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主體性與文化自信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深遠意義

2024-01-20 20:24張建云
關鍵詞:中華主體傳統

張建云

(中國社會科學院 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北京 100732)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創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砻魑覀凕h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蔽幕孕旁醋晕幕黧w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西周時代就實現了“由天而人”的根本轉變;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又推動形成了主體“由外而內”的文化自覺,確立了既重實際、重集體利益,又強調自強不息的主體性原則和主體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綿延繁盛的內在精神力量,但在專制的封建社會,其主體性原則和主體精神受到打壓、控制和埋沒。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不斷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剔除專制制度加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上的枷鎖,實現了歷史主體與世界觀、社會歷史觀的根本轉換,從而賦予了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造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功。藉此,中國人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的產生、發展及一般特征

文化自信來自文化主體性,文化主體性就是文化之根,有根的文化才能源遠流長。中國傳統文化自西周時期就確立了“重人”精神傳統,先秦時代形成了重集體主義、尚實用理性和自強不息精神的主體性原則和主體精神。但在封建社會條件下,傳統文化主體性既被統治者歪曲、利用,在現實實踐中又受到專制制度打壓、控制、埋沒。

1. 主體性:民族文化之根

什么是主體性?主體性就是指人在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現出來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自主性表明,主體是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承擔者、實施者以及實踐成果的占有者和享受者;對客體而言,主體是控制者和支配者,而客體是被控制者、被支配者。能動性表明,主體自覺地發揮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實踐并總結經驗,自覺地將他人創造的優秀成果納入自己的本質力量中,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創造性表明,人不滿足于自然界直接存在的產品,通過改造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否定外部世界的自在的、直接的存在狀態,使之成為合乎人的目的存在,創造出自然界沒有的人工產品,滿足主體需要。沒有創造,就不會有人類的發展,就不會有今天輝煌燦爛的文明。

一種文化具有主體性,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則表明該種文化具有明確的自我主體意識,能自覺地認識到自身作為實踐主體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并在此基礎上對客觀事物進行自覺地認識和改造。因此,有主體性的文化必然內在包含文化主體對自身的需要、理想等的自覺意識,以及決定自己活動的自主意識,對主客體價值關系自覺認識和把握的價值意識,對自身能力自覺認識和把握的能力意識,以及奮發有為的實踐意識和創新意識,同時,還內在地包括對自身缺點和不足的自覺意識(即受動意識),以及如何超越自身局限性的自覺設計和長遠規劃。文化主體性就是文化之根,有根的文化才能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在與其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博采眾長,取長補短,集各種精華于一體,不斷充實和豐富自身,源遠流長。而無根的文化,缺乏自我主體意識,在與其他文化交流、碰撞中,既不可能自覺地吸納其他文化的優點而豐富自己,又沒有能力規劃、設計未來,必然會在歷史長河中越流越小,最終消失。

有人認為,當今時代,新型全球化推動的思想大碰撞、文化大交融會使弱者愈弱、強者愈強,甚至使弱者文化被強者文化吞沒,成為附庸。這種擔心值得注意,但是需要辯證地分析。兩種文化相融不存在“強勢者”一定勝出的問題。因為文化相融是文化主體雙向交流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只有有根的文化才能勝出。文化具有主體性,有明確的自我主體意識,才能立足于自身,以主體的姿態理性地吸取其他文化中對自己有價值的因素,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才能自覺地規劃發展、設計未來,才能在為理想而努力的社會實踐中越來越強大。而那些沒有根、沒有主體性的文化,缺乏理性自覺和自我確信,還處于盲目、自發的文化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經濟或軍事的強勢只是表面和暫時現象,最終會在人類文明浩浩蕩蕩的發展潮流中消失。

2. 主體覺醒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文主體精神的確立和發展

在西方,主體覺醒、文化主體性確立開端于文藝復興運動“人的發現”,它是針對歐洲中世紀一千多年來宗教對現實的人的壓迫、控制和否定而發起的。文藝復興肯定、強調人的地位和價值,倡導關心、愛護有血有肉、有感性需要的現實的人,強調建立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從而高揚人的主體性,開啟了近代西方文明。相比西方文化,中國文化“人的發現”、主體覺醒要早得多。中國西周時期已確立了“重人”精神傳統,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之源。

中國夏商時期,原始的天神崇拜觀念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還是占統治地位的,但是到西周時期發生了“由天而人”的根本轉變。一方面,這一時期生產力有了重大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碩果累累,顯示了人的主體力量。另一方面,在夏商周王朝更替中,人民群眾顯示出巨大力量,使人們認識到,人世之事不能完全歸之于天命之必然,人的行為主動性實質地參與其中,正所謂“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泰誓》)。由此,周公通過制禮作樂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使禮由原來的“祭器”轉化為指導人的行為的制度、規范,從而極大地削弱了天神的作用,確立了人的主體地位,提升了人的主導作用。周禮“由天而人”的轉變,對人的主體性的強調,被稱為早熟的東方“文藝復興”,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最初的形塑和建設。

春秋時期,孔子繼承了前人“重人”的精神傳統,并進一步把“禮”的約束力和引領力由外在規范轉向主體內心自覺,強調通過主體自覺來重建社會秩序??鬃诱J為,“禮”源于“仁”“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并賦予了“仁”以高度自覺的主體精神??鬃右匀梳尪Y,一方面,孔子強調關注現實的人及其生活,“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論語·先進》)真切地反映出孔子對有生命的現實的人的極大關心和愛護。另一方面,“仁”作為道德標準,不是高不可及的境界,而是主體自由意志自覺追求的結果,“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同時,孔子還把“仁”置于廣闊的社會關系中加以提倡和升華,使個體的主體自覺被擴展為普遍的社會法則。由此,人作為實踐主體獲得了超越天神的主體地位和人格。

盡管先秦時期諸子百家觀點各異,但是他們都把注意力集中到現世的人及其幸福上,強調通過主體自覺、主體自身的力量超越外在世界,建立和諧有序的社會秩序,由此而形成了既重實際、重集體利益,又強調自強不息的主體精神。例如墨家“尚力”的主體實踐意識,《孫子》《韓非》等強調的辯證的實用理性觀,道家強調的內在超越的主體精神等,共同熔鑄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體性,這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根。

先秦之后,傳統人文主體精神經歷了曲折的發展。兩千多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及奮發有為的主體精神在人與自然斗爭的艱苦環境中,在專制制度的黑暗統治下,雖憂患困厄,卻沒有消沉過,沒有屈服過,也從未絕望過,而是用各種可能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來展現自己的才華,推動中華民族創造無數人間奇跡,綿延繁盛。

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的一般特征

與西方文化相比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的一般特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注重現世人生,遵循實用理性原則。西方文明之始就把目光投向主體之外的對象世界,試圖通過探討世界的本原和規律,來解決人的問題,最終把自身的主體性讓渡出去,形成了凌駕于人之上的上帝、神的觀念,使現實的人受制于上帝、神,喪失了主體性。直到15~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西方文明才“發現了人”,才重新認識到現世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但中國自先秦時代就確立了“重人”精神傳統,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主體自身,投向人倫日用,而不是地獄天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強調實用理性原則,遵從日常情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沒有此岸與彼岸的對立,它從整體上是和諧的,并始終保持著人作為主體的地位和尊嚴,保持著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是注重集體、社會利益,強調個體的責任擔當。受中國古代特有的農業生產方式和經濟活動方式的影響,在人與自然關系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求“天人合一”“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求“盡物之性”、順物之情、“萬物并育而不相害”。與此相應,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一直保存下來,宗法制度、家國同構是最鮮明的社會結構特征。個體的存在只有在社會關系網中才是有意義的,同樣,個體的價值也只有在宗族、群體之中才能體現出來?!叭松谔斓刂g,各有責任。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薄笆枪嗜艘舱?對于一家而有一家之責任,對于一國而有一國之責任,對于世界而有世界之責任?!?梁啟超:《呵旁觀者文》)。

三是注重內在超越,強調主體自強不息。如何實現集體、社會利益,滿足現實人的需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個體提高主體自覺性的重要性,強調個體成為自身主體的重要性,強調人對于自身理念和行為的控制和駕馭,從而以個體精神境界的提高實現社會使命,達到“內圣外王”境界:“為仁由己”“求諸己”(《論語》)“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正是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具有上述一般特點,才在歷史發展中逐漸積累,形成了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先進價值觀和理念,這是中華民族精神世界的核心力量。

4. 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局限

中國傳統文化主體性、主體精神誕生于奴隸制時代,發展于封建制時代。一方面,其受到落后生產力的限制,自然經濟生產方式限制了傳統文化主體性的視野,主體性原則具體實現的廣度和深度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其受到封建專制制度的控制、打壓、埋沒。中國傳統文化主體性高揚個體主體性,倡導個體的理性自覺和發揮主體能力,這與封建專制制度是不相容的,“專制制度的唯一原則就是輕視人類,使人不成其為人?!盵1]封建統治者通過科舉考試等各種形式禁錮知識分子的心靈,壓制獨立自主的主體人格,越是到封建社會后期越是如此。

同時,中國傳統文化主體性又被封建統治者利用,用以維護其社會統治。中國傳統文化主體性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主體自覺的力量,一個人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使自己的道德境界不斷提高,就能確定完滿的人格,創造出非凡的社會價值。這種“內圣外王”價值理念被封建統治者作了極端發揮,一方面,統治者建構了嚴密的“三綱五?!薄叭龔乃牡隆钡鹊淖诜w系和倫理綱常,要求人們嚴格遵守,要求“存天理,滅人欲”。由此,封建道德原則成為束縛人們的精神枷鎖,以理殺人,以理宰人,最終成為扼殺人的主體性的工具。另一方面,封建統治者宣揚英雄史觀,強調歷史是由先賢往圣、帝王將相主導和創造的,抹殺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和價值。

總之,在自然經濟條件下、在專制制度控制下,中國傳統文化主體性原則的具體實現程度和范圍都是有限的。人作為主體主要體現在道德活動領域,而不是人的全部實踐領域,特別是生產活動領域。

二、“第二個結合”激活、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與文化自信

近代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與主體精神遭遇西方文化的沖擊,資本主義在近代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下迅猛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致使很多人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落后了。但是,“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盵2]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人民不斷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同時,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科學的文化形態。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剔除了封建專制制度加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上的枷鎖,使迷茫的中國人民明確了歷史主體和價值立場,開闊了視野。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撥開了封建統治者布下的歷史迷霧,使迷茫的中國人民看清了歷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明確了發展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激活、升華文化主體性,表現在以下兩個基本方面。

1. 歷史主體與價值立場

唯物史觀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因此,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因此,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隸屬于這個階級的?!盵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價值立場,從原則和一般意義上強調“民為邦本”“天下為公”的主體原則和主體精神,但是在封建制度條件下,這一主體原則、主體精神被統治階級改造和利用,成為統治階級剝削、壓迫、控制人民的工具,成為統治者的“御民策略”和“為政之道”。統治者“重民”“恤民”的核心在于“馭民”,而不是“為民”?!笆且陨茷閲?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國》)“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程頤·《代呂公著應詔上神宗皇帝書》)。因此,秦代的“焚書坑儒”、漢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宋代的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欲”、清代的“文字獄”等,都是統治者排除異己、打壓人文主體精神的鐵證。與此同時,統治階級極力抹殺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歌頌帝王將相的功德。統治階級主導的歷史編纂學成為了魯迅先生所說的“帝王將相的家譜”,只為統治者的功業服務,書寫帝王將相的輝煌,而視人民群眾為烏合之眾,是他們的附庸。

唯物史觀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的民本思想相結合,反復強調人民主體思想。毛澤東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盵4]1031因此,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4]109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肯定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強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力量和價值的根本意義,“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下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而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5]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的價值主體和立場的科學改造和思想升華,從而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群眾作為歷史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使人民群眾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創造歷史的主體力量。

2. 世界觀、社會歷史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主體自覺的力量,但是,在傳統自然經濟時代,在封建專制制度條件下,這一思想原則被融入統治階級的世界觀、社會歷史觀。統治階級主導的世界觀、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世界觀和歷史觀,強調精神因素對歷史發展的決定作用,認為歷史是由圣王明君、帝王將相主導的,是天命決定的,是治亂交替的歷史循環。

從先秦時代,孔子仁學的基本信念就是通過提升個人的精神境界來實現建功立業的社會事功,這正是所謂“內圣外王”之道。直到20世紀初,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知識精英們拯救中國的視點仍然是落在“思想革命”上,認為要拯救中國,徹底改變落后、黑暗、腐敗的社會現實,唯一的出路就是從思想啟蒙入手,通過全面輸入以科學和民主為主要內容的近代西方文化,來重塑國民心理,以此來推動整個社會的現代變革,實現富國強民的美好愿望。從陳獨秀早期提出的“蓋倫理問題不解決,則政治學術、皆枝葉問題”[6]到魯迅改造“國民性”的努力,無不是把國民精神世界的變革視為從事其他社會變革的根本前提。直到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種唯心主義的世界觀、歷史觀才徹底發生了轉變。

唯物史觀強調,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最根本的實踐活動,人類社會的發展歸根結底是由物質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的,物質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的性質、面貌和發展趨勢。由此,中國人民找到了改變中國落后狀況、實現根本變革的現實道路,那就是徹底推翻舊的生產方式,建立新的生產方式,從而走上了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1938年,梁漱溟與毛澤東在延安有場辯論,梁漱溟認為,解決中國問題要從鄉村建設入手,從社會教育入手,通過組織、教育和啟發農民,重建中國社會新秩序。毛澤東對這種舊的唯心主義世界觀、歷史觀進行了科學、準確的批判,指出改良主義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中國需要徹底的革命。沒有生產方式的根本變革,不推翻舊的經濟秩序,人的思想觀念、文化素養也不會有根本改變,社會狀況也不會有根本改變。

因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唯物史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的科學改造和思想升華,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新文化形態是真理與價值辯證統一的理論形態,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理論形態,它表現和確證了中國人民的理論自覺與文化自信。

三、“第二個結合”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全面實現與文化自信

當今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的全面實現表現在:“第二個結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造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功。今天的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建設成就斐然,中華民族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這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之源??傮w來說: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適應當今生產力發展要求和必然趨勢,具有遠大而光明的前途。這是中國人民獲得前所未有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根本之處。

唯物史觀強調,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關系只有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才能促進生產力發展。當今時代,人類社會生產力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大變革,這就是由以大數據、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數字技術體系為引領和推動的數字生產力革命。秉承經世致用、實用理性主體精神傳統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及時、準確地把握住了當今數字生產力革命實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影響范圍之廣、程度之深是其他科技成果所難以比擬的?;ヂ摼W發展給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帶來的變革是前所未有的,給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帶來的深刻調整是前所未有的,給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帶來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給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交流交融交鋒產生的影響也是前所未有的?!盵7]41這里的“互聯網”并不是單獨的網絡技術,而是與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而形成的大數據互聯網,亦即數字技術體系。數字生產力革命不同于以往的核心在于,大數據成為新型生產資料,并且是生產力中重要的起關鍵性作用的生產資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浩瀚的數據海洋就如同工業社會的石油資源,蘊含著巨大生產力和商機,誰掌握了大數據技術,誰就掌握了發展的資源和主動權?!盵7]106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7]134。大數據不同于其他生產要素的本質在于,大數據具有共享增值性,內在要求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各個地區之間數據信息的相互交流和共享,要求促進海量數據資源的全社會共建共享、共同占有和使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適應數字生產力發展要求,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確立了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戰略目標;同時,積極推動全社會企業及各個單位組織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促進各行各業、各領域、各地區之間的數據融合,連接信息孤島,破除數據壁壘,促進全社會數據資源的共建共享,共同占有和使用,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在經濟快速發展推動下,經過接續奮斗,我國實現了“小康社會”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近1億農村人口擺脫了缺衣少食的困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202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21萬億元,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18.5%,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1 000元。谷物、鋼鐵等多種商品產量居世界前列;特別是科學技術創新成果豐碩:“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盵8]8這是最令國人驕傲、自豪之處。

社會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的生活日新月異,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跀底种悄芫W絡的發展,人們的工作、學習、就醫、出行、休閑、娛樂、購物等越來越方便、快捷、自由。同時,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深入推進,數字技術日益廣泛地應用到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之中,極大地提高效率,節約時間和空間,同時也更大程度、更廣范圍地促進公平、正義的普遍實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是傳統文化主體性全面實現的確證,感受祖國富強、生活幸福的中國人民,切實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力量,也更深刻地確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共產主義未來。

(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順應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倡導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贏得廣泛贊譽。這是中國人民獲得前所未有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之處。

近代以來,隨著資本主義市場體系的全球建立,經濟全球化及人類普遍交往的產生和發展,人類歷史進入世界歷史發展歷程。新世紀以來,特別是2008年以來,隨著數字技術體系的形成、數字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全球化進入前所未有的新階段,表現在:一是,大數據互聯網日益將人類連接為一個整體,推動人類普遍交往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借助智能網絡,大數據信息的形成、傳遞、交流、共享超越時間和空間,即時即地,無限擴大了人們的交往范圍;同時,大數據區塊鏈網絡通過建構技術背書的信任機制,使人們之間的交往超越信任限制,從而無限拓展人們之間的交往深度,推動普遍交往全面發展。二是,數字經濟發展內在要求各個國家、地區消除信息壁壘,實現生產、消費全球一體化,從而使各個國家、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活動日益融合為一個整體,“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盵7]150普遍交往深度發展和新全球化的全面發展,使當今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日益面臨前所未有的廣泛而深入的共同性問題,這需要各個國家和人民攜手共進、共同解決,同時更需要彼此協同、合作共贏。但在當前資本主義體系下,美西方國家站在資本家及其利益集團立場上,搞單邊主義、貿易戰,挑起地區爭戰,為一己私利不惜損害他人利益。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秉承“重責任擔當、重人類整體利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原則和主體精神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倡導各國遵守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方略和措施,積極努力踐行。例如,中國積極倡導并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共建國家彼此合作、互聯互通、合作共贏?!拔覀冋宫F負責任大國擔當,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全面開展抗擊新冠疫情國際合作,贏得廣泛國際贊譽,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盵8]12中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積極推動,對新時代全球治理體系的積極參與,贏得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肯定和贊賞,也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是一種無限的精神力量,讓每個中國人獲得幸福和勇往直前的內在力量。

毛澤東曾說:“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盵9]是的!現在,“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徹底完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性原則和主體精神蘊涵的無窮的智慧和力量護佑中華兒女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向著共產主義理想勇往直前!

猜你喜歡
中華主體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