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得農業信用擔保貸款促進了農戶從事農業創業?

2024-01-18 06:20莊騰躍李顧杰羅劍朝
關鍵詞:農村金融信用貸款

莊騰躍,李顧杰,羅劍朝,2*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2.陜西省農村金融研究中心,陜西 楊凌 712100)

引 言

農業農村部《推進農民創業創新行動計劃(2015-2017年)》實施以來,“一人創業、帶動致富”的農民創業景象正在形成,農民創業正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活力新引擎和新力量[1]。農民創業有利于激活農村資源要素,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農村產業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帶動農民就近就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2]。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出“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創業,鼓勵各類人才返鄉創業,推進農村創業園建設”等要求和部署,并落實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國家政策的支持激勵下,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從事“三農”創新創業。據統計,截至2022年3月,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數累計達到1 120多萬,創業人數規模再創新高。其中,70%是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創辦項目中80%以上是鄉村一二三產融合項目,實現了鄉村六次產業轉型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雖然農民創業的熱情不斷高漲,創業規模日漸擴大,但是農民在實際創業的過程中仍面臨著諸多制約和困難,如創業資金自籌居多、創業融資渠道不暢,創業組織化程度不高、示范影響力有限,創業培訓長效機制缺乏、培訓促進創業的效果不明顯[3]。因此探討如何進一步完善農民創業的支持環境和扶持政策,激發和維持農民創業熱情,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已有研究表明,創業是一個集機會識別、投資融資、經營管理和風險防控等環節于一體的系統性決策過程,在此過程中每一環節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信貸支持是促進農戶從潛在創業者轉換為創業發起者的重要因素[4]。由于農戶與金融機構間的信息不對稱、缺乏合格的抵押擔保物以及創業的高風險性等原因,創業農戶面臨著嚴重的融資約束[5],尤其是從事農業創業的農戶,農業生產的弱質性和未來經濟利益的不確定性使其較難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取足額的信貸支持,只能轉而向民間借貸尋求資金,但資金數量仍不能滿足創業對初始投資的要求,農戶從事農業創業面臨著較難跨越的資金壁壘[6]。為了破解這一融資難題,提高創業農戶正規借貸可得性,進一步促進農戶從事農業創業,政府嘗試構建了農業信用擔保體系和農業信貸擔保聯盟,并要求全國各省建立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積極為創業農戶提供信用擔保服務。如農業農村部啟動信貸直通車活動,探索形成了“經營主體直報需求、農擔公司提供擔保、銀行信貸支持”等模式,以及各省農擔公司積極開發的“巾幗貸”“工創貸”“新農菁英貸”等創業融資擔保貸款產品,均有效強化了對創業農戶的信貸支撐,具有重要的推廣意義。

現有研究主要從信貸支持、信貸約束和信貸渠道等角度分析影響農戶創業的因素,對于農業信用擔保的研究也多聚焦于體系構建、制度機制和模式運行,從微觀視角關注農業信用擔保貸款是否真正促進了農戶創業的文獻較少。事實上,依賴于擔保人或擔保機構的信用和財產作保證,農業信用擔保不以融資者是否擁有直接的抵押物來提供貸款,而主要看重融資者管理能力、信用記錄等個人特性,以及種養殖周期、經營情況、發展前景等企業特性,充分發揮了信用擔保代替抵押物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創業農戶融資抵押物匱乏的困境,為缺少抵押物的創業農戶開辟新的融資渠道[7]。除此之外,農業信用擔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創業農戶傳遞真實信息,從而規避創業農戶與銀行之間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風險,提升銀行向創業農戶提供信貸支持的意愿和概率[8]。農業信用擔保作為連接創業農戶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橋梁,通過第三方提供信用增級服務,實現信用共享、風險分擔,兼具“增信、分險、賦能”之效,從而化解創業農戶缺乏有效抵押物、融資成本高的難題[9],是創業農戶獲取外部資金支持、完善農村金融市場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考慮到農業信用擔保貸款主要針對于農業生產領域,其對農戶農業創業的影響可能會不同于已有研究對農戶非農創業所得出的結論。因此本文將研究視角聚焦于農戶農業創業,分析獲得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影響,并對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的作用機制和異質性進行討論,以期豐富農村創業創新的相關研究,為進一步完善農業信用擔保體系提供經驗證據。

一、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說

(一)農戶創業決策影響因素

農戶創業是指具備一定創業能力和資源的農戶在尋找或開拓市場空間的基礎上,通過重組各項生產要素資源、開辟新的生產領域和創新經營形式,以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擴大勞動力就業的過程[10]。學界已經對影響農戶創業決策的因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從不同角度進行實證分析,得出農戶的土地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以及農業補貼、技術更新、外出務工等因素均會對農戶創業決策產生重要影響的結論。具體來看,土地資本方面,鄭淋議等發現土地確權顯著促進農戶的總體創業和農業創業,但對非農創業則無顯著影響[11]。同時,學者們也聚焦于土地流轉對農戶創業決策的作用,蘇嵐嵐等經過實證分析發現,土地流入顯著促進農戶選擇涉農創業,而土地流出則顯著促進農戶非農創業[12]。人力資本方面,學者們主要關注農戶的金融素養和培訓經歷,柳建坤等認為金融素養主要通過減輕農戶正規信貸約束從而提升農戶進行創業的概率[13],這一結論也得到了較多文獻的支撐。此外,曹鐵毅等將創業分為創業選擇和規模兩個階段,運用Heckman選擇模型分析發現,種糧大戶參與農業技術培訓的次數越多,其進行農內服務型創業的概率就越高[14]。社會資本方面,已有研究認為,社會資本所具備的信息傳遞效應[15]、資源替代效應[16]、信任支持效應[17]和示范帶動效應[18]能夠幫助創業農戶破除信息壁壘,促進資源共享,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農戶創業集群的形成。已有文獻還關注了其他外部因素對農戶創業的影響,如農業補貼顯著抑制了農村家庭的非農創業,且對中青年和糧食主產區家庭非農創業的抑制作用更為明顯[19],電子商務則通過改善農戶的社會網絡顯著促進了其創業選擇和創業規模[20],外出務工經歷對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21]。

除上述研究外,學者們針對信貸支持等因素影響農戶創業的研究也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如Evans等最早運用職業選擇模型證明融資約束的存在不利于農村家庭的創業選擇[22]。李長生等采用江西省創業農民調查數據,實證研究了異質性信貸約束對農民創業績效的影響,結果發現充分緩解創業農民受到的各類信貸約束能夠使其財務績效提升約45%[23]。翁辰等基于CHFS數據實證分析發現,信貸約束顯著抑制了農村家庭的創業選擇,并對高財富水平的農村家庭創業影響更大[24]。與此同時,學者們還研究了不同信貸支持類型對農戶創業的影響,如楊軍等在職業選擇分析框架的基礎上實證分析金融市場因素對農戶創業選擇行為的影響,研究發現社區金融通過提高家庭融資可得性進而促進農戶創業決策[25]。任樹偉等構建農地抵押政策與農戶創業的研究框架,實證分析得出,農地抵押政策對農戶的農業創業和非農創業均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6]。何婧等[2]和宋帥等[27]通過不同實證模型分析得出同樣的結論,數字金融通過緩解信貸約束、增強信息交流、強化社會信任以及促進機會識別有效提高了農戶創業的概率。

雖然上述文獻極大豐富了農戶創業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值得繼續探討的地方:第一,需明確農戶創業類型,針對農戶農業創業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第二,關于信貸支持對農戶創業影響作用的結論不一,也有文獻經過分析后并未發現信貸支持對農戶創業的積極影響[28],因此研究需擴大信貸支持的類型,從而豐富相關成果;第三,信貸支持影響農戶創業的機制尚不明確,還需深入探討。

(二)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影響農戶農業創業決策的研究假說

與其他創業類型不同,農業創業周期長、回報慢,受自然條件、市場條件和突發情況等外部沖擊影響較大,未來經濟利益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較高,在創業的各個環節對資金流動性的依賴較強,需要穩定且持續的資金投入,而單純依靠農戶自有資金很難滿足其創業融資需求,因此需要外部金融資本的支持[29],農村正規信貸和非正規信貸市場也逐漸成為農戶獲取農業創業外部融資資金的重要來源。已有學者對信貸支持影響農戶農業創業做了大量研究,如劉聰等基于中國土地調查數據,從銀行信貸和民間信貸等不同融資渠道視角出發,發現兩種渠道均能有效促進農戶農業創業決策及績效[30]。蘇嵐嵐等證實農地抵押貸款顯著促進了農戶農業創業,驗證了農地抵押貸款政策預期與執行效果的一致性[31]。此外,胡杰等[32]和熊健等[33]分別使用2015年和2019年CHFS數據,得出數字金融能夠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服務可得性以及擴大融資規模進而促進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結論。上述研究表明,學者們大多支持獲取信貸有助于農戶從事農業創業這一判斷,而農業信用擔保貸款作為正規信貸支持的一種,是為解決農戶缺乏抵押擔保物、融資成本過高等困境應運而生的(1)對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和扶貧項目的擔保費率不超過1%,對其他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不超過1.5%,遠低于2.5%~3%的市場平均水平。通過省級農擔公司擔保的農業貸款主體實際承擔的綜合信貸成本(貸款利率、貸款主體承擔的擔保費率以及其他增值服務費率等各項之和)控制在8%以內。,能夠有效破解農戶在創業過程中的資金約束問題(2)服務對象聚焦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小微農業企業等符合條件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單戶在保余額控制在10萬元~200萬元之間,對適合大規模農業機械化作業的地區可適當放寬限額,但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同時農業信用擔保貸款有一定用途限制,只能用于從事農業生產經營,這極大地提升了所獲貸款用于農業創業的概率。由此,本文提出假說H1。

H1:農業信用擔保貸款能夠有效促進農戶從事農業創業。

理論上,農戶獲取農業信用擔保貸款、提高資金規模后,主要通過優化農業生產要素組合的方式進行農業創業。具體來說,農業信用擔保貸款主要通過擴大經營面積(土地資本)、提高農用機械化水平(技術資本)影響農業創業。此外,農業信用擔保貸款作為農村金融市場信貸產品的一種,其對農戶農業創業決策的影響可能會受到農村金融環境的調節作用。機制分析如圖1所示。

第一,農業信用擔保貸款能夠通過土地流轉影響農戶農業創業決策。根據已有文獻,農業創業作為經營性質從傳統小農生產轉變為現代化農業生產的標志,其特征之一是土地規?;洜I[34]。然而由于我國人多地少、耕地細碎化等問題,農戶依靠自身承包的土地難以實現規?;a,成為農戶從事農業創業過程中的一大阻礙[35]。為了擴大土地經營面積,實現規?;a,土地流轉已逐漸成為農戶實現土地集約化的重要途徑[36]。楊子硯等發現,通過農地流轉擴大土地經營面積,能夠使農戶創業概率提高4.26%[37]??紤]到大規模的土地流入需要較強的短期資金支付能力,同時近些年持續上漲的土地租金也加劇了農業創業農戶的資金約束。而農業信用擔保貸款依靠其信用代替抵押物的優勢,有利于農戶獲取正規信貸支持,破解土地流入的資金約束,促進土地流轉和集約化、規?;洜I,進而推動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綜上,本文提出假說H2。

H2:農業信用擔保貸款通過土地流轉促進農戶從事農業創業。

第二,農業信用擔保貸款能夠通過提高農用機械化水平影響農戶農業創業決策。在農業生產要素組合中,資本、勞動力和技術被看作是最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而在農村土地資本相對穩定,勞動力數量和質量不足的背景下,規?;?、集約化經營的農業創業需要依托高質量的農用機械水平實現生產效率提升和勞動力替代[38]?,F階段農戶提升農用機械化水平的途徑主要有私人投資(購置、租賃農機設備)[39]和外包服務(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40],但實際上外包服務僅針對農業生產的某些環節,并且組織化程度不高,難以真正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高效率和規模經濟。因此,農戶通常會選擇增加對農用機械的投資提升自身的農用機械化水平,以盡可能實現農業創業過程中規模經營所要求的低成本和高效率[41]。與此同時,農用機械長期投資的連續性和不可分性對農戶的資金流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能對農戶規模經營產生瓶頸約束效應[42],而獲取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開發和推廣的特色惠農信貸產品有助于突破這一瓶頸約束,促使農戶增加農機投資[43],從而達到農戶從事農業創業所必需的農用機械化條件,進而促使農戶選擇農業創業。因此,作為正規信貸支持的一種,本文認為農業信用擔保貸款會通過增加農戶對農用機械的投資,從而與擴大土地面積的規?;?、集約化經營相適配,進而促進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綜上,本文提出假說H3。

H3:農業信用擔保貸款通過提高農用機械化水平促進農戶從事農業創業。

第三,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農業創業決策的影響受到農村金融環境的調節作用。農村金融環境是指農村地區在一定的金融體制和制度下,影響經濟主體活動的各種要素的集合,通常指農村金融體系所處的微觀層面的外部金融環境,包括法律制度、行政管理體制、農村征信狀況、中介服務體系及銀企關系等內容[44]。農村金融環境是農戶參與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的外部因素,為農戶從事農業創業提供了基礎融資條件。在發達的農村金融環境中,針對農業創業的金融政策和信貸產品較為完善和豐富,創業農戶的各類信貸可得性較高,并且農村金融環境的宣傳教育功能使得創業農戶具備一定的金融素養[45],能夠在多種融資方式和信貸產品做出最優選擇,籌集到農業創業所必需的初始資金,從而充分發揮信貸支持農戶創業的有效性[46]。而在欠發達的農村金融環境中,由于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創業農戶面臨著較強的融資約束[47],獲貸較為困難,即使經過重重審批獲取貸款,也存在將信貸資金用于消費等其他用途而非農業創業的道德風險[48],難以發揮金融賦能農業創業的效率。因此,在實際中,包含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在內的信貸支持對農戶農業創業的促進作用一定程度上受到農村金融環境的影響。綜上,本文提出假說H4。

H4:農村金融環境能夠有效調節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農業創業決策的影響。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課題組2022年7-8月在陜西、山西、江蘇三省開展的實地調研。作為我國西部、中部和東部較具代表性的農業省份,陜西、山西和江蘇在各自特色農業的規?;洜I和產業化發展上成效顯著,如陜西蘋果、獼猴桃等經濟林產業,山西高粱、谷類等糧食產業,江蘇水稻、魚蝦蟹等種養殖產業,為農戶農業創業提供良好環境和重要支撐。針對以上優勢產業,各省農擔公司結合實際開發特色農業信用擔保產品,陜西農擔公司推出“厚稷擔”,包括農擔貸、郵農保、陜農云擔貸、果品貸等37款子產品;山西農擔公司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開發農資擔、農貿擔、糧食購銷擔等擔保產品;江蘇農擔公司為助力新農人返鄉創業推出“新農菁英貸”,這些均為當地農業信用擔保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因此,調查組綜合農業發展和經濟水平差異,選取陜西、山西和江蘇3省12個縣(市),每個縣(市)隨機抽取2個鄉鎮,每個鄉鎮再隨機抽取3個行政村,每個行政村隨機發放1~15份問卷,共獲得了72個村莊共976抽樣問卷。主要調查受訪農戶基本信息、整體融資情況、信用擔保貸款融資情況、融資環境情況和未來融資需要與打算,在剔除數據不完整和前后邏輯存在嚴重錯誤的樣本后,最終獲得60個村莊共計880個農戶的問卷數據,問卷有效率90.16%。

(二)變量說明

1.被解釋變量:農業創業。本文認為實際經營面積在50畝及以上且從事農業規模生產、農產品加工或休閑農業等領域的農戶為農業創業戶,取值為1,反之為0。該方法擴展了農業創業的概念,將農產品加工業、農村休閑旅游業等納入農業創業,有助于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的多元化收入。

2.核心解釋變量: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結合已有研究,本文使用“是否獲得過農業信用擔保貸款”衡量農戶的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參與情況,若農戶回答是,則賦值為1,反之為0。此外,本文還調查了農戶獲得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的金額,在后文中用于穩健性檢驗。

3.控制變量。參考已有文獻,本文從農戶個人特征、家庭特征、社會資本特征和村莊特征等角度選取變量,盡可能緩解因遺漏變量造成的內生性問題。其中農戶個人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和身體健康狀況;家庭特征包括家庭撫養比、家庭年收入以及家庭資產總值;社會資本特征包括政府資本、銀行資本和村級資本;村莊特征包括本村農業補貼、農業保險、技術培訓情況,以及村莊的地理位置。相關變量定義及描述性統計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及描述性統計

(三)模型設定

由于農戶是否選擇農業創業的決策是二分類變量,因此本文采用二元Probit模型進行估計,本文構建基準回歸模型如下:

Yi=α0+α1Xi+α2Ci+εi

(1)

式(1)中,Yi為農戶農業創業決策,Xi表示農戶獲得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的情況,Ci為控制變量,εi為隨機擾動項,α、α1、α2為待估參數。

根據理論分析,土地流轉和農用機械化水平可能在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農業創業的影響中起到中介作用,因此本文參考溫忠麟等[49]的研究,采用逐步回歸法檢驗可能存在的中介效應,具體模型如下:

Mij=β0+β1Xi+β2Ci+φi

(2)

Yi=γ0+γ1Xi+γ2Mij+γ3Ci+δi

(3)

式(2)和式(3)中,Mij為土地流轉和農用機械化水平兩個中介變量,β0、β1、β2、γ0、γ1、γ2、γ3為待估參數,φi和δi為隨機擾動項,其余變量含義同式(1)。

此外,為檢驗農村金融環境及其不同維度指標在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影響農戶農業創業中的調節效應,本文在基準回歸模型中加入農業信用擔保貸款與農村金融環境及其不同維度指標的交互項,具體模型如下:

Yi=θ0+θ1Xi+θ2Fij+θ3Xi×Fij+θ4Ci+ηi

(4)

式(4)中,Fij表示農村金融環境及其不同維度指標,Xi×Fij為交互項,θ0、θ1、θ2、θ3、θ4為待估參數,其余變量含義同式(1)。

三、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影響農戶農業創業的實證分析

(一)基準回歸結果

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農業創業決策的影響及邊際效應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模型(1)僅加入核心解釋變量農業信用擔保貸款,未加入其他控制變量,估計結果表明,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在1%的顯著水平上促進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獲得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的農戶選擇農業創業的概率上升了20.34%;模型(2)加入農戶的個人特征、家庭特征和社會資本特征控制變量,結果顯示,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在1%的顯著水平上促進農戶從事農業創業,但邊際效應下降至0.036 1,即農戶進行農業創業的概率增加了3.61%;模型(3)加入村莊特征變量后,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的影響效應為0.032 9,且仍在1%的水平上顯著;模型(4)進一步控制了村莊地區特征,此時農業信用擔保貸款依舊顯著促進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獲得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的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概率提升了3.19個百分點。上述結果表明,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促進作用具有穩健性,假說H1初步得到驗證。

表2 農業信用擔保貸款與農戶農業創業決策的基準回歸結果

控制變量中,性別在10%的顯著水平上影響農戶農業創業決策,男性更容易選擇進行農業創業,說明當今農村社會中,男女分工仍沿襲著“男主外,女主內”的習俗,女性多從事照顧小孩、贍養老人和家務勞動等家庭內部事務,男性則承擔著養家糊口的責任和壓力,因此更可能為了提高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生活質量而選擇進行農業創業。受教育程度的回歸結果顯著為正,表明農戶受教育年限越長,知識儲備越多,對農業創業的機會識別和把握能力就越強,因此進行農業創業的概率就越大。家庭撫養比則負向顯著影響農戶農業創業,家庭的撫養、贍養負擔越重,可額外用于農業創業的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就越不足,從而選擇農業創業的可能性就越低。家庭的年收入越高,意味著所具備的農業創業初始資金就越豐富,容易跨過“創業門檻”,從而增加農戶農業創業的概率。社會資本特征中,政府資本對農戶農業創業決策產生負向顯著影響,與蔡棟梁等[50]的研究結果一致,可能是因為樣本農戶所在地政府對公職人員及其近親屬有不得從事商業活動的嚴格規定,因此政府資本豐富的農戶參與農業創業的概率反而更低。銀行資本和村級資本則顯著促進農戶進行農業創業,前者有助于農戶獲取信貸資金,后者則在村集體的層面上給予農戶一定的信任和資源支持,因此農戶選擇進行農業創業的可能性就越高。

(二)內生性處理

雖然農業信用擔保貸款顯著提升了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概率,但是農業創業也可能會使農戶尋求農業信用擔保貸款來滿足資金缺口,因此二者間可能存在由反向因果造成的內生性問題。為克服模型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本文采用IV-Probit模型,并選取受訪農戶周圍人對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的參與程度(3)農戶對問題“您周圍人對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的參與度高”的認同程度,采用李克特五點測量法測量,數值越大表示認同程度越高。作為核心解釋變量的工具變量。由于農戶參與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存在較強的鄰里效應,周圍人的參與程度容易影響到農戶自身的參與行為,滿足工具變量的相關性。并且其他農戶參與農業信用擔保貸款不會直接影響到農戶自身的農業創業決策,滿足工具變量的外生性。內生性處理結果如表3所示,DWH檢驗p值<0.001,說明模型確實存在內生性問題,同時第一階段的F值為111.85,遠大于臨界值16.38,并且弱工具變量檢驗中Wald和AR的p值均小于0.05,說明本文選取的工具變量不是弱工具變量。此外第二階段估計結果表明,農業信用擔保貸款依然在1%的顯著水平上促進農戶從事農業創業,進一步驗證了假說H1的可靠性。

表3 IV-Probit內生性處理結果

(三)穩健性檢驗

為進一步判斷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從事農業創業影響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本文采用三種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首先,用農戶獲得的農業信用擔保貸款金額代替前文的二值變量。其次,將前文使用的Probit模型替換為Logit模型,重新進行回歸。最后,對樣本數據進行1%的異常值縮尾處理,使用Probit模型再次估計,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穩健性檢驗結果表明,農業信用擔保貸款仍然對農戶從事農業創業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表4 穩健性檢驗結果

(四)土地流轉及農用機械化水平的中介效應檢驗

理論分析表明,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給予了農戶一定的資金支持,可能通過擴大經營規模(面積)和提升農用機械化水平促進農戶從事農業創業。參考已有研究,同時考慮到數據的可獲性,本文選取農戶土地流入行為(4)有土地轉入賦值為1,反之為0。和流入面積表示土地流轉,選取農用機械數量(5)包括拖拉機、播種機、旋耕機、收割機等機械設備。由于農用機械數量呈現典型的計數特征,因此下文采用Possion計數模型進行中介效應檢驗。和農用機械價值代表農用機械化水平。

土地流轉作為中介變量的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農業信用擔保貸款顯著促進并提高了農戶的土地流入行為和流入面積,說明農戶在獲得農業信用擔保貸款所提供的資金后,會將資金投入土地這一生產要素,不斷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這與柳凌韻等[42]的研究一致,逐步回歸模型中的式(1)和式(2)回歸系數顯著性得到檢驗,假說H2得到驗證。將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和土地流轉同時納入對農戶農業創業的模型中,結果顯示,除農業信用擔保貸款依舊在1%的水平上顯著外,土地流入行為和流入面積也在1%的顯著水平上對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產生影響。結合式(1)和式(2)的回歸結果,說明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從事農業創業既具有直接的影響,又具有通過促進農戶土地流轉產生間接的促進效應,即土地流轉發揮著部分中介作用,假說H3得到驗證。

表5 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土地流轉對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影響

表6顯示了農用機械化水平作為中介變量的估計結果。Poisson和OLS模型的回歸結果表明,農業信用擔保貸款顯著提升了農戶擁有的農用機械數量和價值,說明獲取農業信用擔保貸款有助于增加農戶對農用機械的投資,提高農用機械化水平。在將農業信用擔保貸款與農用機械數量、價值納入同一模型分析后,農業信用擔保貸款與農用機械價值同時顯著,而農用機械數量不顯著,表明僅農用機械價值在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影響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假說H4得到驗證。

表6 農業信用擔保貸款、農用機械化水平對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影響

(五)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業創業影響的異質性分析

1.不同年齡水平。由于不同年齡階段的農戶對農業信用擔保貸款態度和從事農業創業的可能性有所差異,因此有必要驗證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不同年齡水平的農戶是否存在異質性影響。表1的描述性統計顯示,樣本農戶平均年齡為52.846 5歲,參照已有研究[30],本文以平均年齡為分界線,低于平均年齡的樣本農戶視為年輕組,高于平均年齡的視為老年組,分組進行回歸,結果如表7所示??梢钥闯?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年輕組的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對老年組農戶影響不顯著??赡艿脑蚴莿摌I面臨著各種風險,年齡較大的農戶一般為風險厭惡者,更偏好于收入和支出穩定的基礎農業生產和經營,而較為年輕的農戶由于試錯的機會多,且能夠承擔起一定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因此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年輕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促進作用更強。

表7 不同年齡水平和學歷水平的異質性分析結果

2.不同學歷水平。在熊彼特創新模型中,創業者的個人能力對于其把握創業機會、規避創業風險、有效解決創業難題發揮著重要作用,缺乏信貸資金所造成的客觀限制也會因創業者的不同人力資本而出現差別[13],因此本文使用農戶學歷水平代表其人力資本,按照受教育年限將樣本農戶劃分為低學歷(6年及以下)、中等學歷(6年以上12年及以下)和高學歷(12年以上)三組進行異質性分析[51],并將農戶受教育程度從控制變量中剔除。表7的回歸結果表明,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中等學歷和高學歷水平的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促進作用更強,并且高學歷水平農戶的邊際效應最大,這說明學歷水平較高的農戶經營決策能力較強,能夠更好地利用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從事農業創業,與已有研究[52]一致。

3.不同創業規模。農戶農業創業的規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融資缺口。創業規模越大,所需投入的資金越多,融資缺口可能就越大,因此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促進作用可能因為創業規模的不同而產生差異。本文參考已有研究并結合實際調研情況,將經營面積為50~100畝視為中小規模農業創業,經營面積100畝以上視為大規模農業創業,分別研究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不同農業創業規模的影響。表8的回歸結果表明,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中小規模的農業創業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對大規模農業創業的促進作用不顯著。究其原因,目前農業信用擔保貸款90%以上的額度控制在10萬元到300萬元之間,該額度區間對中小規模農業創業的融資缺口覆蓋度較高,而對大規模農業創業的融資缺口相比較為不足,無法有效滿足大規模農業創業農戶的融資需求,因此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大規模農業創業的促進作用并不顯著,這也是未來農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需完善的地方。

表8 不同村內產業水平的異質性分析結果

4.不同產業水平。產業具有特殊的示范效應,可以帶動一大批村鎮的經濟發展和設施建設,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增加其收入,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從而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村莊內是否存在特色產業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決策,因此本文將樣本農戶按照村莊內是否有特色產業進行分組,估計結果如表8所示。無論村莊內是否存在特色產業,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均對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產生顯著影響,進一步佐證了本文的研究結果。但是就邊際效應而言,村莊內有特色產業的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概率要高于村莊內無特色產業的農戶,說明農業創業也具有一定的集群效應,特色產業可以為創業農戶提供獨特的資源和品牌優勢。集群發展不僅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同時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從而實現產業不斷地轉型升級,帶動當地發展。

四、農村金融環境的調節效應檢驗

(一)農村金融環境質量評價

本文參照張萍等[44]的研究,并結合調研地區經濟金融數據可獲性,構建了一個采用12個市(縣、區)數據(6)本文選取陜西省、山西省和江蘇省12個市(縣)2012-2021年經濟、金融及相關衍生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2-2021)、《中國縣域統計年鑒》(2012-2021)、《中國金融年鑒》(2012-2021)、《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12-2021)以及地方政府官網公布的工作報告。評價農村金融環境質量的DPSIR模型。其中,D代表提升農村金融環境質量的驅動力,主要包含體現地區經濟活躍程度等方面的指標;P代表農村社會對金融環境產生的壓力,主要來源于農村社會發展對金融支持所產生的需求;S代表農村金融環境在驅動力和壓力的雙重作用下所表現出的狀態,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農村金融的深化程度;I代表經濟發展與農村金融環境所處狀態之間的相互影響,表現為經濟發展程度與農村金融深化程度間的相互作用;R代表對提升農村金融環境質量的響應,即為加強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作用、緩解農村金融緩解面臨的壓力、進一步提高農村金融深化程度而出臺的政策。綜合上述分析,本文選取了包含地區GDP增長率、人均第一產業增加值等在內的16個指標(7)農村金融深化指數=農村貸款余額/第一產業增加值;農村貸款余額=(0.5×農村人口/總人口+0.5×農林牧漁總產值/GDP)/貸款余額;農信網點覆蓋率=農信網點個數/村莊個數;農村存款余額=(0.5×農村人口/總人口+0.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存款余額;農村存貸比=農村貸款余額/農村存款余額。形成農村金融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見表9),并采用熵值法計算調研地區農村金融環境質量綜合得分(8)篇幅所限,具體計算步驟和結果備索。,計算結果及排名見表10。

表9 基于DPSIR模型的農村金融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表10 農村金融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結果

從表10結果可以看出,整體而言,陜西省、山西省和江蘇省農村金融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平均得分分別為0.179 5、0.164 3和0.443 0,而三省12個市(縣、區)的平均綜合得分為0.285 5,說明三省之中農村金融環境質量最優的是江蘇省,其次是陜西省和山西省,且陜西和山西兩省相差不大,但相較于江蘇省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就各市(縣、區)而言,陜西省內農村金融環境質量最優的是富平,其次是楊凌,綜合得分均大于0.2,在12個市(縣、區)中處于中等水平,而武功和永壽綜合得分排名最末,農村金融環境較不發達。山西省內各縣(區)農村金融環境質量評價結果同陜西省類似,僅忻府綜合得分大于0.2,其余縣(區)均處于靠后水平。江蘇省內所有縣(市)均排名靠前,尤其是太倉綜合得分為0.610 9,基本實現了較為發達的農村金融環境,但是江蘇如皋的綜合得分為0.297 7,說明農村金融環境質量不僅在各省之間存在差異,各省內部市(縣、區)間也差異較大。

(二)農村金融環境的調節效應分析

上述統計分析表明,三省間農村金融環境質量差異較大,江蘇省農村金融環境質量遠高于平均水平,能夠較好地代表發達的農村金融環境地區,而陜西省和山西省的農村金融環境質量則低于平均水平,是欠發達的農村金融環境地區。因此本文將全部樣本按照地區分為3組,討論獲得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于不同農村金融環境地區的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以此來檢驗農村金融環境是否發揮了調節效應。分組回歸結果如表11所示,第(1)至(3)列分別代表陜西省、山西省和江蘇省的估計結果??梢钥闯?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于不同地區的農戶從事農業創業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作用大小存在一定差異,呈現出對江蘇樣本農戶促進作用最大、陜西次之而山西最后的結果。為進一步驗證農村金融環境的調節作用,本文對三組間回歸系數進行了費舍爾組合檢驗(9)單純比較回歸系數和邊際效應的大小無法證明組間估計結果確實存在差異,因此需要進行組間回歸系數差異性檢驗。費舍爾組合檢驗的假設條件較為寬松,對兩個樣本組中干擾項的分布以及衡量組間系數差異的統計量并未做任何限制,可用于各種模型的回歸結果檢驗,是較為合適的差異性檢驗方法。。檢驗結果表明,陜西和山西兩組回歸系數差異性檢驗p值為0.260,說明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兩組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促進作用不存在顯著差異。而陜西和江蘇、山西和江蘇組間回歸系數之差均為負數,同時差異性檢驗的p值分別為0.033和0.071,分別在5%和10%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說明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江蘇省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促進作用顯著優于陜西省和山西省,證明了在農村金融環境質量更優的地方,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促進作用更強,假說H4初步得到驗證。

表11 農村金融環境的調節效應分析結果

由于分組回歸僅體現了省級層面農村金融環境質量的差異,未考慮到省級內部各市(縣、區)農村金融環境質量的不同,因此本文在基準模型中加入了樣本農戶所處市(縣、區)農村金融環境綜合得分及其與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的交互項,估計結果如表11第(4)至(5)列所示??梢钥闯?農村金融環境正向調節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農業創業的促進作用,農村金融環境越完善,獲得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的農戶從事農業創業可能性就越大,假說H4再次得到驗證。此外,為了進一步探討農村金融環境不同準則層作用的差異性,本文將驅動力和壓力兩個準則層視為經濟政策特征,將狀態、影響和響應視為金融深化特征,回歸結果分別如(6)至(9)列所示。在農村金融環境具體的維度中,金融深化特征呈現出正向的調節作用,而經濟政策特征的調節作用不顯著,可能是因為目前農村地區農業信用擔保政策和制度的落實仍存在一定的瓶頸和阻礙,政策和制度發揮的有效性不足,并且農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不夠完善,農業信用擔保業務的開展主要還是取決于金融機構的意愿和選擇,金融機構數量越多、信譽越好、金融深化程度越高,開展農業信用擔保業務越積極,農戶獲得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的概率就越高,從而越容易選擇進行農業創業。

五、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基于陜西、山西和江蘇三省微觀調查數據,本文從信貸支持層面探討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農業創業決策的影響,主要結論如下:第一,農業信用擔保貸款顯著提高了農戶從事農業創業的概率,使用工具變量、替換變量、更換模型和縮減樣本進行穩健性檢驗,這一判斷依然成立。異質性分析表明,年輕組和中高學歷水平的農戶獲取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后,從事農業創業的可能性更高,并且村莊內有特色產業更有利于促進農戶進行農業創業。此外,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囿于其額度較小,更能促進農戶從事中小規模的農業創業。第二,本文進一步討論和驗證了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農業創業的兩個作用機制:土地流轉和農用機械化水平。具體來說,首先,農業信用擔保貸款顯著提高農戶的土地流入行為和面積,通過擴大經營面積進而促進農業創業;其次,農業信用擔保貸款顯著促進農戶投資農用機械設備提高機械化水平進而促進農業創業;第三,進一步討論分析發現,農村金融環境及其金融深化特征在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戶農業創業決策的促進作用中存在正向的調節效應,農村金融環境越完善,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對農業創業的促進作用就越強。

鑒于此,本文的政策建議如下。第一,政府應積極完善農業信用擔保制度建設,構建“政銀農保擔平生”等多方聯動的農業信用擔保風險分擔模式,從而提升銀行供給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的意愿,提高創業農戶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可得性,緩解創業融資壁壘,引導農戶積極從事農業創業。第二,銀行和擔保公司應因地制宜地創新農業信用擔保業務中的擔保形式,積極將農地經營權、農機設備、農地收益保證等抵押擔保要素引入至農業信用擔保業務模式,針對特色產業開發特色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產品,如“花椒貸”“奶山羊貸”,同時結合農戶年齡、學歷水平和創業規模適當提高農業信用擔保貸款審批額度。第三,著重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和農機市場,簡化土地流轉手續,并加大對購置農機的補貼,降低土地流轉和購置農機的交易成本,促使農戶獲得資金支持后能夠順利將資金投入到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規模上去,從而實現農業創業的轉型升級。第四,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深化。一方面,充分發揮存款準備金、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稅收、貼息、獎補、保費補貼等財政政策以及差異化的監管考核政策的引領作用。另一方面,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改進農村金融市場競爭狀況,從而為農戶農業創業提供更加公平、快捷、高效的融資環境。

猜你喜歡
農村金融信用貸款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鎖”
信用收縮是否結束
農村金融要多些“鄉土味”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信用中國網
信用消費有多爽?
貸款為何背上黑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