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課理念下生藥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

2024-01-17 08:32孔松芝蔡鷹
醫學教育管理 2023年6期
關鍵詞:生藥學生藥金課

孔松芝 蔡鷹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湛江 524088)

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部門對高等院校的課程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以本為本植根課程,要合理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打造具備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即“兩性一度”)的“金課”,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保障學生更好發展,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人才支撐[1-2]。生藥學是中藥學、生藥學、制藥工程等本科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該課程的有效開展對培養具有中醫藥特色且能滿足新醫科背景下健康中國戰略需要的復合型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3-4]。立足金課標準,充分借助超星智慧校園網絡教學平臺(即超星平臺)、藥育智能智慧教育云平臺(即藥育平臺)等線上相關課程資源以及線下智慧教室等教學資源與現代信息技術,將“兩性一度”融入生藥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方面,打造生藥學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以有效解決生藥學等專業課程當前亟待解決的理論與實踐資源單薄、課程吸引力不足、缺乏多學科知識點交叉融合設計與實踐、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弱等共性問題,從而高質量實現既定的課程教學目標、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1 傳統生藥學課程教學與金課標準存在的差距

生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課程,以學習中醫常用中藥材為主,涵蓋內容廣泛、銜接課程眾多,深化與應用前期課程知識的同時為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及繼續深造奠定理論與技能基礎[5]。而傳統生藥學在教學資源、教學過程、教學設計、思政育人等方面存在以下4個制約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與教育部“兩性一度”的金課建設標準尚有較大差距[6-8]。

1.1 教學資源單一,現代信息技術融入不足

生藥學課程所涉及的理論內容龐雜且分散,在有限的學時內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主要運用教材、幻燈片、有限的中藥材標本進行授課,鮮少運用三維動態虛擬環境、生藥3D動畫等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性很強的生藥知識[3]。同時,教師授課往往側重于上述資源的簡單疊加使用,缺乏對實踐資源的有效拓展以及對資源的整體規劃、有機融合與綜合能力梯度培養設計,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1.2 教學過程單調,缺乏跨課程、跨專業知識點交叉融合

傳統教學模式下,生藥學課程教與學均主要集中于課中,教學形式以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為主,忽視了師生、生生間的有效互動以及課前、課后的有效利用,學生缺乏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選擇的學習空間與環境[4,7]。同時,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過于強調教材中常用具體生藥的理論知識,忽視了前沿性和拓展性,割裂了生藥與其他課程及相關專業知識的聯系,缺乏知識點間的交叉融合設計與實踐,對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夠。

1.3 教學設計挑戰度不強,學生主體地位體現不明顯

傳統教學模式下,課程的教學設計簡單、陳舊,教師多年重復性教學,缺乏對教學情境以及教學活動的創新設計,缺少學生對教學需求與問題反饋的空間設計,尤其缺乏成果導向下挑戰性任務設計,未體現對學生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的關注。同時,傳統教學時段主要集中于課堂、教學評價主要以結果為導向,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強,學習多以應試為主,靠短時間死記硬背式突擊就可達到“及格”的目標,嚴重束縛學生持續學習和挑戰難點的動力[3-4]。

1.4 課程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入不足,缺乏引導學生踐行設計

傳統課程教學中教師注重知識傳授和基本技能培養,對學生的價值觀引導不深入,對生藥學相關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不深且內容陳舊,未及時關聯當前社會中的熱點問題,不能很好地引發學生的共鳴。同時,傳統課程育人元素與知識點的融合較為生硬、融入方式簡單,對學生勇于創新、敢于挑戰等金課導向下的價值理念的引領不足,尤其缺乏知行合一的設計,學生內化吸收、實踐不足,課程思政育人效果不明顯[9-10]。

2 生藥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針對以上核心問題,以“兩性一度”的金課建設標準為指引,增加課程建設對教師的挑戰度,創新傳統課程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與學習結果評價,同時提升課程學習對學生的挑戰度,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11-13]。在課程建設中不斷深挖生藥文化內涵與德育元素并將其有機融入相關知識點,以學生為中心聚焦學習過程,以“互聯網+教學”為手段互聯互通線上線下、課內課外,以信息技術為依托跨學科交叉融合與創新,打造生藥學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教學模式,具體構建與實施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2.1 以學生為中心,內外貫通,重構方法與內容

借助超星平臺、藥育平臺分別建立生藥學與生藥學實驗線上開放課程,以互通線上線下、貫通課內課外,引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與設計、課中協作創新與互動、課后實踐探索與鞏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將學生在整個課程學習過程中完成的話題討論、視頻創作、資源調查、案例設計與分享等課前課后任務點以及課中作品展示、翻轉講授、小組協作等活動,按一定比例納入課程成績,利用上述平臺形成過程可視的課程考核“效益明白賬”,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積極應對課程學習中的挑戰,將學習方式由傳統式向探究式轉變[14]。

同時,結合學生課前茫然、課中被動、課后怠學的學習特點,分階段靈活組合運用引導式、案例式、翻轉式、評價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并充分借助軟件仿真、動畫3D、模型模具、實驗模擬、實例應用、案例展示、中醫藥文化趣味資源分享等手段,使課程中枯燥的內容生動化、分散的內容系統化、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此外,遵循學生能力發展規律,以其邏輯思維培養為主線,將原有章節凝練、重組,從走進藥用植物,到關注生藥的親緣關系,再探索生藥的藥用價值,到掌握生藥的鑒定技術,最終結合當前新需求思考與設計生藥的合理開發應用,逐級遞進,對應低階(基礎知識資源庫)、中階(能力培養資源庫)、高階(素質提升資源庫)3個層次(圖1),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與探究心向,有序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逐步培養其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

圖1 生藥學教學內容梯度設計

2.2 以師生共建為核心,理實融通,立德于行

以教師與學生共進的雙向奔赴、理論與實踐互促的雙向交融方式,使教與學充分互動,增加課程對師生的挑戰度,有效消除教與學的惰性。在教師層面,通過網絡平臺不斷加強學習、積累經驗,融合思政元素精心設計課內外教學環節、內容與活動,充分結合生藥資源調查、市場調研、標本制備及生藥園建設等實踐活動,為學生創設挑戰性學習情境,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有力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同時,引導學生開放式挖掘、撰寫生藥思政案例,與教師共建生藥學課程思政案例庫,體驗參與塑造自身德性及品格的情感;定期舉辦“思政育人——課程中的感動”主題活動,鼓勵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教學過程,挖掘教材蘊含的思政元素(圖2),以點帶面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和朋輩教育。

圖2 生藥學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的對應關系

在學生層面,結合課前、課后生藥相關調研與問卷調查,以生藥真偽鑒別、功效價值、調研總結與健體等為宣傳點,制作科普小視頻、生藥育人微視頻等,分享至平臺并進行互評,協作共進,持續將理論學習內容外化于行,為健康中國助力。同時,對校園及周邊的藥用植物開展資源調查、合理采集、品種鑒定、臘葉標本制作等實踐勞動,將優秀標本在生藥標本室展覽、課堂展示介紹,實現教材生藥的立體化的同時也使學生在課堂翻轉環節得到強烈的滿足感、成就感。此外,在教師引導下生生協作創建以種植新鮮生藥為主的“生藥園”教學基地,學生協作設計,篩選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品種適用性強、各功效代表性的生藥植物品種,引種到生藥園并制作生藥資料卡,由學生自主管理,大幅提高課程建設的挑戰度與興趣度。如此師生協作,雙向驅動實現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進步,并于踐行中引發共情、潤物細無聲,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2.3 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交叉融合,聯合創新

借助Unity3D虛擬仿真技術將多途徑、多角度知識融合的生藥虛擬仿真實驗引入生藥學在線開放課程,為學生提供直觀、清晰的體驗,促進學生“實踐-認識-實踐”認知思維的螺旋性上升,既拓展了實驗的深度和廣度,更提升了學生跨課程知識交叉融合的創新意識。同時,建立生藥3D動畫標本資源庫(圖3),實現對生藥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效果,消除認知死角,利于學生更好地建立立體思維,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增強了課程趣味性和教學效率[4,15]。上述線上學習資源同時向應用化學、食品科學、植物保護、環境科學等不同專業的學生開放,提高跨專業輻射范圍,助力中醫藥科普教育,為多學科交叉融合提供契機,為學生協作與聯合創新提供交流平臺。

圖3 生藥學部分生藥3D動畫標本展示(藥育平臺)

此外,師生共建的生藥標本室、生藥園對外開放,由本課程學生主持開放活動,增加不同專業學生之間的現場交流與多學科知識碰撞,提高中醫藥對大學生的影響力,為跨專業團隊協作與創新提供機會。在上述線上線下跨課程、跨專業學生交流與創新意識培養的基礎上,以省級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攀登計劃、挑戰杯、國藥工程杯、嶺南杯、天正設計杯、化工設計等項目以競賽為牽引,以制藥工程專業為依托引導學生跨專業組織團隊發揮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優勢,提升學生以創新性高級思維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

3 生藥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取得的效果

經近幾年的創新探索與實踐,生藥學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1 強化了課程建設成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與形式大幅增加

生藥學課程建設成效顯著,先后獲批省級在線開放課程、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同時被認定為省級一流課程。建立了涵蓋Unity3D虛擬仿真實驗、生藥3D動畫標本資源庫、思政案例庫、學生錄制科普小視頻庫等在內的線上課程資源,以及生藥園建設、生藥標本室建設、生藥資源調查、“思政育人——課程中的感動”交流等多種形式的線下實踐活動,兼具教學與科普性質,吸引了不同專業學生來交流學習,獲得了學生的高度肯定。

3.2 增強了學生知識能力價值的自育能力,綜合素質有效提高

該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施中切實提升了學生的存在感和成就感,通過近3學年的課程綜合成績對比發現,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學班(雙百實驗班)的平均成績、及格率明顯高于傳統模式教學班(圖4A);同時,雙百實驗班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實踐能力等能力以及尚法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責任意識等精神面貌均有了較大提升(圖4B)。該模式下,學生從聽講者和依賴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和知識建構生成者,提升了文化與德育的自覺內化、外化踐行能力。

圖4 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生藥學課程綜合成績對比(A)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生藥學課程綜合能力問卷調查結果(B)

3.3 提升了教師創新教學能力,專業素養明顯提升

在該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建設中,教學有了更大的預判性和導向性,更加具有學生視角,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課程改革和優化教學設計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明顯提高,更加注重跨專業知識與實踐的融合。同時,教師對思政元素的融合更加巧妙和多元化,內容更加與時俱進,尤為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健康意識和民生意識,有效增加了課程的人文魅力,使其更具金課品質。

4 結 語

生藥學金課建設通過明確課程育人目標、重構教學內容,以項目與競賽為牽引為學生多學科交叉融合提供契機,體現課程的高階性;綜合采用多平臺線上教學資源,結合案例教學、翻轉課堂和資源調研、生藥園建設等線下教學模式,無縫交融線上線下教學,加強課程的創新性;以師生共建為核心,增加教與學內容、活動與實踐的多元性、創意性,注重學習過程評價,提升課程的挑戰度。該教學模式的實施有效發揮了該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有力支撐了新醫科背景下健康中國戰略需要的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未來,將持續完善課程體系建設,不斷豐富線上課程資源,向不同層次的本專業學生、跨專業交流學生提供更優質資源,并實現多院校優質資源共享,充分發揮金課的示范與輻射效應。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孔松芝:提出、設計研究命題,調研,實施研究過程所涉項目,撰寫論文,制作圖表;蔡鷹:對文章內容進行關鍵性修改,總體把關,審定論文。

猜你喜歡
生藥學生藥金課
基于偏振光顯微鏡與λ波長補償器聯用在生藥顯微鑒別中的應用研究
以本為本“金課”打造之精講精練與發散思維在微積分中的應用舉例
淺談大思政視域下有機化學課程“金課”打造
基于“金課”標準的《管理會計》課程改革思考
山豆根及其混偽品生藥學研究進展
探討如何打造“金課”在中西醫結合眼科教學上的實施
民族藥柳蘭的生藥學鑒別
羊肚參的生藥學研究
長花忍冬生藥學初步研究
生藥學教學中關于“主動學習”的思考和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