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的路徑研析

2024-01-15 15:50羅穎曹宇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終身教育普通高中

羅穎 曹宇

摘要? 生涯教育既著眼于學生當下又面向學生未來,新高考改革使生涯教育成為高中教育體系中新的關注點。生涯教育課程也由此成為當前普通高中課程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終身教育理念視角下,當前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存在功利化、狹窄化、單一化三方面的困境。鑒于此,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的建設應當以“全程發展”為統領、以“以人為本”為依托、以“多方合作”為保障,以期為我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格局的創建提供一種新的可能。

關鍵詞? 生涯教育課程;終身教育;全程發展;普通高中

2014年9月,《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的發布拉開了新一輪高考改革的序幕[1],新高考重構了學生的選擇權,這使得以往在高中不受重視的生涯教育被推上了教育改革的前臺。為了進一步推動生涯教育走向具體實踐,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29號)指出,加強對學生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指導[2]。在上述國家政策的引領下,生涯教育的研究也掀起新一輪的熱潮。對我國當前生涯教育研究現狀予以審視發現,以往研究多從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意義[3]、必要性[4]、實施路徑[5]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但對微觀層面的課程建設問題的研究較少,使得各學校及教師在開展生涯教育時多處于經驗式,缺乏科學性與規范性。因此,為推動生涯教育從經驗探索走向科學化、規范化、持續化,必須樹立課程意識,關注生涯教育的課程建設。在思考如何進行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時,或可汲取終身教育理念的智慧。終身教育理念作為一種以完善人格為目的、縱觀教育全局的國際現代教育思潮,自其提出起就受到了高度的重視和關注。當前,許多國家教育方針、教育政策的制定都將終身教育理念作為重要依據。終身教育理念因其具有豐富的內涵,而成為轉變陳舊教育觀念的重要視角?;诖?,本文將關注點聚焦于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以終身教育理念為視角剖析當前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中的困境并尋求突破路徑。這一考察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的方式,不僅在理論上有助于深化學界對當前生涯教育本質的理解,而且可從實踐角度為生涯教育的具體落實提供可行方略,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涯教育課程新體系、新話語和新格局提供一種可能。

一、終身教育理念

終身教育的思想自古以來就存在,但現代意義上的概念則形成于20世紀。1965年,法國教育家保羅·郎格朗(Parl Lengrand)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成人教育促進委員會提交了“關于終身教育”的提案,終身教育理念一經提出就受到了廣泛關注。終身教育理念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終身性。終身教育理念認為“教育——從搖籃到墳墓”[6]。由此可見,終身教育體現的是貫穿人一生的教育,教育和學習不僅限于人的某一個時期,某一個階段的發展并不是教育的最終目標。

人本性。終身教育的目的在于挖掘人的全部潛能,使人成為“完人”[7]。終身教育理念反對將人作為生產手段,而是強調個體的生命價值以及人格尊嚴,使“人”真正作為“人”的發展。

整體性。終身教育是一種系統化的教育,它將傳統教育中孤立化、局部化的思維方式予以摒棄[8],認為教育不應僅限于學校,家庭、社會等也應該承擔起教育的責任,使教與學可以無處不在。

終身教育理念實質上是將學習者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通過家、校、社三方主體之間的有效互動促進學習者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并樹立終身學習、終身發展觀念的理念[9]。生涯教育強調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通過統籌生涯教育各方合力幫助學生增進適應社會未來發展需要的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觀,從而使學生獲得自我發展與終身發展[10]。由此可見,在人本關懷、協作機制與價值旨歸三方面,終身教育理念與生涯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生涯教育正是終身教育理念的實踐運用和擴展延伸。因此,以終身教育理念為視角探索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是一種可行的有益嘗試。

二、終身教育理念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的現狀

新高考改革使得越來越多的普通高中有開設生涯教育課程的實踐需求。然而,我國普通高中的生涯教育起步較晚,基礎較薄弱,導致生涯教育課程建設尚存在諸多問題。終身教育理念強調教育的終身性、人本性與整體性,為剖析當前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的問題癥結提供了新的視角。

1.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功利化:教育的終身性欠缺

一方面,高中生涯教育課程的開設是在新高考的促使下產生的。新高考把普通高中的生涯教育推向了高潮,但也正是因為新高考背景下成長起來的生涯教育課程,容易在學校、教師和學生迫切確定“選課選科”的需求下,把實踐中的生涯教育課程功利地認定為“選科指導”[11]。學校過于重視解決學生遇到的“當下問題”,忽視了學生日后的“長遠發展”。部分校領導和教師只看到了生涯教育課程作為適應新高考改革和順利開展選科走班的重要舉措的定位,認為生涯教育課程能夠減少學校新高考改革過程中的問題與阻力,但忽視了生涯教育課程對學生終身發展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大部分學校仍然秉持著“唯考試”的觀點[12],將生涯教育課程的價值僅僅局限于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上,把生涯教育課程當作了輔助學生升學考試的工具,認為生涯教育課程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學業指導,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而提升學校的升學率。然而,片面追求升學動機下的生涯教育課程并沒有使學生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掌握持續發展的能力。有研究發現,大部分初入大學的新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感到迷茫,在獨自面對決策時感到手足無措[13]。這種現象正是老師與家長“唯分數”“唯升學”觀念的映射,也是學生生涯無規劃、發展無意識的折射。

2.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狹窄化:教育的人本性不足

一方面,普通高中目前呈現將選擇專業(職業)作為指導重心,這使得“從選擇專業或職業倒推出選擇學科”成為當下普通高中開展生涯教育的一種普遍思路,而這種思維方式使得生涯教育的內涵狹窄化為“(專業)職業指導”。這種對生涯概念缺乏整體觀的理解,將生涯教育課程單純地指向學生的職業選擇,勢必造成對生涯教育的狹義理解和嚴重短視,違背了終身教育理念中“使人作為人而不是生產手段得到充分的發展”。舒伯(Super)認為,生涯是個體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事件的演變方向與過程,它是個體所經歷的生活角色與各種職業的綜合,從而呈現出個體特有的自我發展模式[14]??梢?,生涯不僅包含與職業相關的內容,也同時蘊含著人生中各種經歷、感悟與收獲。將“生涯”等同于“職業”的錯誤觀念并不能有效幫助學生適應當前急速變化的時代。

另一方面,普通高中目前在生涯教育課程中過于依賴“人職匹配”理論,以“人職匹配”為基本模式的生涯教育課程著重關注個體特質與職業的關聯,注重興趣、能力、性格等人格特質與職業的適配度,過分強調生涯發展中的可預測性。在這種模式生涯教育下,教師將學生填寫的測量問卷中的數據結果進行分類,與各種職業的特點進行匹配,再將它們進行排列組合,就能將數據結果“翻譯成”與之相適配的職業。然而,這種排列與組合顯然是有限的[15]。并且,伴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外部職業世界的變化越來越迅速、劇烈,傳統的“人職匹配”模式在應對變化時顯得越來越乏力。并且,這種“精細化”的計算也忽視了個體發展的獨特性[16],將“人道主義的終身教育目的觀”拋棄了。

3.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單一化:教育的整體性缺失

一方面,家長對生涯教育課程的認知度和參與度較低。在高考的高壓之下,很多家長看不到生涯教育的重要作用,認為不應該將學生的精力和事件浪費在這種“無用”的課程上,這必然會疏忽學生的終身生涯發展[17]。此外,很多家長對生涯教育的實施存在錯誤的認知,強硬干涉孩子的生涯選擇,這在學生填報高考志愿時尤其明顯,有些家長甚至代替孩子選擇學校與專業,剝奪了他們自主選擇的權力。蘇霍姆林斯基曾有言,缺少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與缺少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無法完成“培養人”這種極為復雜又細致的任務[18]??梢钥闯?,無論是教師還是父母,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取代的教育者,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生涯教育課程更是如此,從生涯啟蒙到進行一系列的生涯決策都需要家長積極且科學的參與。

另一方面,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缺乏來自社會的支持。個體生涯發展的復雜性與社會發展的多變性決定了生涯教育的責任絕不僅僅是由學校單方面承擔。社會支持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靈活的生涯教育資源,是學生社會化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當前我國高中生涯教育課程的社會支持體系并不完善,大部分學校還是讓學生通過學校簡單的、傳統的講授式課程來進行學習,校外的活動場所十分匱乏,社會機構參與學校生涯教育的積極性較低,使得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的實施仍處在“單槍匹馬”的狀態,教學效果也比較有限[19]。生涯教育作為一項實踐性較強的教育活動,缺少社會的力量是難以持續發展的。

三、終身教育理念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的路徑

為應對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中出現的困境,生涯教育課程的定位與發展亟需回歸育人本真。終身教育理念不僅能夠為審視當前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過程中的問題癥結提供新的視角,也能夠為破解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的現實困境提供新的思路。

1.以“全程發展”為統領:生涯教育課程建設的根本追求

對于高中生而言,生涯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考一個好大學”,更重要的是學生對生命意義的探索。終身教育理念認為教育應貫穿個體的一生,注重個體的全程發展。高中生正處于學習知識、儲備能力、形成價值觀的關鍵階段,高中教育必須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做準備[20]。因此,為避免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再次陷入為考試服務的“短視”與“功利”的視野中,生涯教育課程需以“全程發展”作為統領,對學生的成長歷程進行深遠、寬廣的透視[21],為學生的生涯發展注入力量。具體而言,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應沿著以下兩條路徑開展:一是解決高中生生涯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困惑;二是引導高中生樹立正確的生涯價值信念。

首先,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應當根據高中生成長過程中的階段性矛盾制定出相應的輔導內容。對于高一年級的學生,主要著眼于幫助他們克服在學業、生活等各方面出現的適應問題,并喚醒他們的生涯規劃意識,引導他們增進自我了解,使他們找到未來自我發展的初步方向;對于高二年級的學生,主要偏向于減輕他們在科目選擇上的疑惑與迷茫,幫助他們加深對職業群的了解,將高中學科與專業、職業建立聯系,同時,進一步引導他們對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等有更為清晰的認識,以便于理性地進行生涯規劃;對于高三年級的學生,主要側重于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對他們進行有關壓力管理、情緒調節等方面的指導,引導他們從容地進行生涯規劃。

其次,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還應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涯價值信念,以鑄造生命的內核。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的旨歸是為了成就學生的自我實現與終身幸福,幫助高中生解決階段性矛盾實際上也是為了促進這一目的的達成。鼓勵高中生去尋找心之所向,讓他們在生涯探索的過程中體會到幸福,才是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育人價值的體現。例如,廣東實驗中學就認為生涯教育課程存在的意義并不只是教學生如何選擇科目、如何填報志愿,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自我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感受和體驗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從而達到自我實現[22]。

他們還開設了“青春成長體驗營”為主題的生涯教育課程,課程內容包括情感心理、家庭關系、學校關系等,注重對學生情意和信念方面的引領。

2.以“以人為本”為依托:生涯教育課程建設的應有訴求

目前,大部分普通高中開設的生涯教育課程只看到生涯發展的“職業性”,割裂其連續性,忽視其終身性。雖然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促進就業”的工具性價值是教育對人的社會性塑造過程中的必然選擇[23],但是一味地強調工具價值,必然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將背離教育的客觀規律?!耙匀藶楸尽钡慕逃龑W生實現自我價值,發展其個性,發揮其主動性[24]。這與生涯教育強調“育人”,而非“造器”的價值追求不謀而合。具體而言,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需要抓住以下兩條線索:一是將以往的“授人以魚”轉變為“授人以漁”;二是將動態的生涯觀代替之前靜止的生涯觀。

首先,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應當“授之以漁”,賦予學生可以終身受用的生涯能力。在如今無邊界的生涯時代,個體必須具備的一項關鍵能力就是生涯適應力[25],生涯適應力對促進個體的終身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生涯適應力指個體在與變化的生涯角色之間維持平衡的能力,薩維克斯將其分為生涯關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生涯自信四個維度[26]。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生涯關注方面,側重對學生生涯意識的喚醒,可以通過“寫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為主題的“生涯幻游”活動引導學生對生涯遠景有一個具象化的體驗,提升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生涯控制方面,側重目標管理、生涯決策等相關內容,可以通過模擬生涯決策的場景,幫助學生學會科學地做出決策,提高生涯掌控力。生涯好奇方面,側重引導學生探索自我與外部環境,可以通過將職業測評的結果與學生的生活經歷聯系起來,促進學生更深層的自我覺察。生涯自信方面,側重問題解決策略、自我效能感訓練的相關內容,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角色楷模,通過模范與強化增加高中生克服生涯中潛在困難的信心。

其次,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應該引導學生樹立動態的生涯觀。當前社會迅速發展,生涯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與日俱增,樹立“積極不確定”的生涯觀可以幫助學生面對生涯發展中的不可知、不確定、偶然性、突發性等因素。積極不確定是指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直面并接納生涯發展過程中無法避免的不確定性[27]。在實際的生涯教育課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首先,允許并接納學生的迷茫狀態,引導學生認識并勇于面對生涯的不確定性、復雜性、不可預測性。其次,協助學生意識到積極不確定的生涯觀可以更好地促進個體的生涯發展,這一認識可以使學生在面對生涯困惑時仍能積極主動地采取行動,而不是停滯不前。再次,不應催促學生盡快確立生涯目標,應引導學生認識到目標彈性調整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明白生涯發展是一個在未知中不斷探索和體驗的過程,要以開放的心態面對各種不確定,逐漸堅定自己的未來之路。

3.以“多方合作”為保障:生涯教育課程建設的必然要求

終身教育理念認為教育需要家庭與社會多方面的支持,應改變學校教育“一枝獨秀”的狀態,為學生提供一個合作、銜接、均衡的教育生態環境[28]。而且,由于生涯教育是一種兼具專業性和綜合性的教育,相對于其他學科教育而言,生涯教育課程的建設與實施顯得更為復雜,完全交由學?!按蟀髷垺币磺薪逃熑蔚姆绞郊炔滑F實,也不妥當。鑒于此,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應采取多方合作策略,以彌補學?!肮萝妸^戰”的不足,構建家校社協同開展生涯教育的新局面。

從家庭方面來看,家庭是除了學校之外,高中生成長、生活的重要場所,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家長在學生生涯發展中占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家長的學歷背景、人脈關系等都是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的寶貴資源。首先,家長要積極參與到學校提供的專項生涯活動中。例如,在法國,家長會在學校專業團隊的協助下,對學生的生涯發展進行輔導并持續跟蹤觀察。其次,學??梢栽O立生涯論壇,家長在生涯論壇中分享他們的成長歷程,為學生樹立“生涯榜樣”,激勵學生在自己的生涯道路上砥礪前行。再次,家長與學??梢院狭Σ邉澖M織生涯活動。海南中學的生涯教育課程就是在家校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由學生發展指導中心和年級家長委員會聯合設計與實施的[29]。

除家庭之外,社會也應該發揮其生涯教育作用和功能。首先,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涯體驗活動。在校企合作中,通過開設生涯體驗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情境,幫助學生在體驗中進行更準確的生涯定位。例如,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嘉定分校與農業園、光機所、好八連等單位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30],讓學生有機會進行深入的職業體驗,增進對外部世界的了解,激發學習的內在動機。其次,學??梢耘c社會教育機構合作,共同開發生涯教育課程。北京市育才中學與北森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學校將北森公司研發的有關高中生生涯發展的教育教學資料與該校高中生生涯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相結合,最終形成了一套適合該校學生發展特點的生涯教育課程[31]。

對于生涯的認識及規劃,是貫穿于個體整個生命歷程的重要課題。新高考改革使得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增加,生涯教育課程作為培養學生生涯規劃能力的有效載體而成為當前高中教育的重要話題。然而,新高考在給生涯教育課程建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挑戰。本文基于終身教育理念的啟發,為當前我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提供了思考空間和前進方向,以期促進生涯教育課程建設“由有到優”的發展。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的有效開展不僅需要將引領學生的“全程發展”作為目標指向、將“以學生為本”作為價值取向,將“多方合作”作為實施保障,還需要具有專業化的生涯教育師資隊伍、多樣化的生涯教育活動等。因此,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建設尚需更多理論研究者、實務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不斷探索,以期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涯教育課程體系,為生涯教育課程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2014-09-05)[2023-02-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409/t20140905_174589.html.

[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EB/OL].(2019-06-11)[2023-02-11].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6/t20190619_386539.html.

[3] 林間開.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29):59-62.

[4] 顧雪英,魏善春.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現實意義、價值訴求與體系建構[J].江蘇高教,2019(06):44-50.

[5] 李海濤.“大中小學一體化”職業生涯教育體系構建:價值、困境與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36):39-43+58.

[6] 鄔志輝,高清晨.為新世界構建終身教育框架——紀念《學會生存》發表50周年[J].高等教育研究,2022,43(05):1-10.

[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華東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223.

[8] 高建東.從分離到融合:終身教育理念下的教學反思——以勞動法教學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7):45-52.

[9] 王琴,張建友.邏輯·價值·實踐:終身教育賦能教育強國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22(01):91-96.

[10] 肖瑋萍.高考新政下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及其應對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8(30):17-20.

[11] 王浩宇.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應為、難為與有為[J].教學與管理,2022(12):47-49.

[12] 鄭若玲,徐東波.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應試教育的新形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1,20(04):31-38.

[13] 禤欣,許哲曦,劉陽.高校大學生“慢就業”現狀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2(13):32-42.

[14] 沈之菲.生涯心理輔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3.

[15] 劉鵬志,金琦.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要避開五大“雷區”[J].人民教育,2019(Z1):108-111.

[16] 王獻玲,常小芳.職業生涯輔導“混沌理論”與“人職匹配”之比較[J].職教論壇,2017(26):31-34.

[17] 宋健平.家校社協同視域下高中生涯教育的模式創新[J].當代教育論壇,2023(01):54-59.

[18]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下)[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264.

[19] 梁惠燕.我國當前中小學生涯教育實施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17):18-20.

[20] 周芳.高中生涯教育自人境媒合至終身發展的轉向探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03):25-29.

[21] 王慧玲.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新審視與提升路徑[J].教學與管理,2023(03):62-65.

[22] 黃向陽,王保星.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77.

[23] 季玟希,韋驊峰,馮用軍.中國共產黨百年普通高中培養目標的變遷、經驗與展望[J].現代教育管理,2021(10):12-21.

[24] 李寶慶,魏小梅.新高考改革的風險及其規避——基于風險社會理論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17,37(12):22-29.

[25] 張文龍.心理資本在高職新生領悟社會支持與生涯適應力間的中介作用[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42(02):127-132.

[26] Savickas M L,Porfeli E J. Career Adapt-Abilities Scale:Construction,reliability,and measurement equivalence across 13 countries[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2,80(03):661-673.

[27] Gelatt H B. Positive uncertainty:A new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for counseling[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9,36(02):252-256.

[28] 吳遵民,法洪萍.終身教育背景下基礎教育的改革現狀與發展路徑[J].人民教育,2021(12):40-43.

[29] 陳玲,解愛群.引入家長資源 創建協作機制——海南中學家校合作開展生涯教育的模式探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18):61-63.

[30] 劉驍.高中學校生涯教育的多元化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嘉定分校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8(02):3-7.

[31] 朱凌云.中小學生涯教育理論與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355.

猜你喜歡
終身教育普通高中
終身教育學院(老年大學)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慕課讓終身教育變為一種現實
普通高中校本選修課程的開發管理與實施
《終身教育與培訓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擇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
國外終身教育模式借鑒
保羅·朗格朗:終身教育之父
我國終身教育制度建設的創新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