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報刊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與實踐

2024-01-19 18:23嚴彥
校園英語·月末 2023年7期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

摘 要:英語教材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科能力和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而英文報刊是對教材的重要補充。本文結合筆者的英文報刊閱讀教學實例,從豐富語言輸入、打好語言基礎、構建語篇意識、汲取文化精華以及促進思維發展這五個方面,論述如何將英語教材教學及英文報刊閱讀教學相融合,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英文報刊;英語閱讀教學;策略與實踐

作者簡介:嚴彥,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一、初中英語閱讀存在的問題

閱讀教學方式不合理。英語測試的考查側重點由單純的語言語法知識轉向核心素養,閱讀理解成為考試重難點。很多教師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從講解翻譯字詞句段到直白剖析具體題目,學生依賴心理強烈,無法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

英文報刊閱讀缺少指導。課時有限,教師局限于講授教材語篇及相關閱讀練習,訂閱的英文報刊僅作為課外讀物,學生課后自行閱讀并完成習題。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學習熱情被消磨,雖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卻收效甚微。

二、英文報刊閱讀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要為學生提供接觸和體驗各種語篇類型的機會,指導學生學習不同文體特有的語篇結構和語言特征,關注語篇的各個組成部分及所運用的語言表達技巧,建立文體圖式、內容圖式和語言圖式,避免單純講授語篇知識。不同于教材語篇,報刊文章涵蓋內容廣泛,語篇完整,類型多樣,趣味性和時效性強,貼近實際生活,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內在動力。將報刊閱讀與教材語篇閱讀整合起來,能促進學生積累語言知識,激發自主閱讀興趣,提升跨文化交際意識及思維品質,在閱讀面和閱讀量不斷擴大的過程中,有效提升閱讀素養。

三、初中英文報刊閱讀教學策略

1.精選閱讀材料,豐富語言輸入。報刊文章類型多樣、難易跨度大,如何選取合適的文本并充分運用,對教師的教學智慧和備課都是極大的挑戰。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團隊力量,以備課組為單位,針對不同主題及不同學情,選取相應文章,分析重難點,設置合理的讀前讀后任務,助力學生快速進入最佳閱讀狀態。

報刊中一些文章主題與教材語篇相同且相呼應。例如,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1 “playing sports”Topic 1 Section C部分的文本介紹了奧運會相關知識,彼時東京奧運會剛閉幕,學生對該話題興趣滿滿。筆者所在備課組從《21世紀英文報》初二年級745期選取兩篇文章“Shining young stars”及“How fast can humans run? ”第一篇介紹了三位閃耀奧運賽場的00后中國小將,第二篇以奧運百米飛人大戰為導入,探討人類短跑速度是否有極限。圍繞奧運這一主題,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對教材文本進行補充和延展,充實了話題語料,提高了學生的表達和寫作等能力。

2.積累報刊詞匯,打好語言基礎。詞匯量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質量。常有學生反饋詞匯記不住、勉強記住也不會用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筆者采取了以下詞匯教學模式:

第一,“Repetition 3 to 5”。詞匯學習不是單純記憶和機械操練,而是要能夠在特定情境中理解單詞的表達意義?!癛epetition 3 to 5”是指從每期報刊文本中摘抄3到5個復現的課內新詞或短語,將包含該詞和短語的句子摘抄下來,并將課文中包含該詞或短語的句子也摘抄下來,兩個例句都注明來源,方便后期查找使用。例如,對單詞“success”摘抄如下:

success: n.成功,勝利 (successful: adj. 成功的? succeed: v. 成功,達到目的)

21st P8: Although he's made history, Shang isn't letting success go to his head.

Textbook P55: Let's try our best to make it a success.

通過該方式,學生能在特定語境中更好地理解詞匯的基本含義和用法,解決了學生詞匯運用方面的問題。

第二,“Teens Learning”會講解當期《21世紀英文報》的部分重點詞匯,而這些大多是新課標要求學生掌握的詞匯。筆者指導學生摘抄其中重點內容,結合例句展開分析,要求其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詞匯進行背誦。課后通過根據首字母填空、根據中文提示填空、單選或英漢互譯等方式檢測掌握情況。

3.指導閱讀策略,構建語篇意識。語篇知識是有關語篇如何構成、如何表達意義,以及人們如何使用語篇達到交際目的的知識。師生在閱讀中共同構建關于文體特征、框架邏輯、行文風格、遣詞造句等知識,有利于強化語篇意識,遷移新的圖式。學生對報刊文章語篇特征越熟悉,越有利于預測內容,理清行文思路和論證方法,提升閱讀效率。筆者主要從以下方面對學生展開指導:

第一,關注標題、導語及配圖,提高預測能力。標題以精煉的表達高度概括了文本內容或揭示主旨大意。筆者常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標題及導語的語言特點,運用“5W1H”方式提出問題,經過思考,學生大致能預測文本的主要內容,并推斷文本可能從哪些方面展開論述。以《21世紀英文報》初二年級766期題為“Farm has followers”的文章為例,筆者設計以下問題激發學生思考:“Who are the followers?”“What are they following?”“Look at the picture and guess where the girl is and what she is doing.”,通過設置關聯性問題,減少學生的讀前恐懼感,使學生以輕松的心態享受閱讀的快樂。

第二,發現并歸納同一類型語篇的體裁結構和基本要素。不同文體的語篇具有其特殊的結構和語言特征,在教學中,教師應帶領學生梳理篇章結構、整合體裁共性,通過一定量同類語篇的閱讀指導,幫助學生樹立語篇意識,提升其對文章結構的把握能力和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閱讀整體效率。例如,英語說明文主要以說明客觀事物特點和性質為主,使讀者完整、清晰、客觀、準確地認知事物本質,故其閱讀重心在于如何準確把握核心內容及信息。首段(導語)完整展示事件關鍵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通過閱讀這一部分,讀者能迅速獲取本文主要內容及關鍵信息。在主體部分,作者提供事件相關細節,豐富讀者對事件的認知;在結尾處,呈現事件后續進展或他人的觀點或態度?!?1世紀英文報》初二年級774期題為“Whale-sized problem”的文本就是一篇典型的說明文。閱讀前,筆者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思考內容與形式間存在哪些關聯:

1.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ing about?(關注文章標題及所配圖文)

2.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關注導語)

3. How many aspects related to the topic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y?(關注主題句)

第三,遷移運用在教材文本閱讀中習得的閱讀策略。學生要了解和運用各種閱讀技巧和策略,如預測、略讀、猜測詞義、推斷、理解篇章(或語篇)結構和指示代詞的指代意義等,提升閱讀的興趣與能力。上文提到的“Whale-sized problem”閱讀指導中,學生通過快速閱讀解決讀前預測的問題,即鯨魚為何會擱淺(Para 2 & 3)、擱淺后鯨魚面臨的問題(Para 4)、人們如何救助擱淺的鯨魚(Para 5)。閱讀中學生碰到生詞,應通過上下文和構詞法來猜測詞義。例如,該語篇中的“This is called beaching or stranding. ”這句話,根據前文所述 “...every year thousands of whales, dolphins, and other sea animals end up on beaches around the world.”,可判斷句中生詞beaching和stranding的含義。

4.拓寬文化背景,汲取文化精華。文化意識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鑒賞,是學生在新時代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選擇。中英文在文化知識、內涵以及價值觀上存在較大差異,對中英文化背景知識了解不足,就很難透徹理解語篇。教師在教學中應適當補充文化素材,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因素,引導學生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從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文化自信以及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6“Enjoying cycling”Topic 2部分介紹了小伙伴們游覽天安門廣場的經歷,筆者選取《21世紀英文報》初二年級773期題為“Beijing's backbone”的文本作為延展閱讀。通過閱讀本文,學生了解到北京中軸線的由來,體會了中軸線蘊含的深厚文化意義,激發了學生對我國悠久文明的認同感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增強了愛國主義精神。

《21世紀英文報》初二年級760期刊登了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筆者先邀請兩位學生分別朗讀中英文兩個版本,感知詩歌的韻律之美。譯作采用ABAB韻,past與last,years與tears分別押韻,整首詩朗朗上口。譯作句式整齊,結構形式與原詩非常相近,形式之美躍然紙上。教學中學生發現譯本前兩句采用疑問句,與原文不符,提出疑問:譯者為何如此處理?筆者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發現翻譯不能拘泥于形式,而應通過文字更好地傳遞思想或表達情感。

5.促進思維發展,推動遷移創新。學生是語言學習活動的主體,要通過閱讀獲取新知,努力突破單純的語篇學習,確保語言學習過程能成為提升思維品質、在現實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理性辯證表達情感態度的重要手段。

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4 Topic1 SectionC部分的文本標題是“Rainforests”,筆者讓學生圍繞標題思考如下問題:

Q1: What are rainforests?

Q2: How many animals are living in rainforests?

Q3: Why are rainforests important to us?

通過閱讀文本很容易找出雨林的定義、雨林中生存的動物的多少以及雨林對于人類的重要性,但卻無法從文中獲知雨林的現狀、雨林中動物的生存現狀及保護情況。筆者選取《21世紀英文報》初二年級774期題為“Gibbons of Hainan”的文本作為延展閱讀材料。通過閱讀發現,海南有一座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活著長臂猿、坡鹿等五百多種陸生脊椎動物及蘇鐵等三千多種椎管植物,國家通過恢復棲息地、使用科技等方式,為保護雨林生態做出了巨大努力。筆者借此提出了兩個思考題,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

Q1: What can w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o to better protect the rainforests and those animals?

Q2: If you were a gibbon in Hainan Tropical Rainforest National Park, what can you do to better survive there?

Q1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力所能及地保護雨林和動物,學生根據已有認知提出不同建議;Q2引導學生開展創新類想象訓練,經過小組討論,切實感受動物們野外生存面臨的諸多問題,推動學生探討更多保護雨林和動物的有效措施。最后,筆者建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份宣傳海報,將內化的知識圖示化,促進思維向高階發展。

四、結語

從大量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將英語教材語篇教學及英文報刊閱讀教學相融合,能充實課堂教學內容,教師針對學生實際水平和閱讀狀況開展閱讀指導、引導學生不斷思考,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流暢性及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蘇靜.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3]魯詩嘉.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初中英語報刊閱讀教學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10):36-41.

[4]Robert J. Writing for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Industries[M]. Columbu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16.

[5]丁佳燕.初中英語教材與報刊閱讀相融合的教學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5):37-40.

猜你喜歡
英語閱讀教學
優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初探
淺談圖示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啟示
探析普通私立高中生英語閱讀學習困境及對策
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活動單導學”模式在五年制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拋錨式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實現語言知識的有效積累
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如何讓批判性閱讀更有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