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內在機理、現實挑戰及創新路徑

2024-01-18 09:55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高質量人工智能智能

劉 晴

(湖南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0)

當前職業教育處在人工智能大發展的關鍵五年,人工智能出現之后給職業教育帶來哪些新機遇?職業教育應該怎樣去迎接新挑戰?作為與產業領域關聯度最高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對技術發展的需要與人工智能的技術特質高度耦合,如何發揮人工智能的優勢為職業教育深度賦能、促進職業教育從適應轉向引領尤為重要。2022 年5 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指出要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聚焦教育等重點領域,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1]??梢?,“人工智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職業教育面臨的時代主題和目標任務。為實現人工智能深度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從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理出發,探討智能時代職業教育面臨的現實挑戰,從而提出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這對于人工智能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共生共榮具有重要意義。

1 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理

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內含自身的生成邏輯,需從理念、目標、現實等多個維度來解析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所蘊涵的內在機理,為智能化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尋回理性本源,提供邏輯遵循。

1)理念基礎:在智能化變革中推動教育與技術的深度融合。

作為一種外源性技術手段,人工智能依托技術、數據和算法重塑職業教育教學空間、模式和形態,成為職業教育重要的賦能載體,為職業教育的轉型和變革提供新型抓手。首先,人工智能拓展職業教育教學的空間。技術賦能改變傳統教育服務空間供給和流轉,通過打造圖像、語音、視頻一體化的智能化開放課堂,利用以VR、AR 和MR 為代表的擴展現實技術提供多種方式組合的教學手段,進一步拓展線上線下銜接教學、課上課下資源共享的智能教學空間。其次,人工智能推動職業教育模式變革。一方面,人工智能以明確計量、精準定性的技術特征使得職業教育管理模式由基于經驗轉向基于證據,實現數據驅動科學決策,促進管理透明化。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創新多元育人主體互聯互通的教育模式與方法。智能職業教育成為各方主體協同共育格局形成的孵化器,能有效促進教育模式的重構。區塊鏈、數字孿生、XR 等技術的使用實現了多主體協同發力的突破,形成人技協同、“家-校-社”協同參與的決策模式。最后,人工智能促進職業教育形態升級。教師、家長、教學管理者、行政管理者等主體通過智能系統打通虛擬的和現實的家庭、學校、社區,開發多個智能合作終端,為學生提供多樣服務資源與服務路徑,創設強感知、高交互的學習情境,使大規模的精準化教育成為可能[2]。

2)目標動能:在“智能+”職業教育中實現智慧生成的完滿發展。

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人才培養是主戰場。除了推動教育與技術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對職業教育的驅動也體現在對人才培養模式上的突破與超越。教育的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所有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都服務于育人這一本質和目的?!叭斯ぶ悄?職業教育”目標指向學生作為“人”的本質構建,通過對學生進行智慧培育來實現對象的完滿發展,促推職業教育邁向智慧教育發展新階段,從而為職教高質量發展提供“智慧支撐”[3]。

教學之“慧”與技術之“智”是職業教育進階到高級階段的解鎖密碼,缺一不可。首先,借助人工智能對職業教育的賦能作用使得教學過程個性化、智慧化、精準化成為可能。智慧教育實質上是教師和學生雙向賦能的過程。教師依托虛擬仿真、人機交互技術,擬合數據、教學與文化優化教學過程,學生完善自身認識結構,化知識和技能為智慧,因而智慧教育是融合“人之慧”與“技之智”的未來教育范式。智慧教育模式支持真實的情境創設、協作學習、多重交互、啟發探究等新型信息化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發展狀態融聚形成個性化的智慧學習空間。此外,人工智能作為技術工具還為實現教育環境、資源、服務等的智慧化提供可能。通過多模態資源呈現、虛擬現實場景互聯等在教學場景中的應用提升學生的學習投入,觸發學生多層次多維度體驗,幫助學生由傳統的“知識學習+技能學習”轉向實現自身智慧的“生成性發展”,從而在人工智能賦能下打造職業教育“智適應”的教育生態環境,促進職業教育管理、教學、服務等的全面變革升級。

3)現實訴求:在智能培養過程中帶來復合型人才需求的“創造效應”。

人工智能的發展引發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變化,進而導致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現實訴求發生根本性轉變。職業教育只有順應智能化、數據化技術的發展大勢,才能滿足社會轉型對職業教育產生的新需求。一方面,智能化轉型觸發社會分工調整,以傳統機械重復性為特征的中等勞動工種正在快速消失。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曾提出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革命會像前三次革命一樣轉移勞動力,并創造更多人類高層次勞動工種[4]。勞動力要有擅長的專業技能以及解決復雜問題的跨界思維、批判性思維等能力,必須具備高階能力和關鍵素質滿足多元綜合的崗位需求。職業教育人才高質量供給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能有效彌合當前復雜多元的職業勞動形態。由此觀之,技術革新引領職業技能人才向“高階多元”的復合型人才進階,拓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新空間。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帶來產業交叉與跨界融合,在各個領域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其產生的替代性風險促使復合型人才需求急劇增加。運用智能技術滿足學習者廣泛的技能需求,培養“硬素質+軟素質”全面發展的“完整職業人”,從而有效應對當前工作世界的“技能鴻溝”以及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替代性危機”[5],促使職業技能學習者駕馭智能技術的綜合性能力和個體競爭力顯著提升。

2 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挑戰

人工智能助推職業教育升級轉型,正逐漸成為職業教育行業的“標配”,但在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挑戰。直面發展現實,智能時代我國職業教育在教學模式、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建設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

1)現代化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尚不完善,智能教學服務在職業教育教學場域中“失靈”現象明顯。

人工智能技術為職業教育多元化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機遇的同時,也對職業教育教學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職業教育模式明顯已不再適應智能時代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這使得傳統職業教育不得不向智能職業教育轉型,調整其職業配置和教學模式,將智能技術手段與教育教學進行創新性融合以適應人工智能時代人才培養的新需要。雖然人工智能技術對生產和生活等諸多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但在職業教育教學場域中仍存在一定的“失靈”現象。一方面,高職院?;旧隙紴楦呗殞W生配備了一系列的技術技能課程,智能教學在教學領域中所占的比重也日漸上升,但實際上大部分的高職學生對于相關智能知識和新技術的掌握度仍處在一個較低水平[6]。而且,智能職業教育不僅以學生獲取智能化專業技術為目標,還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只強調“硬技術”而忽視“軟實力”的傳統職業教育空間和理念進一步坍塌。如果仍保持單一的職業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必然不能適應智能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仍面臨困境。從教師的數量來看,真正的“雙師型”教師配比嚴重不足;從教師的質量上看,兼具智能思維、教學技術和產品創新能力的高精尖職業教育教師人才相對匱乏,難以滿足智能時代對高層次技術人才培養的需求。

2)人工智能更新迭代對傳統職業產生替代效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市場需求側“兩張皮”現象較為突出。

隨著智能制造、智能芯片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發展,生產設備逐漸由“自動化”轉向“智能化”,相關產業形態、產業結構發生急劇變革,尤其是伴隨新技術大規模進入職業崗位,職業種類、勞動性質快速分化,“以制為中心”的機械重復型、簡單技能型崗位逐漸淪為產業鏈條末端,必將為“以智為中心”的智能生產模式和高級工種所替代。也就是說,“機器換人”“騰籠換鳥”不再是空談,傳統的參與原材料生產的一線工作者將逐步被機器故障檢修員、程序設計者等新技術人員所取代。人工智能帶來的新職業崗位類型復雜多元,傳統低級職業形態面臨嚴峻挑戰,也給職業教育帶來崗位沖擊,職業院校若是不對人才培養模式加以調整優化,人工智能對院校人才的“替代效應”將愈加明顯[7],進而導致更多的勞動者不得不面臨職業轉換。

另外,職業院校人才供給難以滿足智能時代對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充分暴露我國職業技能“人才缺口”與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剛需存在矛盾。職業教育改革相對滯后于人工智能發展步伐,教育理念更偏重于學科本位,培養掌握較寬泛技能的人才,與智能時代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端復合型人才尚有差距,致使產業市場出現“招工難”的現象,人才培養供給與產業市場人才需求“兩張皮”現象凸顯。如何有效協調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新業態下人才需求、原有的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需求鏈等矛盾成為職業教育邁向更高階段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3)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尚未形成系統評價體系,多數院校在評價指標體系上“失效”問題嚴重。

工業機器人、云制造和大數據等新技術在職業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成為教育整體變革的內生變量,也為職業教育評價體系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新考驗和新機遇?!叭斯ぶ悄?”的職業教育評價體系表現于各類資源的備案、流通、反饋等環節的數據集成和全場景、全過程、多功能的新型智能評價體系,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

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急需高質量評價體系,然而當前的職業教育評價體系仍未脫離傳統的“各自為政”的評價模式,存在評價主體不清晰、價值標準單一化、評價工具不完善新等問題,成為阻礙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首先,評價主體不清晰。不同的主體基于自身利益以對自身最優的標準做出評價,多元但離散的評價結果科學性不足,導致對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本質特征產生偏離,最終造成學生培養目標和功能定位的不清晰。其次,評價價值標準單一化。多數職業院校仍過度強化終結性評價的功能,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術操作等外顯行為評價的指標權重過大,忽視學生的智能思維、道德情感等內隱素質在評價標準中所占的權重,限制了學生“全面的人”本位價值的實現。最后,評價工具不完善。各職業院校沒有建立為達成教育目標而采用的系統性評價方法和手段,限制了對職業教育發展的評價寬度和深度。而且,多數職業院?,F有的評價體系由于管理者數字領導素養和綜合技術水平的限制,無法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評價體系緊密融合,最終導致所謂的智能評價體系和高質量發展標準淪為“擺設”。

3 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

智能時代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新要求,人工智能在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動職業教育發展進程方面的潛能值得進一步發掘。為將人工智能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發展,需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現代化職業教育教學模式與策略,助力解決智能教學服務在職業教育教學場域中的“失靈”問題;圍繞學生主體開展新型職業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同時依托多元關聯網絡設置專門化的學習場域,助力解決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市場需求側“兩張皮”問題;研制人工智能促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與技術標準,助力解決部分職業院校評價指標體系“失效”問題。

1)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現代化職業教育教學模式與策略,推動構建“智慧課堂”。

當人工智能真正進入到課堂,必將沖擊傳統教學思維模式,因而基于人工智能探索和研究現代化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具有必要性。首先,要切實轉變職業教育的思想認識,加強整個教育過程中人工智能思維的應用,創造性地發掘和釋放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潛力。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工智能必將參與職業教育的全過程,要實現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必須要順應科技產業變革趨勢,積極應對“智能化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既看到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領域的核心潛力,同時關注其可能帶來的倫理問題。其次,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產學研合作項目等政策機遇,通過示范激勵、重點資助、理論指導等方式加強對智能職業教育的推廣和資助。同時,廣泛開展學術交流研討,動員一線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圍繞“人工智能+職業教育”等相關主題探索智能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與策略,為人工智能技術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應用和創新提供新的空間平臺。最后,構建激勵機制助力人工智能課堂的實施。人工智能課堂的構建是現代化職業教育模式最直觀的體現。職業院校要組建有“匠心”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實施獎勵性激勵措施,通過加大投入推動教師研討優質教材教案、為學生定制個性化的學習方案,使“教師+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和“教法+人工智能”同向發力,從而構建起新型職業教育“智慧課堂”[8]。

2)圍繞學生主體開展新型職業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職業教育必須回歸人性本質,對準現代職業人的主體價值與生存方式表征。人工智能時代下的職業教育更應把握學生主體這一核心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智能思維和協作能力,幫助學生在實踐鍛煉中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一是引入職業教育游戲化教學。游戲化教學是面向21 世紀的新型教學法,在非游戲化環境中將游戲設計元素與課程內容建立深度聯系,通過對非游戲的活動進行重組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產生“心流”反應。游戲化教學契合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有效支持學習過程。并且相較于常規的教學實踐,游戲化教學以行動和能力為導向,通過構建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實驗探究性學習機會,更加重視學生的自我活動,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整合,縮小知識技能與實際應用之間的鴻溝。二是加強人工智能實訓基地建設。在推進落實上,“人工智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框架需要高質量實訓平臺的支撐,集成有效資源,建設多維的人工智能實訓基地,在實施過程中集中攻關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政府及相關財政部門應加大對其實訓設備、環境場地、材料投入等的資金支持力度,為職業院校建設實訓基地提供政策優惠及雄厚保障。此外,為解決職業教育實訓中面臨的“三高三難”問題[9],需統籌兼顧實訓基地的硬件和軟件設施,在職業教育教學實施活動中普及和推廣虛擬仿真等新技術,采用大空間多人協同交互系統、幻影成像系統等多種虛擬教學方法和手段,確保實訓基地建設質量。

3)依托多元關聯網絡設置專門化的學習場域,實現學習資源的集成共享。

一是以人工智能的技術特性為支撐,開展智能化的泛在學習。泛在學習強調環境智能化、資源開放性和學習個性化,教師和學生能在智能職業教育中開展跨越時空的驗證性學習。智能化的泛在學習是構建滿足教育變革訴求的智能學習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持伴隨性數據采集及教育管理與評價,為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等提供創新教學、個性化學習、社會交互的學習環境,促進師生知識建構、個性化發展和集體智慧發展。二是以人工智能的虛擬仿真功能為基礎,開展深度浸入的體驗性學習。人工智能可以創建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利用計算機生成模態環境,通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使學習者沉浸到學習環境當中。體驗性學習能夠有效規避職業教育傳統課堂經驗學習的局限,為學生提供虛實融合的學習體驗。三是以人工智能的具身社交、集體創作等多種功能為依托,開展跨時空的深度協作發現式學習。未來空間實踐強調建構以智能學習空間為代表的深度協作發現式學習,基于學習空間中社會關系和人際互動支持學習者進行自主探索和集體探索,有助于學習者追求知識的自主生成,實現職業教育多情境學習環境的復刻和學習資源的最大化共享。

4)研制人工智能促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與技術標準,形成“多維度”評價新格局?;诼殬I特性的職業教育發展與評價是持續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維度,構建卓越的質量評價體系是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制定高質量的體系結構與技術標準不僅能對職業教育發展質量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判,更重要的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評價體系的目標指引。第一,利益相關主體參與價值共建。傳統的職業教育評價體系強調工具、方法和過程的科學性,是一種體現職業教育外部需求而忽視參與者信息傳遞主動性的單向評價體系。高質量的評價體系立足于利益主體平等的話語表達,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家庭和學生等各方利益相關者均納入價值共建的范疇,通過利益共享和平等對話來達成智能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評價體系的價值共識。第二,評價體系要彰顯職業教育類型需求。從評價對象的本質特性出發,尊重職業教育類型需求,其關鍵在于體現職業教育適應性,在遵循人才培養規律的基礎上制定評價標準、選擇評價手段。在學校層面,聚焦增值賦能,立足職業教育的社會價值,構建學校評價體系;在教師層面,聚焦師資特質,立足教師的能力素質結構,構建教師評價體系;在學生層面,聚焦育人為本,立足學生可持續職業發展,構建學生評價體系;在專業層面,聚焦跨界協同,立足產教融合的專業治理,構建專業評價體系,形成以高質量為導向的“多維度”評價新格局。

4 結語

人工智能正加速覆蓋職業教育發展的全域,是促推職業教育邁向高階形態不可忽視的力量。因此,把握人工智能賦能職業教育的“秘鑰”,是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擘畫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藍圖的過程中,應聚焦智能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新方向以及面臨的新挑戰,利用科技賦能加速推進人工智能與職業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發展,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強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高質量人工智能智能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2019:人工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人工智能與就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