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融入空間設計素描課程的教學實踐探究

2024-01-15 11:47江壽國陸雨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空間設計素描空間

江壽國 陸雨

1.空間設計素描教學與傳統文化

1.1 空間設計素描課程的概況

1912年在我國上海圖畫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前身)開設素描課程,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素描教學體系開始逐步突破傳統觀念,開始多元化發展。新的素描理論、新的觀念伴隨著自由開放的思潮得以快速發展。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有近930 所高校設置了藝術設計類專業。國內有90 多所藝術高等院校,大部分藝術設計專業都會開設設計素描課。[1]環境設計專業的設計素描,不同于其他專業的設計素描,不僅重視創造力的培養,更重視學生空間能力的塑造。環境設計的本質是解決空間能力和形態造型能力。因此,一些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把這門課程也稱為空間設計素描或建筑設計素描。它并非對于建筑造型表現的描摹,而是要從中分析和掌握建筑形體與空間的相互關系等造型規律,并且能夠靈活應用這些規律,構造出富有創意性的形態與空間。

1.2 空間設計素描課程融入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與物質基礎的快速發展,人們的藝術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在當代設計藝術創作中越來越顯示出強烈的東方價值。中華傳統文化有著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獨特認知和高尚品位,極大地充實了人類多元文化的豐富內涵。設計藝術創作需要傳統文化的支撐,傳統文化是設計藝術創作的源泉。因此,在設計素描教學中融入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思想和藝術美學特征顯得尤為重要。環境設計專業的設計素描教學應該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手段與中國優秀文化相融通,不斷探索構建中國獨特的教學體系。關注傳統文化,加強挖掘和闡發,將其引入到環境設計的空間設計素描課程當中,把傳統文化中的故事通過空間表現出來,才能夠提升空間設計素描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1.3 空間設計素描課程融入傳統文化的特色之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1],強調“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教學理念。在新時代引發的“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新教育理念下,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越來越注重加強空間塑造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能力。傳統的建筑空間素描教學內容對于設計空間能力的教學不突出,造成設計專業特色不夠凸顯,只是有了表面的形式而忽略了本質問題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形態造型能力,尤其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缺失,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空間想象力。因此,環境設計專業的設計素描課程如何探究出適應國家大政策背景下的教學要求和當下的審美需求,將中國獨有的特色文化植入到課程中,不僅可以形成獨具東方特色的專業課程,并且能與時俱進,在傳統文化的藝術表現中融入新的內涵,使得受眾群體在富有故事性的空間形態中獲得豐富的體驗感,增強文化自信力與認同感。這是設計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在教學改革上應該思考的問題。

2.科學設置空間設計素描課程的能力培養目標

2.1 形態造型能力

做建筑如同做雕塑,形態是根本語言。形態是空間的外在表現,形態內含有豐富的空間。從體量到細部,從造型到空間,都需要對三維形態的把控能力?!靶巍焙w視覺要素中的“點、線、面、體”這四點抽象概念。應該從簡單的幾何形態入手,分析歷史經典建筑中所蘊藏的幾何操作理論邏輯,將抽象的點、線、面、體之間通過巧妙的方式相互轉化,討論三維世界中空間形態造型的無限變化。如何利用形態操作設計出高質量的造型和空間來滿足建筑的藝術性和功能性,創造形態造型與空間的無限可能性,是環境設計專業的空間設計素描課程應該探討的學科問題。[2]

2.2 空間創造能力

環境設計專業教育的本質是空間。以空間為核心,通過系統的課題訓練,學習創造不同空間的關系,處理物與空間環境的形態協調關系,提高學生對環境空間的表現能力。這要求學生擺脫一貫的光影再現場景的表達方式,轉變為空間主觀創造,讓學生感悟到空間的有機關系。不僅能夠識讀到傳統空間典例,而且能夠創造具有傳統特色的現代個性化空間,利用空間來敘事,把情感故事與空間相結合。設計素描教學最終是為主干設計課程服務的,它為環境藝術專業的后續設計課程做了良好的鋪墊。

2.3 創新想象能力

大學的課堂不能出現千篇一律的面貌。教師應激發每一位學生的特質,創作出不同的特色。這是大學該有的課堂面貌。在設計素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者,應引導學生從個性化的空間表達出發,向自覺意識和創新思維轉變,實踐各種不同的創意表達形式,體會從空間想象到紙面表達的過程。[3]圍繞空間的主題,指導學生把空間臆想畫面記錄下來并顯現在紙面上。在探索表現空間與形態的同時,注意到自我風格的表達,渲染出獨特的自我,從而獲得創新的想象力。

2.4 藝術表現能力

空間創造的達成應該建立于對于美的感受、認知、把握、表達的基礎之上。傳統文化經典的融入會不斷鍛煉學生發現美繼而表現空間美的能力。在這個教學過程中,空間創造和想象力變成深度描繪能力,既增強了學生的藝術表現力,也大大提高了藝術修養。在空間藝術創作上發揮傳統文化的優勢,尋找深層次的空間內涵,更好地發揮藝術表現上的深度成分。這使得環境設計專業的設計素描課在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上具有開拓意義,使其不再是一種簡單的藝術表現手法,而更多地承載了空間美學和傳統文化意蘊。

2.5 邏輯分析能力

空間的邏輯關系蘊含在課題實踐的過程中,有具象的實體,也有抽象的虛體??臻g的實與虛,是初學者最容易混淆的。在訓練過程中,要學生懂得從具象表現轉變為理性分析和想象表現,能夠正確運用素描表現方法落實思維認知的臆想空間,并借助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探索和運用空間創造規律。這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每一個階段需要作者進行多頻率的嘗試,慢慢就會形成良好的空間創造邏輯。

3.植入傳統文化的設計素描課程實踐案例分析

3.1 “夢紅樓”

(1)選題特征:《紅樓夢》中的一個突出的藝術特點是它對空間藝術的描寫和刻畫是典型的傳統居住空間形態。文章中有許多藝術化了的建筑內外部空間藝術描寫。結合了小說體裁和內容表達的需要,對空間的表達顯得既朦朧又真切,東方性的空間臆想成為此課題的特質。[4]經典文字往往會成為空間創意豐富的源泉,學生們從經典中探索出自己對空間的解讀。

(2)課題要求:從《紅樓夢》里尋找空間的架構,線索因為讀者的不同會顯露更多樣的方向,傳統意蘊自然流淌進設計的筆端。所謂中國風格或許就是需要這樣的滲透過程,在不知不覺中讓空間架構起傳統文化的現代聚合體。

(3)課題內容:從經典中摘取感興趣的元素,運用延續的空間方式組合架構,創造一個多元體融合的和諧空間。每一個個體,都會產生不同的空間狀況,從個體出發才能探尋到獨特的魅力空間。那種空間不是一下子出現,而是需要一個推進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方向的尋找過程,無論方向在哪,都會有它的不同面貌。實際空間和情節空間中有著內在的矛盾和張力。情節時空、幻想的現實、時空矛盾協調一致準確表述,得益于有規劃的空間設置。[5](如圖1)

圖1 “夢紅樓”空間設計素描課作品首都師范大學2017 環境設計班課堂作品

(4)課程意義:經典通過另一種空間的形式走入我們的課堂視野。文化不僅僅是符號,而是特定空間的承載者??臻g不是亂畫,都是人性空間的特定營造。嘗試創造本土的空間教學方法,不要盲目西方化。用一個故事做空間聯系,以傳統文化元素為媒介,在對視歷史優秀遺存的藝術形式中,捕捉思考借入的可能(如圖2)。這種巧借的方式有偶然成分卻關聯內在的必然,文化的力量總是在筆間自然顯現?;蛟S東方的空間精神本就是我們所固有,每一個物像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所需要的空間自然也是獨特的,空間主體的設定也能夠體現創作者探尋素材的敏銳觀察力。

圖2 “夢紅樓”空間設計素描課作品首都師范大學2017 環境設計班課堂作品

3.2 “塔說”

(1)選題特征:塔作為古老的建筑形態,從漢代的明器可見其具有豐富多樣的東方文化架構的形態,之后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隨佛教東傳而來的西方佛塔,又扎根融合,延轉千年創造了豐富多樣的塔式建筑形態,承載了宗教、美學、哲學等諸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顯示了東方獨特、奇異的絕妙空間想象力。本課題選擇古塔的視角,引導學生挖掘歷史,歸類梳理豎向空間形態,體驗古老建筑的筑造藝術,激發其在特定的筒狀形態中設想不同的空間可能,讓空間在局限中獲得自由的探索,在探索中積累空間的自我意識。

(2)課題要求:從中國古代塔式建筑的空間藝術形態出發,盡量打開自由想象,借助每一種媒介嘗試介入的可能性。在表現手法上不必局限于某一種風格,展開浪漫的想象,在繪圖的過程中注意把握空間的多樣統一美,需要物體與空間和諧的相融。打破常規的再現,實現自由的徜徉,快樂與輕松的感覺在畫面中要有所體現。同時個性化的凸顯亦是評判的重要因素。[6]

(3)課題內容:在整體構圖上運用塔的形態,尋找一個特定故事的意象空間形式。在獨特的空間敘述特定的事物,讓空間成為故事的巧妙載體。故事本身成為空間,空間亦成為故事情節的解讀,賦予作者筆下的塔以抽象空間的形態反應和獨一無二的敘事空間。(如圖3)

圖3 “塔說”空間設計素描課作品首都師范大學2018 環境設計班課堂作品

(4)課程意義:從塔式建筑藝術形態入手,演繹古典傳統文化的現代魅力,以全新的形式譜寫建筑空間素描的時代特色,既豐富了塔的形態,又賦予了空間故事,使得原本靜止的塔式建筑變得靈動起來。塔內的每一處空間都在發生著故事。在思維上變換跳躍,但在邏輯編排上井然有序(如圖3)。創造性空間思維的形成是本課程的重點,因此教學課題不同,空間的體驗與創造都會截然不同,思維就會出現創新反射。

3.3 “浮城”

(1)選題特征:具象—抽象—意象,三種不同的空間思維方式。意象本質上是人的主觀情感與客觀物質世界統一的產物,其探討的是主客一體的審美范疇,人的感官對外界環境感知,并將客觀物象經由情意、思維把握產生意中之象,并外顯表達于“盡意之象”的過程。中國傳統意象論是以“意象思維”方式為指引的,以“觀物取象、立象盡意”為基本思想方法,研究審美主體與客觀物象的相互關系,強調主客交融為一的獨特審美體驗的中國傳統哲學、美學理論。

(2)課題要求:基于中國傳統意象論,在城市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的感知與分析基礎上立“意”,并以此為導向進行要素提取與整合,尋找一種既有具象之美,又富抽象之意的架構要素。能夠以有形溝通無形,從有限跨越無限,經由形態空間的設計表達外顯于物質空間而 “成象”,創造出 “境生于象外”的意境空間。而最終“表意” 的過程,實現由“意”至“象”的轉化。[7](如圖4)

圖4 “浮城”空間設計素描課作品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9 環境設計班課堂作品

(3)課題內容:“境生于象外”。它不是一個孤立的物象,也不是孤立的一座建筑。以具體的實物來營造意境容易產生滯礙于物的弊端,妨礙了空間意境中虛靈之氣的生發,限制了“境生于象外”的自由。這種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能使孤立的、靜止的物象生動豐富起來。它既是具體之物,可以構置實有的設計空間,又兼具藝術符號的靈動抽象,富于意義的闡發空間。中國傳統意象思維認為要“言不盡意”,而借助于形象,可以充分地表達意念與意蘊。(如圖5)

圖5 “浮城”空間設計素描課作品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9 環境設計班課堂作品

(4)課程意義:突出了空間意象的主題,強化了人的感官對于外界環境的感知,不局限于一個固定的角度,也不局限于一個孤立的事物,以整體觀來探索空間的內在特性,從而給予瀏覽者更充分的美感,激發觀賞者心靈意趣的釋放,喚起審美邈思,促成意偕境生。因此,中國傳統意象論之“觀物取象,立象盡意”的思想方法,其從“物象”至“表象”及“心象” 并最終表達出來成為 “表意之象”的過程,恰是對應了對于城市空間形態由感知至生成建構空間的過程。因此,以中國傳統意象來指導城市形態空間的生成,對于實現城市特質意象要素的契合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結語

傳統文化是取之不竭的素材寶庫。設計素描課程的主題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可以因社會審美潮流而變,也可以因受眾群體的喜好而變。只要課程“空間”的根本目的不變,外在的形式越變化,越能讓課程豐富多彩,富有鮮活力。同時,借助素描靈活的表現形式,以傳統文化為媒介,用故事作為空間的聯系,不僅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內涵,給課程注入新的血液,也使得傳統藝術在新的語境下迸發新的活力,讓課程具有東方獨特的形態品質?;诳臻g創新思維培養的設計素描教學改革,重點在于明確課程定位、培養目標明確和轉變教學理念,為后期的專業主干課程做很好的鋪墊。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環境“設計”基礎課。

猜你喜歡
空間設計素描空間
初夏素描
V&A“源于自然的時尚”展覽空間設計
空間是什么?
忱意空間設計辦公室
多元·開放·激活:公共空間設計的未來趨勢探索
武漢素描
創享空間
素描
居住空間設計《啁啾》
凡·高的早期素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