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賦能全球價值鏈韌性的影響機制及其靶向路徑

2024-01-20 12:39屈小娥馬黃龍
學術論壇 2023年6期
關鍵詞:韌性價值鏈數字

屈小娥,馬黃龍

一、問題的提出

面對國際地緣沖突頻發和貿易摩擦加劇的雙重夾擊,疊加新冠疫情對全球價值鏈分工格局的不利沖擊,全球價值鏈的回縮重構以及孤島效應暴露出當前價值鏈分工體系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①楊仁發,鄭媛媛.數字經濟發展對全球價值鏈分工演進及韌性影響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3(8):69-89.,著力提升全球價值鏈韌性儼然成為后疫情時代助推世界經濟回暖向好的重要抓手②KANO L, TSANG E W K, YEUNG H W C. Global value chains: a review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literatur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20(4):577-622.。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1).呂越.谷瑋,包群.人工智能與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J].中國工業經濟,2020(5):80-98.,提升價值鏈韌性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也成為今后全球價值鏈安全治理的重要方向。在逆境沖擊擾動中,全球價值鏈韌性存在復雜多變的解耦重構方式,能夠顯著降低全球價值鏈的脆弱性,為價值鏈的治理優化開辟嶄新的科學路徑②甄珍,王鳳彬.逆境事件沖擊下全球價值鏈系統韌性的動態演化——基于嵌入性多案例的縱向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22(10):174-192.。

“賦能”一詞源于心理學,原指組織或個體通過利用外在的社會環境或政策條件,增強自身能力并擴大主動權的過程③PERKINS D P, ZIMMERMAN M A. Empower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5(5):569-579.。伴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興起,數字技術賦能的理論研究引發廣泛關注,可以簡化理解為數字技術賦能促進了某一領域的迅速發展④陳劍,黃朔,劉運輝.從賦能到使能——數字化環境下的企業運營管理[J].管理世界,2020(2):117-128,222.。數字經濟對全球價值鏈的滲透和融合,重構國際產業分工布局,加速全球價值鏈的分工演進,成為鍛造全球價值鏈韌性的強勁動能⑤詹曉寧,歐陽永福.數字經濟下全球投資的新趨勢與中國利用外資的新戰略[J].管理世界,2018(3):78-86.。具體而言,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深刻改變了全球價值鏈的空間布局和利益分配⑥BALDWIN R, FORSLID R. Globotics and development: when manufacturing is jobless and services are tradable[J]. World trade review,2023(3/4):302-311.。一方面,數字經濟憑借降低貿易成本、激發比較優勢等途徑⑦郭周明,裘瑩.數字經濟時代全球價值鏈的重構:典型事實、理論機制與中國策略[J].改革,2020(10):73-85.,提升國家⑧王彬,高敬峰,宋玉潔.數字經濟對三重價值鏈協同發展的影響[J].統計研究,2023(1):18-32.、省域⑨孫黎,許唯聰.數字經濟對地區全球價值鏈嵌入的影響——基于空間溢出效應視角的分析[J].經濟管理,2021(11):16-34.、產業部門⑩齊俊妍,任奕達.數字經濟發展、制度質量與全球價值鏈上游度[J].國際經貿探索,2022(1):51-67.和微觀企業[11]呂越.谷瑋,包群.人工智能與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J].中國工業經濟,2020(5):80-98.等嵌入全球價值鏈的生產位置;另一方面,數字經濟借助網絡鏈接效應、成本下降效應、價值創造效應、價值鏈治理效應及貿易規則效應等機制,提高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經濟地位[12]張二震,戴翔.數字賦能中國全球價值鏈攀升:何以可能與何以可為[J].閱江學刊,2022(1):109-118,174-175.。在數字經濟與全球價值鏈融合交匯的時代,數字全球價值鏈參與顯著增強了相關國家或地區的經濟韌性[13]杜直前.數字全球價值鏈參與對經濟韌性的增強效應研究[J].經濟學家,2023(4):33-43.。

綜上所述,數字經濟與全球價值鏈的研究已取得有益的成果,但仍存在有待商榷之處。一是數字經濟賦能過程的理論回應莫衷一是,缺乏從負向賦“能”角度的理論探究;二是目前全球價值鏈韌性的理論研究尚顯不足;三是數字經濟賦能與全球價值鏈韌性的研究存在相互脫節的弊端,尚未深入剖析數字經濟對全球價值鏈韌性的“正—負”雙向賦能機制及其對應的靶向策略。在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深入探討數字經濟賦能全球價值鏈韌性的理論機制和靶向路徑,確保嵌入全球價值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亟須破解的重大現實課題。為此,本文在明晰數字經濟賦能和全球價值鏈韌性理論的基礎上,重點闡述數字經濟對全球價值鏈韌性的雙向賦能過程,并提出與之呼應的韌性提升策略,對于我國在全球價值鏈競爭中下好“先手棋”和共享數字經濟紅利,實現“彎道超車”跨越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數字經濟賦能與全球價值鏈韌性的理論探討

(一)數字經濟賦能理論

1. 數字經濟賦能的概念界定。數字經濟賦能是在數字經濟和賦能兩個概念的基礎上演變而來,是指某一組織和個體通過在產品、服務、工藝流程或活動系統中交叉融入數據要素、數字平臺和數字技術的牽引作用力,建構相關的數字化動能以支持某種價值主張的經濟過程。從本質來看,數字經濟賦能既可視為一種施加給賦能主體的數字化動能,又可定義為賦能主體在數字經濟作用力牽引下階段性的變革過程,并用于理論化描述數字經濟作用于賦能對象以實現某種價值主張的新經濟現象。作為新時代推動全球價值鏈重構的引擎,數字經濟以數據要素、數字平臺和數字技術為賦能載體,在經歷賦能過程作用于相關對象后會衍生出相互作用的牽引力,可以把這種相互牽引力稱為張力。結合數字經濟賦能的內涵界定,數字經濟賦能衍生的牽引力可以進一步分解為數據層面的“潛能—風險”、平臺層面的“優勢—壟斷”以及技術層面的“引領—異化”三對相互牽引力或者張力。數字經濟賦能多維張力的合理拆解,有助于全面系統揭示數字經濟作用于全球價值鏈韌性的賦能過程,為探究數字經濟賦能全球價值鏈韌性“提升—破壞”雙向作用機制提供更有價值的理論視角。具體而言,數據層面的“潛能—風險”張力指數據要素的應用能夠拓展信息閾值、釋放要素乘數效應,但蘊含不容忽視的數據安全風險;平臺層面的“優勢—壟斷”張力表明數字平臺能夠依托強大的算力、敏捷的數據采集傳輸和多樣的數據處理算法,跨時空跨國界匯集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活動的數據信息,保障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的交替運行①謝富勝,吳越,王生升.平臺經濟全球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19(12):62-81,200.,但在急劇擴張和快速發展的進程中,隨著對流量、數據及算法的控制力的不斷加強,會衍生出不容小覷的平臺壟斷問題②孫晉.數字平臺的反壟斷監管[J].中國社會科學,2021(5):101-127,206-207.;數字技術層面的“引領—異化”張力說明數字技術作為數實融合的原生動力,能夠加速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搭建數智賦能機制③洪銀興,任保平.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內涵和途徑[J].中國工業經濟,2023(2):5-16.,但其非理性應用勢必帶來技術異化的擔憂④羅俊.元宇宙迷局:集成式創新的路徑選擇與風險預判[J].學術論壇,2022(6):1-19.。

2. 數字經濟賦能的典型特征。結合數字經濟賦能的概念界定和生動實踐,數字經濟賦能具有主體(對象)廣泛性、類型多樣性和過程復雜性等典型特征。其中,主體(對象)廣泛性具體指數字經濟賦能對象并不唯一,往往存在于多個研究領域。截至2023 年10 月底,根據中國知網主題檢索“數字經濟賦能”文獻,發現數字經濟賦能的對應主體主要有“高質量發展”(399篇)、“鄉村振興”(166篇)、“共同富?!保?4篇)和“中國式現代化”(51篇)等,賦能主體的涉及領域不斷拓展,呈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發展態勢。類型多樣性是指由于對象的差異,數字經濟賦什么“能”也是多元的,現有研究已分析得出豐富的賦能種類。例如,數字經濟通過供需端雙向賦能新發展格局⑤李天宇,王曉娟.數字經濟賦能中國“雙循環”戰略:內在邏輯與實現路徑[J].經濟學家,2021(5):102-109.、通過價值重塑到價值創造賦能制造業轉型⑥焦勇.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轉型:從價值重塑到價值創造[J].經濟學家,2020(6):87-94.。過程復雜性是指數字經濟融入賦能主體并實現價值主張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經歷“先決條件—循環進階”的復雜過程⑦陳一華. 制造企業數字賦能擴散及驅動商業模式創新的機理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21.。具體而言,數字經濟賦能并不等同于數字經濟融合使用的直接后果,從數字經濟的融合滲透到數字經濟支撐價值共創的實現,往往需要一個螺旋式循環的迭代過程。

(二)全球價值鏈韌性理論

1. 全球價值鏈韌性的內涵界定。作為研究世界經濟的理論基點,全球價值鏈理論拓展了現有國際分工和貿易經濟的研究邊界。全球價值鏈理論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戰略管理學大師波特提出的價值鏈(value chain)概念。在其基礎上,格里芬提出全球商品鏈(global commodity chains)概念,認為跨國公司主導并廣泛分布于世界范圍的生產活動編織出錯綜復雜的跨國生產網絡⑧張輝.全球價值鏈理論與我國產業發展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4(5):38-46.。安特拉斯明確提出全球價值鏈是指生產或銷售企業為消費者供給產品或服務所構成的一系列價值增值的過程,其中,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物流售后等價值環節在全球范圍內協作運行,形成“蛛網”分布式、“蛇形”序貫式等類似結構的跨企業國際化網絡組織①ANTRàS P. Conceptual aspects of global value chains[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20(3):551-574.?!绊g性”一詞源于材料工程學,并非一個單向度的概念,具有復雜性和多維度的屬性,其與對抗擾動等負面沖擊以求最大限度減少系統功能損耗、從干擾中適應性修復和創造性破壞等相關。韌性是指任何實體(個人、社區、組織或自然系統)在遭受不可預見的逆境沖擊或擾動情勢下,仍能保持其核心需求或組織完整性的能力②MARTIN R, GARDINER B. The resilience of cities to economic shocks: a tale of four recessions (and the challenge of Brexit)[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19(4):1801-1832.。在交叉融合全球價值鏈和演化韌性二元理論框架的基礎上,全球價值鏈韌性可定義為價值鏈條在抵御或者對抗復雜多元的逆境事件擾動時柔化沖擊的動態能力,表現為吸收逆境沖擊的免疫力(即吸收性免疫力),或通過調整適應而迅速恢復系統沖擊前發展路徑的適應性修復力,或轉向一條更優發展路徑的創造性破壞力。具體而言,吸收性免疫力是指全球價值鏈對抗并承受擾動影響,致力于減少價值鏈功能失效概率和后果的效能表現,強調全球價值鏈系統在短期內能夠即時有效監測價值鏈條內外環境或條件的變化,在借助自主激活預備措施或功能后,主動應對并承受外部沖擊帶來的不利影響,其核心能力在于監測和響應。適應性修復力是指全球價值鏈通過適應擾動沖擊并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和修復功能損失,并在最短時間內恢復至價值鏈的穩定狀況,強調系統應對外部沖擊、發揮組織調適能力而在惡化的環境中平穩運行,其核心在于功能優化和管理控制。創新性破壞力源于熊彼特式創新,具體指全球價值鏈能夠高效修復外部沖擊帶來的經濟疤痕,并轉向更優的發展路徑③布倫納梅爾.韌性社會[M].孫國峰,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22:124-127.。

2. 全球價值鏈韌性的動態演化特征。在韌性理論視域下,價值鏈的韌性能力與其面對的沖擊風險始終處于動態平衡狀態。依據全球價值鏈暴露的風險是否衍生逆境沖擊,可將全球價值鏈韌性的動態演化特征分為塑造韌性的先決條件(即風險暴露且零沖擊)和培植韌性的動態能力(即風險暴露且產生逆境沖擊)兩個層面。一方面,相較于傳統的全球價值鏈風險管理,韌性理論認為風險具有客觀存在性,風險暴露和沖擊是塑造全球價值鏈韌性的先決條件;另一方面,培植全球價值鏈韌性的動態能力同樣也離不開吸收性免疫力、適應性修復力和創造性破壞力三種動態能力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創造性破壞力對于全球價值鏈韌性鍛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與前兩項韌性能力的區別主要是創造性破壞力往往需要經歷更漫長的積累過程,作用發揮明顯超出價值鏈系統自組織體系的功能范疇,往往還需要借助價值鏈系統外部的強勁推力。

三、數字經濟雙向賦能全球價值鏈韌性的影響機制

在深刻闡釋數字經濟賦能和全球價值鏈韌性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數字經濟賦能衍生的三重張力作用于全球價值鏈韌性存在“提升—破壞”雙向作用機制,具體包括韌性提升賦能和韌性破壞賦“能”相互對立共生作用機制(見圖1)。

圖1 數字經濟賦能全球價值鏈韌性“提升—破壞”雙向作用機制

(一)數字經濟賦能全球價值鏈韌性的提升機制

1. 數據要素賦能。數據要素賦能的主要機制在于經過勞動加工的數據要素產品可為價值鏈各參與主體提供信息支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價值鏈交易中的隱性成本和信息壁壘,營造信息透明的貿易環境④夏杰長.數據要素賦能我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理論機制和路徑選擇[J].江西社會科學,2023(7):84-96,207.。具體而言,首先,作為信息傳輸的主要載體,數據要素為價值鏈風險監測預警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明晰價值鏈風險的暴露程度,為價值鏈韌性提升增勢賦能。例如,自然災害等環境沖擊擾亂了許多跨國公司的安全運營,激發全球供應鏈潛在風險的隱憂,而海量的氣象數據要素有助于幫助跨國公司精準預期環境風險,為企業調整采購策略和貿易路線提供信息支撐,顯著增強全球價值鏈的柔韌程度。其次,通過釋放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最大限度暢通數據要素嵌入價值鏈安全和韌性治理的作用通道①徐翔,趙墨非,李濤,等.數據要素與企業創新:基于研發競爭的視角[J].經濟研究,2023(2):39-56.,增強抵御不確定性沖擊的能力,構筑富有韌性的全球生產網絡。

2. 平臺經濟賦能。借助數量驚人的網絡用戶和整合平臺資源的能力,平臺經濟可以提升價值鏈韌性②邢小強,湯新慧,王玨,等.數字平臺履責與共享價值創造——基于字節跳動扶貧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1(12):152-176.。首先,數字平臺采取平臺包絡戰略,增加平臺用戶參與數量,提升平臺使用價值,并通過提供更廣范圍的產品和服務,糾正價值鏈各環節的資源錯配,推動全球價值鏈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多元化發展的價值鏈顯著增強各生產環節和階段的可替代性,特別是在面臨價值鏈“脫鉤”“斷鏈”時,各參與主體可以利用數字平臺龐大的用戶,及時搜尋新供應商,重構價值鏈組織內外的互補性資源③鄔愛其,劉一蕙,宋迪.跨境數字平臺參與、國際化增值行為與企業國際競爭優勢[J].管理世界,2021(9):214-233.,提升價值鏈治理的柔韌性。其次,依托線上平臺開放開源的組織構架,平臺經濟網鏈價值鏈平穩運轉的儲備資源,拓展資源池和選擇范圍,有效利用冗余資源的緩沖作用,增強價值鏈布局騰挪轉移的靈活度和嵌入國際分工的適配性。例如,為了應對具有不確定性的需求風險沖擊,全球價值鏈中生產商、服務商和供應商憑借數字平臺,構筑分布式的售后服務合作網絡,積極應對不確定的需求沖擊,而設備供應商得以迅速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并靈活調配資源,實現價值鏈的長期韌性④江小涓,黃穎軒.數字時代的市場秩序、市場監管與平臺治理[J].經濟研究,2021(12):20-41.。

3. 數字技術賦能。新一代數字技術革命驅動全球價值鏈的數字化轉型,數字技術賦能機制主要體現為廣泛鏈接的功能特性、成本節約效應以及價值鏈重構效應⑤戴翔,張雨,占麗.數字技術與全球價值鏈攀升理論新發展[J].天津社會科學,2022(3):77-83.。首先,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為特征的數字技術能夠廣泛鏈接價值鏈各參與方生產和服務實際可用的資源,推動全球價值鏈分工朝著橫向拓展和縱向深化的趨勢演進,這有利于修剪繁雜、過長的價值鏈條和抹除冗余的跨區域供需耗費,提升全球價值鏈的韌性能力。其次,數字技術具有顯著的成本節約效應,減少鏈條運營的溝通協作成本,使各生產環節的銜接更加協調,產品、信息和資金的流轉更加通暢,顯著提升生產分工效率和鏈條韌性。最后,數字技術變革全球產業組織范式和分工格局,推動價值鏈向區域化方向解構,提高全球價值鏈的穩定性。例如,高科技或產品高度差異化的產業(如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考慮到全球合作的地理局限,區域化布局往往更容易確保價值鏈的韌性和安全。誠然,價值鏈區域化布局有利于地理鄰近的經濟體之間的技術合作和資源共享,減緩價值鏈的波動程度并提升韌性能力,但區域化布局并非塑造所有產業價值鏈韌性的最優選擇。例如,勞動密集型產業往往更為關注勞動力成本和規模經濟,全球化布局依然是價值鏈布局的優先選項。

(二)數字經濟賦“能”全球價值鏈韌性的破壞機制

1. 數據風險賦“能”。數據風險主要通過“數據假象”的蒙蔽誤導效應和數據算法的“信息繭房”效應兩條途徑破壞全球價值鏈韌性。首先,“數據假象”的蒙蔽誤導效應主要表現為數據生產過程的瑕疵和數字應用過程的過失導致數據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真實。其不僅干擾全球價值鏈各經濟主體收集真實客觀的信息,提高溝通交易成本,而且顯著增加大數據分析用于價值鏈運營的決策偏差,繼而降低全球價值鏈抗風險沖擊的預警能力,破壞鏈條韌性。具體而言,數據一般被視為描述客觀事實、揭示真相的工具或手段,而客觀真實的數據生產與應用往往需要科學嚴謹且公開透明的規范予以轄制;相反,如果數據應用或生產缺乏規范或程序的約束規制,則會衍生“數據假象”野蠻生長的窘境。一方面,數據生產過程存在樣本信息“以偏概全”和以失效、造假、重復、缺失等為特征的“臟數據”污染的風險,數據生產的風險導致數據信息不完全,產生數據假象的蒙蔽性,影響價值鏈經濟主體收集信息的真實性;另一方面,數據應用過程中存在信息解讀偏差和數據挖掘淺嘗輒止的風險,數據應用風險會誘發數據假象的誤導效應,干擾價值鏈中各經濟主體使用數據的客觀性。其次,數據算法的“信息繭房”效應主要是指價值鏈需求端的消費者在面對海量數據時,往往在數據算法的裹挾下碎片化選擇性輸入不完全信息,長此以往,便會導致與其他領域的信息產生隔離真空帶,就像蠶寶寶被束縛在“繭房”里一樣①李予陽.打破“信息繭房” 讓算法更“聰明”[N].經濟日報,2020-04-12(09).?!靶畔⒗O房”的產生進一步導致價值鏈中供應商無法精準掌握消費者偏好等關鍵信息,阻礙價值鏈上的企業圍繞用戶核心需求建立有韌性的生產功能模塊,破壞價值鏈的韌性和穩定性。

2. 平臺壟斷賦“能”。平臺壟斷賦“能”主要通過消費者福利損害和資源壟斷效應兩條路徑破壞全球價值鏈韌性。首先,消費者福利損害的關鍵機制在于平臺壟斷操縱消費者的選擇權,沖擊全球價值鏈產品終端的客戶需求。市場需求的萎縮會影響價值鏈客戶價值的實現,加劇價值鏈的波動程度以損耗韌性能力。一方面,數字平臺利用消費者有限理性的約束限制,依據消費者的偏好進行精準營銷和推廣服務,使得消費者對商品的選擇僅僅局限于平臺設定的商圈,損害消費者開展多樣化選擇的福利,繼而沖擊價值鏈上客戶的有效需求,降低價值鏈韌性。另一方面,平臺“二選一”服務條款損害價值鏈的市場需求,導致消費疲軟或停滯,繼而發生企業生產下滑和全球價值鏈波動,損耗價值鏈韌性能力。平臺在服務使用上設置的二元選擇(即同意隱私條款或不同意就停用服務),對消費者而言缺乏透明度,并將消費者注意力引誘到平臺推介的商品籃中以形成自我優待的壟斷特權②張翼飛.數字營銷平臺網絡價值轉化與反壟斷問題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22.。同時,由于平臺用戶鎖定和截留,增加了消費者平臺轉換的成本,降低用戶參與其他類似平臺的可能性,損害市場競爭和消費者權益。其次,資源壟斷效應的關鍵機制表現為抑制創新活力和擠壓線下供應商的數量和規模兩個層面。一方面,具有流量、數據和算法等先發優勢的頭部平臺憑借壟斷平臺或企業所需的網絡基礎服務資源進行自我扶持或交叉補貼,采取威脅、恐嚇或扼殺式并購等手段肆意對小平臺或中小微企業施加強力控制,抑制自身及其他潛在競爭者的創新活力,破壞全球價值鏈的韌性。另一方面,頭部平臺具備制定并執行平臺交易規則的強大權力,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擠壓價值鏈生產網絡中線下供銷商的參與數量和規模,加劇市場資源的集中化趨勢,形成“贏者通吃”的寡頭競爭市場格局,由此限制價值鏈多元化資源供給的能力,增強了企業對特定產品中間供應商的依賴程度,降低全球價值鏈的韌性。

3. 技術異化賦“能”。技術異化主要通過誘發國際地緣政治沖突和擴大全球數字鴻溝兩條途徑破壞全球價值鏈韌性。首先,技術異化會妨礙國家安全,誘發國際地緣政治沖突,沖擊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的穩定發展,勢必給現存全球價值鏈產生負面的割裂破壞效應,加速價值鏈的布局解構和韌性損失①吳霞.馬克思技術批判思想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21.。例如,深度偽造技術能夠捏造花樣繁多的虛假視頻言論,引發復雜交織的對峙沖突(包括貿易爭端、種族仇恨等),給全球價值鏈安全和韌性造成巨大傷害。特別是近年來,技術民粹主義和技術至上主義等思潮甚囂塵上,技術異化成為混淆虛實的得力助手和引發國際地緣政治沖突的重要因素,而因政治原因誘發的貿易沖突甚至貿易戰,直接損害全球價值鏈分工合作的基礎,增加了對外直接投資的違約風險和隱性成本,導致全球價值鏈的脆弱性凸顯。其次,技術異化隱含著數字技術并未全然被我們所掌控,數字鴻溝是最典型的表現形式。由于在數字技術的可接入程度和使用程度等方面的現實差距,嵌入全球價值鏈的不同國家、地區或企業衍生了價值分配的不平等現象,阻礙了價值鏈經濟主體間平等互惠的交流合作和資源共享,侵蝕塑造價值鏈韌性的經濟基礎。

四、數字時代全球價值鏈韌性提升的靶向路徑

(一)激發數據要素潛能

作為數字經濟時代至關重要的新型生產要素,數據承載著無限的要素潛能,是塑造價值鏈韌性的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因此,要充分激發數據要素潛能,科學防范數據風險,為塑造價值鏈韌性搭建數據堡壘②汪志球,蘇濱.讓高質量數據“動”起來[N].人民日報,2023-05-23(10).。

1. 充分利用數據要素能夠富集價值鏈各環節(包括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和分銷以及對最終用戶的支持和服務)的信息資源,為塑造價值鏈韌性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保障。首先,價值鏈中各經濟主體要加快推進數據要素金庫建設,盡快實現價值鏈遇到的逆境沖擊信息的共享,集中攻克目前價值鏈層面數據分散、透明度缺乏等沉疴痼疾。同時,由政府牽頭,推動建設統籌各方的大數據資源基站和國家數據中心,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其次,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協同作用和乘數效應,激活數據要素價值倍增、投入替代和資源優化的功能,打通數據“價值鏈—資產鏈”賦能價值鏈的循環通路。不斷強化價值鏈中數據資源向數據資產的價值轉化,挖掘數據要素附帶的高價值信息,提升數據價值密度和標準化程度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 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2-12-20(01).,實現價值鏈條資源和流程的高效管理,塑造價值鏈韌性提升的數據增值新優勢。

2. 警惕數據風險,夯實價值鏈韌性提升的安全底座。首先,齊抓共管數據資源“基礎設施”建設和數據質量提升兩大重點工程,有效糾正“數據假象”的蒙蔽誤導效應。各國政府要不斷強化數據開放性和數據使用等數據資源“基礎設施”建設,并對數據申請流程、數據用途以及后續追蹤等作出制度性安排,明確各方權利責任,為各國參與全球價值鏈營造公開透明、協作共享的信息環境,確保價值鏈活動中數據的真實可靠和開放共享。建立并不斷完善國際第三方機構評估數據質量的機制框架,充分吸收和借鑒國際公認的大數據質量評估體系和各國參與全球價值鏈的經濟實踐,將全球價值鏈中所涉及的數據應用依次劃分為“數據投入—數據清洗—數據產出”三大環節,并對數據應用各環節制定科學標準和規范,有效平衡和兼顧價值鏈各參與方的利益關切,妥善解決數據應用不當導致的決策偏差。其次,不斷提升價值鏈中供需端信息數據的適配能力,克服“信息繭房”效應。價值鏈終端的消費者要不斷提升數據素養,培養數據信息獲取、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塑造消費信息的認知廣角;生產端的企業要提升大數據分析與特定應用場景和專業化服務的適配能力,精準獲取個性化需求和消費者偏好信息,實現價值鏈的供需匹配和跨界協同。

(二)塑造平臺經濟優勢

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重要依托①柳文.激發平臺經濟新活力[N].經濟日報,2023-07-15(06).,平臺經濟對促進價值鏈各環節緊密銜接、暢通國民經濟雙循環、增強價值鏈韌性和靈活性等大有裨益。因此,要大力支持平臺經濟提質增效,努力打破平臺壟斷,為培植價值鏈韌性搭建平臺跳板。

1. 積極營造平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生態體系,激發平臺經濟的新活力。聚合價值鏈所涉及行業的優質資源,支持平臺企業賦能生產制造環節,培育智能制造等經濟增長點,疏通全球價值鏈平穩運行的痛點和堵點。就現實情況而言,需求響應性平臺要著力依托平臺智能系統和算法交易撮合系統匹配產品和服務,為價值鏈各環節順利運轉提供多元化的資源儲備;技術支持性平臺要利用數字平臺提供的精準信用評估以及方便快捷的支付系統,充分發揮數字平臺推動價值鏈中資源靈活配置的積極作用。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要牢牢把握數字平臺為其創造的更容易被發現和鎖定的利基需求機會,提高嵌入全球價值鏈網絡的參與度和韌性②李子晨.平臺企業:助力中小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N].國際商報,2023-08-02(02).。

2. 妥善處理平臺壟斷給價值鏈韌性提升帶來的不利影響,維護平臺各方的合法權益。首先,注重保護消費者(客戶)權益,切斷平臺壟斷對價值鏈客戶價值實現的損害??紤]到平臺交易雙方并不見面,交易產品質量無法提前核驗,交易過程并非“眼見為實”,價值鏈客戶價值易受到各種欺詐行為的侵害,花樣繁多的“消費陷阱”會讓參與價值鏈的企業深陷聲譽破產的泥濘。因此,在平臺協議中不斷健全和完善關于保護消費者(客戶)權益的條款和內容,特別是對平臺發布的產品、服務質量和營銷廣告等內容均需進行嚴格的事前審核監管,多措并舉刺激價值鏈消費端的市場需求,確保價值鏈穩定安全運行。其次,打破平臺的資源壟斷,激發價值鏈參與主體的創新活力,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不斷完善平臺反壟斷方面的相關立法,防止頭部平臺利用壟斷協議來強化對價值鏈上下游產業的控制力。特別要不斷加強對算法合謀、軸輻協議以及平臺并購等行為的重點監管,搭建政府部門、行業自律組織、平臺企業以及消費者(客戶)等為代表的平臺反壟斷監測、評估和治理體系,激發價值鏈上各參與者的創新活力。此外,價值鏈上的線下供應商要不斷運用互聯網平臺和網絡思維,完善生產經營模式,擴大生產可能性邊界,兼顧線上線下融通發展,拓展價值鏈多元化資源的供給渠道。

(三)強化數字技術引領

數字技術拓展全球價值鏈的參與主體和覆蓋范圍,是推動價值鏈韌性提升的引擎③張鵬楊.積極推進數字全球價值鏈構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11-02(03).。在新一輪數字技術革命浪潮下,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利益訴求要統籌兼顧生產效率和價值鏈安全,更加強調價值鏈的韌性,力圖在波詭云譎的國際經貿競爭中占據主導權。因此,要強化數字技術攻關,糾正技術異化,為培植價值鏈韌性搶占技術高地。

1. 充分發揮數字技術賦能價值鏈韌性提升的積極作用,建構開源開放的數字技術創新生態系統。首先,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廣泛鏈接的優良特性,搭建多方參與且富有韌性的貿易網絡體系,不斷拓展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國際空間。特別是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我國在繼續保持向東開放優勢的基礎上,努力共創向西開放的新篇章。其次,企業要積極利用數字技術節約價值鏈搜尋成本,提升價值鏈體系的透明度,有效遏制價值鏈內部風險傳播。特別是數字技術在降低企業人工成本的同時,也會增加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企業要注重技術尖端人才的重點培養和柔性引進,為價值鏈韌性提升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最后,高度重視數字技術對于推動價值鏈區域化布局的支撐作用,努力構建“以我為主”的區域價值鏈。特別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時期,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日益凸顯,增強價值鏈安全可控迫在眉睫。著力推進科技強國建設,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努力打破底層技術策源國和“鏈主”國家的技術壟斷。我國要搶抓RECP 新機遇,加快推動經貿、人才、資金等領域的區域國際合作,借助“以我為主”區域價值鏈的發展壯大,更好地參與全球價值鏈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分化和瓦解以美國等發達國家為首組建遏制我國發展的技術封鎖同盟,提升我國參與全球價值鏈的韌性和穩健性①王中美.RCEP對亞洲供應鏈的影響:兼論“中國加一”策略[J].亞太經濟,2022(3):19-26.。

2. 警惕防范技術異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打造全鏈路智慧互聯的數字技術新空間。高度警惕技術異化通過誘發國際地緣政治沖突和擴大全球數字鴻溝衍生全球價值鏈韌性的割裂破壞效應。首先,規制技術異化誘發的國際地緣政治沖突,為培植價值鏈韌性筑牢安全防線。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審視和引領數字技術創新,積極營造科技向善的國際氛圍,不斷加強技術異化損害各國參與全球價值鏈韌性的治理成效②苗爭鳴,尹西明,許展瑋,等.顛覆性技術異化及其治理研究——以“深度偽造”技術的典型化事實為例[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20(12):83-98.。既要針對數字技術濫用,建立科學完善的治理機制,妥善處理破壞價值鏈韌性的國際經貿爭端,并及時總結歸納治理模式,努力探索數字技術助推全球價值鏈韌性提升的有效路徑,也要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前瞻性地預判和評估技術異化對價值鏈韌性提升帶來的風險和挑戰,防范化解阻礙全球價值鏈韌性提升的技術風險。其次,縮小技術異化衍生的全球數字鴻溝,為塑造價值鏈韌性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③馬黃龍,屈小娥.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基于農村人力資本和數字鴻溝視角的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21(10):173-190.。推動硬件基礎設施的優化升級,拓展數字基礎設施的覆蓋范圍,縮小價值鏈各參與主體間數字技術可接入程度的差距。具體而言,緊抓“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的契機,加大對全球價值鏈中不發達國家和落后地區寬帶網絡和移動基站建設投入,并在資金和技術上予以援助(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優惠、數字技術專利的適度共享等),不斷提升互聯網接入質量和傳輸效率,鼓勵寬帶技術、5G 通信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提高數據傳輸速度,為價值鏈各主體間開展互惠互利的國際合作提供硬件支撐。不斷優化軟件服務,縮小價值鏈各參與主體間數字技術使用程度的差距。全球價值鏈上的不發達國家要積極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先進的數字技術應用經驗,不斷提升本國的數字技術應用能力;價值鏈上的國家和行業組織要鼓勵本地企業學習數字經濟跨國企業的成功經驗,并為企業熟練運用數字化軟件服務、加快實現價值鏈資源共享提供有效支持。

猜你喜歡
韌性價值鏈數字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淺談低碳價值鏈構建——以A公司為例
基于價值鏈會計的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
醫療器械包裝發展價值鏈
房地產市場韌性猶存
韌性,讓成長更美好
答數字
試析基于價值鏈理論的成本管理模式
數字看G20
笑中帶淚的韌性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