了網絡多邊助力的良好作用,而且豐富了教育領域的素材來源。

(三)響應終身學習理念的時代精神

終身學習作為一個理念被提出是在大學的教育過程中,隨著不斷接觸新事物所帶來的未知挑戰,認識了解新事物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更新著人們對學習二字的認知。為什么說翻轉課堂概念的提出和實踐更加呼應了終生學習的理念呢?翻轉課堂在程序順序上就是將原本意義上的課上和課下進行調換,將課堂上知識的傳遞過程轉化為學生課下獨立自主思考內化的過程,這也就意味著問題的發現、知識的探究、觀念的形成初步產生于課下,即個人主觀學習探究積極性對學習至關重要。長久的課下自主思考,有利于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探究的習慣,有利于塑造學生面對新事物的行為態度,有利于終身學習理念真正地貫徹于學生未來人生始終。

三、初中生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現實困境

(一)尺度彈性把握不當

由于翻轉課堂是課下由學生自主地去完成教學內容的學習,課上再通過練習加以鞏固提升的模式,因此造成了部分教師忽略了課堂的重要性及自身的教師引導作用,盲目放手于學生,下發預習學案或材料后不管不顧,課堂直接刷題,造成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缺失,掌握的知識邏輯關系混亂,不僅教學效果收效甚微且學生間優劣差距越來越大,甚至導致學生失去對這一學科的乃至對學習的興趣。還有部分教師,仍然墨守成規不能正確認識翻轉課堂的理念精髓,雖看似“程序倒置”,但實則教師一言堂,授課過程不僅沒有詳略得當、重難點突出、深挖教材知識內涵,反而面面俱到、習題無空講解,學生從頭聽到尾。另外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學生課業種類繁多,若各科均長時間使用翻轉課堂模式,必定會使學生課前預習量較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此外,翻轉課堂背景下的課堂秩序及紀律規范難以保證。學生差異的表現形式中,個人的自控力必然是其中要素,如何把握“課堂交給學生”后,仍能在最大可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情況下,控制好課堂教學秩序,也為翻轉課堂模式落實過程中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資源要素匹配缺失

生物這一學科是與生活乃至大自然最為親近的一門學科,教學所涉及的本學科“教學空間”(TeachingSpace)[4]就顯得尤為重要?!敖虒W空間”初被提出時,是從物理建筑、心理場域、社會構造和虛擬世界等多個角度切入論述,從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學僅在教室進行的狹義思想。但現實中教師將內容知識局限于書本,教學環境拘泥于教室,沒有生活的關聯性。學生對如此生動的一門學科也只能死記硬背,抽象理解。另外,翻轉課堂對教學的硬件要求較高,比如對于寄宿制學校而言,部分開展翻轉課堂模式的學校為學生準備好了人手一臺平板電腦等輔助工具,用于學生們課前對新知的了解內化,而且在課上下發典型題目到程序直接開展訓練,教師后臺統計做題情況,針對性答疑解惑。但由于教學條件的地域差異以及教學資源的分配不均,無法在較大的范圍內產生預期教學成果。若沒有硬件條件的保障,各種優質網絡資源便只能有限地服務于翻轉課堂,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會產生一定差異性。

(三)翻轉形式傳統單一

“翻轉課堂”重在“翻轉”二字,對于一線教師來說不難理解。但各位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固守傳統、方法老舊現象頻出。比如,課前的自主學習,教師為圖個人便利,較為依賴輔導書等各種出版社材料,照抄照搬,不符合中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甚至超出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內容要求;只要教材不改版就一級又一級地反復使用一版教學案,無論是從呈現形式上還是知識結構層次框架上多年未曾修改。學生預習的資料來源僅為教學案一種,未開拓新的預習方式和形式。課堂授課結構單一,導入和資源千篇一律,不符合當前初中生物課堂的時代背景前沿,課堂設計有待加強。另外,當前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以家校翻轉模式為主[5],如何在保證沒有教師的監督下實現課堂內容的先學,是當下順利完成翻轉課堂教學的必要保障。但是如何逐步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是翻轉課堂順利開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初中生物教學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路徑

(一)明確學生主體、教師配合的教學理念

初中生物的翻轉課堂應明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這一方面是由于翻轉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在課前要完成對學習內容的提前自學,在課堂主要以學生通過參加活動的方式獲得新知識,教師在課堂中起到引導作用。另一方面,初中生物教學理念之一既是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翻轉課堂理念正與此相契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明確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是教師教學權利的削弱和教學責任的降低,相反,教師應重視和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與關注,在課堂中通過安排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等內容逐步引導學生正確學習方式的養成,并且在授課過程中應通過多種方式,對重難點內容進行多維度分析和深層次探討。最終引導學生形成多層次良性思考循環,即通讀教材后預習發現問題,回歸教材嘗試自主解決問題,小組成員共同探討眾人分析問題,深入課堂跟隨教師剖析問題核心,最終解決問題。其中每個環節都應以學生參與為主,教師有序有效組織。當然,前期關于學生良好課堂習慣的培養、訓練、規范等必不可少。這一要求不僅有利于生物翻轉課堂模式的有序高效推廣,對其他學科的課堂學習也是極為有利的必要保障。此外,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可以嘗試“部分翻轉”,某些教學周翻轉或者某些學科的典型章節翻轉??陀^來講,學生獨立對新知進行內化是要耗費大量精力和時間的,而簡單章節或是新知邏輯清晰的內容,學生在自主進行知識內化時會相對更容易些,調整好翻轉課堂的尺度既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獨立思考的能力,又盡可能避免了學生課業壓力負擔過重。若教師們能提前將課下學生獨立自主探究的資源素材進行一定的篩選和整合,并且有針對性地推薦一些有效資源,這對翻轉課堂的開展也必然有其積極意義。

(二)構建學習情境、物盡其用的教學工具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學習理論,在學習觀、教學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釋,充分強調了學習的主動性、建構性和情境性。在目前我國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對教學情境的建構,進而為探究式學習提供學習情境是教學改革應關注的方向。在對教學情境進行建構中,初中生物具有獨特的優勢與長處,因為作為一門基礎課程,生物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均是由生活中來,因此學習情境的構建不能離開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將學生學習生物的空間由教室轉向自然,不僅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更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有助于學生形成發現的思維。并且在處理幾個重難點知識的銜接過渡時,突兀的轉折無法使學生形成知識間的邏輯關聯建構,造成大腦中知識的碎片化、混亂化。若以各種各樣的情景相互串聯各知識點,行云流水般過渡知識點,便可以讓學生以更加清晰地思路去整合本節所學知識。此外,教師可以以班級多媒體的高效利用、生活中常見物品的創意改造來有效地來緩沖地域差異硬件缺失帶來的影響,充分做到物盡其用。

(三)拓展新媒體橋梁、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目前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是沿襲傳統教學方式,強調教師在課堂上的主體性,自上而下地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忽略對學生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生物學習的積極性產生了不利影響。翻轉課堂應充分利用以新媒體并將其作為溝通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橋梁。在信息技術普遍運用的當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應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構建翻轉課堂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新媒體,如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等為平臺,以家長為紐帶,充分利用網課資源、文字、圖片及視頻微課堂等多種形式,使教學和學習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物理阻隔,真正實現全面性的家校結合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真正融入生物課堂的實際教學中,實現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是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式和途徑。鑒于網絡資源復雜的現狀,在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時,教師應在有效篩選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下的各種教學資源,針對性地為學生推薦簡潔凝練的網絡信息素材,逐步幫助學生形成信息篩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戰德臣,等.MOOC+SPOCs+翻轉課堂:大學教育教學改革新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周平.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翻轉課堂及其理論基礎溯源[J].外語電化教學,2015(2):7277.

[3]王宏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對外漢語中級綜合課教學中的應用——以《最好的教育》為例[D].遼寧:渤海大學,2019.

[4]Deliginev?LH.Management?of?Academic?Spaceat?Worcester?Polytechnic?Institute[D].Worcester:Worcester?Polytechnic?Institute,1909:13.

[5]祝智庭,管玨琪,邱慧嫻.翻轉課堂國內應用實踐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15,36(06):6672.

課題信息:聊城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321052130)

作者簡介:谷慧敏(1996—?),女,漢族,山東聊城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生物學;宋博(1992—?),男,漢族,山東聊城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

猜你喜歡
初中生物翻轉課堂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培養初探
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課堂教學藝術的“變”與“通”
初中生物學案編寫的一些心得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翻轉模式在“液壓與氣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翻轉課堂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