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紀前二十年蒙古國文學發展動向

2024-01-20 00:49張烏蘭
關鍵詞:游牧蒙古國作家

張烏蘭

(內蒙古民族大學 蒙醫藥學部(醫學部),內蒙古 通遼 028000)

21世紀前二十年以來,以關注民族文化命運為己任的蒙古國作家創作的作品,不僅體現了游牧文化的現代化轉向,而且對牧民從游牧生活轉向定居生活過程中的迷惘狀態也進行了細致刻畫。游牧與定居、傳統與現代的轉變過程中外來文化的影響不容忽視,接受和融合外來文化、從本土化到世界化是蒙古國游牧文化最終走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陳崗龍在《蒙古國文學經典·小說卷》的序言中談道:“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開始的蒙古國社會轉型和思想變化直接引起各種文學思潮的涌現和創作方法的多樣化,打破了原來單一的社會主義文藝思想和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格局,從而蒙古國文學進入一種擺脫單一模式、向多樣化發展的趨勢?!?0世紀90年代,蒙古國文學注重傳承與創新,融合西方文學的創新和東方文學的傳統,為21世紀初蒙古國文學現代轉向奠定基礎?!岸皇兰o,蒙古國的文學呈現出多元、繁榮的態勢,經過社會變革、蒼蒼歲月的老作家們寫出了更具歷史厚重感和思想深度的作品,新銳的青年作家們寫出了與時俱進的藝術性很高的作品?!保?]序2蒙古國青年作家G.阿尤爾扎納(Г.Аюурзана,1970—)的《雪的小說》(2002年)反映了進入21世紀以來蒙古國當代敘事文學創作心理與創作方法的變遷。通過文學作品的象征手法,如何展示國家發展的歷史進程,如何描寫與刻畫人物和場景,在這部作品中體現得非常細致,甚至可以說開啟了文學發展的新方向??v觀21世紀前二十年的蒙古國文學發展,其呈現出基于傳統文化融合現代化和世界化的態勢。

一、游牧與定居

游牧和定居是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相對于農耕文明,游牧文明被認為是侵略和掠奪定居文明,阻礙文明進程的‘野蠻、落后’的文明;而東方則是相對于西方的‘野蠻、愚昧、落后’的世界?!保?]日本學者杉山正明認為:“游牧民及其社會、與以其為核心建構的國家在歷史中的影響,都沒有以他們為敘述主體的敘述評價,不僅如此,反而常被片段歸類于負面形象,受到‘野蠻’‘破壞者’及‘不文明’等貶詞稱呼,若論對錯,常歸咎于游牧民?!保?]丹尼斯·賽諾簡明清晰地梳理蒙古人西征歐洲的歷史脈絡之后做了比較客觀的評價:“盡管他們(蒙古人,筆者注)沒有對西方文明做出持久的貢獻,他們的歷史地位還是十分重要的……在這里,我們不想介入正在進行的爭論,諸如蒙古人對俄羅斯文明有哪些貢獻之類的問題。不過,我冒昧地建議:應對歐洲和亞洲的相對重要性做不偏不倚的評價,與此相關的是,蒙古人留下的世界觀具有比歐洲人更偉大的種族寬容性?!保?]丹尼斯·賽諾的觀點是客觀公正對待一種文明的態度,不論游牧文明是野蠻的還是文明的,對于一段時期的歷史來說或多或少都會有正面影響。游牧文明與定居文明并不一定要對立存在,它們也可以互相融合,共同存在于一個國家或民族中。農耕文化、定居文明向來被認為是先進的、進步的文明,游牧文化現代轉型將從遷徙轉為定居或兩者兼顧。遷徙與定居不只是生活方式上的轉變,游牧民族思想上的轉變也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眾所周知,蒙古族是以四季輪牧為生的游牧民族。以前,蒙古族作家的創作場景大多是牧區、草原等場所,而到了當代“小說創作的場景也從過去草原牧區的游牧生活逐漸轉向都市蒙古人的日常生活和內心世界,表現和反映全球化和城市化進程中蒙古人的所做所思。在積極探索創作方法的同時,蒙古國青年作家們沒有忘記在現代性語境下對傳統文化進行審視和反思?!保?]序4從游牧轉向定居,首先改變的就是生活方式從遷徙到定居,從蒙古包到磚瓦房,從勒勒車到摩托車。當代牧民大多數都以定居與游牧雙重模式生活,他們既有草場營地也有固定住所,改變了過去一直在草原上游牧生活的方式。

B.岑德道(Б.Цэнддоо,1962—)的散文《冬天和春天》(2013年)通過講述一個牧民家庭冬天和春天在不同營地間轉場時發生的故事,將草原上的冬天和春天充滿詩意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相對于《冬天和春天》,S.普日布(С.П?рэв,1941—2018)的小說《生活在延續》(2013年)則以森吉德瑪為主人公,講述了在蒙古政治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來自牧區的森吉德瑪一生想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在城市里謀得一席之地,但等來到城市后才發現,原來自己能做的工作十分有限。作者通過對主人公遭遇的描寫,既表現了生活的無奈與辛酸,同時也展現了人性的韌性與堅強。分別以牧區和城市為場景的作品表達的思想也完全不同,《冬天和春天》是描寫草原牧區很有詩意的作品,而《生活在延續》則蘊含著牧民想從牧區到都市、體驗新鮮生活的渴望,卻與城市生活格格不入的無奈。牧民在思想上渴望定居生活的安穩與和諧,森吉德瑪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游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是牧羊犬,而寵物狗則是現代都市部分家庭的重要成員。D.諾日布(Д.Норов,1951—2020)的《家畜》(2016年)是一套以寵物為主人公的系列作品。作者以家畜為切入口描寫生活現實,既體現出蒙古族熱愛自然(動物)的優良傳統,又折射出了現代生活的發展與演變。作者敘述了多個關于寵物狗的故事,既有牧民家中的牧羊犬,也有城市人家中的觀賞犬,如果說它們分別代表著游牧文化和定居文化,那么作者將他們放置于同一部作品中,表明游牧與定居可以同時成為創作場景出現在同一部作品中,也就是說,在當代蒙古作家作品中游牧與定居并不是二元對立的?!妒尚闹恰罚?019年)是B.薩仁圖雅(Б.Сарантуяа,1973—)的一部長篇小說。如果說《家畜》是以游牧和定居雙重場景創作的作品的話,那么《噬心之城》則是以城市為單一場景進行創作的作品。H.寶勒爾額爾德尼(Х.Болор-Эрдэнэ,1975—)的中篇小說《二十年后》,就我們喜愛的電影人物在當下社會中是如何生活的、過去人生中留下的遺憾和所犯的錯誤是如何糾正的等問題展開,借助文字對20世紀80年代家喻戶曉的幾部電影進行了續寫。將這部作品與電影原著對比后可以發現,社會轉型后作家們的視野更加開闊,都市生活、人性等問題成了作家們熱切關注和描寫的對象,小說更加突出表現和反映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的所思所為。

21世紀前二十年,蒙古國作家作品中明顯有更多與定居文明相關的主題,這不僅體現作家創作主題的變化,更表明游牧文化逐漸與定居文明融合的現代化趨勢。

二、傳統與現代

“傳統”與“現代”在學界向來以反義詞形式存在,任何傳統的東西都與現代對立而存在?!皞鹘y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現代化代表文化的時代性。二者都是客觀存在,是否定不掉的。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矛盾統一,既相反,又相承?!保?]隨著時代發展的步伐,傳統游牧文化需要發展,需要向現代化轉型,轉型即從落后轉向先進,最終完成傳統與現代融合發展。從文學發展角度來看,21世紀前二十年蒙古國作家所關注的命題更趨于都市、科學、現代,明顯有從傳統游牧文化轉向現代化的趨勢。

青年作家G.阿尤爾扎納的長篇小說《十夢之債》(2005 年)中發生的事件不是連續的,而是相互交織的。例如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從俄羅斯到蒙古國),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從莫斯科到烏蘭巴托),從一個時間到另一個時間(從現實到夢境)不斷切換。小說的重點不在于敘事線,而在于主角情緒波動和發展的故事,這正是讀者喜歡的心理話題和心理游戲,這也是21世紀初生活在蒙古城市的人們的心態寫照,是《十夢之債》受到蒙古國讀者廣泛關注的原因。同樣跟“夢”相關的作品中篇小說《夢與紅淚》(2009年)是D.烏梁海(Д.Урианхай,1940—)創作的《夢中的真相》《與忘卻的相逢》《真實的預感》三部曲。這三部曲都是由許多小部分組成的偉大敘事。蒙古國文學評論家形容該作品“整體是反映人類智慧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神話級創作”,作者將該作品簡要形容為“反現實主義、反理性主義、神秘的真相”。

21世紀前二十年的蒙古國作家還從關注現代社會生活入手,通過描寫現代牧民的生活和愛情故事,表達期盼蒙古社會走向現代化的意愿。H.杜勒姆蘇倫(Х.Дуламс?рэн)的長篇小說《命運》(2019年)分為兩集,是一部蒙古文壇近年來較為少見的百萬字長篇小說。作者以扎實細膩的筆觸敘述了女主人公薩日乃與男主人翁策勒木格從相識、相知、相愛,再到結婚后因為柴米油鹽等家庭瑣事陷入相看兩厭的故事,但小說并未拘泥于生活瑣事和個人命運,還關照了現代人的生活、命運、夢想、人際關系和愛情,傳達出一種希望蒙古社會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的美好愿望?!斗ㄝ啞罚?011年)是G.阿尤爾扎納的又一部作品。小說講述的是在中國青海有一座名為固姆布姆的藏傳佛教寺廟,作為當地眾多寺廟中的一個,固姆布姆尤其受到當地蒙古人的青睞,寺中的喇嘛也多為蒙古族人。一天,寺廟中一個名叫達拉姆巴勒的喇嘛離奇死亡了。為了查明真相,當地從內蒙古請來了一只警犬和一名訓導警察。蒙古人傳統意識中如果有人離奇死亡第一時間應該是去找薩滿、巫師、喇嘛等,而不是去尋求警察和警犬的幫助,這部小說恰恰說明了蒙古人從傳統習俗到相信科學的思想意識的轉變。

雖然傳統與現代對立而存在,但又不是絕對地對立,他們有時也會相輔相成?!艾F代化或者時代化一個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進行文化交流,大力吸收外來的文化,加以批判接受。對于傳統文化,也要批判繼承,二者都不能原封不動。原封不動就失去生命活力,人類和任何動物植物失去了生命活力,就不能繼續生存?!保?]就21世紀前二十年來蒙古國文學創作主題而言,既有傳統的也有現代的,青年作家們試圖將傳統與現代融合在作品中,為蒙古國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向現代化發展尋找出路。

三、理想與迷茫

馬克思認為物質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的其他一切需求的基礎,在物質需求的基礎之上,精神需求起著引導物質需求發展方向的作用,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對物質需求具有不可忽視的調節作用。蒙古國轉型發展以來,人民在繼承傳統文化和吸納先進理念中產生迷茫心態,既希望傳統文化發揚壯大,又想吸收現代化科技創新理念。文學創作者關注到人們這種理想和迷茫的狀態,將其升華為文學作品呈現在大眾面前,通過文學作品表達人們迷?,F狀,期望為社會轉型中的牧民分憂解惑。

H.寶勒爾額爾德尼的小說《賀希格特》(2013年)是一篇記述主人公賀希格特人生經歷的小說。賀希格特在蒙古語中是“幸運”的意思,小說以主人公的名字“幸運”為標題,體現出作者對于主人公難逃命運法則的隱喻。作者在敘事的安排上別出新意,使用了大量的插敘和倒敘,甚至在正敘時都讓讀者感到進入了時空隧道,給人極強的代入感。在語言的運用上,作者以其精致的筆觸,通過大量的人物神情描寫和心理獨白,表現“我”和賀希格特截然不同的性格和經歷,讓人在閱讀時忍不住感慨命運的捉弄,同時領略人性的光輝,從現實中映射自身,在心靈中產生共鳴。

長篇小說《相遇昨天:死者的獨白》(2020年)是G.阿尤爾扎納的新作。作為《被神化的杭蓋之謎》(2017年)和《靈魂術語》(2019年)的姊妹篇,這部小說延續了前兩部的故事情節與人物關系,講述了男女主人公由于門第家規之見相愛卻不能相守的故事。雖然最終夢想還是被使命擊潰,但男女主人公在經歷了痛苦的迷茫與徘徊后終于領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擔當與傳承,決心共同守護他們的家園。與《被神化的杭蓋之謎》以17世紀為背景有所不同,《靈魂術語》與《相遇昨天:死者的獨白》的故事發生在邁進21世紀的現代社會。其中,《靈魂術語》意在探究具有幾百年傳承的大家族成員的信仰變遷,《相遇昨天:死者的獨白》則更關注人物在感情尤其是愛情方面的追求。創作手法上,作者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內心獨白,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讓讀者在被緊湊故事情節深深吸引的同時,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在蒙古國轉型發展之際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迷茫和不安。老人是守護傳統的代表,而年輕人主張奔向新社會、體驗新技術,他們各自在實現理想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有些茫然。中篇小說集《藍石的魔法》(2019年)是作家S.普日布蘇倫(С.П?рэвс?рэн,1938—)的一部記實體文學作品。通過4個短篇故事講述蒙古老人的真實生活,反映了蒙古北部杭愛山區中普通蒙古牧民為實現人生理想而在人生道路上奮斗的辛酸與苦淚。B.秀德爾其其格(Б.Ш??дэрцэцэг,1971—)的中篇小說《呼蘭》(2002年)以呼蘭為主人公,記敘了她與阿那德和圖布辛三個年輕人的愛恨糾纏。作家將故事的發生時間定位在沒有智能電話、臉書和即時通信工具的21世紀之初,生動地描寫了善良質樸的呼蘭從得知懷孕時的欣喜,到找不到孩子父親圖布辛時的害怕,再到決定獨自撫養孩子時的堅定,以及圖布辛再次出現時的不安。通過不同年齡段的形象塑造,表現他們在社會發展中不同的心理狀態,表達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D.貢烏伊勒斯(Д.Г?н-?йлс,1965—)的長篇小說《彩虹谷》(2019年)由《像夢一樣的生活》《像生活一樣的夢》和《夢與生活》三部分組成。作者在作品中依據夢境與現實兩條故事線索分別展開,一方面以夢境表現現實,另一方面又以現實折射夢境,最后在兩條線索的融匯交織中揭示人們心中最本質的想法。作者并沒有將夢境與現實設為對立面,而是將二者緊緊地交織在一起,通過描寫夢境中看似虛幻的心理活動和生活中看似真實的行為舉止,揭示人類最終的歸宿是自己的內心,所有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逃不開心底的最深處。

總結以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表達,即主人公不斷在理想與現實、迷茫與困惑中徘徊,通過塑造這一類形象表達人們在理想與迷茫中的進退兩難的境地。蒙古國人民希望傳統與現代融合發展,又怕傳統被現代稀釋,在進退兩難的迷茫中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四、本土與世界

文學應該關注民族文化的個性特征,是民族文化的體現。歷史上,蒙古國文字改革更迭頻繁,最終呈現三種蒙古文?!拔骼餇柮晌拇碇估蛭拿骱投砹_斯化;回鶻蒙文象征著蒙古國自身文化的傳承;拉丁蒙文則代表著歐美文明和國際化?!保?]2020年3月18日,蒙古國政府為接下來全面恢復傳統蒙古文作準備,決定自2025 年開始在國家公務活動中西里爾蒙古文和回鶻體蒙古文并用。蒙古國這一舉措是繼承歷史傳統、弘揚民族文化的選擇,反映了國民認同的轉向。文字是書面文學的載體,同時使用西里爾蒙古文和回鶻蒙古文,表明蒙古國政府既要繼承傳統文化,又要融合外來文化,為蒙古國文學的本土化和世界化奠定文字基礎。

筆者認為,文學發展世界化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語言和翻譯,通曉多種語言,將國內外作品互譯是將本國文學推向世界、將世界文學介紹到國內的重要途徑。21 世紀以來諸多蒙古國青年作家都通曉多種語言。新銳女作家L.烏力吉圖格斯(Л.?лзийт?гс,1972—)“經常游走在東西方之間,出入俄英美法中日各國,帶有較濃厚的‘文化驢友’色彩?!保?]4海日寒評價:“羅·烏力吉特古斯的作品典型地代表了當前蒙古國文學現代化、國際化和個人化走向?!保?]4當代蒙古國文壇上最為活躍的詩人、小說家G.阿尤爾扎納精通俄語和英語,在文學翻譯方面也有一定造詣,把諸多外國經典文學作品翻譯成蒙古語。J.根登達拉姆(Ж.Гэндэндарам,1929—),曾將《五卷書》《窮人的苦難》《沙恭達羅》等二十多部舉世聞名的著作由英語、印地語譯為蒙古語。

21世紀以來不僅是世界文學經典作品被譯為蒙古語,還有很多蒙古國作家的作品被譯介到其他國家與外國讀者見面。如L.烏力吉圖格斯的作品被譯為英語、俄語、漢語、韓語、日語、越語和波蘭語等,譯介至全球10 余個國家。L.圖德布(Л.Т?дэв,1935—2020)的25 部作品被譯為英語、俄語、日語、德語、匈牙利語等。Ts.圖門巴亞爾(Ц.Т?мэнбаяр,1959—)的詩歌和小說已譯為俄語、漢語、英語、朝鮮語和哈薩克語在俄羅斯、中國、韓國和哈薩克斯坦的書籍、期刊上發表。S.普日布的部分作品被譯為英語、俄語、法語、阿拉伯語、漢語、越南語、日語和韓語等,是世界知名的蒙古作家之一。

文學作品的譯介是不同國家和民族文學交流最直接的方法,而在文學作品中塑造外國人形象、描寫外國場景是作家為本土讀者提供了解國外世界的平臺。А.巴特爾呼亞格(А.Баатархуяг,1973—)的游記《探尋璀璨的如意寶》(2020年)是一本將歷史與游記相結合的作品。作者在帶領讀者領略西藏、朝鮮、哈爾梅克、新疆自然風光的同時,講述當地民族的風土人情、神話傳說和文化習俗。B.巴亞爾呼(Б.Баярх??,1970—)的長篇小說《對抗》(2019年)通過主人公達米蘭在日本、俄羅斯、美國和非洲的冒險經歷,展現了古代蒙古極盛時期在世界各地遺留的古跡、文化和習俗,進而歌頌和贊揚了蒙古人民的聰明才智。

B.額爾赫姆巴亞爾(Б.Эрхэмбаяр,1975—)的《掌紋》(2017年)是蒙古國暢銷小說之一。作者在小說中將處于轉型時期的蒙古狀況與西歐發達國家的現實狀況進行對比,在介紹西歐發達國家的同時不著痕跡地指出了不同民族在思維方式、民族品格和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諸多差異。引導讀者意識到國家、民族的重要意義,避免追崇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洞鷥r》(2000年)是作家L.圖德布創作的長篇小說。作品描繪了20世紀末蒙古國的社會場景,通過一個舊時代人物的視角與經歷,敘述了國家社會轉型、貧困、經濟危機、人民思想的變化、物價上漲、人性、商業、教育等現代社會面臨的所有沉重問題。作品的另一大特色是語言表現力,人物語言可以有效反映社會的精神面貌,例如蒙古國在奉行蘇聯式社會主義制度時期,知識分子的語言由俄語和蒙古語混合使用,而現在的蒙古國年輕人則將英語與蒙古語混用。

2006 年蒙古國舉辦“水晶杯”大賽,蒙古國著名詩人B.嘎勒桑蘇赫(Б.Галсанс?х,1972—)憑借詩歌《獻給英語》獲得“冠軍詩人”稱號。這首詩是詩人獻給母語的發自內心的抒情詩,希望在全球廣泛使用英語的同時,蒙古語永在,蒙古與我永在的思想?!叭绻膶W真的失去了民族個性,被‘世界化’了,它的魅力也就基本上蕩然無存了?!保?]是的,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在發展現代化的道路上不能一味追求現代而忽略傳統,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同樣重要。21世紀前二十年來蒙古國作家作品中既有本土文化元素又有世界性場景和題材,既要實現本土傳承又要完成世界化,期望將本土與世界融合發展。

五、結論

縱觀21 世紀前二十年來蒙古國作家隊伍及其作品,與國內所熟知的達·納楚克道爾基、琛·達木丁蘇榮、洛岱丹巴等老一輩蒙古國作家及其作品相比,明顯更加重視定居文化和現代化相關主題,更多表現牧民在現代化轉型過程中既希望學習現代先進文化,又因吸收先進文化后傳統文化的流失而恐慌。從作家隊伍的語言能力來看,大部分作家都精通兩種或多種語言,這為他們創作提供更加多元廣闊的視野,也為蒙古國文學世界化提供基本保障。無論多么優秀的作品沒有譯介就不會被本土語言讀者以外任何讀者所熟知,因此翻譯工作在文學作品世界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當然,21世紀前二十年來蒙古國文學作品并不都是現代化和定居文明主題作品,還有很多歷史題材和英雄故事類作品,但整體趨勢是從傳統轉向現代,努力將蒙古國文學世界化,從而推動蒙古國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無論是游牧還是定居,傳統還是現代,本土抑或是世界,在文學領域它們都不可能是二元對立的存在,它們都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相融合的存在。

猜你喜歡
游牧蒙古國作家
作家的畫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在時·智啊威
蒙古國某地綠松石玉的礦物組成及其成因
都市游牧
蒙古國草原上的“青啤綠”
淺談從蒙古國語言中選用一些詞語
西夏游牧經濟的幾個問題
蒙古國一處摩崖石刻被確認為《封燕然山銘》
西北游牧文化對春秋青銅帶鉤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