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職教脫貧解困改革的形成、舉措、借鑒

2024-01-18 07:11金瀏河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收稿日期: 2023-06-07

基金項目: 2022年浙江省中華職業教育科研項目(ZJCV2022B67);溫州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度高職教育專項研究重點課題“高職院校分布式辦學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WZYGJzd202201)

作者簡介: 金瀏河(1977—),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現代高等職業教育與培訓。

摘? 要: 法國在經濟轉型時期遇到了年輕人失學、失業、生活困難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法國教育工作者施瓦茲對此進行了長期調查研究,發現了產生貧困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職教脫貧解困綜合性改革的系列舉措,由此形成著名的《施瓦茲報告》。該報告提出了對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繼續教育協同一體化發展的終身教育理念,使以脫貧解困為重要目標的職業教育培訓進入了高質量、高水平發展階段,并取得了實質性成效。實踐證明讓年輕人通過職教培訓盡快融入社會,并重新進入新的工作崗位,被社會包容和接納,是年輕人脫貧解困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方法。我國目前進入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又處于數字經濟轉型時期,要同時面對城鎮和農村年輕人的學習、就業新問題,所以法國的職教脫貧解困工作有著借鑒作用。

關鍵詞: 《施瓦茲報告》; 年輕人援助中心; 跟蹤幫扶; 職教脫貧

中圖分類號: G719?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1-2153(2024)01-0010-08

法國的經濟轉型遇到了許多現實的問題,一方面大量新技術、新企業需要大批掌握最新技能的職業技術工人,另一方面大批年輕人失學、失業,面臨脫貧解困的實際問題。社會現代化的進展,教育水平的提高,文化水平的提高,使高等院校畢業生遇到了就業難的新問題。面對這樣一個新環境,法國的專業教育工作者和政府共同發起了一場職業教育轉型改革。經過不斷的調查與實驗,認為重點是引導年輕人如何重新融入社會、重新進入新的工作崗位。

法國的教育工作者密切聯系社會變化規律,對年輕人貧困現象進行體系化的梳理,進行了系列的調查研究。其中1981年出版的以伯特蘭·施瓦茲(Schwartz,1919—2018)為第一作者的報告《年輕人的職業性培育、社會性培育》(也稱為《施瓦茲報告》)是代表性著作。

《施瓦茲報告》匯集了很多專家的意見。該報告是根據施瓦茲的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終身教育協同發展的理念進行編寫的,該報告的建議是基于年輕人失學、失業和被社會排斥的根本原因的分析而提出的(這些原因成為脫貧解困辦法與措施的依據)。該報告指出,要保證所有年輕人有平等進入社會的權利,讓年輕人能夠主動地面對未來,能夠自立地走上人生的道路[1]?!妒┩咂潏蟾妗分袕娬{“職業性培育”和“社會性培育”的同一性,法國政府根據這一報告制定了幫助年輕人脫貧解困的政策。

一、法國職教脫貧解困改革的形成

率先進行法國職教脫貧解困改革的是從事職業教育的工作者,他們在教學一線發現和認識到許多現實中的新問題,并且與教師的經歷和教育人格的形成有密切的關系。對于施瓦茲來說,對教育的重要性認識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自身受到的痛苦經歷有關,他認識到人不能無知,于是決定從事教師職業。戰后他又到巴黎國立高等礦業學校學習,在學習時經過了半年的礦山實地研修,在那里的經歷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的人生。煤礦作業在地下很深,環境惡劣,盡管如此,煤礦工人們還是互相配合工作,還建立了不熟練工人與熟練工人的互助關系。施瓦茲通過煤礦勞動的經驗,堅信在任何勞動環境中都能存在溝通和互助精神。

在巴黎國立高等礦業學校獲得“工程師”資格的施瓦茲于1948年就任南錫國立高等礦業學校教授,開始從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工作。施瓦茲改革的構想并不局限在知識教養方面,他仔細調查了實業家和產業界對職業教育的要求,認為勞動者即使擁有專業技術和知識,如果不能與現場勞動者共享并建立相互溝通意識,掌握的知識和技術也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因此現代工程師培養需要重視人才培養和人際關系構建,施瓦茲作為理論教育學者從此走上了培養職業技能型的新型勞動者道路[2]。

(一)建立南錫經濟社會合作中心

改革的第一步是在1954年,以法國東部中心城市南錫作為產學合作據點,建立了經濟社會合作中心(centre universitarirede coperation economiqueet socialede Nancy,簡稱CUCES),1960年施瓦茲就任所長。南錫市是有著豐富的煤炭和鋼鐵資源的工業區,后經過產業結構調整,第三產業開始發展,遇到工程師、高級技術人員、干部人才嚴重不足的困擾。CUCES伴隨著老工業的衰退和產業結構的轉換,培養了大批急需的新型人才。

1. 面向就業者

在CUCES中,施瓦茲首先更新了核心課程內容。當時的勞動者接受職業教育,是因為失去了工作,在生活壓力狀態下去學習,以取得職業資格為目標。施瓦茲認為:“大人和年輕人都是在發生問題后才開始進修學習的,所以不管他們接受教育的水平如何,都要面對現實問題,尤其是低學歷者更容易行動猶豫,顧慮重重?!笔苓^高等專業教育的人可以自己選擇獲得新知識和技能的途徑,而低學歷者自己缺乏信息和知識,結果在早期就失去了接受職業教育的機會。為此,CUCES新設了低學歷者的課程體系[3]。

2. 重視低學歷者

為了促進低技能者、低學歷者學習,教學要求學員依據時間標準提高工作效率[4]。教學要求低學歷者體驗管理者和勞動者雙方立場,使他們在理解自己如何評價的同時,更好地把握生產現場個人應有的行為。

(二)對職業教育理念重新設計

一個全新的教育改革,需要設計一個全新的職教脫貧解困理念。要實現這一點,教學必須面向社會課堂,改革必須得到學生和社會的支持。

施瓦茲的初期教學改革得到當地企業組織、職業中介服務的協助,其中課程設置了與企業家們的交流機會,引進了增強學生職業工作適應性的科目。教學實驗結果表明,職業教育方法不是從教師到授課對象的單向教育,而是在與廣大企業相關人員的交流中采取的雙向甚至多向的授課形式。施瓦茲的職業教育并不是單純的技能形成,而是重視社會關系的重新構建。

施瓦茲的CUCES改革首先是在法國五大工會之一的勞動總聯盟(confederation generale du travail,簡稱CGT)成人職業教育中心成功實施。因為隨著廉價礦產資源從海外流入,出現了CGT面臨大量礦工被解雇的問題,因此必須探索針對所有礦工的再教育課題。但是從CGT的角度來看,不僅要求施瓦茲指導礦工學習技術,還要求指導他們學會團結合作。施瓦茲認為,通過在勞動者的再教育中引入雙向授課,教育機構、工會以及勞動者一起摸索解決問題的方案,能夠成功地解決工人職業學習和重新就業問題[5]。當時的《世界報》高度評價了施瓦茲的成人職業教育,特別是CUCES的新舉措,具體工作是CUCES召集了30名不同產業界的干部,用2周時間實施了包括工會成員、技術教學人員、就業指導人員在內的研修培訓。政府(教育部)、產業界(經團聯)、教育界的相互交流,使他們接受新的職業培訓理念,這是推行施瓦茲新的脫貧解困理念的實施結果。

1963年國立成人教育培訓所(institut national de formation de adultes,簡稱INFA)創立。INFA是根據施瓦茲的要求建立的成人職業教育場所,作為教育部直接管轄的機構而設立。以INFA的創立為契機,能夠進一步推進大學內的理科和文科的融合體制改革、大學間的學分互換,推進大學之間的理工學科的合作。

1966年,法國出現了工人、技術人員、高級管理人員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根據施瓦茲的報告,不管是管理人員,還是基層勞動者都需要繼續接受教育。CUCES通過開展成人教育,不斷推進相關的教育培訓,使這一問題得以緩解[6]。

到了20世紀70年代,施瓦茲在終身教育領域進一步發展了成人職業教育。施瓦茲參加并且發表了“未來的歐洲計劃”之一的教育計劃報告,題目是《職業生涯教育》,提出“把人生變成教育資源”的理念,施瓦茲在“職業生涯教育”中提出了將“學齡前教育階段”“義務教育階段”“職業課程教育結束階段”納入融通教育,構建一個不分年齡、性別、國籍、人種的綜合型教育體制。施瓦茲的建議改革了傳統的學區制教育方法,提出了“脫?;焙汀白晕一钡膶W習原則,希望擺脫過分依賴學校、依賴家庭的教育,解決學生之間的偏見、教育相互排斥、學校間的差距、跨境入學等法國教育問題。

“脫?;痹瓌t是指從教師到學習者,不是單向的教育,而要重視學習者的評價,設立以地區為單位的教育區域,可以橫向為學習者提供多個學習機會?!懊撔;钡哪康木褪且h離“教、學”的“圍墻”觀念,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自主自學的精神,遠離“被動教育”,促進學習者的主動學習。施瓦茲把“脫?;币雱趧诱呗殬I教育培訓,提出了自我教育的原則。這種教育方法后來被繼承發展為解決脫貧問題的對策。

二、職教改革面向年輕人脫貧解困的舉措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年輕人脫貧問題,關鍵要找到產生貧困的根本原因。傳統觀念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人不愛學習,喜歡享受現代物質生活。因此需要政府救濟、補貼,或者鼓勵年輕人參加新技術培訓,以便重新走上工作、生活道路。施瓦茲認為這種做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應該通過實踐和調查找到年輕人不愛學習與工作的根本原因,走一條可持續的脫貧解困道路。在具體實施中,應該始終貫穿著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繼續教育一體化協同發展的終身教育理念。

(一)找尋年輕人貧困產生的原因

施瓦茲致力于成人教育的時候,看到法國存在高學歷者和低學歷者就業差距的問題。他在資格調查研究中心(centre et de recherches sur les qualifications,簡稱CEREQ)年度報告中指出,接受初等教育受挫的低學歷者越傾向于重復不穩定的勞動就業,反而越容易失業[7]。在1977年,政府社會經濟工作委員會往往需要通過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使某個年輕人獲得穩定的工作崗位。1979年勞動就業部調查統計局(a direction de lanimation de larecherche, des etudes et des statistiques,簡稱DARES)對年輕人的勞動就業進行調查,表現出強烈的擔憂[8]。問題共同點是,失業人口增加、就業高學歷化、低學歷被排斥、對未來缺乏信心,影響年輕一代的成長。針對這種情況,1981年政府要求施瓦茲針對年輕人的貧困匯總對策和建議。

施瓦茲召集了15名專家,討論應對青年貧困的對策,從社會生活、住宅、健康、文化活動、職業培訓等角度進行總結。該報告第一次提出年輕人脫貧解困需要職業生活和社會生活相互結合的觀點。根據該報告,解決年輕人的貧困被認為是國家的責任和義務,這成為實施法國年輕人脫貧解困政策的依據。該報告從年輕人的職業領域(失業、非就業、非正規勞動就業)和社會領域(家庭、生活、健康)來綜合考慮,其中“反排斥”是政府出臺的一項保護年輕人生活、工作、學習的一項措施,該報告認為,一部分低學歷年輕人參加職業學習與社會生活的權利往往無法實現,這就需要社會方方面面加以包容、理解與關心來提高年輕人的就業積極性。更進一步來說,年輕人的脫貧解困對策不僅需要求職機構和職業培訓的幫助,還需要包括健康與生活在內的全方位幫扶體制的構建[9]。

《施瓦茲報告》認為,同是年輕人,作為學生、勞動者、中途退學者也有相當大的差別,在年輕時期,會產生各種形態的社會不平等。但是年輕人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共性,從職業和社會參與的角度來看,年輕人越不參加職業培訓,越只好從事非技術勞動,也越容易失業。而這些年輕人不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在勞動社會中找不到工作意義及存在感。施瓦茲指出,年輕人就業問題的背景是,隨著就業高學歷化,普通年輕人難找到符合職業資格的工作,年輕人“并不是拒絕工作,而是在勞動就業市場找不到自身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導致年輕人從學校到勞動就業的過渡期漫長化,從而在職業生活中找不到對未來的期望。

因此,如果建立能夠喚起年輕人就業欲望和參加職業培訓渴望的機制,將來就能夠培養出法國產業界的人才??紤]到這一點,施瓦茲提出了另一個解決年輕人貧困的對策,即生活重建,那就是需要社會參與職業培訓(培訓階段)、創造就業機會(職場階段),兩個階段都要發揮作用。

(二)幫助年輕人脫貧的職教培訓具體辦法

施瓦茲根據學歷和年齡的不同,明確區分了脫貧解困的主要內容。

第一,面向無資格的年輕求職者(未取得畢業證的高中退學者)開展職業教育,教育部主導的教育改革的建議是將職業教育對象的年齡從16~18歲提高到21歲,對無學歷者提供求職幫助。具體來說,向無學歷者提供職業高中復讀或就讀職業社會大專(取得短期大學資格)、終身教育的機會,實施交替職業培訓,即學習者可以靈活選擇不同職業內容和課程,只要滿足一定學分就可以獲得認定資格[10]。

第二,對于大學中途退學者,建議到普通的技術類短期大學復讀,學習者可以選擇交替職業培訓。大學中途退學者選擇的繼續教育專業,可以是新興產業領域,比如微電子工程、能源工程、生物工程,能夠廣泛發揮技術工程科學教育的優勢。根據施瓦茲的說法,理工學領域人才不只是企業需要的,年輕人也有很大的興趣學習理工學專業。

第三,對于已經接受了一定的職業培訓,但目前暫時不符合社會實際需要的學習者,應對其加強繼續教育,使其快速獲得社會認可、行業需要的職業資格。公共職業介紹所和法國勞動部管理的全國成人職業培訓協會合作,與6000家企業聯合,負責失業者的職業培訓。2010年接收人數16.8萬人,其中七成左右是不滿1年的失業者,六成左右完成培訓而重新就業。

《施瓦茲報告》明確建議根據社會和經濟狀況的變化來靈活應對不同年齡的就業者。該報告特別指出,現代的法國社會已不處于經濟高速增長期,不存在畢業后就可以獲得與職業資格和學歷相稱的工作,同時也并不是像以前那樣只要有工作就能得到社會認可;個人的職業生涯和專業匹配也并非像以前那樣有著清晰的軌跡。居住場所(郊外或市區)、學歷 (畢業資格的高低或有無)、機會(職業資格不同)等各種因素使年輕人在職場中的奮斗不像以前那樣有明確的發展路徑,這些都促使現行的脫貧解困體制不一定按照勞動者年齡來區分。

考慮到以上幾點,勞動者年齡劃分的第一階段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小學、中學程度)失學的16~18歲的年輕人。這一階層的年輕人,170萬人中有50萬人提前脫離了學校教育,復讀年齡過大,在企業就職年齡過小。這50萬年輕人中有19.5萬人是見習生,14萬人實現勞動就業,15萬人以上是處于失業中。其中即使是從事工作的人,在合同期滿后失業的風險也很高。而且移民的第二代如果沒有學歷,一般就業會變得更加困難。在這里施瓦茲把義務教育階段的挫折作為一個社會問題來考慮,這個階段受挫的年輕人,大多有著復雜的家庭環境、貧困地區的生活、不健全的交友關系等問題。因此施瓦茲將改善生活環境作為最優先課題,提出“不是為了義務進行再教育,而是以喚起年輕人積極性實施職業教育培訓,在國家的責任和義務下,賦予所有年輕人學習與就業資格”[11]。

第二階段是針對沒有工作的18~21歲的年輕人。因為取得職業資格但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就有必要創造出工作機會。年輕人不僅需要掌握企業所要求的技能,還需要從事尚沒有被充分開拓的新工作,例如文化、藝術、育兒、看護、教育等領域的工作,這些是被認為需要創造性的新就業崗位。國家和雇主之間要簽訂“連帶合同”,投入補助金,雇主和年輕人之間簽訂合同,將工作經驗納入“職業資格”考核內容。比如“為了促進年輕人的職業參與,這種合同政策是為了完善年輕人的職業經驗而制定的”,方便年輕人可以邊學習,邊工作。例如,兩個年輕人以兼職合同的形式共享一個職位,然后逐步過渡到全職合同,最終替換為中老年退休人員。這是勞動時間和培訓時間相結合的一種合同。

《施瓦茲報告》建議實現社會性參與,提出了改善生活環境和支持求職者就業,有效地開展交互職業培訓來創造就業機會。為了有效地帶動學習和就業,年輕人可以參加幫扶組織,這些幫扶組織與年輕人共同行動,由教育部(提供終身教育及前途指導咨詢員)、公共職業介紹所、全國成人職業培訓協會、地方政府、社會文化團體、教育專家、社會工作者等聯合支援者成為各幫扶小組成員。

(三)針對年輕人的就業政策

針對年輕人的就業政策,除了職業教育培訓外,還根據《施瓦茲報告》引入了與社會共建聯合幫扶機制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具體做法是,當年輕人生活圈的居住地產生各種問題時,動員年輕人改善當地的生活環境,同時促進年輕人與附近居民的交流。因此這種設想是符合城市規劃和為當地居民服務的理念?!妒┩咂潏蟾妗氛J為當公共機構和民間企業無法滿足年輕人需求時,在不影響勞動力市場的情況下,讓年輕人融入社會。建立面向年輕人的有幫扶的就業,幫助年輕人與社會建立聯系。

《施瓦茲報告》提出的創造就業機會方案是在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資助的基礎上實施的,以“學業和學歷職業化”為口號。為了保證完成學業的人穩定就業,1997年成立了青年就業服務中心(NSEJ)。NSEJ的對象是26歲以下的年輕人,NSEJ的基本理念是,由國家、社會負擔民間部門無法充分供給的公共服務,在公眾免費享受的公共服務中投入國家補貼,推進就業政策的執行[12]。

NSEJ計劃規定,國家有責任為年輕人提供“正常工作”,而不是“臨時就業”或“簡單工作”。因為二戰后,象征物質生活的住宅、汽車、家電產品等消費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但1970年代以后,進入經濟成熟化階段,僅靠開拓耐用消費品的需求,法國的經濟增長已無法實現。因此需要開辟新的工作崗位來提高生活質量,而不僅僅是實現物質上的滿足。例如育嬰護理服務、地區安全、文化活動、業余時間、環境保護、養老服務等提高生活質量的服務領域,就業崗位需求很大。但是由于這些服務屬于地方管轄,所以沒有成為國家財政援助的對象。為此國家對就業政策也做了調整,比如內務部作為治安管理者,對年輕人的學習經歷進行評價,合格的分配到國家警察局或憲兵隊。同樣法國國有鐵路和郵局也對培訓后獲得職業能力的青年進行招聘。NSEJ的這些努力進一步實現《施瓦茲報告》中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目標[11]。

(四)實施特色綜合配套項目

施瓦茲經過一系列職教改革實驗后,為了使年輕人脫貧解困工作有成效,開展了許多具有一定特色的綜合配套實施項目。

1. 設立實驗基地

《施瓦茲報告》中最重要的年輕人脫貧解困的對策是創立被稱為“實驗基地”的地區年輕人援助中心(mision locale,簡稱ML)。ML是根據《施瓦茲報告》的建議于1982年成立的,其援助內容被規定為對“有困難的年輕人”進行路線、方向性指導,并且與各幫扶機構建立關系,與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合作[11]。2020年,ML有436個據點中心,擁有6800個分部,對10萬名年輕人提供學習指導。

《施瓦茲報告》對年輕人特有的問題進行進一步分析,結論如下:學業受挫帶來的就業問題直接關系到住房問題、健康問題、家庭問題等。年輕人高犯罪率和自殺傾向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妒┩咂潏蟾妗分赋鲆乐咕蜆I、健康和醫療等問題綜合發生,需要早期發現疾病,提供醫療救助,資助提供獨立的住宅,支持重新建立人際關系等。管理學理論表明,任何人首先是“社會人”,遇到困難時需要得到情緒安撫,需要得到社會的理解和幫助,特別是剛剛畢業初次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更需要社會有關機構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施瓦茲報告》的提案在1982年3月26日提出,4月9日通過, 政府決定接收16~18歲有困難的年輕人參加ML的實驗活動,活動對年輕人提供脫貧解困路線指導。1983年經過試驗運用,ML被定位為國家戰略,1988年將援助對象年齡定為16~25歲。并且在1989年的職業就業領域“反排斥”政策推廣活動中,ML被定位為年輕人特殊的援助機構,對年輕人的就業援助明確了國家和地方的責任。1989年5月設立教育培訓資助中心(CFI),1992年7月設立年輕人援助基金,前者以無學歷的年輕人為對象,后者以18~25歲的年輕人為對象。另外,根據1993年通過的勞動就業職業培訓法,地方的補助制度確定了國家與地方的執行比例。這樣,ML確保了自己的資金來源和權限,承擔了與公共職業服務不同的工作職能。公共職業服務是專門針對失業者的求職援助的,對沒有職業經驗的年輕人僅僅進行通常的就業介紹是不夠的。而年輕人求職需要準備,因此ML對年輕人的培訓將重點放在對工作的適應性、興趣以及實現自我的職業綜合指導上。

1998年,政府通過了“就業之路”計劃(TRACE)。TRACE計劃進一步加強了國家對ML的資助。施瓦茲強調了綜合性全面配套援助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不能把就業援助、職業培訓和住房援助割裂開來,這是施瓦茲認為解決年輕人貧困問題的重要方法。因為“就業缺失”會引起經濟活動停滯,“收入缺失”會直接導致住房問題,其結果是年輕人生活狀況惡化,使孤立和孤獨變得更加嚴重。因此從全局性的觀點出發,構筑綜合援助體制才是切斷貧困連鎖的重要手段[13]。

2. 開展TRACE、CIVIS、GJ綜合性幫扶

隨著國家和地方資助制度的確立,從接收階段到求職幫扶階段都可以有針對性提供“跟蹤幫扶”援助。這是一個由專業教育工作者、志愿者、專業咨詢員組成的支持年輕人的團隊。這種綜合性幫扶組織根據環境的變化在一步步發展。

首先,TRACE實施綜合性“跟蹤幫扶”。2005年TRACE的目的在于加強職業教育培訓和年輕人求職準備階段的幫扶。TRACE的援助內容是,對16~25歲面臨職業被排斥的年輕人進行18個月的職業培訓,降低文盲率,使其參加文化體育活動,為其提供住房。特別是在沒有勞動合同報酬的情況下,為年輕人提供住房補貼和低房租住房。

其次,2005年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引入了年輕人參加社會生活合同管理制度(CIVIS),取代了TRACE。CIVIS為生活困難者提供職業教育、求職就業一體化窗口服務,具體在勞動就業、住宅、機會均等方面進行幫扶,主要解決“由于發生結構性失業導致的被排斥、不寬容和種族歧視”等系列社會問題。這些必須運用綜合性配套方案來解決?!皠趧泳蜆I問題是法國社會貧困問題的根源,生活困難者回歸工作才是防止社會問題發生的最好辦法,是保持個人尊嚴的關鍵?!绷硗?,CIVIS為了強化“跟蹤幫扶”援助,不是以所有有困難的年輕人為對象,而是將援助對象縮小到低學歷者和無學歷者,對生活困難者每月發放150歐元補貼,每年發放1800歐元。在此基礎上,實施6個月以上的“跟蹤幫扶”援助,對取得成果的援助機構增加補助金,也就是在補助金制度中導入了績效獎勵制度。TRACE和CIVIS的咨詢件數從94萬人(2000年)增加到132萬人(2010年),補助金也從29100萬歐元增加到57250萬歐元。在這期間,從補助金的比例變化來看,國家投入的比例從25.5%增加到50.3%,而地方社區投入的比例在下降。

最后,2017年導入年輕人保證計劃(GJ),不僅把重點放在生活重建和就業優先的傳統幫扶上,而且進一步把生活和就業都看作基本方針。具體來說,集體型“跟蹤幫扶”和個別型“跟蹤幫扶”政策同時實施。集體“跟蹤幫扶”以12~18人為一個單位,為期4~6周,學習者學習有關職業能力和求職活動的基礎知識,恢復日常生活的狀態,學習以職業經驗為基礎的就業知識,以雙向授課的形式進行。在個別“跟蹤幫扶”中,學習者與專職指導教師一起,以“1天1行動”為目標,制定活動計劃,管理進展狀況。指導教師反復與“跟蹤幫扶”青年面談,學習者通過研修、派遣、限期就業、志愿活動、職業培訓等多種多樣的活動積累脫貧成功經驗,從而恢復求職自信。GJ認為“跟蹤幫扶”援助工作重于就業工作。

三、總結與啟示

(一)總結

施瓦茲是一位長期專門從事職教改革的教育工作者,核心理念是幫扶青年人學習和就業。他創立ML, 他的改革符合現代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要求,符合產業界對人才的要求,擴展了職教培訓空間。他的知識和經驗不僅有助于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平,也有助于建立高學歷者和勞動者之間的合作關系,提出了解決貫穿高等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到終身教育階段年輕人貧困問題的對策。施瓦茲重視成人職業教育和終身教育,其原因是經濟增長放緩和產業結構的轉換(比如傳統工礦業產業的衰退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施瓦茲重視低學歷者和低技能者的成人職業教育。施瓦茲面向低學歷技能者開展職業教育培訓,通過產業界、工會、企業家與年輕人的交流,讓學習者能夠充分了解勞資雙方。施瓦茲的職教脫貧解困方案可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在法國首次提出“反教育排斥”和反社會歧視的綜合型教育構想。施瓦茲的職業教育開創了文理融合教育、學分互換制、雙向授課、聘請企業界工程師開展講座等現代教育的先河,同時也引入了解決青年貧困問題的現實對策。其集大成之作是作為職教脫貧解困對策的《施瓦茲報告》。該報告的顯著特征是,不把年輕人貧困的原因僅僅歸結于個人懶惰和社會經濟不景氣,而是深究其根源,指出:社會經濟轉型易造成年輕人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迷茫,進而導致失業、犯罪、自殺等社會問題凸顯;缺乏職業培訓再教育體系、社會經濟幫扶制度和社會包容機制,則是其真正的根源。

第二,職教脫貧解困也是一種“貼近年輕人并一起行動”的積極創新活動。自1982年《施瓦茲報告》提出以來,法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年輕人的要求因個人情況而異,有的人希望找到工作,有的人則只希望擺脫貧困狀態。由于年輕人的具體要求優先次序不同,有時就業也不一定是其迫切的需求,因此需要與年輕人一起制定政策,以“貼近年輕人并一起行動”作為解決問題的基本導向,了解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從職業教育到自立為止所產生的問題,探索解決的方法,構建信任合作關系。這種幫扶新思路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脫貧解困道路[14]。

第三,全面推行合同管理。其理念是在國家、地方、“跟蹤幫扶”者和年輕人之間分別簽訂合同,社會負責引導年輕人對未來充滿信心,使年輕人認識到生活包括家庭、住宅、文化、娛樂等方面,還認識到需要通過努力學習和勤奮工作才能實現理想。國家對年輕人的補貼、投資,被認為是解決貧困問題的必要途徑。

(二)對我國職教扶貧工作的啟示

1. 當前我國職教扶貧工作的特點

第一,主要政策是通過職業教育扶貧為貧困地區提供人才支撐,實施的策略是五個精準:“精準招生”“精準資助”“精準培養”“精準培訓”“精準就業”。職業教育扶貧的對策主要有:增加貧困地區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招生指標;制訂職業教育與培訓對口支援規劃;編制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專業教材;建立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協調機構與機制。

第二,我國職業教育扶貧面臨的問題有:扶貧對象主體地位不夠明確、扶貧治理機制不完善、職業教育與培訓供給乏力、貧困人口的能力培養受限、職業教育扶貧發展與勞動力市場需求脫節、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投入不足、資源配置匱乏等。

第三,職業教育扶貧研究者認為,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是扶貧對象的獲得感被稀釋,主要是因為公共服務缺失、信息不對稱和供求不平衡。教育精準扶貧對象主體意識培育存在的不足是:教育精準扶貧對象培訓機制尚不完善,社會力量沒有積極參與。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明確精準扶貧的責任人和厘定扶貧對象[15]。

2. 啟示

第一,法國職教脫貧解困理論研究和實踐的主要開創者是一批職業教育工作者,因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的第一線,了解和掌握學生的需求與愿望,可以直接推動職教培訓改革活動,我們應該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促使他們積極投身到職教脫貧改革實踐中去。

第二,法國經驗告訴我們,職教脫貧解困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找到產生貧困的根本原因。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一方面,高新技術產業、新生服務業態需要大批新型職業人才參加工作,另一方面,許多年輕人需要接受現代職業培訓。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大批年輕人進入城鎮參加工作和生活,以往職教脫貧解困培訓以邊遠農村地區為主,現在同樣需要重視城鎮年輕人的學習與就業問題,這為職教培訓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第三,法國的“跟蹤幫扶”與我們正在開展的“精準扶貧”有相似之處,法國重視扶貧質量的經驗對我國有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ABHERVE M,MISSIONS A. Lvingt ans d’actions concretes avec et pour les jeunes[J]. Editions Juris Sevice,2002(23):67-69.

[2] MULDER M,WEIGEL T,COLLINS K. The concept of compet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selected EU member states: a crit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2007(1):67-88.

[3] SCHWARTZ B. Entretien avec Bertrand Schwartz[J].Rechereche & Formation,1989(6):67-68

[4] TITZ J. The council of europe’s permanent education [J]. European Journal Vocational Training,1981(6):43-47.

[5] SCHWARTZ S H. An overview of the Schwartz theory of basic values[J]. Online Readings in Psychology and Culture,2012 (1):33-39.

[6] SCHWARTZ S H. A repository of Schwartz value scales with instructions and an introduction[J]. Online Readings in Psychology and Culture,2021(2):57-62.

[7] MASKEY S.Choosing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J]. A narrative inquiry.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2019(2):9-26.

[8] HEBRARD P. Ambiguities and paradoxes in a competence-based approach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France[J]. European Journal for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and Learning of Adults,2013(2):111-127.

[9] DYER 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france[J].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raining,1977(3):118-125.

[10] ILIE C,TANASE A,BACANOIU C.The motiv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educational alternative in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European Union[J]. Research and Education,2023(7):95-109.

[11] SCHWARTZ B,Rapportsurl:insertion profession elleet social edes jeunes[R]. Paris:Paris Press,1981.

[12] SCHWARTZ B, LOYD A. Career pathways in action:Case studies from the field[M]. Cambridge Harvard Education Press,2015:44-76.

[13] IFEANYICHUKWU O, EZE C, OKOLI C. Stratgies for developing entrepreneurial skills among undergrandutes of technology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Nigeria[J].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Studies,2018(2):44-47.

[14] 王曉輝. 變革中的法國職業教育[J]. 外國教育研究,2000(27):45-49.

[15] 吳明霞. 我國職業教育扶貧研究文獻述評[J]. 當代職業教育,2020(2):63-71.

The Formation,Measures and Referen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France

JIN Liuhe

(School of Management,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35,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France has encountered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young people dropping out of school,unemployment,and living difficulties. Educator Schwarz conducted a long-term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is,identified the root causes of poverty,launched a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lleviate poverty,and achieved substantial results. The lifelong education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adult education,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has enable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to enter a stage of high-quality and high-level development. Practice has proven that allowing young people to integrate into society as soon as possible throug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and social inclusion and acceptance of young people are the most fundamental methods to solv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is currently entering a stage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a period of digital economy transformation. We need to face new problems in the learning and employment of young people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refore,vocational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Keywords: Schwarz report; mision locale; track and assist; vocational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責任編輯:程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