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戰役的新時代啟示

2024-01-16 08:51劉明昊
科學導報 2023年95期
關鍵詞:啟示新時代

劉明昊

關鍵詞:中國紅軍;漳州戰役;新時代;啟示

毛澤東領導中央紅軍攻克漳州已有90周年,重拾歷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我們發掘漳州戰役的時代價值,可以啟示我們在新時代走好新征程。漳州戰役是一場發生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東路軍阻擊國民黨軍進攻的戰役,當時國民黨軍隊駐守龍巖、漳州地區。雖然戰役以成功結束,但是由于當時博古、李德等“左”傾主義導向使得中央紅軍不是進行游擊戰爭,而是攻打中心城市,這樣一來毛澤東的正確道路被否定,導致土地革命斗爭走了許多彎路。第三次反“圍剿”斗爭結束后,我軍物資匱乏,面對國民黨軍的封鎖,我們必須有突破性進展。于是在1932年3月初,毛澤東發覺國軍鞏固了對贛江流域大中城市的防御,但安徽、江浙、福建的兵力相對較薄弱。在蘇區中央局舉行的會議上,毛澤東提出在敵人薄弱地區,建立蘇區,發展革命事業。但蘇區中央局一開始拒絕了毛澤東的提議,堅持沿用舊思路優先攻取中心城市。此后,蘇區中央局決定盡快遷移福建,進攻福建西部的國軍和廣東軍,鞏固閩西,籌備資金。毛澤東率東路軍抵達長汀后,鑒于閩西地區敵我情況和漳州易攻難守的地形特點,致電蘇區中央局,建議東路軍先攻占龍巖,奪取漳州,消滅國民黨軍第49師。蘇區中央局此時支持了毛澤東的提議。隨后,毛澤東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率領東路軍執行奪取漳州的任務[1]。此戰役成功挽救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命運;驗證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正確性;確證了實事求是、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性;宣示了中央蘇區紅軍革命的徹底性。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2]”百年黨史不斷驗證,我們黨員干部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

“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這是毛澤東針對教條主義思想提出的經典論斷,該論斷見于《反對本本主義》一文[3]。這是毛澤東基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而得出來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重要論斷,其實質是實事求是。當時紅軍受“左”傾主義的影響,革命蜿蜒曲折。而在1932年的漳州戰役中,紅軍還是受到教條主義影響,即便攻取漳州,在群眾籌款方面仍“自以為是”,但毛澤東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提出去白區籌款,必須“一網散開,精密調查”。這種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工作作風深受人民群眾的擁護。

紅軍籌款是漳州戰役的主要任務之一,由于紅軍與國民黨軍作斗爭,白區嚴禁食鹽、醫藥等重要物資流通。我軍的命運迫在眉睫,因此攻取漳州,籌集物資是重要之舉。在漳州籌款的過程中,紅軍貫徹和執行了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整個籌款工作是在認識到漳州經濟狀況和階級狀況之下進行的。由于漳州有著復雜的階級成分,包括地主土豪、窮苦農民、軍閥資本家,以及還有許多華僑同胞、中小商人和民族資本家,這樣的階級結構必然會有一定的特殊性,紅軍一開始的籌款政策受到了教條主義影響而出現了偏差。出現這些失誤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內化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毛澤東在發現紅軍搞“一刀切”時,立馬提出道歉和合理解決,這正體現了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是我軍我黨矢志不渝的原則。

漳州戰役的寶貴經驗啟示我們在新征程中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就是客觀、準確地認識事情本身和事實的真相,要全面理解和把握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和“最大實際”?!案也桓覉猿謱嵤虑笫?,考驗著我們的政治立場,考驗著我們的道德品質,始終是領導干部黨性純不純、強不強的一個重要體現。[4]”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堅持實事求是、不懈探索真理。

如今的新時代,中國正大踏步邁向新征程,面對著各種風險與挑戰。不論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還是西方針對中國的各種封鎖等,我國在迎接挑戰中也證明了實事求是的真理性。中國疫情防控在全球疫情大流行大考中得了滿分,如期完成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建成也讓世界大為震驚。這些成就都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同樣也得益于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第二個百年奮斗征程上,我們依然需要繼續發揚實事求是的作風,把革命先烈締造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改革,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明確了新方向。

縱觀黨的革命史,我們的勝利,都是創新思維的勝利,創新智慧的作用。毛澤東在漳州戰役中的獨特思維保證了紅軍的勝利,這是一種突破固化思維的軍事策略,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勇于革新的意識。

毛澤東在這場戰役中的軍事“妙招”發揮了兩次創新性作用。

第一次是紅軍在第三次反“圍剿”后,由于王明“左”傾的路線導致攻打贛州連續失敗,在江口會議上,毛澤東義正詞嚴地抵制再打贛州。毛澤東在會議上分析說:“贛州是座有骨頭沒有肉的孤城,不必再去啃啦,這包袱讓給老蔣吧!”此時毛澤東根據實際情況,突破固化思維,創新性地提出:“紅軍要發展,最好的辦法是向江西東北地區發展,建立穩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5]”

第二次是他帶領紅一軍團進入閩西地區,根據對敵情的分析發現鎮守漳州的是號稱“閩西王”的福建軍閥張貞,其部隊人員過去基本是土匪,因此常被人戲稱“戰無不勝的‘豆腐軍’”。于是經蘇區中央局同意,毛主席抓住機會先把敵人最薄弱的漳州打下來。

紅軍進入漳州地區后,毛澤東與林聶研究了攻打漳州的作戰方案。毛澤東又一次創新性地建議分兩步進攻,先打外圍,再打內城。正是這個先打外線的策略奠定了其后的勝利。1932年4月19日林聶按照作戰計劃發起進攻,最終實現了漳州戰役的重大勝利。

從毛澤東兩次突破陳規深刻啟示了我們廣大黨員在實現新時代中國夢的實踐中要具有創新思維,這是成功的關鍵?!皠摕o止境,新有靈犀”。新時代國家發展需要創新。新時代社會進步需要創新。新時代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需要創新。在這個發展的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要明辨形勢、抓住時機,既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又要與時俱進堅持創新。在新的發展機遇面前全面把握創新的重要性。

創新的概念不是新提出的,中國自古就講究“新”字?!暗涝谌招?,藝亦須日新,新者生機也;不新則死”,這些傳統文化中早已將“新”滲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我們一代又一代的新青年要秉持破陳出新的意識,在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代同樣需要發揚中華民族優良作風,將創新發展置于首位。廣大黨員干部更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把創新擺在核心地位,重視創新對民族國家和人民的作用,端正態度,大膽創新,專心致志當好“改革家”,把握好新時代發展新機遇。

“亂云飛渡仍從容”“無限風光在險峰”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風雨中科學把握深刻復雜變化發展環境,不斷探索的重要經驗。在這百年征程中,中國共產黨面對過許多風險挑戰,同時也遇到了許多機遇,他們不畏艱險、勇于挑戰,他們爭奪機遇、開辟新局,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勇往直前,才鑄就了今天的世界新發展格局。

黨的歷史經驗啟示著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里,無懼風雨、破浪前行。漳州戰役是中央紅軍在執行外線作戰任務情況下所進行的一次城市進攻作戰,是毛澤東同志在總攬全局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審時度勢、正確選擇戰役進攻方向,于被動戰局中爭取主動并取得勝利的杰出典范[6]。他將中國紅軍的被動局面轉為主動局面,開創新局,為第四次反“圍剿”斗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其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紅軍在被國民黨軍隊全面圍剿的絕境中并沒有魯莽行事,而是辯證看待危機,審時度勢把漳州作為突破口,及時抓住主要矛盾,實現了絕境重生的重大轉折。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不斷在變局中開拓新局,在危機中孕育新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中國革命帶來了新希望,也為中國革命道路注入了新活力??墒侵袊伯a黨始終是在逆境中向生的。第一次國共合作后期,國民黨對中國共產黨進行了無情的屠殺,中國共產黨面對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局面,進行南昌起義,毛澤東則在井岡山提出了一條新路子——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漳州戰役作為第三次和第四次反“圍剿”斗爭中間的一場重要戰役,為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奠定了經濟基礎,也為之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城市戰斗經驗。一次又一次的危機,讓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到,不能逃避危機,而是要敢于迎戰,危機到來的同時必然會帶來機遇,這是一對不可分割的矛盾,我們要有在危機中孕新機的科學認識,也要有把握機遇,開創新局的魄力。

研究歷史是為了步入美好未來。要想開創新的局面,就需要通過總結黨的歷史,來持續強化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常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絕非易事。要積極應對前路中各種“黑天鵝”“灰犀?!笔录?,以唯物史觀看待過去制勝法寶。我們學習漳州戰役精神,就是要引導全黨從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出發,總結運用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不斷增強斗爭意識、豐富斗爭經驗、提升斗爭本領,不斷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7]。

1927年9月,毛澤東強調:“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边@里的“連”在建黨百年來,不單單是軍隊里的連隊,更多的是我們群眾的基層組織,我們黨的成長與成功得益于黨始終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重視基層、基礎的工作[8]。

漳州戰役是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進行反“圍剿”斗爭取勝的一場經典戰役。毛澤東在“四·一二”政變爆發后,根據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作出支部建在連上的重大創造,自此中國共產黨對人民軍隊的領導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之前因為黨僅僅將組織建設在團上,使得軍隊渙散,無法正確領會黨中央的決策,面對敵方的突擊,不是束手無策,就是有些官兵甚至出現被策反的現象,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吸取的慘痛教訓。在此之后,毛澤東將黨組織建在連上,實現了黨管軍隊,同時在隊伍中積極發展黨員,大大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這樣更加密切了黨和士兵群眾的聯系。漳州戰役前夕由于黨內“左”傾主義的影響,無法正確開展軍事任務,但毛澤東積極引導中國紅軍步入正軌,依據科學施策的方式方法,挽救了中國革命,挽救了中國紅軍。在戰爭中進行的“外線包圍,打擊敵人弱點”等戰略決策,由基層黨組織及時傳至連隊,有力保障了軍事行動的迅速開展,也為實現戰役勝利提供了科學方法。這種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啟示著我們黨要保持與群眾的密切聯系,不斷鞏固完善戰斗堡壘,從而抵御各種風險挑戰。

支部建在“連”上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對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建設一支堅強有力的先進隊伍,才能為偉大事業提供強有的力保障,使之真正實現黨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宗旨。面對從嚴治黨的新形勢,更要重視充分發揮好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黨的戰斗力需要通過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來發揮作用?;鶎狱h組織是黨的執政基礎、力量源泉。歷史驗證了:黨的堡壘作用發揮得好壞,直接關系黨的生命力以及成敗,影響著黨的執政地位。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和改革發展時期,黨員干部思想觀念以及需求變得日益復雜,這為黨支部教育和管理工作帶來了更多新問題、新挑戰,因此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顯得更加重要[9]。另外,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至關重要。為此,必須切實把“四個全面”戰略推及基層,使黨和人民事業獲得不竭動力和力量。

回顧歷史,學習經驗,踐于當下,啟示未來。新時代的再長征再出發,要求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只有以史為鑒,深入黨史研討,才能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解放學說,才能創造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漳州戰役作為紅軍長征之前的重要一環,第一次實現城市戰爭的勝利,為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提供寶貴財富和精神力量。歷史上中國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如今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不斷推進偉大事業,進行偉大斗爭,未來中國共產黨一定還會帶領中國人民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

參考文獻:

[1]王龍騰.中共臨時中央與中央蘇區重大事件研究(1931-1935)[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21.

[2]肖貴清,顧海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549.

[3]沙健孫.毛澤東與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260.

[4]徐昕.自我革命[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21:245.

[5]朱家柏,劉良.瑞金風云錄(六)[J].黨史匯,2009(09):56-59.

[6]金立昕.決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482.

[7]劉曉川.中國共產黨“趕考”的精神品格及基本經驗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9.

[8]苗貴安.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力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9.

[9]王巖.批判與引領[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647.

(作者單位:閩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啟示新時代
擱淺的“新時代”,“樸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商業銀行受余額寶的影響和啟示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