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的生命指向與學校生活重建

2024-01-18 13:20
關鍵詞:雙減生命生活

皮 武

(淮陰師范學院,江蘇 淮安 223300)

“雙減”,指的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即“兩個負擔”。為何要“雙減”,相關文件說得很清楚,就是要“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回歸教育的成“人”本質,回歸教育的生命原點,這反映了“雙減”政策的生命指向,也應該成為“雙減”背景下重構教育生態的核心遵循。

1 “兩個負擔”:侵蝕生命成長根基

教育場域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存在諸多積弊,其中以“兩個負擔”為代表的教育短視化、功利化問題尤為突出。所謂急則治標,“雙減”政策出臺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義務教育這一病理,從根本上說則是為了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這是對教育緣于生命、指向生命的再重申、再歸正。生命的健康成長需要身體安全、環境自由、科學秩序和超越愿景[1],而“兩個負擔”的要害正是在于對這一生命成長根基的侵蝕。

1.1 身體安全難以保障

作為生命展開的起點,人的肉身是一種現實性、局限性的存在,教育對生命的關注需要從身體開始,因為“個體成長與教育的基礎是身體,必須凸顯身體在個體發展中的基礎性意義,這對于我們長期以理智能力為中心的教育可謂是一種現象學的本體回歸”[2]?!皟蓚€負擔”以野蠻的方式擠占了身體成長需要的體育、游戲甚至“空閑”時間,其依仗的超時、過量的重復訓練等方式本身就是對身體的戕害。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為23.8%,2020年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青少年近視率達52.7%[3]。而這樣的不良教育生態又會進一步誘發學生的身心危機,導致自傷、自殘、自殺等極端事件頻發。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教育也就失去依據和根基,小則傷身,大則毀國,絕非危言聳聽。

1.2 自主環境深受侵害

人之生命是宇宙中最復雜的存在物,具有現實性,更具有可能性,不可能完全依靠精密的工藝設計實現最佳發展。因此,對人的生命不能失去“詩性關照”,要留有一定的自由成長空間。自由是肉體生命成長的需要。盧梭曾這樣斥責對嬰兒的束縛:凡是用襁褓包裹孩子的地方,到處都可以看到駝背的、瘸腿的、膝蓋內彎的、患佝僂病的、患脊髓炎的、以及各種各樣畸形的人[4]??档抡J為在兒童的最早年齡階段只需要養育。自由對個體精神生命的成長同樣寶貴。蒙臺梭利說,“在一個不受約束的環境中,即在一個適宜于他年齡的環境中,兒童的精神生命會自然地得到發展并揭示它的內在秘密”[5]。自由還是德性的基礎。因為“自由是良知的統治得以成長的條件。自由就是讓良知來指導我們的行為,自由就是良知的主宰?!盵6]“兩個負擔”讓學生失去身體和思維活動的自由,扼殺了生命成長的無限可能性。

1.3 成長秩序屢遭顛覆

生命的成長歷程遵循著一定的節律,即“在人的一生中通過年齡分化而體現的生活道路”[7]。教育學和心理學等多門學科的研究證明,個體的生命歷程在身心兩方面呈現連續變化的規律性,遵循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個別差異性和互補性等規律。個體年齡不同而導致他們分屬于不同的同齡人群體,同一群體的個體常常遭遇相同社會文化環境而形成相似的生命軌跡,因此,生命的成長體現生物學和社會學的雙重意義,生活總是“一定時空中的生活”,它帶來的啟示就是,教育必須順應生命的節奏,與時偕行,為生命的發展提供及時的指引。而“兩個負擔”目的的極端功利化難以考慮因材施教和學生的多元化發展,資本的滲透導致短視化的壓榨成為不二法門,根本不會顧及學生的長遠發展,恰恰破壞和顛覆了生命成長的科學秩序。

1.4 超越愿景長期缺位

人的生命具有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二重性,歷代先賢大家都認為生命成長的本質在于精神價值的提升超越,而非單純的生物性發育和成長,表現為對生命超越性的認同和踐行。但“人的自然生命與精神生命之間存在著一種摩擦,處于一種緊張關系之中,”[8]因為自然生命和動物性的生理本能及原始欲望相關聯,需要節制才能規避破壞性。教育為生命的超越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兩個負擔”為這個過程增添了額外的阻力,它使人的視野收縮和窄化,甚至只看到考試分數,而無暇顧及星空、大地、詩和遠方,情形最好的情況下也不過是教會了學生何以為生的本領,卻放棄了對為何而生的思考和追問。

2 “雙減”政策:破除生命成長阻礙

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早已“冰凍三尺”?!案母镩_放40年來,我國先后出臺了35項中小學‘減負’政策,其中,減負專項政策11項,相關政策24項”[9]。三令五申之下,問題仍然存在,甚至出現“減一次,增一次”的悖論,充分說明了該問題的頑固性?!皬娜说纳罱嵌瓤?教育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喚醒人的生命意識,啟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構人的生活方式,以實現人的價值生活的活動”[10]。面對千百萬兒童和青少年生命健康長期遭受威脅和損害的局面,在小修小補已經無濟于事的關鍵時刻,“雙減”政策如同一劑猛藥,必能滌蕩沉疴,有效破除學生生命成長的阻礙。

2.1 至高的政治站位

“雙減”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這是有關學生減負工作未曾有過的高等級文件。而且該政策中的許多核心要求在更早時候即被提出,2021年5月21日,中共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會議提出,要“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等。關于教育地位的認識,文件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樹立高度的政治自覺,認識到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認識到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強調要把教育優先優質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完成,必須凝聚強大的政治智慧,必須付諸有力的政治舉措,發揮強有力的領導作用。顯然,從政治高度理解“雙減”政策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有利于堅定信心,保證在政策落實過程中破除學生生命成長的一切阻礙。

2.2 精準的靶向發力

“雙減”政策精準選取“兩個負擔”為靶點,所做的是一篇從“小切口”入手的“大文章”,對于促進學生生命健康成長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例如“雙減”中的第一減是減輕學生不合理的作業負擔,通過作業管理機制改革,合理規定作業數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強化作業指導等,解決目前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數量多、質量低、功能異化等問題。一旦這些要求得到有效滿足,必然能夠釋放出數量可觀的可以供學生正常鍛煉、休息、娛樂的時間?!半p減”中的第二減是減輕校外培訓負擔,進一步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通過加強課后服務、保證服務時間、提高服務質量、拓展服務渠道等方式,對于不合理的校外培訓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也有效避免了“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半p減”政策以減輕“兩個負擔”為具體目標,由此布下了從治理思路、學校陣地、作業管理、課后服務到質量評價等方面的全方位的路線圖。

2.3 高效的協同機制

教育從來不單純是教育的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在這個方面,“雙減”政策也有貼心的設計。一是強調了黨的全面領導作用,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把“雙減”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給該項工作施加巨大的推動力;二是強調了教育部門的統籌協調作用,指導學校做好“雙減”有關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日常監管;三是強調宣傳、網信、機構編制、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市場監管、政法、公安、人民銀行、銀保監、證監等相關部門各負其責,聯合開展專項治理行動,通過成立“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集中組織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同時建立責任追究機制,依法依規對背離工作要求的地方、部門、學校及相關責任人嚴肅追責。

3 學?;貞?構建生命化的教育生活

“雙減”政策重申學校的教育主陣地地位,必然推動學校教育生活的重構。學校生活是一種特殊的生活,這種特殊性表現為教育在生活中展開,生活具有教育功能,教育生活是幸福完整的[11]?!半p減”政策為了生命、指向生命,決定了學校教育生活重構的生命化取向,而生命化的學校生活是“完整的生活、自主的生活、游戲的生活、教育的生活”[12]。這些論述啟發我們,學校必須構建生命化的教育生活,讓學校教育回歸本真,“融于”生命、“成全”生命。

3.1 追求教育性,防止學校生活的劣質化

學校生活是為了狹義的教育而建構起來的,它是一種特殊的生活,這種特殊性體現在學校生活以人的生命健康發展為目的,以師生借助課程中介的交往活動為手段,以學生的自主建構為生長機制,因而它需要發展人的主體性,需要創造真正的意義感。簡言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育人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它決定了學校生活必須以育人為底色,體現教育性。雖然學校源于社會,但其存在目的的特殊性決定了學校生活不能是社會生活的簡單移植,而要經過以強化教育性為目的的改造和設計。保證學校生活的教育性,使之更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關鍵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目標上,不僅要促進學生自然生命的成長,還要追求學生精神生命的成長,體現教育目標與生命發展超越性的契合度;第二,在教育內容上,要不斷提升課程建設水平,防止各類假丑惡等有害有毒內容進入學校課程;第三,在教師素養上,要有“教師即課程”的意識,按“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第四,在學校文化上,要努力構建以人為目的的物質、行為、制度和精神文化。

3.2 追求完整性,防止學校生活的狹窄化

從理論上說,生活是生命的歷程和體驗,生命與生活都是完整而不可分割的,人們總是“作為完整無缺的自我度過他們的生活”[13]。而實踐中的教育生活總是存在于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之中,教育活動的對象、中介也存在種種差異,于是在人們現在的認知框架下,教育生活難免被類型化、范疇化為不同的部分。比如,在時間維度上,學校教育生活可以分為過去生活、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在空間維度上,可以分為課內生活和課外生活;在類型維度上,可以分為學習生活和休閑生活。即使在學習生活內部,又可以進一步分為由各種學習科目主導下的不同生活類型,在每一科目的內部,還能分出知識生活、實踐生活等不同樣態。當制度化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生活出現以后,由于功利主義的盛行,教育的工具化日益嚴重,完整教育生活必然被進一步粗暴地切割。比如在“分數崇拜”之下,不同的教育生活就可以分為若干等級,其“有用性”可以在精確衡量后,成為進行時間與精力分配的依據,導致學校生活的統一感完全喪失。從生命成長出發,就要保護學生教育生活的完整性,既要關注有不同學科的均衡,又要重視同一學科中的科學世界、日常生活世界和人文世界的均衡;既要有課內生活,又要有課外生活,做到課內課外、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的均衡。

3.3 追求過程性,防止學校生活的碎片化

有一種影響深遠的觀點,認為教育應該為未來生活做準備,以此為教育過程中的種種偏差作辯護,導致“結果論”盛行,大到升學統考,小至日常一門課程的學習,一切以分數高低論英雄。如果在生活之海中,人們關注的僅僅是每一次重大事件大結局時的高光時刻,并將其定義為“幸?!?這種“幸?!比缤V泄聧u,通向孤島的任何航道不過是路徑和跳板,航行過程就看作是痛苦的體力和精神消耗,完全失去了本體價值。當前學校生活的種種異化,許多都是由于對過程性價值的忽視導致的,如“生前不必久睡,死后自會長眠”式的對學生的過度壓榨,一些課程教學為了講求效率而剝奪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試誤過程,而選擇直接觀看“標準”實驗的視頻,死記硬背標準答案的“學習”模式,從而在中小學階段就提前隔絕了只有在學習過程之中才能體驗到的認知的緊張與有趣、情感的充盈與美好,對學生生命的完整發展造成長久的損害?!靶腋?是一個旅程,而非目的地?!睋Q言之,美好行動是自成目的性的,即它本身可以產生幸福。即使退一步說,任何美好目標的獲得都是過程累積的結果,對過程的漠視最終也必然失去真正的未來。因此,學校生活對學生施加的本來就是過程性影響,必須充分重視過程的價值,比如有學者提出以游戲精神改造學校生活,就在于游戲沒有外在的目的,游戲本身就是游戲的目的,“游戲的存在方式不允許游戲者像對待一個對象那樣去對待游戲”[14]。

3.4 追求主體性,防止學校生活的機械化

所謂學校生活的機械化,是指把學??闯删脑O計的機械設備,教師是操作工,學生是原材料,學校開展的活動等同于一條條流水線,最終將學生“加工”成規格統一的產品。在這樣的學校中,只有“物”的運轉而沒有“人”的生活。然而,人畢竟是人,有著不能磨滅的喜、怒、哀、樂,得不到正確引導就一定會扭曲生長,偏離學校助人成“人”的目標,今天校園不斷產生的學生心理和行為失范問題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社會多元化的推進,學校、教師、學生即使認識到了問題所在,但也因被種種規定捆住手腳而難以越雷池一步。因此,在觀念問題解決之后,要防止學校生活的機械化,就要強化學校師生的主體性。一是要推進教育系統的分權。目前,從社會系統來看,在國家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推進過程中,學校辦學自主權有所改觀,但總體上存在“辦學自主權依然不足”的現象,在學校內部,也存在權力過度集中在校級層面,而教師和學生極少能夠參與學校治理的現象,特別要把教和學的權力還給教師和學生,在堅守底線的前提下,全面激發師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二是增加教育產品供給。要強化課程開發,改革教學方法,為師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三是教育目標的多元化,做到因材施教,每個人可以在差異化中做最好的自己。

總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人的健康成長,這就要求教育回歸生命的原點。如果說一個時期以來“兩個負擔”對學生生命成長造成了嚴重的困擾甚至損害,“雙減”政策的頒布就是為生命成長松了綁,為生命化教育開辟了通道。分析和認同“雙減”政策的生命指向,有利于更加深入理解和自覺落實這一政策,改變基礎教育學校生活樣態,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

猜你喜歡
雙減生命生活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生活感悟
無厘頭生活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